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四方光电(688665):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四方光电: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665 公司简称:四方光电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阐述了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熊友辉、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王凤茹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毛彦敏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1年利润分配方案为:公司拟以实施2021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50元(含税),截止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7,000万股,以此计算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8,750.00万元(含税),占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8.70%;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如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 以上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与第一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60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7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84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10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25 第九节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126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27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4,746.71 万元,同比增长 77.80%,主要系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应用领域增加及市场份额提升,车载传感器进入产出期,以及外贸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所致; 2、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968.00万元,同比增长112.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7,312.84 万元,同比增长 114.23%,主要系公司提高关键零部件自产率、加大高毛利产品销售,通过精准营销、降本增效有效控制销售与管理费用所致; 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412.97 万元,同比增长 81.28%,主要系报告期内销售额增加,现金回款增加所致; 4、报告期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2,885.5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73.90%,总资产为103,587.6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3.79%,主要系本期发行新股使净资产增加,同时业绩大幅增长使得货币资金及净利润等增加所致; 5、报告期内,公司基本每股收益2.68元/股,同比增长66.46%;稀释每股收益2.68元/股,同比增长66.46%;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2.58元/股,同比增长67.53%,主要系公司净利润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所致; 6、报告期末,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6.62%,同比减少 18.47 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65%,同比减少17.49个百分点,主要系本期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到位使净资产显著增加所致; 7、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7.99%,同比增长 1.53 个百分点,主要系研发人员与研发项目增加,同时研发材料费、测试费及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折旧增加所致。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1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坚持“1+3”发展战略:“1”即巩固提升公司的民用空气品质传感器、车载传感器、安全监测气体传感器以及高端气体分析仪器等现有产业;“3”即重点发展采用新兴技术替代的智慧计量产业(超声波燃气表及其模块)、进口替代的高温气体传感器(O、NOx及SOOT传2 感器)产业、基于核心气体传感器的医疗健康产业等三大新兴产业。 依托“研发驱动应用、应用促进研发”技术创新闭环,秉承“销售、研发、项目管理、客户服务”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经营管理团队及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构筑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精准营销四个维度相结合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高技术、低成本、量产化的发展模式。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产率与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快国内外市场布局,进一步拓展产品线并提升产品交付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与内部风险控制,进一步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一)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746.71万元,同比增长77.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968.00 万元,同比增长 112.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312.84万元,同比增长114.23%;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412.97万元,同比增长 81.28%;公司归母净利率为 32.82%,同比增长 5.39 个百分点。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03,587.6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3.79%;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82,885.5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73.90%。 取得上述增长,主要是由于在以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新风空调为代表的环境电器领域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并拓展至清洁电器、厨房电器、智慧楼宇等领域;以车内空气品质传感器为代表的车载传感器进入产出期;以制氧机、呼吸机为代表的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销售收入增长明显,且拓展至麻醉机、监护仪等新领域;以民用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车内空气品质传感器、超声波燃气表为主的外贸业务同比保持较快增长;推进高毛利和大客户策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通过精准营销、降本增效也有效控制了销售与管理费用;同时关键零部件自产率进一步提升,增强了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并有效控制了成本。 (二)主要研发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关注国际最新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公司研发费用为4,371.92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99%。 公司技术中心于2021年8月搬迁至新园区后,研发条件得到了较大提升,按照研究院的模式搭建了更好的研发实验环境。通过完善研发管理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公司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提供重要保障。加快研发人才招聘,研发人员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4.88%,不断提高研发效率,促使研发资源最大化利用;设立知识产权部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挖掘新兴科技与市场需求,开展行业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业务情况 1、加速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原有优势产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1)民用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民用空气品质传感器产品从监测CO2、粉尘、甲醛、VOC、氡气拓展至油烟浓度、污浊度等,产品类型从传感器拓展至控制器,下游应用领域从环境电器拓展至清洁电器、厨房电器、智慧楼宇、大气环保监测、洁净室等应用领域。其中CO2气体传感器和粉尘传感器作为民用空气品质传感器的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分别为256.78%、61.81%。 随着智能化、节能化成为主要消费趋势及双碳政策的逐步落地,下游家用电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公司通过将复合型空气品质传感器作为标准配置,叠加质量、品牌、规模化交付的优势,在环境电器、清洁电器等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2)车载传感器产品线不断丰富,从产出期进入量产期 报告期内,公司车载传感器应用于汽车舒适系统和车载安全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39.94%。 汽车舒适系统气体传感器产品线从车用空气品质传感器延伸至车用空气质量改善装置,从监测CO、粉尘、甲醛、VOC拓展至负离子、等离子、香氛发生器等,通过功能性集成进一步提升单2 车价值贡献量和行业门槛;车载安全领域包括制冷剂泄露监测传感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传感器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车载传感器项目定点的传感器数量累计约 1,000 万个,汽车舒适系统领域气体传感器进入量产期,并不断拓展车载安全领域尤其是加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传感器的市场开拓力度。 (3)气体分析仪器业务围绕“双碳”、“国六”新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 在“碳达峰”、“碳中和”促使碳排放监测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公司推出了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及便携式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可实现同时准确测量CO、CH、NO等温室气体和烟气中的CO2 4 2 气体浓度变化,为“十四五”碳监测相关业务做好了产品储备。受机动车检测新政影响,发动机尾气排放监测市场需求放缓,对相关产品订单量有所影响;针对国产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现状及相应的市场需求,自主完成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和道路测试用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了从发动机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便携式排放检测设备、I/M 站检测设备,到终端用户汽车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用O 及NOx传感器的发动机排放检测的完整解决方案。在工业2 过程领域,分别推出激光氨逃逸分析仪、原位激光气体分析仪等新产品;推出面向冶金、石化、水泥、电力等行业的气体分析仪器系统方案。 2、募投项目有序推进,三个新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 (1)嘉善产业园主体工程建成,超声波燃气表模组实现进口替代 在产能建设方面,在武汉本部建立起超声波燃气表模块及整机的生产线,完成产品开发与认证工作,并实现超声波燃气表探头自产;募投项目“新建年产 300 万支超声波气体传感器与 100万支配套仪器仪表生产项目”于2021年5月在嘉善产业园开工,项目总建设面积约48,000平方米,可以满足公司在超声波气体传感器及配套仪器仪表领域未来五年产能的需要。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封顶,募集资金使用进度为19.19%,符合募投项目投入进度要求及公司产业化进度。 在市场拓展方面,在一带一路国家、欧洲国家,公司主要通过OEM、ODM形式进行合作,目前处于试挂、认证阶段;在国内,《超声波燃气表标准》(GB/T39841-2021)已于2021年10月实施,超声波燃气表市场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空间,主要通过提供超声波燃气表及其模块进行合作,在超声波燃气表模组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并协助国内客户完成计量、防爆等多项认证。凭借超声波燃气表的供应链优势及批量化制造能力,报告期内超声波燃气表业务保持较快增长。 (2)基于自主核心技术,高温气体传感器产线投产 在产能建设方面,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高温传感器封装等自有技术平台,公司实现了高温气体传感器所需陶瓷芯片核心部件的突破,建成封装、校准、测试生产线,高温气体传感器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在市场拓展方面,随着“国六”标准的颁布实施,发动机排放(O2及 NOx)传感器前装及后装市场持续扩容,前装市场年需求量百亿元规模。凭借多年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创新、精益生产、质量管控等硬实力,公司在汽车售后市场、非道路市场、通用机械等领域进行产品推广,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发动机配套O2、NOx及颗粒物传感器产品解决方案,同时通过OEM、ODM形式对外提供产品和服务。 (3)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产品线延伸,形成整体解决方案 在产能建设方面,公司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产品线进一步延伸,主要产品有超声波氧气传感器、超声波氧浓度和流量传感器(可替代传统氧化锆传感器)、NDIR医疗 ETCO 传感器,DLCO2 气体传感器和肺功能测量设备,主要应用于呼吸机、制氧机、高流量氧疗仪、麻醉机、监护仪、弥散肺功能仪、心肺分析仪及高原弥散氧浓度监测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解决方案。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呼吸机、制氧机用超声波氧传感器的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带动公司医疗健康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28.70%。依托公司气体传感器的研发及应用经验,围绕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所需流量、成分、温度、湿度等组分监测需求,向下游制氧机、呼吸机、麻醉机、湿化氧疗仪、监护仪、高原弥散氧浓度监测应用等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四)主要管理情况 1、加强供应链管理与推进精益生产,实现产品提质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供应链管理流程,持续推进新增供应商的引入与考核工作,提高现有供应链的交付能力和质量,提升产能保障;公司积极优化供应商结构,提高 MCU 等零部件国产替代率,增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扩大零部件自产率,不断丰富零部件自产种类,基于粉尘传感器用的核心部件激光管、风扇的自产率分别为 84.74%、74.75%,基于红外气体传感器用的探测器已实现自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精益生产,通过优化生产制造流程与生产工艺,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通过对生产、质量、工程等精益人才的建设与培育,加强对精益理念、工具的学习与提升,提升生产人员福利待遇,促使生产人员流失率下降,确保产品保质保量及时交付。 2、推进国际化,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外贸团队建设,进一步扩展空气品质传感器的国际市场份额,积极拓展车载传感器、超声波燃气表、高温传感器等外贸业务,拓展公司国际品牌知名度。外贸业务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19.99%。 3、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 报告期内,为强化数字化运营和信息化管理能力,优化组织结构与梳理各项管理流程,在研发、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全面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加快实施 PLM、CRM、ERP、MES 等信息化系统,加大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力度,严格防范各类风险,实现业务扩张与管理效率同步提升,有效利用资金实现产能扩建与业务发展,促进现金流与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4、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力资源制度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研发团队的建设。公司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掌握材料、机械、电子、软件等跨领域、多学科知识的技术研发人才,能够了解客户需求、生产工艺、产品特征,具备项目实施经验和沟通能力的项目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的中高端人才;同时通过优化绩效评估体系与晋升机制,激发员工创造性和发挥员工积极性。 5、加快募投项目建设,满足公司产能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气体传感器与气体分析仪器产线建设项目、新建年产 300万支超声波气体传感器与 100万支配套仪器仪表生产项目、智能气体传感器研发基地建设项目、营销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募集资金使用进度分别为 49.04%、19.19%、64.17%、3.03%,符合募投项目投入进度要求及满足公司产业化对产能的需求。 6、完善内控体系建设,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 报告期内,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责任追究等具体措施,加强内控管理制度的落实,对管理层工作进行有效及时的检查与督导,促进和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报告期内,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调研、上证 e互动、投资者热线、投资者邮箱等多种途径,全方位的与广大投资者保持良好互动,加深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构建了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光散射探测(LSD)、超声波(Ultrasonic)、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热导(TCD)、激光拉曼(LR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X)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形成了气体传感器、高端气体分析仪器两大类产业生态、百余种不同产品,广泛应用于空气品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领域。 2、主要产品 (1)气体传感器 公司气体传感器通过提升所配套终端设备或系统的气体感知能力,促进其安全、高效、智能运行,广泛应用于室内、车内、室外空气品质监测以及医疗健康、安全监控等领域。随着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涌现,公司产品种类持续拓展。
公司气体分析仪器产品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气体分析仪器、工业过程气体分析仪器等。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客户需求,公司提供从气体分析传感器模组、气体分析仪器到气体分析系统的不同形态产品。 ①环境监测气体分析仪器 a.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 基于微流红外技术、双光束红外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能够有效检测CO、NO、CH 等温2 2 4 室气体浓度,主要用于固定源温室气体排放监测。
烟气分析仪器产品包括烟气传感器模组、烟气分析仪、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及船舶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检测SO2、NOx、O2、PM的浓度,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炼钢厂、垃圾焚化厂等产生污染气体的工业企业等固定污染源及大型船舶等移动污染源。
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主要用于测试发动机及汽车整车的尾气排放。产品主要用于发动机及整车的尾气排放。主要客户群体包括发动机厂(道路和非道路用)、主机厂(乘用车、商用车、非道路等)、第三方检测中心、科研机构、在用车检测站、维修机构等。
a.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仪 RGA-3100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由湖北锐意(四方光电全资子公司)自主研发,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产品 LRGA-6000基础上,通过对光路与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对待测气体的特征拉曼散射光谱进行增强、收集、处理和识别,可对气体成分进行定量计算,实现在线实时对多种类气体进行定性及定量监测。
激光氨逃逸分析仪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脱硝工艺出口氨气浓度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准确反映氨的浓度。产品广泛应用于燃煤发电厂、铝厂、钢铁厂、冶炼厂、玻璃厂、垃圾发电厂、水泥厂、化工厂等SCR或SNCR脱硝装置的氨气逃逸排放监测和过程监测。
煤气分析仪器产品包括煤气分析仪、煤气分析系统。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热导(TCD)、电化学(ECD)等组合技术,公司煤气分析仪的突出优势在于可同时测量六组分气体浓度且无交叉干扰,已广泛用于冶金、煤化工、热处理等高耗能领域的在线煤气成分和热值分析,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各种燃烧试验气体的取样分析。
公司沼气分析仪器产品包括沼气分析仪、沼气连续监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沼气工程、城市餐厨垃圾沼气工程以及垃圾填埋场沼气生产、发电、提纯等过程监测市场。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健全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流程,实现从客户需求收集、产品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销售及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控制。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技术中心搬迁至新购置的园区后,研发及项目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1、盈利模式 公司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采取自主品牌经营模式,具有独立、完整的经营体系。公司气体传感器产品具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开展竞争的能力,所面向的高价值客户群体多为国内外细分市场的主要企业,分布于空气品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领域。 2、研发模式 公司采用自主创新为主的研发模式,同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主要解决公司所需核心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开发应用,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资金和人员投入,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专项;主要采取预先研发和同步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预先研发是为公司中远期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预先研究,解决平台性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提前做好技术储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合作研发,解决公司在自主创新以及新产业开拓中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深入研究的技术问题。 公司设有四方光电技术中心,由关键管理人员担任技术中心总负责人,下设总监及多个研发项目经理,通过组织材料、电子、机械、软件等不同领域的研发人员进行研究开发,实现矩阵式管理。 3、采购模式 公司在综合考虑订单情况、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主要采用框架协议加订单执行的采购方式。为保证产品质量及供应商的稳定性,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选择、评价及监控制度,已建立起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对于部分供应相对紧张的原材料,公司已采取策略性备货、国产替代、提升内部自产率等措施,有效降低供应链风险。 4、生产模式 公司已制定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公司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市场预测、项目立项、订单签订、计划分解、库存管理、原料采购、生产实施、验收入库等各个流程均以产品为单位组织实施。公司产品采取订单式生产为主、库存式生产为辅的模式,部分非核心加工工序委托外协单位加工。 5、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以直接客户销售为主、贸易商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秉承“销售、研发、项目管理、客户服务”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采用从技术方案、产品设计、生产交付到售后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报告期内,在国内市场大力发展大客户及核心渠道销售;在国际市场加速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提升欧洲、亚洲优势区域市场份额及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及北美市场。 6、客户服务模式 根据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行业的客户特点,公司制定了不同的客户服务模式。在气体传感器行业中,公司客户服务以研发、销售、项目管理及现场服务构成;在气体分析仪器产业中,公司在推进从向终端使用者销售气体分析仪器到向设备或系统制造商提供配套的转型,通过售前技术支持、售中技术培训、售后客户服务的模式开展有关服务。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 (1)物联网、智能化与低碳化,激活相关行业产生新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加快,物联网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生态环境、文旅等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驱动力,加快数据采集终端、表计、控制器等感知终端应用部署。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的加速建设,为实时气体流量及成分分析的在线监测提供了软硬件基础。从钢铁、冶金、煤化工、石化、天然气、生物天然气工程等重要工业领域,到日常的生活起居、医疗健康等居民消费领域,都可以通过先进传感技术实现万物互联,起到保障生产生活的安全和质量的作用,实现提升效率、降低排放等社会效益,智能、低碳、节能激活了各个不同领域对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的市场需求。 (2)国产替代需求升级,全面技术平台与供应链自主可控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国际供应链的不稳定已经影响到部分产业的健康稳定运行。我国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安全、HVAC、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快速增长的行业,对气体传感器与气体分析仪器的国产替代需求增加。 为了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满足国内企业对相关产品的国产替代需求,将考量我国气体传感器企业的技术平台化实力,即要求企业具备多种传感技术储备并能够同时利用多种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同时也要求企业针对上游元器件、敏感材料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及前瞻的产业化布局,确保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由此,拥有全面技术平台以及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企业将在本轮竞争中实现下游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拓并能够快速占领市场。 2、主要技术门槛 气体传感器和气体分析仪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在“5G、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企业对关键性技术的前瞻性研发成为其重要的竞争力,研发出平台化技术有利于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气体传感技术解决方案。只有对新技术不断进行前瞻性预先研发,并兼具产线设计开发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材料、硬件设计与软件算法作为传感器研发核心,新材料的研究与选取、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核心零部件的自产率,也同样决定产品的竞争力。此外,将核心技术或储备技术应用于新产品,需要对市场需求、产品性能与质量、原材料、制造工艺等全环节把控,只有具备上述能力的企业才能在下游应用领域某应用场景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时抓住机遇,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随着5G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气体传感器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对气体传感器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备自动检测、自动补偿、数据存储、逻辑判断、功能计算等功能,对传感器灵敏度、响应速度、稳定性、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不断开发新的气敏材料和不断对工艺进行精进的能力,才能不断满足对气体测量精度、量程、响应速度、抗干扰、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单功能气体传感器逐渐被复合型气体传感器取代,通过一款产品能够同时检测多组分气体包括浓度、流量、温度、湿度、压力在内的多种特性,集成化能力对气体传感器厂商的技术全面性及产品储备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终端用户体验的不断升级及消费习惯的逐渐形成,气体传感器要求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强、自适应性强、具有通信功能等特点,信息化能力也成为气体传感器的技术门槛。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在业内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公司深耕气体传感技术领域,是国内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产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代表性企业,在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1)持续研发创新,在业内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及较高知名度 公司专注于气体传感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是湖北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建设单位,建设有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熊友辉博士及刘志强教授级高工两位创始人带领下,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及重点专项,合计获得112项专利,其中包括37项境内外发明专利;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 公司参与了两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其中《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激光拉曼光谱法》是国内天然气行业首次使用激光拉曼光谱法进行天然气成分分析的行业标准,已于2019年3月1日实施;《便携式甲醛检测仪》(T/CAQI 140—2020)标准是中国空气净化行业联盟发起、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批准的团体标准,已于2021年2月6日实施。 2021年5月,公司当选空气净化器(中国)行业联盟理事单位; 2021年12月,公司被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1年湖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1年11月,“天然气中硫化物光谱检测技术及应用”获得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 年 12 月,公司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二等奖。 (2)依托全面的技术平台及产品组合优势,持续开拓国内国际头部客户 公司具备较为全面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产品已覆盖空气品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领域,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品组合。公司产品已配套于飞利浦、大金、松下、美的、格力、海尔、海信、小米、TCL、莱克电气、鱼跃医疗、捷豹路虎、法雷奥、马勒、德国博世、一汽大众、一汽红旗、长安福特、长城、合众新能源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终端产品。伴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依托精准营销,公司具备持续开拓国内国际头部客户的能力。 2、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 (1)“十四五”双碳政策加速落地,带动碳排放监测需求 随着碳中和政策深入实施,对应的气体传感器及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市场需求将得到释放。公司在碳排放监测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早在2012年就开始涉足碳计量业务,以工业用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工信部沼气工程物联网专项为基础,为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燃气工程、煤层气瓦斯气综合利用工程等诸多领域提供CH 和CO 等气体质和量的计量装置,为清洁发展机制4 2 (CDM)和碳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在污染源碳监测、大气碳监测、建筑及汽车碳监测领域,已积累大量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 在污染源碳监测领域。公司基于微流红外、双光束红外、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传感器,可应用于对工业污染源的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监测,能够同时测量 CO、NO、CH、SO、2 2 4 2 NOx 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气体;同时,公司基于超声波、差压等原理设计的气体流量传感器可以用于温室气体流速和体积的监测。 在大气碳监测领域。以双光束红外、TDLAS 等气体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气体分析仪器,可应用于大气无组织排放的碳监测,能够监测企业生产过程中无法收集统一排放的温室气体,测量厂界、园区的大气中CO、CH、SF 等温室气体,成为污染源排放碳监测的有力补充手段。 2 4 6 (2)深耕汽车产业链,车载传感器布局进一步完善 公司于2017年通过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而获得整车厂一级供应商资格。截至2021年底,车载传感器项目定点的传感器数量累计约1,000万个,产品应用范围从最初的中高端车型覆盖至更广阔车型,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已进入产出期,在传统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公司车载传感器由车用空气品质传感器、车用空气质量改善装置、新型冷媒泄露监测传感器、新能源动力电池热失控传感器及高温传感器构成,配套汽车舒适系统和汽车动力系统所需。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均有搭载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的需求,公司车用 CO2传感器是智能座舱舒适系统中暖通空调(HVAC)控制的重要传感器,前述传感器可在确保安全舒适的条件下,通过智能化(Smart HVAC)降低汽车的能耗,从而降低碳排放;空调制冷剂正在逐步采用新型低温室效应的高效制冷剂替代高温室气体效应的氟利昂,公司成功研发应用于车载、商用、民用的新型冷媒泄露监测传感器,可有效对新型制冷剂燃烧爆炸或者高压泄露产生窒息起到预警作用,前述产品正处于国内外推广阶段。随着锂电池热失控预警标准的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公司积极开发和配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传感器;随着“国六”标准实施后,对O 及NOx传感器2 的国产替代需求日益增长,公司已建有O2及NOx传感器元器件芯片以及传感器封装生产线。 (3)超声波燃气表国家标准实施,募投项目即将释放产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超声波燃气表》(GB/T39841-2021),已于2021 年 10 月开始实施,该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超声波燃气表的技术标准及监测方法,有利于推动国内超声波燃气表传感器及配套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具备超声波燃气表生产能力,尤其是核心部件(超声波燃气表模块)自主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在新政策条件下呈现出更强的市场适应性及竞争力。公司在该领域具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形成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超声波燃气表模块自产以及超声波燃气表的小规模销售,在该领域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带动其行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气体与居民的生存与健康、工业过程的安全与效率、能源交易与执法息息相关。受消费者需求、环保政策需求、工业企业需求三大应用驱动影响,气体传感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细分产业不断涌现。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及国产化需求的扩大,为国内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行业在空气品质、环境监测、安全监控、工业过程、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领域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空气品质 目前,节能化、智能化、场景化已成为环境电器、清洁电器、厨房电器的新趋势。随着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环境监测等行业快速增长,气体传感器下游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室内、车内、室外环境空气质量、节能舒适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气体传感器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成长性。(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