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凯赛生物:2021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1年08月18日 17:46:17 中财网

原标题:凯赛生物:2021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65 公司简称:凯赛生物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
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公司面临的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五
风险因素”相关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XIUCAI LIU(刘修才)、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JOACHIM FRIEDRICH RUDOLF及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包东梅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
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
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一节
释义
................................
................................
................................
................................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
................................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
................................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
................................
...........................
37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
................................
...............
38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
................................
...........................
4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
................................
.......
6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
................................
...............
6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
................................
...................
6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
................................
...........................
68


备查文件目录

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
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2021年半年度财务报表

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文及
公告的原稿

经现任法定代表人签名和公司盖章的本次半年度报告全文和摘要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本公司、公司、母公司、凯赛
生物、凯赛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



XIUCAI LIU(刘修才)、XIAOWEN MA及CHARLIE CHI LIU

金乡凯赛、凯赛金乡




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之一

CIB




凯赛生物有限公司/ Cathay Industrial Biotech Ltd.,
公司控股股东

乌苏材料




凯赛(乌苏)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之一

乌苏技术




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之一

乌苏工厂



乌苏材料与乌苏技术的合称

潞安集团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迪维投资




无锡迪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华宇瑞泰




北京华宇瑞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汕民投




汕头市汕民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延福新材




杭州延福新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延田投资




杭州延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延福投资




杭州延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长谷投资




无锡长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云尚投资




嘉兴云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山西科创城投




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四通




天津四通陇彤缘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HBM




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 (Cayman) Ltd.

西藏鼎建




西藏鼎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翼龙创投




深圳翼龙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Fisherbird




Fisherbird Holdings Ltd.

BioVeda




BioVeda China Fund Ⅱ,L.P.

Synthetic




Synthetic Biology Investment Holding Ltd.

Seasource




Seasource Holdings Limited

招银朗曜




深圳市招银朗曜成长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招银一号




深圳市招银一号创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招银共赢




深圳市招银共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济宁伯聚




济宁市伯聚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济宁仲先




济宁市仲先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济宁叔安




济宁市叔安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山东瀚霖、瀚霖




山东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莱阳山河




莱阳山河生物制品经营有限公司

山东瀚峰




山东瀚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莱阳恒基




莱阳市恒基生物制品经营有限公司

山东归源、归源




山东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日恒力




宁夏新日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

美国英威达、英威达




Invista S.A.R.L,全球最大的综合纤维和聚合物公司之一

杜邦
/ Dupont




与凯赛生物有销售往来的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及其关联或附属企业,国际化工新材料行业龙头企


韩国希杰




希杰(CJ)韩国株式会社,韩国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

德国巴斯夫、巴斯夫




BASF SE,大型国际化工公司




阿科玛
/ Arkema




与凯赛生物有销售往来的Arkema S.A.及其关联或附属企
业,全球领先的化学品生产企业

奥升德




Ascend Performance Materials LLC.,全球知名的一体化
尼龙、树脂生产商

旭化成




Asahi Kasei Corp.,以纺织品、化学品和电子材料为核心
业务之一的知名日本集团公司

赢创
/ Evonik




与凯赛生物有销售往来的Evonik Resource Efficiency
GmbH、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特种
化工企业之一

艾曼斯
/ EMS




与凯赛生物有销售往来的EMS-CHEMIE (North America)
Inc、EMS-CHEMIE AG,全球知名化工材料公司

诺和诺德




Novo Nordisk,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

工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本报告期
、报告期、报告期内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报告期期末、本报告期末




2021年6月30日






人民币元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技术是综合了科学与工程的一个崭新的生物技
术,借助生命体高效的代谢系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
生命体以设计合成,使得在生物体内定向、高效组装物质、
材料逐步成为可能,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于生物基材料、生
物燃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生物制造




英文名是Biological Manufacturing,指以生物体机能进
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物质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工业商品
的新行业

细胞工程




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
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
细胞和组织培养,细胞工程代表着生物技术最新的发展前
沿,伴随着试管植物、试管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相
继问世,细胞工程在生命科学、农业、医药、食品、环境
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是一门以
实验研究为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并重,综合遗传工程、
细胞工程、酶工程与工程技术理论,通过工程研究、过程
设计、操作的优化与控制,实现生物过程的目标产物。生
物化工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

单体




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
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
聚合物如聚酰胺所用的主要原料

聚合




单体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过程称为聚合过程,生成
的高分子化合物叫聚合物(如聚酰胺)

二元酸




二元羧酸

琥珀酸




1,4-丁二酸,分子式C4H6O4

戊二酸




1,5-戊二酸,分子式C5H8O4

己二酸




1,6-己二酸,分子式为C6H10O




长链二元酸




叫长碳链二元酸、脂肪族二元酸,英文缩写为LCDA,通常
指含有十个或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本年报中指
含有十至十八个碳原子的直链二元酸

癸二酸




简称DC10,又名正癸二酸、1,10-癸二酸、1,8-辛二甲酸、
皮脂酸,分子式HOOC(CH2)8COOH

十一碳二元酸




简称DC11,又名十一烷二酸,分子式HOOC(CH2)9COOH

十二碳二元酸




简称DC12,又名月桂二酸、十二烷二酸,分子式
HOOC(CH2)10COOH

十三碳二元酸




简称DC13,又名巴西酸、十二烷二酸,分子式
HOOC(CH2)11COOH

十四碳二元酸




简称DC14,又名肉豆蔻酸、十二烷二酸,分子式
HOOC(CH2)12COOH

十五碳二元酸




简称DC15,又名十五烷二酸,分子式HOOC(CH2)13COOH

十六碳二元酸




简称DC16,又名棕榈酸、十六烷二酸,分子式
HOOC(CH2)14COOH

十七碳二元酸




简称DC17,又名十七烷二酸,分子式HOOC(CH2)15COOH

十八碳二元酸




简称DC18,又名硬脂酸、十八烷二酸,分子式
HOOC(CH2)16COOH

麝香
T



十三碳二酸乙二醇二酯,分子式是C15H26O4,具有麝香样特
殊香气的一种香料

二元胺




含有二个氨基的氨基化合物

戊二胺




1,5-戊二胺,分子式为C5H14N2

己二胺




1,6-己二胺,分子式为C6H16N2

己二腈




1,4-二氰基丁烷,分子式为C6H8N2

聚酰胺




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它是大
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

通用型聚酰胺




使用量最大、用途最广发的两大聚酰胺品种,包括聚酰胺
66和聚酰胺6

高温聚酰胺




高温聚酰胺(HTPA)是一种耐热聚酰胺,亦称半芳香聚酰
胺,可长期在150℃环境上使用的工程塑料。在热、电、物
理及耐化学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特别是在高温下仍具
有高钢性与高强度及极佳的尺寸精度和稳定性,包括
PA10T、PA12T等

长链聚酰胺




使用长碳链二元酸或长碳链二元胺缩聚得到的聚酰胺产品

缩聚型聚酰胺




由二元胺与二元酸缩聚制得的聚酰胺,又称双单体聚酰胺

内酰胺




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种环状结构,分子中所成的环具有
R1-CONH-R2的结构

聚内酰胺




由内酰胺开环制得的聚酰胺

生物基聚酰胺




最终原材料来源于生物质材料的聚酰胺

聚酰胺
5X




聚X二酰戊二胺,又称PA5X

聚酰胺
56




聚己二酰戊二胺,又称PA56

聚酰胺
66




聚己二酰己二胺,又称PA66

聚酰胺
6




聚己内酰胺,又称PA6

聚酰胺
610




聚癸二酰己二胺,又称PA610

聚酰胺
612




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又称PA612

聚酰胺
1010




聚癸二酰癸二胺,又称PA1010

聚酰胺
1012




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又称PA1012

聚酰胺
6T




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又称PA6T

聚酰胺
10T




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又称PA6T




聚酰胺
12T




聚对苯二甲酰十二胺,又称PA12T

半芳香族聚酰胺




是一类分子主链既含苯环又含脂肪链的聚酰胺材料总称

聚酰胺弹性体




由不同链长的高熔点结晶性聚酰胺硬段和非结晶性聚酯或
聚醚软段组成的聚合物

泰纶○R
、TERRYL○R




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产品面向纺织领域的产品品牌,已
注册商标

ECOPENT○R




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产品面向工程材料推出的产品品
牌,已注册商标

E
-
1273

E
-
2260

E
-
3300

E
-
6300




ECOPENT○R
的产品牌号



本报告书中所涉数据的尾数差异或不符系四舍五入所致。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

凯赛生物

公司的外文名称

Cathay Biotech Inc.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Cathay Biotech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XIUCAI LIU(刘修才)

公司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号5幢4楼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公司办公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号5幢4楼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201203

公司网址

https://www.cathaybiotech.com/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信息
披露
境内代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臧慧卿

刘嘉雨

联系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
伦路1690号5幢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
伦路1690号5幢

电话

021-50801916

021-50801916

传真

021-50801386

021-50801386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
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

www.sse.com.cn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公司证券事务部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科创板

凯赛生物

688065

不适用





(二) 公司
存托凭证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本报告期

(1-6月)

上年同期

本报告期比
上年同期增
减(%)

营业收入

1,014,280,076.61

793,444,637.79

27.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6,407,437.03

206,428,121.18

58.1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06,290,150.86

207,801,879.95

47.4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38,641,893.88

216,180,755.68

56.65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末

本报告期末
比上年度末
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0,382,433,370.44

10,384,743,848.59

-0.02

总资产

13,493,679,472.12

12,135,151,292.13

11.19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本报告期

(1-6月)

上年同期

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78

0.55

41.82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78

0.55

41.82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元/股)

0.74

0.55

34.5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09

4.34

减少1.25个百分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
产收益率(%)

2.90

4.37

减少1.47个百分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5.57

5.29

增加0.28个百分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 公司2021上半年度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上涨58.12%和47.40%,主要系营业收入增加,相应营业毛利润增加所
致;

2. 公司2021上半年度较上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56.65%,主要系营业收入
增长所带来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金额


附注(如适用)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83,433.26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
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
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
的政府补助除外


7,406,521.93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
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
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
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
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
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
取得的投资收益


18,936,217.46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
收入和支出


246,260.56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
损益项目


65,163.80

主要为个税手续费返还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4,356,731.56



所得税影响额


-2,263,579.28



合计


20,117,286.17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 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
-
2017
)》,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属于生物
基材料制造(
C283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2018
)》,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属于生物基合成



材料制造(
3.3.8
)。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
)生物制造行业基本情况


A
、生物制造行业简介


<
1>
行业发展背景


传统石化、化工生产活动对化石资源持续消耗,人类活动对于化石资源依赖问题与日俱增,
同时环境污染、安全风险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基因组学与
系统生物学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兴起,合成生物学于
21
世纪初应运而生,科学家尝试在现代生物
学与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引入工程学思想和
策略,诞生了学科高度交叉的合成生物学,成为近年
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之一。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两位对基因编辑技术有
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

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的举措。

2020

9

22
日,
中国
国家
领导人
在第七十
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十四五


规划》及

2020

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量化碳减排目标(“十四五”时
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

18%
),并细化各项工作。

2021

2

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

提升产业园区
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




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


等发展方向。



传统石化产品通常由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提纯制造基本化工原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化
学合成。代表性的产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其全生产过程带来大量的碳排放。而
生物基产品来源于
玉米、秸秆等
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通过生物转化得到
,可
用于纺织材料、工
程材料、生物燃料等,
实现对石化基
产品
的替代。

因而生物制造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工业微
生物的“细胞工厂”间接地把空气中的
CO
2
转变成了生物基材料,用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
,实现
碳的减排




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都将合成生物技术
列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所需的“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
一。合成生物学在过去二十年中表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其理论与技术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中,理论
上大多数现有的物质、材料都可以被生物合成,以葡萄糖为例,除戊二胺外,还包括己内酰胺、
己二酸、琥珀酸、戊二酸等物质在理论上

可以被生物合成。虽然大多数物质、材料可以被生物
合成,但是生物转化的效率以及从实验室合成到产业化放大过程中仍有大量需要解决的科学和技
术问题。



全球资本市场越来越青睐生物制造领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发布的研究报告将合成生物学列入未来十二大颠覆性技术之一的“下一代基因组学”之中,预计
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根据BCC Research市场研
究报告预测显示,该领域2017-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6.0%。


B
、生物基材料行业简介


生物基材料,是利用谷物、豆科、秸秆、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制造的新型材料和化
学品,主要包括生物基化工原料、
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纤维、生物基橡胶等。生物基材料由于其
绿色生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已成为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




2
)长链二元酸、二元胺及聚酰胺行业基本情况


A
、长链二元酸行业概况


长链二元酸(
LCDA
)通常是指碳链上含有十个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不同数量碳原
子的二元酸下游用途有一定区别:比如十碳的癸二酸主要用于生产聚酰胺
610
、癸二胺、聚酰胺



1010
、增塑剂壬二酸二辛酯(
DOZ
)及润滑油、油剂,还可用于医药行业以及电容器电解液生产;
十二碳的
DC12
(月桂二酸)可用于制备聚酰胺
612
、高级香料、高档润滑油、高档防锈剂、高级
粉末涂料、热熔胶、合成纤维以及其他聚合物。此外,近年来,长链二元酸逐渐在合成医药中间
体等方面显露出特殊作用和广阔用途。



长链二元酸传统上以化学法生产为主。在近年的市场竞争中,以英威达为代表的传统化学法
长链二元酸(以
DC12
月桂二酸等为主)自
2015
年底开始逐步退出市场。以生物制造方法生产的
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由于经济性及绿色环保优
势突出,逐步主导市场。公司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
的全球主导供应商。



此外,
DC10
(癸二酸)传统生产方式为蓖麻油水解裂解制取,全球约
11
万吨的市场规模。公
司正在建设
4
万吨生物法癸二酸生产线,建成后将竞争癸二酸市场。



B
、二元胺行业概况


二元胺是含有二个胺基的胺基化合物,主要用于聚酰胺等产品生产原材料,己二胺是使用量
最大的二元胺品种之一。



己二腈是生产己二胺的重要原料,
2
020
年全球己二腈主要厂家产能情况如下
:


己二腈厂家


产能(万吨
/
年)


英威达


1
04.3


奥升德


5
0.5


巴斯夫(含索尔维)


2
6


华峰集团


5


旭化成


4
.3


合计


1
90.1




资料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注:产能为截止
2020.12.31在产数据


我国己二腈工业化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所需己二腈仍然依赖进口,成本较高,制约了我国
己二胺及聚酰胺
66
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双单体聚酰胺行业发展核心瓶颈难题。近年国内己二腈厂
商相关项目建成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地区己二腈供应紧张问题。



戊二胺比己二胺化学结构少一个
CH
2
,是重要的碳五平台化合物,可作为纺丝、工程材料、医
药、农药、有机合成等领域的原料。

公司乌苏工厂生物基戊二胺项目年产能
5
万吨
/
年,


2
021

上半年末
投产
,产能将逐

提升
;此外,公司

太原生产基地
规划
建设
5
0
万吨
/
年产能的生产
线。

建成后有望解决己二腈长期原材料供应不足这一国内双单体聚酰胺行业发展核心瓶颈难题。



C
、聚酰胺行业概况


目前聚酰胺产品中仍以石油基聚酰胺为主,主要品种包括聚酰胺
6
(尼龙
6
)、聚酰胺
66
(尼

66
)和特种聚酰胺,其中聚酰胺
6
和聚酰胺
66
合计占比接近
90%


我国聚酰胺产业近些年来已
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共性技术研究缺位,原创性
研究薄弱,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在开发周期、性能、可靠
性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较大,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高端聚酰胺仍主要依赖进口等。

生物基
聚酰胺
已经
产业化,不同种类的生物基聚酰胺在纺丝和工程材料领域均开始应用推广。



聚酰胺
66
在汽车、服装、机械工业、电子电器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其中以工程塑料和工业
丝的应用为主。

根据能源与环保期刊等披露数据显示,近
10
年,全球聚酰胺消费量以
年均
7.5%
左右的速度递增。受制于对己二腈等原料的进口依赖,聚酰胺
66
的生产能力并不充足,且缺乏对
关键原料的议价能力。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相关数据显示,
2020年
6月
16日,英威达尼龙化工
(中




)有限公司在上海化学工业区举行己二腈生产基地奠基仪式,该新建项目年产能为
40万吨,总
投资超过
10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
70亿元
),预计在
2022年正式投产。中国化学集团与齐翔腾达等
公司合资成立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于
2019年
8月开始建设国内首套
20万吨级己二腈工业化
装置,预计在
2023年正式
投产运营。华峰集团分别于
2018年和
2020年设计建设
10万吨(其中
5万吨
/年装置于
2019年
10月实现达产并稳定运行)和
30万吨己二腈项目

华峰
集团
官网显示
2021年
7月
7日

年产
10万吨己二腈项目
举行
调试开车
动员大会)
。这些项目建成后可能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中国地区己二腈供应紧张问题。



聚酰胺
6
(我国俗称尼龙
6
)材料是由己内酰胺通过开环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制备合成,是当前
国内外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聚酰胺材料。

近年来,我国聚酰胺
6
纤维行业持续快速发
展,常规产品产能、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
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
消费升级需求。



特种聚酰胺产品包含长链聚酰胺、高温聚酰胺等产品,目前市场上的长链聚酰胺主要包括聚
酰胺
612
、聚酰胺
1010
、聚酰胺
1012
等,高温聚酰胺主要包括聚酰胺
6T
、聚酰胺
10T
等。长链
聚酰胺主要用在汽车零件、深海石油管道、粉末涂料等应用领域。高温聚酰胺主要用作汽车、机
械、电子
/
电气工业中耐热制件的理想工程塑料。随着
汽车轻量化技术不断革新及深海石油开采需
求逐年增加,特种聚酰胺市场将不断扩展。


Grand View Research
统计,
2018
年全球特种聚酰
胺市场规模为
23.6
亿美元
,据
Polaris Market Research
预测,到
2026
年全球特种聚酰胺市场
规模将达到
36.0
亿美元,
2018
年至
2026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5.3%
。国际市场上,该类市场主要
被国外企业主导,包括杜邦、阿科玛和赢创等。其中,杜邦开发的长链聚酰胺系列产品具有优异
的刚度和韧性平衡、良好的电气和阻燃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以聚酰胺
612
为例
,其具有优异
的柔韧性、耐应力开裂性,并因其具备耐燃料、耐水
/
乙二醇冷却剂以及对其他化学制品的耐受性
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燃料和冷却系统。



随着公司生物基戊二胺产业化技术的突破,通过生物基戊二胺与各
种二元酸或二元酸的组合
物缩聚,可生产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包括
PA56

PA510

PA5X
等。

公司千吨级生物基聚酰胺
生产线已经开始销售产品
,年产
10
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


2021

中期



随后
产能将


提升


随着生物基聚酰胺的开发进展,其产品性能和应用潜力逐渐为市场所接受和认可。作
为一种新型生物基材料,生物基聚酰胺的应用推广也将对改善我国关键材料对外进口依赖有着积
极作用。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产业化技术于
2015
年被工信部列为产业关键共性技
术;连
续两年,国家工信部将生物基聚酰胺
56
列为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2018/2019
)、

2019/2020
)。



生物基聚酰胺作为一种新型聚酰胺材料,进入市场时间较短,客户对于材料的性能深入理解
和熟练使用需要过程,针对生物基聚酰胺的应用标准也需要逐步完善。



以戊二胺为基础的生物基聚酰胺突破性地引入奇数碳二元胺,分子结构的改变相应带来产品
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的改变,已经显示出在民用丝、工业丝、改性工程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的
应用潜力。公司泰纶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关于纺丝领域,
ECOPENT
系列包括从
200℃

310℃
熔点范
围的多种产品,可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高强复合材料、管材等领域。




3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A
、技术壁垒


长链二元酸、戊二胺等物质早在
20
余年前已在实验室中实现了生物转化,但在规模化生产过
程中由于技术瓶颈的存在,导致产出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从而无法实现产业
化。因此,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如何突破生物制造的技术瓶颈,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是实现产
业化最大的壁垒。



B
、研发团队壁垒


生物制造与传统的化工制造不同,作为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领域知识的“会聚”领
域,从业企业需要在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均设有经



验丰富的研发和技术团队,通过各学科之间的跨领域协同,系统地综合
考虑提升质量和优化成本
解决方案,并需要积累行之有效微生物的筛选评价体系,提升研发效率,因此,若没有成熟的复
合型团队,就无法具备产品开发、迭代更新能力,也无法具备产品应用的拓展能力。



C
、资金壁垒


生物法制造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往往需要
大量的时间,且失败率极高,投资规模大。即使掌握初代技术后,产品的后续研发、技术迭代更
新等方面仍需要大量研发资金投入。因此,本行业的新进入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
情况


公司是目前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的平台型生物制造公司。已产业化的和储
备产品中:

长链二元酸方面,DC11-DC18产品继续主导全球市场。2021年上半年公司长链二元酸产品的
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主要系上半年国内新冠疫情明显好转,国际新冠疫情也有不同程度的
好转或常态化,客户端的下游市场开工率提升所致;公司布局新的长链二元酸产品种类,生物法
癸二酸DC10将于2022年实现量产;随着公司生物基戊二胺的规模化生产,长链二元酸在长链尼
龙等领域的用量将有望增加。


戊二胺方面,公司生物基戊二胺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乌苏工厂的大规模产线已于2021年上
半年末开始投产,之后产能将逐渐提升。公司生产戊二胺主要用于自身聚酰胺系列产品的生产,
少量提供给环氧固化剂、异氰酸酯等下游客户。


生物基聚酰胺方面,公司基于自产的生物基戊二胺与各种二元酸的缩聚可得到系列生物基聚
酰胺产品。随着生物基戊二胺的投产,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的生产接续进行并逐步提高产能,逐步
满足下游工程塑料、工业丝、民用丝等客户的需求。公司生物基聚酰胺产品以原料可再生、产品
可回收、成本可竞争的优势和轻量化的特点,将在新的拓展领域,例如与碳纤维或玻纤增强复合
材料用于汽车、风能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综上,公司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较为
突出。虽然目前公司在相关领域占据主导性地位,但由于生物制造具备较广阔的市场空间,不能
排除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获得重大技术突破,进入该细分领域,从而与公司直接竞争的可能。同
时,亦存在部分竞争对手利用不正当方式窃取公司技术秘密,意图生产类似产品,可能与公司存
在竞争。此外,传统化工法相关产能的扩张亦可能对公司行业地位产生影响。


为应对潜在市场竞争,公司将继续通过对内深挖潜力、对外适时适度的探寻行业整合机会等
措施进一步提升竞争实力,巩固和提升行业市场占有率。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化石原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再生资源储量逐步减少,
环境压力逐步加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
经济体将以生态化、绿色化以及资源可回收利用为发展原则,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目
标。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合成生物学学科迅猛发展。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两位对基因编辑
技术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基因编辑等前沿的合成生物学技术为生物制造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技术支撑,
我国在此领域人才储备不断扩大,在整体发展水平上保持了与国际同步水平;在生
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等产品的生物制造技术上实现世界领先;在新合成途径设计、基
因编辑这些最前沿、决定未来产业布局的研究方向上,总体保持了与国际并行。



合成生物学现有的发展多是基于自然界中已有生物合成途径实现生物制造。然而,部分物质
并无现成的天然生物合成途径,这为今后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正是合成
生物学真正展现其颠覆性价值之处,包括该等产品在内的高附加值、高性能产品将成为生物制造
未来主攻方向。目前,能从零创建物质的全新生物合成途径报道较少,有诸多因素,比如瓶颈之
一为微生物设计能力。此外,生物制造虽然对解决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有积极作用,但所涉及学科


众多,技术要求跨越生物、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如何实现学科交叉利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是生物制造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


2020年,各国对碳排放提出新的要
求,我国也提出中国
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
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2060年前努力实现
碳中和。

2021

2
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

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




鼓励
绿色低碳技术研发


等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合成生物材料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契机。



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可以在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材料、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轻量化节
能等多个方面为碳中和提供解决方案。

在碳中和的产业背景下,合成生物技术有望提供一条科技
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材料新能源产
业化道路。






(二)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
服务
情况


公司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
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材料的企业之一。



公司
主要产品包括:


-
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
D
C1
0
-
DC18
),年产能
7
.5
万吨,生产线位于凯赛金乡和乌苏技术

凯赛太原的癸二酸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2021

上半年
公司长链二元酸
销售额同比增长
。随着长链
尼龙等产品的进一步推广,长链二元酸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公司募投项目之一
40000

/
年生物法癸二酸建设项目已经在凯赛太原生产基地开始建设,计
划于
2022
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癸二酸可作为聚合单体用于生产长链尼龙、癸二酸的酯类等产品。

癸二酸的主要客户与公司长链二元酸(
DC11
-
DC18
)的客户部分重叠。公司生物法癸二酸样品已经
过下游客户验证,在产品质量上
与化学法产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
5
万吨,生产线位于乌苏材料,


2
021

上半年末
投产,随后产
能将逐步提升。公司生产的生物基戊二胺主要用做生产生物基聚酰胺的原料,少量进行销售,主
要销售领域为环氧固化剂、异氰酸酯




-
系列生物基聚酰胺(泰纶、
E
-
2
260

E
-
1273

E
-
3300

E
-
6300
等),凯赛金乡千吨级生产线
已向客户提供产品,年产
1
0
万吨生产线位
于乌苏材料,已于
2
021

中期
投产,随后产能将逐步
提升




公司以自产的生物基戊二胺为核心原料,与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二元酸聚合,生产系列生物基
聚酰胺,产品种类包括
PA
56

PA
510

PA
5
X
等。



针对生物基聚酰胺的下游应用,公司注册了主要应用于纺织领域的商标“泰纶”和主要应用
于工程材料领域的商标“
E
COPENT
”。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民用丝领域,例
如运动服饰、内衣、袜类、与棉麻丝毛混纺的面料、箱包、地毯等;工业丝领域,例如轮胎帘子
布、箱包、气囊丝、
脱模布等;无纺布领域,例如面膜、卫生用品等;工程塑料领域,例如汽车
部件、电子电器、扎带、隔热条等;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轻量化领域,
例如新能源汽车、风电叶片、管材、建筑材料;尼龙弹性体领域,例如面料、鞋材。



生物制造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以生物质为原材料或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大规模物质加
工与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工业商品(如新材料产品)
,生产过程绿色、条件温和且具备经济性,
作为解决人类对传统石化、化工产品的过度依赖,以及解决碳减排、碳中和问题的有效途径,未
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三
) 主要
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健全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为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和采购质量,保持原材料
供应稳定,公司通常会保持两家及以上供应商供应同一种原材料。


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原材料主要为烷烃、硫酸、烧碱和葡萄糖,生物基戊二胺的原材料
目前主要为玉米,生物基聚酰胺的原材料主要为二元酸和自产的戊二胺。其中除了烷烃既有境内
采购也有境外采购,其余主要原材料均是境内采购。


公司在供应商开发和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原材料采购进度管理、原材料入库验收等环节都
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保证了采购工作的规范性。同时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进行,
根据采购周期和生产周期,公司对主要原材料建立了安全库存制度。


2、生产模式

销售部门根据产品的历史销售情况以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制定年度和季度销售计划。生产
部门综合销售计划、产能情况等因素,制定生产和物料需求月度计划和周计划,负责生产计划的
安排和实施,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按照订单评审交期出货。技术质量部根据生产部
门下达的生产计划制定相应工艺标准和检验标准,并负责原辅料、半成品、产成品的检验工作。


此外,公司结合主要客户的需求预测、市场供需情况、自身生产能力和库存状况进行库存动
态调整,以提高交货速度,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3、经营模式

公司销售主要为直销,有少量非终端贸易商客户。对于境内客户,公司通过境内生产基地直
接销售,公司会委托第三方运输公司,将货物运送至客户指定地点,客户签收确认。对于境外客
户,物流方式主要分两种:①对于交货期限相对宽松的订单,公司由境内直接发货至客户指定港
口;②对于交货期限相对紧迫的订单,公司在美国和欧洲各租用了仓库,并保持了一定的库存规
模,以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仓库由第三方物流商管理并承担存储期间的管理职责。


公司与小型客户的结算方式主要为“款到发货”,但对于少数合作时间长、自身信誉好、销
售规模大且具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大客户一般会给予30-90天的账期。


4、研发模式

研发和创新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公司产业化的几个产品都是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成果。

公司在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均设有研发团队,跨越
多学科的高通量研发平台是公司研发特色之一。公司将加强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高通量研发设施
建设,选择有相对竞争力、前瞻性、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的项目进行系统性重点研发。


公司研发采取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
及其
先进性
以及报告期内
的变化情况


公司拥有以下四大核心技术,表格内加粗内容是报告期内新突破的核心技术关键指标或具体表征:





技术名称

主要创新点
或先进性

技术
来源

是否取得
专利或其
他技术保
护措施

对应
工艺

体现核心技术先进性的关键指标或具体表征

1

利用合成生物学
手段,开发微生物
代谢途径和构建
高效工程菌

现代基因工
程编辑手段
(如
CRISPR/Cas9等)用于
工业微生物
代谢途径改


自主
研发

以商业秘
密形式保
护,同时
已申请系
列专利

基因
工程

. 公司目前合成生物学和菌种高通量筛选平台的菌种筛选能力已达数十万株/年量级,筛选效率相较传统方
法提升明显
. 公司创新性地研发出高通量筛选微量孔版,筛选结果与常规的摇瓶和小型发酵罐结果具有高度关联性(与
摇瓶的相关系数>0.9),平均每年都会有若干个新筛选的高效菌株用于生产
. 公司近三年新筛选的菌株主要应用于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的生产,不同特点的菌株针对性
地对应解决不同的生产问题,部分新菌种达到行业内开创性水平。例如:
. 筛选出并不断改进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的菌种,提高发酵转化率、产酸水平和节能减耗水平。

如针对C10烷烃对菌种抑制问题,开发了具备商业化竞争力的DC10菌种(公司发酵罐容积数倍于公
开水平的基础上,产酸和转化率远超公开水平1);针对超长链二元酸(DC16以上)代谢过程产生杂
酸影响聚合质量问题,公司利用高通量筛选模型,专门开发了低杂酸含量的菌株,满足了客户用于制
造具备接近聚酰胺11或聚酰胺12的特种长链聚酰胺的单体需要
. 通过特异性的代谢通路优化和遗传改造,解决目标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还原力不足等问题,使单位细胞
产能提高10%以上,且显著提高了目标产物转化率


针对“一步法”直接从糖转化为戊二胺存在的戊二胺细胞抑制问题,公司利用该核心技术开发出的菌株,提
高了细胞对戊二胺的耐受性,并通过改造关键酶的蛋白结构,使其在高pH具有稳定性,在戊二胺发酵和提
取过程中减少无机酸/无机碱的用量,不但降低成本,也减少了因此而产生的无机盐对污水处理的负担

2

微生物代谢调控
和微生物高效转
化技术

利用在线传
感器技术采
集生物代谢
过程各种生

自主
研发

在专利方
式申请保
护的同
时,对其

生物
工程

. 长链二元酸发酵过程是一个“气液固油”四相共存的复杂体系,菌体在这个体系中的生长和代谢随着发
酵反应过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应器的放大设计和控制成为产业化重点挑战之一,公司在结合菌体生
理与生物反应器流场特性的多尺度参数研究的基础上,把长链二元酸的发酵反应从摇瓶逐步放大到200m
3、600m3、800m3的发酵罐。单个发酵体积的增大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1 《微生物学通报》1989, 06(004): 332-337、AMB Express, 2018, 8:75





技术名称

主要创新点
或先进性

技术
来源

是否取得
专利或其
他技术保
护措施

对应
工艺

体现核心技术先进性的关键指标或具体表征

理参数,进
行大数据分
析,实施智
能化控制过


中最为核
心、最难
得知的某
些工艺参
数以商业
秘密方式
保护

公司利用该核心技术,实现在扩大反应器同时仍保持了高转化率,而根据公司的了解,目前窃取公司商
业秘密的山东瀚霖发酵罐达到了上百立方米级,其余均远未达到这一级别。公司长链二元酸发酵罐设计
和过程控制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 公司开发的连续发酵工艺,在二元酸产品尤其是在十二碳二元酸发酵上,使得发酵效率在传统分批发酵
工艺的基础上提高了20%,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发酵产能
. 公司结合长链二元酸菌种改造和发酵控制技术,成功地将原料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微量杂酸等难以纯化的
杂质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便通过纯化可以降到ppm级别的水平


公司改造了赖氨酸脱羧酶,使其在高pH环境下具有稳定性,赖氨酸脱羧酶在PH~8.0时的活性相对中性PH
的维持率超过95%,公开市场报道为50-60%2,从而简化戊二胺生产工艺并降低了无机酸、碱消耗

3

生物转化/发酵体
系的分离纯化技


针对性地高
效实现生物
制造去杂质
过程

自主
研发

以专利形
式进行保
护,例如:
ZL201310374635.3、
US14376784等,并
辅以商业
秘密保护

生物
化工

. 公司的长链二元酸分离纯化技术可高效、低成本地将产品中的关键杂质控制在极低水平(ppm级)
. 公司开发的膜过滤技术,起到一步实现“破乳、去菌体、去残留烷烃”的作用,从本质上解决了生物法
长链二元酸从发酵液提取的成本和质量两个瓶颈,成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业化技术突破的里程碑
. 公司开发的溶剂结晶工艺,系统地解决了长链二元酸微量杂质和残留溶剂去除、设备材质选型、溶剂回
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一个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精制工艺,使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不仅在成
本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可以与化学法工艺竞争。通过系统的研发,公司既拥有一步膜过滤提取工艺使长链
二元酸收率接近99%,又有溶剂结晶等进一步产品精制技术,同时还有分子蒸馏、色谱分离、从发酵液
一步结晶等多种提取纯化方法,这些方法可相互取代或组合使用
. 针对长链二元酸制备过程中的废弃物(重组分)进行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通过不同分离单元操作的工
艺结合,得到相对高质量长链二元酸产品,并可用于混合二元酸应用领域
. 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转化体系单体的提纯技术开发,采用分离耦合技术提取纯化,得到不同纯度
的单体产品,适合于不同应用领域


公司针对聚酰胺应用的特点和质量需求以及生物法杂质特征,设定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热稳定性指标,并
开发了相应的检测方法,把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热稳定性从60%提升到95%以上,使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应
用于高端聚合物领域成为可能



2 《生物加工过程》2015, 13(5): 20-25





技术名称

主要创新点
或先进性

技术
来源

是否取得
专利或其
他技术保
护措施

对应
工艺

体现核心技术先进性的关键指标或具体表征

4

聚合工艺及其下
游应用开发技术

研究生物材
料聚合反应
动力学和热
力学,设计
相应的生产
装置和工
艺,针对市
场需求研究
改性方法

自主
研发

以专利形
式进行保
护,例如:
ZL201310060588.5、
ZL201410301102.7、
ZL201410853909.1,
并辅以商
业秘密保


生物
高分
子材
料聚
合与
改性

. 公司开发的生物基聚酰胺56连续聚合装置和工艺,长时间连续运行不产生凝胶(PA66连续聚合线会产
生凝胶3)
. 为生物基聚酰胺融体直纺民用丝开发了产业化设备和工艺条件,且兼具成本竞争力
. 公司开发了抗菌性、阻燃性生物基聚酰胺。其中公司开发的抑菌纤维通过大肠杆菌抗菌性能试验,且实
验中水洗50次抑菌率达99.5%,达到国家AAA级标准
. 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的柔软性的参数初始模量与羊毛相当,优于棉织品,耐磨性达到棉花的数倍,具
有良好的纺织性能
. 公司开发的高温尼龙,熔点可在290~310℃范围调节控制,解决了传统工艺制备高温尼龙出料难、易分
解黄变等技术难题,具有低成本、高竞争力的明显优势;且其产品耐热性优异、强度高、耐化学性好、
尺寸稳定性佳、易加工成型等特点,阻燃性更好、耐温性能优于尼龙66,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接插件、
汽车发动机周边等相关应用。

. 在市场常规高温尼龙的基础上,公司利用原料优势进一步开发出长链高温尼龙,耐化学性较传统产品有
大幅度提升,吸水性低且力学性能优异,在电子电器、汽车零配件等的高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司在生物基聚酰胺基础上开发了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通过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
分别与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连续长纤维复合材料的复合,开发出的复合材料
机械性能明显提升,可以广泛应用于RTP管材、风电、建筑模板、飞机、医疗器械、高级文体用品以及
汽车零配件等众多领域


针对如电子电器、汽车等市场对于材料性能的特殊需求,针对性地研发出具有满足相应领域性能参数(收缩
率、热老化性能、脱扣力等指标)要求的产品:以电子电器行业为例,公司开发了相应的生物基聚酰胺产品,
成型收缩率低(垂直成型收缩率在~ 0.3% 水平成型收率~ 0.8%-0.9%),具有良好的防翘曲性能;以汽车行业
为例,35%玻纤增强PA56,在150℃、2,000小时热老化后,表面及形状无明显变化,高于大众汽车制定的产
品标准4;以扎带行业为例,PA56的5*250mm规格的脱扣力高于264N,高于行业标准。虽然公司突破了不
少应用指标,但公司仍然需要进一步研发生物基聚酰胺的改性技术,以满足针对每个细分市场的应用性能需




3 中国化工贸易,2014, 18: 139-139

4 大众汽车关于PA66的标准《VW-50133》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布局生物基聚酰胺及核心单体的专利申请,并获得26个发明专利授权和1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报告期
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期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

24

26

454

148

实用新型专利

2

1

55

52

外观设计专利

0

0

0

0

软件著作权

0

0

0

0

其他

0

0

0

0

合计

26

27

509

200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本期数


上期数


变化幅度
(%)


费用化研发投入


5,651.87


4,195.03


34.73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


5,651.87


4,195.03


34.73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5.57


5.29


增加
0.28
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费用2021年上半年度研发投入较2020年上半年度增长34.73%,主要系公司本期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用于研发的领料增加及研发人员工资上
涨所致。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
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预计总投
资规模

本期投入
金额

累计投入
金额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拟达到目标

技术水平

具体应用前景

1

生物制造
研究平台
的建设















1.1

微生物基
因改造工
具的研究

194

101.06

227.16

单基因定点敲除效
率接近100%,基因定
点敲入效率90%以
上,且已成功实现连
续基因组编辑。


基因组定点敲除效率
大于90%,基因组定点
敲入效率大于30%,同
时实现连续基因组编
辑。


本项目开发可用于戊二胺及长链二元
酸生产菌株的基于CRISPR/Cas9的高
效基因组编辑工具,实现在工业菌株
中的高效基因组定点敲除与敲入,替
代传统的依赖于质粒的遗传改造手
段,降低对抗生素依赖的同时,极大
的提高基因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构建的基因改造工具可用于
各类微生物系统,用于目标菌
种的高效改造。


1.2

高通量微
生物筛选
模型和装
置研究

40

9.79

33.78

获得戊二胺和长链
二元酸菌种高通量
筛选方法,筛选通量
达到每年数十万株。


设计和构建适合戊二
胺和长链二元酸菌种
高通量筛选方法,使得
筛选通量达到每年数
十万株。


本项目针对微生物工业化应用领域中
传统菌种筛选依赖人力,筛选效率低
下的问题,开发高通量菌种筛选平台,
建立筛选模型,使得筛选效率极大提
高,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搭建的高通量平台适用于不
同产品、不同种属的发酵菌种
的筛选,通用性强。


1.3

生物反应
的在线控
制和智能
化研究

600

66.83

331.23

在研发中心的生物
反应设备已配备多
参数在线传感器,西
门子智能化SIPAT平
台已完成搭建并开
始运行。


在生物转化过程运用
PAT技术,结合SIMCA
分析软件,系统将根据
专家提供的知识库进
行自我学习,进而对反
应工艺自我优化和控
制,实现智能化生产。


目前生物制造行业尚未开始研究智能
化控制,部分高效仅限于实验室研究,
凯赛公司已在生产线上实施改系统,
属于行业领先水平。


搭建适用于生物反应体系的
高通量、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平台。


1.6

生物材料
微型高通
量测试系
统研究

327.5

90.99

314.59

已完成生物材料高
通量筛选测试体系
初步系统建设方案
制定。


实现生物材料测试系
统微型化高效化运行,
同时与生产和实验系
统串联实现高通量运
行能力。


实现生物材料高通量的测试能力,同
时在微型材料领域实现相关性能的高
效检测,突破行业瓶颈问题。


建立一套微型生物材料高通
量检测平台。


2

生物基聚


















酰胺单体
研究

2.1

长链二元
酸系列产
品的研究















2.1.1

月桂二酸
使用煤化
工原料研


3,103

580.25

3,211.95

在长链二元酸提取
纯化工段,通过优化
脱色体系和脱色剂
组合,使得产品透光
率≥90%,产品质量
显著提高;同时在副
产物处理方面,通过
不同提取方法的组
合优化,优选工艺参
数,使得副产物中混
合二元酸的含量在
90%以上,产品颜色
白,熔点达
110-130℃且水分
≤1.0%。


实现长链二元酸结晶
效率的提升和产品质
量的稳定增长;混合二
元酸实现纯度90%以
上,熔点:110-130℃;
水分≤1.0%,固废资源
再生率≥40%。


连续结晶技术和脱色工艺为长链二元
酸产能和工艺路线的拓展提供更多的
工艺选择性;杂质分离技术和固废资
源化利用完善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
业链,回收得到高纯度混合二元酸,
降低生产成本,且有利于资源再利用
和环境保护,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得到的长链二元酸广泛
应用于生产聚酰胺、高级香
料、高档润滑油、高档防腐剂、
热熔胶、合成纤维及其聚合
物。


2.1.2

生物法癸
二酸产业
化技术开


15,672

1,664.59

5,170.39

在小试方向,通过基
因组编辑与同源重
组技术,获得一系列
癸二酸合成途径相
关的代谢工程菌株,
实现癸二酸产量提
高10%;在试生产方
向,打通并优化生物
法癸二酸提取工艺,
在试生产级别获得
聚合级产品,且产品
综合质量指标优于
化学法产品;同时提
出产业化装置优化,
用于癸二酸生产线
设计建设;同时通过

通过基因编辑、同源重
组、代谢工程改造癸二
酸生产菌株,提高癸二
酸发酵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并且实现生产工
艺绿色环保,产品质量
满足市场要求,生产成
本可与化学法竞争。


本项目针对化学法生产癸二酸污染严
重、原料依赖进口等问题,开发生物
法制备癸二酸的工艺,生产工艺安全、
环境友好,效率高,成本低,相对化
学法成本大大降低,且产品纯度大大
提高;开发的假丝酵母系统中基因编
辑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构建的癸
二酸高效生产菌种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同时解决癸二酸生产过程中产生
污水的问题,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
低过程中的酸碱用量,同时生产各环
节中产生的中水回用,减少污水产生
量和总盐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全球癸二酸市场需求量约
11 万吨/年,主要用于生产聚
酰胺相关产品,占总量近
70%、用于生产热熔胶约占总
量 10%、其余用于生产汽车冷
却液、润滑脂、聚酯多元醇等。

中国年消耗约占全球 40%,国
际需求量约占 60%。





清洁生产工艺的研
究,使得污水和盐生
产量大大降低。


2.1.5

长链二元
酸废弃物
工艺研究

1,080

328.83

328.83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