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新点软件(688232):新点软件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新点软件:新点软件2021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232 公司简称:新点软件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二〇二二年四月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阐述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四)风险因素”。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曹立斌、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季琦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胡明锋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为: 公司拟以实施2021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65亿元,占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2.73%;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上述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中现金分红的数额暂按目前公司总股本330,000,000股计算,如在公司利润分配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 公司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均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8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50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6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70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98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105 第九节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105 第十节 财务报告 ........................................................................................................106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1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 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给公司所在的行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已延续一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既加速了行业数字化的带来新的机会,也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影响。面对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公司坚持既定发展战略、稳扎稳打,聚焦公司主航道业务,着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抢抓行业数字化发展机遇。瞄准客户痛点难点,加强产品规划和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的用户价值与核心竞争力;在保持传统的项目化产品解决方案交付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加大 SAAS化软件平台和运营类业务的推广,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通过远程化的营销、交付以及售后服务,以流程化、专业化项目管理方式保障各项目快速、高效交付,有效控制销售和服务成本;公司积极推动内部管理和运营的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研发、销售、财经、项目管理等各项数字化管理流程,提高了整体运营质量和效率。2021 年,在管理层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94亿元,同比增长31.56%;实现营业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24.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长22.87%。 报告期内,公司三大业务齐头并进,业务整体稳步增长。智慧招采领域实现营收10.63亿元,同比增长 39.91%,其中平台运营同比增长 67.10%;智慧政务领域实现营收 13.33 亿元,同比增长26.23%;数字建筑领域实现营收3.39亿元,同比增长13.92%;非核心业务的智能化工程领域实现营收0.59亿,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2.13%。 报告期内,重点完成工作如下: 1、围绕客户价值,结合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化需求,通过自主创新及客户联合创新的方式进行产品迭代及新产品新方案研发;积极探索业务新模式,拓展市场、积累丰富的行业案例。 (1)智慧招采业务 公司通过产品迭代、提质增效,加大运营产品研发投入,创新主体服务,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客户粘性,巩固品牌影响力,引领行业发展。 政府侧招采业务 报告期内,主要发布了新一代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 8.0、新一代“智慧监管”公共资源电子监管平台8.0、新一代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系统4.0、新点标证通3.0、基于“易采虹”区块链的系列应用等核心产品版本。公司与长沙、重庆、陕西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联合创新,分别打造区块链+数字见证、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监管等方面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成效显著。公司通过业务和技术创新,为南通市打造了公共资源“易企服”综合服务平台,为各方交易主体提供全流程、集成式、综合化数字服务平台,让交易主体“不见面”“零跑腿”就顺利“办成事”;在常州、淄博等地实现智能辅助评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解决评标耗时长、评审点重复、评审尺度不一等问题。 此外,公司还加强生态合作建设,以“易采虹”平台为基础,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中游城市群、黄河流域、“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等公共资源交易合作联盟的建设工作,落地了区块链+远程异地评标、区块链+多CA跨区域互认、采虹学苑等特色应用,“易采虹”平台新接入交易平台数量同比增长超80%,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同比增长超过110%,助力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综合交易系统、河南省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平台改造提升工程等行业标杆项目的建设;中标辽宁省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平台、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三平台”深化建设项目、陕西省公共资源监督平台、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见证系统等具有行业影响力项目。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承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项目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超过200个地市、1000个县市区。 企业侧招采业务 大型企业招采平台方面,完成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管理平台项目、上海宝华智慧招标共享平台功能拓展及优化项目等行业标杆项目建设;中标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采购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鞍钢招标信息系统完善和提升项目等具有行业影响力项目。截至 2021 年底,累计承建40多家大型央企、国企的企业招标采购平台。 招标人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大 SaaS 化招采平台投入,围绕稳定、效率、安全和用户体验进行了持续迭代研发,支撑业务的快速增长。报告期内 SaaS 化招采平台新开专区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0%,交易业务量同比增长85%,核心服务实现“0”故障。 投标人服务方面,研发推广了电子标书编制、企业空间、标书完整性检查、标证通、电子签章、移动开标、采虹学苑等服务产品。其中标证通产品已在 21 个省成功推广,接入专区数量同比增长超3.5倍,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倍,实际发证数量同比增长超3.5倍。 (2)智慧政务业务 公司聚焦数字政府核心业务,持续加大对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产品的研发,并通过对大数据、AI 等技术的深化,研发了 50 多个社会治理智能算法模型,不断赋能决策分析、创新核心业务场景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参与支撑国家“互联网+监管”、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系统的建设,并新增省级平台案例11个,覆盖数字政府、政务服务、12345热线和政务大数据等产品和解决方案;承接智慧政务项目超千个,覆盖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保持行业头部竞争者的优势。 一网通办方面,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推动AI 审批、智能导办、智能热线、智能化大厅、企业服务等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实现从“能办”、“好办”到“智办”的升级,重点发布了一件事服务、企服通、智能导办、智能 AI 审批、跨区通办等新产品版本。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项目,基于公司产品和技术,提升智能化大厅的“智管”能力,实现87%的事项可自助办理;基于企服通产品的“苏商通”平台,获评2021智慧中国年会“中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案例创新奖”。 一网统管方面,重点围绕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实现“观、管、防”有机统一,赋能城市“智治”,研发了智能事件发现、移动巡查执法、运行指挥调度、可视化决策分析等子系统,围绕城市运行场景,深入研发场景治理一类事产品。公司深度参与上海一网统管“城市最小管理单元”的数字化创新研发,针对街道管理难中的典型事件,形成以商铺为基础单元的全方位、动态式、精细化的管理格局。 一网协同方面,围绕政务用户日常办公和业务协同的场景和体验需求,研发了新一代政务办公平台“党政通”,作为数字政府中面向党政工作人员的总入口,可对各类政务应用进行集成融合,该产品荣获“2021届MVX最具价值体验大奖”作品类金奖,在云南省、马鞍山市、辽阳市、吉安市等多地进行了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打造了甘肃省数字政府、长沙市“一网通办”、成都市“蓉易办”、北京副中心 5G 政务服务大厅、海南省 12345 热线平台、扬州市市域治理平台、广西自治区综合办公平台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案例。其中甘肃省数字政府项目,依托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化“放管服”改革,统一标准、快速推进、注重成效,围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N项应用,推动政府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构筑“低成本、高品质”营商环境,公司作为甘肃省数字政府一期项目的核心供应商,承接了 24 个应用系统中的8个子系统。 公司持续推进与客户及伙伴的生态合作。以全国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发展为契机,承建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陕甘青新“丝路通办”、170 多个城市签约的“云上办”跨省通办平台,搭建了自助服务终端区域通办平台,链接 19 个省近 200 个区域的自助服务终端点,接入事项数量超40000个,实现政务服务自助办理跨区通办,建立了稳定的智慧政务客户生态圈。 公司积极推进与华为、腾讯、中国移动、中国电子等伙伴的生态合作,并在甘肃、成都、长沙等多个项目中取得良好的合作成果。 (3)数字建筑业务 公司数字建筑业务包括数字住建、数字建造、数字造价三大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政企联动和平台工具协同的策略,进行产品持续研发和推广,铸就公司在住建领域的行业优势地位,打造一体化数字住建平台,重点构建“CIM+住建”的应用体系;搭建以成本、质量、安全管控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平台、智慧工地平台,促进各参与方的业务协同;自研新点造价云平台,以数据为核心,支撑工具软件响应国家工程造价改革。 数字住建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EpCIM产品,夯实了城市一张数字底板的基础能力,具备了二三维一体化的空间数据服务及二次开发功能,打造了住建行业“一张图”,通过“CIM+应用”为规建管运服检提供了有力支撑,承接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数据平台、“新城建”国家试点青岛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相关项目;发布了一体化数字住建平台升级版,深化了业务协同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实现了行业数据治理、归集、发布、共享等功能,为社会主体打造更便捷的服务模式,承接了如南京市智慧城建基础平台和一体化运行管理子平台等案例。截至报告期末,数字住建业务覆盖18个省份,累计承接400多个项目。 数字建造业务 一方面,面向主管部门打造智慧工地监管平台,通过工地施工现场IOT生态数据网,并基于采集的数据,打造工地大脑,提升场景式决策分析能力;提升主管部门在人员、安全、质量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面向企业打造智慧工地企业平台,打造集"IOT智能监测、AI智能视觉、BIM智能建造"的施工现场,实现各生产要素的智能监控、预测报警,建立工地日常管理工作的数据共享、实时协同机制,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承建的烟台市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实现对建筑施工所有步骤、各个环节的全覆盖监管,并作为山东省标杆项目在烟台召开全省推荐会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作为编制单位,参与了江苏省、广东省、新疆自治区、山东省、烟台市、上海黄浦区等不同层级不同地市的智慧工地标准制定。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已拓展到 21 个省市自治区。智慧工地企业端业务实现翻倍增长。 项目管理平台方面,平台覆盖项目投资计划、估算、概算、目标成本、招标、合同、变更、计量支付、结算等业务模块,实现项目决策、设计、交易、施工和竣工阶段的全过程闭环管控,并建立以历史造价数据、设备材料价格数据等为基础的企业造价知识数据库,为工程投资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报告期内公司承接了雄安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系统等重要项目,项目管理平台业务已拓展到8个省,部分标杆项目入选住建部第一批124个智能建造创新服务案例。 数字造价业务 报告期内,发布了新点公路造价全国版V10.3、新点水利标准版V10.1、新点量筋合一V10.2、新点BIM 5D算量[土建]软件V5等产品,持续增加了对不同省份、不同专业(公路、水利等)的支持,扩充了产品适用范围和潜在客户数量;重点打造了新点造价云(指标云)产品,实现了历史造价数据的积累和复用,为企业成本控制及招投标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推动企业从业务信息化管理到数字化管理的高效转变。单机版软件销售超 25 万套,造价软件已经覆盖全国 25 个省级行政区,累计销售套数超百万。造价云(指标云)产品已在部分地区进行布局以及试点推广。 2、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和研究课题、提升公司品牌与行业影响力。 智慧招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了《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价实施指南》、《国有企业网上商城采购交易操作规范》、《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1 )》、《中国产业区块链发展报告(2021)》、《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和白皮书的编写。 智慧政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参与支撑了国家主管部门的标准规范和指南4个,参与了国家级行业协会标准规范和指南3个,参与5个省级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为公司行业前沿研究、市场拓展奠定基础。参与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组织的《数字政府建设》一书编写,系统阐述数字政府的概念、建设、赋能、保障、安全、数据治理等六个方面。 数字建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等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广东、河南等省的CIM基础平台技术和数据标准的制定,参与了山东、广东、新疆、江苏等省的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或技术规范的编制,并协助编写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 十四五”发展规划。 3、加强后台各项能力建设,提升内部运营效率,降低内部运营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后台交付、行销、客服等能力的建设,通过远程化、标准化、中台运作模式实现交付、营销以及售后服务工作的后台化、专业化。交付方面,公司加大加快远程交付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形成张家港、合肥、郑州三大分中心。通过对三大业务板块主营业务标准产品交付实施指南梳理,以项目集为载体,进行流程化管理,实现对项目产品远程端到端的专业化交付。营销方面,公司对原解决方案行销部进行重组,将部分售前咨询人员分派到业务上支撑一线打仗,并快速组建远程 TS 团队,以远程支持、行销指导和智能化咨询和设计为核心,通过全面流程梳理和 IT 系统后台化,提速合同处理速度、合同审核效率及准确性。售后服务方面,公司持续加强“驻场维护+统一呼叫中心+运维支撑中心”的“三合一”立体服务团队能力建设,在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基础上,通过客服热线带动项目成交近40个。 4、打造一体化集成开发平台、建立虚拟数字工厂以及日常业务数字化管理等,推动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中央研究院负责打造一体化集成开发平台,平台依赖公司优秀案例实践,依靠工具和自动化,将线下集成交付模式固化为线上标准化流程,将人力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有效地减少错误的发生。通过构建公司开发流程,实现发布包/更新包构建、一键项目更新、自动巡检,极大提升项目的实施和运维效率。虚拟数字工厂通过将生产能力、客户需求预测、原材料价格波动、历史交付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作用于线上生产系统,使整个生产过程可视化、规范化、可闭环;同时通过虚拟数字工厂,反作用于线下生产,科学指导工厂生产计划的落实,加快整体交付周期以满足当下复杂的市场需求变化。实现“三降”,即降成本、降库存、降物流;“三快”,即快设计、快生产、快量产;“两高”,即高质量、高科技的目标。在日常业务过程中,应用多项数字化方式驱动公司管理升级,目前在客户管理、产品研发、采购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经营分析等方面均有落地。 5、优化财经管理体系,提升内部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细化经营单元业绩核算方式,将各业务板块、区域分公司作为独立的经营单元,通过细化各经营单元的收入成本核算方式,实现各业务-产品、项目-合同、组织-部门的经营核算,实现各经营单元成本可视、可控;加强内部经营分析系统的建设,根据公司业务属性及组织设置,将经营单元数据系统化,实现自动化分析,实时提示风险,调整策略完成业绩目标;实现可视化的绩效考评系统,通过公司整体绩效、组织绩效、个人绩效进行层层分解,并通过系统实行过程监督,基于大数据的绩效系统,让绩效管理实时可视、可调、可控,通过循环的绩效反馈与指导,驱动组织和员工绩效改善和进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专注于智慧招采、智慧政务及数字建筑三个细分领域,通过将 AI 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相关行业信息化需求深度融合,为全国范围内的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软件平台产品、硬件设备,帮助客户持续提升数字化水平;同时搭配平台运营、运行维护、智能化工程等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链条信息化解决方案服务,也为平台终端用户提供高价值的行业数字化服务。 公司客户覆盖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各省市。智慧招采的客户主要包括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服务部门、大型国有企业、招标代理机构和其他需要实施电子化招标采购的政企事业单位;智慧招采平台的终端用户包括招标人、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等各方主体。智慧政务的客户主要包括政务办、大数据局、城市运行中心、热线联动中心、发改委等。数字建筑G端客户主要是住建厅局以及下属的信息中心、科技处、质安处、市场监管处等部门;B端/C端客户包括建设方、各类施工企业(含水利、交通)、咨询机构、造价站/协会、财审/审计机构及相关的个人用户。 2、主要产品及服务 公司目前聚焦智慧招采、智慧政务及数字建筑三大领域。公司为三大领域内的客户提供软件为核心的智慧化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包括专业化的软件平台、运营维护服务、智能化设备产品、智能化工程实施服务等产品和服务。 在智慧招采领域,打造全程电子化智慧化、全程不见面、全程可控安全的招采新模式,保证招标采购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提升招标采购的效率,为参与招标采购的各方主体提供高价值服务。为政府提供智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智慧企业招采平台等软件平台,配套咨询规划、智能化设备、运行维护及智能工程施工等服务,为客户提供智慧招采全链条解决方案服务。 同时,公司着力打造招采平台的持续运营业务模式,通过招标采购软件平台的 SaaS 化,向招标人、招标代理直接提供招标采购服务;为投标人/供应商提供各类工具软件、信息资源服务和线上线下技术支持服务。 在智慧政务领域,打造以数字底座为基础,以一网协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核心的数字政府解决方案,帮助政府持续提升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办公协同、科学决策等方面的数字化水平 。构建政务大脑,通过业务数据积累、业务知识沉淀,提升各地政务系统或未来服务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公司探索服务运营业务,突破传统交付模式,构建政务服务远程导办、企业服务平台运营等能力。 在数字建筑领域,以建筑业转型发展为目标,利用科技手段助力行业监管提质增效,为行业主管部门搭建一体化数字住建平台,融合CIM基础平台能力,实现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监管,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平台建设;打造甲方、施工方、监管方数据互通、实时协同的数字建造产品,包括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智慧工地企业平台;打造数字造价产品,包括计价、算量软件及BIM 5D协同平台、造价云平台等产品,提高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同时配套智能硬件及智能化施工技术服务,形成数字建筑整体解决方案,并为不同主体提供包含指标、材价、清单、定额在内的数据+算法的云服务新业务模式。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软件平台销售模式 1)智慧招采领域客户、智慧政务领域客户及数字建筑领域中政府类客户的销售模式:对于智慧招采领域、智慧政务领域以及数字建筑领域中政府类客户,通常以招标形式进行软件平台的采购。公司在销售软件平台时,会配套销售公司设计、定制的智能化设备,并提供相应的智能化工程施工服务,智能化设备产品与公司建设的软件平台无缝衔接,有助于软硬件一体地支持客户开展业务。 2)数字建筑领域中企业类客户的销售模式:数字建筑领域中,公司向工程甲方、施工、工程咨询、监理、工程审计等单位推广销售清单计价软件、BIM 算量软件、BIM 协同平台、智慧工地企业平台等建筑行业软件,收取费用。 公司建筑行业软件的销售以直销为主,销售团队灵活采用多种营销方式推广建筑软件产品,积极运用公司在智慧招采业务的优势,挖掘潜在客户。除直销外,公司还通过书店等渠道对少量计价软件进行销售。 2、平台运营服务模式 公司为部分客户的招采平台提供持续运营服务,同时也自建自营 SaaS 化的第三方招采平台。 在这些平台的运营过程中,可以按次向投标或招标方收取服务费用,同时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等使用方提供电子招投标相关工具、招标资讯、移动 CA 认证和电子签章、在线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在电子招标采购平台中,公司为降低交易主体的交易成本、为之创造额外价值,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服务并收取相关的费用。 3、软件维护服务模式 公司为软件平台的客户提供后续维护服务。公司的软件平台建设业务以政府客户为主,由于大型软件平台运维较为复杂,且政府客户对软件平台的稳定性和维护的及时性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及时响应,及时解决问题的服务能力对公司业务开展至关重要。公司设有交付服务部具体负责软件平台的后期维护服务,有明确的服务规范,通过远程咨询+巡检+报告三种方式保证服务质量。 在产品运维期内,公司实施人员与客户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保持沟通,每1-3个月会安排实施人员进行现场巡检,每季度/每年会为运维项目出具季度/年度维护报告,报告包括设备状况、系统运行情况、本期进行的维护事项等事宜。免费运维期结束后,客户依据需要与公司续签维护服务协议。 4、智能化工程施工服务模式 智能化工程施工服务主要为使用软件平台的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施工服务(系统集成),以及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服务。 5、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主要物料为各类解决方案所需的软硬件产品及服务。公司建立了《采购规范》管理采购行为,并设立采购供应部负责公司采购的执行。 公司物料采购分为招标采购、协议采购、单一来源采购三种方式。对于标准化的硬件产品,公司通过内部询价平台进行招标采购;对于智能硬件(ODM 生产)等产品,公司与协议供应商按协议价进行采购;对于客户指定使用的某些硬件产品,公司执行单一来源采购。 6、研发模式 公司采用平台化、协同化、集成化的软件研发模式,并导入了科学高效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平台化:中央研究院研发统一的技术平台,各产品线在此之上打造产品平台,面向客户的项目开发团队只需要关注个性化业务并进行快速定制开发,通过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快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协同化: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架构设计、交互设计、前端开发、后端开发到技术支撑,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和协作流程,优质、高效、敏捷地完成各项研发任务。集成化:基础技术平台、各行业产品都遵循一致的技术规范和服务化架构体系,可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实现跨产品线的集成研发,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式服务。IPD 开发流程:从产品概念产生、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产品上市,都有规范的流程和组织来支撑,并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构建产品质量、成本、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确保产品投资回报的实现。从技术创新机制看,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的理念,形成了体系化的技术创新模式,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并与重点客户建立联合创新中心,明确匹配市场需求的技术研究方向;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开展公司级的技术创新研究,各产品线也有专门的技术团队进行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和领域内的技术创新研究;同时公司还建立了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对技术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表彰和激励。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从业人数稳步增加。根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2021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 4 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94,994 亿元,同比增长17.7%。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 等新一代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各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信息化对各行业生产力的赋能将进一步深入。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发展目标上,“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的重要发展目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基础设施广泛融入生产生活,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这将直接推动公司智慧政务业务的快速发展。 全球建筑行业数字化需求高速增长。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建筑数字化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超过29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8.2%,而亚太地区的市场需求将领涨全球。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9%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年均增长12.5%。“十四五”期间,对标2035年远景目标,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筑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在夯实我国建筑业数字化基础中,“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需要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健全数据交互和安全标准,强化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在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中,“十四五”规划提出依托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和地方各级监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和差异化监督方式,实现“智慧”监督。 (2)基本特点 公司所处的新兴软件开发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家从制度、法规、政策等多个层面促进国内政府信息化软件及建筑行业信息化软件的发展。 公司作为智慧招采、智慧政务、数字建筑等行业领域的应用软件平台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引,软件产业、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态势下,空间广阔;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不同层次的行业竞争参与者也越来越多,行业对技术服务提供商在业务理解和知识经验积累上、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价值创新上的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坚持聚焦主业又善于主动创新、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企业,将会赢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3)主要技术门槛 1)技术壁垒 公司所在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进入需要一定技术层次。核心技术的积累和不断创新是推动招采、政务及建筑软件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开发招采类软件,企业还需要掌握跨平台跨区域 CA 印章兼容互认、高并发电子标书解密、在线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智能围串标识别、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与见证等专业技术;开发政务类软件,企业需要具有超大型高并发系统(如省市一体化平台)的架构规划和性能优化、软硬件(包括配套智能化终端设备)一体设计和交付、大数据智能分析和应用、全链信创适配和调优、系统和数据安全防护、场景化 AI 落地应用、低代码快速开发、配置化快速交付等专业技术和能力;开发建筑类软件,企业需要具备建筑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BIM快速建模和轻量化技术、三维图形几何算法库技术、二次开发脚本编译引擎、三维图形渲染引擎、智能CAD 自动识别、建筑行业大数据治理和云服务等专业技术。这些技术要求对行业的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此外,应用软件开发(特别是大型应用软件平台开发)与底层技术开发的区别在于,应用软件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需要软件开发企业拥有大量的项目实施经验,大量的实施经验和标杆案例建设是应用软件开发企业积累核心技术最重要的途径、形成自身技术壁垒的最有效手段。 2)人才壁垒 软件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研发人员在人员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招采、政务、建筑软件领域技术涉及面广,对行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综合型专业人才的培育不仅需要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长期的细分行业经验积累,企业参与竞争必须拥有大量的高综合素质人才作保障。新进入者想要吸引足够的行业人才,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达成目标。 3)经验壁垒 目前,我国主要的招采、政务及建筑软件企业均经过十余年以上的积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长期行业经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产品品质逐步积累起行业经验、品牌和声誉;先进入者对招采、政务及建筑领域的业务规则、业务特征有深刻理解和经验积累,在其竞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基础、丰富的成功案例,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品牌形象,拥有稳定、忠诚的客户群体,而新进入者往往缺乏成功案例和行业经验,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稳定的客户群体。 另外,基于沟通和更换成本的考虑,招采、政务及建筑行业软件的下游客户一般会对软件厂商产生路径依赖,这种用户黏性使得客户不会轻易更换软件,市场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获得用户足够的信任。 4)运营体系壁垒 应用软件厂商必须做全国市场,才能提高软件产品的复用价值,提高产出人效,因此,必须建立面向全国的多层次分布式运营体系,服务各地各级的客户。这个运营体系和服务能力也是进入行业应用软件的重要壁垒之一。 行业应用软件客户地域分布广泛,且很难通过产品的简单安装培训就达到用户满意的应用效果,这就需要厂商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针对用户的实际应用情况提供持续的技术服务。因此,软件厂商需要建立并依托完善的多层次分布式运营体系,及时、有效地向客户提供持续服务和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客户服务需求,如果靠传统的方式去建立这套运营服务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有很大的管理难度。在数字化时代,必须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去打造自动、高效的运维服务平台,在提高运维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服务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建立数字化运维技术支撑下的多层次分布式运营体系,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资金、人力投入,对于非长期从事该行业的厂商来说,是具有很高的进入壁垒的。 5)品牌壁垒 在政务领域,由于政府行业管理的特点,各级政府部门对政策执行、标准规范、创新成果、工作绩效、行业影响力等都比较关注,在上述几个方面能够给政府部门用户带来价值的厂商,往往会积累比较好的口碑。例如: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每年都会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开展省级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建设评估,评估成绩优秀的服务厂商就会形成行业中的优秀品牌;再如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对于积累长期行业经验并直接参与标准规范编制的厂商来说,就会有品牌优势。 通常而言,用户对优秀品牌具有忠诚度,而新进入者往往缺乏成功案例和品牌知名度,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因此,品牌效应对市场新进入者构成较强的行业壁垒。 6)资质壁垒 软件企业投标软件平台建设及开展增值服务需要各类资质,如 ITSS、信息安全服务资质、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等。此类资质的评定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同时会对申请企业的行业经验、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察,资质的获取是主管部门和授权单位对企业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认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对潜在竞争者进入本行业制造了严格的准入门槛。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智慧招采市场需求以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企业采购部门的需求为主。目前,智慧招采领域的总市场规模仍较小,但行业发展空间较大。总体来看,公司在政府智慧招采市场的市占率较为领先,是行业内主导者;企业智慧招采市场目前参与者较多,市场集中度低。 在智慧政务领域,近年来智慧政务软件市场快速增长,众多软件企业参与其中。大型软件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由于不同政府部门需求较为细分,不同的细分市场又存在不同的领先厂商,总体来看,公司、浪潮软件、南威软件、万达信息、榕基软件及科创信息等企业是行业内的主要参与者。 在数字建筑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建筑市场还处于早期成长阶段,建筑产业中信息化投入占比很低,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各住建委(局)的信息化建设细分市场参与主体众多,市场集中度低,公司在该领域中具有一定优势;建筑企业信息化支出主要以购买计价软件为主,广联达在该领域中市占率较高,公司紧随其后。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智慧招采 随着《“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的出台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招采行业的深入应用,招采行业从“电子化”到“智慧化”的演进正在成为行业趋势。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①不见面交易开始兴起 传统的电子化招采平台可以实现招标、投标文件的电子化提交,但开标环节仍需要投标人在特定的投标室进行一系列操作。具有不见面交易功能的招采平台可以实现开标、评标环节的电子化,通过视频直播、跨区域 CA 认证,远程演示讲标等技术使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投标全过程,降低了投标人的时间成本和差旅成本。另外,不见面交易降低了投标人聚集接触的概率,不仅在防止围串标等方面发挥作用,也降低了因人群聚集而传播新冠肺炎等感染病的风险。 ②投标增值服务互利共赢 投标方在投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次生需求。例如,投标方在履行招投标活动中,有VIP技术支持服务、在线培训学习、缓解资金压力等一系列需求,从而让每次投标更轻松,成本更低。公司可以为这些用户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 ③ 基于云平台的数据共享成为发展方向 招采云平台是招采行业在生态优化以及数据共享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将海量招投标数据、各地专家、场地、企业画像等信息通过云平台进行深度共享,能有效扩展单个招采平台的能力边界,为各类交易主体提供更公平、开放的交易环境和更优质的交易服务。云平台可以设立统一的异地专家库,不仅解决本地评标专家不足的问题,也降低了本地投标人贿赂评标专家的可能性。 2)智慧政务 ①智慧政务与简政放权、反腐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政务已日益成为约束公权力的重要手段。智慧政务建设中将把构建有效地约束公权力的信息化系统放在重要位置,依靠信息技术对公权力进行精准化治理,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笼子。 ②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场景化应用 近年来,数字政府的建设方向促进了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场景化落地应用。通过先进技术的引入,政府得以以更高效、智能的方式进行服务。 云计算技术在政府数据中心、门户网站、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等领域逐步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已将协同办公、政务服务、一网统管、政务大数据等政务系统放在云服务平台上运行。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建设省级/市级云平台为当地提供统一的 PAAS 级政务信息化基础;另一方面,一大批部委、地方政府正面临超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问题。因此,无论从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还是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考虑,都迫切需要云计算技术的支持。 智慧政务的“智慧”,必须要依靠大数据、AI 等技术来实现。政务平台在日常办理业务中生成的数据是智慧政务的数据源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分析,可以准确地了解公众需求,做出智能的决策和服务。未来,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运用在政务领域,政务数据融合和智能化服务的趋势将会越发明显。 长期以来,敏感数据的安全问题和数据确权问题制约了政府数据的共享,而区块链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各级各地政府部门,越来越多地开始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务数据共享、政企数据互联,深度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来促进政府跨机构、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互通和业务协作,以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 ③政务信息融合成为趋势 多年来,各个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软件系统,在提高了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和基础平台,无法为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信息共享障碍带来的“办事难”现象仍大量存在。 跨部门协同政务的能力是衡量智慧政务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一站式服务”需求的增强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前期不同软件平台建设所造成的各自为政问题,未来将被“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的顶层架构所解决,智慧政务正在从“垂直应用阶段”进阶为“共享协同阶段”。 3)数字建筑 近年来,随BIM技术在建筑行业接受度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逐渐向纵深发展。一方面,云技术的逐渐成熟有利于帮助广大中小建筑企业降低信息化投入门槛,实现数据的积累和复用;另一方面,施工领域对于高效协同的迫切需求使BIM 5D技术应运而生,BIM 5D平台在3D图纸的基础上加载项目成本及施工进度信息,大大提升了BIM技术在工程控制、施工协调方面的应用价值。 ①云技术推动数字建筑步伐 云计算的成熟为数字建筑带来了新的机遇。政府和建筑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开展工程建设管理及设施运行监控等应用。云平台由数字建筑提供商搭建,向使用方提供 SAAS 级别的服务,降低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同时,采用云平台可以降低用户推广应用过程安装部署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改善用户操作体验。 云平台可以通过云端数据存储和分析帮助企业进行数据积累和应用;通过智能化的云组价、批量载价,帮助用户简化清单编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共享工地动态指标帮助政府部门精准、高效治理。云平台的私有云在安全高效存储图、模、文档的同时,也提供版本管理、日志审计、删除找回、网内共享等功能。 ② BIM 5D技术推动施工协同数字化 大型建设项目的执行过程参与主体众多,设计变更、工程签证、验收检测等环节面临着大量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的协调沟通工作。目前建设项目业主和承包商经常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这导致信息共享程度低,沟通成本高,使工程无法对预算超支、工期超时做到风险预警。BIM 5D技术的出现在节省成本、缩短工期、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具有创造巨大价值的潜力。 BIM 5D技术不仅包含3D空间设计参数,还包括项目的成本和进度,可以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全维度控制,帮助建筑企业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进行全过程贯通。管理员在协同平台进行设计变更后,施工人员使用pad或手机即可实时收到模型更新信息,实现信息无障碍沟通。 监理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可以用手持移动设备实时记录问题并将检查信息上传至平台,还可就施工难点、技术问题进行实时沟通,实现动态校验和快捷沟通。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聚焦智慧招采、智慧政务、数字建筑三大板块业务,不断将新的技术引入,与行业需求结合,形成了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长期的行业聚焦和技术研发,公司积累了不见面交易支撑、大数据治理与智能分析、国产化BIM、智能设备开发与运维、应用快速开发支撑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在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实现行业用户的价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司拥有的主要核心技术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