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铂科新材(300811):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铂科新材:2021年年度报告 深圳市铂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2022年 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杜江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游欣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黄彩冰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本年度报告中涉及的未来计划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请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时股权登记日的股份数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 2.00元(含税),送红股 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0股。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7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56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8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7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83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84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87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法定代表人签名的 2021年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 释义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 适用 □ 不适用
□ 适用 √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定性 □ 是 √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 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金属软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金属软磁粉、金属软磁粉芯是已经被广泛应用的电子功能材 料。公司产品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 软磁材料主要包括金属软磁粉芯、软磁铁氧体、非晶、纳米晶以及硅钢片等。金属软磁粉芯是具有分布式气隙的软磁材 料,随着各类电子产向微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凭借其温度特性良好、损耗小、饱和磁通密度高等优良特性,可以更好的 满足电能变换设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频化的要求,近年来市场前景尤为突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变频空调、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数据中心、储能、消费电子、电能质量整治等领域。 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磁性材料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磁性材料产业,各类磁性材料的 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已经确立了世界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的地位。世界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业看 好中国并在中国建厂,使得中国磁性材料工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双碳”和“新基建”积极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的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储能、数据中心、5G基站建设等领域都迎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清洁、环保、低碳、高效的新形态的能源应用带来了电能变换上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高频化能力 的应用新需求,这些应用需求使得市场对金属软磁材料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BCC Research研究报告,全球软磁材料市场将从2019年的51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94亿美元,2019-2024年的复 合年增长率(CAGR)为9.1%,市场空间广阔。 2、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电感磁性材料行业下游领域广泛,因此行业整体属于顺经济周期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公司下半年收入通常 要高于上半年的收入,主要原因包括:下游部分客户为满足来年连续生产等需求,通常会在四季度提前备货,比如依据CPIA 发布的月度装机数据显示,光伏下半年装机量远大于上半年数据。另外,我国磁性材料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主要 聚集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区域。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金属软磁粉芯生产商和服务提供商,通过多年持续的材料技术积累和应用解决方案创新,不断创造 和引领新型应用市场,持续扩大产品市场空间,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取得了包括ABB、比亚迪、格力、固德威、 华为、锦浪科技、美的、麦格米特、TDK、台达、威迈斯、阳光电源、伊顿、中兴通讯(按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等 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并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公司通过与用户的技术合作来指导公司的研发与生产,共同推进电 源、电感元件以及电感磁性材料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创新,因此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具备了较强的引领者能力,在市场开拓、 产品性能、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处于主动地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便深耕金属软磁材料行业,获得了多项荣誉。2020年,公司荣获了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 号,该称号的授予是对公司在金属软磁材料领域的强大综合竞争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2021 年6月,公司的“高性能低损耗合金软磁材料助力光伏、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荣获2021财联社“碳中和先锋奖”;2021年9月, 公司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成果荣获第四届(2021年)中国电子材料行业“磁性材料专业前十企业”称号。 4、报告期内新公布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电感磁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领域,包括光伏发电、变频空调、UPS、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为节能环保产业 政策的重点鼓励发展对象,具体如下:
现高效稳定、节能环保运行提供高性能软磁材料以及电感元件整体解决方案。凭借着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 不断推出匹配市场需求的新材料产品,引领全球金属软磁粉芯行业的发展。 公司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UPS、服务 器、服务器电源、通讯电源)、储能、消费电子、电能质量整治(有源电力滤波器APF)、轨道交通等领域,属于“碳中和” 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2、报告期内的经营模式 公司在对电力电子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经过与客户及用户长期的磨合和合作,构建并形成了服务电能变换的 金属软磁协同平台的业务模式,具体经营模式如下: (1)生产模式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以销定产、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同时在产能富余时,公司为应对计划外的订单需求会 进行一定的储备生产。具体来说,公司根据客户对产品性能、规格、型号、数量以及交货期限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生产;另 外,在产能富余时,对于标准型号或市场需求较大的产品,基于公司管理层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进行适量的储备生产。 (2)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订单驱动的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纯铁、纯硅、铝及铜线等。根据生产计划所需要原材料及 原材料安全库存数量,制定采购计划统一进行采购,并通过推进标准化、供应商评价体系化、信息化、数字化等方式,严 格把控采购关卡,以保证原材料或者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及成本的竞争力。 原材料送达公司后,公司质检部门对购进材料进行检测,为提高产品性能,公司加强对供应商检验标准的控制,以更 好的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经过公司质检,达标原材料入库,未达标原材料退货。 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程序》、《来料检验规范》、《采购作业管理程序》等制度对供应商以 及原材料采购实施规范管理,保证原材料必须从优质、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以及原材料质量达到公司要求的标准。 (3)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方向主要包括三部分:粉体研发、磁芯研发、电感元件设计以及其他产品的预研。公司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 向,主要分为6个阶段:市场调研、项目立项、项目计划、产品开发、产品中试、产品量产。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共有4次重 大的决策评审,包括可行性评审、计划决策评审、转中试评审、转量产评审。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以直接销售为主。营销平台下设国内销售部、国外销售部两个销售经营单元,通过FAE进行积极的售前服务 ,参与下游客户的产品设计,提供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推动“从满足要求到需求深挖,从产品销售到价值提供”的转变, 为海内外客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或标准化产品。各销售单元根据行业、区域的不同进行精细化深耕,以行业属性为指引, 以客用户需求为导向,并通过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及严格的品质把控,完成销售的落地。 同时,营销平台下设销售管理部,主要负责销售管理及市场推广工作。通过行业洞察及销售数据、渠道、客用户档案 的建立,推动营销平台“从机会交易到客户经营,从单兵作战到系统协同”的升级;通过拉通“品牌-市场推广-订单转换-售后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关于支持和鼓励电子元件、磁性材料发展的政策,电子元件、磁性材料行业迎来发展良机。报 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46.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2.90%。公司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光伏发电及新能源汽车等高景气行业的发展和经营计划的稳步实施,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产能扩张以满 足市场的需求。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驱动力,坚持自主研发,通过持续性的技术开发投入,不断打磨 升级核心技术,深入原子层面研究材料特性,目前已积累了低氧精炼、气雾化喷嘴、超细粉制备、粉体绝缘、高密度成型等 关键核心技术,为提高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系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核心技术还取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 等奖”等荣誉。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大力引进全球行业优秀研发人才,保持自身技术的前沿性和领先性。截止2021年12月31 日,公司已累计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05件,电感软件设计著作权1件。 2、产品开发优势 公司始终以终端应用需求为产品开发方向,基于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从“铁硅1代”金属磁粉芯逐步升级完善,建立了 一套覆盖5kHz~2MHz频率段应用的金属磁粉芯体系,可满足众多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牢牢抓住终端用户。2021年推出全新 铁硅系列产品NPC,作为面向碳化硅时代的新磁性材料,NPC系列不仅提升了直流叠加特性,同时优化了磁芯损耗,为电源模 块节省铜线、提升效率做出积极贡献。 公司一直以服务客户为宗旨,长期与终端用户展开技术合作,持续提供和优化电感解决方案,定制化满足客户端的多样 需求,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深入理解电源、电感元件与磁性材料,进行细致的技术预测。因此,公司能持续且及 时地推出性能卓越的新型产品,配合电力电子的技术升级趋势,并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金属软磁材料的国产优势。 3、协同优势 通过对金属软磁粉末核心制备技术及应用、金属软磁粉芯压制技术工艺及应用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掌握,公司整合了 磁性材料产业链从磁粉到电感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公司具备了同客户及用户协同发展的能力,其形成经历了多年 技术、应用、市场等方面的积累。 公司通过与客户及终端用户的协同发展,来指导研发和生产,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一方面,公司通过材料技术创新、 电感元件设计创新,真正做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另一方面,借助对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及应用的掌控,公司对整个磁材产业 具有更深刻的领悟和敏感度,可以为用户提供新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公司通过在磁芯及电感元件领域与客户的协同合作也 可以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或者创造用户的更高需求。 通过协同发展的模式,公司可以从磁性材料原材料到电感元件的各环节进行生产成本和品质的控制,更好满足客户或用 户在时间、成本、效率、性能方面对产品的要求,使公司金属软磁材料及电感元件在性能占优的前提下更具性价比优势,从 而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应用领域拓展能力。 4、行业先发优势 伴随新能源及绿色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电气系统必须具备高电能质量和高运行效率,因此需要通过高性能的半 导体微处理器和软件技术以及大功率环境下的电能存储和变换来实现。为了满足这一新的能量应用需求趋势,公司致力于率 先寻求与应用行业的先进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电源、电感元件以及电感磁性材料的技术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和产品创新。 依托敏锐的行业洞察能力及行业需求获取能力,公司积极开拓金属磁粉芯的适配行业,从成立至今引领了金属软磁粉芯 在变频空调、光伏逆变器、UPS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行业开拓的经验及不同行业的产品适配能力,是公司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因素。 5、用户优势 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辐射下游产业链的营销路线。公司依托优异的产品性能及长期可靠的的供 货能力,积累了大批下游优质用户,对于公司在行业中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优质的用户资源及 多年的用户需求的数据积累,奠定了公司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目前,公司已与ABB、 比亚迪、格力、固德威、华为、锦浪科技、美的、麦格米特、TDK、台达、威迈斯、阳光电源、伊顿、中兴通讯(按字母排 序,排名不分先后)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厂商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和市场合作。基于对产品性能及供货能力的考量,而且对供 应商转换成本较高,需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公司得以保障优质用户资源的积累。同时公司通过与用户的技术合作, 来增强用户粘性,促进公司业绩稳定的向上发展。 6、产品质量控制优势 随着公司对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应对的客户要求越来越广泛,客户对产品的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为此,公司一直 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按照体系管理的要求策划、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配备了先进的检测分析设备,对来料和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验和监控。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公司凭着自身的技术积累通过大量的试样试 验,不断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和优化,为产品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7、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且非常稳定的管理、营销及研发人员队伍,创始团队对公司长期发展充满信心,管理团队具备丰 富的生产管理、品质管理、销售管理、产品开发等经验,对于行业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对公司有清 晰的战略定位。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均具有多年材料行业的工作经验,对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敏感。公司梯队 结构合理,具备较强的行业趋势研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坚韧的战斗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全球疫情持续反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积极应对,紧密围绕着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进一步夯实主要业务,积极挖掘市场需求,推动产 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使公司业绩取得了稳健的增长,销售额及净利润再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同 比增长46.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2.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16.55%。 2021年,根据年度经营目标和工作计划,公司重点工作进展如下: (一)以金属磁粉芯业务为基础,强化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光伏发电、变频空调、数据中心等传统优势应用领域保持较高景气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等增量应 用领域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公司基于多年的前瞻布局,凭借领先的性能、成本及产能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金属磁粉 芯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具体如下: 1、光伏发电领域 公司金属磁粉芯产品在光伏发电领域主要应用在光伏逆变器的升压电感和逆变电感中。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根据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70GW,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54.88GW, 同比增长13.9%;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32-286GW,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光伏逆变器作为能量传 递的纽带直接与电网连接,整体需求伴随光伏新增装机量的上升而进一步攀升。 报告期内,凭借公司多年在光伏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深耕,并伴随2021年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在光伏领域的销 售收入持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比去年增长约80%,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软磁材料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2、新能源汽车(纯电、混动及氢燃料)及充电桩领域 公司的金属磁粉芯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应用在车载OBC、DC/DC及HDC等电源模块中,以及作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备的充电桩中。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已经逐步发展壮大,规模化扩大带来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销 售已基本进入市场化轨道,形成了良性竞争发展循环。根据中汽协产业年度运行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7%,新能源汽车渗透 率持续攀升。充电桩领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配套充电桩的铺设需求激增。据中国充电联盟披露数据,2021 年全年充电桩新增量93.6万,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34.0万台,同比上涨89.9%;随车配建充电桩增量达59.7万台,同比上升 323.9%。截止2021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261.7万台,同比增加70.1%。长期来看,无论是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 还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叠加、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 透率分布达到20%和40%的国家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报告期内,公司将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领域作为战略重点市场进行管控,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领域的销售收入大 幅度增长,销售收入同比去年增长约185.26%,取得了比亚迪DM-i等品牌及车型的认可和应用。 3、变频空调领域 公司金属磁粉芯产品在家电领域主要应用集中在变频应用上,目前变频应用最广泛的在变频空调领域。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变频空调渗透率从2019年的32%增长到2021年的63%,中国变频空调销量从2018年的6408万台增长 至2021年的10725万台。空调能效新国标自2020年7月已正式实施一年多,2022年空调行业将全面进入变频时代。伴随全球疫 情趋势变缓,行业规模将保持缓慢增长趋势。 报告期内,根据公司经营计划,暂时将产能重心向毛利率更高的新能源汽车等板块转移,因此报告期内,公司在变频空 调领域的销售收入有所下降。未来,随着公司产能进一步提升,将会利用技术和规模成本优势,继续提升公司在变频空调领 域的市场占有率。 4、数据中心领域(服务器、UPS、服务器电源、通讯电源) 公司金属磁粉芯产品在数据中心领域主要应用于不间断电源(UPS)、通讯电源和服务器电源中。 近年来,随着5G商用提速,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将被挖掘,数据资源云化将推动数据中心加速扩张升 级,带动了服务器以及配套大功率用电设备(UPS、通讯电源、服务器电源)需求的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数据中心领域的发展前景良好,公司积极开发适配该领域的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金属磁粉芯产品销售收入 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比去年增长约60%。 5、储能领域 公司的金属磁粉芯产品在储能领域主要应用在储能模块(充放电及逆变模块)电源中。 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发展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储能具有消除电力峰谷差,实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平滑输出、调峰调频和 备用容量等作用,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是满足新能源发 电平稳接入电网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储能成本的逐年下降,储能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据上证报统计,目前已有 超20个省份要求或建议新能源电站配置储能,配置比例约10%,配置时长约为2h。在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的驱动下,发电侧 储能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锂电储能总出货量达到37GWh(+110%),其中电力储能出货18GWh,贡 献最大增量。展望2026年,国内储能出货有望达到330GWh。未来随着新能源应用规模加大,可再生能源将加速发展。同时 伴随着分布式电站、充电桩、微电网等衍生新型生态系统的应用,储能下游三大应用端将迎来对金属软磁材料不同程度的新 增应用需求,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驱动。 由于储能逆变器主要产品与光伏逆变器同源,大部分光伏逆变器厂家已布局光储一体化路线,参与储能逆变器市场的竞 争。因此,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光伏领域已积累的大量优质客户在储能逆变器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基于在粉末制备技术、成型工艺及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公司已成功研发并向市场推出了芯片电感(铜铁共烧)、 金属软磁粉末等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上述新产品的市场推广以及量产进度。 1、芯片电感(铜铁共烧) 公司的芯片电感产品起到为芯片前端供电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通讯电源、GPU、FPGA、电源模组、笔记本 电脑、矿机等领域。 主流芯片电感目前主要采用铁氧体材质,但铁氧体饱和特性较差,随着未来电源模块的小型化和应用电流的增加,铁氧 体电感体积和饱和特性已经很难满足未来发展趋势,而金属软磁材料电感具有更高效率、小体积、能够响应大电流变化的优 势。因此,公司基于多年来在金属软磁粉末制备和成型工艺上的深厚积累,区别于传统一体成型工艺,采用独创的高压成型 结合铜铁共烧工艺,研发出具有行业领先性能的芯片电感。 报告期内,公司已经推出了多个芯片电感系列料号,取得了多家知名芯片厂商的验证和认可,并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和交 付。随着产品的持续升级迭代和市场认可度提升,公司将加快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为更大批量的订单交付做准备。 2、金属软磁粉末 公司生产的金属软磁粉末,可用于制造各类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中的贴片电感。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向高频化、小型化、触屏化发展,对电感元器件体积要求越来越小,同时性能要求不断提升,一 体电感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尤其是伴随这两年芯片的短缺,市场更多的是希望通过采用更高性能的电感元件来提升设备 效率,这就对上游的原材料—金属软磁粉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解决一体电感行业的痛点,公司推出了高饱和球 形和类球形的铁硅铬软磁粉末,其具有高磁导率和高饱和特性,有效解决目前一体电感应用电流小和生产良品率低的问题, 同时铁硅铬软磁粉末具有良好的防锈能力和较低损耗,能够满足大部分一体电感的需求。同时,公司还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 源,成功开发了高效率的非晶和纳米晶软磁粉末,目前已经由实验转向了批量生产,其低损耗特性可以有效提高电感产品的 效率,目前得到了台系等电感企业的广泛认可。 基于公司近两年在粉末领域的重点布局,销售收入逐年攀升,报告期内,金属软磁粉末销售同比去年增长32%,在公司 的业务中,潜力巨大,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 强化管理能力 1、以粉末制造技术为根基,打造铂科研发创新飞轮 公司始终坚持“让电更纯·静”的使命,全力打造以金属粉末制备为支点,设备工艺为半径,应用为牵引的研发创新飞轮, 最终形成以金属磁粉芯为首的多种产品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发成 果: 产品开发方面,公司重点关注磁粉芯研发和电感元件设计两个方向。磁粉芯方面,公司推出铁硅系NPC系列,作为面对 碳化硅时代的新型磁性材料,不仅提升了直流叠加特性,同时优化了磁芯损耗,为电源模块节省铜线、提升效率做出积极贡 献;电感元件方面,公司针对客户需求,对铜铁共烧芯片电感进行了定制化设计开发,推出多个新系列料号。 设计技术方面,公司持续深化在5G基站电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等行业的磁粉芯设计,并尝试在其他领域拓展磁 粉芯应用的可能性。 工艺技术方面,公司不断优化、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熔炉、喷嘴等设备的损耗率,提升细粉的收得率,降低产品成本; 同时调试更新设备参数,提升产品良率及生产效率。另外,公司还进行了辅料的更新优化,以改善产品性能,使其更符合绿 色环保理念。 2、精细化管理升级 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化定制需求,经过十余年的产品开发积累,公司已建立了一套覆盖5kHz~2MHz频率段应用的金属磁 粉芯产品体系。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如何在产能一定的情况下,及时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并满足快速交付,对公 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解决上述矛盾,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精细化管理升级,从市场源头捕捉行业信 息,对市场需求进行预判,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生产制造部门,以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产能浪费和无 效库存,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3、扩充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订单饱满,并基于未来战略布局及市场需求可持续增长的预判,公司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引入更多生产 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稳步扩充产能,提高产品品质及供应能力,稳定公司在金属软磁粉芯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单位:元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 是 □ 否
√ 适用 □ 不适用 销售量增长原因说明:主要系公司本期通过不断的市场推广和研发投入,公司的技术和产品越来越被客户及各应用领域的用 户等熟知、认可及接受,实现销售快速增长。 生产量增长原因说明:主要系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量随之扩大。 库存量增长原因说明:主要系公司业务量增长,产能和库存商品备货量增加等综合所致。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单位:元
直接材料占比上升原因: 1、公司生产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纯铁、硅、铝锭等大宗原材料,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呈现阶段性上涨趋势,直接导致公 司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提升; 2、在直接材料投入规模方面,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直接材料的采购量和消耗量均总体呈上升趋势。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 是 □ 否 公司于 2020年 10月 26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 使用自有资金投资 500.00万元在成都市郫都区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成都市铂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该子公司于 2020年 12 月 24日正式成立,2021年纳入合并范围,截至 2021年 12月 31日注册资本已缴足。 公司于2021年2月9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在河源 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河源市铂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00.00万元人民币。该子公司于2021年2月9日正式成立,2021 年纳入合并范围,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缴2,000.00万注册资本,尚有6,000.00万未缴足。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3、费用 单位:元
√ 适用 □ 不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