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骆驼股份(601311):骆驼股份2021年年度报告全文
原标题:骆驼股份:骆驼股份2021年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代码:601311 公司简称:骆驼股份 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刘长来、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唐乾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赵艳丽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31,789,107.64元。公司拟以实施2021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173,146,118股,以此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58,092,145.96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31.03%。以上利润分配预案尚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六项“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中”中“(四)可能面对的风险”部分的内容 。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9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57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65 第七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6 第八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7 第九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80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86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基本情况简介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六、 其他相关资料
七、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1年公司因可转债转股,股本增加 51,442,810股,导致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减少 0.01元。 2020年公司派发 2019年度股票股利导致股本增加 257,872,185股,公司已按照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 2019年的每股收益。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2021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全球汽车芯片供应紧缺、商用车“国六”政策落地、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出口运费暴涨等多重压力下,外拓市场,内强管理,通过优化配套客户结构,大力拓展自主乘用车、高端乘用车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维护替换市场全面推广“优能达”体系和“购销一体化”建设等举措,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新客户,汽车低压铅酸电池年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40,345.45万元,同比增长 28.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3,178.91万元,同比增长 14.55%,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77,363.01万元,同比增长25.57%;应缴税费156,333.83万元,同比增长34.03%。 1、 产品开发与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汽车低压铅酸电池研发方面,公司继续推进AGM/EFB启停电池、驻车空调电池等产品的迭代开发,其中EFB产品获得德国大众BMG认可;AGM产品通过FCA美国实验室测试,并获得FCA技术专家的高度认可;研发并推出了富液、AGM驻车空调系列产品,为一汽解放、戴姆勒等客户和售后市场驻车空调电池产品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全新的添加技术,提升了驻车空调电池的充电接受率,并通过对配方、工艺等方面的研发,实现了电池性能的革新突破,可满足大功率空调长时间的供电需求。2021年,公司获得了中国重汽、东风汽车、福田汽车、一汽解放等主机厂优秀供应商、质量贡献奖、协同发展奖等荣誉。报告期内,公司启停电池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累计销量同比提升57%,其中AGM电池销量提升近100%;驻车空调电池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45%。 汽车低压锂电池研发方面,公司持续推进12V/24V/48V锂电项目的开发,完成了8种12V锂电产品的设计、制作及三大应用场景产品的布局;开发出了48V锂电的迭代产品,弥补了公司三元类型高功率产品空白。报告期内,公司申报专利207件,涵盖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池管理系统等行业关键技术成果;参与了 4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包括“12V/24V车用锂离子电池系统标准”、“12V车用启停锂离子电池系统标准”、“12V/24V车用辅助锂离子电池系统标准”及“车用低压锂离子电池BMS标准”。 再生铅研发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良和工艺优化,确保了环保排放的合规性,工艺路线日趋成熟,对于物料的包容性持续增强,再生铅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已达到铅金属行业先进水平。 锂电池回收研发方面,公司通过对现场工艺及设备的改进,产品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开展工艺路线改进与优化,调整工艺参数,产线回收率提升至较高水平,大幅度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开发了多种优先提锂和混合液技术、磷酸铁锂回收及合成技术及检测方法;参与制定及修订了1项国家标准及2项行业标准。 储能电池研发方面,公司加大了锂电池一致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升了单体电芯循环寿命和均衡电流能力。电芯在循环6000次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在全生命周期内循环寿命可达8000次以上。 2、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销量不断攀升 报告期内,公司三大销售中心利用自身优势,分别针对主机配套市场、维护替换市场及海外市场制定了专门的营销策略,实现了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销售3152万KVAH,同比增长12.17%。 (1)主机配套市场的产品和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 公司在面对芯片紧缺、商用车政策变化等行业压力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继续推进项目量产导入和车型切换。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了37款车型项目的量产导入和车型切换,其中新增了广汽乘用车起动电池的供货,填补了公司广汽乘用车的业务空白,且份额稳步提升;实现了长安马自达、奇瑞、一汽红旗和东风小康的8款车型的独家供货;增加了一汽/上汽大众、奥迪等8款车型及豪华品牌航海家、飞行家 2款车型新能源辅助电池量产供货;通过联合办公及技术推荐,推动了长安系产品升级,实现了由普通铅酸电池转向EFB、AGM产品的切换。二是积极跟进新项目开发,着力推进重点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53个项目定点,包括一汽解放、东风本田、长安汽车、广汽三菱、吉利等新项目。三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低压电池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新开发新能源汽车低压电池项目19个,不仅覆盖传统车企,还涵盖部分造车新势力及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端车型,主要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长安汽车、东风小康等传统车企的电动车低压电池项目,零跑汽车、美团汽车、百度汽车等4家造车新势力、氢能源商用车企的低压电池项目,以及上汽/一汽奥迪、凯迪拉克等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低压电池项目,新能源汽车低压电池销量同比增长258.4%。 2021年,公司配套市场销量突破历史新高,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约3.21%,市场占有率约49%。 (2)维护替换市场渠道优势不断凸显 首先,公司持续推进“优能达”服务模式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1800多家“优能达”服务商及53500多家“优能达”终端商的建设与激活,覆盖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268个市州,通过将“服务+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回收”、“铅酸电池+多品类”四种业务模式进行推广,推动经销商向服务商转型,同时通过建立服务商评价和分级管理标准,提升经销商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益,持续优化完善终端销售管理系统,规范终端销售过程,监督、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公司还进一步完善了“购销一体化”体系的建设,一方面依托“优能达”网络在全国25个区域公司完成了“购销一体化”的推广,通过电池销售网络按照“销一收一”的方式回收废旧电池,保障公司再生铅业务原材料的供应,扩大电池销售渠道,提升市占率;另一方面利用公司自有物流平台,打造电池销售与回收的双向物流体系,降低运输成本。此外,公司还专注于品牌聚焦塑造及品牌形象提升,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体系,开展线上线下全媒体、多渠道的营销推广,全年线上总曝光量同比提升了 27%,铅酸电池线上销售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5.38%,位居线上销售冠军。 2021年,公司维护替换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约15.4%,市场占有率提升至约27.4%。 (3)海外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公司在面对国际运力紧张、运费高涨、马来西亚工厂受疫情影响交付能力受限等情况下,一方面通过实现深挖老客户需求、调整品牌结构、提前应对海外运输瓶颈、加大网络营销的力度等多种手段,实现了海外市场销量的显著增长;另一方面积极承接海外高端主机厂业务,实现了宝腾、FCA等客户的项目定点和量产。报告期内,公司以官网、B2B网站结合社媒营销、网上广交会等方式开发新客户,合计开拓新客户49个。同时通过网络验厂、验货的方式减少客户顾虑,最大程度缓解了因疫情导致国内外展会取消或延期、出口订单及发货受限而产生的影响。 2021年,公司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产品出口至140个港口,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约123%。 3、汽车低压锂电池实现新的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项目对接,实现了9家企业11个项目定点,其中48V锂电启停电池累计实现销量1.07万套,新获得北汽越野、郑州日产两家主机厂定点;24V锂电方面,公司积极与商用车主机厂进行技术对接,目前已获得三一重工、陕西重汽、中国重汽等3个项目定点;12V锂电方面,公司已取得了吉利路特斯、吉利CM1E、江西五十铃、BMW等6个项目的定点。公司通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识别关键里程碑风险,进行风险预警、项目监控与跟踪改善,产品通过了戴姆勒、BMW、吉利、克莱斯勒等多个主机厂的技术要求,并不断强化与欧美高端OEM合作项目的深度对接。 4、储能业务开始全面加速 报告期内,公司将储能业务确定为公司发展的“第二赛道”,积极进行战略卡位,重点推广工业储能、户用储能和便携式储能等新能源储能产品。工业储能方面,公司已与三峡电能能源管理(湖北)有限公司签订了总量不低于1GWh的合作协议,以及首批50MWh的供货合同,整体项目正在有序的推进中,同时,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与大型能源电力企业(以“五大六小”为主的能源电力企业)、危废处理企业、云计算及大数据企业、现代化农业企业的储能项目合作;户用储能方面,公司重点拓展海外户用储能市场,主要产品包括“单体家庭户用光伏+储能整体能源系统”以及“大型地面光伏+储能整体能源系统”两种,目前公司在北美已组建专业的储能团队,通过积极主动的市场拓展,2022年将陆续实现订单落地;便携式储能产品公司也在积极推广之中。 5、“绿色循环产业链”的布局趋于完整 报告期内,随着安徽再生公司的投产,公司已基本完成“绿色铅酸电池循环产业链”的全国布局,并积极开展废铅蓄电池回收试点工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有17个集中转运点、2928个收集网点及288个联合回收单位。2021年,公司废铅蓄电池破碎处理量约60万吨,同比增长约73.3%,产出的成品铅约67%用于自供。 报告期内,公司动力锂电池回收工厂正在按计划建设中,并提前开展了体系建设等合规工作,已与14家回收公司、7家拆解厂、4家行业协会建立废旧电池采购关系。 6、管理团队持续优化与赋能 2021年,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开始全面落实组织变革和职能团队赋能转型。报告期内,公司建立了全新的组织架构,制定了43个关键落地举措,包含组织管控、供应链战略、产品管理、商机管理、财务转型、人力资源转型等,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骆驼商学院升级为骆驼赋能中心,以“一体两翼一基础”的模式,基于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开展战略性人才培养,赋能中心下设的领导力、营销、创新、基础等分中心可以实现上承战略、下接业务活动。2021年,赋能中心共开展领航计划、营销人才、国际化人才、NEO等培养项目,为集团培养了一批管理和专业人才。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汽车低压电池行业 (1)汽车低压铅酸电池行业 2021年,芯片供应紧缺、工业原材料和能源化工产品的价格上涨等因素进一步减缓了全球新车市场的复苏势头。具体而言,芯片供应短缺对全球车市产生了结构性影响,主流车企采取优先保障核心车型或产品的策略;同时,基础型车规级芯片较快从不利局面中恢复,经济型车型总产销量受此影响较小。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中,美国、日本汽车销量小幅下滑;欧洲主要国家基本与上年持平,德国大幅下滑。从整体看,“金砖国家”的汽车市场表现整体偏强,尤其是中国成为引领全球车市复苏的领头力量。汽车行业“新四化”转型加速,为全球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1年,受益于自主乘用车市场的发力,国内汽车产量增速自 2018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全年生产2608.2万辆,同比增长3.4%。乘用车产销全年分别完成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6.5%。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为44.43%,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国六排放法规落地等因素导致市场需求波动,商用车销量下半年显著下降。全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7%和6.6%。 维护替换市场方面,不规范的企业通过各式各样的非对称竞争手段,不断挤压行业正常的毛利水平;此外,部分头部互联网平台公司进入后市场,通过整合资源,在全国范围迅速扩张。行业目前仍以价格导向为主要竞争状态。对规范型大企业而言,环保、合规等成本会适度降低利润水平,长期来看,维护替换市场的健康发展仍需更加科学、规范的监管。维护替换市场自身也在近年的发展中逐步自我优化,向更公平的市场环境靠拢。 与此同时,乘用车启停电池进入集中更换周期,商用车加装驻车空调电池成为越来越多车主的选择。近年来,政策不断地完善,行业发展愈发成熟,整体经营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在传统盈利方式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低压电池企业在服务端、产品体验端不断的迭代升级,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 (2)汽车低压锂电池行业 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是国内车市的亮点,2021年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 1.6倍,市场份额达到 13.4%。此外,新能源汽车也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推动力。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目前,全球已有少数车型正采用或准备采用12V锂电作为辅助电池。 随着节能减排与环保标准的趋严,24V锂电驻车空调电池、48V锂电池分别应用于中大型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 2、储能行业 2021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国内新能源储能行业发展迅猛。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国内储能也将迎来政策和市场的飞速发展期。2021年受益于海外储能装机规模暴涨以及国内风光强配储能的政策推动,储能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 据统计,2021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48GWh,同比增长2.6倍;其中电力储能电池出货量29GWh,同比2020年的6.6GWh增长4.39倍。 与此同时,储能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不少问题:2021年,锂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疯涨,优质电池产能紧张;产业规模化带来的降本效应完全被原材料价格涨势压制,锂电池系统价格不降反增;全球范围内,锂电池储能电站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国内储能商业模式未完全成熟,资产闲置等现象较为普遍,企业总体投资意愿不高;储能配置时长以2小时居多,高比例大容量风光并网对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日渐迫切。在此背景下,两部委近日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十四五期间国内新型储能产业的市场现状、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等作出内容规定与方向指明。《实施方案》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历史文件的基础上作出了重大的发展与创新。 3、回收行业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双碳”目标的配套政策在 2021年逐步落地。 根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行业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1)铅回收行业 国内汽车、电动车、工商业领域铅酸电池保有量不断增长,铅酸电池产销量持续稳步提升,再生铅原料充足。再生铅生产具有能耗低、成本低等优势,符合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与再生金属分会数据,再生铅相比原生铅,每生产1吨铅会少耗 659kg标煤、工业水235m3,少排放固废128 吨、二氧化硫0.03吨。 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市场仍充斥着众多不合规的小规模企业,再生铅行业的政策、标准、管理尚不完善,导致过去数十年我国再生铅产量持续低于原生铅,而欧美国家再生铅产能大于原生铅。 近年来,我国再生铅产能发展迅速,产能持续扩张,并超过原生铅产量,贡献了国内铅锭市场的主要增量。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再生精铅累计生产280.6万吨,同比增长12%。近两年环保监管、危废督查成为再生铅市场的重点。随着新《固废法》的实施,全国多地开展了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收集、转移、倾倒及处置废旧铅酸电池的利益链,执法、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强,有效地遏制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随着再生铅行业逐步规范,部分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小企业陆续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21年,再生铅产能扩张明显,新投产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等具备明显的优势,生产积极性较高。 (2)锂电回收行业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批量“退役”的动力电池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工信部等八部门近日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作为新能源整车价值量最大的部件,动力电池价格高,回收难度大。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政策逐步完善,产业资本纷纷跑步进场布局。 过去几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维持1000家以下,2011年至2019年仅增加600 余家。进入2020年,随着回收政策持续出台,以及电池需求和退役数量的不断增大,动力电池回收参与企业显著增多。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激增,全年新增企业数量占总体企业比例高达80%。行业进入新一轮激烈竞争期,市场环境恶化。 通常,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被划分为“回收—再生利用—销售”三个环节。梯级利用是将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即将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在低要求的电池领域进行二次使用;回收再生则通过干法、湿法等特定回收工艺,获得有价值的锂电池原材料。梯次利用的退役电池目前主要被应用于储能、通信基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2021年新能源上游原材料一度趋于紧缺,在供需严重失衡的市场格局下,动力电池回收进一步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逐步放量的背景下,锂电回收产业有望成为一个规模超数千亿的红海市场。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不断完善“绿色铅酸电池循环产业链”和“新能源锂电池循环产业链”,在稳固基本盘——汽车低压电池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赛道”,布局储能业务。 (一)汽车低压电池业务 公司汽车低压电池产品主要分为低压铅酸电池产品和低压锂电池产品,共计400多个品种与规格,广泛应用于汽车、农用车、船舶、叉车、高尔夫球车、新能源汽车及工业和各种特殊用途。 1、汽车低压铅酸电池 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品有起动电池、启停电池、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商用车驻车空调电池等,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能、销量、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品主要采用以下三种销售模式:一是对主机厂直接销售模式,公司已与国内近200家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实现“全球配套”指日可待;二是经销商+自营销售模式,公司已与覆盖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近2000家经销商、遍布全国的5万多家终端门店和维修点达成了合作关系,海外经销商网络也在发展之中;公司已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销售分支机构,在做好服务当地经销商的同时针对零售客户开展自营直销业务;三是线上销售模式,公司大力发展电商平台线上零售直销业务,渠道包括自有电商平台及“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打造“线上下单、线下送货”的“服务型”销售体系,使线上线下充分融合,培养零售客户新型消费观念。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生产 3258万 KVAH,同比增长16.42%,全年累计销售3152万KVAH,同比增长12.17%。三大销售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国内主机配套市场份额约49%,国内维护替换市场份额约27.4%,出口销量同比增长123%。 2、汽车低压锂电池 公司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有12V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24V驻车空调电池、48V启停电池与备用电源、储能电池等。 公司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主要采用项目定点的销售模式,通过与主机厂合作开发、定点开发,进行新能源产品的配套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推进12V/24V/48V低压平台业务,完成了9家企业11个项目定点,其中12V辅助电池产品已满足戴姆勒、BMW、吉利、克莱斯勒等多个主机厂的技术要求。 (二)储能业务 公司储能产品有集装箱工业储能、户用储能和便携式储能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及用电侧,用于调峰、调频、削峰填谷等场景。公司在储能产业链的布局已覆盖储能电芯制造、BMS(电池管理系统)产品开发、EMS(能源管理系统)产品开发、集成式储能产品等。 公司集装箱工业储能产品目前主要以与大型发电集团进行配套合作的模式,积极进行战略卡位;户用储能产品主要针对外海市场,利用专业的团队及与部分渠道商的合作模式进行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与三峡电能能源管理(湖北)有限公司签订总量不低于1GWh的合作协议,以及首批50MWh的供货合同。 (三)回收业务 为不断完善绿色铅酸电池和新能源锂电池两个循环产业链,公司持续在海内外布局,进一步推行购销一体化建设。随着安徽再生公司的投产,目前公司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能力已达86万吨/年,已基本形成一个铅酸电池工厂配套一个再生铅工厂的布局,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东、南、西、北、中,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资源闭环和循环利用。 公司再生铅产品主要采用内供与外销两种销售模式,目前产品大部分自供;同时,公司继续维护湖北金洋等公司多年来累积的优质外部客户资源,在保障自身原材料供应的基础上,也针对外部蓄电池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外销业务。 公司在建成锂电回收中试线的基础上,正在开展动力锂电池回收工厂的建设工作,并自主开发了动力电池拆解技术、破碎分选技术、萃取技术、合成和烧结工艺等,成功开发出NCM523、NCM622、NCM811三元前驱体产品。 近年来持续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系统应用,建立了以 ERP为核心,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OMS(订单管理)、SRM(供应商管理)、MOM(制造运营管理)为关键系统的系统架构,同时涵盖二维码系统、OA、MES、WMS等覆盖企业关键运营环节的信息化平台,有力地支撑了企业从采购到产品生产、发运、销售、回收的全价值链流程,为企业的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产业链整合经营优势 经过四十多年的自主发展及外延并购,公司在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领域建成了“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再生--生产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率先自发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了对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从生产、仓储、销售到物流运输、消费、回收与处理、再利用的全部环节的信息追溯和监管。公司通过对全产业链的布局,降低了汽车低压铅酸电池生产成本波动幅度,确保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提高了废旧电池回收率,降低了综合回收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产业链下游的渗透,公司得以更好地掌握终端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市场拓展,进行产品乃至上游原材料的一体化研发,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依靠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形成了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并举的创新架构。公司建有“襄阳、武汉、美国密歇根(欧洲)三位一体”的研发中心,密切跟踪全球最先进的电池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拥有与企业同步成长的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强大研发团队。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882项,其中授权的发明专利97项,实用新型专利738项,外观专利47项,巩固和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设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内唯一的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先进的研发平台,在汽车低压电池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优势。近年来,先后参与了IEC国际标准中的铅酸电池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铅酸电池二维码身份信息编码规则等国内外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充分展示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和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拥有国内首创的再生铅连续熔化还原技术,可以从源头和工艺本身有效控制排污节点,经国家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引进了国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破碎分选技术,对废铅蓄电池进行综合回收和无害化处置,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与同行业相比,公司在再生铅技术核心领域已达国内一流水平,并向发达国家不断靠近。 武汉光谷研发中心依托当地人才及技术优势,成立了以知名专家院士领衔的外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持续输入技术源动力,在纳米添加剂和制备改造技术及电池基理性能研究、电动车用15kW燃料电池、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等方面展开合作。4000平米的检测中心、1000余条回路及覆盖国内外动力标准的检测设备为研发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已获授权专利196项,涵盖动力电池材料、电芯、PACK,燃料电池结构、仿真、部件、动力电池回收及电机电控等领域,技术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省科技厅增程式燃料电池系统重点专项研发任务已通过验收。 公司入股的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是全国检测范围最全的第三方氢能动力产品检测机构之一,具备6kw-60kw燃料电池电堆、20kw-60kw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检测能力,可开展110余项检测项目。截止报告期末,中极氢创拥有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主要分布在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测试领域,并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并发布团体标准5项,其研发的国产大功率智能化燃料电池测试设备获“第二届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奖”。公司利用中极氢创对于氢能产业积累的技术经验和产业孵化的优势,能够加快氢燃料电池及相关动力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目前公司已具备检测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验证和开发能力,燃料电池系统集成能力以及燃料电池控制模块开发能力。 3、完善的渠道布局和营销网络优势 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主机配套市场方面,采取上下游联盟的合作方式,与国内近两百家主要主机厂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对汽车低压电池的应用场景和车企的需求有独到的理解,可以提供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与汽车低压锂电池两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维护替换市场方面,公司不断增强渠道建设投入,提高渠道管控能力,销售分支机构可覆盖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客户群拓展至近300个城市;同时,公司加强线上销售及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配送能力,满足了线上下单,线下交付产品的时效性,为全国近2000家经销商和5万多家终端商提供技术与销售支持。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凭借多年来积累的配套优势、产品优势,不断拓展主机配套业务,同时积极发展维护替换市场销售渠道。 4、品牌及服务优势 公司汽车电池核心品牌是“骆驼”品牌,同时拥有“华中”、“天鹅”、“DF”等三个品牌。公司注重品牌培养,针对不同品牌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及产品管理,并根据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推出性能多样的产品,现有产品主要为汽车低压电池,包括铅酸起动电池、AGM/EFB启停电池、驻车空调电池、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以及12V/24V/48V锂电产品等,覆盖了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农用车及特种车辆等,可充分满足主机厂及零售客户的差异性需求。同时,公司建立了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体系,开展线上线下全媒体、多渠道的营销推广策略,扩大品牌曝光量,线上已建立骆驼新闻、口碑、视频、电台、新媒体等全媒体矩阵,线下通过电梯广告、门头广告、高炮广告及终端物料投放,传播品牌广告语“汽车电池选骆驼,寿命长是硬道理”,不间断的与用户形成沟通影响,使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公司还利用自有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销售网点搜索、上门换电池等服务,将单纯的产品销售拓展为“产品+服务”的营销模式,打造“优能达”品牌终端形象,将公司线上服务和线下庞大的渠道及服务网络进行充分整合,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体贴的服务体验,增加品牌粘性。 5、规模及协同发展优势 公司目前是汽车低压电池制造、回收业务领域唯一一家全国布局的企业,在汽车低压铅酸电池行业的产能、销量、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首位,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国内铅酸电池产能约3300万KVAH/年、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能力86万吨/年,国外铅酸电池产能200万KVAH/年,并规划在国内及海外继续优化产能布局,提升领先的优势。 公司已在国内各大区域与海外分别拥有多个电池生产与回收基地,在生产、销售、回收等方面规模优势与协同优势显著。生产与回收的产能相互保障充分利用;以一个汽车低压铅酸电池生产基地配套一个再生铅工厂的布局模式,能快速产生协同效应,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和缩短服务响应时间;电池销售与回收渠道共用、物流共用,“销一收一”,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节约渠道费用,提升经营效率。 公司具有长期的规模化经营管理经验,在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把控、成本等环节拥有领先的管理体系,有利于需要规模化生产的储能业务的发展。随着锂电池技术转向平稳期,公司将依托自身规模化制造能力及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储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适用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低压铅酸电池、再生铅对外销售量增加。 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销售人员薪酬及广告宣传费增加。 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服务费(含咨询)及折旧的增加。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 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新能源板块研发费用增加。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支付上年延期税金、职工薪酬支出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收回的投资款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偿还银行借款同比减少。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 收入和成本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具体如下: (1).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的说明 无 (2). 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适用 □不适用
产销量情况说明 无 (3). 重大采购合同、重大销售合同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 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分行业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