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方正电机(002196):2021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2年04月14日 22:58:30 中财网

原标题:方正电机:2021年年度报告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2022年 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除以下存在异议声明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外的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异议声明

姓名职务内容和原因
公司负责人冯融、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徐华月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卢美玲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公司治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 重要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节 财务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原件;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公司盖章的 2021年年度报告及摘要原件; 四、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载体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本公司、公司、方正电机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越南方正方正电机(越南)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方正浙江方正(湖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高科润深圳市高科润电子有限公司
华瑞矿业嵩县华瑞矿业有限公司
上海海能上海海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越南方德方德电机(越南)科技有限公司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元、万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
报告期2021年 1月 1日至 2021年 12月 31日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方正电机股票代码002196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方正电机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ZHEJIANG FOUNDER MOTOR CO., LTD.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冯融  
注册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阁工业区石牛路 73号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323000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 况浙江省丽水市天宁工业区 24号  
办公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阁工业区石牛路 73号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323000  
公司网址www.fdm.com.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牟健舒琳嫣
联系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阁工业区石牛 路 73号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阁工业区石牛 路 73号
电话0578-21710410578-2021217
传真0578-22765020578-2276502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证券时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
四、注册变更情况

组织机构代码91330000148868586D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的变化情况(如 有)无变更
历次控股股东的变更情况(如有)2019年 8月 22日控股股东由张敏先生变更为卓越汽车有限公司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 22号赛特广场 5层
签字会计师姓名高飞、戴思敏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 适用 □ 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保荐代表人姓名持续督导期间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广东路 689号江煌、张舒2021年 2月 10日至 2021年 5月 15日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 适用 √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2021年2020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19年
营业收入(元)1,890,768,200.011,142,656,149.7465.47%1,114,651,407.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元)25,177,034.90-638,794,937.99103.94%16,868,844.2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144,725,599.44-647,809,648.4877.66%-5,307,100.5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元)142,159,450.3547,144,899.67201.54%181,956,456.73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05-1.36103.68%0.0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05-1.36103.68%0.0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0%-35.68%37.38%0.81%
 2021年末2020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 减2019年末
总资产(元)3,200,013,234.402,597,216,913.2023.21%2,870,776,331.7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元)1,495,086,768.721,452,933,846.242.90%2,103,610,792.82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
定性
√ 是 □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413,717,563.81464,968,627.70423,327,953.32588,754,055.1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1,307.53161,967.35-28,902,021.3547,115,781.3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59,224.81-2,308,499.52-57,765,913.30-86,610,411.4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9,745,731.776,559,984.54135,813,025.72-79,959,291.68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2019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 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112,095,817.30-12,044,698.953,391,138.68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 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 府补助除外)62,065,984.4715,654,725.4716,547,591.72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 金占用费4,205,062.1695,020.95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2,182,787.451,919,655.87517,821.49 
债务重组损益-6,514,184.55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 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1,767,233.39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 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 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 收益5,253,355.87285,258.90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 转回12,007,803.3420,402.51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 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263,082.003,818,609.003,337,348.00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 出602,408.71147,794.91-954,503.01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债权 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2,970,567.13   
减:所得税影响额434,564.16882,064.17663,512.13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26,562,718.77-6.00-60.00 
合计169,902,634.349,014,710.4922,175,944.75--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项目涉及金额(元)原因
其他收益--增值税超税负 返还2,081,572.71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 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规定, 增值税超税负返还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存在直接关系,故不具特 殊和偶发性。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缝纫机应用类产品、汽车应用类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配套电机以及动力总成控制类产品)以及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1、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欧美强势推动燃油车替代计划,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是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降低碳排放和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已成为全球各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的战略抓手。围绕2050年碳中和目标,欧盟在2019年12月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25年达成零排放以及低排放汽车保有量1300万辆,并部署约100万座公共充电站与替代燃料加注站;2021年7月,欧盟发布“Fit for 55”减排一揽子方案,要求到 2030 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55%,2035年开始在欧盟地区禁止销售燃油车;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国内政策,宣布从2025年或2030年开始停售燃油车。美国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白宫力推的《基础设施计划》提议投资1740亿美元支持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内容包括完善产业链、销售折扣与税收优惠、到2030年建50万个充电桩、校车公交及联邦车队电动化;2021年8月,拜登签署行政命令,设定了到2030年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美国汽车销量50%的目标。在这些政策的强势推动下,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2万辆,其中中国和欧洲两大市场销量分别为137万和136万辆,合计占比87%;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已销售新能源汽车420万辆,单月市场渗透率已超过10%;《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20%。

(2)我国加大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驱动系统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 自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开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积累可观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进入世界前列,驱动电机与国外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已由此前的整车装配、内外饰基础零件、核心零件合资模式逐步过渡到高壁垒核心零部件的深度国产化(国内自主厂商取代外资或合资厂商)阶段。但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部分基础工艺尚有瓶颈,部分关键零部件仍然对进口依赖严重,难以达成产业链的安全可控。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和国产化应用。《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把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列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之一,提出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浙江省也配套出台了《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补强驱动电机电控,提升电驱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开展电驱系统三合一集成,提升电驱系统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

(3)各大整车龙头企业开始用扁线电机取代圆线电机,市场需求巨大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驱动电机、变速器、功率变换器和控制器。其中驱动电机是电气驱动系统的核心,造价占整车价值的5-10%,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整车的功率、扭矩和可靠性。

扁线电机即采用扁平铜包线绕组定子的电机。与普通圆漆包线绕组相比,扁线绕组在相同的体积下,具有能量密度更高、电机效率更高、散热能力更强、机械噪音和电磁噪音更小的特点,但无法进行手工制造,批量化高效率生产必须要建立自动化产线,厂房和设备投入较大。随着技术工艺的成熟,扁线电机的优势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被认为是下一代技术进步的方向。2021年特斯拉换装国产扁线电机,带动渗透率大幅提升,比亚迪、广汽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均开始大规模切换扁线电机。2021年上半年国产电动车中20万以上相对高端的车型,几乎100%全用的扁线电机;2021 年下半年开始五菱宏光MINI等经济车型也开始做扁 线电机应用的尝试;其他待上市的潜在爆款车型蔚来ET7、智己、极氪等也均采用扁线电机。受客户需求 拉动,扁线电机的生产和销售将进入快速提升期,率先布局的企业将享受红利。 2、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1)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近年来,在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规模逐年 升高,2017年首次突破100万辆,2018年突破200万量。EV Sales数据显示,在全球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的背 景下,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销量同比增长44%,达到312万辆,渗透率提高至4.0%。2021 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共计达42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BEV)达292万辆,同比增长153%;插 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销售为128万辆,同比增长135%。从市场分布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多年 蝉联全球第一,2020年市场份额为44%。欧洲在近两年大幅增加财政补贴力度,多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 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德国取代美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二大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13%。美国在特朗普政 府期间弱化了环境和能源政策,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停止增长,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下降,2020年占比为11%; 随着拜登政府重新加入巴黎协议,预计2021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2万台,同比增长87%,但仍落 后于全球市场增幅。 随着各国持续推进节能减碳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迎来黄金二十年,对燃油车的替代率水平将加 速上行,中美欧成为科技竞争和销售竞赛的主战场。东方证券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5年接近2000 万辆,渗透率20%以上,五年复合增速达45%;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6000万辆,渗透率超过60%, 五年复合增速25%。2030年之后,欧洲市场将禁售燃油车,中国和美国提出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目标分 别为40%和50%,预计204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8000万辆,渗透率80%以上。 (2)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快速成长期和冷静调整期。2000至2008年为萌芽期,新能源 汽车被列入“863”计划12个重大专项之一,国家出台《汽车行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 规则》等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09至2016年为快速成长期,受多项优惠政策的推动,我国新 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长。2017至2020年为冷静调整期,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以及补贴政策加速退 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报显示,截 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1.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占新能 源汽车总量的81.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 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比亚迪、吉利等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宁德时代、比亚 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等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全球前十,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51.8万辆与53.1万辆,环比增长 6.7%与11.1%。本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刷新记录,并双双突破50万大关,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 从全年累计表现来看,我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达354.5万辆和352.1万辆,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59.5%和 157.5%,新能源渗透率达到13.4%,较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回顾前12月,全年产销持续增长,3月份月销 突破20万辆,8月份突破30万辆,11月份突破40万辆,12月再创新高,突破50万辆。 从动力类型来看,12月纯电车型产销分别完成43.3万辆与44.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而插电混动 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与1.2倍,但环比均出现下滑。2021年纯电动车 型产销量已占据83%的份额,分别是294.2万辆和291.6万辆,纯电车型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绝对 主力。从车辆类型来看,12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8.8万辆与49.8万辆,同比增长均超120%,而新 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万辆与3.3万辆,同比增长42.1%与46.6%。 据中汽协预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激励转向市场驱动,面对芯片短缺及原料增势不减等不利 因素,仍将展现强大的发展韧性及动力,2022年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有望 超18%。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东方证券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将超过1500万辆,渗透率超过50%。

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分析
(1)驱动电机市场分析
电力驱动是汽车能源和驱动系统的技术变革,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升级,也成为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志之一。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显著增强,从过去的跟跑到现在的已经领跑,从电池、电机、电控几个方面都实现了自主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其中在驱动电机领域,我国已经自主开发出满足各类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产品,部分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相同功率等级的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峰值转速、功率密度及效率方面与国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主要使用的是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成本的下探,在未来几年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上,永磁同步电机将占据主流,交流异步电机的配套将逐年萎缩。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量为325.47万台,同比增长164%,。从国内市场份额来看,比亚迪电机17,93%,排名第一;特斯拉电机11.90%,排名第二;方正电机的市场份额为10.42%,排名前三。

蔚然动力、宁波双林、大众汽车、日本电产、博格华纳、精进电动、上海电驱动的市场份额列第四到十位。

东方证券预计,受新能源汽车增速和双电机车型份额提升双重驱动,驱动电机的装机总量将逐渐超越新能源汽车销量;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需求将达到2477万套,5年复合增速超过56%;2030年装机量超过8200万台,10年复合增速37%。在国内市场,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需求达825万台;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1730万台,10年复合增速为28.5%。

(2)扁线电机市场分析
扁线绕组电机的显著特点是定子绕组中采用截面积更大的扁铜线,提高电机槽满率,具有高功率/转矩密度、高效率、散热性能更好等优点,同时更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满足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爆发后对产品一致性高的要求。但同时扁线电机大规模应用也需要克服一些缺点,比如良品率低,转速上不去,标准化难以及专利壁垒等。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发扁线电机的时间较晚,但投入较大、研发坚决,近两年扁线电机已成为行业内追求的乘用车驱动电机发展方向。国内头部供应商也开始陆续进入扁线电机研发领域。目前已经有超过10家整车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开发扁线电机。

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扁线电机渗透率为15%,我国扁线电机渗透率约为10%。2021年,随着大众、宝马、比亚迪、蔚来等主流车企开始大规模换装扁线电机,特斯拉换装国产扁线电机,我国扁线电机渗透率已与全球扁线电机渗透率同步增长至25%。此外,在高端车型中为满足对高性能的追求,搭配扁线电机数量也开始由原来的单电机增加到双电机,例如保时捷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甚至部分车型会搭配三电机。预计到2025年,扁线电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至90%,届时全球扁线电机需求量将超过2000万台,国内市场需求约为750万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主要支持政策或法律法规如下:
时间政策名称主要内容
2021年3月《关于开展2021年新 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 通知》活动时间为2021年2月-2021年12月,鼓励参加下乡活动的新 能源行业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双品网购节”,支持企业与电商 互联网平台等合作举办网络购车活动,通过网上促销等方式 吸引跟多消费者购买。
2021年2月《关于加快建立健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 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建设和信息共享,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推广绿色低碳 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港口和机场服务、城 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要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汽车;加大推广绿色船舶示范应用力度,推进内河船型标准 化,加快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支持机场开展飞机辅助动力装 置替代设备建设和应用。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 鼓励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推动建立标准化托盘循环公 用制度。
2021年1月《关于服务构建新发 展格局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邮轮经济、水上旅游、旅游专列、低空飞行旅游、 通用航空。推进运输装备迭代升级,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发展,换代升级普通列车客 车。推展交通一卡通和ETC的适用范围。
2020年12月《关于进一步完善新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 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创造稳定政策环境,2021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 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2021年新能源汽车购置 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 车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 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 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2021年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 坡10%。为加快推动公共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地方可继续对新 能源公交车给予购置补贴。
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规划(2021-2035)明确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规划》指出了四个关键发展 方向。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 池等开发创新。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
  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 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 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2020年5月《关于征求<关于开 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 推广的通知>(征求意 见稿)意见的函》示范期间,要推广超过1000辆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燃料电池 汽车,平均单车累积用氢运营里程超过3万公里。
2020年4月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 策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同时还将新能源汽车推 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0-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城市公 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 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 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
2020年4月《关于促进快递业与 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的意见》支持制造企业联合快递企业研发智能立体仓库、智能物流机 器人、自动化分拣设备、自动化包装设备、无人驾驶车辆和 冷链快递等技术装备,加快推进制造业物流技术装备智慧化 鼓励快递企业加快推广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 模式,淘汰更新老旧车辆,提高新能源车辆使用比例。
2020年2月《智能汽车创新发展 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 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展望2035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 完善。
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规划(2021-2035) (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 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 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可实现在限定区域 和特定场景下的商业化应用。
2019年11月《新能源汽车动力蓄 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 设和运营指南》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及梯次利用等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管理 要求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建立回收服务网点,新能 源汽车生产、动力蓄电池生产、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综合 利用等企业可合作共用回收服务网点。
2019年7月《关于继续执行的车 辆购置税优惠政策》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 车辆购置税,本公告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2019年4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2019年本, 征 求意见稿)》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电动汽车电控集成;电动汽车驱 动电机系统(高效区:85%工作区效率≥80%),车用DC/DC(输 入电压100V~400V);一体化电驱动总成(功率密度≥ 2.5kW/kg);高速减速器(最高输入转速≥12000rpm,噪声低于 75dB)。
2019年3月《关于进一步完善新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 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18年的基础上退坡超过 50%,并取消“地补”,改为补贴充电基础设施。2019年3月26 日至2019年6月25日为过渡期,6月26日新的补贴政策开始实 施。
2017年9月《促进道路货运行业 健康稳定发展行动计 划(2017-2020 年)加强城市配送车辆技术管理,对于符合标准的新能源配送车 辆给予通行便利;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试点;鼓励各 地创新政策措施,推广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清洁能源 货运车辆。
2017年6月《乘用车企业平均燃 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 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办法显示,积分政策将从2018年开始实行,油耗积分按CAFC 法规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则要求2018—2020年车企分 别要达到8%、10%、12%。其中,油耗积分可以结转,新能源 汽车积分可以交易。结转或交易后积分仍未负的企业将面临 暂停受理不达标新车的申报、暂停生产高油耗车型等处罚。
2017年6月《关于完善汽车投资 项目管理的意见》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规范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 项目条件
2017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 节能减排 综合工作方案的通 知》加快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新能源汽车 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政府部门公务用车中新能源车辆必须 过半。
2017年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 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 定》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资质考核要求、监管要求、不合格惩 罚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2016年12月《关于调整新能源汽 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 政策的通知》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余车型补贴金额全面下调,快充类纯 电动客车下调幅度高达60%,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各类车型获得 补贴资格的技术条件。
   
2016年12月《“十三五”国家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规 划》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落实和完善扶 持政策,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 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 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 业。全面提升电动汽车整车品质与性能。加快推进电动汽车 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与应用,重点开展整车安全性、可靠性研 究和结构轻量化设计。提升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配套能力 与整车性能。加快电动汽车安全标准制定和应用。加速电动 汽车智能化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完善电 动汽车生产准入政策,研究实施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 到2020年,电动汽车力争具备商业化推广的市场竞争力。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 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包括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及大力推动十 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十大重点领域之 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 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 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 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 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015年5月《关于完善城市公交 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 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 广应用的通知》通过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进一步理顺补助 对象和环节,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替代燃油公交车步伐。一方 面还原燃油公交车的真实使用成本,遏制燃油公交车数量增 加势头,另一方面调动企业购买和使用新能源公交车的积极 性,鼓励在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时优先选择新能源公交车 推动新能源公交车规模化推广应用,促进公交行业节能减排 具体政策包括调整现行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涨 价补助数额与新能源公交车推广数量挂钩、调整后的城市公 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资金由地方统筹使用及中央财政对完成 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目标的地区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等
2015年4月《关于2016-2020年新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 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新能源汽车补助对象是消费者,中央财政补助的产品是 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 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主要依 据节能减排效果,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规模效应、技术进 步等因素逐步退坡。明确了2016年各类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 2017至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 坡,其中:2017至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 2019至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通知进一步 对企业及产品的要求、资金申报及下达等进行了规定
2015年3月《关于加快推进新能 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 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 见》明确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初具规模 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总量达到30万 辆
2015年3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 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 生产准入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对新建独立法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 管理做出详细说明
2015年3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 业规范条件》从企业基本要求、生产条件要求、技术能力要求、产品要求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销售和售后服务、规范管理等七个方面 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给出规范意见
2015年1月《关于电动汽车用价 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 知》确定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
2015年1月《关于对电池涂料征 收消费税的通知》明确了锂电子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免征消费税
2014年11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 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202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方针和重点任 务,要求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船舶、天然 气汽车和船舶,扩大交通燃油替代规模
2014年11月《关于新能源汽车充 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拟安排资金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或城市群给予充电设施建 设奖励,要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大气污染治
 知》理重点区域中的城市或城市群,2013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数 量不低于2,500辆,2014年度不低于5,000辆,2015年度不低 于10,000辆;其他地区的城市或城市群,2013年度推广数量不 低于1,500辆,2014年度不低于3,000辆,2015年度不低于 5,000辆。推广数量以纯电动乘用车为标准进行计算,其他类 型新能源汽车按照相应比例进行折算
2014年10月《加强“车、油、路” 统筹,加快推进机动 车污染综合防治方 案》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针对新能源汽车研究制定减免过路过 桥费、免费停车等政策
2014年8月《关于免征新能源汽 车车辆购置税的公 告》从2014年9月1日起到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 免征车辆购置税。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由工信 部、国家税务总局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 车型目录》实施管理
2014年7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 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 见》强调“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各地不得自行制定 出台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标准,要执行国家统一 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
2014年7月《关于电动汽车用电 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 通知》对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价格优惠,执行大工业 电价,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执 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降低充电成本
2014年6月《政府机关及公共机 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 施方案》明确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机动车辆应当优先选用新能源 汽车;用于机要通信、相对固定路线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 配备更新时应当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在环卫、邮政、旅游 公交等更多领域和更广泛用途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2014年1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 作的通知》减小新能源汽车2014年和2015年的补贴退坡幅度:2014年在 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 10%
2013年11月《四部委确定第一批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城市或区域名单》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 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核评估,确认了28 个城市(区域)为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
2013年9月《关于继续开展新能 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细分为四种。申报城市的政府机关、公共机构 等领域车辆采购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 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 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 见》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每年新增或更 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60%以上,政府普通公务用 车优先采购1.8升(含)以下燃油经济性达到要求的小排量汽 车和新能源汽车,择优选用纯电动汽车
2013年5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2011年本)》(修鼓励类项目包括: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控集成
 正)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2 5kW/kg,高效区: 65%工作区效率≥80%)等;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驱动系 统等
2013年1月《能源发展"十二五" 规划》明确要求建设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到2015年形成50万辆电 动车的充电设施。同时,继续推广节能和新能源交通工具
2012年4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产业 发展规 划 (2012~2020年)》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累计产销量 争取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的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2011年9月《关于促进战略性新 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 指导意见》推动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培育本土龙 头企业和新能源汽车跨国公司等
2011年8月《关于加强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安 全管理工作的函》提出了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发展插 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以及示 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

(二)汽车电子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机控制装置的总称,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

汽车电子是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是国家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产业。我国汽车电子行业起步时间比较晚,随着新能源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日渐成熟,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2021年,汽车产销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增长3.4%和3.8%。在互联网、娱乐、节能、安全四大趋势的驱动下,汽车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预计2030年为49.55%。

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不断发展,汽车电子广泛应用于汽车各个领域,汽车电子市场快速成长。

2014-2019年期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在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约9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07%;2020年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增大约为1029亿美元;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104亿美元;2025年中国汽 车 电 子 市 场 规 模 将 达 到 1412 亿 美 元 。


(三) 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智能控制器是实现智能控制指定电子机器设备的小型操作工具。随着智能化需求的增长,智能控制器产品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由2017年的16215亿元增至2020年的237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6%。2022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17.52%。智能控制器行业重点布局在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设备这三大领域,其中汽车电子市场占比最大,达24%;其次,家用电器市场占比16%,电动工具及设备市场占比13%,智能建筑及家居、健康及护理和其他市场分别占比为11%、4%和32%。

智能控制器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统筹布局和推动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预计将带动家电制造向智能化、网络化升级,为中国家电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带来较好的战略机遇。基于未来发展重点和家电及家居智能化,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发展与繁荣。未来,智能控制器行业的相关政策将持续助力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及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设备正从电子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终端用户对产品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智能控制器也面临着技术突破、产品质量提升、市场需求扩大等重大变革,下游智能化终端产品对智能控制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对智能控制器厂商的技术开发能力、新产品研发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预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助推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

目前公司智能控制器主要包括家电、锂电池、电动工具控制器,上述市场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 1、新技术不断应用的趋势。行业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技术升级,加速了人类智能化进程,5G、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智能社会发展,给智能控制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2、下游客户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近年来,全球家电呈现品牌加速集中的趋势,“头部效应”愈加明显;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化”渗透率呈现加速的态势。由于全球家电市场的总量增长趋缓,各大家电品牌商为了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对上游方案商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差异化的创新方案、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稳定可靠的交付等。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化大客户要求上游具备多国本地化服务能力。

3、移动化和“锂电化”趋势。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大背景下,以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正快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和铅酸蓄电池等。在个人和家庭领域,锂电作为轻便、环保的能源,可为家庭能源管理和使用消费电子产品提供方便、智能的使用体验,正逐渐扩大应用范围。近年来,工具行业迎来“油转电”和“无绳化”的技术升级机遇,过去很多采用燃油供动力的产品逐步替换为采用锂电池供动力,产品的电池、电控和电机均需升级换代。同时,由于工具主要是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地区,受贸易政策和关税影响较大,还需要公司具备海外交付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
(1) 新能源驱动电机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驱动电机系列产品已与多家国内头部传统自主品牌整车厂、造车新势力及国际Tier1等客户建立配套合作关系,客户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奇瑞汽车、蜂巢传动、蔚然动力、小鹏汽车等。受益于搭载公司驱动电机的已量产车型五菱宏光MINI EV和小鹏P7等的良好市场表现,公司2021年新能源驱动电机出货量继续稳居第三方独立供应商第一,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

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投入产能建设,至2021年底已投入量产的驱动电机产能为70万台/年,目前处于满产状态。为满足下游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加大产能建设,拟募集资金新建年产180万台驱动电机项目,新增产能中主要以扁线电机为主。

公司报告期内加强供应链建设和完善,与核心材料供应商太钢股份、宁波韵升、铜陵精达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各项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上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公司在电机设计前期建立材料成本等竞争优势。

公司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800V高压电机、扁线电机、油冷电机等新能源驱动电机新技术方向持续投入,并且已获得某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800V高压电机开发合同和项目定点。

(2)智能控制器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高科润电子有限公司受到芯片涨价和短缺影响,对公司日常经营带来较大影响,芯片涨价主要是ST、TI、NXP、英飞凌等国外厂家的MCU、MOS管、功率器件和存储器件,公司积极通过和客户协调售价、以购买现货等方式解决公司半导体缺货对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吸尘器和清洁机器人控制器系统产品实现批量生产,成为公司新产品领域业务主要增长点。

报告期内,由于下游战略客户科沃斯、伊莱克斯等需求旺盛,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高科润的智能控制器(PCBA)业务表现较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同时,公司通过制造过程优化、产品技术方案的改进和新项目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等诸多措施,克服了进口电子元器件价格上涨、供应链持续紧张、人民币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好的完成了业绩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在越南投资成立的越南高科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筹建阶段。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建设和投产进度预计将略晚于预期。2022年芯片涨价和短缺风险依然存在,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家用电器控制器和电动工具用控制器为主要发展方向,对标公司重点客户,不断优化采购和制造模式,实现公司运营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3)微特电机
2021年度,公司家用缝纫机电机业务需求相对稳定,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越南方正工厂在2021年8月份时产值有所下降,甚至停产月余时间。公司在积极布控疫情防控的同时,采取部分产能暂时转移到国内加工生产、积极动员越南员工吃住在公司减少交叉感染、管理人员带头下沉到一线车间参与生产,鼓励员工共同抗疫;利用各种渠道安排每周全员核酸检测。截止目前,越南工厂产能已逐步恢复正常。从目前全球疫情形势判断,新冠肺炎疫情扔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凭借越南制造成本低和较好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优势,该业务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2021年,方德科技越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南方德”)持续扩大产能,电动工具用电机已经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报告期内,越南方正在家用缝纫机电机业务上保持了稳中有增的发展趋势,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方正(湖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方正”)于2021年5月份完成了新厂区的建设和整体搬迁,新厂区已经正式投入批量生产。但受重卡市场整体表现影响,该业务销售有所下滑。

(4)汽车电子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海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AMT及其控制、柴油机控制器ECU、气体机控制器GCU、后处理器控制器DCU等系列产品。2021年公司受到汽车芯片短缺和国际天然气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受到较大程度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未来上海海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将秉承中国绿色动力科技的引领者的研发初衷,充分发挥发动机控制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优势,攻克氢等清洁能源类新型动力来源难题,以创新技术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展现企业担当。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一直坚持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产品和服务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品牌发展模式,并形成了包括产品研发、网络拓展、质量管理在内的诸多竞争优势。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以下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1、技术研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新能源集成驱动系统为总方向、继续践行“技术先行”的发展理念,以产学研、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等模式探索适合市场的新产品新项目。2021年公司新增自主知识产权28项(其中:方正电机2021年新增实用新型11项、方德研究院2021年新增实用新型8项)。

公司自主研发的扁线电机已完成研发和量产准备,功率密度、效率等核心参数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2025年对驱动电机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上海海能研发的“国六”排放的气体机、柴油机控制器产品试验进展顺利,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市场优势
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公司已经在微特电机及控制器、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多个细分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其中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电机年产550万套,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75%;参股公司延锋安道拓方德电机公司的汽车座椅电机年产量2000万个,自主品牌国内第一;公司2020年、2021年新能源驱动电机出货量市场均排名第三(根据第三方媒体NE时代数据),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等自供驱动电机的主机厂;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和尾气后处理控制器是唯一国内自主研发并大批量配套的自主品牌,能直接替代博世、德尔福等国外巨头产品。

3、生产制造能力优势
目前公司已经获得IATF16949:2016、ISO9001:2015、ISO14001:2015和ISO45001:2018四大体系认证。

同时,各个生产基地均已完成SAP系统的整体上线,叠加MES系统的应用,公司可实现汽车行业对于产品可溯性的要求。公司通过过去几年对设备自动化的不断投入和改造,目前新能源驱动电机生产设备及开发测试设备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国际水平。公司目前产能已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已通过投资新增年产180万台驱动电机项目的议案,目前正在抓紧推进。

4、供应链整合优势
公司历来重视供应链的整合和管控,各业务板块之间已实现共用原材料的集中统一采购,如驱动电机和微特电机共用的硅钢片、漆包线等;发动机控制器和家电智能控制器共用的芯片及电子元器件等,实现材料采购成本的下降,发挥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此外,公司也将部分优质供应商引入园区,在保障零部件供应之外,有效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基于深度合作、共同成长的理念,公司已与部分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建立并巩固了自身的供应链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890,768,200.01元,同比增长65.47%;营业利润为-8,405,106.93元,同比增长98.70%;利润总额为-8,328,321.03元,同比增长98.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177,034.90元,同比增长103.94%;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同比增长103.68%。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1,890,768,200.01100%1,142,656,149.74100%65.47%
分行业     
机械行业1,890,768,200.01100.00%1,142,656,149.74100.00%65.47%
分产品     
缝纫机应用类315,220,454.6916.67%279,764,053.8224.48%12.67%
汽车应用类943,982,341.8649.93%421,935,873.8536.93%123.73%
智能控制器601,531,225.7731.81%412,928,497.5136.14%45.67%
其他30,034,177.691.59%28,027,724.562.45%7.16%
分地区     
国内1,481,739,672.5578.37%725,472,563.3963.49%104.24%
国外409,028,527.4621.63%417,183,586.3536.51%-1.95%
分销售模式     
直销1,890,768,200.01100.00%1,142,656,149.74100.00%65.47%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 是 □ 否

行业分类项目单位2021年2020年同比增减
缝纫机应用类销售量台/套5,781,4885,712,4391.21%
 生产量台/套5,852,1675,728,105.52.17%
 库存量台/套384,632.5313,953.522.51%
汽车应用类销售量台/套1,064,997822,46329.49%
 生产量台/套1,062,568898,91018.21%
 库存量台/套198,191200,620-1.21%
智能控制器销售量台/套23,870,13419,150,12524.65%
 生产量台/套24,715,40018,577,98433.04%
 库存量台/套2,510,231.281,664,965.2850.77%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汽车应用类销售量和生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多,主要是新能源订单增加较多。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单位:元

行业分类项目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比 重金额占营业成本比 重 
机械行业直接材料1,436,348,213. 0985.32%771,660,187.4781.56%3.76%
机械行业直接人工133,403,130.067.92%91,815,752.939.70%-1.78%
机械行业制造费用113,743,057.966.76%82,625,213.638.73%-1.97%
说明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 是 □ 否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新增子公司的情况

上级公司新增合并单位新增合并方式设立时间
方德研究院方地应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投资设立2021年2月
本公司星舰产业发展公司股权转让2021年12月
本公司绿脉城市交通(欧洲)有限公司取得控制权2021年12月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处置子公司的情况

上级公司处置合并单位新增方式处置时间
深圳高科润瑞成实业发展有限公 司(RicherIndustry Development Limited)注销2021.11.12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元)872,827,601.40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6.16%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 比例0.00%
公司前 5大客户资料

序号客户名称销售额(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1客户一311,655,821.2616.48%
2客户二246,390,075.0013.03%
3客户三142,527,726.487.54%
4客户四94,334,258.074.99%
5客户五77,919,720.594.12%
合计--872,827,601.4046.16%
主要客户其他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元)414,503,790.23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5.31%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 额比例0.00%
公司前 5名供应商资料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