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和而泰:2021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2年02月21日 23:25:56 中财网

原标题:和而泰:2021年年度报告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2022年02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
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
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刘建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罗珊珊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
管人员)李竟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的计划,经营目标、业绩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均不
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
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广大的投资者注
意投资风险。


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详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
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的发展展望”之“ 2、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部分。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914,016,928为基数,向
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
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56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79
第六节 重要事项.............................................................................................................................. 81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3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00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01
第十节 财务报告............................................................................................................................ 102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会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载有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1年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五、以上文件均齐备、完整,并备于本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以供查阅。



释义

释义项



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母公司、和而泰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和而泰



浙江和而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铖昌科技



浙江铖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浙江铖昌科技有限公司)

惠而浦



惠而浦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全球最具规模的大型白色家电制造商,全
球500强企业之一

西门子



SIEMENS,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之一,全球500强企
业之一

博格华纳



BorgWarner,是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商提供先进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的
领袖企业

尼得科



NIDEC CORPORATION,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海拉



德国海拉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汽车原配套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
供应商

斯坦雷



日本斯坦雷株式会社,日本斯坦雷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光
源产品生产商

马瑞利



意大利菲亚特汽车集团(FIAT GROUP)成员之一,是一家在汽车工
业领域,从事汽车零件、系统和组件的研发、设计与生产的跨国集团
公司,在汽车零部件和高技术系统设计与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法雷奥



法雷奥集团(Valeo),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专业致力于汽车零部件、
系统、模块的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的工业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汽
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世界上所有的主要汽车厂提供配套。


伊莱克斯



ELECTROLUX,瑞典伊莱克斯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厨
房、清洁以及户外用途家电制造商,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BSH



博西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德语;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te gmbh

TTI



Techtronic Industries Co.,Ltd.

ARCELIK



世界500强企业KOC集团旗下的家电巨头

SOC



系统级芯片

OTA



空中下载技术

PL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应用于在单一地点的企业内部、分散在多
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
的,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的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一系列
应用解决方案,它能够集成与产品相关的人力资源、流程、应用系统




和信息。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利用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
客户信息收集、管理、分析和利用的信息系统。


ESD



静电阻抗器,是20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以研究静电的产生、危害及
静电防护等的学科。因此,国际上习惯将用于静电防护的器材统称为
ESD。


MES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
管理系统。


ISC



一种商务模式,即网络服务于客户。


SCOR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是由美国供应链协会发布的跨行业标准供应链
参考模型和供应链诊断工具。


PDCA



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首
字母组合。对HR经理来说,这是一个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和工作质量
的工具。


GaN



氮化镓,,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GaN,是氮和镓的化合物,是一种
直接能隙(direct bandgap)的半导体。


GaAs



砷化镓(gallium arsenid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GaAs,砷
化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PCT



专利合作条约,是于1970年签订的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
约,于1978年生效。该条约提供了关于在缔约国申请专利的统一程
序。


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登记结算公司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元、万元



元、万元人民币,特别注明的除外

报告期



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报告期末



2021年12月31日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

和而泰

股票代码

002402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

和而泰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

H&T INTELLIGENT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刘建伟

注册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科技南十路6号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大厦D座10楼1010-1011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

518057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



办公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科技南十路6号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大厦D座10楼1010-1011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518057

公司网址

www.szhittech.com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罗珊珊

艾雯

联系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科技南十路6号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大厦D座10楼
1010-1011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科技南十路6号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大厦D座10楼
1010-1011

电话

0755-26727721

0755-26727721

传真

0755-26727137

0755-26727137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

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

《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及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




四、注册变更情况

组织机构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715263680J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的变化情况(如
有)

无变更

历次控股股东的变更情况(如有)

无变更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滨河大道5022号联合广场B座5层

签字会计师姓名

谢家伟、秦晓锋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 适用 □ 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

保荐机构办公地址

保荐代表人姓名

持续督导期间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红岭中路1102号国信
证券大厦16-26层

范金华、周浩

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12
月31日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 适用 √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2021年

2020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19年

营业收入(元)

5,985,847,042.59

4,665,677,222.29

28.30%

3,649,383,104.3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元)

553,364,284.55

396,017,593.24

39.73%

303,374,266.3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497,859,759.58

366,369,158.61

35.89%

289,989,241.7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元)

166,442,283.75

564,638,935.71

-70.52%

471,661,761.59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6056

0.4385

38.11%

0.3582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6030

0.4385

37.51%

0.358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6.66%

15.07%

1.59%

17.16%



2021年末

2020年末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2019年末

总资产(元)

7,142,559,841.30

6,195,168,682.07

15.29%

4,542,636,590.7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元)

3,609,204,318.96

3,032,562,801.11

19.01%

2,085,067,352.16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
定性

□ 是 √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

1,274,848,212.03

1,578,940,545.85

1,523,504,667.71

1,608,553,617.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7,963,723.15

168,182,035.68

161,770,510.28

115,448,015.4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99,955,310.54

138,197,782.15

145,244,396.07

114,462,270.8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1,315,409.11

16,870,758.48

75,379,043.17

135,507,891.21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

2021年金额

2020年金额

2019年金额

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冲销部分)

1,060,989.03

-1,815,856.86

280,595.95

主要原因是本报告期
处置联营企业股权所
致。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
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
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
助除外)

39,679,983.28

37,298,991.10

17,259,025.84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9,610,498.46

7,568,530.29

1,431,587.60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
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
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19,718,239.23

35,258,090.62

-3,936,507.40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


758,976.00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1,473,586.81

-570,947.77

3,640,139.44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311,883.49

-51,816,816.18

-1,989,829.17

主要原因是上年度报
告期控股子公司铖昌
科技实施员工持股,
计提股份支付费用所
致。


减:所得税影响额

7,766,275.66

5,433,235.34

2,200,957.33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9,343,355.67

-9,159,678.77

1,099,030.37



合计

55,504,524.97

29,648,434.63

13,385,024.56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
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1、行业情况

智能控制器是大小家电、工具、汽车、智慧家居、工业设备装置、智能建筑等各领域终端产品的核心
控制部件,是独立完成某一类特定功能的计算机单元,在各类终端电子整机产品中扮演“心脏”与“大脑”的
角色。智能控制器是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有机集合,也是集微电子技术、电子电路技术、现代
传感与通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一体的核心控制,是可以让被控制对象具有期望的性能
或状态的控制设备。


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智能控制器产业不断升级,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扩展和升级,带动了智能控制
器行业进一步发展;目前智能控制器行业正处于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终端功能的不断完善带来更多智
能控制器部署的需求。由于智能控制器功能的不断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其产品价值量。量价齐升双重推动
智能控制器行业规模的持续成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 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达到1.5万
亿美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由2015 年的1.17 万亿元增加至2020 年2.37
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速达15.11%,市场需求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预计2026 年国内智能控制器行业规模
将接近5万亿元,市场的边界将持续扩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伴随全球分工和产业转移的持续发展,众多行业细分门类持续向中国转移。在电子制造产业向中国市
场转移的大趋势下,家电、汽车及电动工具等终端产品的智能控制器因其定制化研发、批量生产交付、快
速响应等特性,使中国企业工程师研发和生产制造成本的优势日趋明显。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电子制造的中
心,本土智能控制器企业发展越来越迅猛,产业集群优势不断显现,国内主要智能控制器厂商的收入规模
持续快速成长,中国智能控制器企业全球份额稳步提升。


2、行业地位

公司在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二十余年,以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所著名高校为股东背景与后台
技术资源,凭借明显的研发优势及优秀的综合运营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过硬的技术研发能力,在
全球智能控制器行业格局中拥有明显竞争优势,是国内高端智能控制器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实施“三高”经
营定位,即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是伊莱克斯、惠而浦、TTI、ARCELIK、BSH、博格华纳、
海信、海尔、苏泊尔等全球著名终端品牌厂商在智能控制器领域的全球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近年来,公司不断开拓市场,在主要客户中的份额不断提升,新客户及新产品份额增长也不断提升,
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生产工艺和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研发能力、综
合运营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双重保障。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两大板块,分别为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新一代智能控制器、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
和销售以及厂商服务平台业务;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1)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新一代智能控制器、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厂商服务平台业


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控制器是以家庭用品和个人生活用品综合产业集群为核心,规划、研发、设计、
生产相关产业的智能控制器,产品应用领域广泛,涵盖国内及海外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智能控
制器、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智能家居智能控制器、泛家居智能控制器,形成了“四行并举,六大板块”的
产业格局。涉及的产品品类众多,包括大小家电、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类、汽车热管理系统类、电池管理系
统、车身域控制系统、家用电动工具类、医疗与健康类、卫浴类、宠物类、美容美妆类、母婴用品类等。


新一代智能控制器是公司对传统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它涵盖了智能控制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大数
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智能化控制技术;通过智能控制器采集数据上传,结合移动互联
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手段,可以为终端厂商开发相应设备远程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实现智能化设备
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相应产品在线服务。


由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公司的新一代智能控制器、智能硬件系列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可满足各终端厂商产品智能化升级需求,同时,可根据终端厂商的服务需求,通过智能化设
备的互联互通,为其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开发定制化厂商服务平台。


(2)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公司子公司铖昌科技主营业务为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
要向市场提供基于GaN、GaAs和硅基工艺的系列化产品以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铖昌科技产品主要包含
功率放大器芯片、低噪声放大器芯片、模拟波束赋形芯片及相控阵用无源器件等,频率可覆盖L波段至W
波段,已应用于探测、遥感、通信、导航等领域,亦可应用至卫星互联网、5G毫米波通信、安防雷达等场
景。


铖昌科技市场定位清晰,技术积累深厚,产品水平先进,是国内从事相控阵T/R芯片研制的主要企业,
是微波毫米波射频集成电路创新链的典型代表。自铖昌科技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相控阵T/R芯片的自
主可控并打破高端射频芯片长期以来大规模应用面临的成本高的困局。经过多年研发,铖昌科技推出的星
载相控阵T/R芯片系列产品在某系列卫星中实现了大规模应用,该芯片的应用提升了卫星雷达系统的整体
性能,达到了全球先进水平。


同时,在卫星互联网方面,铖昌科技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成功推出卫星互联网相控阵T/R芯片全
套解决方案,已与多家优势企业开展合作,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快速、高质量、低成本发展;在5G毫米波
通信方面,铖昌科技已经和主流通信设备生产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支撑5G毫米波相控阵T/R芯片国
产化。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911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629件、实用新型
专利1120件、外观设计专利77件、美国发明专利15件、欧洲发明专利2件、PCT 68件;公司及下属子公司
累计申请软件著作权共计65件、商标申请共计124件。公司将“把握先导技术,占有核心技术,转化实用技
术”作为技术方针,始终以优秀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地位与行业影响力


得到了行业内所有大客户的认可。


2、公司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采购方面,公司设立了独立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建立了全球化、集成与协同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设置
了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和供应商管理制度,构建了动态AVL管理体系、供应商运营管理体系,拥有完善的供
应商管理流程,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生产方面,公司设有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管理与执行部门,产品的所有主要生产制造环节均自行独立
组织完成。采取先进的智能制造云技术管理及ERP管理系统实施相应生产管理,并通过了全球著名认证机
构(TüV)组织的ISO9001、ISO13485、TS16949、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公司产
品能满足世界各主要市场对相应产品的生产工艺标准要求,满足行业内包括相关领域全球著名终端厂商在
内的客户的工艺、质量标准要求。


销售方面,公司根据终端厂商的不同要求采取定制模式销售产品,根据订单相应内容来决定所需的物
料、工时、生产工序和研发投入,基本遵循以销定产模式。公司针对终端厂商的个性化定制进行直接销售,
产品销售对象主要为全球著名终端厂商,产品销售风险较小。公司利用CRM系统(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
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等流程的软件系统)进行订单、物料及客户关系等管理,旨在通过提高
客户对产品的附加值、满意度等,从而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以实现营业收入持续稳健的增长,并寻
找扩展业务所需要的市场和渠道。


3、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1)报告期,公司通过与上游产业进行联合技术开发以及承接、申报政府科研项目等方式,推动产
品设计方案优化,纵向提升公司研发实力,拓宽研发涉及领域,从而横向拓宽公司智能控制器产品品类,
加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扩大行业影响力。同时,公司通过优化中央研究院软硬件研发平台、标准化平台等
方式,从研发设计方案、工程工艺、原材料选型等方面进行优化,保证了制造环节的成本优势,从而降低
了综合成本,提升了公司效益。


(2)公司坚持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的经营方针,从组织、运营、战略层级深入构建客户
服务响应机制,针对客户的需求动态及策略,与客户群形成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最大程度驱动客户
价值的创造。


(3)公司在持续经营过程中,通过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夯实组织能力、加强梯队建设、提升管理团
队领导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水平,以全球化的管理模式与客户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公
司强有力的管理支撑。


(4)公司的战略方向升级为“四行并举,六大板块”产业格局,家电智能控制器行业分为国内市场和海
外市场,通过分拆市场,从而细化产品分类,提升市占率;持续发力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通过加大研发
投入,设计生产汽车电子核心智能控制器业务,迅速提升市场空间;快速发展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业务,
加速挖掘新客户,拓宽产品品类,进一步提升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展智能家居智能
控制器研发、生产及销售,随着传统家庭用品智能化升级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控制器发展空间巨大,公


司以前瞻的视角,提前布局相关行业的研发生产,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前进助力;深入挖掘泛家居智能
控制器产业,随着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变化,泛家居对智能控制器的需求越来越多,行业空间巨大,公司将
聚焦泛家居产业,快速占领泛家居智能控制器市场空间。


(5)供应链方面,公司利用全球化供应链平台优势,通过采购资源拉通、供应商体系建立、价格资
源拉通、上下游产业信息拉通等方式,降低上游原材料采购成本;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元器件替代力
度,促进原材料国产化替代,实现供应商与公司双向互利,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降低了采购
成本,夯实了公司供应链的竞争格局。


(6)随着国内光明二期扩产项目、长三角基地、越南生产基地的投产以及意大利NPE公司快速稳步发
展,公司的产能得到进一步扩大;通过公司智能制造项目进一步实施落地,公司自动化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降低了综合制造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公司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公司布局的越南二
期以及罗马尼亚生产基地正在建设过程中,产能的进一步完善,也为公司持续获取订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7)铖昌科技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和通信等领域。

随着国家政策对产业的驱动,以及卫星互联网、5G毫米波通讯市场空间的逐步开放,市场对微波毫米波模
拟相控阵T/R芯片的需求不断提升,铖昌科技的市场空间也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面对市场形势、行业模式、全球形势的变化,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能力,以规范化、全球
化运营管理为发展依托,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竞争形态,专注务实的征程,以“领航数智时代,创造
美好生活”为企业目标,践行“敏锐敏捷,认同认真”的企业精神,以科技铸造辉煌。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重视研发技术的投入,始终掌握着两大主营业务的前沿核心技术,并基于出色的产业基础能力、
超前的发展战略、一流的硬核设计团队、有效的规模性资源投入、对时机的抢先掌控,保障了公司业务的
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性。


1、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新一代智能控制器、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厂商服务平台业务
板块

(1)坚持自主研发创新与技术设计服务客户相结合

公司拥有一支高水准的研发队伍和专业设计能力的技术团队,始终以技术引领为核心发展战略,发挥
充足的研发资源优势,将研究人才和设计人才、技术人才和工艺人才有机结合,使公司的研发团队在做好
技术创新研究的同时,能够从产品规划、设计、中试到制造各环节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技术创新及设
计服务,极大的缩短了客户的上游服务链,降低了客户的综合成本。


(2)深入全球高端市场,坚持优质大客户战略

公司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全球高端客户与高端市场为主导市场定位,坚持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
场的经营方针。凭借自身过硬的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全球著名终端产品厂商赢得了很
好的信誉和市场口碑。公司与客户建立了长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优秀的客户群体为公司长
期持续地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成本控制和市场快速反应优势

公司的运营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在信息系统方面,公司拥有ERP、PLM、OA、
CRM四大系统;在工厂基础管理方面,实现JIT(即时生产)生产管理模式;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打造
电子制程自动化与大数据运营管控平台系统,建立智能制造自动化系统及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更
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制造的自动化程度,综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公司推行ESD管控体系以及
MES系统,将产、供、销、人、财、物等高效的协调组织,以有限的人工支出、合理的设备配置以及精益
制造与精细化管理保证了制造环节的综合成本优势。


智能控制器属于专门开发的定制产品,针对不同的功能、性能要求,设计方案千差万别,产品的属性
特征对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研发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依托行业内多年来积累的智能控制器技术研发经
验,为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和低成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全球著名终端产品厂商对合作伙伴的协作灵活性和反应速度要求极高,公司在技术研发、柔性生产、
信息沟通效率、及时交货和快速响应等各方面具备与全球大客户对接的能力,极大缩短了双方的研发、生
产组织和交付时间,公司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能够为客户的产品早日上市和更新换代赢得宝贵的商机。


(4)产品线丰富及大客户优势

在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产业集群中,公司拥有极其丰富的产品线,主要聚焦于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
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智能家居控制器、泛家居智能控制器系列产品,得益于大客
户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为公司提升在客户内部的份额提供了保障。


公司新一代智能控制器、智能硬件以及厂商服务平台业务,得益于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的产业集群,
涵盖众多产业门类,大数据输入端口种类广泛,数据单元全面而丰富。同时,公司与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
客户建立了深度而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具备整合行业整机制造资源和市场销售资源的能力,以新一代智
能控制器及智能硬件作为数据传输媒介,可为终端厂商开发相应设备远程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服务
于终端厂商,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业务板块

(1)核心技术优势

铖昌科技经过多年技术与行业积累,突破了相控阵T/R芯片在性能、体积、成本等问题上面临的挑战,
掌握了实现低功耗、高效率、低成本、高集成度的相控阵T/R芯片的核心技术,形成多项经过客户使用验
证的关键核心技术。截止本报告期,铖昌科技拥有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另有软件著作权12项,集成电
路布图设计专有权45项,知识产权自主可控。


(2)客户资源优势

铖昌科技主要客户对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资质要求,对产品具有严格的遴选或许可制度,产品一旦
定型,即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更换供应商的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另外,铖昌科技主要客户对产品的
技术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因而客户粘性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3)服务质量优势


铖昌科技主要客户对产品后期支持与维护有很高的要求,铖昌科技始终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在内
部决策、产品设计研发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断优化,形成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快速反馈和
快速解决的优势,在客户中树立良好口碑,进一步强化了铖昌科技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度,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上游电子元器件市场供需形势对中下游产
业产生持续性影响,全球运输紧张及涨价、汇率波动、节能限电等因素对企业也产生了阶段性影响,为了
应对严峻的市场环境造成的系统性风险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通过提前备
货、锁定原材料价格、向下游传导价格、开展远期外汇交易等方式,保证了公司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同时,
公司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协调,保证了原材料的供给及客户端的交付,实现了2021
年度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控制器业务板块的毛利率水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8,584.7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
利润55,336.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净利润49,785.98万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89%。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战略规划落实各项工作,包括战略布局、组织建设、价值链拉通、集成供应
链、战略研发等多项规划及管理工作有效落地。


(1)战略布局调整,组织能力及领导力提升,实现价值链拉通

智能控制器技术经历了机械式、电子式、数字式的演变,产业转移正在加速行进中,行业景气度较高。

基于行业变迁,公司进行了战略布局调整,在四行并举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的业务模块,划分成为“六大
板块”,即海外家电智能控制器、国内家电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智
能家电智能控制器、泛家居智能控制器。


随着公司进入“第三个十年”的发展阶段,为解决企业在快速发展、全球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公司通过重构组织模式、强化招募体系、淬炼人才梯队、激活文化价值、构建多元激励等多
种维度进行组织能力提升;从战略层面、研发核心能力层面、供应链层面、市场层面挖掘企业在未来发展
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通过定组织、定权责、定机制、定制度等渠道,保证组织能力提升的落地与执行。

同时,公司基于市场战略规划以及人才梯队现状,启动“领航计划”,旨在打造一支“经营型高管团队”,对
此,公司开展了“航”系列、“专才”系列、“金种子”系列等培养项目与“领航计划”联动,提升公司软实力,
提升企业领导力,从而清晰管理角色,夯实管理认知,实现冲锋人才向经营人才的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价值链拉通管理提升项目逐步落地执行,通过实现客户与公司之间的价值拉通、公司
内部各运营模块之间的价值拉通、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价值拉通,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竞争中的核心竞
争力,实现公司产品价值最大化。为保证以上三大核心业务环节的价值拉通落地,公司依托强大的供应链
体系、研发实力、信息化管理水平、生产制造能力,将合格供应商优选平台、元器件选型平台、产品设计
平台、硬件系统设计平台、软件系统设计平台、工艺设计平台、测试系统平台等各平台有机结合,通过“七
大平台”的标准化与IT化关联应用,从而实现价值链大拉通,实现公司运营体系的完善和提升。



(2)持续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布局,不断加快国内外客户合作进度,提升产业技术壁垒

在政策驱动、技术引领、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以及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物联
网化趋于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公司认为汽车电子整体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是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重点布局板块,目前与全球知名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
博格华纳、尼得科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了多个平台级项目,终端品牌包括宝马、奔驰、奥迪、
吉利、大众等整车厂,产品主要涉及汽车散热器、冷却液加热器、加热线圈、引擎风扇、门控制马达、汽
车逆变器等方向的智能控制器;此外,公司还与海拉、斯坦雷、马瑞利和法雷奥等其他全球TIER 1建立了
项目合作,在车灯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领域进行积极的业务开拓。


国内产业布局方面,公司与国内新势力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整车厂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座
椅控制、HOD(方向盘离手检测)、前后车灯控制和充电桩等部分项目已进入试产或量产阶段。


依托公司不断完善的全球化产业布局,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快推动汽车电子业务的拓展,加大汽车电子
智能控制器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为持续、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智能控制领域业
务提供稳固的基石。对此,公司建立了车身域控制和热管理控制研发团队,专门从事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
工作。在车身域控制方面,进行统一的配置管理和综合功能域架构及区域架构的研发,采用平台化的设计
理念以适应产品升级和快速迭代,在灯光系统、智能进入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雨刮洗涤控制系统、记忆
系统、车窗/天窗、背门控制系统/脚踢、门锁/儿童锁系统、无线充电和隐藏式把手等不同区域实现功能的
任意组合和可选;在热管理控制方面,从集成式热管理控制技术、热泵技术和厚膜加热技术三个方向进行
研发,既能提供集成控制方案及其控制器生产,又能提供部件的设计及其组装,为新能源车的热管理控制
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在自研方案上,公司积极与蔚来、小鹏、理想、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红旗、东
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和比亚迪等整车厂建立项目合作关系。


为满足汽车电子客户量产项目和新项目的订单生产需求,公司快速加大在深圳、杭州、越南和罗马尼
亚等生产基地的汽车电子产线投资,从搭建满足高品质要求的汽车电子控制器无尘车间和生产设备,到部
件或整机组装,全球四大生产基地都给予汽车电子生产制造的极大支持,加大汽车电子控制器产能扩建,
并为其他正在商谈合作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整车厂客户及相关项目做前期产能准备。


为保证在全球多个生产基地的高水平运作和快速的客户响应,公司还在全球项目管理、制造技术管理、
品质保证和供应链统筹等多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在成本优势、响应速度和质量水平上展现了行业一流的竞
争力,赢得客户好评。


(3)加速储能产业技术储备,积极推动业务发展

近年来随着能源供应不断增加,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储能产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产业
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我国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五个重点任务: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推进储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应用示范、推进储能提升
电力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应用示范、推进储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应用示范、推进储能多元化应用支撑能源
互联网应用示范,鼓励可再生能源场站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推动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协调运行,研究建
立可再生能源场站侧储能补偿机制,支持多种储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公司依托控制器行业多年的技术基础,对储能行业进行了技术储备及产业布局。目前,公司在储能领


域已完成部分项目的技术开发和产品批量生产。由于受其产品特性的影响,储能产品存在过热起火和供电
中断等方面的风险,因此,储能整机对于产品系统各部件的品质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在智能控制器上的采
用上往往使用汽车电子领域的协议和产品标准,从而导致产品测试周期长,实验费用高,安规认证要求复
杂等。受益于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先发优势,公司储能产品将汽车电子和高压大电流产品的经验和控制
理论相融合,持续进行技术升级,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第三代总成方案,包含“2148A驱动器 +ACDC转
换器+ 继电器接触器+电控箱+ 低温40度车规线束” ,组建了多功率段系列的产品平台,可以大大缩短客户
项目的研发周期和测试周期,同时给客户提供经过市场验证的安全可靠的产品。


在市场方面,随着分布式光伏在全国市场的持续发展,储能通过垂直技术进行构建“源-网-荷-储”协调
多能互补互动,市场空间将向用户侧大规模扩张,储能的客户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因此,除了大客户市场
开拓策略,公司还引入了渠道模式,发挥渠道快速精准的优势,锁定2级以下的客户群体,目前市场拓展
进展顺利。


(4)智能家居、泛家居产业模块稳健、高速发展

在各种传统设备日益朝数字化、功能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智能控制器的渗透性进一步增
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智能家居、泛家居相关产业对智能控制器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紧跟市场发展
趋势,加大力度推动智能家居、泛家居产业板块的发展进程,为了快速提升该业务板块的发展进程,给客
户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公司对该业务板块进行整合,设立独立事业部,积极开拓智能家居、泛家
居相关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家居、泛家居板块营业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健的增长趋势,占公司智能控
制器业务板块的份额不断扩大。


(5)纵横拓展家电、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家电智能控制器业务、快速扩大电动工具控制市场份额。通过现有客户纵向
做深做透,持续挖掘新产品、新项目,提升客户份额,增强公司行业影响力;同时,通过横向开拓新客户
及拓宽产品品类,进一步提升家电、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了家电智能控制器、电动工
具智能控制器板块的快速增长。


随着智能控制器行业“东升西落”趋势的加速,给国内具有强劲研发实力、综合运营管理能力、先进的
生产制造水平的智能控制器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公司将紧随市场发展变迁,发挥公司在智能控制
器行业的综合优势,获取更多、更优质订单,给公司持续、健康、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构建集成与协同的供应链体系,打造“短交期、高柔性、低成本”的集成供应链运营模式

2020年下半年以来,电子原材料供应紧张,大宗商品持续涨价,给公司经营成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针对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公司采取提前备货、锁定库存、调取现货等方式应对上游原材料缺货的不利因
素;针对大宗商品及芯片等关键元器件涨价,公司通过提前锁定商品及价格传导等方式降低成本,竭尽所
能减少因市场因素给公司带来的成本压力。


随着行业数字化升级,电子行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结合自身特点,与时俱
进,构造集成与协同的供应链体系,打造了“短交期、高柔性、低成本”的集成供应链运营模式,在符合公
司未来发展的规划下,通过客户协同、产销协同、生产协同和供应商协同等共同运作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
高效的流程管理体系,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帮助公司实现经


营目标的达成。


报告期内,公司对ISC变革项目进行整合升级,从上下游订单拉通、明确职责分工、满足交货需求、
公司存货管理等方面进行落实,依照SCOR模型,覆盖集成供应链各模块,在落实项目的同时进行项目风
险管理,梳理风险点、达成风险共识、落实风险管控,将杂乱的事情梳理归一化,将简单的事情标准化、
流程化,按照PDCA逻辑检查、稽核,保证项目变更升级的顺利推进。


(7)制定中长期战略研发规划,为产品赋能提供技术支撑

公司始终以技术引领为核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研发优势。报告期内,公司重新定义研发中长期规划,
重点从核心优势产品线设计领域和重点应用基础技术领域两条主线出发,重点发力智能控制领域的技术壁
垒建设,深度优化及强化原有核心产品线领域的技术基石,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特别在原有家电控制
器领域继续扩大技术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共重点建设6条核心产品线,技术层面均取得不错的成果。与
此同时,公司与省创中心、清华大学、华为海思等机构,以及高校和企业通力合作,致力于行业重点技术
的突破建设,取得了大量的应用基础技术突破成果,为公司后续研发技术的长远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在汽车车身域控制和热管理控制、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储能控制领域,公司积极投入研发资源,推
动相关产业的业务布局。BMS方面,公司在低压与高压技术方向均有技术储备。经过深度研发,公司研发
团队解决了电池充放电过程算法粗糙、SOC精度不足,从而致使产品性能、续航能力大大缩水的问题。


(8)铖昌科技分拆上市,加速相控阵T/R芯片业务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总体战略布局,集中优势发挥各业务板块的能动性,为更好的发展铖昌科技微波
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相关业务,经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拟分拆铖昌科技于深交所主板
上市。铖昌科技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资料,于2021年6月
2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受理。


铖昌科技分拆上市有利于铖昌科技利用资本市场力量,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核心竞争力,
获取更多优质项目及订单;同时加速推进5G毫米波通信及卫星互联网应用进度,实现批量生产。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

5,985,847,042.59

100%

4,665,677,222.29

100%

28.30%

分行业

智能控制电子行业

5,774,913,421.83

96.48%

4,503,730,161.23

96.53%

28.23%

集成电路行业

210,933,620.76

3.52%

161,947,061.06

3.47%

30.25%

分产品




家用电器智能控制


3,948,307,491.39

65.96%

2,980,605,127.00

63.88%

32.47%

电动工具智能控制


952,835,656.71

15.92%

810,280,557.57

17.37%

17.59%

智能家居智能控制


576,103,654.40

9.62%

554,059,500.69

11.88%

3.98%

汽车电子智能控制


164,341,673.79

2.75%

98,871,236.00

2.12%

66.22%

微波毫米波模拟相
控阵T/R芯片

210,933,620.76

3.52%

161,947,061.06

3.47%

30.25%

其他业务收入

133,324,945.54

2.23%

59,913,739.97

1.28%

122.53%

分地区

国内

1,854,701,108.77

30.98%

1,417,330,812.16

30.38%

30.86%

国外

4,131,145,933.82

69.02%

3,248,346,410.13

69.62%

27.18%

分销售模式

以销定产

5,985,847,042.59

100.00%

4,665,677,222.29

100.00%

28.30%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毛利率

营业收入比上年
同期增减

营业成本比上年
同期增减

毛利率比上年同
期增减

分行业

智能控制电子行


5,774,913,421.83

4,682,319,594.68

18.92%

28.23%

31.61%

-2.09%

集成电路行业

210,933,620.76

48,523,589.80

77.00%

30.25%

26.95%

0.60%

分产品

家用电器智能控
制器

3,948,307,491.39

3,315,884,394.53

16.02%

32.47%

34.59%

-1.33%

电动工具智能控
制器

952,835,656.71

720,889,684.40

24.34%

17.59%

25.11%

-4.55%

智能家居智能控
制器

576,103,654.40

449,000,189.12

22.06%

3.98%

5.62%

-1.21%

微波毫米波模拟
相控阵T/R芯片

210,933,620.76

48,523,589.80

77.00%

30.25%

26.95%

0.60%

分地区

国内

1,854,701,108.77

1,394,767,035.42

24.80%

30.86%

29.18%

0.98%




国外

4,131,145,933.82

3,336,076,149.06

19.25%

27.18%

32.58%

-3.29%

分销售模式

以销定产

5,985,847,042.59

4,730,843,184.48

20.97%

28.30%

31.56%

-1.96%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 适用 √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 是 □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

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智能控制电子行业

销售量

PCS

182,234,600

143,677,723

26.84%

生产量

PCS

185,819,508

148,968,600

24.74%

库存量

PCS

17,639,413

14,054,505

25.51%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单位:元

行业分类

项目

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

占营业成本比重

金额

占营业成本比重

智能控制电子行


材料成本

4,114,164,357.98

86.96%

3,058,028,431.16

85.04%

34.54%



单位:元

产品分类

项目

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

占营业成本比重

金额

占营业成本比重

家用电器智能控
制器

主营业务成本

3,315,884,394.53

70.09%

2,463,686,482.00

68.51%

34.59%

电动工具智能控
制器

主营业务成本

720,889,684.40

15.24%

576,192,636.86

16.02%

25.11%

智能家居智能控
制器

主营业务成本

449,000,189.12

9.49%

333,004,240.68

9.26%

34.83%

其他

主营业务成本

180,571,786.22

3.82%

205,374,361.49

5.71%

-12.08%



说明:本报告期内,基于不同组织架构、两大板块和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将行业分类统计口径拆分为“ 智能控制电子行业”



及“集成电路行业”两大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 是 □ 否

1、2021年1月,和而泰电子技术(越南)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本次工商变更完成后,
公司持有和而泰电子技术(越南)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和而泰电子技术(越南)有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
报表范围内。


2、2021年3月,抚州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本次工商变更完成后,公司
持有抚州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抚州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


3、2021年5月,合肥和而泰智能控制有限公司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手续,公司持有合肥和而泰智能控制
有限公司75%股权,合肥和而泰智能控制有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2021年11月合肥和而泰智能
控制有限公司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本次工商变更完成后,公司持有合肥和而泰智能控制有限公司100%的股
权。


4、2021年8月,深圳和而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本次工商变更完成后,公
司持有深圳新材料75%的股权,深圳新材料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


5、2021年10月,惠州和而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本次工商变更完成后,
公司持有惠州新材料75%的股权,惠州新材料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


6、2021年12月,青岛和而泰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本次工商变更完成后,
公司持有青岛和而泰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青岛和而泰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
报表范围内。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元)

3,244,685,370.75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54.21%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


0.00%



公司前5大客户资料

序号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1

第一名

941,671,317.26

15.73%




2

第二名

940,984,928.22

15.72%

3

第三名

574,443,045.08

9.60%

4

第四名

481,710,345.93

8.05%

5

第五名

305,875,734.26

5.11%

合计

--

3,244,685,370.75

54.21%



主要客户其他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元)

690,342,141.27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12.90%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
比例

0.00%



公司前5名供应商资料

序号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1

第一名

203,780,469.01

3.81%

2

第二名

150,068,396.94

2.80%

3

第三名

121,869,303.74

2.28%

4

第四名

110,937,304.96

2.07%

5

第五名

103,686,666.62

1.94%

合计

--

690,342,141.27

12.90%



主要供应商其他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3、费用

单位:元



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重大变动说明

销售费用

96,897,820.49

76,527,697.44

26.62%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加大市场开
拓所致。


管理费用

227,480,704.41

215,194,794.48

5.71%



财务费用

22,126,194.42

66,447,580.29

-66.70%

主要原因是人民币较上年度升幅有
所下降,导致产生的汇兑损失减少。


研发费用

286,121,625.79

236,637,059.30

20.91%





4、研发投入

√ 适用 □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变频控制算法的研
究与开发

进一步的提升变频控制
技术,深度建设平台化
方案;继续深耕变频控
制算法,保持行业领先
水平

已投入市场应用,目
前持续推进中

通过不同变频控制算法的深
度研究和应用验证,提升产
品本身的能耗,实现降噪和
新控制技术突破等

通过不同变频控制算法的深
度研究和应用验证,提升产
品本身的能耗,实现降噪和
新控制技术突破等

视觉识别技术与家
电产品应用的研究

实现掌握主流视觉识别
技术核心算法,同时实
现方案平台化。将视觉
识别技术应用于家电相
关产品,实现食材识别、
衣物材质识别,以及人
体体态识别等,提升产
品及场景服务核心价
值。


产品已完成测试验
证,进入市场推广阶
段。


掌握主流视觉识别技术核心
算法, 同时实现方案平台
化;实现家电产品标准重新
定义、引领行业发展;提升
产品及场景服务核心价值。


中短期来看,解决食品识别
能力,将厨电智能化提升到
全新的高度,彻底改善厨电
行业生态,提升公司AI竞争
能力。从长期来看,拓展公
司进入新的AI赛道,图像识
别维度垂直领域非常丰富,
空间非常广阔,从而与物联
网、大数据更加深度结合。


厚膜加热新材料技
术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深入新材料和新技
术的研究,解决目前传
统加热方式效率低,功
率密度小,加热速度慢,
体积大等问题,更好的
服务于家电、汽车等不
同行业对加热技术需
求。


产品模组已完成测
试验证,进入市场推
广阶段。


厚膜加热模组具有更高热效
率、更高功率密度、加热更
均匀,可实现加热速度快、
精准控温等要求。公司通过
将相关技术运用到不同形体
的基材之上,可以满足不同
产品的加热技术需求。


本项目完成后, 有利于公司
在加热技术应用领域的业务
拓展,满足不同客户标准化、
个性化、定制化加热技术需
求。


BMS技术创新与
研发

经过深度研发,解决电
池充放电过程算法粗
糙、SOC精度不足,从
而致使产品性能、续航
能力大大缩水的问题;
通过提升算法与产品算
力,实现实时监测BMS
产品健康状态(SOH),
提升产品安全性和寿命
预测能力。


设计开发已完成,产
品进入测试验证阶
段。


通过本项目开发, 实现锂电
产品寿命的中后时段能够有
效管理其技术参数;同时,
通过大数据+AI优化SOC算
法,通过OTA升级BMS固
件,从而在锂电产品生命周
期内实现了产品的精细化管
理,提升产品使用寿命。


本项目完成后, 有利于公司
在BMS技术方向的深度积
累,为不具备锂电池技术研
发能力的终端客户提供技术
解决方案。


扫地机器人SLAM
轨迹算法研究

解决复杂场景下智能机
器设备的定位轨迹功
能。持续提升公司在视
觉领域空间定位技术上
的领先优势。


设计开发已完成,产
品进入测试验证阶
段。


将最新研发的基于SLAM算
法的复杂场景轨迹定位的核
心技术应用于自行走智能机
器设备中,提升设备行走效
率和避障能力,解决智能机
器在未知环境运动时的定位
和地图构建问题,为后续家
庭智能服务机器相关场景建
立技术算法领先优势。


本项目完成后,有利于公司
在机器人轨迹算法方向的深
度技术积累,为拓展后续智
能机器人领域行业客户提供
技术支持和产品服务。





家庭组网多模网关
系统开发

1、实现Wi-Fi 6、ZigBee
3.0、BLE Mesh、Matter
等多种协议在家电及全
屋家电场景应用;

2、创新实现Wi-Fi 6路
由和IoT网关融合产品
的生产制造,并在行业
客户中推广落地;

3、通过家庭组网多模网
关,实现全屋智能设备
互联互通,实现设备间
场景化控制;

4、实现全屋智能设备相
关数据在家庭组网多模
网关进行汇集,通过边
缘计算,实现主动智能
化。


产品及相关平台服
务已完成测试验证,
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实现Wi-Fi 6、ZigBee 3.0、
BLE Mesh、Matter等多种通
信技术互联互通,赋能家电
客户;解决云端计算与边缘
计算资源有机协调问题,实
现智能家居“无感场景服
务”,提升终端用户体验。


1、紧跟通信技术发展,并将
相关技术产品化,同时赋能
公司客户,为客户及终端用
户提供智能互联整体解决方
案;

2、夯实公司数据基石战略,
实现各种智能数据在边缘侧
的汇聚与计算,推动家电行
业的产业升级。




公司研发人员情况



2021年

2020年

变动比例

研发人员数量(人)

1,050

977

7.47%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18.54%

17.38%

1.16%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

——

——

——

本科

735

713

3.09%

硕士

105

96

9.38%

博士

7

7

0.00%

本科以下

203

161

26.09%

研发人员年龄构成

——

——

——

30岁以下

335

342

-2.05%

30~40岁

591

531

11.30%

40岁以上

124

104

19.23%



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2021年

2020年

变动比例

研发投入金额(元)

309,317,961.42

252,195,501.22

22.65%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5.17%

5.41%

-0.24%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金额(元)

69,577,746.25

52,706,449.60

32.01%

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
的比例

22.49%

20.90%

1.59%



公司研发人员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 适用 √ 不适用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始终以技术引领为核心发展战略,重视研发技术的投入,充分发挥研发资源优势,坚持自主研发
创新与技术设计服务客户相结合,在做好技术创新研究的同时,从产品规划、设计、中试到制造各环节为
客户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技术创新及设计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重新定义研发中长期规划,重点从核心优势产品线设计领域和重点应用基础技术领域
两条主线出发,深度优化及强化原有核心产品线领域的技术基石,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提升公司技术
壁垒,以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技术转化为产能,提升生产经营效益。


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5、现金流

单位:元

项目

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5,900,301,924.79

4,475,699,575.76

31.83%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5,733,859,641.04

3,911,060,640.05

46.6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166,442,283.75

564,638,935.71

-70.52%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1,733,164,052.63

1,598,889,015.15

8.40%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2,314,208,759.32

1,981,961,778.56

16.76%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581,044,706.69

-383,072,763.41

-51.68%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1,179,193,954.68

1,494,355,062.75

-21.09%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1,091,377,222.12

1,105,945,237.40

-1.32%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87,816,732.56

388,409,825.35

-77.39%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42,750,409.67

544,405,329.50

-162.96%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39,819.67万元,同比下降70.52%,主要
原因是本报告期提前备库存物料,支付供应商货款导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上期增加。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19,797.19万元,同比下降51.68%,主要
原因是本报告期投资支付的现金较上期增加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30,059.31万元,同比下降77.39%,主要


原因是本报告期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如下:

1、存货项目增加。报告期上游电子元器件涨价、货源紧张及快速增长的订单需求,公司为保质保量
完成客户交付,采取了提前合理备货,导致支付货款增加,影响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2、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主要原因是本报告期客户订单需求增长较大,同时上
期收到部分客户预收款及本期未到期应收票据增加,综合影响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金额

占利润总额比例

形成原因说明

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投资收益

34,263,501.05

5.14%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购买远
期结售汇产品交割产生收
益所致。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472,055.33

-0.67%





资产减值

-27,493,765.98

-4.13%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计提存
货跌价准备所致。




营业外收入

6,762,923.38

1.01%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收到政
府部门项目奖励所致。




营业外支出

2,239,790.51

0.34%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2021年末

2021年初

比重增减

重大变动说明

金额

占总资产比


金额

占总资产比


货币资金

904,932,580.77

12.67%

1,237,449,596.68

19.88%

-7.21%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支付供应商电子
元器件备货款,及股权和设备投资款
增加所致。


应收账款

1,313,030,033.83

18.38%

1,012,695,158.52

16.27%

2.11%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客户订单增加,应
收账款相应增加所致。


合同资产



0.00%



0.00%

0.00%






存货

1,537,369,199.39

21.52%

1,044,740,121.84

16.79%

4.73%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上游电子元器件
涨价及货源紧张,公司为保质保量完
成客户交付,采取了提前合理备货所
致。


投资性房地产



0.00%



0.00%

0.00%



长期股权投资

2,295,592.38

0.03%

6,977,884.35

0.11%

-0.08%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处置联营企业上
海北淼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股
权所致。


固定资产

1,196,708,857.93

16.75%

888,579,713.63

14.28%

2.47%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长三角生产运
营基地主体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和产
能扩大购置设备所致。


在建工程

46,279,982.78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