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建设银行(601939):建设银行2021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2年03月30日 00:10:32 中财网

原标题:建设银行:建设银行2021年年度报告

2.1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939(H股普通股) 2021年年度报告 股票代码:A股普通股 601939 境内优先股 360030 重要提示
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行于 2022年 3月 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本年度报告及其摘要。本行 13名董事全体出席董事会会议。

本行董事会建议向全体股东派发 2021年度现金股息,每股人民币 0.364元(含税)。

本集团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 2021年度财务报告经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 2021年度财务报告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师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本行法定代表人田国立、主管财会工作负责人纪志宏和财务会计部主要负责人刘方根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报告包含若干对本集团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业务发展的前瞻性陈述。这些陈述基于现行计划、估计及预测而作出,虽然本集团相信这些前瞻性陈述中所反映的期望是合理的,但这些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本集团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和国别风险。本集团积极采取措施,有效管理以上风险,具体情况请注意阅读“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风险管理”部分。

本行另有备查文件如下:载有签名及盖章的财务报表、载有签名及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正本和公告原稿以及在其他证券市场公布的年度报告。


目录
重要提示 1
目录 2
释义 5
1 公司简介 7
2 财务摘要 13
3 董事长报告 16
4 监事长报告 19
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1
5.1 财务回顾 21
5.1.1 利润表分析 22
5.1.2 资产负债表分析 30
5.1.3 现金流量表分析 39
5.1.4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39
5.1.5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差异 39
5.2 业务回顾 40
5.2.1 三大战略推进情况 40
5.2.2 公司银行业务 44
5.2.3 个人银行业务 47
5.2.4 资金业务 49
5.2.5 境外商业银行业务 52
5.2.6 综合化经营子公司 54
5.2.7 地区分部分析 57
5.2.8 机构网点与电子渠道 60
5.2.9 数字化经营与产品创新 62
5.3 风险管理 64
5.3.1 风险管理架构 64
5.3.2 信用风险管理 65
5.3.3 市场风险管理 70
5.3.4 操作风险管理 73
5.3.5 流动性风险管理 74
5.3.6 声誉风险管理 76
5.3.7 国别风险管理 76
5.3.8 并表管理 76
5.3.9 内部审计 76
5.4 资本管理 77
5.4.1 资本充足率 77
5.4.2 杠杆率 78
5.5 展望 79
5.6 经营发展热点问题讨论 80
6 公司治理报告 83
6.1 股东大会 83
6.2 董事会 84
6.3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89
6.4 监事会 97
6.5 监事会专门委员会 98
6.6 高级管理层 100
6.7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情况 101
6.7.1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101
6.7.2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103
6.7.3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经历 105
6.7.4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情况 112
6.8 员工情况 114
6.9 内部控制 116
6.10 股东权利 117
6.11 投资者关系 118
7 环境和社会责任(环境、社会与治理) 119
7.1 公司治理 119
7.1.1 董事会 119
7.1.2 监事会 119
7.1.3 管理层 120
7.1.4 相关成效 120
7.2 环境与气候 121
7.2.1 绿色金融 121
7.2.2 气候变化 126
7.2.3 绿色运营 127
7.2.4 绿色采购 128
7.3 社会发展 128
7.3.1 精准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28
7.3.2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130
7.3.3 消费者权益保护 130
7.3.4 员工权益保障与员工关爱 134
7.3.5 公益慈善 134
7.4 可持续发展投融资进展 136
8 重要事项 137
9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139
9.1 普通股股份变动情况表 139
9.2 证券发行与上市情况 139
9.3 普通股股东情况 139
9.4 本行主要股东 141
9.5 优先股相关情况 142
10 董事会报告书 143
11 监事会报告书 150
12 组织架构图 153
13 分支机构及子公司 154
附录一 外部审计师审计报告及财务报告
附录二 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


释义
在本年报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涵义。

机构简称
宝武钢铁集团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本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集团、建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属子公司
长江电力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汇金公司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建行巴西 中国建设银行(巴西)股份有限公司
建行俄罗斯 中国建设银行(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
建行伦敦 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
建行马来西亚 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有限公司
建行欧洲 中国建设银行(欧洲)有限公司
建行新西兰 中国建设银行(新西兰)有限公司
建行亚洲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
建行印尼 中国建设银行(印度尼西亚)股份有限公司
建信财险 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建信基金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建信理财 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建信期货 建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
建信人寿 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建信投资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建信信托 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建信养老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建信住房 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建信租赁 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建银国际
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平台、产品及服务
BCTrade区块链贸 本行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贸易金融相结合,为金易金融平台 融同业、企业客户等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贸易金融服务的线上平台 ESG
环境、社会和治理
本行与政府部门、创投公司、核心企业、科研院校、孵化机构等合
创业者港湾 作,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为创业创新企业打造的“金融+孵化+产业+教育”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
全面金融解决方案(FITS,Financial Total Solutions,飞驰),运用飞驰
多种金融产品和工具打造而成的综合性投资银行服务品牌
本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等技术,为普惠金
建行惠懂你
融客户打造的一站式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本行借助金融科技,在跨境交易场景中为对公客户提供跨境智能撮
建行全球撮合家
合服务并配套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的开放式平台
建行裕农通 本行为服务三农提供的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品牌
跨境快贷 本行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的全线上、纯信用贸易融资服务 本行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的企业级数字支付品牌和为客户提供全
龙支付
方位、综合性支付结算服务的产品组合
本行为对公客户提供的多银行资金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禹道?财资云
本行基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数据,以农户客群为主、法人客群为辅
裕农快贷
提供的线上贷款产品
账簿通 本行为对公客户提供的资金分类管理产品


其他
港交所上市规则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
财政部发布并于 2018年 1月 1日生效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23号—金融资产转移》
新金融工具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37号—
金融工具列报》
元 人民币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 2006年 2月 15日及以后颁布的《企业
中国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

1 公司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大型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其前身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 1954年 10月。本行 2005年 10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 939),2007年 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 601939)。本行 2021年末市值约为 1,753.02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第六位。按一级资本排序,本集团在全球银行中位列第二。

本行为客户提供个人银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投资理财等全面的金融服务,设有14,510个分支机构,拥有 351,252位员工,服务亿万个人和公司客户。在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期货、养老金、投行等多个行业拥有子公司,境外机构覆盖 3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各级境外机构近 200家。

本行积极践行“新金融”,全力推动实施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按照“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数字化经营策略,强化 C端突围,根植普罗大众,做百姓身边有温度的银行;着力 B端赋能,营造共生共荣生态,做企业全生命周期伙伴;推进 G端连接,助力社会治理,成为国家信赖的金融重器。

本行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国际一流银行集团,达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的统一,最终实现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等利益相关体的价值最大化。

愿景
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国际一流银行集团
使命
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员工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责任。

核心价值观
诚实 公正 稳健 创造

公司基本情况
法定中文名称及简称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设银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
法定英文名称及简称
(简称“CCB”)
法定代表人 田国立
授权代表 马陈志
董事会秘书 胡昌苗
联系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 25号
公司秘书 马陈志
香港主要营业地址 香港中环干诺道中3号中国建设银行大厦28楼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 25号
注册和办公地址 邮政编码:100033
联系电话:86-10-67597114
www.ccb.com
网址
95533
客服与投诉热线
联系电话:86-10-66215533
投资者联系方式
传真:86-10-6621888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证券报》www.cs.com.cn
《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
信息披露媒体及网址
《证券时报》www.stcn.com
《证券日报》www.zqrb.cn
登载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年度
www.sse.com.cn
报告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网址


登载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
年度报告的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
www.hkexnews.hk
限公司“披露易”网址
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本行董事会办公室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
股票简称:建设银行
股票代码:601939
H股: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和股票
股票简称:建设银行
代码
股票代码:939
境内优先股:上海证券交易所
股票简称:建行优 1
股票代码:360030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 1号东方广场安永大
楼 16层
会计师事务所
签字会计师:王鹏程、田志勇、冯所腾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香港鲗鱼涌英皇道 979号太古坊一座 27楼
通商律师事务所
中国内地法律顾问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 1号国贸写字楼 2座 12-14层
高伟绅律师行
中国香港法律顾问
地址:香港中环康乐广场 1号怡和大厦 27楼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A股股份登记处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南路 188号
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
H股股份登记处 地址: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 183号合和中心 17楼
1712-1716号铺
标准普尔:长期A/短期A-1/展望稳定
穆迪:长期A1/短期P-1/展望稳定
评级情况
惠誉:长期A/短期F1+/展望稳定
明晟 ESG评级:A
排名和奖项 排名和奖项
 
 
 

     
     
     
     

   
   
   
   
   
   

   
   
   
财务与经营亮点
核心指标稳健均衡


0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16000 12000 8000 4000 0
0 50 100 150 200 250
三个能力持续提升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0 10000 20000 30000

0
8,475万余笔 435亿元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绿色贷款余额 明晟 ESG评级 公益捐款 1.96万亿元 维持 A级 1.19亿元
2 财务摘要
本年度报告所载财务资料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注明外,为本集团数据,以人民币列示。


(除特别注明外,以人民币百万元
列示) 2021年 2020年 变化(%)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全年业绩

利息净收入
605,420 575,909 5.12 537,066 508,842 459,607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21,492 114,582 6.03 110,898 100,471 101,119
其他非利息收入
97,334 65,367 48.90 57,665 49,578 60,933
营业收入
824,246 755,858 9.05 705,629 658,891 621,659
业务及管理费
(209,864) (179,308) 17.04 (179,531) (167,208) (159,118)
信用减值损失 不适用
(167,949) (193,491) (13.20) (163,000) (151,109)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不适用 不适用
(766) 3,562 (521) 121
营业利润
378,776 337,246 12.31 326,954 308,514 298,186
利润总额
378,412 336,616 12.42 326,597 308,160 299,787
净利润
303,928 273,579 11.09 269,222 255,626 243,615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302,513 271,050 11.61 266,733 254,655 242,264 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297,975 265,426 12.26 262,771 250,719 241,21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本行
1
股东的净利润
302,694 271,947 11.31 266,995 254,838 240,99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36,718 580,685 (24.79) 581,287 443,767 79,090
于12月31日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
18,170,492 16,231,369 11.95 14,542,001 13,366,492 12,574,473 资产总额
30,253,979 28,132,254 7.54 25,436,261 23,222,693 22,124,383 吸收存款
22,378,814 20,614,976 8.56 18,366,293 17,108,678 16,363,754 负债总额
27,639,857 25,742,901 7.37 23,201,134 21,231,099 20,328,556 股东权益
2,614,122 2,389,353 9.41 2,235,127 1,991,594 1,795,827
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
2,588,231 2,364,808 9.45 2,216,257 1,976,463 1,779,760
股本
250,011 250,011 - 250,011 250,011 250,011
2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2,475,462 2,261,449 9.46 2,089,976 1,889,390 1,691,332
2
其他一级资本净额
100,066 100,068 - 119,716 79,720 79,788
2
二级资本净额
676,754 471,164 43.63 427,896 379,536 231,952
2
资本净额
3,252,282 2,832,681 14.81 2,637,588 2,348,646 2,003,072
2
风险加权资产
18,215,893 16,604,591 9.70 15,053,291 13,659,497 12,919,980 1. 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和相关金额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非经常性损益表”。

2. 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则及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计量,并适用并行期规则。


61539 60933 72197
2021年 2020年 变化+/(-)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盈利能力指标(%)
1
平均资产回报率 1.04 1.02 0.02 1.11 1.13 1.13
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2.55 12.12 0.43 13.18 14.04 14.8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
2
产收益率
12.56 12.16 0.40 13.19 14.05 14.72
3
净利差
1.94 2.04 (0.10) 2.16 2.22 2.11
4
净利息收益率
2.13 2.19 (0.06) 2.32 2.36 2.2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对营业收入比率
14.74 15.16 (0.42) 15.72 15.25 16.27
5
成本收入比 27.43 25.12 2.31 26.53 26.42 26.95
资本充足指标(%)

6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13.59 13.62 (0.03) 13.88 13.83 13.09
6
一级资本充足率 14.14 14.22 (0.08) 14.68 14.42 13.71
6
资本充足率 17.85 17.06 0.79 17.52 17.19 15.50
总权益对资产总额比率 8.64 8.49 0.15 8.79 8.58 8.12
资产质量指标(%)
不良贷款率 1.42 1.56 (0.14) 1.42 1.46 1.49
7
拨备覆盖率 239.96 213.59 26.37 227.69 208.37 171.08
7
损失准备对贷款总额比率 3.40 3.33 0.07 3.23 3.04 2.55
每股计(人民币元) 变化(%)
2
基本和稀释每股收益 1.19 1.06 12.26 1.05 1.00 0.9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和稀释每
8
股收益
1.19 1.07 11.21 1.05 1.00 0.96
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每股宣派末期现金
股息 0.326 11.66 0.320 0.306 0.291
0.364
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 9.06 9.82 8.39 7.59 6.80
9.95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2 (24.57) 2.33 1.77 0.32
1.75
1. 净利润除以年初和年末资产总额的平均值。

2.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3.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减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4. 利息净收入除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5. 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扣除其他业务成本)。

6. 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则及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计量,并适用并行期规则。

7. 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含核算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项下的票据贴现的损失准备,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余额均不含应计利息。

8. 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和相关金额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非经常性损益表”。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2021年 2020年
(人民币百万元)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 216,523 199,809 208,073 199,841 209,395 179,714 182,326 184,423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
净利润 83,115 70,185 78,853 70,360 80,855 56,771 68,206 65,21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后归属于本行股
东的净利润
83,009 70,041 78,976 70,668 80,831 56,885 68,266 65,96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 253,365 (81,206) 301,066 (36,507) 495,018 (432,318) 547,978 (29,993)
3 董事长报告
各位股东:
2021年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建设银行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的金融思维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到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自身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截至年末,集团资产总额突破3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54%;实现净利润3,039.28亿元,较上年增长11.09%;ROA、ROE分别为1.04%和12.55%,位居同业前列;不良率1.42%,较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向广大股东和社会各界交出一份亮丽的答卷。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现金股息每股0.364元人民币(含税),将提交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这一年,我们沉着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与挑战,坚守“人民至上”,携手亿万客户,不断探索新金融实践,在服务社会的美好事业中砥砺前行。

“三大战略”持续引领,新金融实践生机盎然
我们坚持以住房租赁推广“长住即安家”的理念,让房屋回归居住本源。全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结合城市更新,激活闲置房源,打造建融公寓、城中村新居,让新市民住上体面舒适的新家。在广州,我们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安居之忧,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住房租赁的信心。我们还积极整合资源共建产业联盟,接入家居、家政、社区等外部场景,加快推进公募REITs落地,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努力让租赁成为勒住房地产市场“灰犀牛”的绳索。

我们巩固普惠金融先发优势,聚焦小微、民营等市场主体,让金融活水温暖辛苦打拼的追梦人。升级“惠懂你”APP,加快“三惠合一”融通交互,迭代升级服务质效和风控能力。延伸“大普惠”内涵,依托“裕农通”不断丰富涉农金融产品,创新生物活体抵押,用科技手段为农业农民增信,让“生物牛”变“数字牛”。此外,2,500多个“裕农学堂”扎根乡村,为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提供专业培训。支持3万多名青年学子下乡实践,在田间地头播种希望。

无科技,不金融,以科技和数据向业务、客户和社会赋能渐入佳境。对内,我们重塑银行服务模式,让业务从柜台走上“云端”,让金融资源精准投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也让许许多多基层员工跳出“金融内卷”,用新的方法和工具去服务客户、纾解痛点、拓展业务。

加速金融科技自主可控,国产办公系统行业首家实现全栈全集团单轨运行。对外,用金融科技助力社会治理,与29个省级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打造阳光透明的“跨省通办”平台,千余项政务服务便捷办理。同时,进一步向同业输出系统建设和风控技术,推动场景共建、技术共享和成果共用。

“一二曲线”相融共进,融入大局服务社会民生
我们发挥传统优势,聚焦主业主责,坚定落实国家战略,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超3,000亿元、增速50%,绿色、制造业中长期、民营企业、供应链等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平均水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重点区域人民币对公贷款新增占全行一半以上。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一体化,累计支持“走出去”重大项目212个,打造中欧班列“物流数字化平台”,拓展跨境撮合平台功能,我们以金融合作为桥梁,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面向“专精特新”,率先打造“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技术流”信用评价体系,覆盖全国27.7万家高新企业。以“创业者港湾”实施融智融资融合创新,为9,000余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300亿元,并依托集团全牌照优势,联动多方资源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稳固经济复苏基础。

坚持大财富视角,不断拓宽服务边界,升级服务效能,陪伴和帮助更多客户规划财富、增长财富,加大消费快贷、信用卡发展力度,大零售服务和大财富管理成功破局。截至年末,建信理财管理规模近2.2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超2万亿元,零售利润占比超50%。

我们探索用平台思维办银行,打造“建行生活”,串起租房、普惠一颗颗珍珠,深耕私域流量,金融与非金融场景深度链接,全方位服务新型数字生活。自浙江省完成试点全面推广,短短半年时间,注册用户已突破3,400万户,月活跃用户超1,500万户,呈现指数增长态势,与手机银行形成“双子星”服务模式,价值创造能力令人期待,全新的“建行故事”已经展开。

义利并举坚守使命,彰显大行责任担当
我们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持续减费让利,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呵护最为广泛的实体经济基础。对重点县域制定综合化金融帮扶方案,助力改善乡村治理生态和信用生态,让脱贫基础更加巩固。我们向河南受灾地区紧急捐款捐物,投放“抢险应急贷”,面对自然灾害与客户守望相助。

我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扩展绿色金融生态版图,协同推进气候变化应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晟ESG评级连续两年获评A级。我们的“劳动者港湾”坚持开放与共享,并融合适老服务、反诈宣传、司法援助……1.4万个传统金融网点迸发新活力。

经营银行,最根本的还是守牢风险生命线。通过战略转型布局,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到普罗大众、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领域,规避长期风险。完善顶层设计,推动风险管理向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模式跃迁。实施多维压力测试,积极应对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风险,顺利完成存量理财业务整改。我们重视管控环境与气候风险、科技风险、数据风险等新型风险,关注反洗钱与制裁风险,进一步强化稳健合规的风险文化。

回望2021,我们依旧收获了许多平凡的感动。在黑龙江,“裕农快贷”让春耕备耕的农户不再烦恼;在河南,“劳动者港湾”与受困暴雨的群众彻夜相伴、共渡难关;在上海,我们共享网点办政务,让新市民告别“不远千里来办证”的无奈;在云南,我们为西双版纳野象谷栈道修建提供资金支持及服务,帮助大象畅享诗意家园……我们的努力温暖了社会,也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美好事业接续成长,未来可期
新金融没有固定的范式,无远弗届但并不神秘,在百姓身边,于细微之处。我们着力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性、系统性、持久性的问题,尝试跳出金融的视角去寻找答案,让金融资源配置的更加公平与公正。


当前,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日趋多变,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进一步上升。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未来依然可期,科技进步、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与传统经济融合渗透,为金融开启崭新天地。

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沿着新金融的道路整合资源,继续以科技数据为支撑,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不断创新、自我革命,持续在住房租赁、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战略推进和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财富管理等新的领域久久为功。我们将常怀敬畏之心,坦诚回应市场关切,忘掉银行人的“精明”,甚至是带着一点“傻气”,更加关注用户体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更加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辜负广大股东和社会各界的厚爱和支持。

躬逢盛世,个体与时代的脉动息息相关,纵使前路艰辛,亦要坚忍不拔。志所向,皆可往!

田国立
董事长
2022年3月29日


4 监事长报告
各位股东:
2021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营环境,全行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纵深推进新金融行动,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质效。这一年,监事会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勤勉履职,主动作为,进一步聚焦全行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内部改革和防控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对事关银行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事项强化监督,不断做实监督职能、提升监督效能,与公司治理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坚持金融回归本源,督促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关注银行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成效及相关能力建设,建议建立企业级工作体系,重视行业研究,丰富产品供给,助力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研究讨论供应链金融发展情况,努力构建去核心化、链条化授信模式,强化服务平台的运营和保障。推动银行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全行改变传统发展路径,增强民营经济包容性,加强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努力构建新时代共生共荣银企关系。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新金融行动纵深推进。重点关注住房租赁可持续商业模式探索,建议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促进战略可持续健康发展。持续关注金融科技战略实施推进,指出应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科技对金融服务客户、赋能基层、风险防范的支持力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主动前瞻谋划,积极跟进研究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适时制定发展规划。聚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议重点围绕科技、产业做好相关业务,提升金融服务“精度”与“深度”。

守牢风险合规底线,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提升。聚焦风险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对风险偏好制定及重检、流动性风险管理、科技风险管理、压力测试、员工行为和案件防控的监督。促进银行提升风险管控前瞻性,建议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双碳”目标所涉及重点行业、存量理财整改等领域的主动研判和管控,不断提升银行风险治理能力。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影响,持续跟进海外机构风险管控、反洗钱等重点领域。

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聚焦顶层设计、基础管理等重要方面,对事关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事项开展调查研究。契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开展平台运营调研,建议重点从平台体系建设和管理改革方面发力,推动线上线下运营融合,全面开展流程再造,按平台内部职能重塑线下组织等。强化信贷业务全流程监督,推动银行向风险管理要效益,开展不良资产经营处置调研,从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健全经营处理机制、强化已核销资产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集团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加强监事会自身建设,提升公司治理质效。充分运用会议议事形式,聚焦监督重点,深化研究讨论,提升运行效率,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推动问题解决。

不断完善监事会与公司治理各主体的协同机制,加强交流沟通,主动融入业务和经营实践,采取多种方式增进协同,形成合力,促进工作有效开展。立足中国底色和金融本色,注重与内外部监督主体的联动,更好发挥监督职能,持续提升整体效能。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展望2022年,监事会将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担当“责之重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把握监督重点,聚焦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战略实施、风险防范等重要方面,进一步提升监督实效,与公司治理各方共同努力,谱写新金融的壮美篇章。


王永庆
监事长
2022年3月29日


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5.1 财务回顾
2021年,全球疫情反弹,扰动经济复苏进程。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加快,不同程度释放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部分新兴经济体多次加息,以应对通胀、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等压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投资、消费稳步恢复,进出口增长较快,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

2021年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继续保持平稳。债券发行量增加,利率总体下行。股票市场指数总体上涨,成交量和筹资额同比增加。国内监管机构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完善银行机构公司治理,夯实金融科技发展基础,推进理财业务转型,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银行业恢复了良好发展态势,营业收入企稳回升,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规模稳健增长,资产质量趋于改善,资本水平整体充足,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增强。受让利实体经济、LPR下调、负债成本高等影响,银行业利差收窄,息差收入下降,盈利能力面临压力。财富管理增长持续发力,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提高盈利稳定性。风险防控态势好转,房地产等行业仍存压力。

2021年,本集团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资产负债规模实现稳定增长,集团资产总额 30.25万亿元,增幅 7.5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8.17万亿元,增幅 11.95%。负债总额 27.64万亿元,增幅 7.37%;其中吸收存款 22.38万亿元,增幅 8.56%。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长 5.1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增长 6.03%,营业收入 8,242.46亿元,较上年增长 9.05%。集团不良率 1.42%,较上年下降 0.14个百分点。集团净利润 3,039.28亿元,较上年增长 11.09%。平均资产回报率 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2.55%,资本充足率 17.85%。


5.1.1 利润表分析
2021年,本集团持续提升经营发展质效,盈利实现平稳增长,利润总额 3,784.12亿元,较上年增长 12.42%;净利润 3,039.28亿元,较上年增长 11.09%。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生息资产增长带动利息净收入平稳增长,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 295.11亿元,增幅 5.12%。

(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增加 69.10亿元,增幅 6.03%。(3)受上年疫情低基数影响,业务及管理费较上年增长 17.04%;成本收入比 27.43%,较上年上升 2.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良好水平。(4)根据实质风险判断计提损失准备,减值损失总额 1,687.15亿元,较上年下降 11.17%。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利润表项目构成及变动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21年 2020年 变动(%) 2019年
利息净收入 575,909 5.12 537,066
605,420
非利息收入 179,949 21.60 168,563
218,826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21,492 114,582 6.03 110,898
营业收入 824,246 755,858 9.05 705,629
税金及附加 (7,791) (7,325) 6.36 (6,777)
业务及管理费
(209,864) (179,308) 17.04 (179,531)
信用减值损失
(167,949) (193,491) (13.20) (163,000)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766) 3,562 不适用 (521)
其他业务成本 (59,100) (42,050) 40.55 (28,846)
营业利润
378,776 337,246 12.31 326,954
营业外收支净额
(364) (630) (42.22) (357)
利润总额
378,412 336,616 12.42 326,597
所得税费用 (63,037) 18.16 (57,375)
(74,484)
净利润 273,579 11.09 269,222
303,928
利息净收入
2021年,本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 6,054.20亿元,较上年增加 295.11亿元,增幅为 5.12%;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 73.45%。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平均余额、相关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以及平均收益率或平均成本率的情况。


2021年 2020年
平均收 平均收
(人民币百万元, 利息收入/ 益率/成 利息收入/ 益率/成
百分比除外) 平均余额 支出 本率(%) 平均余额 支出 本率(%)
资产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18,028,304 767,061 4.25 16,191,067 710,531 4.39
金融投资
6,609,659 225,706 3.41 5,946,763 209,803 3.5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2,530,647 36,775 1.45 2,454,146 35,537 1.45
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 1,075,685 21,672 2.01
726,819 14,898 2.05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604,669 11,966 1.98
587,768 12,894 2.19
总生息资产 28,483,197 1,057,334 3.71 26,272,330 989,509 3.77 总减值准备 (626,618) (542,594)
非生息资产 1,757,377 1,817,863
资产总额
29,613,956 1,057,334 27,547,599 989,509
负债

吸收存款
21,397,697 358,241 1.67 19,718,339 313,852 1.59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和拆入资金
2,313,948 40,989 1.77 2,478,450 48,577 1.96
已发行债务证券
1,043,395 31,483 3.02 982,516 30,827 3.14
向中央银行借款
708,601 20,384 2.88 638,280 19,406 3.04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40,121 817 2.04 49,312 938 1.90
总计息负债 23,866,897 413,600 1.73
25,503,762 451,914 1.77
非计息负债 1,326,591
1,653,036
负债总额 25,193,488 413,600
27,156,798 451,914
利息净收入 605,420 575,909
净利差 1.94 2.04
净利息收益率
2.13 2.19
2021年,本集团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动态调整业务策略和资产负债结构。

受贷款重定价基准转换、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力度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收益率因市场利率下行低于上年,存款成本受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影响高于上年。净利差为1.94%,同比下降10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2.13%,同比下降6个基点。


下表列出本集团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平均余额和平均利率变动对利息收支较上年变动的影响。



1 1
(人民币百万元) 规模因素 利率因素 利息收支变动
资产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79,517 (22,987) 56,530
金融投资
23,124 (7,221) 15,9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238 - 1,238
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
(7,193) 419 (6,774)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336) 1,264 928
利息收入变化 96,350 (28,525) 67,825
负债

吸收存款 27,904 16,485 44,389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
(3,084) (4,504) (7,588)
已发行债务证券
1,864 (1,208) 656
向中央银行借款
2,044 (1,066) 978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186) 65 (121)
利息支出变化 28,542 9,772 38,314
利息净收入变化
67,808 (38,297) 29,511
1.平均余额和平均利率的共同影响因素按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绝对值的占比分别计入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

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 295.11亿元,其中,各项资产负债平均余额变动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 678.08亿元,平均收益率和成本率变动带动利息净收入减少 382.97亿元。


利息收入
2021年,本集团实现利息收入 1.0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678.25亿元,增幅为 6.85%。

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金融投资利息收入、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 72.54%、21.35%、3.48%、1.41%和 1.22%。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各组成部分的平均余额、利息收入以及平均收益率情况。



2021年 2020年
平均 平均
(人民币百万元,
收益率 收益率
百分比除外)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 (%)
公司类贷款和垫款 7,859,715 324,205 4.12
9,162,756 365,293 3.99
短期贷款 2,743,696 97,861 3.57 2,564,049 103,083 4.02
中长期贷款
6,419,060 267,432 4.17 5,295,666 221,122 4.18
个人贷款和垫款 7,547,245 362,742 4.81 6,840,063 336,587 4.92 短期贷款
1,253,168 56,424 4.50 1,066,718 58,979 5.53
中长期贷款 5,773,345 277,608 4.81
6,294,077 306,318 4.87
票据贴现
250,861 6,424 2.56 390,714 9,930 2.54
境外及子公司 1,100,575 39,809 3.62
1,067,442 32,602 3.05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18,028,304 767,061 4.25 16,191,067 710,531 4.39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 7,670.61亿元,较上年增加 565.30亿元,增幅 7.96%,主要是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较上年增长 11.35%。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 2,257.06亿元,较上年增加 159.03亿元,增幅 7.58%,主要由于金融投资平均余额较上年增长 11.15%。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 367.75亿元,较上年增加 12.38亿元,增幅 3.48%,主要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余额较上年增长 3.12%。

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 148.98亿元,较上年减少 67.74亿元,降幅 31.26%,主要是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平均余额较上年下降 32.43%。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128.94亿元,较上年增加 9.28亿元,增幅 7.76%,主要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平均收益率较上年上升 21个基点。
利息支出
本集团利息支出 4,519.14亿元,较上年增加 383.14亿元,增幅 9.26%。利息支出中,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占79.27%,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利息支出占9.07%,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占 6.97%,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占 4.51%,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占 0.18%。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吸收存款各组成部分的平均余额、利息支出以及平均成本率情况。



2021年 2020年
平均 平均
(人民币百万元,
成本率 成本率
百分比除外)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 (%)
公司存款 10,153,188 153,660 1.51 9,645,218 139,189 1.44
活期存款
6,356,409 55,117 0.87 6,076,943 50,260 0.83
定期存款 3,568,275 88,929 2.49
3,796,779 98,543 2.60
个人存款 10,816,186 201,090 1.86 9,571,844 167,353 1.75
活期存款
4,643,984 14,505 0.31 4,406,735 13,792 0.31
定期存款 6,172,202 186,585 3.02 5,165,109 153,561 2.97
境外及子公司
428,323 3,491 0.82 501,277 7,310 1.46
吸收存款总额 21,397,697 358,241 1.67 19,718,339 313,852 1.59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 3,582.41亿元,较上年增加 443.89亿元,增幅 14.14%,主要是吸收存款平均余额较上年增长 8.52%,平均成本率亦较上年上升 8个基点。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利息支出 409.89亿元,较上年减少 75.88亿元,降幅 15.62%,主要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平均余额较上年下降6.64%,平均成本率亦较上年下降 19个基点。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 314.83亿元,较上年增加 6.56亿元,增幅 2.13%,主要是已发行债务证券平均余额较上年增长 6.20%。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 203.84亿元,较上年增加 9.78亿元,增幅 5.04%,主要是向中央银行借款平均余额较上年增长 11.02%。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 8.17亿元,较上年减少 1.21亿元,降幅 12.90%,主要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平均余额较上年下降 18.64%。


非利息收入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非利息收入构成及变动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21年 2020年 变动(%)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38,637 131,512 5.42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17,145) (16,930) 1.27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14,582 6.03
121,492
其他非利息收入
97,334 65,367 48.90
非利息收入总额 179,949 21.60
218,826
2021年,本集团非利息收入 2,188.26亿元,较上年增加 388.77亿元,增幅 21.60%。

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 26.55%,较上年增长 2.74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其他非利息收入增长带动。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构成及变动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21年 2020年 变动(%) 2019年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38,637 131,512 5.42 126,667
电子银行业务收入 29,007 (0.22) 25,666
28,942
银行卡手续费 21,148 21,374 (1.06) 24,025
代理业务手续费
19,283 17,366 11.04 16,894
理财产品业务收入 18,550 15,574 19.11 12,899
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
17,284 15,593 10.84 14,194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 12,542 5.41 12,267
13,220
顾问和咨询费
11,658 11,577 0.70 10,331
担保手续费 3,917 1.63 3,633
3,981
信用承诺手续费 1,358 1,309 3.74 1,449
其他
3,213 3,253 (1.23) 5,309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17,145) (16,930) 1.27 (15,76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21,492 114,582 6.03 110,898
2021年,本集团紧抓市场机遇,围绕客户需求,持续优化产品、加大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专业能力,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214.92亿元,较上年增长 6.0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对营业收入比率为 14.74%,较上年下降 0.42个百分点。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源自电子银行业务、银行卡、代理业务、理财、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的收入占比达 75.89%。电子银行业务收入 289.42亿元,受短信服务收入下降等影响微降;银行卡手续费收入 211.48亿元,受线下消费交易额增长趋缓等影响略降 1.06%;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 192.83亿元,增幅 11.04%,主要是代理保险、代销基金业务销售规模增长带动收入较快增长;理财产品业务收入 185.50亿元,增幅 19.11%,主要是持续推进集团资产管理新体系建设,加快资产管理业务模式转型与创新,集团理财产品规模实现稳健增长;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收入 172.84亿元,增幅 10.84%,主要是加强重点领域业务拓展,托管规模较快增长。

其他非利息收入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其他非利息收入构成及变动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21年 2020年 变动(%) 2019年
保险业务收入 31,406 40.57 22,914
44,148
投资收益 23,921 19,444 23.03 20,549
汇兑收益
7,333 5,262 39.36 4,617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 (640) 不适用 2,456
6,551
其他
15,381 9,895 55.44 7,129
其他非利息收入总额 65,367 48.90 57,665
97,334
其他非利息收入 973.34亿元,较上年增加 319.67亿元,增幅 48.90%。其中,保险业务收入 441.48亿元,较上年增加 127.42亿元,主要是分保业务规模调整导致相关收入增加;投资收益 239.21亿元,较上年增加 44.77亿元,主要是部分子公司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红同比大幅增加;汇兑收益 73.33亿元,较上年增加 20.71亿元,主要是外汇业务受市场变化影响收益同比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65.51亿元,收益较上年增加 71.91亿元,主要是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导致债券估值上升,同时境内分行持有的抵债股权重估收益同比大幅增加;其他收入 153.81亿元,较上年增加 54.86亿元,主要是部分子公司业务规模增长。


业务及管理费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构成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21年 2020年 变动(%) 2019年
员工成本 104,353 13.31 105,784
118,238
物业及设备支出
35,542 34,929 1.75 33,675
其他
56,084 40,026 40.12 40,072
业务及管理费总额 209,864 179,308 17.04 179,531
成本收入比(%)
27.43 25.12 2.31 26.53
2021年,本集团持续加强成本管理,优化费用支出结构,成本收入比 27.43%,较上年上升 2.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良好水平。业务及管理费 2,098.64亿元,较上年增加 305.56亿元,增幅 17.04%。其中,员工成本 1,182.38亿元,较上年增加 138.85亿元,增幅 13.31%,主要是上年阶段性社保减免导致五项保险支出基数较低;物业及设备支出 355.42亿元,较上年增加 6.13亿元,增幅 1.75%。同时,积极支持战略实施和数字化经营,金融科技投入和营销类支出增长较快。

减值损失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减值损失构成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21年 2020年 变动(%) 2019年
发放贷款和垫款
160,324 167,139 (4.08) 148,942
金融投资 7,675 112.35 7,286
16,298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15,830 7,919 99.90 5,789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的金融资产 468 (244) 不适用 1,497
其他
(7,907) 15,115 (152.31) 7,293
减值损失总额 168,715 189,929 (11.17) 163,521
2021年,本集团减值损失 1,687.15亿元,较上年减少 212.14亿元,降幅 11.17%。主要是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较上年减少 68.15亿元,其他减值损失较上年减少 230.22亿元。金融投资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 86.23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损失较上年增加 79.11亿元,增幅 99.90%。

所得税费用
2021年,本集团所得税费用 744.84亿元,较上年增加 114.47亿元。所得税实际税率为 19.68%,低于 25%的法定税率,主要是由于持有的中国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按税法规定为免税收益。

5.1.2 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资产总额的构成情况。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2019年 12月 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发放贷款和垫款
18,170,492 60.06 16,231,369 57.70 14,542,001 57.17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发放贷
款和垫款
18,380,916 60.76 16,476,817 58.57 14,479,931 56.93
贷款损失准备
(637,338) (2.11) (556,063) (1.98) (482,158) (1.90)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发
放贷款和垫款账面价值 259,061 0.92 492,693 1.94
379,469 1.25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发放贷
款和垫款账面价值 3,761 0.01 9,890 0.04 15,282 0.06
应计利息
43,684 0.15 41,664 0.15 36,253 0.14
金融投资 7,641,919 25.26 6,950,653 24.71 6,213,241 24.43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2,763,892 9.14 2,816,164 10.01 2,621,010 10.30
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 821,637 2.92 950,807 3.74
343,269 1.13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549,078 1.81 602,239 2.14 557,809 2.19
1
其他
785,329 2.60 710,192 2.52 551,393 2.17
资产总额 30,253,979 100.00 28,132,254 100.00 25,436,261 100.00 1. 包括贵金属、衍生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及其他资产。

2021年末,本集团资产总额30.2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12万亿元,增幅7.54%。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绿色金融领域的支持,核心资产占比有所提升。发放贷款和垫款较上年增加1.94万亿元,增幅11.95%;金融投资较上年增加6,912.66亿元,增幅9.95%。在资产总额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占比上升2.36个百分点,为60.06%;金融投资占比上升0.55个百分点,为25.26%。根据资金来源运用需要,短期资金运用有所减少。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较上年减少522.72亿元,降幅1.86%;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较上年减少4,783.68亿元,降幅58.22%;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较上年减少531.61亿元,降幅8.83%。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占比下降0.87个百分点,为9.14%;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占比下降1.79个百分点,为1.13%;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比下降0.33个百分点,为1.81%。
发放贷款和垫款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及构成情况。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2019年 12月 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8,360,221 49.80 6,959,844 46.33
公司类贷款和垫款
9,593,526 51.01
2,683,402 2,593,677 15.45 2,205,697 14.68
短期贷款
14.27
5,766,544 34.35 4,754,147 31.65
中长期贷款 6,910,124
36.74
7,233,869 43.09 6,477,352 43.11
个人贷款和垫款
7,891,928 41.96
5,830,859 34.73 5,305,095 35.31
个人住房贷款 6,386,583 33.96
825,710 4.92 741,197 4.93
信用卡贷款
896,222 4.76
264,581 1.58 189,588 1.26
个人消费贷款 232,979 1.24
1
138,481 0.82 48,053 0.32
个人经营贷款
226,463 1.20
2
174,238 1.04 193,419 1.29
其他贷款
149,681 0.80
259,061 1.54 492,693 3.28
票据贴现
379,469 2.02
892,617 5.32 1,058,017 7.04
境外和子公司
899,223 4.78
41,664 0.25 36,253 0.24
应计利息 43,684 0.23
16,787,432 100.00 15,024,159 100.00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18,807,830 100.00
1. 主要包括个人助业贷款、经营用途线上贷款等。

2. 主要包括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个人住房抵押额度贷款等。

2021年末,本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18.81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2.02万亿元,增幅12.04%,主要是本行境内贷款增长推动。

本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 9.5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1.23万亿元,增幅 14.75%,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相关行业、制造业等领域。其中,短期贷款 2.6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 6.91万亿元。

本行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 7.8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6,580.59亿元,增幅 9.10%。其中,个人住房贷款 6.3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5,557.24亿元,增幅 9.53%;信用卡贷款 8,962.22亿元,较上年增加 705.12亿元,增幅 8.54%;个人消费贷款 2,329.79亿元,较上年减少316.02亿元,降幅 11.94%;个人经营贷款 2,264.63亿元,较上年增加 879.82亿元,增幅63.53%。

票据贴现 3,794.69亿元,较上年增加 1,204.08亿元。

境外和子公司贷款和垫款 8,992.23亿元,较上年增加 66.06亿元。


按担保方式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按担保方式划分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分布情况。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6,295,609 33.47 5,397,481 32.15
信用贷款
2,361,221 12.56 2,222,110 13.24
保证贷款
8,589,061 45.67 7,703,618 45.89
抵押贷款
1,422,559 8.47
质押贷款 1,518,255 8.07
43,684 0.23 41,664 0.25
应计利息
16,787,432 100.00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18,807,830 100.00
发放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


2021年
(人民币百万元)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合计
275,428 108,099 172,536 556,063
2021年 1月 1日

转移:
(484) -
转移至阶段一
9,277 (8,793)
(2,514) -
转移至阶段二 (10,303) 12,817
24,300 -
转移至阶段三
(2,551) (21,749)
- 153,274
新增源生或购入的金融资产
153,274 -
本年转出/归还 (47,119) (174,144)
(107,775) (19,250)
72,186 148,384
重新计量
(7,143) 83,341
(59,999) (59,999)
本年核销 - -
13,760 13,760
收回已核销贷款
- -
310,207 154,465 172,666 637,338
2021年 12月 31日
本集团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结合宏观经济及信贷资产质量等因素计提贷款损失准备。2021年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为 6,373.38亿元。此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票据贴现损失准备为 11.16亿元。本集团拨备覆盖率为 239.96%;损失准备对贷款总额比率为 3.40%。
本集团按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或已发生信用减值,将业务划分为三个风险阶段。阶段一为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的金融工具,根据未来 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确认损失准备;阶段二为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但尚无客观减值证据的金融工具,根据在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确认损失准备;阶段三为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客观减值证据的金融工具,根据在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确认损失准备。本集团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综合考虑监管及经营环境、客户内外部信用评级、客户偿债能力、客户经营能力、贷款合同条款、资产价格、市场利率、客户还款行为,以及前瞻性信息等,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发生显著增加。参考相关监管机构指引,不将因受疫情影响办理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视为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自动触发因素。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评估及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均涉及前瞻性信息。本集团参考了国内外权威机构的预测结果,同时应用了内部专家的力量,形成了专门应用于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的情景假设。本集团通过将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景下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及违约风险敞口(EAD)相乘,然后加权平均并考虑折现因素,得到预期信用损失。贷款损失准备详情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发放贷款和垫款”。

金融投资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按计量方式划分的金融投资构成情况。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577,952 8.31
545,273 7.13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4,505,243 64.82
5,155,168 67.46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1,941,478 25.41 1,867,458 26.87
金融投资总额 7,641,919 100.00 6,950,653 100.00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详情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风险管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按金融资产性质划分的金融投资构成情况。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债券
7,369,446 96.43 6,665,884 95.90
权益工具和基金 272,473 3.57 223,589 3.22
其他债务工具
- - 61,180 0.88
金融投资总额 6,950,653 100.00
7,641,919 100.00
2021年末,本集团金融投资总额 7.6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6,912.66亿元,增幅 9.95%。

其中,债券较上年增加 7,035.62亿元,增幅 10.55%,在金融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为 96.43%,较上年上升 0.53个百分点;权益工具和基金较上年增加 488.84亿元,占比为 3.57%,较上年上升 0.35个百分点。


债券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按币种划分的债务工具构成情况。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人民币 7,133,288 96.80 6,438,835 96.60
美元
139,793 1.90 138,028 2.07
港币 31,730 0.43 33,495 0.50
其他外币
64,635 0.87 55,526 0.83
债券总额 6,665,884 100.00
7,369,446 100.00
2021年末,人民币债券总额 7.1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6,944.53亿元,增幅为 10.79%。

外币债券总额 2,361.58亿元,较上年增加 91.09亿元,增幅为 4.01%。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按发行主体划分的债务工具构成情况。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政府
5,763,166 78.20 5,095,677 76.45
中央银行
43,088 0.58 39,619 0.59
政策性银行 774,286 10.51 781,313 11.72
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404,472 5.49 363,852 5.46
其他 385,423 5.78
384,434 5.22
债券总额
7,369,446 100.00 6,665,884 100.00
2021年末,本集团持有政府债券总额 5.7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6,674.89亿元,增幅为13.10%。中央银行债券总额 430.88亿元,较上年增加 34.69亿元,增幅为 8.76%。金融债券 1.1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335.93亿元,增幅为 2.93%;其中,政策性银行债券 7,742.86亿元,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4,044.72亿元,分别占 65.69%和 34.31%。


下表列出报告期末本集团持有的面值最大的十只金融债券情况。



面值 年利率(%) 到期日 减值准备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9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 17,440 3.75 2029-01-25 4.54
2020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
16,400 3.74 2030-11-16 1.30
2019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
16,120 3.86 2029-05-20 2.82
2020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
15,980 3.23 2030-03-23 8.19
2020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
15,510 2.96 2030-04-17 2.89
2021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 14,270 3.52 2031-05-24 1.20
2021年商业银行金融债券
13,780 3.48 2028-02-04 1.46
2019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 13,100 3.48 2029-01-08 2.04
2018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
12,850 4.00 2025-11-12 5.21
2020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
12,660 3.34 2025-07-14 0.70
抵债资产
在收回已减值贷款和垫款时,本集团可通过法律程序收回抵押品所有权或由借款人自愿交付所有权,作为对贷款和垫款及应收利息损失的补偿。2021年末,本集团的抵债资产为 16.48亿元,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 9.80亿元。具体情况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其他资产”。


负债
下表列出所示日期本集团负债总额的构成情况。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2019年 12月 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吸收存款 22,378,814 80.97 20,614,976 80.08 18,366,293 79.16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
放款项和拆入资金 2,293,272 8.91 2,194,251 9.46
2,232,201 8.08
已发行债务证券 1,323,377 4.79 940,197 3.65 1,076,575 4.64
向中央银行借款 685,033 2.48 781,170 3.04 549,433 2.37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33,900 0.12 56,725 0.22 114,658 0.49
1
其他
986,532 3.56 1,056,561 4.10 899,924 3.88
负债总额 25,742,901 100.00 23,201,134 100.00
27,639,857 100.00
1. 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他负债。

本集团确立了与自身负债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负债质量管理的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制定并执行了覆盖计划、监测、计量、考核、控制、报告等全流程的负债质量管理策略和制度,建立了符合监管要求和集团风险偏好的负债管理指标体系,持续提高集团负债质量管理水平。

2021年,本集团坚持稳健经营原则,持续筑牢业务发展根基,推动负债业务高质量发展。搭建全量资金管理体系,建立多层次高频率的负债监测分析制度,密切关注客户资金形态和自身负债规模结构变化,核心负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负债来源保持稳定;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形成多元化丰富化的筹资渠道和分散均衡的客户结构,提高负债结构的多样性;统筹安排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总量和结构,积极响应货币政策调整和金融资源配置导向,贯彻实施稳健审慎的流动性管理策略,资产负债稳健协调发展;积极培育主动负债能力,根据资产负债策略安排和市场价格走势,合理把握长期债券和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和节奏,市场化融资能力得到提升;坚持量价平衡原则,建立科学有效、动态调整的内外部资金定价机制,持续优化负债期限结构,负债成本适当、合理、可控;坚守合规理念,强化对负债交易、会计核算、数据统计的管理监督,各项负债业务遵守相关监管规定。报告期内,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比率等监管指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指标详情请参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负债质量相关指标均控制在限额范围内,整体表现平稳,集团负债质量管理水平稳中有升。

2021年末,本集团负债总额27.6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90万亿元,增幅7.37%。其中,吸收存款余额22.3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76万亿元,增幅8.56%;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2.23万亿元,较上年减少610.71亿元,降幅2.66%;已发行债务证券1.3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831.80亿元,增幅40.76%;向中央银行借款余额6,850.33亿元,降幅12.31%。相应地在负债总额中,吸收存款占比为80.97%,较上年上升0.89个百分点;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占比为8.08%,较上年下降0.83个百分点;已发行债务证券占比为4.79%,较上年上升1.14个百分点;向中央银行借款占比为2.48%,较上年下降0.56个百分点。

吸收存款
下表列出所示日期本集团按产品类型划分的吸收存款情况。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2019年 12月 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公司存款 10,338,734 46.20 9,699,733 47.05 8,941,848 48.69
活期存款 6,549,329 29.27 6,274,658 30.44 5,927,636 32.28
定期存款
3,789,405 16.93 3,425,075 16.61 3,014,212 16.41
个人存款
11,278,207 50.40 10,184,904 49.41 8,706,031 47.40
活期存款 4,665,424 22.63 4,100,088 22.32
4,873,992 21.78
定期存款 5,519,480 26.78 4,605,943 25.08
6,404,215 28.62
境外和子公司 411,682 1.84 453,991 2.20 510,907 2.78
应计利息 350,191 1.56 276,348 1.34 207,507 1.13
吸收存款总额
22,378,814 100.00 20,614,976 100.00 18,366,293 100.00
2021年末,本行境内公司存款 10.3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6,390.01亿元,增幅 6.59%;本行境内个人存款 11.2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1.09万亿元,增幅 10.73%,在境内存款中的占比上升 0.95个百分点至 52.17%;境外和子公司存款 4,116.82亿元,较上年减少 423.09亿元,在吸收存款总额中的占比为 1.84%。境内活期存款 11.4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4,832.39亿元,增幅 4.42%,在境内存款中的占比为 52.84%;境内定期存款 10.1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1.25万亿元,增幅 13.96%,在境内存款中的占比较上年上升 2.18个百分点至 47.16%。



股东权益
下表列出所示日期本集团股东权益总额及构成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2021年 12月 31日 2020年 12月 31日
股本 250,011 250,011
其他权益工具
99,968 99,968
优先股 59,977
59,977
永续债
39,991 39,991
资本公积 134,263
134,925
其他综合收益 21,338 15,048
盈余公积
305,571 275,995
一般风险准备 381,621 350,228
未分配利润
1,394,797 1,239,295
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 2,364,808
2,588,231
少数股东权益
25,891 24,545
股东权益总额 2,389,353
2,614,122
2021年末,本集团股东权益 2.61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2,247.69亿元,增幅 9.41%,主要是由于未分配利润增加 1,555.02亿元。由于股东权益增速高于资产增速,总权益对资产总额的比率上升 0.15个百分点,达到 8.64%。

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
本集团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承诺及或有负债。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合约、汇率合约、贵金属及大宗商品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及公允价值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衍生金融工具及套期会计”。承诺及或有负债主要是信贷承诺、资本支出承诺、国债兑付承诺及未决诉讼和纠纷。信贷承诺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已审批并签订合同的未支用贷款余额及未支用信用卡透支额度、财务担保及开出信用证等。

2021年末,信贷承诺余额 3.37万亿元,较上年减少 436.36亿元,降幅 1.28%。承诺及或有负债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承诺及或有事项”。


5.1.3 现金流量表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367.18亿元,较上年减少 1,439.67亿元。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净增加额较上年减少较多。

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185.48亿元,较上年减少 1,236.10亿元。主要是投资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减少较多。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61.23亿元,较上年增加 1,060.83亿元。主要是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增加较多。

5.1.4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本集团重要会计估计、判断及主要会计政策变更,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1.5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差异
本集团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与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列示的2021年净利润、2021年 12月 31日股东权益并无差异。



5.2 业务回顾
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分部有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和包括境外业务及附属公司在内的其他业务。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各主要业务分部的营业收入、减值损失和利润总额情况。



营业收入 减值损失 利润总额
(人民币百万元) 2021年 2020年 2021年 2020年 2021年 2020年
公司银行业务 304,448 284,393 (112,478) (146,580) 106,324 66,615 个人银行业务 327,533 (30,887) 206,047
350,268 (33,213) 214,709
资金业务 63,373 66,292 (13,503) 108 37,336 55,915
其他业务
106,157 77,640 (9,521) (12,570) 20,043 8,039
总额 824,246 755,858 (168,715) (189,929) 378,412 336,616
2021年,本集团公司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044.48亿元,增幅 7.05%;减值损失1,124.78亿元,降幅 23.27%;利润总额为 1,063.24亿元,增幅 59.61%,在本集团利润总额中的占比较上年上升 8.31个百分点至 28.10%。个人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502.68亿元,增幅 6.94%;减值损失 332.13亿元,增幅 7.53%;利润总额 2,147.09亿元,增幅 4.20%,占比较上年下降4.47个百分点至56.74%。资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33.73亿元,降幅4.40%;减值损失为 135.03亿元;利润总额 373.36亿元,降幅 33.23%,占比较上年下降 6.74个百分点至 9.87%。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061.57亿元,增幅 36.73%,利润总额为 200.43亿元。

5.2.1 三大战略推进情况
住房租赁战略
本集团稳步推进住房租赁战略。截至 2021年末,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国 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1.5万家企业、3,8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已核验房屋 1,016万套,合同备案 760万笔,为政府提供有效市场监管工具。打造“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融入智慧社区、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创业服务等,为园区蓝领、职场白领、青年创客等群体提供舒适的租住环境,已开业运营 179个社区。大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在全国主要城市对接超过 300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以专项贷款支持增加小户型、低租金房源供给;支持系统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APP在 50多个城市上线运行;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 REITs试点,加强与重点市场主体的对接,与广州、南京等地企业签署了公募 REITs合作协议,以金融创新畅通保障性租赁住房融资循环。公租房 APP在 30多个城市上线推广,实现公租房业务移动端办理,为保障对象提供服务便利。积极探索将住房租赁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政策导向相结合,在北京、广州等地支持开展城中村、老旧小区等的改造,促进融合发展。2021年末,本行住房租赁贷款余额 1,334.61亿元,较上年增加 500.60亿元,增幅 60.02%。其中,公司住房租赁贷款余额 820.20亿元,较上年增加 382.21亿元,增幅 87.26%,支持住房租赁企业超 400个,所支持项目可向社会提供租赁房源 50万套;公共租赁房贷款余额 514.41亿元,较上年增加 118.39亿元,增幅 29.89%。
案例:持续支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本集团积极贯彻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国家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母子公司协同效 应,大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和融资痛点提供适配的金融服务。 在北京,以信贷资金支持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联合专业机 构开展装修运营,引入光伏环保设备等绿色低碳元素,打造“CCB建融家园创业之家”优 质社区,解决城乡结合部治理难、周边园区工人职住平衡难、项目建设方运营管理经验不 足等问题,为园区白领、新市民、青年人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人群提供高品质租住房 源。 在广州,通过政银企合作推动完成物业使用性质变更手续,提供住房租赁经营贷款支 持,将国有企业老旧厂房改造为温馨宜居的继园东社区,为周边商圈写字楼的都市新青年 提供安居之所。该项目是广东省首个流程完备、获得书面认定的“非住改租”项目,并首 家实现项目改建在工程报建、消防、民用水电气等方面的全流程审批,为今后“非住改租” 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在上海,为客户定制专属方案,牵头银团贷款,支持利用全国首块住房租赁 R4用地 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上海张江国际社区人才公寓项目(一期),满足张江科学城的 高端国际性人才、科创企业白领、创业青年的租住需求。 在杭州,以信贷资金支持企业闲置工业厂房改造,打造“CCB建融家园?普坤社区”。 作为当地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社区具备拎包入住的便利、丰富的共享空间和商业配 套、贴心的运营服务,租金低至周边市场价的 7折,有效解决产业园内众多新产业工人的 安居难题。普惠金融战略
本集团持续打造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核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扎实推进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依托数字技术和科技赋能,强化平台经营,提升市场响应能力。“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超过 1.5亿次,下载量超过 1,900万次;注册用户 1,443.34万户,认证企业 639.60万户,较上年新增 194.73万户;授信客户 126.06万户,授信金额 9,899.00亿元,较上年新增 5,500.50亿元。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等普惠金融群体差异化需求,丰富“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交易快贷”产品体系,提升客户需求满足能力和服务效率。“小微快贷”等新模式产品自上线以来累计服务客户 252.49万户,提供信贷支持5.93万亿元。聚焦科创中小微客户群体,完善“创业者港湾”服务模式,提升科技创新领域服务能力,“创业者港湾”已推广至 19个省市,为 9,000余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300亿元。发挥网点渠道优势,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线上高效化快触达和线下有温情有品质的衔接。2021年末,本行超 1.4万个网点能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拥有普惠专员近 1.9万人,累计组建普惠金融(小企业)服务中心及小企业中心 252家,已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 2,449个。持续完善“数字化、全流程、标准化”的普惠金融智能化风控管理体系,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根据 2021年监管口径,本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 1.8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4,499.44亿元,增幅 31.60%;普惠金融贷款客户 193.67万户,较上年新增24.12万户。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力度,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4.16%,较上年下降 0.20个百分点。

截至 2021年末,本集团共建立“建行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 51万个,覆盖全国 80%的乡镇及行政村,与“村支两委”合作共建服务点占比 37%。构建“建行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围绕金融服务、智慧村务、便民事务、电子商务不断完善平台功能,累计注册用户超 200万户,平台累计发放贷款 51.19亿元,办理缴费超 1.8亿元。重点面向乡村种养殖大户、下乡返乡创新创业人群等发行“乡村振兴?裕农通卡”1,853万张,新获客占比超 80%。围绕粮食安全、奶业振兴、肉牛、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六大特色涉农产业链生态场景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全场景、全客群、全产业链为服务对象的新型业务模式。2021年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 2.4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3,769.62亿元,增幅 18.05%,其中对公涉农贷款余额 1.74万亿元,对私涉农贷款余额 7,213.25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不含贴现)余额 2,954.27亿元,较上年增加 701.70亿元,增幅 31.15%;涉农绿色贷款余额 4,069.88亿元,较上年增加 1,388.20亿元,增幅 51.77%。涉农贷款客户数 235.15万户,当年新发放涉农贷款利率 4.30%,较上年下降 0.07个百分点。

专题:建立普惠金融前中台双向协同控险机制 本集团探索建立前中台双向协同的普惠金融控险机制,提升风险管控效率,确保重点 战略业务高质量发展。 完善普惠金融双线报告路线和双向沟通机制。建立前台业务部门直接向首席风险官汇 报业务发展及风险状况的报告通道,设立重点业务联席会议、新产品及风控模型联合审批、 风险监测信息交换共享等常态化机制。探索成立敏捷高效的柔性风控支持团队,强化对管 理层的决策支持。 打造“政策+技术”的普惠金融风控工具箱。应用智能风控体系,整合前中后台政策、 制度、数据、工具,建立普惠业务重点问题库,持续完善监控预警、风险排查、客户评分、 反欺诈等风险控制技术工具。2021年,风险预警系统(RAD)对小微企业不良客户预警覆盖 率超过 80%;风险排查系统(RSD)自动排查 7,897.12万笔线上业务,有效拦截问题业务 35.71 万笔。 推动新产品评估和反欺诈工作扎实落地。前中台协同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开展对 “善”系列普惠贷款新产品的风险评估与评分卡开发。联合构建“规则+名单+模型”三位 一体的小微信贷反欺诈防控体系,优化推广小微反欺诈系统,实现客户多维度关联关系整 合,探索开展疑似欺诈核查集中化运营。金融科技战略
本集团发布金融科技战略规划(2021-2025年),纵深推进金融科技战略,深化金融科技体制机制,夯实新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保障生产安全稳定运行,赋能新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全面云化转型,推动“建行云”成为用户首选的金融业云服务品牌。北京稻香湖园区正式全面投入使用。从两地三中心到多地多中心,开启金融级数据中心集群基础设施布局。持续打造高速、泛在的新型网络,持续推进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全面部署,打造了国内金融行业首家 SRv6智能云骨干网络。同业率先实现“多专区多地域多技术栈多芯”布局,提供标准算力规模超 20万台云服务器,整体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率先提供全栈自主可控云服务,全栈创新技术“协同办公系统”率先在金融行业实现全集团单轨运行,入选“2021年金融信息化 10件大事”。分布式架构转型成果显著,大型商业银行中首家完成境内外信用卡分布式核心系统投产上线并支持多技术栈运行,零售贷款系统率先完成云化部署和全量业务迁移至分布式系统并全面使用自主可控分布式数据库,同业首家完成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并率先具备用开放分布式系统全面替代传统架构核心系统能力。本行获得央行 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 5个重要奖项,其中“基于多技术栈的银行核心系统建设实践”获得一等奖。

持续推进技术中台建设,打造集团共享、敏捷、协同的一站式基础技术能力。同业率先完成金融级容器云平台的自主研发,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区块链平台、移动互联等技术平台完成云原生架构升级。自主研发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了同业最大的存储计算分离数据库处理集群,计算节点数量 1.8万个,实现全量业务数据入湖,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能力大幅增强,有效支持客户旅程等 100多个实时业务场景应用,实现全部 37家分行大数据分析挖掘云上处理和集约化管理。人工智能(AI)平台升级至云原生架构,建成完备的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服务部署端到端能力;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智能决策五大领域的 AI服务,累计支撑 617个应用场景;构建审单知识图谱体系,同业首家在信用证审单场景落地人工智能应用案例;OCR/ICR(智能字符识别)自主算法获得全球人工智能文档图像分析识别领域国际顶级比赛(第 16届ICDAR2021)第二名。打造统一的区块链服务平台,实现可信数据交换和安全加密隐私保护,支撑贸易融资、跨境支付等 16个业务领域,落地 40个应用场景,连续三年入围“福布斯全球区块链 50强”;移动互联平台完成基于小程序的众研能力建设,统一“建行生活”、手机银行的小程序运行引擎,支持小程序生态建设。率先完成 5G消息平台建设,首家完成“5G消息银行”上架。构建企业级数据共享安全计算平台,落地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构建智慧安全运营平台,全年有效抵御网络攻击 7,969.5万次,封禁攻击源地址 247万个,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的网络安全运营和攻防技能获得有效提升,保持行业领先。(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