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振芯科技(300101):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振芯科技:2021年年度报告 证券代码:300101 证券简称:振芯科技 公告编号:2022-021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股票代码:300101 股票简称:振芯科技 披露日期:2022年4月19日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莫晓宇、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胡祖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曾旭辉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4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集成电路业务”的披露要求 1、产品开发风险 公司面向行业级和消费级客户提供集成电路、北斗导航、视频图像等相关高技术产品,其中行业级产品由于高可靠性要求,普遍具有技术难度大、复杂度高、开发周期长以及研发投入高等特点,存在一定的技术开发风险;消费级产品虽然技术复杂度相对较低,但其市场竞争激烈且迭代速度很快,对成本控制、工艺性和时效性有极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坚持以市场用户为导向的研发策略,不断加强对产品立项评审管理和前期技术的验证,力争降低产品研发失败和不能如期产生效益的风险。 2、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受新冠疫情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持续影响,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5G、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原材料与生产加工产能较为紧张。公司作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生产外包面临一定的备货和原材料、生产成本上涨及生产周期的压力。若主要原材料长期短缺或生产价格出现持续大幅波动,可能会对公司产品毛利率、供货保障以及未来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通过加强原材料储备、优化生产计划管理、强化项目管理提效、多渠道备份合作商等举措以满足公司经营需要,保障公司供货能力。 3、人才流失或短缺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行业,在技术研发、运维管理、供应链保障等各环节需要大量专业的高端人才作为支撑。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局势的背景下,公司所处行业高端人才储备量不足,而近年来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制造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下游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行业对人才产生大量需求,行业内人力成本大幅上升。若公司不能维持人才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则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均面临重大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不断加大人力成本投入,多方面拓展人才获取渠道,加强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以满足公司日益发展壮大的需要,同时,不断完善各种激励措施,促进公司利益和员工共享机制的形成,最大程度保持并加强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4、利润依赖政府补助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超过当期利润总额绝对值的30%,上述政府补助不具有可持续性。长期来看,公司面临政府补助降低而影响损益的风险,但公司获得的大部分政府补助资金主要来源于承担行业以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提升我国总体技术水平为目的而设立的科研或产业化项目,且该类项目要求承担企业须在相关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先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具备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战略核心产品的能力。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公司将通过不断攻克关键技术,提升技术实力,保障项目顺利完成;同时,将技术攻关与推进产品化战略密切结合,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 5、公司股东诉讼风险 公司控股股东成都国腾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因股东分歧发生多起诉讼,目前仍有诉讼处于未决状态,国腾电子集团因股东之间矛盾尖锐导致的治理僵局问题仍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存在。目前尚未影响公司现有法人治理机制下的规范运作,但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战略、财务、发展等重大经营决策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公司自2008年股改、2010年公开发行上市以来,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信息披露制度、关联交易制度等完整的公司治理制度,设立了提名、薪酬与考核、审计等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并已规范运行多年,积极确保了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的情形。为规避上述风险,公司未来将继续严格遵循公司的法人治理制度及准则的要求规范运行,继续促使公司生产经营、战略发展、人事财务等重大经营决策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更加科学、民主和透明。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560,066,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目 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1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11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5 第四节公司治理..............................................................................................................................47 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78 第六节重要事项..............................................................................................................................81 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109 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121 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122 第十节财务报告............................................................................................................................123 备查文件目录 1、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2、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3、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4、经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1年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5、其它相关资料。 释义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定性 □是√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不适用 公司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收到税务机关的三代手续费返还。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 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集成电路业务”的披露要求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我国政府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国内电子信息行业延续稳定发展态势,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据中国电子2021 23.63 16.60% 信息行业联合会统计, 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收入规模达 万亿元,同比增长 ,但受原材料价格高位上涨、芯片持续短缺以及产能紧张等因素叠加影响,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综合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三个板块,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20年的积累,公司已在产业规模、技术研发、业务布局、团队管理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尤其在核心元器件、卫星导航综合应用和视频图像等产品方面优势明显。展望“十四五”,集成电路行业市场仍处于上行周期,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将取得先发优势,同时随着北斗全球卫星组网的完成,北斗导航定位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相关下游拓展应用亦将迎来发展良机,公司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产品化战略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集成电路 1、集成电路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达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行业内“缺芯”现象愈演愈烈,部分原材料、生产、封装测试等环节产能紧张,产品生产制造排期现象明显,生产交期大幅延长,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尽管市场需求及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依然明显,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仍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10,458.30亿元,同比增长18.20%,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4,519亿元,同比增长19.60%。 同时,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2035 2035 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称“《十四五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谋划推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集中发展,从国家战略上再次坚定了突破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技术难关的决心。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税收、资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为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集成电路行业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四大板块,公司属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位于产业链上游。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竞争加剧,我国大陆IC设计公司已达2,810家,同比增长26.7%,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众多,但成规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较少,行业内仍存在核心类芯片设计/生产能力缺乏、持续创新能力薄弱、产业链各环节缺乏协同等突出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仍有诸多短板和缺失,“卡脖子”现象依然严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高端集成电路产品从普遍依赖进口到逐步实现国产化仍需经历较长时间。 2、公司集成电路产品所属细分领域的主流技术水平及市场需求情况 公司集成电路产品属于数模混合电路,主要以处理模拟和数字信号的数模混合产品为主。 数模IC产品生命周期较长,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具有高投入、高成本、重技术人才经验的特点,导致行业内有核心技术优势的规模以上国内企业相对较少。目前行业内主流技术仍以国外企业为代表,国内相关产品和技术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以数模转换器为例,全球中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先进企业所占据。相比于其他半导体行业,数模IC产品种类繁多,不同厂商产品重叠度低,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比较分散,但国外品牌在国内中高端市场中仍占据领先地位。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口集成电路3,107亿个,同比增长19.59%,而进口集成电路6,354.8亿个,同比增长16.92%,2021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数量远大于出口数量,国内集成电路供需缺口巨大,尤其高端集成电路产品不能自给已经成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乃至国家安全的潜在风险,集成电路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同时受益于5G、AI、智能汽车、大数据等产业升级及快速发展,全球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激增,呈现出产业链、供应链等多重紧张的局面,集成电路行业仍处于上行周期。 3、公司集成电路产品行业情况及综合优劣势 公司所在集成电路产品行业主要面向行业用户市场,对产品的可靠性、先进性和供货保障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2021年,立足公司具有明显优势的射频收发、高速接口、频率源、转换器等核心技术及产品,公司在行业领域继续保持了技术领先地位。在保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加大新产品推出速度,拼产品拼服务,加大新市场开拓力度,客户数及销售收入均实现增长,保持了相关领域核心器件的主要供应商地位。 同时受益于国产化、5G、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广泛兴起,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激增,公司所在产品市场虽存在较大的替代更新需求,但行业均面临成本上行、产能紧张等多重压力。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成本管控及生产供货保障,通过对成本相关的设计、加工、检测等环节进行持续优化,完善原材料集中议价、多家供方供货/备货、与客户积极沟通供货周期等方式,实现了产能有效协调,全力保障了用户的产品交付。 公司的综合优势在于始终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拥有多年积累的技术研发、市场能力和稳定的技术团队,在集成电路设计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供货保障能力等方面保持有较强的优势,尤其在转换器、接口、时频、射频等细分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劣势主要在于对上游原材料端、生产端的控制力较弱,而下游应用因面向不同行业用户,不同整机系统的应用环境、系统结构及复杂度的差异一定程度制约了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公司需要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加强产品整体方案解决能力。 (二)北斗导航综合应用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整体发展和产值增速明显,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2014-2020年产值复合增速约为20.11%,预估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北斗正全面迈向综合时空体系发展新阶段,精准时空服务正逐渐取代目前的位置服务成为北斗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预计到2025年,综合时空服务的发展将直接形成5-10亿块/年的芯片及终端市场规模,总体产值有望达8,000-10,000亿元规模。截至2021年末,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其中已有超过79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安装使用北斗系统,近8,000台各型号北斗终端在铁路领域应用推广,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套,医疗健康、防疫消杀、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下游运营服务环节产值近2,000亿元。以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式设备为代表的北斗大众领域应用获得全面突破,包括智能手机器件供应商在内的国际主流芯片厂商产品广泛支持北斗。 “十四五”是北斗行业推广应用的关键时期,是拓展应用、培育生态、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目前国家已出台与卫星导航相关的政策法规1,000余件。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未来要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月,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培育北斗大众消费新应用,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到“十四五”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健全覆盖芯片、模块、终端、软件、应用等上下游各环节的北斗产业生态,形成北斗与5G、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大众消费领域好用易用的北斗时空服务体系。同时在“新基建”发展带动下,终端采购和系统集成项目规模显着提高,随着未来时空服务和“+北斗”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预期下游服务产值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成为产值主要增长点。 公司深耕北斗行业20余载,相关产品覆盖北斗卫星导航“元器件—终端—系统应用”全产业链条,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保持了较强的产品技术优势和新产品研制能力,是国内北斗卫星导航领域龙头企业之一。2021年公司紧抓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重点开发的北斗三号通用模块、北斗三号手持/车载/海事终端等产品已完成研制并投入生产;另外,公司基于地灾监测、应急救援、地基增强、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行业和大众消费类的应用开发的新一代产品也正在逐步推向市场。 (三)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 从“3111工程”到“平安城市建设”,从“雪亮工程”建设到当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安防行业产品技术应用不断外延,逐渐形成了以公共安全领域应用为核心向交通、金融、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智能化领域渗透的行业发展趋势。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明确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及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据中国安防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安防行业总产值已达8,510亿元。 2021年7月,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进一步提升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加大超高清视频监控、巡逻机器人、智慧警用终端、智慧应急终端等产品在城市安防、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建设实时精准的安全防控体系。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安防在更多细分场景下的应用将不断更新迭代,产业链企业的发展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 公司在视频图像领域深耕多年,已形成了“算法+产品+应用+渠道”的核心优势,自主掌握了无人机视觉定位、宽动态视频采集、去雾/去云/去霾算法处理、视频实时无缝拼接等核心技术和算法,拥有成体系、成系列的智能视频产品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解决方案。2021年公司重点拓展了四川本土优势地区的天网改造项目,动捕摄像机、机场产品、网上智能督察、板卡产品、机载光电吊舱等产品的拓展均取得市场突破,技术方向深入推进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力争从计算机视觉及光机电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进行转变。下一步公司将深度学习算法移植、集成及优化,围绕云计算、图像精准智能识别、无人机视觉定位等核心技术,全力打造公司在无人系统的基础系统平台和产品,实现在智能感知、智能理解、智能决策三方面的应用落地。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集成电路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主营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围绕北斗卫星导航、核心电子元器件方向,主要从事北斗卫星导航“元器件—终端—系统应用”全链条核心产品的研制、生产及销售运营,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及销售,以及视频光电、安防监控等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业务。 1、集成电路业务情况 (1)经营模式 公司在集成电路行业属于设计类企业,位于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游,采取无晶圆厂Fabless经营模式,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部分测试和销售,其他晶圆制造、封装等生产环节以外包代工方式完成。公司集成电路产品从立项到实现销售需要经过立项评审、方案论证、设计实现、试验验证、产品定型等阶段,周期较长。通常采用“以销定产、订单式生产”的形式,即销售部门取得销售订单或设计服务订单,研发部门组织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部门组织外协生产,通过向供应商采购晶圆和封装加工服务来生产产品,质量及测试部门完成测试检验供货,最终以产品销售或技术服务的形式向客户进行销售。 (2)主要产品类别 公司集成电路产品属于数模混合电路,主要以处理模拟和数字信号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为主。按应用分为视讯类、导航类、通信类;按功能分为射频类、接口类和SoC类,形成了北斗关键器件、转换器、软件无线电(SDR)、频率合成器、视频接口、硅基多功能MMIC等六大重点系列数百种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导航、通信、计算机、汽车电子、视频图像等领域。 2021年公司集成电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工作持续推进,主流成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获得了客户广泛认可和大批量选用,科研、生产、供货保障均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规模应用阶段。各类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1)北斗关键器件 北斗关键器件是北斗卫星导航终端所需核心器件,主要为基带、射频及组件、模块等。 公司作为最早从事北斗核心关键器件研制开发的企业,在基带、射频等核心产品技术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率先实现了批量应用。2021年,公司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基带芯片突破了高动态、高精度、高灵敏度、抗干扰等关键技术,可广泛应用到各型模块和终端;研制的北斗三号通用模块具备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全等技术优势,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可广泛应用于车载、船载等各型北斗三号终端中;微波组件实现了低噪声、幅相一致性、发射功率等指标的提升,可灵活嵌入到整机及系统中;在北斗三号时空基准设备方面,提升了定位、授时精度,准确度、低相噪及短报文通信功能。 2)转换器 转换器(Converter)是指将一种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信号的装置,其中模数转换器是将真实世界产生的模拟信号(如温度、压力、声音、指纹或者图像等)转换成数字信号处理,而数模转换器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两者是模拟芯片中技术难度最高的类别。公司开发的转换器是将信息转换成便于传输和处理的形式,用于射频电路和FPGA之间的数模和模数转换,并在转换过程中不发生信息畸变、失真、延迟等,具有传输速率较快、精度和分辨率较高等优势,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行业领域,未来可以满足行业用4G、5G的高带宽性能需求。随着大数据、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快速渗透,其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拓展。报告期内,公司转换器大幅提升了高速、宽窄带杂散性能,在国内市场处于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3)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SoftwareDefinedRadio)是一种集成元器件产品,通过借助软件辅助硬件性能和功能,实现了射频收发通道、转换器、频率合成器以及各类辅助算法等功能模块的全集成,不同通信设备可以实现电子兼容,用户可以实现一机多功能,可以与各种制式的通信系统通信,在通信行业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2021年,公司突破了高频率、大带宽快跳频应用、仿真验证和算法验证平台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并成功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满足以用户为需求走向应用验证阶段,为拓宽射频通信领域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 4)频率合成器 频率合成器(FrequencySynthesizer)是利用一个或多个标准信号,通过各种技术途径产生大量离散频率信号的设备。作用是给微波扫频信号提供一定分辨力的频率参考信号,并对微波信号输出频率进行逐点锁定,以得到高准确度和稳定度的扫频输出信号。公司研制的频率合成器产品体积小且重量轻,性能指标优异,可广泛应用于个人通信(基站、手机)、数字通信、遥测遥控、卫星导航等,用于提供高稳定度的时钟、本振信号、发射信号。报告期,公司在上述基础上基于市场需求研发出系列时钟类新产品,提升了超低相噪设计关键技术,为宽带射频通信的高性能频率源器件开发提供了保障。公司在锁相环、时钟、频综等领域具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在国内细分市场领域占有较大份额。 5)视频接口 视频信号接口包含差分、总线、串行/解串接口等多个细分门类和应用场景,其具有量大面广、产品种类多等特点。目前公司是在高端视频信号接口细分市场中产品布局最全、品种门类最广的企业,已有LVDS、Serdes、MIPI、RGB、HDMI、SDI等多种高清显示协议接口。 2021年,围绕“屏、显”市场,公司推出多种型号LVDS/SDI缓冲驱动器类产品,进一步丰富了LVDS产品系列化,拓宽了产品应用面,其中高速LVDS屏驱产品实现了可支持1080P及2k以上高分辨率应用场景。同时,公司积极攻克车规级收发芯片核心技术,建立高速接口车规产品的开发平台,将广泛拓展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等市场。 6)硅基多功能MMIC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onolithicMicrowaveIntegratedCircuit)采用平面技术,将元器件、传输线、互连线直接制做在半导体基片上的功能块,并且包括多种功能电路,如低噪声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混频器、上变频器、检波器、调制器、压控振荡器(VCO)、移相器、开关、MMIC收发前端,甚至整个发射/接收(T/R)组件(收发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天线前端,具有小型化和低成本的优势,主要应用于通信行业的射频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在高精度、移相、衰减、放大等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KA波段多通道MMIC,突破了通道一致性瓶颈,已形成多款不同波段产品。 (3)下一报告期下游应用领域宏观需求分析 新冠疫情及贸易争端冲击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叠加下游5G、新能源汽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市场需求爆发,2022年集成电路行业产能紧张、资本涌入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目前大量集成电路产品仍高度依赖进口。受益于“十四五”期间良好的集成电路产业促进政策,未来国产化将继续受到重视,各型智能终端的多场景、融合式应用在航空、航天、导航、通信、计算机、汽车电子、视频图像等领域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和提升,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规模增长趋势。 (4)同行业公司基本情况 目前全球数模混合IC市场空间巨大,行业具备高度分散性,产品种类繁杂、应用领域广泛。从公司集成电路产品市场定位,研发方向等各项指标上,部分产品类别相对具有可比性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紫光国微(002049)、复旦微电(688385)、臻镭科技(688270)。 2、北斗导航综合应用业务情况 2021年公司在保证传统北斗行业优势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北斗三号技术应用落地,加强了北斗基带信号处理、北斗终端集成设计以及微波组件设计技术等方向的研发工作,重点推进了元器件的国产化工作,完成了北斗三号芯片、通用模块、北斗三号手持/车载/海事终端、频综接收机等项目的研制及生产。 (1)北斗终端 公司研制的北斗终端主要包括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等9大系列100多种终端,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电力、交通运输、公共安全、通信、水利、林业等专业应用领域。 公司北斗终端产品核心元器件均采用自研,具备技术竞争优势,同时凭借多年在生产成本、制造效率、质量交付的把控,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强、产品系列全、技术水平领先的北斗综合应用研发和生产企业之一。2021年,公司获得了由中国测绘学会颁发的“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斗二号RDSS业务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以及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颁发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优秀会员单位”奖项。 (2)北斗综合应用 2021年公司积极拓展北斗产品新应用场景,继续聚焦围绕北斗高精度产品及解决方案,重点拓展了北斗民用服务、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地灾监测等综合应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着重挖掘国土地灾行业市场需求,结合公司丰富的行业经验,继续拓展四川、重庆、江西、云南等区域地灾监测市场,初步搭建了完整的行业产品和渠道体系;针对地表位移高精度监测场景,成功研制出普适型GNSS监测型收机(G1(s)),相比于第一代GNSS高精度接收机具有成本低、功耗低、易安装的优势;北斗RDSS设备、火线产品在应急管理市场拓展取得突破,部分地区应急项目已作为四川省内应急行业的标杆项目。 3、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业务情况 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领域,公司基于自研的视讯类元器件技术和系统工程经验,围绕“图像、智能、光电、平台”技术发展方向,自主掌握了核心算法优势,在视频图像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成体系、成系列的智能视频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四川为中心,多年来在西南片区拓展了多个智慧城市、天网、雪亮工程等智慧城市建设运营项目。 2021年公司着眼视频图像产品的AI智能化升级,重点拓展了四川本土优势地区的智慧城市、天网改造项目,航空视讯类产品保持了传统技术优势,实现了规模化销售,动捕摄像机、机场产品、网上智能督察、板卡产品、机载光电吊舱等产品的拓展均取得市场突破。通过提升天网项目质量,加强客户粘度,保持了公司在西南地区天网改造升级的优势地位。 (二)业绩驱动因素 1、行业景气 随着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下游需求激增导致行业严重“缺芯”,带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蓬勃发展,随着市场激增及产业价值链向设计领域转移,公司集成电路业务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双升。 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船联网和低碳经济等新技术和新经济模式的出现以及北斗产业中长期规划等政策出台,北斗导航产业迎来市场发展机遇,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天气预报、通信报时、救灾减灾等领域。乘行业东风,公司从事的北斗卫星导航“元器件—终端—系统应用”全链条产品销售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雪亮工程、国内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设等政策推动监控安防全面覆盖,教育安防、金融安防、交通监控、智慧园区等行业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加之智慧家居等民用市场需求扩张,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行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公司立足西南地区在智能视频光电产品差异化发展,取得较好市场突破。 2、技术和产品优势 公司聚焦卫星应用和“北斗+”,紧跟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技术,是业内少数具备“元器件—终端—系统应用”完整产业链发展格局的卫星导航企业,是国内北斗卫星导航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在北斗芯片、通用模块、各型终端、频综接收机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持续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技术,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自主创新,形成了北斗关键器件、转换器、软件无线电、频率合成器、视频接口、硅基多功能MMIC等六大重点系列数百种产品,在射频、接口、转换器等细分产业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多年来保持稳定的高比例研发投入,不断引进优秀研发人才,不断强化激励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及研发转化水平得到逐年提升。 3、市场和品牌优势 通过多年的市场耕耘,公司积累了深厚的客户资源,与各大行业客户形成紧密合作。在射频、接口、转换器等细分市场,公司推出各技术方向的拳头产品,市场份额持续增加。凭借技术实力与服务品质,与客户、供应商建立了深度良好的市场关系,承接多项重点项目和任务,形成了多家销售额千万级用户和数十家销售额百万级用户等核心用户群,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优秀供应商”、“突出贡献”、“守合同重信用”等奖项。 未来,公司将继续密切跟踪市场需求,抓住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以及数字货币等领域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同时积极开拓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 (三)报告期公司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综合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均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高、人力成本高等特点。人才和技术研发实力是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集成电路设计、卫星综合应用、视频光电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产品、技术和人才优势。公司已成为国内射频收发、视频图像接口等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优势企业,国内北斗卫星导航行业应用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广泛为导航、电力、汽车、家电等众多行业提供核心元器件、终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把握行业良好发展机遇,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以及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在行业内保持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保持了领先的技术竞争优势。公司及子公司获得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测绘学会颁发的“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斗二号RDSS业务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颁发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优秀会员单位”奖项,被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成都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列为“2020成都市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最具成长性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情形。 2021年度,公司及子公司在集成电路、北斗卫星导航、视频图像等领域新申报发明专利28项。 公司新增获得7项授权发明专利如下: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350.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8%。 驱动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具体因素如下: (1)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增长,公司在保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加大新产品推出速度、拼产品拼服务、加大新市场开拓力度,本期集成电路业务实现收入共计34,112.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66%。 (2)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整体需求旺盛,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生产交付,本期北斗导航综合应用业务实现收入共计30,528.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3%。 (3)报告期公司重点拓展了四川本土优势地区的天网改造项目,动捕摄像机、机场进程管控系统、机载光电吊舱等产品的拓展取得市场突破,本期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449.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3%。 报告期公司营业成本34,457.4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75%,营业成本增加主要系营业收入增加所致。 报告期发生期间费用29,753.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04%,其中销售费用6,789.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82%,主要系本期公司积极开拓市场,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相应的销售人员人工成本、差旅费、售后维护费等增加所致;管理费用11,059.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3%,主要系本报告期人工费用增长所致;研发费用11,562.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14%,主要系本报告期研发人员人工费用及外协加工费等费用投入增加所致;财务费用342.3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7.72%,主要系本期银行借款利息支出较上期增加以及利息收入减少综合影响所致。 报告期其他收益8,416.1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15%,主要系本期公司政府补助项目完成验收以及根据项目研发进度结转损益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报告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494.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6.67%,主要系随着本期销售额的增长、对应计提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及长期应收款预期信用损失较上期增加所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923.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9.63%,主要系本期确认存货跌价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较上期增加所致。 报告期营业外收入100.3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3.91%,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取得的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政府补助减少所致。 报告期营业外支出46.5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5.84%,主要系上期控股子公司新橙北斗未在增资扩股并引入投资者的业绩承诺对赌期内完成业绩承诺,公司以预计可能发生的业绩补偿对价确认一项负债并同时确认营业外支出并在本期实际履行补偿义务所致。 报告期所得税费用2,017.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16%,主要系报告期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所致。 综合上述利润变动因素,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利润15,713.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00%;利润总额15,766.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47.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91%。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注:为更合理反映公司经营业务类型,上表“分行业”、“分产品”中将往年“北斗终端及运营”表述改为“北斗导航综合应用”;将往年“安防监控”表述改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下同。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