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海兰信(300065):2021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2年04月11日 22:02:19 中财网

原标题:海兰信:2021年年度报告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2022年 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申万秋、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董中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王进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年度报告中涉及未来计划或规划等前瞻性陈述的,均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一) 新业务转型风险
海底数据中心(UDC)采用的相关技术和产品,经过国内外长期技术积累和验证,技术风险较低。但由于海域、海底的环境相对于陆地具有复杂性,且涉及的系统多,跨度大,多领域集成对项目成功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海洋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受海洋环境影响大,存在因自然条件影响导致工期延后的风险。公司作为数据中心行业的新势力,将联合央企运营商、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第三方IDC公司等合作伙伴,以客户为导向,采取资本合作、共建共维等方式,排除跨行业经营和技术风险。另外,通过“岸基雷达系统+海面无人艇巡逻+海底观监测网”等高精尖海洋科技系统解决方案来实现海域安保,并制定周期性维护计划和应急维护措施,规避运维风险。

(二) 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商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商誉为30,091.35万元,主要为并购上海海兰劳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形成。对此,公司积极加强资源整合及市场融合,以形成协同效应,努力实现预期盈利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9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4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6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5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7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7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5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6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9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其他相关资料。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海兰信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
A股人民币普通股
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币元
公司章程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报告期2021年 1月 1日至 2021年 12月 31日
海兰云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
欧特海洋深圳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上海劳雷/海兰劳雷上海海兰劳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香港劳雷劳雷海洋系统有限公司(原"劳雷工业有限公司"),海兰劳雷全资子公司
SummerviewSummerview Company Limited,海兰劳雷全资子公司
北京劳雷/劳雷海洋北京劳雷海洋仪器有限公司,海兰劳雷全资子公司
劳雷产业香港劳雷、Summerview、劳雷北京的总称
广东蓝图广东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海兰劳雷全资子公司
海南瑞海海南瑞海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海兰劳雷全资子公司
武汉瑞海武汉海兰瑞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瑞海全资子公司
三沙海兰信三沙海兰信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江苏海兰/江苏海兰电气江苏海兰船舶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香港海兰电气香港海兰船舶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兰全资子公司
海兰盈华北京海兰盈华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
武汉海兰信武汉海兰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RocksonRockson Automation GmbH,香港海兰电气控股子公司
海兰天澄成都海兰天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
江苏途索江苏途索海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海兰鲸武汉海兰鲸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
浙江海兰信浙江海兰信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参股子公司
三亚寰宇三亚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兰信参股子公司
上海言盛上海言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智海创信珠海市智海创信海洋科技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数字丝路海南数字丝路科技有限公司,海兰云控股子公司
UDC海底数据中心(UDC: Underwater Data Center)系统解决方案,是将服务器等 IT设施安装在 海底密封的压力容器中,用海底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回传至互联网;海底 IDC与海水进 行热交换,利用巨量流动海水对 IT设施进行散热,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同比陆地 IDC 将显著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海底接驳系统(SFN)海底接驳系统(SFN):英文 Sea Floor Networks,是海底观测网的核心装备之一,可为水下 设备(包括海底 IDC)提供长时间、不间断的供电及通信信道,实现水下多参数、连续性 实时性、大范围原位监测,在海洋预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地震观测、国家 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载人常压潜水系统 (ADS)英文 Atmospheric Diving Suit,因其炫酷威猛的外形,被称为水下"钢铁侠"。配有独立的生 命支持智能系统,可以保证潜水员 48小时的极限生存时间,同时具有脐带缆供电通信系统 以及潜水服独立应急电源,自身所挂载的推进器具有卓越的抗流能力,水下作业精度远优 于普通的 ROV(遥控无人潜水器);可广泛应用于军民领域的海底救援、海底切割、焊接和 索具、潜水清场和扫雷、碰撞现场调查和大坝检修作业等。
IMO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 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专门机构,该组织宗旨为促进各国间的航运技术合作,鼓励各国在促进 海上安全,提高船舶航行效率,防止和控制船舶对海洋污染方面采取统一的标准,并处理 有关的法律问题。
CCS中国船级社(China Classification Society),是中国唯一从事船舶入级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
DNV-GLDNVGL集团(DNV GL Group),由全球两大知名船级社 DNV(挪威船级社)与 GL(德国劳氏船 级社)合并而成,位居全球三大管理系统认证机构之列。
STTD、小目标探测雷达小目标探测雷达:采用先进的先跟踪后探测(TBD)算法,能够实现全自动跟踪、探测、 识别海上的目标,尤其对极小目标(RCS ≥ 0.1m2,物标高度≥ 1 m)具有良好的探测效果, 可拓展海浪探测雷达、溢油探测雷达。应用于岸基、船载和石油平台,为海上监控执法、 安全生产、港口监控、预报减灾、海上搜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观监测任务提供信息化 管理手段。
高频地波雷达高频地波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监测设备,利用短波(3~30MHz)在导电海洋表面绕射传 播衰减小的特点,可克服地球表面曲率的限制,采用垂直极化天线辐射电波,能超视距探 测海平面视线以下远处出现的舰船、飞机、冰山和导弹等运动目标,作用距离可达 300公 里以上;高频地波雷达利用海洋表面对高频电磁波的一阶散射和二阶散射机制,可以从雷 达回波中提取风场、浪场、流场等海况信息,实现对海洋环境大范国,高精度和全天候的 实时监测,具有超视距、大范围、全天候以及低成本等优点,在气象预报、防灾减灾、航 运渔业、污染监测、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能 实现对专属经济区进行有效监测的高科技手段。该设备占地面积小、易于安装、维护,可
  实现无人值守。
物理海洋传感器主要用于研究、测量海水的物理特性,如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以及海流、波流、潮 汐和海水声学特性等。产品主要包括温盐深测量系统、多参数光学测量仪、测流仪器、波 潮仪和其他产品等。
海洋物探传感器主要包括海洋/航空重力仪、海洋磁力仪、海底静力触探系统和海洋地震仪。
海洋测绘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海底地形、寻找水下目标、水下考古、海底沉积层剖面测量等,为海洋地质 勘探、海上交通运输、海上军事活动、海上作业提供科学依据。产品主要包括多波束测深 系统、单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纳系统、浅地层剖面仪系统、组合式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 仪系统、深海拖曳系统、测绘软件和声呐同步控制器等。
水下工程设备主要为海洋水下工程作业提供必要的吊放、驱动、释放、拖曳、安装、机械操作等。产品 主要包括声学释放器、声学通讯机、浮力材料、抗拽网海底安装座、ROV(有缆遥控潜器) 救生潜器、水下三维全景成像声纳系统、水下二维图像声纳、前视声纳系统、水下作业工 具及设备、A型架与吊艇架、绞车、水密接插件、导航定位仪器设备和水下声学换能器等
无人智能监测平台无人智能监测平台:是以无人艇、无人机、波浪滑翔机、水下滑翔机、AUV、海底着陆器 等为核心的传感器搭载平台,通过搭载不同的任务载荷,实现对水面水下目标监测和环境 探测,将监测数据传输到船队和岸基服务管理系统,可以长航时、自主航行、远程控制。
浮标潜标平台浮标指浮于水面的一种航标。常见的锚浮标,是锚泊在指定位置的漂浮物体,可用作海洋 环境监测、系留船舶、海洋工程、救助与打捞等设施,装置或载有测量海洋气象、水文、 海况、海洋生物等仪器。潜标系泊于海面以下, 并可通过释放装置回收,具有获取海洋水下 环境剖面资料的能力,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的优点。浮标、潜标系统是海洋环境调 查的重要技术装备,广泛应用于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港工建设、资源开发、海上运输及 环境污染物质扩散等观测研究,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具有无人值守的、长期、连续 同步、自动地对海洋水文、气象诸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监测的特点。
智能船解决方案搭载智能船系统(N智能航行系统、M智能机舱系统、E智能能耗管理系统、I智能集成平 台),整合导航、机舱自动化、综合监控、能效监控、视频监控、通信、网络等为一体,产 品包括:智能航行应用模块(i-Navigator):感知获取气象、地理(海图)、目标、船舶等信 息,对船舶航路和航速进行设计和优化。实时分析船舶动态,制订船舶避碰策略,实现辅 助避碰。智能船舶管理模块(i-Commander):整合航行监控、机舱监控、视频监控、能效 综合管理。融合设备健康管理,智能机舱辅助决策。智能集成平台系统(i-Whale):全船信 息采集,标准化,传输,本船存储、处理及分发,船岸传输、岸端云存储、处理及分发等 功能。
INS智慧桥·综合导航系统(INS,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是船舶航行的关键设备,主要 由多功能工作站组成,可根据用户需求配置工作站数量,实现信息和功能的融合。每一个 工作站都能提供航线规划、航行监控、避碰、航迹控制、航行状态及数据显示、中央报警 管理等任务功能。该系统无缝集成了位置、航向、速度及周边目标等各种航行安全相关的 数据,能够有效减轻船员负担,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是未来无人船舶的核心基础设备。
VDR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Voyage Data Recorder)也称"船用黑匣子",能够以安全、可恢 复的方式实时记录并保存船舶航行过程中关于船位变化的物理状态、对船舶的命令和控制 等数据信息,用于保障航行安全和分析航行事故原因。
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是一种用于测量水速的 水声学流速计。
CNAS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的认证英文缩写,是在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和中国实验室 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基础上合并重组而成的。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海兰信股票代码300065
公司的中文名称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Beijing Highlander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Highlander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申万秋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申万秋  
注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 7号院 10号楼 5层 501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100095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公司于 2020年 5月将注册地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 1号院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 C座 1902 室变更为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 7 号院 10 号楼 501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 7号院 10号楼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100095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http://www.highlander.com.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杨晔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 7号院 10号楼 
电话010-59738832 
传真010-5973873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 7号院 10号楼董事会办公室
四、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 22号赛特广场五层
签字会计师姓名张丽雯、吕玉芝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 适用 □ 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保荐代表人姓名持续督导期间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 48 号 中信证券大厦 21层杨萌、朱烨辛2021年2月8日-2023年12 月 31日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 适用 √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
其他原因

 2021年2020年 本年比上 年增减2019年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营业收入(元)902,381,597.37870,931,039.56870,931,039.563.61%811,180,564.73811,180,564.73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润(元)48,910,243.9757,127,711.8057,127,711.80-14.38%93,286,738.6793,286,738.67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元)14,175,356.7327,721,157.1527,721,157.15-48.86%59,660,689.0559,660,689.05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额(元)-38,748,795.09160,702,882.89160,702,882.89-124.11%-53,761,224.68-53,761,224.68
基本每股收益 (元/股)0.08110.14380.0959-15.43%0.23610.1571
稀释每股收益 (元/股)0.13270.14710.098534.72%0.23610.1571
加权平均净资2.97%3.66%3.66%-0.69%4.97%4.97%
产收益率      
 2021年末2020年末 本年末比 上年末增 减2019年末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资产总额(元)2,854,599,603.002,918,631,553.992,918,631,553.99-2.19%2,385,589,777.762,385,589,777.76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 产(元)1,902,221,850.511,625,055,808.241,625,055,808.2417.06%1,908,222,908.891,908,222,908.89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
定性
□ 是 √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公司报告期末至年度报告披露日股本是否因发行新股、增发、配股、股权激励行权、回购等原因发生变化且影响所有者权益
金额
√ 是 □ 否

支付的优先股股利0.00
支付的永续债利息(元)0.00
用最新股本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元/股)0.0772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131,639,942.09252,602,453.29187,594,482.02330,544,719.9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30,216.2137,860,878.502,138,989.7539,640,591.9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660,729.3323,058,847.42-1,992,696.3326,769,934.9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782,324.80-37,286,398.73-124,213,500.71214,533,429.15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2019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冲销部分)24,952.72-7,063,825.21695,489.53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 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 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 助除外)23,310,095.8518,344,863.2427,507,099.57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 占用费  7,234,104.18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 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 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3,922,045.80 22,797.47本期收购武汉海兰鲸 产生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892,611.633,055,489.43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 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3,071,198.63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 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 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15,597,115.50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 回 20,320,445.571,604,650.94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757,908.825,779,166.67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734,083.64-3,732,639.37-3,456,190.48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33,799.209,403,394.68  
减:所得税影响额6,203,710.466,304,930.048,938,923.66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215,327.73140,076.04-122,365.97 
合计34,734,887.2429,406,554.6533,626,049.62--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
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海洋经济战略的开局之年,国务院批复的《“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要“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十四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基调。习总书记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本公司成熟业务所处的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领域属于海洋船舶业务,具有明显的超长周期性,作为船海相关先进仪器设备的供应商,对长周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先行性,受到世界经济贸易新格局,航运市场周期和国际油价等多重宏观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全球的船海行业呈现长周期的触底回暖状态,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领域各业务的接单、在手持单量都增幅明显。

智能航海是随着全球进入“工业4.0”后以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蓬勃发展,是现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航运要素深度融合形成的航运新业态。智能航运将像陆上智能驾驶那样成为航运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洋观探测业务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正在全球引发一场深刻的科学研究革命,随着海洋观测数据的指数级增长和海量数据计算分析能力提升,海洋观测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目前,国际海洋观测技术装备正沿着高度信息化与智能化、高度专业化与模块化、谱系化与强功能、高稳定性与可靠性的趋势稳步发展。

国家持续大力支持海洋船舶领域的技术创新,重点加大国产设备研发力度。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国产替代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船舶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成为共识。各级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其海洋勘测装备的国产化、商业化进程,努力扩展国产设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和领域,鼓励国产厂家参与国际的市场化竞争。

本公司的创新转型发力的重点业务之一的海底数据中心(UDC)业务是基于公司在海洋工程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叠加引入具有微软UDC业务经验的相关外籍团队的技术积累,经过近两年的验证测试,正式向全面的商用化拓展。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1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追踪报告,受益于全球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2021年用户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投资持续上涨,全球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和销售额分别为1353.9万台和992.2亿美元,同比增长6.9%和6.4%。中国市场表现尤为强劲,销售额达到25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持续领涨全球。

目前,以低碳绿色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全国范围内展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发改委、工信部等先后发布多个文件,包括《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将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引导全国数据中心绿色发展。

海底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模式由美国微软公司于2018年首次下水试用,结果表明,海底数据中心各方面性能均优于传统的陆地数据中心,尤其是在低能耗的环境下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

我国工信部于2021年12月3日下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强化数据中心运维与环境调控,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机械制冷与自然制冷协同。探索依托河湖、海洋、地热等优势资源建设全时自然冷数据中心。”
在低碳绿色的趋势下,叠加政策和市场客户认可度的不断提升,海底数据中心即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大时代。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海兰信创立于2001年,专注于航海智能化和海洋信息化领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海洋重大需求,努力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企业。在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海洋信息系统等领域,经过20多年的持续耕耘,建立了完整领先的技术、产品体系,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品在民用和军标市场均有广泛应用。

近年来,公司贯彻智慧海洋的发展理念,对标国际先进,不断创新超越。以海洋观探测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打造岸海一体的综合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构建海洋大数据平台,为涉海国防、政府、企业类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以航海信息集成和智能化为着力点,形成先进的智能船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大型远洋商船和内河船舶逐步铺开使用;以海底网关键技术为依托,海底数据中心已正式进入商用阶段;以海洋信息系统为拓展,倡导快乐安全出海,打造海洋娱乐新业态。

(一)智能航海
公司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一体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构建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为远洋、沿海、内河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在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运领域主要产品包括:1)综合导航系统INS及相关航海单品,如导航雷达、电子海图、操舵仪、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集成机舱自动化系统等航海装备;2)满足智能船舶要求的智能模块,包括智能导航系统(N)、智能机舱系统(M)、智能能效管理系统(E)、智能信息平台(I);3)基于大数据的岸基管理系统。智能船舶系统可以实现船舶航行决策、控制、营运管理、设备健康维护等功能,保障航行安全,实现船舶营运综合节能增效。

(二)海洋观探测
公司基于多制式雷达系统、海底网、海洋观探测传感器、海洋无人探测系统,实现全天候的海洋立体综合观测,提供海洋安防、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上生产作业支撑等海洋观探测服务;同时可应用在特种装备领域。

海洋立体观探测仪器装备领域,基于多制式雷达系统,主要产品包括近海监测(极小目标探测)雷达(30海里范围内的小目标探测)和高频地波雷达(最远至200海里范围内的海流流场探测)。公司基于“南海立体观测网”组建了“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在服务国家海洋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海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海洋调查领域,子公司劳雷产业为海洋调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市场上实力雄厚的勘探调查科技先驱企业,主要提供全球高端海洋调查仪器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其产品、技术及服务主要涵盖物理海洋、海洋测绘、海洋物探、水下工程等领域。

深海装备系统方面,子公司欧特海洋定位于深海工程装备、系统和运营服务公司,专业从事水下有人、无人作业装备的研发、试制、生产以及海洋工程服务等业务,是载人常压潜水系统和专业海底设备方面的全球引领者,拥有海底观测网接驳系统、载人常压潜水系统、深海电站及海洋工程服务等核心装备和工程作业实施等关键技术,可以为全球的军事、海上石油天然气、科学研究、海洋立体监测以及其它海洋应用领域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深海系统开发、工程制造、运营和海洋工程服务。

(三)海底数据中心(UDC)
海底数据中心(UDC)是公司当前重点投入的转型创新业务。海兰信对于海底IDC业务的前瞻性布局并非出于偶然,大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是数字时代必备的基础设施,而随着“碳中和”概念成为受国家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解决数据中心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能耗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通过巨量流动海水对服务器设施进行散热,不再使用传统陆地数据中心的压缩机、空调和冷却塔进行散热,样机单舱PUE低至1.076,WUE为零,极大降低能耗。海底数据中心的高算力低功耗,除可提供通用型数据中心业务外,在面向云服务、GPU超算、AI智能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场景时更具优势,同时可为数字资产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绿色配套基础设施。

同时,数据中心的产业政策也为海底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要求:到2021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5以下;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海底数据中心的高功率密度、绿色节能等技术优势有望引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变革,使整个IDC行业的能源水平直接跨越至“碳中和”时代,成为行业的新亮点、新趋势。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超过20年的积累掌握海洋核心技术及综合能力
公司凭借超过20年在海洋装备、海洋信息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在航海导航和自动化、近海雷达及监控网络、海底网电接入、深海援潜救援、海洋无人系统等方面,建立了完全自主可控的研制生产测试能力。

在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建立研发队伍,航海和海洋产品服务网络实现全球主要区域布局,能够为客户提供比较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以海洋核心能力为支撑,突破解决海底数据中心技术瓶颈,形成该领域的先发技术优势,满足客户运维和安全保障需求,构筑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通过对关键技术的不断积累突破,保持行业内的领先优势,拥有多项海洋领域国内外专有高精尖技术。

在智能航海领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一体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构建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有能力为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在海洋观探测领域,形成了海洋立体观探测能力。融合极小目标探测雷达、地波雷达、岸线多普勒雷达、光学探测的雷达组网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地波雷达海流探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雷达大数据、视频结构化处理应用。依托国际主流海底网技术,具备海底观测网主接驳节点、次接驳节点和海底仪器接口模块的国产化能力,可提供高可靠性、维护性、容错能力强的海底观探测解决方案。

在国家自组网多参数海洋测量仪等专项支持下,建立海洋机器人研制试验能力,突破海洋目标多源感知融合、自主航行控制、多机器协同作业关键技术。完成深水多波束、ADCP产品产业化。公司具备丰富的物理海洋仪器系统、海洋测绘仪器系统的集成设计经验,完整的配套供应链体系,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力。

在深海装备领域,公司610米/365米深的两款常压潜水系统,是国际顶级的深潜高效作业装备。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主要材料和关键工艺自主可控。

海底数据中心,是集成度高的复杂创新项目。通过国内两个阶段的完整验证后,解决了海洋装备制造、海底高压输配电、高效冷却、远程监控、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等难题,注册完成相关的全套专利,完全具备工程化生产能力,正式开始商业化的建设。

(三)海底数据中心(UDC)相比传统数据中心(IDC)有明显优势
公司是国内首创海底数据中心(UDC)服务提供商,UDC相比传统数据中心(IDC)具有以下优势: 1、节能高效
采用海水自然冷却,样机单舱PUE低至1.076。服务器设备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且具备天然的物理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数据安全。此外,通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新能源就近消纳,低碳发展;
2、低成本
对岸基资源占用少,可大规模部署,建造成本大大低于陆地数据中心。通过模块化生产,快速完成实际上线运行,单千瓦TCO(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比同等规模陆地数据中心低15%-20%左右; 3、低时延
由于主要数据用户位滨海城市,可实现就近部署,降低数据传输时延。具有中西部地区陆地数据中心无可复制的物理距离优势;
4、与陆上IDC网络传输性能一致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出具的与岸基的私有网络的检测报告,项目千兆端口带宽为939 Mbps,抖动在0.001ms-0.004ms之间,单向平均时延在1.002ms-1,671ms之间,测试期间有5次丢包,平均丢包率在0-0.0015%之间。基于以上结果,并根据YD/T 1171,在UDC环境下网络实测结果可满足类别0也就是“实时、对抖动敏感、高交互”业务的QoS要求。

(四)公司多制式雷达技术形成了综合组网能力
近海智能雷达监控系统主要由目标雷达监控系统和地波雷达观测系统组成。其中目标雷达监控系统以目标探测雷达、光电为主要传感器,结合公司自主可控、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极小目标雷达探测算法,实现对覆盖范围内雷达散射截面积为0.1㎡的极小目标、最远200海里内大中型目标的有效探测及跟踪,满足近岸海域所有作业船只包括小型“三无”船舶监管的需求;
地波雷达观测系统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其设备核心技术前期荣获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专利,并获得国家科技部和总装备部的联合表彰。该系统可实现专属经济区内风、浪、流等海洋状态参数的有效监测,依托GIS三维技术实时动态展示海况、潮位、海浪、风向、风速、风暴潮、赤潮等蔓延过程及准确位置,支持与历史数据的比对分析,在气象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污染事故处理等方面可提供重要决策辅助。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财务表现及其原因概述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90,238.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1%,创公司上市以来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去年实现增长,但因公司计提可转换债券利息计提和股权激励费用共计4440.24万元,其中主要是根据会计规则对可转换债券利息计提的4113.08万元,可转换债券利息依据同等级信用债平均利率进行账面计提财务成本,而并非真实对外支付,而正是可转换债券利息计提的影响导致2021年归母净利润略低于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91.0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38%,剔除可转换债券利息计提的影响后则归母净利润相比2020年有大幅的增长。

(二)报告期重要经营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克服疫情常态化的不利影响,上下齐心,积极作为,从研发、市场、服务等多方面推进业务,新签订单实现同比增长,尤其是智能航海业务订单实现较大增长。主要经营成果如下: 1、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公司的“海洋窄带环境复杂目标探测识别技术与装备”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十余年技术攻关,突破强海杂波干扰下复杂目标探测、非均衡信源信息量质融合多尺度高稳定识别与预测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再到国际领先的跨越,为复杂海域探测和立体管控提供核心装备支撑。成功应用于金砖国家厦门会晤、博鳌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海域安保工作。

2、 研发成果
公司坚持科研立企,持续投入科研,2021年研发投入12,281.12万元,同比增长40.01%,主要围绕微波导航雷达装备和岸基雷达系统、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装备、UDC等领域开展研发活动;公司承接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均进展良好。报告期内的主要研发成果包括:
(1)微波导航雷达
磁控管导航雷达可靠性、杂波抑制算法改进提升,完成了发射机、电机传动系统、天线等全部件的自主化,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固态雷达产品自主研发初步完成,已在内河船舶上投入试用,取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和产品证书。

(2)地波雷达
地波雷达海流精度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雷达系统统一合成海流输出; 全新推出了地波雷达系统两层技术架构;实现了地波雷达同频分时工作,很好地解决了频谱资源紧张的难题,为地波雷达全国组网,提供更加丰富的海洋大数据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3)岸基雷达系统
公司为“守望者近海智慧监测系统”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撑,通过研发持续提升海上态势可视化、海上异常活动有效管控和海上大数据深度分析能力,以近海雷达系统为基础,构筑了全天候近海监控防线,形成海上、渔港、岸线三大领域点线面管控能力,并成功应用于防疫、智慧边海防及长江禁渔等多个重点领域。

(4)智能航海
公司成功研制智能机舱系统BW-SMS 600为船员提供机舱状态、健康情况、辅助决策,降低船员劳动强度,提高船舶运营效能,获得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i-Ship M认证,为后续全球在航船改造以及新造船的智能化系统推广应用中获得先发优势奠定基础。网络数据平台产品获得了英国劳氏船级社颁发的原理性认可证书:Cyber SECURITY Capability (4: Optimized),这是国内首张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MO)最高等级的网络安全认证,满足船舶智能化控制需求,为实现船舶远程遥控和自主控制提供了安全保障。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由一体化导航仪、电子瞭望系统、固态导航雷达、船岸信息化系统组成的内河船导航系统完成首条试装船的交付使用。

(5)海洋观探测装备
劳雷海洋成功研制“岚江”相控阵型河流ADCP系统,采用了新设计的相控阵技术来提高数据准确度,使用扁平换能器,降低了体积、重量和流阻,单台仪器即可从0.4米溪流到60米深河流的环境中获取高质量数据。该型产品获得CNAS认可证书、测试证书与校准证书。自研的海底管线综合调查解决方案,能够对海底管线状态进行检测,快速、高效、准确地摸清海底管线悬空、出露、浅埋等状态,为后续的管道治理与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6)海底观测网
海底观测网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皆满足客户需求,充分验证了海底观测系统的水下输电、网络通信链路及故障响应的可靠性,获得了高度认可。至此,公司已成功实现海底接驳盒、仪器平台、科学仪器接口模块等海底观测网设备的国产化研制。

(7)UDC
UDC完成了第二阶段样机测试。评估报告显示,能耗方面,样机具有低至1.076的PUE值;环境影响方面,获得环境友好评价;网络性能方面,可承载最高等级业务。此外,中国船级社(CCS)针对UDC形成的海底数据中心测试大纲,成为了水下数据中心设备海上操作及水下测试的实施参考。同时,公司继续推动水下数据中心领域2个行业标准和1个团体标准研制。

(8)国家级科研项目
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组网海洋环境多参数测量仪”项目,突破了无人组网、编队多波束地形探测等关键技术,具备了产业化条件。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创新专项”课题研究,自动舵、电子航道图和船载数据集成、智能网关等设备取得了中国船级社证书,正在组织开展全系统实船验证。

3、 智能航海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承担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创新专项——内河绿色智能船舶船岸一体化信息系统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了内河经济型通信导航设备的试装,并取得了招商长航重要订单。标志着公司的智能航海新产品成果在市场容量更大的内河船领域打样成功。

2021年内,公司智能航海相关的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持续深耕远洋船领域,成功签署了包括外高桥、福建马尾、中远海特、德翔海运等重点行业客户的智能化订单,标志着公司在远洋船舶智能化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稳固。

4、 海洋观探测业务
报告期内成熟的海洋传感器业务在核心客户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稳固,持续获得包括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山东鲁东大学、三亚研究院等行业核心客户的多个千万级重点订单;海洋测绘产品线的业绩实现同比倍增。

2021年,地波雷达示范网在全国沿海地区完成全面的自建站点,支持海洋局系统和科研院所站点25个,与自然资源部三大分局15个中心站其中的11个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联系,进一步稳固地波雷达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在保持原有海洋传统客户的基础上,在海油、风电、电网等新客户领域取得突破。

深海装备产品线方面,公司签订“中广核隧道机器人电源舱+储能舱项目” ,继海底网和ADS之后,深海核心技术拓展进入新的应用领域;报告期内子公司深圳欧特收到了在天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进行海底观测网测试演示的测试结果报告。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皆满足客户需求,充分验证了该系统的水下输电、网络通信链路及故障响应的可靠性,获得了高度认可,在此基础上深度参与国家级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长江航道局常压潜水系统项目达到交付状态,核心技术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并形成水下工程服务领域新的销售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海洋观探测业务在原有销售和技术服务基础上,重点发力国产化替代及解决方案的研发,成功推出岚江相控阵型河流ADCP及海洋浅地层管线勘测解决方案。此外,公司通过OEM、资本整合、与科研院所进行产业化合作等多途径加快国产化进程;子公司劳雷产业与中科院海洋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海洋技术装备联合实验室,牵引高端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国家海洋装备和技术进步。

2021年,子公司劳雷设立海洋传感器维保中心,并与外部专业研究院所成立联合维修中心,切入约40亿的海洋传感器存量市场,并有能力为行业客户提供更为及时及高性价比的传感器维保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增强客户粘度。

5、特种装备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特种装备方面的研发力度,基于已有核心技术形成数据与存储、船舶操控、识别探测、船舶电气、水文气象、服务保障六条产品线,并进一步强化了形成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成功中标某重点型号航行数据记录仪科研配套项目,为布局行业未来、持续保持技术优势打下基础;公司研制的某型综合操纵设备顺利通过客户鉴定,并取得配套合同,进一步拓展了产品配套的范围;公司研制的某型操纵设备在客户组织的竞优评比中,获得了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公司成功中标某XX测量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约2000万元,是公司在识别探测领域技术和产品的新突破,形成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模式;公司顺利成为某研究所的合格供方,承接监控软件、一体化硬件等电气配套业务;公司顺利取得某气象服务的代理授权,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公司是行业客户指定的多型设备服务保障单位,也是XX局的装备维修入围单位,专业化的维修服务团队长期驻守一线为用户排忧解难。

6、海底数据中心(UDC)业务
2021年5月,数据舱装载海南电信服务器,承载海南电信的实际数据业务,投放至澄迈县马村港,8月完成测试。UDC共申请发明专利21件,获授权3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1件,获授权1件;申请外观专利2件,获授权1件;获软件著作权1件。

2021年4月13日,公司与海南省工信厅、海南信投签署落地海南战略协议;2021年5月公司分别与海南省国资委、海南信投签署《关于建设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2021年12月26日,公司在三亚与海南省国资委、三亚市人民政府签订三方投资合作协议、与海南省大数据局签订双方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中国电信、商汤科技、光环新网三家客户签订正式商用订单协议,推进海底数据中心在海南先行先试,为海南自贸港数字化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

公司积极参与数据中心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已申请并批准立项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包括《水下数据中心技术要求》、《水下数据中心测试方法》、《水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技术要求》、《水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测试方法》等。待示范项目成功落地后,拟申请国家相关标准,全力优化水下数据中心的技术水平,为数据中心碳中和的实现贡献力量。

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被纳入《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大项目,并列入山东省、广东省及厦门市的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司取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公司获准按照经营许可证载明的内容经营增值电信业务。

(三)年度资本运作
1、国资入股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申万秋和股东魏法军于2021年8月31日与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协议》,申万秋和魏法军分别将其持有的28,730,696股和2,269,304股合计31,000,000股股份协议转让给海南海钢,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5.0612%。海南海钢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海南海钢的股东结构为海南省国资委占比90%,海南省财政厅占比10%。

2、可转换公司债券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3065号)核准,公司于2020年12月11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了73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为人民币73,000万元。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于2021年2月8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债券简称“海兰转债”、债券代码“123086”。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902,381,597.37100%870,931,039.56100%3.61%
分行业     
海洋观探测358,087,902.3339.68%409,832,608.3347.06%-12.63%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 行468,212,942.0251.89%419,286,649.7748.14%11.67%
其他76,080,753.028.43%41,811,781.464.80%81.96%
分产品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 系统358,087,902.3339.68%409,832,608.3347.06%-12.63%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 行系统468,212,942.0251.89%419,286,649.7748.14%11.67%
其他76,080,753.028.43%41,811,781.464.80%81.96%
分地区     
国内819,551,943.7690.82%774,796,716.2888.96%5.78%
国外82,829,653.619.18%96,134,323.2811.04%-13.84%
分销售模式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 系统358,087,902.3339.68%409,832,608.3347.06%-12.63%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 行系统468,212,942.0251.89%419,286,649.7748.14%11.67%
其他76,080,753.028.43%41,811,781.464.80%81.96%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年 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年 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同 期增减
分行业      
海洋观探测358,087,902.33206,983,468.7242.20%-12.63%-15.00%1.62%
智能船舶与智能 航行468,212,942.02340,774,514.2127.22%11.67%0.10%8.41%
分产品      
海洋观探测装备 与系统358,087,902.33206,983,468.7242.20%-12.63%-15.00%1.62%
智能船舶与智能 航行系统468,212,942.02340,774,514.2127.22%11.67%0.10%8.41%
分地区      
国内819,551,943.76553,898,128.9332.41%5.78%2.64%6.81%
国外82,829,653.6143,314,517.5847.71%-13.84%-33.70%48.91%
分销售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 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 适用 √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 是 √ 否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单位:元

行业分类项目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 
海洋观探测 206,983,468.7234.66%243,512,347.8840.46%-15.00%
智能船舶与智能 航行 340,774,514.2157.06%340,442,546.4456.56%0.10%
其他 49,454,663.588.28%17,974,067.282.99%175.14%
单位:元

产品分类项目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 
海洋观探测装备 与系统 206,983,468.7234.66%243,512,347.8840.46%-15.00%
智能船舶与智能 航行系统 340,774,514.2157.06%340,442,546.4456.56%0.10%
其他 49,454,663.588.28%17,974,067.282.99%175.14%
说明
无。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 是 □ 否
详见“第十节 财务报告”中“八、合并范围的变更”。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元)302,735,636.13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3.55%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 例0.00%
公司前 5大客户资料

序号客户名称销售额(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1第一名客户133,642,122.0014.81%
2第二名客户66,319,560.817.35%
3第三名客户44,364,667.764.92%
4第四名客户33,157,019.233.67%
5第五名客户25,252,266.332.80%
合计--302,735,636.1033.55%
主要客户其他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元)318,527,529.47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52.22%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 比例0.00%
公司前 5名供应商资料

序号供应商名称采购额(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1第一名供应商190,008,695.0531.15%
2第二名供应商47,428,191.607.77%
3第三名供应商44,966,959.437.37%
4第四名供应商19,125,050.313.14%
5第五名供应商16,998,633.082.79%
合计--318,527,529.4752.22%
主要供应商其他情况说明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