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利科技: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时间:2022年03月16日 07:55:42 中财网

原标题:隆利科技: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股票简称:隆利科技 股票代码:300752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HENZHEN LONGLI TECHNOLOGY CO., LTD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高峰社区鹊山路光浩工业园G栋3层、4层)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募集说明书

(申报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二〇二二年三月


公司声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不存在任何虚假记
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
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均不表明其
对发行人所发行证券的价值或者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
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
行人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重大事项提示

发行人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以下风险扼要提示,欲详细了解,请认真阅读本
募集说明书“第七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一、毛利率下降及业绩继续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分别为155,022.98万元、170,142.35
万元、201,234.33万元和144,955.1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6,172.40万元、8,531.39万元、4,345.61万元和-11,266.76万元,呈现下降趋势,
主要系公司毛利下滑所致。公司主要产品为应用于手机领域的背光显示模组,激
烈的市场竞争情况对产品销售毛利率的影响较大,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
为21.59%、15.62%、12.42%和5.41%。公司上述财务指标与宏观经济环境、产
业政策、技术发展、行业竞争格局、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及公司经营
策略、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生产及质量管理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公司一直坚
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拓展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但
仍面临产业政策变动、产品技术升级、背光显示模组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
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若公司无法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则存在综合毛利率继续下降
和经营业绩可能继续亏损的风险。


二、产品价格水平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来自下
游客户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新产品新技术的逐步成熟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同
时,产品价格水平还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技术革新、消费习惯、
政府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从下游行业分析来看,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热点变化快,产品更新换代快。

客户能够为新产品支付较高的溢价,当产品进入市场成熟期,客户则会更关注产
品购买成本。随着技术变得成熟,竞争加剧,电子产品的单价也会随之降低。


因此,公司需要通过不断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提高规模生产效率和产品
良品率、采购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拓宽产品线、开发应用新产品,以应对行业
产品价格自然下降的趋势。若未来公司未能持续开发新产品或由于宏观经济景气


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技术革新、消费习惯等原因导致产品价格水平下降而公司
未通过有效途径降低生产成本,则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三、Mini-LED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中大尺寸Mini-LED显示模组智能制造基地项
目”,是公司基于Mini-LED商业化发展趋势、自身技术储备及市场需求做出的
判断。Mini-LED相关产品市场需求逐渐旺盛,公司在报告期内也相应持续扩大
相关产能。如未来下游行业发展增速不及预期或行业产能过剩,公司可能面临
Mini-LED相关产品售价下降、自有产能过剩等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
生不利影响。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中大尺寸Mini-LED显示
模组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是基于当前产业政策、市场环境、技术发展趋势等因
素做出的,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虽然经过了慎重、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但
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的制造工艺复杂,高良率及规模化生产需要长时间的技
术工艺积累,壁垒较高,项目从设计到投产有一定的建设周期,在项目建设过程
中因工程施工、设备引进、调试运行、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储备等都存在不确定
性,进而导致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产能将相应提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的产能规模是根据近年来产业政策、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并结合公
司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分析判断及自身的发展战略确定。但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建成投产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产后产业政策、市场供求
关系、行业竞争格局和技术路线等方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市场开拓能力
不足、技术优势不足等因素导致下游客户及市场认可度不够、需求不足,则公司
可能面临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


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产生预期收益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技术发展趋势等


因素做出,虽然经过慎重、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
能出现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动、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路线发生重大更
替、Mini-LED技术商业化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项目实施;此外,按照募集资金
使用计划,本次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中投入的固定资产将在一定期限内计提折旧或
摊销,上述费用的发生将对发行人经营业绩构成一定压力;因此本次募集资金投
资项目实际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等可能与发行人的测
算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导致无法产生预期收益的风险。


七、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以OLED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OLED技术相较于LCD技术具有自发
光、厚度薄、响应速度快、易弯曲及视角广等优点,但由于OLED显示面板存
在工艺复杂、良率较低、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且主要应用于中高端
手机市场,在占据智能手机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中低端手机市场中占比较低。虽
然目前显示器市场中仍然以液晶显示技术作为主导,但未来如果OLED显示面
板突破技术瓶颈、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冲击中低端智能手机领域,
将会对公司的LCD背光显示模组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八、客户集中的风险

公司客户包括京东方、深天马、深超光电、TCL集团、信利光电、帝晶光
电、合力泰、同兴达、东山精密、群创、友达等国内外液晶显示模组知名企业,
并与其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由于液晶显示行业客户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管控
较为严格,其供应商一经确定,一般会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合作关系。由于公司
的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各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收入
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8.02%、83.58%、87.31%和91.16%,因此,公司客户的集中
度较高。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不佳或财务状况恶化,将会对
公司的产品销售及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产生不利影响。


九、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的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种类较多,其中高端膜材、导光板塑胶粒等部分原材料
主要依赖进口,高端膜材的核心技术仍主要由境外企业如美国3M公司掌握,导
光板塑胶粒主要被日本住友和日本三菱垄断。如果未来进口原材料供应商因意外


事件出现停产、经营困难、交付能力下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或者出现汇率波
动等情形,将会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此外,如果原材料出口国家或地区的政治
环境、经济环境、贸易政策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发生贸易壁垒、政治风险,将
可能对公司原材料的供给保障产生不利影响。



目 录

公司声明 ....................................................................................................................... 1
重大事项提示 ............................................................................................................... 2
一、毛利率下降及业绩继续亏损的风险 ............................................................. 2
二、产品价格水平下降的风险 ............................................................................. 2
三、Mini-LED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 3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 3
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 ..................................................... 3
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产生预期收益的风险 ............................................. 3
七、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 4
八、客户集中的风险 ............................................................................................. 4
九、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的风险 ......................................................................... 4
目 录............................................................................................................................ 6
释 义............................................................................................................................ 9
一、一般释义 ......................................................................................................... 9
二、专业释义 ....................................................................................................... 10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12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 12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 12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 15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 43
五、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 54
六、未决诉讼、仲裁等事项 ............................................................................... 56
七、行政处罚情况 ............................................................................................... 56
八、财务性投资及类金融业务 ........................................................................... 56
九、最近一期业绩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 ........................................................... 57
第二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60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 60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 62
三、发行证券的价格或定价方式、发行数量、限售期 ................................... 62
四、募集资金投向 ............................................................................................... 64
五、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65
六、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65
七、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 65
第三节 前次募集资金运用 ....................................................................................... 67
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67
二、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71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77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77
二、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77
三、本次发行股票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 93
四、本次募投项目与公司既有业务、前次募投项目的关系 ........................... 94
五、本次募集资金不涉及购买土地和房产 ....................................................... 95
六、发行人主营业务及本次募投项目不涉及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过剩行
业、限制类及淘汰类行业 ................................................................................... 95
七、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结论 ....................... 96
第五节 本次募集资金收购资产的有关情况 ........................................................... 97
第六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98
一、本次发行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及整合计划 ....................... 98
二、本次发行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 98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
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 98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
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 ....................................................................... 98
第七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99
一、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稳定性及未来发展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
素 ........................................................................................................................... 99
二、可能导致本次发行失败或募集资金不足的因素 ..................................... 104
三、对本次发行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
素 ......................................................................................................................... 105
第八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108
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108
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109
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110
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 111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声明 ............................................................................. 112
保荐机构董事长、总经理声明 ......................................................................... 113
发行人律师声明 ................................................................................................. 114
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 115
发行人董事会声明 ............................................................................................. 116

释 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下列简称具有如下含义:

一、一般释义

发行人、公司、隆利
科技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发行、本次向特
定对象发行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隆利科技有限



深圳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前身

欣盛杰投资



深圳市欣盛杰投资有限公司,公司股东

金湖众诚



共青城金湖众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股东

中投金盛



长春中投金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股东

融慧达



长春融慧达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公司股东

宝隆高科



宝隆高科(香港)国际有限公司,公司子公司

厦门隆利



厦门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子公司

惠州隆利



惠州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子公司

隆利光电



深圳市隆利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子公司

印度隆利



隆利科技(印度)有限公司,公司孙公司

隆圆泰



深圳市隆圆泰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子公司

隆利视讯



深圳市隆利视讯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子公司

美铠光学



深圳市美铠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参股公司

华星光电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100.SZ)控股子公司

京东方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725.SZ)及其下属子公司

TCL集团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100.SZ)及其下属子公司

深天马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000050.SZ)及其下属子公司

信利光电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深超光电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帝晶光电



深圳市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合力泰



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17.SZ)及其下属子公司

同兴达



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845.SZ)及其下属子公司

东山精密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002384.SZ)及其下属子公司

立德通讯



深圳市立德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3M



美国3M公司




三星



韩国三星集团

LG



韩国LG集团

Apple



美国Apple Inc

瑞仪光电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中强光电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群创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友达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章程》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公司董事会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国家发改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东大会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董事会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报告期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

保荐机构、主承销
商、广发证券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致同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注册管理办法》



《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元/万元/亿元



人民币元/万元/亿元



二、专业释义

液晶



一种既具有晶体性质又具有液体性质的高分子物质,是液晶显示器
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液晶显示模组



指将液晶显示面板和相关的驱动电路、背光源、集成电路等组件组
装在一起而形成的模块化组件

背光显示模组、
背光源



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
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

模组



模块化组件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
的固态半导体器件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简称,即液晶显示器




TFT-LCD



Thin Film Transistor-LCD的缩写,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Mini-LED



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定义为:芯片尺寸介于50~200微米
之间的LED器件

Micro LED



微型LED,是将LED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其尺
寸仅在1~10微米等级左右

OL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缩写,有机发光二极管,一种自发光
式新型平板显示器件

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
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
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

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是一种利用电子
管中不用加热方式而发射电子的阴极发光的灯管,具有高功率、高
亮度、低能耗等优点

EL



Electroluminescent,电致发光,又可称电场发光,是通过加在两电极
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而引致电子在
能级间的跃迁、变化、复合导致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

COF



Chip On Flex,常称覆晶薄膜,是将集成电路(IC)固定在柔性线路
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技术,运用软质附加电路板作为封装芯片载体
将芯片与软性基板电路结合,或者单指未封装芯片的软质附加电路
板,包括卷带式封装生产(TAB基板、其制程称为TCP)、软板连
接芯片组件、软质IC载板封装

模切



将大卷光学膜材通过专用设备加工成各种特定尺寸、形状膜片的工
艺过程

模芯



模具中心部位的关键运作的精密零件

V-cut



精密机械雕刻法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TV



电视机

AR



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

VR



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PC料



聚碳酸酯,一种塑胶原料



注:本募集说明书中部分合计数与明细数之和在尾数上的差异,是由四舍五入所致。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Shenzhen Longli Technology Co.,Ltd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665865164D

成立时间

2007年8月16日

注册资本

209,976,174元人民币

股票上市地

深交所

A股股票简称

隆利科技

A股股票代码

300752

法定代表人

吕小霞

注册地址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高峰社区鹊山路光浩工业园G栋3层、4层

办公地址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高峰社区鹊山路光浩工业园G栋3层、4层

邮政编码

518109

电话

0755-28111999

传真

0755-29819988

网址

www.blbgy.com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经营范围

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与销售,货物及
技术进出口业务(以上均不含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需前
置审批和禁止的项目),普通货运;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电
子产品的生产。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一)股权结构

截至2021年9月30日,发行人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发行人的前十大股东情况

截至2021年9月30日,发行人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股东名称

股东性质

持股比例(%)

持股数量(股)

吴新理

境内自然人

46.42

93,875,013

欣盛杰投资

境内非国有法人

12.03

24,319,985

中投金盛

境内非国有法人

5.17

10,463,226

吕小霞

境内自然人

1.68

3,404,798

金湖众诚

境内非国有法人

1.29

2,610,54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宝盈优
势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境内非国有法人

0.95

1,930,15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宝盈新
兴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境内非国有法人

0.79

1,601,899

陈瑶希

境内自然人

0.68

1,370,00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宝盈先
进制造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境内非国有法人

0.53

1,065,336

融慧达

境内非国有法人

0.52

1,046,271

合计

/

70.06

141,687,226



持股5%及以上的股东中,吴新理是公司的控股股东,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与吕小霞是夫妻关系,吕小霞任公司的董事长,吴新理和吕小霞为公司的共同实
际控制人;欣盛杰投资是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中投金盛为公司2016年12月引
入的外部投资者,与融慧达为一致行动人。



(三)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情况

截至2021年9月30日,吴新理直接持有公司9,387.5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
股本的46.42%,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吕小霞直接持有340.48万股股份,占公司
总股本的1.68%,通过欣盛杰投资间接控制公司12.03%股份。吴新理和吕小霞
为夫妻关系,吴新理和吕小霞夫妇直接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8.10%,间接控制公
司总股本的12.03%。此外,吴新理现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吕小霞现任公司董
事长,对公司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吴新理和吕小霞夫妇为公司的实际控
制人。


吴新理先生,董事兼总经理,出生于1975年12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
居留权,硕士研究生学历,深圳市龙华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常务理事。2007
年8月创立隆利科技有限,2007年8月至2016年4月担任隆利科技有限副总经
理;2015年7月至今任欣盛杰投资监事;2016年4月至今任隆利科技董事兼总
经理。


吕小霞女士,董事长,出生于1975年4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硕士研究生学历,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龙华区高层次人才。2007年8
月创立隆利科技有限,2007年8月至2016年4月担任隆利科技有限执行董事、
总经理;2015年7月至今任欣盛杰投资执行董事、总经理;2006年11月至今任
宝隆高科执行董事;2016年4月至今任隆利科技董事长;2016年7月至今任惠
州隆利执行董事、总经理;2019年10月至今任隆利光电执行董事、总经理;2020
年10月至今任厦门隆利执行董事、总经理;2020年12月任共青城世杰投资合
伙企业(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2021年11月至今任隆利视讯执行董事、
总经理。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与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之间的控制关系如下: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行业监管体制与相关产业政策

公司主营业务为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39-计算机、通
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97-电子器件制造”中的“C3976-光电
子器件制造”。从细分行业上看,公司属于“液晶显示行业”中的“背光显示模
组行业”。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公司所处的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属于光电子器件制造业中液晶显示行业的细
分行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构成了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行业管理体系,企
业在主管部门的产业宏观调控和行业协会的自律规范约束下,遵循市场化发展模
式,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主管单位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
部,全国和地方均有相关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企业可
根据其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分别参加不同的行业协会。



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
等工作。工信部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推动重大技术装
备发展和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
案,制定规章;监测行业日常运行;指导行业质量管理等工作。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下属的专业
性行业分会,该会的会员基本涵盖了中国液晶显示行业内的主流企业,以促进发
展、规范行业、加强交流为主旨,为政府部门提供建议,其主要职能包括协助政
府制定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帮助入会企业享受政府对液晶显示
行业的政策支持;积极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协助会员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开
展全国行业调查,召开专业会议,评估行业项目,推动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等。


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由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倡导发起成立,覆盖平板显示
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及具有代表性的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深圳
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协助政府制定平板显示行业的发展规划,帮助入会
企业享受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协助会员企业
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促进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公司所处行业为液晶显示行业下的重要细分行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液晶显
示行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为液晶显示行业和背光显示
模组行业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出了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提升和增强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政策措施,具体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
本)》,将“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
子纸显示、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液晶面板产业用玻璃基板
等关键部件及关键材料”等信息产业列为鼓励类。


(2)《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201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
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


1)以“芯、屏、机、核”为重点优化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支持珠
江西岸集聚攻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

以广州、深圳为重点,珠海、惠州、东莞、中山、肇庆等市协同参与,推动在高
端芯片、新一代显示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高端制造装备与检测装
备、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形成若干产值超万亿元的新支柱产
业。以芯片设计为基础,拓展建立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快建设5G试验网、
“芯火”双创基地、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推进打造新型显示“材料—面板—模
组—整机”纵向产业链。


(3)《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

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
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重点突破柔性OLED显示、激光投影
显示、量子点背光、小间距LED背光等新型显示技术,逐步实现超高清、柔性
面板和新型背板量产,加快超高清视频关键系统设备产业化;积极推进5G手机
商业应用。鼓励5G手机研制和上市销售;以家居智能化为目标,横向打通家电、
照明、安防、家具等行业,提供智慧家居综合解决方案。鼓励智慧家居企业与房
地产、家装企业加强合作,开展智慧家居项目试点应用。积极推动汽车、家电、
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


(4)《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

2020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
年版)》,将“TFT-LCD、OLED、AMOLED、激光显示、量子点、3D显示等平
板显示屏、显示屏材料制造(6代及6代以下TFT-LCD玻璃基板除外)”列入
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5)《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2019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
合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了到2022年我国
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目标,在政策引导和各方资源积极投入下,产业总体规模
有望超过4万亿元,超高清视频用户数达到2亿,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


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
展的良好格局。为更好地引导产业发展,计划分2020年和2022年两个阶段提出
了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前端设备和核心器件的产业化、
4K/8K终端产品普及、标准体系建设、4K频道和内容供给、超高清视频用户规
模、行业应用推广等目标。


(6)《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版)》

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显示器
件制造、手持平板电脑显示设备、其他智能消费设备制造、智能手机等列入国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


(7)《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2016版),明确了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5大领域8个产业、40个重点
方向下的174个子方向,近4,000项细分产品和服务,将新一代信息终端设备、
新型显示器件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包括:

1)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指配备操作系统、支持多核技术、
支持多点触控、支持应用商店及Web应用等多种模式、支持多传感器和增强现
实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手持平板电脑,便携、小巧、可手持使用,以触摸屏作为
基本输入设备的个人电脑。其它移动智能终端,包括车载显示智能终端等;

2)可穿戴终端设备。支持新型显示技术、新型触控技术、增强现实技术、
语音和图像识别、体感操作技术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具备多种传感能力和无线
技术,具有软硬件一体的整机解决方案、应用程序及配套的应用支撑系统;

3)新型显示面板(器件)。主要包括高性能非晶硅/低温多晶硅/氧化物液晶
显示器面板产品等。


(8)《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

1)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汽车、高档
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关键原材


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
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
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使重
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
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2)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
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
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
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3)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
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
动医疗产品。


(9)《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

2015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意见,提出:

1)将新型平板显示领域划归为重点发展领域,突破低温多晶硅、氧化物背
板工艺大规模生产技术,提升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面板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
极管面板生产能力与工艺水平,发展配套有机发光材料、靶材、偏光片、驱动芯
片、光刻设备与检测设备;

2)打造国内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东岸重点
建设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龙头项目,打造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
集群。


(10)《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

2015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
年)》,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关键电子和光电元器件、新一代
无线宽带通信、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制造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短距离通信、
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推动制造业新一轮智能化改造。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
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土地产出率和生产安全率为


主攻方向,推动全省现有产业实施新一轮智能化技术改造。


(二)行业发展情况

背光显示模组是液晶显示模组必备的关键配套组件,其性能优劣会直接影响
液晶显示质量。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属于液晶显示行业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液晶显
示行业的发展决定了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背光显示模组行
业在液晶显示行业产业链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1、液晶显示行业发展概况

液晶显示是一种现代显示技术,其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板当中放置液晶,
两片玻璃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液晶改
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屏需要
背光显示模组为其供应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自上世纪
60年代美国首次将液晶显示技术在实际产品中应用至今,液晶显示技术已逐步
发展成熟,并取代了显像管显示成为了目前主流的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的应用起源于美国,但由日本率先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现应
用产品量产。至1995年前后,日本曾占有超过九成的全球市场份额。此后,随
着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兴起,日本液晶产业开始日渐衰落。90年代中期,得益于
政府的大力扶植,韩国液晶显示行业获得高速发展。至1999年,韩国三星和LG
位列全球液晶显示面板出货量前两位。


1998年前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逐步将液晶显示产业转移至中
国台湾。在中国台湾“两兆双星”计划的支持下,至2009年,中国台湾液晶显
示面板出货量已占全球总出货量的40%以上,成为全球重要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


02
基地之一,与日本、韩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在我国大陆地区,受益于国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液晶显示产业得到了飞速发
展。


当前,韩国市场份额由于技术升级及生产策略调整而有所滑落;中国台湾市
场份额整体表现稳定;日本市场占有率较90年代下滑明显,其国内厂商日渐式
微,市场占有率处于较低位置。全球LCD面板产能已于近年来向中国大陆转移。

根据Omdia预计,2021年TCL华星和京东方的LCD产能面积份额合计将达到
全球产能占比的40%。据DSCC预计,随着中国面板厂产能的释放、韩国厂商
产线的关停、被收购,到2022年四季度,中国大陆的LCD产能占比将会达到
70%,中国将在LCD行业取得主导地位。


2、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概况

背光显示模组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面
板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显示模组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遮光胶、增光膜、扩散膜、
FPC与LED组件、双面胶、导光板、胶铁一体、反射膜等。液晶显示模组中的
背光显示模组大致构成如下图所示:



(1)背光显示模组的发展历程

背光源最早应用于军用设备上的仪表显示,经过接近60年的发展,背光源
及其组成的背光显示模组已形成独立的学科和产业。按照发光源类型的不同,背


光显示模组可以分为LED背光显示模组、CCFL背光显示模组、EL背光显示模
组。自2004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第一款以LED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电视开始,
LED器件技术、性能不断提高。LED背光显示模组具有以下优点:1)使液晶显
示模组轻薄化;2)寿命长、低能耗、更环保;3)色彩表现力更好。


(2)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情况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与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成为全
球液晶显示行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特别是在全球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向我国大陆
转移的背景下,液晶显示面板生产厂商出于对关键组件需求的增长以及降低成本
的压力,均倾向于就近选择配套背光显示模组厂商。由于我国具备劳动力优势,
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境外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也在我国大陆投资设厂,如中国台湾
的瑞仪光电、韩国e-LITECOM公司、日本欧姆龙集团和日本美蓓亚集团等。受
此趋势的带动,我国大陆本土企业也抓住机遇涉足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和生产。

与我国液晶显示面板产业分布相适应,以韩资、日资和台资为主的外资大尺寸背
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以生产中小尺寸背光模组为主的我国
本土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则主要分布在华南珠三角地区。同时,在我国大陆面板生
产线密集投放的背景下,我国华北和华中地区也陆续建设了较多面板生产线。


随着设计技术的提升、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品质的日益增长,以及中小尺寸液
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的极大丰富,我国本土背光显示模组产业近年来获得了长足
进步,背光显示模组也成为了液晶显示行业产业链中实现我国本土化最快的关键
组件之一。


(3)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液晶显示模组必备的关键配套组件,背光显示模组的亮度、色度、均匀
度和厚度对液晶显示模组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用户对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
品用户体验、产品性能、外形设计要求的持续提升,背光显示模组也朝着较大尺
寸、超薄、高亮、窄边框、应用多元化,以及高色域、曲面化、节能环保的方向
发展。


1)背光显示模组向较大尺寸发展

自智能手机出现以来,智能手机屏幕尺寸一直向较大尺寸发展。小屏手机虽


在便携性和单手操控性上存在优势,但在视频以及游戏体验上,大屏手机则更胜
一筹。2015年以来,各主要智能手机品牌主要机型的屏幕尺寸如下表所示:

年度

项目

苹果

华为

小米

2015年

机型

iphone6s

P8/Mate8

小米note

尺寸

4.7英寸

5.2英寸/6英寸

5.7英寸

2016年

机型

iphone7/plus

P9/Mate9

小米5/小米mix

尺寸

4.7英寸/5.5英寸

5.2英寸/5.9英寸

5.15英寸/6.4英寸

2017年

机型

iPhone8/plus/iPhonex

Mate 10/Mate 10 pro

小米5X/MIX 2

尺寸

4.7英寸/5.5英寸/5.8英寸

5.9英寸/6.0英寸

5.5英寸/5.99英寸

2018年

机型

iPhoneXS/Max/iPhoneXR

Mate20/ P20/P20 Pro

小米8 /MIX 3

尺寸

5.8英寸/6.8英寸/6.1英寸

6.53英寸/ 5.8英寸/
6.1英寸

6.21英寸/ 6.39英寸

2019年

机型

iPhone11/Pro/ Pro Max

Mate30/ P30/P30 Pro

小米9 Pro /CC9 Pro

尺寸

6.1英寸/5.8英寸/6.8英寸

6.62英寸/6.1英寸/
6.53英寸

6.39英寸/ 6.47英寸

2020年

机型

iPhone12/Pro/Pro Max

Mate 40/Mate 40 Pro

小米10/小米11

尺寸

6.1英寸/6.1英寸/6.7英寸

6.5英寸/6.76英寸

6.67英寸/6.81英寸

2021年

机型

iPhone13/Pro/Pro Max

P50/P50 Pro

小米11 Pro/Ultra

尺寸

6.1英寸/6.1英寸/6.7英寸

6.5英寸/6.6英寸

6.81英寸/6.81英寸



2)背光显示模组向超薄化发展

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是智能手机领域,超薄化的机身能给用户带来更
佳的体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旗舰手机机身厚度基本维持在7mm-9mm之间,
液晶显示模组的超薄设计对背光显示模组厂商的光学设计和工艺制作能力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也推动着背光显示模组厂商持续投入研发,在保证背光显示模组
超薄化的情况下依然保证背光显示模组显示的亮度和均匀度。


3)背光显示模组向高亮化发展

亮度是背光显示模组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如何在同样条件的发光源下得到
更高亮度的背光显示模组是各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背光
显示模组的整体光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导光板和各膜材的性能,尤其是导光板的光
学设计和工艺制作能力,以及成品的精密组装能力。同样的发光源下,更高的亮
度证明了背光显示模组的光效率利用能力,也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4)背光显示模组向超窄边框发展


从结构上看,液晶显示模组外边缘需要预留一部分空间放置玻璃密封胶和保
护玻璃用的胶铁支架。同样,对背光显示模组而言,遮光胶和胶铁一体也会在背
光显示模组边缘占据一定的空间。目前,智能手机领域已形成了超窄边框的潮流。

超窄边框可以增加手机的视觉效果,使用户感受到更为沉浸的体验。此外,超窄
边框还可以增加手机的屏占比,减少机身体积,使握持更为便捷、触控更为精确。

终端应用产品向超窄边框化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背光显示模组向超窄边框化发
展。为顺应该发展方向,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需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包括提
高膜材冲切、五金成型、产品组装等各项精度。


5)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终端应用产品多元化发展

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在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随着终端产品应用
多元化发展,还将更广泛地应用于车载显示、医用显示仪、工控显示器等产品上。

终端应用产品多元化的发展从产品定制化程度、抗电磁干扰、稳定性等方面都对
背光显示模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需紧密把
握行业动态,适时根据应用产品需要推出适用的背光显示模组,以抓住市场机会,
保持市场竞争力。


3、显示领域各类技术长期共存

显示屏应用范围涵盖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车载显
示、工控显示、智能家居及穿戴、健康医疗等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使用领域,市场
规模巨大,可以同时容纳LCD、Mini-LED、Micro-LED及OLED等在内的多种
技术。显示产品使用场景丰富,各种显示技术在色彩对比度、亮度、可靠性、使
用寿命、功耗、生产成本等各方面各有所长,未来将长期共存。


(1)TFT-LCD

TFT-LCD凭借其更成熟的产业链、成熟的技术、较高的可靠性、较低的生
产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工控显示、
车载显示、医用显示等领域中,是当前主流的显示技术。比如在专业显示领域,
在使用寿命、使用环境适应性、稳定性等方面对显示屏的要求更高,而LCD显
示屏相较于OLED屏寿命更长且更稳定,因此更有优势。


(2)Mini-LED


Mini-LED显示技术是目前“超高清”显示市场较优的新兴技术路径。由于
能够利用现有成熟的LCD产业链基础,其生产成本相较其他新兴显示技术更低,
具备快速提高市场渗透率的潜力。相比于OLED技术,Mini-LED屏幕在节能方
面表现更佳,同时由于能够搭配柔性基板,能够在保证画质的情况下实现类似
OLED的曲面显示。2019年以来,海内外消费电子巨头陆续布局Mini-LED显示
技术。随着苹果等厂商将Mini-LED技术应用到新产品中,未来全球和国内的
Mini-LED市场均有望进一步大幅增加,据Astute Analytica预测,2027年
Mini-LED市场规模将达到93.43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增速达78.3%。


(3)Micro-LED

Micro-LED显示技术的LED芯片尺寸小于50um,其显示像素间距可以由毫
米级缩小到微米级。Micro-LED显示技术具备功耗低、亮度高、解析度高、色彩
饱和度佳等优点,相比于OLED技术,Micro-LED功耗更低,亮度更高。但目前
存在生产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由于关键技术难题尚待攻克,其距离市场化仍有
距离。


(4)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自发光的特性,拥有轻薄、功耗低、柔性好、
发光效率高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良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等
问题。相比于LCD技术,OLED产品成本较高、产能有限,导致终端产品的价
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部分中高端手机。


(三)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市场容量

我国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同时也是电子信息产品消费大国。对于背光
显示模组行业而言,我国产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消费电子
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专业显示产品如车载显示、医用显示仪、工控显示器,
以及新兴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如智能工业级手持终端和物联网智能家居等终
端产品的强劲需求,为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
带动背光显示模组需求的持续上涨。根据IDC统计数据,2020年PC、平板电脑
和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合计达到17.59亿台。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外资背光显示模组产能退出,


14.73

14.66

14.03

13.73

12.92

13.55

-0.48%

-4.30%

-2.14%

-5.90%

4.88%

-8.00%

-6.00%

-4.00%

-2.00%

0.00%

2.00%

4.00%

6.00%

12.00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亿部)

同比增长率

本土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将形成对外资厂商产品的有效替代。


1、手机行业情况

智能手机作为目前液晶显示模组主要的应用领域,已成为人们主流的日常电
子消费品。根据IDC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达到13.55亿部,
相比2020年同比增长4.88%。


2016-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



数据来源:IDC

随着近年来小米、vivo、OPPO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凭借性价比高、个
性应用符合顾客使用习惯等优点,本土品牌智能手机所占市场份额持续创新高,
将带动本土配套供应链持续发展。根据IDC数据,2021年度全球智能手机主要
品牌市场份额占有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

17.40%

14.10%

9.90%

9.50%

29.10%

三星

苹果

小米

OPPO

vivo

其他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主要品牌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IDC

2021年度,全球智能手机领导品牌三星和苹果仍然占据了市场较大的份额,
其合计市场份额占比为37.50%。同期,小米、OPPO和vivo市场份额分别为14.10%、
9.90%和9.50%,合计占比达到33.50%。


2、专业显示领域

(1)车载显示领域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人车交互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车载显示
面板主要用于汽车的仪表板和中控台。根据Omdia数据,2020年车载显示屏出
货量达1.27亿片,其中中控显示屏出货量为7,380万片,约占车载显示屏出货量
的58%,是车载显示面板最大的应用市场;仪表板显示面板为4,680万片,占比
约为37%。车载显示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器件,有较强的定制化特点,相较于普
通液晶显示产品,其利润率弹性更高。随着液晶显示行业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产
品整体成本的下降,中尺寸产能逐步由手机市场向IT及车载显示市场的转移,
以及Mini-LED等新技术的引入,未来车载显示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增加。



b5c6157d4223d6292a8f0579e4f2d3f8_m


同时,在5G通讯技术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趋势带动下,车载显
示面板大尺寸趋势明显,10英寸及以上的需求持续走强,已有部分整车厂陆续
规划27寸、32寸等超大尺寸车载显示面板。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Model系列
车型的中控显示屏平均面积达17寸,高于市面上普通燃油车7至8寸的平均尺
寸,大尺寸车载显示及汽车的电子化应用趋势将带动车载显示屏的面积增长需求。


(2)医用显示领域

相对于普通显示器,医用显示仪具有更高的最大亮度、对比度和分辨率,以
及更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公布的数据,
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935亿美元,同比增长8.96%,市场规模持续
扩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Bharat Book Bureau预测,全球医用显示市场规模将有
望从2018年的18.6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3.3亿美元。




随着液晶显示器在医用显示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用
显示将逐步成为专业显示行业的新兴需求增长点,带动背光显示模组需求的进一
步提高。


(3)工控显示领域

工控即工业自动化控制,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信息技
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
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的综合性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由可


编程控制器、人机交互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机器视觉等部分组成,其中人
机交互界面涉及显示部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至2020年,我国仪器仪
表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由8,832.94亿元上升至10,850.60亿元,年
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83%。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显示,全球工业显示器市
场在2017至2025年间年复合增速为6%。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传统工业技
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提速,工业4.0的进一步深化实施,我
国工业自动化系统需求增长,工控显示器及相关配套显示和背光将迎来新的发展
空间。


(4)物联网智能家居领域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
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
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具有传统
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可以提供全方位的
信息交互功能。智能家居与传统家居核心的区别在于加强了人机交互的程度,而
人机交互主要通过显示面板进行。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
市场规模达790亿美元,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近150亿美元。预计到
2025年,中国和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91亿美元和1,824亿美元。




未来,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居也将开始引进智能化系统和设
备。智能家居交互平台是一个具有人机交互能力的平台,未来也将成为液晶显示
模组和背光显示模组发展的新机遇。


3、其他消费电子产品显示情况

(1)VR显示领域

VR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的一种崭新的人机


交互方式,通过调动使用者各种感官,如通过VR眼镜或VR头盔,来为用户提
供视觉上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随着配套硬件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近年来
VR产品获得了广泛发展。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发布的《虚拟(增强)现
实白皮书(2020年)》,2020年全球VR整体市场规模约为620亿元。预计2020-2024
五年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4%,其中VR增速约为45%,
AR增速约为66%,2024年两者份额均为2,400亿元。此外,据IDC预测,预计
到2024年全球在VR/AR领域的支出增长至7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
其中,预计到2024年中国市场在VR/AR领域的支出规模达到264.8亿美元,占
全球比重达36%。


(2)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

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为除智能手机以外的主要电子消费品。根据IDC统
计数据,在远程办公、在线网课以及宅家娱乐等需求拉动下,2020年全球平板
电脑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3.6%至1.64亿台,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1.98亿台。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0年计算机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利润同比
增长22.0%。未来随着细分市场的发展,以及新兴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平板
电脑、笔记本电脑市场将为显示模组行业发展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


此外,新兴显示技术也将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带来新的
消费者需求。如Mini-LED显示技术因其具有实现分区控制和RGB动态调光等
特性,能提供更广的显示色域和更高的显示对比度,在显示连续画面的视频或电
影内容播放方面能够提供更佳的使用体验,将有望成为未来平板电脑的首选显示
技术。


(3)超高清电视显示领域

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及奥维云网数据,2015-2020年全球电视出货量
年均高于2.2亿台,总体保持相对稳定。2015-2020年中国电视产量保持稳定增
长,2020年中国电视产量达到1.96亿台,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1%。

随着Mini-LED技术开始在电视领域应用,为电视实现超高清、超薄、超高亮度、
超高分区带来了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电视显示效果的要
求,使得具有Mini-LED等技术附加值的超高清产品渗透率获得稳定增长。



(4)电子竞技屏

电子竞技作为电子游戏结合竞技体育的产物,近年来在娱乐文化演变、电子
游戏融入以及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据国际电竞市场分析研究公司
Newzoo发布的《2021全球电竞及游戏直播市场报告》,2020年全球电子竞技市
场收入达9.47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上升至10.84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14.5%。

随着近年全球电竞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多家面板厂及显示器品牌厂商积极进入电
竞市场。


4、Mini-LED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Mini-LED技术趋于成熟,成本开始下降,在电视、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
会议显示、电竞、VR等应用的成本竞争优势逐渐显现,受终端需求旺盛的驱动,
Mini-LED行业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增长期。根据Astute Analytica预测,2027
年Mini-LED市场规模将达到93.43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增速达78.3%。在
技术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的双轮驱动下,Mini-LED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国际终端大厂先后推出Mini-LED产品,产业链上下游
积极响应,有望带动Mini背光产品放量。根据CINNO Research预测,2025年
Mini-LED背光模组年出货量将达到1.7亿片左右,其中显示器、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等领域的应用将占65%左右,而基板面积从开始的4,100万平方米上调
至5,000万平方米,市场预期在逐步放大。电视、显示器、VR市场率先起量,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市场潜力巨大,而车载显示市场因验证周期较长,将是
Mini-LED后期重要市场。


(四)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周期性

背光显示模组的终端应用产品目前主要为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
显示等电子产品,而电子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在宏观经济形势好时,
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增长率较高,带动背光显示模组行业销量增加;在经
济形势低迷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电子产品的需求减少,从而使背光显示模组
需求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智能手机、平板


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车载显示、医用显示和工控显示等专业显示产品的产量和渗
透率不断提高,带动了相关配套背光显示模组的需求不断扩大。此外,电子产品
更新换代较快的性质也保证了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的基础。上述因素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终端应用产品市场周期性波动所导致的本行业周期性。


2、区域性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背光显示模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
湾和日本。而从我国大陆地区范围上看,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也呈现出较为明
显的区域特征。我国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其中,
由于华东地区为早期韩资和台资液晶显示模组企业投资设厂的主要集中地,与此
相适应的配套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也以苏州和南京为中心集中于华东地区,行业发
展初期主要以外资企业为主。但随着液晶显示行业产品的多元化分布,原华东地
区外资企业分布从华东向各地扩散,我国华南地区以深圳为中心,聚集了一批优
秀的本土背光显示模组厂商。


3、季节性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季节性特征与液晶显示行业密切相关,而液晶显示模组
的季节性主要取决于下游终端应用产品的市场需求。总体来看,背光显示模组行
业的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但一季度受春节长假下游厂商停工影响,销售量相比
较其它季度较少。


(五)行业经营模式与行业和上下游的关系

1、行业经营模式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属于液晶显示行业产业链的中游环节,行业内企业一般根
据液晶显示模组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一般采用膜材、
FPC和LED组件等原材料对外采购,部分组件如导光板自主生产的模式,组装
加工成背光显示模组成品,然后以“以销定产”的方式直接向下游液晶显示模组
企业销售。出于品质控制、成本控制等因素考虑,具备较强实力的背光显示模组
厂商一般倾向于自主配套一体化产业链,以利于对模切、五金、导光板制作各个
生产工序环节进行品质管控,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与液晶显示模组厂商的生产关系紧密,因此行业中的大型


液晶显示模组厂商在选择供应商时均要经过严格、复杂及长期的认证过程,会实
地考察供应商的研发、品质、生产等各项体系,并通过打样、试产、检验等程序,
然后以合格供应商的形式与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开展合作。此外,液晶显示终端应
用产品厂商也会对背光显示模组厂商进行认证,如三星、小米、vivo、OPPO等
手机品牌厂商亦会对发行人进行认证,而一旦通过上述认证,成为了合格供应商,
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则会与其下游形成高度信任的稳定供应链关系;由于更换成本
较高,其下游通常不会对稳定合作的供应商轻易进行调整。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内
具备较强实力的本土企业得到液晶显示行业主要企业的认可后,将会形成优势聚
集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促使背光显示模组细分行业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
并形成本土厂商产品替代外资厂商产品、争夺目前外资企业市场份额的趋势。


2、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背光显示模组的发展与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背光显示模组企业上
游原材料主要包括光学膜材、LED灯珠、PC料、FPC等;下游客户为液晶显示
模组企业;终端产品应用为消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VR、平板电脑和专业显
示电子产品如车载显示、医用显示仪和工控显示器等。


(1)与上游之间的关联性

光学膜材、FPC和LED组件和塑胶粒是公司目前主要的原材料,上游行业
的供应情况、价格变动及产品质量均可能对本行业的经营造成影响。供应方面,
FPC和LED组件、中低端光学膜材及胶框类塑胶粒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在国内
具有大量的生产企业,竞争较为激烈,不存在供货渠道单一、产品垄断的情况,
其充足的供应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而高端光学膜材由于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主
要集中于部分日本、韩国及美国企业;导光板类塑胶粒则集中在日本住友和三菱
集团,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对这类原材料的议价能力较弱。但随着我国液晶显示上
游配套行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对于上述供应商,发行人建立了
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甄选制度,选择质量稳定的供应商,同时通过履行严格的原材
料和辅料质量检验措施,以确保自身的产品质量。


(2)与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背光显示模组下游为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如发行人的客户为京东方、深天马、


深超光电、TCL集团、信利光电、帝晶光电、合力泰、同兴达、东山精密、群
创、友达等国内外液晶显示模组知名企业。液晶显示模组应用广泛,涵盖消费电
子产品领域和专业显示电子产品领域。液晶显示模组企业为应对市场需求和竞争,
需经常推陈出新,更换产品品种、外观等,对其供应商背光显示模组的产品品质、
供应能力、性能稳定性要求较高,一般其选定供应商后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不会轻易变换。我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为背
光显示模组行业尤其是我国大陆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
间。


(六)行业竞争情况

1、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竞争情况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初期,行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和日本、韩国,
主要企业有中国台湾的瑞仪光电和中强光电、日本欧姆龙集团、日本美蓓亚集团、
韩国e-LITECOM公司等。近年来,随着背光显示模组技术的逐渐发展,我国大
陆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增长较快,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中小企业较多,行业呈现梯队
分化效应,且集中度日渐提高。


近年来,随着研发能力的提升、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品质的日益成长,以及液
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持续丰富化,我国大陆背光显示模组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背光显示模组也成为了液晶显示产业链中实现国产化最快的关键组件之一。目前,
我国的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占据了国内液晶显示传统应用领域较多的市场份额,并
以较高的性价比优势与外资企业和境外企业争夺高端背光显示模组市场份额。


2、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主要企业

(1)瑞仪光电

瑞仪光电成立于1995年7月,是我国台湾地区第一家专业从事背光显示模
组研发与制造的厂商,主要业务为背光显示模组的设计、制造、组装和销售。瑞
仪光电是世界领先的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其股票于2002年4月在台湾证券交易
所上市,并于2002年、2003年和2007年分别在我国大陆苏州、南京和广州设
立厂区。根据瑞仪光电2020年度财务报告,瑞仪光电2020年营业收入达560.93
亿新台币。瑞仪光电系苹果手机的二级供应商之一,为苹果手机的液晶显示模组


供应商提供背光显示模组产品。


(2)e-LITECOM

韩国e-LITECOM公司设立于1984年,是韩国领先的专业从事背光显示模
组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具备较强实力的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之一。韩国
e-LITECOM公司系韩国三星的优秀供应商,并在我国无锡和东莞均设有工厂。

韩国e-LITECOM公司也是苹果手机的二级供应商之一。


(3)日本美蓓亚集团

日本美蓓亚集团为日本第一家微型、小口径滚珠轴承专业生产厂家,创立于
1951年,并逐步扩展至机械加工、电子设备加工领域。日本美蓓亚集团于1999
年投产背光显示模组,并在我国苏州设有工厂,是国际上具备较高精密产品制作
能力的厂商之一。日本美蓓亚集团已于日本证券市场上市,也是苹果手机的二级
供应商之一。


(4)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生产高亮度背光显示模组产品,成立于2003
年7月,注册资本为8,156.8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为东莞市高埗镇冼沙一坊工
业区,为三协精工(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


(5)伟志控股有限公司

伟志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注册于开曼群岛,其总部位于中国香港,
并于2014年11月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券代码为1305.HK。伟志控股
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LED背光产品的公司,在深圳、惠州和宜昌设有工厂。


(6)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宝明科技(股票代码:002992.SZ)成立于2006年8月,主营业务为LED
背光源和电容式触摸屏(主要工序深加工)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研发、设计、
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车载显示、医用显
示仪、工控显示器等领域。


(7)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极光(股票代码:300940.SZ)成立于2009年1月,主营业务为以背光显


示模组为核心的手机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车载显
示、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显示器、其他消费电子显示器等各种专
业显示领域。


(8)厦门弘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弘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是弘信电子(股票代码:
300657.SZ)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显示屏背光模组、VR镜头、LENS的研发、制
造及销售。


3、行业进入壁垒

(1)客户资源和认证壁垒

背光显示模组厂商的下游客户对供应商的研发能力、工艺技术、产品质量、
供应能力、响应速度要求均较高,对供应商的选择较为谨慎。下游客户会考察供
应商在该行业生产类似产品、与类似企业合作的经验和背景,双方经过长期的磨
合后才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厂商也会对背光显
示模组厂商进行认证,如三星、小米、vivo、OPPO等手机品牌厂商亦会对发行
人进行认证,而一旦通过上述认证,成为了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背光显示模
组企业则会与其下游客户形成高度信任的稳定供应链关系,由于更换成本较高,
其下游客户通常不会对稳定合作的供应商轻易进行调整。因此,新进入企业短时
期内很难获得下游大型知名客户的认可和合作,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具有较高的客
户资源壁垒和客户认证壁垒。


(2)技术工艺和人才壁垒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生产工艺复杂,综合了光学设计、模切、五金、精密模具
制作、注塑成型、产品精密组装等多个工艺流程,每个环节的技术水平都会对背
光显示模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本行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等需
要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后才可掌握。此外,针对客户不同的产品需求,背光显示
模组厂商需要积累深厚的行业经验后才能实现快速响应,从而为客户提供良好的
产品和服务。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以及积累
起足够的生产经验,因此较高的综合技术和经验积淀要求造就了较高的技术工艺
壁垒。



由于先入企业可通过自主选聘和培养专业且能适应市场要求的研发、技术、
销售和管理等人才,而新进入企业一时难以获得相应的队伍。随着科技的发展,
市场对产品的技术水平要求持续上升,工艺要求更加复杂,品质更为严格,先入
企业和新进入企业之间的技术和人才差距将不断扩大,形成较高的人才壁垒。


(3)资金壁垒

背光显示模组厂商的发展、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主要体现在生产
厂房建设、专业设备购置、技术研发、购买原材料和流动资金等方面。在固定资
产投资方面,尤其在高端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和生产领域,无尘生产车间的建设、
先进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巨大。新进入企业在业务开展阶段体量较小,通常难以
积累足够的资金进行大规模设备、厂房投资。在流动资金方面,由于本行业交货
量大、交货周期短,行业企业必须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保障企业的日常运营。这
些特点均决定了新进入厂商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资金因素构成了进入
本行业的壁垒。


(4)规模和产业链壁垒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效应,行业企业在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
后,固定成本将得到有效分摊,边际生产成本会逐步下降,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从而在产品单位成本上占据优势。其次,企业生产规模越大,其原材料品质和交
期越能得到保证,对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强。而对于下游液晶显示模组企
业,为了保证供应和品质稳定,同一类原材料一般只会选择几家供应商持续供货。

基于这种经营特点,要进入行业的主流市场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才能参与主
流市场竞争。此外,由于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和制造具备较多的工序,因此行业
企业一般需具备较强的光学设计、模切、五金、精密模具制造和注塑成型等整合
能力,形成完整的自主一体化产业链,才可把控成本,获得利润空间。新进入企
业通常销售规模较小,同等技术条件下难以在成本控制方面与先入企业竞争。


4、发行人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发行人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依托自主
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多年的生产实践,在全球液晶显示产能逐步向我国转移
的有利环境下,已逐步发展为国内研发实力较强、生产规模较大的重要背光显示


模组企业之一。凭借出色的品质控制能力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与京东方、
深天马、深超光电、TCL集团、信利光电、帝晶光电、合力泰、同兴达、东山
精密、群创、友达等国内外液晶显示模组知名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1)发行人的竞争优势

1)Mini-LED领域的先发优势

自2016年以来,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开展Mini-LED技术的研发,
分别在IC驱动、电路设计、结构、光学以及柔性板封装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整合,
率先研发出了多款产品,现阶段储备的Mini-LED技术可应用于车载显示、平板
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显示器以及智能穿戴等领域。公司已具备Mini-LED
相关的技术储备,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Mini-LED相关领域有效申
请专利共计145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已获得的专利共68项,其中发明专利
6项,并获得了Mini-LED相关创新产品奖10项。公司已经有Mini-LED量产的
生产线,并向新能源汽车厂家、传统汽车厂家和消费电子品牌供货。此外,在车
载显示领域,公司正与多家汽车厂商开展合作,在商业显示领域,公司正与TCL
集团、康佳等品牌厂商开展合作,在VR领域,公司已进入全球知名企业的供应
链体系。拥有Mini-LED领域的先发优势。


2)客户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高品质的生产能力、快速的客户
需求响应能力,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结构群体,吸引了众多高端优质客户。公司下
游客户主要为京东方、深天马、深超光电、TCL集团、信利光电、帝晶光电、
合力泰、同兴达、东山精密、群创、友达等国内外液晶显示模组行业的知名企业,
终端客户为三星、小米、vivo、OPPO、SONY、LG等知名终端企业。公司的下
游客户主要为行业内优质企业,为保证其自身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企业运行的稳
定性、经营成本的可控性,对供应商的选择较为严格,获得其认证是公司产品研
发、生产、品质控制和服务水平实力的综合体现。公司与其一经建立供应关系,
将会维持相对稳定的业务往来关系。公司目前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稳
定及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未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奠定了基础。


3)技术优势


自设立以来,一直以提升技术实力作为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经
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并掌握了超薄超高亮度LGP压缩模技术、超短光
程背光模组技术、线光源(COB)背光模组技术、异形背光模组(U槽和开孔项
目)技术、LGP光学设计和微结构设计加工技术等,不断升级超薄、高亮、窄
边框、高色域及全面屏、异型屏等显示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满足产品升级的
要求;同时,为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公司积极布局新技术研发,包括光学透
镜技术、Mini-LED技术、防偷窥背光技术、屏下指纹技术、逆棱镜背光技术等,
为公司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提升整体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培养出一支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在产品
创新及升级、产品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形成持续研发创新能力。


4)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实施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TQC全面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建
设方面,公司已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的认证,并经过对
APQP、PPAP、FMEA、MSA、SPC五大核心管理工具的实施应用,并通过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合格认证,获得国际汽车厂商车载产品的供应资格。


在外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公司直接客户和终端客户须对公司进行严苛的双
重认定审核及持续的不定期审核,审核的内容涉及产品质量全部的过程管理运行
情况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等。(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