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鸿泉物联:鸿泉物联:2020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1年04月23日 16:46:02 中财网

原标题:鸿泉物联:鸿泉物联:2020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288 公司简称:鸿泉物联















lALPGojJ7E5Rl4LNAZ3NAf4_510_413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
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之“二、风险因素”的内容。




三、 公司
全体董事出席
董事会会议。





四、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为本公司出具了
标准无保留意见
的审计报告。





五、 公司负责人
何军强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刘江镇
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刘江镇
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根据公司2021年4月23日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通过2020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司拟
以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共计派
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500万元(含税),占公司2020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39.63%;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上述2020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现金分红的
数额暂按目前公司总股本10,000万股计算,实际派发现金红利总额将以2020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
记日的总股本计算为准。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年度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
,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
................................
................................
.....
7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
................................
.
8
第三节
公司业务概要
................................
................................
................................
...................
12
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
................................
................................
.......
29
第五节
重要事项
................................
................................
................................
...........................
44
第六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
................................
.......
70
第七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
................................
...............
79
第八节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
................................
.......
80
第九节
公司治理
................................
................................
................................
...........................
89
第十节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
................................
...........
92
第十一节
财务报告
................................
................................
................................
...........................
93
第十二节
备查文件目录
................................
................................
................................
.................
212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鸿泉物联、公司、本公司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



浙江鸿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鸿泉车联网有限公司、上
海成生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期



2020年度

元、万元



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

前装



终端在汽车出厂前已安装


后装




终端在汽车出厂后安装


鸿泉电子



浙江鸿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成生科技



上海成生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鸿泉



浙江鸿泉车联网有限公司

北大千方



北京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

中交兴路



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崇福锐鹰二号



杭州崇福锐鹰二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杭州鸿尔



杭州鸿尔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杭州鸿吉



杭州鸿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杭州鸿显



杭州鸿显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舟山科先



舟山市科先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崇福锐鹰



杭州崇福锐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上海禺成森



上海禺成森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鑫众鸿泉1号员工资管计划



兴证资管鑫众鸿泉物联1号员工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东证创新



上海东方证券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陕汽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金龙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福田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华菱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北奔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东风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三一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大运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汽




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

徐工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瑞驰新能源




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公司

上汽依维柯红岩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南京依维柯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斯堪尼亚



SCANIA,瑞典商用车制造商

沃尔沃



VOLVO,瑞典汽车制造商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何军强

章程、公司章程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国六政策




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CNAS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

鸿泉物联

公司的外文名称

Hangzhou Hopechart IoT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Hopechart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何军强

公司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协同路258号二层210室

公司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

310051

公司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园八路6号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310030

公司网址

http://www.hopechart.com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信息
披露
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吕慧华

章旭健

联系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园八路6号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园八路6号

电话

0571-89775590

0571-89775590

传真

0571-89775594

0571-89775594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名称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
、《证券时报》

登载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的网址

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公司证券事务部





四、公司股票
/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鸿泉物联

688288

不适用





(二) 公司
存托凭证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

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
务所(境内)

名称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

杭州市江干区钱江路1366号华润大厦B座

签字会计师姓名

边珊姗、李唯婕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
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名称

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318号东方国际金融
广场2号楼24层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姓名

冒友华、卞加振

持续督导的期间

2019年11月6日至2022年12月31日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2020年

2019年

本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2018年

营业收入

456,160,984.28

313,201,966.93

45.64%

247,902,330.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

88,306,624.56

69,688,275.80

26.72%

57,118,674.9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81,221,167.38

62,213,181.82

30.55%

54,024,081.8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

39,354,938.68

62,203,124.10

-36.73%

36,205,109.74



2020年末

2019年末

本期末比上
年同期末增
减(%)

2018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

917,031,432.19

848,562,502.99

8.07%

250,933,283.76

总资产

1,134,399,316.87

965,423,854.01

17.5%

306,681,725.28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2020年

2019年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2018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88

0.88

0

0.77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88

0.88

0

0.7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益(元/股)

0.81

0.79

2.53%

0.7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0.06%

19.63%

减少9.57个百分点

26.3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资产收益率(%)

9.25%

17.52%

减少8.27个百分点

24.87%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18.29%

16.40%

增加1.89个百分点

16.09%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64%,主要系公司前后装订单和销量双增所致。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6.72%,主要系公司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所致。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36.73%,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
金增幅低于采购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幅,同时人员规模扩大导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
付的现金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幅低主要系当期收到银行承兑票据尚未到期托收,
采购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幅较高主要系业务规模扩大导致采购量增加,现金支付增加及部
分战略性备货共同所致。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0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

第二季度

(4-6月份)

第三季度

(7-9月份)

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

65,941,294.71

132,312,857.57

104,422,323.31

153,484,508.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

10,890,921.99

26,005,832.05

17,927,020.68

33,482,849.8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净利润

9,464,652.90

24,889,427.71

15,807,817.44

31,059,269.3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

-25,326,027.31

-14,783,936.67

32,983,949.82

46,480,952.84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020
年金额


附注(如
适用)


2019
年金额


2018
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68,279.04

七、75

-45,853.83

-8,014.81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
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
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
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
除外


6,036,665.51

七、84

8,536,378.49

3,770,065.78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
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
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
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1,945,384.28

七、68

355,002.04

631,036.55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
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
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
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
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
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
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
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
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
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
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
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
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
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
入和支出


422,216.16

七、74

21,829.39

307,101.13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
益项目








-898,995.37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所得税影响额


-1,250,529.73



-1,392,262.11

-706,600.26

合计


7,085,457.18



7,475,093.98

3,094,593.02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公司业务概要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
服务
情况


公司以“成就客户、认真负责、自律进取、专业知远、合作共赢”为价值观,以“降低交通
运输的代价”为使命和初心,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增强驾
驶系统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汽车智能网联设备及大数据云平台业务,公司致力于成为汽车智能
网联产品解决方案综合提供商和领导者。全资子公司成生科技提供智慧城市业务。


公司的设备终端业务分为智能化业务和网联化业务两个维度,同时结合前后装业务关系分类
如下:





C:\Users\zxj\AppData\Local\Temp\1617685920(1).png


图1 公司业务分类





1.智能化业务,主要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主要由车载终端(如智能车载录像机、智能行驶记录仪等)(外观形态如
下图4)、智能摄像头、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模块和大数据云平台等构成(构成图如下图2)。

基于车载终端、智能摄像头、智能传感器的采集传输的数据,通过公司自主设计的深度学习框架
HQNN为基础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块分析处理,对专项作业车、重卡等驾驶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实现车辆状态识别、车道偏离识别(LDW)、介质识别、驾驶员身份及分神识别(DMS)、盲区
行人车辆识别(BSD)、乱绳识别、罐体转向识别、360环视等一系列ADAS功能,使驾驶员和
行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前得到预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时,可通过对接政府监管平台或自主
开发平台,呈现在线车辆的状况和运行数据,用于分析管理,有效的提升车辆的管理效率和城市
环境的改善。







图2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构成图



上述产品主要在后装的渣土车、水泥搅拌车等车型上得到批量安装,危化品车、环卫车、校
车等车型已进行测试安装。由于各个城市对前述车型的管理需求不一,因此安装的产品组合也不
一致,单价差异较大,公司在此后装细分领域布局了较多的城市,2020年度,由于新冠疫情的影
响,后装政府客户不同程度的拉长了装车进度导致后装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业务有所下滑,但公司
在陕汽、三一、华菱等主机厂的部分车型上打开了批量前装的序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2.网联化业务,主要包括智能增强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终端和车载联网终端。


智能增强驾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包括智能行驶记录仪、T-BOX等,外观形态如下图4)、
智能增强驾驶模块和大数据云平台等(架构如下图3)。基于硬件设备采集传输的数据,通过内
含驾驶行为专家库和不良驾驶模型的嵌入式软件模块(可以通过OTA的方式进行远程升级维护)
分析处理,以智能增强驾驶软件平台呈现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包括驾驶行为分析、最优驾驶指
导(如油气耗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汽车后市场”服务(如商用车车险、车贷、物流等)、
整车厂管理(如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等环节)等功能。




lALPDgQ9qebgsLvNBAHNBac_1447_1025
图3 智能增强驾驶系统架构




人机交互终端主要指车载智能中控屏(外观形态如下图4),其主要面向商用车中高端车型,
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提高司机驾驶体验,提供影音娱乐、车载导航、驾驶信息提醒、胎压监测等
功能。


车载联网终端主要包括行驶记录仪、T-BOX(外观形态如下图4)等,其主要为满足交通监
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安装行驶记录仪以提高商用车联网率,实现交通安全监管要求和司机安全行
车的目的;为了满足环境保护部门监管需要,安装T-BOX以实现尾气在线检测和环境保护等功能。




C:\Users\zxj\AppData\Local\Temp\1596588869(1).png
(智能)行驶记录仪 T-BOX 车载智能中控屏

图4



3、智慧城市业务,其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应用于城市垃圾、环卫、水务、气象等领域的智慧
城市政务管理平台和运营服务。其已在上海、杭州、宁波、柳州、贵阳、无锡等城市开发了包括
绿化和市容管理、城市水务管理、气象服务、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等智慧城市政务管理平台,参与
了国家科技部《特大城市生活垃圾信息化收运与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项目。其开发实施的
上海市渣土车辆监管系统、浦东新区河道管理信息系统已纳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
中心“城市大脑”;上海市生活垃圾物流管理系统已在长宁、松江实现了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收运、中转、转运和分流处置的全流程信息化监管试点,是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系统支撑。






C:\Users\think\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92885bfc75f45547297c2674efadebe.png


图5 管理平台示例



鸿泉物联是国内商用车车联网领域较早的开拓者之一,公司于2010年即为苏州金龙开发
“G-BOS智慧运营系统”,标志着中国商用车车联网正式面向社会应用;为陕汽开发的“天行健
车联网服务系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重卡企业级车联网平台之一,因此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整车厂
前装合作经验和先发优势。同时,公司于2014年率先研发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并应用在湖南省长
沙市的渣土车项目上,随后陆续有超过35个城市推广应用。因此,公司在研发能力、技术能力、
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市场拓展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目前,网联化业务是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的基石,贡献
了较大的收入占比;智能化业务融合了大量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前沿技术,是公司重要的战略方向
和资源投入点,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公司还将利用前装商用车主机厂
客户群的优势,开发、推广和销售更多的智能网联及汽车电子产品。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智能网联设备及大数据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向整车厂、政府客户、
运输公司等领域的客户提供设备终端、配件销售及平台开发业务,并获取收入和利润。报告期内,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智能网联设备的销售。


2、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已建成了高效的研发体系,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开发。


公司建立了鸿泉研究院,承担着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前沿技术的探索和预研的重任,目前以
5G通信和人工智能为主要的研发方向。


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针对具体产品的研发,以客户需求确定产品研发方向,在产品研发过
程中,通过客户、市场、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客服等全部门共同参与的IPD体系(集
成式产品开发体系)运作,确保产品在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满足功能、性能、质量、成
本、工艺、客户服务等多个层面的要求,显著缩短了研发周期,大大提升了效率和质量。


在技术预研成功后,由产品部门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并进入正式立项流程。产品
研发在项目经理主导下,由总工程师进行技术架构设计、质量设计及成本规划。此后通过产品经
理、软硬件开发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视觉设计工程师、质量工程师、采购工
程师、工艺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等集中设计评审,以在设计阶段对产品的需求、软硬件、结
构、质量、工艺、成本及售后服务进行充分规划和考虑,使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研发效率
最大限度达到预定目标。


研发结束后,公司的研发部门将组建产品生命周期维护功能小组,持续响应客户的新需求并
迭代升级,使产品的生命阶段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模式实行供应链管理模式,推行物资采购信息化,实施第三方物流和准时制采购。

公司结合销售订单和市场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供应链中
心负责所有采购物资的管理、配送工作;在采购价格上,通过招标、询价等比价方式进行确定。

公司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对于交付周期较长的材料,一般通过销售预测确定预计使用量并联系供
应商提前进行备货;对于部分生产过程中普遍适用的通用型材料维持合理的安全库存,保证生产。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与主要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供应商的选
择上,实行优胜劣汰管理机制,逐步淘汰规模小、产能不足、质量不稳定的供应商,择优选择供
货能力强、质量稳定、信誉度高的供货方。同时,公司对供应商就产品价格、质量、服务、交付
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对绩效评价优秀供应商和不满足要求的供应商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保证供
应商的综合能力满足公司需求。为了严格控制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杜绝独家供货行为,对
采购入库的产品均进行严格的检验。


目前,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主要包括芯片、各种电子元器件、模块、PCB、结构件、连接
线等,供应链中心运营部根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经审批后形成采购计划,供应链中心采购
部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并跟踪交货进度,同时,公司会及时判断市场供需形势,维持安全库存。


公司制订了《采购控制程序》、《合格供方评定控制程序》、《主备供应商管理制度》、《新
供应商导入管理制度》、《供应商二方审核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供应商技术能力、质量
保证、内部管理体系、供货能力、价格高低等多项指标进行考察,由供应链中心、质量中心和研
发中心分别进行评分考核和等级评定,作为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依据,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保证
原材料采购的稳定性与可靠度。


公司对部分物料进行半年左右的滚动备货,但报告期内及2021年初,由于全球芯片缺货,电
子物料、液晶屏涨价等原因,公司主动加大备货计划,以应对原材料短缺的风险。







4、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模式,同时公司也会对某些标准化产品进行生产备货。供应链中
心运营部根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生产中心生产部依据生产计划,并根据生产负荷和在制产
品情况将生产计划分解为每日的生产工单,依据工单安排生产。公司充分利用和完善ERP系统来
提高生产效率,在系统中通过销售订单触发生产订单、生产订单拉动物料需求计划、第三方物流
公司根据该计划配送物资上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有序,设备下线后通过ERP系统进行报工、
经质量检验合格后入库。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推行精益化生产理念,重视现场管理,确保产品
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公司硬件生产环节主要包括SMT贴片焊接、程序烧写、老化、整机组装、质量检验等工序。

公司全面贯彻《6S管理细则》,坚持持续改进,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公司制订了《生产计划控制程序》、《试生产控制程序》、《生产过程控制程序》、《生产
车间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流程制度,保证产品生产的质量与及时性。


2020年,公司新建了浙江湖州安吉生产基地并已投入使用,新的生产基地配备了自动化的生
产设备,生产效率得到比较大的提升。同时,现代化的生产基地能够满足前装主机厂的审厂要求,
有利于前装业务的拓展。




图6 浙江湖州安吉生产基地



5、销售模式

5.1公司前装业务:是指将设备直接销售给整车厂,整车厂安装设备后,再将整车销售给其
客户的业务模式。


前装方式有利于客户资源管理,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后进行技术交流、定制研发、订单执行、
货款回收等,并直接向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和配合各整车厂需求
的调整和改进,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机制,具有很强的粘性。


整车厂客户会根据行业经济趋势、产品需求情况、生产能力等做出年度产量预测,与公司沟
通当年的采购意向。重要客户采用先签订年度框架协议的方式,预先确定价格、付款条件、质量
保证及交付方式等合约条款,再以订单形式向公司提出供货需求。


公司依托品牌、质量、服务、技术和价格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已与多家品牌商用车厂形成长
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全面的智能网联方案,并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是公司的核心
竞争力之一。


2020年度,一方面,受治超治载、国三强制淘汰及基建扩大的影响,货运车辆、非道路移动
机械车辆的需求有较大的增长,其对公司的终端设备销售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公司主动拓展
客户,扩展产品应用场景,各产品线销售情况均有较大的提升。2020年度,在终端设备销售业务
中,前装业务占比约78.39%,且基本为直接销售形式。



5.2公司后装业务:是指针对出厂后的车辆进行产品销售,主要客户包括政府部门、运输公
司、车队等,主要应用于货运车辆、非道路运输车辆、专项作业车辆等。


后装客户具有分布地域广、单客户采购金额小、市场开拓具有地区性等特点。公司具有丰富
的后装经验,是较早进入渣土车行业管理的公司之一,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匹配绝大多数车
型,能够针对各地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定向快速开发产品。


后装业务开拓初期,为快速提升公司后装市场份额,公司会在部分区域择优选取经销商采用
经销模式。后装客户会根据所在地市管控要求和安装进度,以订单形式向公司提出供货需求。


公司凭借渣土车后装领域的优势,不断扩展实施的城市和应用场景,公司已向35个城市供应
渣土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终端设备,并率先在安徽和浙江两个省份的部分城市供应水泥搅拌车的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终端设备。


2020年度,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政府部门对渣土车、水泥搅拌车及环保OBD的招投标有所
延期,安装进度有所拉长,因此对后装业务影响较大,尤其在渣土车智能化市场。2020年度,在
终端设备销售业务中,后装业务占比约为21.61%;而2019年度,公司前后装业务占比约为68.27%
和31.73%,进一步凸显公司前装业务的优势。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概况

智能网联汽车,即ICV(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
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
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
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2020年,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顶层利好政策频出。


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愿景包括:到2025年,
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
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
境下市场化应用。


7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就《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征求意
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到2022年底,将初步构建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完成
一批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辅助驾驶等领域智能交通相关标准,制修订标准20项以上;到2025年,
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形成一批智能管理和服务、车路协同等领
域智能交通关键标准,再完成20余项标准制修订任务,标准体系完成总数达到40项以上。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坚持电动化、
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
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
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


同月,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
同主办的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发布了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25年,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
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0%,HA(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
化应用;到2030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70%,H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达
到20%,并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
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HA级智能网联汽车
大规模应用。


进入2021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未来
15年,通过实现北斗时空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感知全覆盖,使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
动驾驶、车路协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决心。


智能网联汽车属于新兴行业,是当今技术变革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
算等技术的最佳应用平台之一。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处于各类研发团队各自为战,缺乏统


一验收标准的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开始将逐步统一技术标准的定义,这将为整个行业指明方向,
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研发水平,去粗取精,未来整个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超万亿。


有鉴于此,公司积极参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建设,尤其是针对商用车领域,公司已加入由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的IMT-2020(5G)推进组蜂
窝车联(C-V2X)工作组,深度参与车联网“产、学、研、用”的各个阶段,同时,公司也参加了
在上海举办2020智能网联汽车C-V2X“新四跨”暨大规模先导应用示范活动。




图7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



(2)商用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情况

较乘用车而言,商用车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推广更多地受制于成本,因此要在商用车领域大
规模地推广智能化、无人驾驶系统,在时间上显然会更落后于乘用车,但在某些封闭场地内,商
用车可能领先于乘用车,有更切实的应用场景。


根据市场数据分析,对照图7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整个商用车行业正从智能网联汽车
各自发展的早期阶段向协同发展的第一阶段过渡。


如果将商用车分为客车、重卡、中轻卡和非道路移动车辆(主要包括如挖掘机、装载车等工
程机械和农用机械)四大类,其中客车的网联化率和智能化率最高,处于第一阶段;重卡的网联
化率较高,处于第一阶段,但智能化率较低,大部分处于行业早期;而中轻卡、非道路移动车辆
的网联化率和智能化率均较低,大部分尚处于行业早期。


因此,即使以第一阶段的技术要求为标准,整个商用车行业的渗透率也是较低的,具有广阔
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而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描述,商用车中货运车和客运车的智能网联发展
路径如下:



C:\Users\zxj\AppData\Local\Temp\1618124684(1).png
图8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 货运车智能网联发展路径




C:\Users\zxj\AppData\Local\Temp\1618125083(1).png
图9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 客运车智能网联发展路径



(3)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主要技术门槛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克和精度提升阶段。智能化主要依赖于先进驾驶
辅助技术ADAS,采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与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汽车的自动巡航、
自主泊车、自动紧急刹车等一系列功能;网联化主要依靠搭载车联网V2X系统,来实现车与人、
车与车、车与路和车与平台的信息交换,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提高道路通向效率。


智能网联汽车最终将实现安全的自动驾驶,主要技术包括车辆本身状态感知、道路感知、行
人感知、交通信号感知、交通标识感知、交通状况感知、周围车辆感知等环境感知技术;无线通
信技术;智能互联技术;车载网络技术;先进驾驶辅助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
护技术;人机界面技术(HMI);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异构网络融合关键技术;交通大数据
处理与分析关键技术;交通云计算与云存储关键技术等。


上述众多技术中,部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但精准度尚未达到高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的要求,由于汽车驾驶面对复杂的路况和不确定因素众多,提高相关技术的精准度对于实现车辆
的万物互联,甚至自动驾驶是非常必要的条件。而对于商用车领域,其车辆特点、使用功能等与
乘用车又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重构和改进,只有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才能实现
汽车从感知、决策、控制、执行的整个过程。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描述,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架构与关键技术形成了
“三横两纵”格局,三横是指“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与“基础支撑关键技术”,
两纵是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载平台”和“基础设施”。






C:\Users\zxj\AppData\Local\Temp\1618126032(1).png
图10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组成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
情况


公司是较早进入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早在2010年公司即为苏州金龙开发
了“G-BOS智慧运营系统”,将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应用于客车领域,这早于2011年底交通部对
“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强制性要求,成为
行业的先行者。2011年公司为陕汽开发了“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将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应用
于载货汽车领域。2014年公司研发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在湖南省长沙市城市渣土车项目实现推
广。2016年公司将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应用于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了新能源客车领域
拓展。2019年公司将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应用于三一重工,进一步将业务拓展至工程机械车领域。

2020年公司成功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真正落地安装到存量水泥搅拌车,在安徽和浙江两个省份的
部分城市实现批量应用;并成功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真正落地安装到前装整车厂,在三一、华菱
和陕汽的水泥搅拌车、装载车等车型上得到批量应用。


因此,公司在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具
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以下从网联化和智能化两个维度分析:

1、网联化业务包含了智能增强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终端和车载联网终端,现简单以智能行驶
记录仪、T-BOX和车载智能中控屏来分析公司市场地位:

智能行驶记录仪主要应用重卡车型,根据“第一商用车网”2020年度重卡销售数据,前五名
重卡整车厂销量占比达84.12%,比2019年的82.26%增加了1.50%,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
前五名客户中,公司已与四名建立了业务关系,其中陕汽、北汽福田均为第一供应商,中国重汽
为新拓展的客户,2020年公司已基本完成技术对接,由此表明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稳固。


由于公司在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人在回路的智能增强驾驶技术、基于
人工智能的商用车辅助驾驶技术、专项作业车智能感知及主动干预技术、大数据与云平台技术和
商用车终端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在我国商用车整车厂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
只有行业中生产能力、研发能力强的优势厂商才能够不断获得整车厂客户的订单,从而和整车厂
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公司已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


T-BOX前装主要由新能源政策和国六政策所推动,目前渗透率逐步提高,中轻卡的生产厂商
与重卡的生产厂商高度重合,公司认为依赖已有的客户基础,公司能够取得较好的市场份额,占
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其次,由于商用车驾驶员越来越年轻化,其对驾驶舱的娱乐化、智能化的需要逐步增强,智
能中控屏或智能驾驶座舱的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2、智能化业务主要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后装主要面向渣土车、水泥搅拌车等市场,2020
年,公司继续在渣土车市场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浙江、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城市实现水
泥搅拌车的批量安装。2020年,公司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前装零突破,目前已有三一、华菱
和陕汽的水泥搅拌车、工程自卸车、危化品车等车型开始批量安装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为公司进
一步稳固前装客户群优势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探索了丰富产品线的可行性。


后装市场,由于目前只有部分城市管理部门推行了渣土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且渣土车市场
总量没有权威统计数据来源,因此以已实施城市的情况推算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据不完全统
计,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实施渣土车管理的城市有67个,其中有43个城市开始落地供应车载终
端产品,公司主导和参与了其中的35个城市终端供货,此外公司还积极参与剩余部分城市招投标,
有部分城市已中标大数据平台或已开始样机供应阶段。因此,对比上年度,公司在渣土车高级辅
助驾驶系统细分市场的占有率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由于公司参与制定了国内多个城市渣土车智能网联产品的技术标准,从而增强了公司产品的
合规性;同时,公司还为部分城市建设管理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客户粘性;目前,公司占据了渣
土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市场较大的份额。公司还将依据渣土车管理的经验和先发优势,继续拓展
如危化品车、环卫车、船联网等其他应用场景。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智能网联行业,从目前汽车发展进度分析:

从技术层面看,汽车正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逐步向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转变。


从产业层面看,汽车与相关产业全面融合,呈现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发展特征。



从应用层面看,汽车将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成为新
兴业态重要载体。


从发展层面看,一些跨国企业率先开展产业布局,一些国家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智能汽
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


因此,智能网联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将是未来重要的国家战略,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但
在报告期内,主要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虽有较大的进步,但大多前沿的关键技术尚处于研发、验
证、测试阶段,距离大规模商用仍有一段距离。


除车用5G、V2X等前沿技术外,适合目前商用车发展阶段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需求的智能
化和网联化产品亦将有较大的改变。


首先,智能行驶记录仪将发布新的技术标准,新标准产品新增了音视频记录、防护存储器(灾
备)、驾驶人身份识别等功能,并增强了定位要求,因此行驶记录仪的售价将有所提升。


其次,各商用车主机厂对T-BOX的OTA升级功能有强烈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商用车的
智能化需求越来越向乘用车靠近,未来其车身上的电子产品也将陆续实现在线升级的功能。


再次,随着商用车驾驶员的年轻化,对智能中控屏和其功能也有较大的需求,未来也将向乘
用车智能驾驶座舱方向发展。


最后,商用车的ADAS辅助驾驶技术应用越来越广,尤其是针对商用车较大车型而开发的特
有功能。这些技术能够切实的起到安全驾驶的作用,能够保护驾驶员和社会公众,也符合政府部
门监管的意图,因此具有刚需的特点。预计短期内,商用车辅助驾驶技术将呈现较快的发展,待
5G、V2X等前沿技术相对成熟,路侧单元、智慧公路建设完善时,商用车将较快的实现自动驾驶。


(四) 核心
技术与研发
进展


1. 核心技术
及其
先进性
以及报告期内
的变化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逐年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
18.29%,较2019年度提高了1.89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公司已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
并居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会根据市场调研、客户需求以及重大基础技术突破等情况不断对各项核心技术进行研究
和更新迭代,在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同时,不断更新具体产品的应用技术,实
现新产品的迭代和推陈出新。




序号

核心技术名称

技术来源

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

1

人在回路的智
能增强驾驶技


自主开发

1.不良驾驶行为识别技术:已形成包括非绿区驾驶、车线
不匹配、制动力矩不足、急加速等节能和安全相关的不良
驾驶模型,并持续不断的更新。


2.边云协同计算技术:将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反馈引入到计
算回路中,形成双向的信息交流与控制机制。


2

基于人工智能
的商用车辅助
驾驶技术

自主开发

1.深度学习框架HQNN:可应用于MCU产品中,实现人脸
检测、图像分类、物体检测功能。


2.商用车盲区监视技术:对商用车右前、后侧盲区行人等
活体进行精确识别、判断。


3.商用车驾驶员监视技术:对驾驶员脸部行为进行精确识
别、判断,对分神、瞌睡、打电话、抽烟、双手脱离方向
盘等不良驾驶状态进行预警。


4.商用车特殊环境图像识别技术:针对商用车多在夜晚、
城郊道路运行的特点,积累了大量特殊环境下的训练数
据。


5.商用车安全带识别技术:针对驾驶员安全带佩戴状态的
检测。


6.商用车360°环视技术:针对商用车车型高大且复杂的
特点,配合多路摄像头拼接,实现透视车身360°环视模
型。


7.商用车车牌、交通标示识别技术:针对商用车车高特点,




扩大识别号,有针对性开发的对车辆周围的交通信号要素
识别、判断和预警。


上述部分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3

专项作业车智
能感知及主动
干预技术

自主开发

1.专项作业车智能感知技术:采用视频分析、传感器感知
等方法,获取车辆状态,已实现车厢举升状态识别、车厢
顶盖是否密闭、车厢载货种类、车辆空重载判断等,感知
范围和感知精度行业领先。


2.专项作业车主动干预技术:当专项作业车出现超载、未
按规定路线行驶、非法卸货等违规行为时,通过对车辆进
行缓慢降速和在安全区域限制二次启动等方式引导司机
恢复正常驾驶状态。


3.卷扬乱绳识别技术:针对大型履带吊、塔吊等车型卷扬
钢绳串绳、断绳等情形定制开发特有算法,以提前识别、
预警。


4.搅拌罐转向识别技术:针对水泥搅拌车罐体不稳定、运
转故障、倒转等问题定制开发特殊算法,实现提前检测和
预警。


5.抛洒滴漏识别技术:针对垃圾清运车、渣土车等车辆,
通过后置摄像头识别车辆运输过程是否出现抛洒滴漏的
情况,进行预警。


6.车身清洗识别技术:针对工程车出工程场地需清洗后才
能进入社会道路的要求,开发特定算法识别车辆是否清洗
并进行预警。


上述部分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4

数据与云平台
技术

自主开发

1.HQEC2云平台技术:由分布式接入层、分布式文件系统、
基于无共享架构的多维度数据库、分布式计算框架组成,
具备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高安全性、低时
延、低成本等特点。


2.商用车大数据管理平台技术:以HQEC2为基础构建的信
息物理系统(CPS),支持稳定接入大规模车辆。


3.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平台技术:自主研发形成NT
Framework、API Gateway等业务开发框架,RSP Framework
实时流数据处理框架、GA Engine空间分析引擎和X
Gateway数据接收网关。


5

商用车终端可
靠性及环境适
应性技术

自主开发

1.车载电源稳定技术:商用车运营的恶劣环境针对性设
计,产品符合ISO 7637最高标准。可适应+10.8V~+32V
电压范围,容忍各种类型的正弦波和脉冲叠加、短路、地
偏移等现象。多种保护机制,能够承受过压、过载等冲击,
待机功耗≤1mA。


2.车载防振防护技术:针对商用车运行时的剧烈颠簸,硬
件架构采用刚度设计,硬盘隔振支架谐振频率低、谐振点
倍数小、衰减速度快。


3.车载电磁兼容性技术:针对商用车运行电磁环境的复杂
性,静电防护能力可承受空气放电≥±15KV/20次、接触
放电≥±8KV/20次,辐射、传导及抗干扰能力符合IEC
CISPR 25及ISO 11452标准,超出车载电子行业标准要
求。


4.车载环境适应技术:终端可适应-40℃~+85℃环境,可
承受-40℃~+85℃冷热冲击和95%以上的湿度环境,外壳
防护等级满足IP54,部分产品满足IP67。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技术研发投入,并取得较大的进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
专利72项,其中新授权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59项,有效的保护了公司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创历史新高。


1.在产品技术上,一方面不断更新迭代,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增强驾驶系统、人机交互
终端和车载联网终端产品均在功能和质量上不断改进以满足前后装客户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不
断优化产品方案,提高国产芯片的使用率,多传感器融合,在保证算法性能和效果提升的前提下
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在后装市场的竞争力。


2.在人工智能算法的研发上,一方面继续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度,另一方面开发更多适
用商用车的算法功能:在商用车盲区监测(BSD)、驾驶员监视技术(DMS)、前方碰撞预警系统
(FC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等基础上,增加了如安全带佩戴识别、装载物类别识别、交
通标识识别、黑烟监测、双手脱离方向盘、卷扬乱绳识别、搅拌罐转向识别、环卫清扫车作业检
测、抛洒滴漏识别、车身清洗识别等新算法,使得车辆整体的环境感知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
商用车人机交互终端中新增了语音识别、360°环视全景摄像等功能,使驾驶员的用户体验和实际
使用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3.在5G-V2X的研发方面,公司的V-BOX样机产品继续在主机厂测试安装;带V2X功能的高级
辅助驾驶系统已在北京、青岛等渣土车上小批量试装;带5G功能的T-BOX和DVR已与部分主机厂
合作开发,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公司针对商用车成本管控较严的要求,克服商用车震动高、温
漂大的困难,开发低成本高效果的组合导航,融合了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和地图功能;公司在V2X
产品的应用上将向车载和路侧两个方面延伸。


4.在平台开发方面,公司将原有的各大主机厂大数据平台、各政府监管平台和公司统一联网
平台不断更新迭代,增加新的功能。此外还与部分主机厂合作开发OTA平台,将平台与终端产品
有效的衔接,以实现商用车的整车OTA升级功能。




报告期内:

(1)公司承担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大科技专项“基于车联网云服务平台的V2X工程车智能
车载管理系统”的研发项目已达到验收标准;

(2)公司承担的“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研发项目顺利通过浙江省
“万人计划”中期验收;

(3)“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慧交通及驾驶员行为分析的车载系统”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评为2019年度浙江省人工智能优秀解决方案(产品);

(4)公司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为“浙江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标杆企业”;

(5)经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审,公司行驶记录仪、工程车智能车载终端被评为“浙江制
造精品”;

(6)“基于人在回路技术的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及车联网终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级
辅助驾驶系统”成功入选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评定的“2020年杭州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

(7)公司被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评为“杭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报告期
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年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

47

13

100

19

实用新型专利

16

5

55

44

外观设计专利

7

7

9

9

软件著作权

23

20

162

159

其他

4

0

6

2

合计

97

45

332

233






3. 研发
投入
情况表


单位:元




本年度


上年度


变化幅度
(%)


费用化研发投入


83,410,080.90


51,373,452.76


6
2.36
%


资本化研发投入


0


0


/


研发投入合计


83,410,080.90


51,373,452.76


6
2.3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
例(%)


1
8.2
9
%


1
6.40
%


增加
1
.89
个百分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0

0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2020年度,公司成为中国重汽的供应商,同时,原有客户陕汽、福田、三一等对智能化产品
提出更多开发需求,因此公司新增加了87名研发人员,是导致研发费用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其
次,2020年初,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其中激励对象中研发人员占比较高,由此对应的研发
费用较多。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
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预计总投
资规模

本期投入
金额

累计投入
金额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拟达到目标

技术水平

具体应用前景

1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
大科技专项“基于车
联网云服务平台的V2X
工程车智能车载管理
系统”

1,760

892.63

2,152.33

将研发集成V2V模块、
V2I模块、5G模块(视
通信厂商开发进度)和
北斗/GPS卫星定位模块
的车载终端,依靠云端
车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
的配合,实现“车—工
地—消纳场”的信息互
通和协同,已达到验收
标准。


构建“定义-监
测-预警-干预-
管理”五位一
体的城市工程
车管理体系。


本课题致力于
工程车的智能
网联驾驶,使
其达到行业领
先水平。


美丽城市建设、智
能安全渣土车管
理等领域

2

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
学习的高级辅助驾驶
系统

2,000

625.00

981.33

右侧盲区BSD检测准确
率超和驾驶行为DMS检
测准确率明显提高。

ADAS产品通过多个检测
机构审核并通过多地标
准。


右侧盲区BSD检
测准确率提高
到98.5%,驾驶
行为DMS准确率
提高到98.0%,
前向防碰撞
FCW、车道保持
LDW准确率达到
99.5%。


本课题致力于
商用车人工智
能和机器学习
的高级辅助驾
驶系统,使其
达到行业领先
水平。


各类安全智能网
联商用车领域

3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3,000

749.70

1,561.11

已实现针对商用车专用
的右侧盲区BSD、驾驶
行为DMS功能,并开发
了新的算法功能。


新增商用车专
用的FCW、LDW、
TSR、驾驶员画
像功能。


本课题致力于
新增商用车的
高级辅助驾驶
系统功能,使
其达到行业领
先水平。


各类安全智能网
联商用车领域




4

车载人机交互终端

3,000

947.92

1,950.94

已实现并完善7寸、8
寸及14寸等不同型号、
与不同车型适配的多个
电容触摸屏及交互界
面。


丰富8-20寸各
种尺寸,应用最
新显示和触摸
屏技术,增加手
势识别、语音交
互、双屏互动、
大车360环视等
功能,提高驾驶
体验。


本课题致力于
车载人机交互
终端功能提
升,使其达到
行业领先水
平。


各类商用车、乘用
车领域

5

人工智能专项作业车
智能感知系统

2,000

648.11

1,109.85

已实现空重载感知、车
厢密闭、介质识别、卷
扬乱绳识别、搅拌罐转
向识别、环卫清扫车作
业检测等功能,并新增
多种专项作业车特殊场
景应用的算法功能。


新增水泥搅拌
车罐体转向和
转速感知、液体
运输车身姿态
感知、洒水清扫
效果感知、渣土
抛洒感知、违规
装卸感知等功
能。


本课题致力于
解决专项作业
车城市环境和
安全问题,使
其达到行业领
先水平。


各类安全智能网
联专项作业车领


6

“HQ+X”大数据云平


8,000

733.99

1,399.56

数据收集,实验模型输
出。


将“HQ+X”平
台的所有标准
化接口开放,允
许客户根据自
身需求订制应
用软件。


本课题致力于
利用大数据云
平台技术,提
供在线车辆的
数据管理和运
用,使其达到
行业领先水
平。


各类商用车、乘用
车领域

7

基于5G的汽车云脑驾
驶决策系统

10,000

2,543.82

3,923.67

已研发并商业化应用智
能增强驾驶系统。积累
43种不良驾驶模型,平
均每车节油6%,车辆维
修费用降20%。


持续提高计算
回路中的车辆
数和迭代速度,
平均单车节油
效果提高1倍,
车辆维修成本

本课题致力于
利用5G、人工
智能技术,实
现车辆安全、
降本管理,提
高行车效率,

各类商用车、乘用
车领域




再降10%。实现
基于大数据、云
计算、车辆智能
感知的人机协
调决策系统,进
一步升级为无
人驾驶决策系
统。


实现深度智能
网联功能,使
其达到行业领
先水平。


8

大型城市生活垃圾智
能分类

2,000

1,199.84

2,166.33

已实现垃圾收集与运转
过程监控,已达到验收
标准。


通过人工智能
与传感技术结
合,实现垃圾种
类分辨与自动
分拣,实现对垃
圾的有效回收、
分类和管理。


本课题致力于
人工智能和大
数据技术,实
现数据平台对
城市管理的调
度,使其达到
行业领先水
平。


美丽城市建设、城
市垃圾分类、环境
保护等领域

合计

/

31,760.00

8,341.01

15,245.12

/

/

/

/





情况说明

注:1.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大科技专项“基于车联网云服务平台的V2X工程车智能车载管理系统”研发项目已投入完成,已达到验收标准。


2.大型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研发项目已投入完成,已达到验收标准。





5. 研发
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本期数


上期数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


3
13


2
26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


5
6.60
%


4
7.5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


6,347.98


4
,306.37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2
0.28


1
9.05






教育
程度


学历
构成


数量(人



比例
(
%)


本科以下


8
5


2
7.16%


本科


2
00


6
3.90%


硕士


2
7


8
.63%


博士


1


0
.32%


合计


3
13


1
00.00%


年龄结构


年龄
区间


数量(人



比例
(
%)


35
岁以下


255


8
1.47
%


36

4
5


52


1
6.61%


46
岁以上


6


1
.92%


合计


3
13


1
00.00%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二、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情况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具体详见“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之“三、(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其中:境外资产0(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
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技术与研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更加注重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新申请发明专利47项,获授13项,分别
占累计数量的47%和68.42%。公司逐年加大对研发、技术的资金和人力投入,2020年度,公司研发
费用8,341.01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8.29%,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13人,达到员工总数
的56.60%。公司研究院对未来前沿技术进行预研和试验,研发中心和产品技术中心不断对新技术
产品落地和产品更新迭代,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制,具备持续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2)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稳定的管理团队、专业的研发团队、优秀的营销团队和可靠的服务团队:自公司创
立以来,核心管理团队一直保持稳定,具有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研发团队不
断壮大,坚持不断自主创新,开发了多项技术成果,保证了产品的技术领先地位;营销团队具有
高度的市场敏感性,能够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向,挖掘潜在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服务团队长期
从事一线客户服务,具备完善的服务理念和成熟的服务模式。2020年,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分两期授予核心骨干员工15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将公司业绩成长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有
利于保持核心员工的稳定性。



(3)标准体系下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势

公司在售前、售中、售后形成了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提供标准化服务及配套软硬件的
基础上,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业务模式,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定制差异化的整体解决方
案。售前,公司拥有个性化服务、智能网联设备安装布线、车辆数据交换、配套软硬件定制研发
等解决方案;售中,公司拥有智能网联设备标准化安装、标准化检测、系统集成等解决方案;售
后,公司具备快速的服务反应能力、持续和全面的服务支持。公司积累的大量的解决方案经验,
能够适配绝大多数车型,这有利于将公司产品进行快速推广。


(4)前装市场和整车厂客户优势

公司拥有稳定的高端前装业务客户群,并且在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开拓,公司
目前已成为陕汽、北汽福田、安徽华菱、苏州金龙、北奔、三一重工、中国重汽、东风集团、大
运集团、徐工汽车、斯堪尼亚等大型整车厂的主要供应商,同时与部分海外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
作关系,海外销售实现了零突破,公司已有且不断扩展的前装客户资源将有效助力公司未来业务
向横纵两个方面持续开拓,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向前装客户提供更多优质可靠的产品,另一方面有
利于公司发挥头部供应商优势和建立强有力的竞争壁垒。


(5)细分行业先入优势

公司是较早进入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早在2010年公司即为苏州金龙开发
了“G-BOS智慧运营系统”,将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应用于客车领域,这早于2011年底交通部对“两
客一危”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强制性要求,成为行业
的先行者。同时,公司也是国内较早研发、应用渣土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企业。公司已在全国
35个城市实现批量供应渣土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公司对渣土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领域具有深刻
的认识,积累了详实的行业数据和丰富的行业落地经验,具备极强的客户粘性。


(6)直接开发经验

通过多年与整车厂的合作,公司团队深入了解了整车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各个环(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