[年报]交控科技: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1年04月08日 18:06:10 中财网

原标题:交控科技: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15 公司简称:交控科技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已在本报告中“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详细描述,敬请投资
者注意投资风险。




三、 公司
全体董事出席
董事会会议。







四、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为本公司出具了
标准无保留意见
的审计报告。





五、 公司负责人
郜春海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秦红全
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张帅

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6,794,473.24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414,412,750.96元。


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公司以截止2020年12月31日总股本160,000,000股为基数,向
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4.5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72,000,000.00元(含税
),占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0.41%。本年度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
公积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暂不分配。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敬请投
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
................................
................................
.....
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
................................
.
6
第三节
公司业务概要
................................
................................
................................
...................
12
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
................................
................................
.......
24
第五节
重要事项
................................
................................
................................
...........................
45
第六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
................................
.......
68
第七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
................................
...............
76
第八节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
................................
.......
77
第九节
公司治理
................................
................................
................................
...........................
89
第十节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
................................
...........
93
第十一节
财务报告
................................
................................
................................
...........................
93
第十二节
备查文件目录
................................
................................
................................
.................
227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本公司、公司、交控科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投公司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

交大资产



北京交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交大创新



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

基石基金



北京基石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卓海科技




永新县卓海科技有限公司

原名“北京爱地浩海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


交控硅谷



北京交控硅谷科技有限公司

交大思诺



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大微联



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交控



天津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交控



重庆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交控



深圳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交控



成都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交控



青岛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交控技术装备



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TCTA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America LLC,美国子公司名


交控科技(上海)、交
控上海



交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佛山交控



佛山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大象科技



北京大象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交控安捷、交控
安捷



内蒙古交控安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埃福瑞、埃福瑞



北京埃福瑞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运捷科技



北京运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富能通、富能通



北京富能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交控



安徽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城轨创新



城轨创新网络中心有限公司

国家科技部、科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工信部、工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改委、发改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科创板上市规则》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规则》

《公司章程》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本报告期、报告期、本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元、万元、亿元



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CBTC



Communications-Based Train Control,基于通信的列车控
制系统

I-CBTC



Interoperability Communications-Base Train Control,
基于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

FAO



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全自动运行系统

VBTC



Vehicle-vehicle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基于车车
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AVCOS



Autonomous Virtual Coupling Operation System,自主虚
拟编组运行系统

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列车自动防护系统

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列车自动驾驶系统

ATS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列车自动监控

TIDS



Train Intelligent Detection System,列车障碍物智能检
测系统

BDMS



BigData based Maintenance System,基于大数据的综合运
维平台

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安全性等级;分为SIL1-SIL4共
4个级别,其中SIL4为最高等级

GoA



Grades of Automation,自动化等级

RAMS



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enance,Safety,可靠性、
可用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IPSS



智慧乘客服务系统Intelligent Passenger Service System

5G+AICDE



5G:第五代移动通信A: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
工智能I: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C:Cloud
Computing,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E:Edge Computing,
边缘计算

无感改造



不中断运营,改造期间兼容既有系统,对于线路运营无干扰,
调度人员、司机、乘客均不受影响。


四网融合



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个
交通网络之间的交互融合。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

交控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TCT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郜春海

公司注册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海鹰路6号院北京总部国际2、3号
楼(园区)

公司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

100070

公司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海鹰路6号院北京总部国际2、3号
楼(园区)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100070

公司网址

www.bj-tct.com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信息
披露
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李春红

张瑾

联系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海鹰路6号院
北京总部国际2、3号楼(园区)

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海鹰路6号院
北京总部国际2、3号楼(园区)

电话

010-83606086

010-83606086

传真

010-83606009

010-83606009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名称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
、《证券日报》

登载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的网址

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四、公司股票
/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交控科技

688015

不适用





(二) 公司
存托凭证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

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境
内)

名称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

北京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7号楼2层

签字会计师姓名

李璟、王彪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境
外)

名称

不适用

办公地址

不适用

签字会计师姓名

不适用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的保荐机构

名称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6号4号楼

签字的保荐代表
人姓名

陈强、赵亮

持续督导的期间

2020年11月17日至2022年12月31日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的保荐机构

名称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2
座27层及28层

签字的保荐代表

莫鹏、石一杰




人姓名

持续督导的期间

2019年7月22日至2020年11月17日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的财务顾问

名称

不适用

办公地址

不适用

签字的财务顾问
主办人姓名

不适用

持续督导的期间

不适用



注:公司于2020年11月17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0年度向特
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等相关议案。根据公司发行股票的需要,公司聘请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
司担任公司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为2020年11月17日至2022年12月31日,原
持续督导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不再履行相应的持续督导职责。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2020年

2019年

本期比
上年同
期增减
(%)

2018年

营业收入

2,026,170,762.29

1,651,775,097.71

22.67

1,162,520,490.6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

236,794,473.24

127,291,455.56

86.03

66,395,199.7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204,640,798.13

98,072,260.80

108.66

60,159,574.1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

347,725,728.21

430,257,632.65

-19.18

113,299,026.84



2020年末

2019年末

本期末
比上年
同期末
增减(
%)

2018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

1,294,704,511.89

1,083,567,905.03

19.49

399,165,892.03

总资产

4,348,979,828.26

3,550,678,347.68

22.48

2,099,759,751.38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2020年

2019年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

2018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1.48

0.93

59.14

0.55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1.47

0.93

58.06

0.5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股收益(元/股)

1.28

0.72

77.78

0.5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0.09

18.51

增加1.58个百分点

17.9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
均净资产收益率(%)

17.36

14.26

增加3.10个百分点

16.22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8.55

6.85

增加1.70个百分点

6.66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617.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23,679.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03%,主要原因为:(1)公司2020年度累计在执
行项目较上年度增加,相应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2)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及技术水平的提
升,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逐步提高,使得公司2020年度综合毛利率水平显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增强;(3)公司2020年度收到政府补助相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772.57万元,较上年下降19.18%,经营活动
产生的现金流量流入流出较上年均增加,但公司为下一年度销售积极采购备货,使得经营性现金
流出增幅大于流入,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


公司2020年末总资产434,897.98万元,较上年年末增长22.48%,主要原因为公司在执行信号
系统项目增加,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且销售回款较好,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主要资产科
目增幅较大。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9,470.45万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9.49%,主要原因为公司盈
利能力增强对应公司未分配利润明显增加,同时公司为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激励机制,实施了股权
激励计划,导致资本公积较年初有所增长。


2020年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09%,比上年增长1.58个百分点,每股收益较上年
增长59.14%,主要系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大幅增长导致。


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55%,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0个百分点,主要
是由于公司在稳抓业绩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2020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3.09%。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0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

第二季度

(4-6月份)

第三季度

(7-9月份)

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

273,062,874.50

466,114,691.04

502,845,429.67

784,147,767.0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

22,923,599.69

64,449,779.24

40,881,792.49

108,539,301.8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净利润

17,581,655.52

53,851,001.60

33,301,199.88

99,906,941.1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

-136,530,002.07

95,765,291.48

350,178,194.38

38,312,244.42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020
年金额


附注
(如适
用)


2019
年金额


2018
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865,803.45



2,482,441.13

-199,098.64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
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
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
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
的政府补助除外


37,720,407.02



27,677,804.73

9,446,542.14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
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
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
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
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
支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
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
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
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
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
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
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
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
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
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2,789,881.05



4,259,468.22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
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
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
动产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
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
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
收入和支出


-1,426,362.37



126,643.60

-1,922,821.12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
损益项目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320,620.64



-119,448.09

-28,930.96

所得税影响额


-5,743,826.50



-5,207,714.83

-1,060,065.85

合计


32,153,675.11



29,219,194.76

6,235,625.57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当期变动

对当期利润的影
响金额

交易性金融资



261,029,200.00



-261,029,200.00

1,215,700.00

应收款项融资


1,972,600.00

16,707,600.00

14,735,000.00

-265,000.00

合计

263,001,800.00

16,707,600.00

-246,294,200.00

950,700.00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公司业务概要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
服务
情况


截至2020年底,公司共承担包括北京、成都、深圳、重庆、宁波、杭州等28个城市,累计
2,057公里的信号系统项目建设,业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2020年公司实现9个城市的10条
新建线路、延伸线路的高水平开通,开通里程232公里。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
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维保维护服务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
等。


公司主要产品有基础CBTC系统、I-CBTC系统、FAO系统等,并在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将业务
范围延伸至城轨云系统、TIDS系统。上述产品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铁路、重载(货运)铁
路、市域轨道交通等多个制式,并适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路升级改造、运营维保服务等不同领
域。


基础CBTC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技术,连续控制、
监测列车运行的移动闭塞方式,通过车载设备、轨旁通信设备实现列车与车站或控制中心之间的
信息交换,完成列车运行控制。


I-CBTC系统: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是基于统一规范和标准,实现不同厂商的信号设备互联
互通,实现列车跨线运营的 CBTC 系统。I-CBTC系统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主要应用
了跨系统衔接技术、协同控制技术。


FAO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应用了无人驾驶技术、跨专业融合联动技术的系统,实现了全功
能自动化运行、无司机在线参与值守的列车运行控制。


城轨云系统:应用了云平台、边缘计算技术,将信号、综合监控、AFC、企业信息化等在内的
多个业务系统通过统一云平台实现线网级综合应用。


TIDS系统:融合AI、机器视觉、泛在感知技术,实现轨道交通运行环境的数字化,可应用于
障碍物智能检测、机房无人巡检等场景。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在自主研发和生产关键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以总承包商
形式承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工程项目,公司从分包商采购部分信号系统子系统,与公司自主
研制和生产的核心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对信号系统产品进行再开发,为城市
轨道交通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号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此外,公司也积极开展新技术推广和维保维
护项目工作。


新技术推广方面,公司抓住轨道交通的新技术需求,自主完成产品的设计、软硬件系统的开
发,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或创新研究院的形式进行技术攻关,通过示范工程实施或现场工程试验
等形式实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公司维保维护项目主要为信号系统质保期结束后的售后服务(主要包括信号系统备品销售及
技术服务)和包含信号系统在内的轨道交通正式运营期间的弱电系统运营维护工作。通过与业主
单位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为当地及周边城市的客户提供高效的轨道交通维保维护服务。


公司经营理念主要着眼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在规划阶段推广新技术应用、建设阶段提供高
产品质量、运营阶段给予高效率保障、维保阶段提供托管式服务、改造阶段在充分保障安全情况
下提升客户运营效率,将公司由传统设备集成商的角色发展成为全生命周期提供管家式服务的轨
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2020
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中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也是“新基
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0月末的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
道交通网络化”,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为代表的城市群内不同层次轨道交
通之间的多网融合发展将进入实质性阶段。2021年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纲要草案中,交通
运输是“高频词汇”,在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多个方
面均作出明确要求,第十一章第二节专门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要求推
进城轨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并提出到2025年,自主化列车全自动运行系统成
熟完善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互联互通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助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城轨交通的
智能优质服务、智能运营指挥和智能运维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


十四五期间,城轨交通建设市场需求将仍处高位,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徐州、合肥、
济南、宁波4市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4市新获批建设规划线路长度共计455.36公里,
总投资额共计3364.23亿元。预测2021-2023年我国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对应的信号系统市
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15.32亿元、134.95亿元和155.60亿元。在既有线路改造方面,未来十年我
国有将近85条轨道交通线路进入信号系统改造周期,线路总长度约2,500公里。


另外,市域铁路近期也发展迅速,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市域(郊)铁路联通城区与郊
区及周边城镇组团,采取灵活编组、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方式,重点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
速通达出行需求,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层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衔
接一体高效的交通体系。按照目前国家已经批复的近期建设规划,未来10年将建设2,000公里以
上的市域铁路,全国市域铁路的投资规模将超万亿元。



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既有线改造和市域铁路建设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轨道交通领
域将以核心技术为驱动,不断创新,促进新型城轨系统的出现。同时,装备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
大,复杂度越来越高,对于智能化、智慧化、集成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主核心技术,国家级
平台,设计、研发、系统集成、智能维保一体化,持续创新能力将成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主要门槛。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
情况


公司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建设及运营维护、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技术的领跑者和推动者。


2020年,交控科技共为9个城市10条总计232公里的新建线路及延伸线路的开通保驾护航。

开通线路遍及我国华北、华中、华东、西北、西南、华南六大区域。其中如宁波4号线作为公司
进入华东区域开通的首个项目,即获得宁波业主颁发的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立功竞赛最高荣誉
“金牌供应商”、“2020年度安全质量优秀合作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凸显了公司的技术及交
付实力。截至2020年底,公司产品已覆盖国内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累计里程2,057公里,其
中全自动运行FAO线路共12条总里程357公里,FAO业绩在行业内排名第一。


区域

2020开通线路(新建及延伸线)

华北

北京16号线中段、石家庄3号线北段、石家庄2号线

华中

郑州3号线

华东

宁波4号线、合肥5号线南段

西北

西安5号线

西南

成都8号线

华南

深圳10号线、南宁4号线





2020年公司在行业内取得多项重点成果:

公司拥有的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完成验
收,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

公司新增承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公司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再获认可;

公司“基于不同信号制式的轨道交通无感改造成套装备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国城市轨道
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以公司为技术牵头方的《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示范应用项目》通过验收;重庆
环线与四号线实现跨线载客运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评价该工程“在全球首创了跨线运行的
CBTC新技术,实现了城轨交通的互联互通运营。”

市场方面,2020年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
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态势。报告期内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公开招标线路共21条(包括新建线路及改造
线路,不包括既有线路延长线),公司共中标6条新线路,其中2个城市为公司新开拓的城市。公
司2020年市场占有率行业排名第二,近三年(2018-2020年)公司整体市场占有率排名业内第一。



年度

2020

2019

2018

公开招标正线线路(条)

21

36

26

公司中标线路(条)

6

9

8

按中标线路计算的市
场份额

29%

25%

31%



注:以上市场排名的统计中,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和通号城市轨道
技术有限公司的市场份额未进行合并计算。数据来源:《中国国际招标网》(www.chinabidding.com)

在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以外,公司2020年,还首次中标重载铁路智慧车站相关工程《包神铁路
万水泉南站智能车站建设服务》,将从智能调车、智能运维、站区综合协同管理三部分内容建设
包神铁路的智慧车站。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新技术方面,新兴技术融合传统行业,催生出新专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在2020
年3月发布的《智慧城轨发展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应用新科技革命成果,新兴信
息技术与城轨交通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城轨”。随着城轨交通新技术的深入实施,国内多个城市纷
纷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新技术热点领域不断涌现。


基础创新技术

专业创新技术

创新内容

机器学习技术

障碍物动态感知技术

在列车或轨旁安装感知单元,通过图像和雷达数据
的动态采集与融合,实现障碍物的感知并自动防
护,提高了行车安全

云计算平台技术

综合承载城轨云平台技术

通过数据中台技术,综合承载城轨多个专业,实现
城轨业务的集中承载,计算、储存、网络和安全资
源的按需分配、动态调整和资源共享

大数据分析技术

运维大数据切片分析技术

对设备的状态数据采集并实时监测使用情况,采用
切片数据定位故障原因,计算设备寿命,实现设备
状态修和预测修

无线自组网通信
技术

轨旁设施分布式多跳通信
技术

轨旁设置新型通用基础设施,通过无线多跳通信融
合信息,实现覆盖完整线路的净空检测、冲突识别
和设备控制等功能

智能控制技术

列车虚拟连挂技术

通过列车间的信息交互与感应,用多车的协同控制
从而替代列车机械车钩,实现多列车动态协同编
组、解编



在新产业方面,城际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成为新发力点。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务会议中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城际轨道交通也是“新基建”

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
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地位和技术标准,有序
推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为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大城市功能布局、引领现
代化都市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业态方面,网络化运营成为轨道交通发展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持续提升,
尤其是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大量集中,对城市城轨交通的规模和效率等可持续发展核


心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城轨交通网络化运营布局初步形成,并且规模仍在持
续快速增长,日益庞大复杂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互联互通、运力运量匹配、既有线改造和运维方面
的矛盾和需求越来越突出,相关痛点问题亟待解决,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然而,采用现行轨道交
通控制系统技术手段只能通过打补丁的方式改善痛点,效果有限,当前亟需一套全新构架的系统
技术解决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难题,具体痛点列表如下:

全生命阶段

痛点分析

规划

线路间不互联互通,乘客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潮汐客流明显、存在运力运量不匹配问题

建设

建设运维成本居高不下,基础设施利用率有待提升

运营

运营安全水平有待提升

统一精准调度存在困难

设备维护水平有待提升

设备故障后,运营维持能力不足

改造

既有线改造困难



在新模式方面,提供本地化综合维保服务创造新的市场价值。为了帮助运营公司解决需额外
建设培训基地、备品备件库、维护维修库以及相关运营人员的成本问题,转变原有的运营管理模
式的痛点,通过新专业技术对原有模式的创造性变革,围绕运营公司业主提供本地化的服务体验
和支持的场所,配备培训、备品备件及维护维修的综合维保服务,服务体验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
发展,出现更多具有培训、备品备件、维护维修功能混合开发的空间单元,呈现多样灵活的组合
方式。


(四) 核心
技术与研发
进展


1. 核心技术
及其
先进性
以及报告期内
的变化情况


公司以CBTC自主技术为核心,成功研制出I-CBTC、FAO等创新升级技术,并已实现工程应
用。公司将CBTC技术的应用范围由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拓展至重载铁路和既有线路改造市场。

公司在多年的研发创新积累中,掌握了信号系统精细设计、高可靠性全天候列车自动防护等多项
核心技术,并建立了完善的技术保密制度,实现对技术的有力保护,公司核心技术目前均已经取
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并在主要的产品和服务中实现应用。


2020年,公司在除了进一步升级I-CBTC和FAO技术外,VBTC产品已经获得独立第三方安全
认证,公司将继续开展面向工程化现场试验。随着智慧城轨建设的有序推进,公司积极开展基于
新技术下的轨道交通智能化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大在先进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方向的投入,积
极参与智慧城轨建设。2020年,公司突破核心技术2项,并形成相应专利27项。


序号

技术名称

主要内容

1

下一代基于车车通信
的信号系统技术

结合机器学习、自律分散控制等先进共性技术,实现了多车系
统运行控制、多传感器融合的轨道环境感知等多项关键功能,
突破了既有信号系统地面指挥列车的控车模式,减少地面设备
设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

基于数字切片的轨道
交通多专业健康度综

该技术通过数字切片,对各专业设备进行综合健康度评价,快
速定位到健康度下降的根因并给出有效的维修建议和指导,避




合评价技术

免造成对运营的实际影响,将使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由“单线路、
单专业、故障修”向“线网级、多专业、预防修”转变,有利
于对线网整体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管控,提升轨道交
通运行可靠性、可用性



2020年8月,依托公司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顺利完成验
收,并取得北京市发改委的验收批复。国家工程实验室构建了面向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列控系统
代际体系,具有开创性、示范性和引领性。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



2020年,公司在科研项目、专利、标准、奖励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


(1)重大科研项目


交控科技深耕技术创新,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20年度新增2项国家级科研
项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基于泛在感知的一体
化城轨运行控制系统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构建以创新平台为主体的智慧城轨创新基地,
聚集创新产业链发展亟需的数据、技术、人才等核心要素,形成集系统设计、技术研发、测试验
证、集成应用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带动轨道交通行业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高效韧性运行关键技术与应用研
究”课题。该课题旨在构建面向突发大客流、设备故障等扰动下的运行计划动态调整模型,建立
列车自动运行调整的滚动优化算法,增强线网动态客流需求快速响应能力。



2
)科研平台


2020年12月,公司凭借突出的科技创新成绩和科研攻关优势脱颖而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
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


公司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丰台区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
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已运行5年,取得显著效果,充分发挥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作
用,对接企业需求,增强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2020年度,联合基金共资助项目24项,其中
重点研究专题4项,前沿项目20项;支持金额总计976万元。



4
)专利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内控制度,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20年公司共申请专利281
件,授权149件,其中国内授权133件,国外授权16件。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
利499件。



(5)标准与白皮书

公司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行业先进技术的领导者,是多项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
者。2020年,公司参与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构建技术规范》、《城市
轨道交通大数据平台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网络架构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


云平台网络安全技术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的编写,
推动了城轨云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2020年,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白皮书3本,分别为《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建设实践经验》白
皮书、《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联调指导》白皮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自动化
管理系统需求与实施导则》白皮书。



6
)获奖情况


公司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基于不同信号制式的轨道交通无感改造成套装备研究与应用”

项目获得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种无人驾驶控制系
统”获得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第六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二等奖。


报告期
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年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

258

124

961

383

实用新型专利

14

24

103

86

外观设计专利

9

1

38

30

软件著作权

103

118

515

515

其他

-

-

-

-

合计

384

267

1,617

1,014





3. 研发
投入
情况表


单位:元




本年度


上年度


变化幅度
(%)


费用化研发投入


173,254,350.41


113,173,881.73


53.09


资本化研发投入


-


-


-


研发投入合计


173,254,350.41


113,173,881.73


53.09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
比例(%)


8.55


6.85


增加1.70个

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本年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6,008.05万元,主要是因为:(1)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
入,研发人员规模有所增加,职工薪酬较上年同期增加2,932.12万元;(2)公司新增研发项目
较多,与其相关设备投入增加,相应折旧大幅增加,以及与研发项目相关研发材料、认证费、测
试检验费均有所增加,这四项费用合计增加2,441.71万元。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
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预计总投资规模

本期投入金额

累计投入金额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拟达到目标

技术水平

具体应用前景

1

重载铁路列车运
行控制系统产品
研发项目

16,500,000.00

326,782.19

15,291,518.11

已进行工程化应用
阶段,且样板段试
验成功。


研制出适用与重载
铁路的列控系统,
填补世界重载铁路
列控移动闭塞系统
应用的空白。


国际领先

国内重载铁路、货
运铁路

2

列车智能网络控
制及健康管理信
息系统建设与应
用项目

60,706,000.00

20,007,368.87

37,214,347.33

系统设计及样机研


完成智能网络系统
的样机研制、室内
验证和现场测试。


国内领先

新建和改造项目的
车辆网络

3

封闭空间智能感
知检测系统开发
与应用项目

35,500,000.00

12,619,838.47

20,786,378.95

产品设计阶段

研制封闭空间智能
感知检测系统的样
机和并在特定场景
示范。


国际领先

轨道交通及类似封
闭空间的智能化感
知与检测。


4

新一代轨道交通
列车控制系统研
发与应用项目

90,247,400.00

65,907,318.06

85,797,736.67

系统设计及原型开


完成系统方案设计
及产品原型开发。


国际领先

新建及既有线改造
线路。


5

基于远程I/O控
制的分布式联锁
研发项目

8,400,000.00

2,816,757.63

7,897,901.91

已进入工程化应用
阶段



完成了产品系统设
计、产品软件和硬
件开发验证、初步
工程应用



国内领先



有长大区间控制需
求的城市轨道交通
线路

6

基于一套车载核
心设备兼容不同

12,800,000.00

8,411,800.22

11,572,903.34

已进入工程化应用
阶段

实现实现车载核心
设备兼容CBTC和

国际领先



国内外既有线路改





信号制式的轨道
交通改造技术研
发项目



准移动闭塞两代系
统的轨道交通无感
改造技术





7

网络化运行智能
调度系统开发研
究项目(一期)

40,500,000.00

9,766,198.73

10,500,857.98

产品开发阶段

开发出满足网络化
运营的调度管理系


国内领先

国内外轨道交通运
营企业

8

智能运维系统开
发与应用项目
(一期)

45,700,000.00

11,190,603.67

13,727,142.31

产品开发阶段

研制智能运维系
统,实现运维过程
自动化执行、运维
调度智能化决策指
挥、运维数据信息
化管控的目的

国内领先

国内城市的轨道交
通运维建设,支持
单线和多线路协同
运维集成应用;部
分产品也适用于大
铁和重载领域

9

乘客智能服务系
统开发与应用项
目(一期)

51,800,000.00

11,627,116.03

12,546,190.22

产品开发阶段

研制乘客智能服务
系统和智能服务一
体化数据共享平
台。


国内领先

国内既有城轨线路
改造以及新建线路
的产品定制化应
用。


10

城市轨道交通数
字化设计平台
(一期)

65,400,000.00

13,149,536.28

17,735,424.04

产品开发阶段

搭建轨道交通数字
孪生原型框架,并
开展典型应用。


国内领先

国内轨道交通设
计、实施、运营相
关企业。


11

重载铁路智慧车
站关键技术研究
与应用(一期)

45,600,000.00

9,977,185.67

11,649,848.88

产品开发阶段

完成重载铁路智慧
车站智能列车控
制、智能运维、智
能车站管理三大系
统开发与现场试
验。


国内领先

重载铁路市场。


合计

/

473,153,400.00

165,800,505.82

244,720,249.74

/

/

/

/








情况说明



5. 研发
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本期数


上期数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


416


255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


21.29


19.13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


10,764.63


7,832.52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32.37


36.77








教育
程度


学历
构成


数量(人



比例
(
%)


硕士及以上


128


3
0.77


本科


270


6
4.90


大专


13


3
.13


大专及以下


5


1
.20


合计


416


100.00


年龄结构


年龄
区间


数量(人



比例
(
%)


30岁及以下


257


6
1.78


31-39岁


143


3
4.38


40-49岁


16


3
.85


50岁以上


0


0


合计


416


100



注:以上人员数量均为期末数。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二、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情况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名称

本期期末数

本期期
末数占
总资产
的比例
(%)

上期期末数

上期期
末数占
总资产
的比例
(%)

本期期
末金额
较上期
期末变
动比例
(%)

情况说明

货币资金

1,440,512,356.74

33.12

1,058,704,583.84

29.82

36.06

主要系项目增
多并且回款较
好所致

存货

952,953,892.08

21.91

855,407,908.95

24.09

11.40

公司项目增加,
业务规模扩大,
导致存货规模
增加

合同资产

319,619,776.05

7.35

-

不适用

不适用

根据新收入准




则披露要求,本
期将建造合同
形成的已完工
未结算资产,以
及应收账款中1
年以内质保金
款项在该项目
列示









其中:境外资产1,198,450.83(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03%。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
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国家级高水平实验室平台优势

交控科技深耕技术创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建设了一系列覆盖研发、设计、测试、验证、
系统集成的平台,形成了“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公司作为行业技术引领者,现拥有国家级
平台5个,北京市级平台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公司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
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列车控制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平台)搭建了为列控产业上下游创
新主体开展安全设计保障、原理样机研制、实验室测试、验证和认证等提供支撑条件的六大平台,
研发了技术先进的集约型CBTC、互联互通CBTC、全自动运行等三大核心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
的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构建了面向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列控系统代际体系,
具有开创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期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项,其
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13项;牵头城市轨道交通CBTC互联互通及全自动运行系统等61项标准与
规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0项;获得奖励8项,其中国家奖1项;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拓展
中外合作交流,与UITP(国际公共交通协会)开展多次交流。


2、持续创新优势

公司秉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理念,以科技平台和产业平台为支撑,从基础研究、核心技
术、中试、示范工程、产业化等阶段形成全生命周期创新,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牵头主体,从而
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资源整合和组织机制创新,公司实现了创新链和产品链的融合,
保持在行业内持续创新的竞争优势。


探索基础研究新模式,公司针对行业潜在需求,加强外脑合作,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成立
交控科技轨道交通联合基金,广泛支持高校、研究院所开展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研究和行业应
用可行性验证工作;推动公司内部研发模式变革,满足持续创新需要;联合潜在目标用户共同申
报部委纵向课题支撑并推动系统原型完成室内和现场中试试验;创新运营维保模式,与地方合资
成立运营维保公司,完成从“供应商”到“用户”的角色转变,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服务网


络,进一步加快从行业痛点发掘到创新成果产业化全链条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节奏,巩固公
司在业内的持续创新优势。


公司依托“产学研用”的核心优势,以列车运行控制等公司主营业务为圆心,以“自主化”

“智能化”“平台化”为发展主线,积极延展布局智慧城轨各领域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


在智慧乘客服务领域,公司推出与行车系统深度联动的智慧乘客服务系统IPSS,为乘客提供
更为精准的出行信息服务和定制化的出行即服务(MaaS)。其中第一代车载IPSS产品“魔窗”已
于2020年3月上线北京地铁6号线,“魔窗”一经推出一度成为热搜词汇,引发社会媒体高度关
注。


在智能运输组织领域,公司提出网络化动态调度系统,为网络化运营提供线网运输组织与应
急指挥辅助决策、运力运量精准匹配的网络化运行图编制、基于行车与客流状态实时预测的行车
动态调整等核心能力。公司作为相关核心技术研发的课题承担单位,与北京地铁联合申报的《超
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已于2020年9月获科技部国家级重大科研
项目立项,预计将在2023年完成工程示范应用。


同时公司也一直在智能列车运行领域、智能技术装备领域、在智能基础设施领域、智能运维
安全领域、智慧网络管理领域、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领域等领域推进新技术与轨道交通行业的融
合。公司基于在自主感知、安全计算、可靠通信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出“轨道星链”系统(一套
新型多用途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轨旁设备系统,能感知实现净空检测),从而实现轨旁智能感知,
并且通过综合承载平台和网络解决轨旁配置设备多、系统接口和结构复杂、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等问题);打造“天枢”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产品(“天枢系统”主要通过集成数据、算法和业务
三个中台模块,实现设备高度集中、信息整体处理、衡量尺度统一),围绕平台首先完成公司自
身业务体系、信息化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构,并通过平台产品和服务销售,赋能用户信息化和数
字化能力提升。


3、企业文化升级及人才池优势

从2009年成立到2019年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经历十年跨越式发展,为适应组织规模不断
壮大、多元化人才的加入,2020年公司与美国德鲁克学院正式开展企业文化升级项目合作,总结
出一套遵循国际理论框架及标准的公司宗旨、使命、愿景、文化及价值观体系(以下简称:PMV&CV)。

PMV&CV基于公司自身基因,是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准绳及行为准则,是各项具体工作的判断依据
和行动指南。


2020年公司推出F1研发专列校招计划,主要针对985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坚持走产学研
发展道路,与高水平大学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同时为满足公司战略聚焦的需要,公司持续引进
战略性高层次人才与技术先进人才,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纳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参
与公司重要科研课题的研究;截止到2020年底取得高级职称证书71人。



公司作为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企业,始终怀有培养专业人才的情怀,依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
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在支持科研团队开展前沿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通过参与
基金项目的方式培养和挖掘人才。


4、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势

公司致力于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产品及服务提供,先后承接国内外多个地区、不同制式轨道交
通控制系统建设项目,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与系统集成交付能力。


公司始终秉承“精细化”管理理念,总部负责制定项目管理战略规划,统筹、协调下属各单
位及子公司项目实施。公司采用项目组合、项目群和单项目三级管理模式,同时引入新的项目管
理方法论PRINCE2(Project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2 version,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
实践的简称),消化吸收,有机融合,形成交控特色的流程、标准、方法、人四板斧方法论。


四板斧聚焦客户需求,通过阶段授权、例外管理、里程碑质量审查、基于产品分解和工作分
解技术的计划管理等机制,实现项目交付全过程、全员精细化管理,流程规范、责任落岗、标准
明确、工具平台多样,通过责任具体化、交付成果阶段化、交付质量明确化、交付过程透明化等
一系列措施,凭借安全可靠的产品、专业高效的现场组织和管理,确保项目交付水平和交付能力。


2020年,公司共收到合肥、郑州、西安、石家庄、深圳、北京、宁波等13个城市轨道交通建
设单位授予的集体及个人奖项35人次。宁波4号线的高水平开通,获得宁波业主颁发的宁波市轨
道交通工程立功竞赛最高荣誉“金牌供应商”、“2020年度安全质量优秀合作单位”等多项荣誉
称号。


5、合作与本地化服务优势

在公司有信号系统业务的城市,公司通过与当地地铁运营单位共建运营维护合资公司的形式,
推动运营维护方式由原有的运营公司自营向合资公司委托服务等方式转变,实现公司从信号系统
到弱电系统的运营维保业务本地化落地。






(二) 报告
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

事件

影响分析

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
讨论与分析


2020年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年。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
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轨道交通行业,将逐步实
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轨交通”。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持续深耕
轨道交通行业。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2.6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37
亿,同比增长86.0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5亿,同比增长108.66%。



在市场方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继续
保持行业领先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共中标6条新线路,除新增新线之外,公司中标信号系统延
长线1条。在重载铁路升级改造方面,公司2020年首次中标重载铁路智慧车站相关工程《包神铁
路万水泉南站智能车站建设服务》。2020年3月,公司参与研发的“首都智慧地铁”科研项目成
果“智能列车乘客服务系统”在北京地铁6号线正式投入运营,该系统实现为乘客提供更丰富、
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金额23.16亿元;全年完成合同签订新增总金额23.68
亿元,其中信号系统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总金额17.67亿元(含2019年中标项目在2020年签
订合同3.27亿元)。截至本报告期结束,公司业务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区域和城市。


报告期内,公司信号系统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及中标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序号

签订合同/中标项目名称

中标金额(亿元)

报告期合同金额
(亿元)

备注

1

重庆3号线6改8(地面)

-

0.13

2019年中标

2

昌平线南延

-

2.36

2019年中标

3

石家庄3号线二期

-

0.78

2019年中标

4

深圳14号线

6.71

6.71

报告期中标

5

北京11号线西段

0.53

0.53

报告期中标

6

苏州6号线

4.44

4.44

报告期中标

7

天津6号线二期(8号线)

2.72

2.72

报告期中标

8

沈阳4号线

3.33

-

报告期中标

9

郑州3号线二期

0.46

-

报告期中标

10

深圳12号线

4.98

-

报告期中标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在其他产品和服务业务的市场开拓和应用,成效显著。公司在维保维护
服务、TIDS产品销售等业务市场开拓方面不断斩获新订单,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维保维护服务合
同金额共计3.22亿元,其中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信号、通信、综合监控及云平台系统维护项
目合同金额1.33亿元,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通号系统设备委外维保项目合同金额1.63
亿元;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取得TIDS项目金额1.10亿元(合同尚未签订),TIDS项目新签订合
同金额为0.94亿元。


在研发创新方面:第一,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73亿元,
比上年增长53.09%,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8.55%,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项目研发和创
新发展。第二,公司完善研发管理体系,引入并扩大灰盒测试范围,前置对算法和复杂功能的测
试,提升产品安全性,由瀑布模型向敏捷开发模式转型提升研发效率,设立成都研发中心,扩大
了研发人才队伍。第三,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保障新产品的研发
进度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原有CBTC系列产品焕发新活力,通过研发与营销的积极协同,推动存量(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