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长海股份(300196):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长海股份:2021年年度报告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Jiangsu Changhai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2021年年度报告 证券代码:3 0 0 1 9 6 证券简称:长海股份 2022年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杨国文、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周熙旭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周熙旭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下游行业主要为建筑建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 上述行业大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政策导向关联性较高,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影响持续深化,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宏观政策变化,宏观经济风险加剧,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调整,行业资源整合、市场供需变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出口业务开展造成影响。倘若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市场需求出现周期性变动,则将对公司产品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可能造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订单减少、销售困难等,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为此,公司将适应经济常态,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采取措施防范和规避因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化带来的风险,在稳定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对业务结构做加减法,优化管理,精益生产,持续改进,从而使得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动态应对不确定性的业务能力,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2、汇率波动风险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影响公司出口产品价格及外销收入。公司出口业务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汇率波动影响海外报价。若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稳定,将对公司汇兑损益产生影响。为此,公司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汇率变动风险:根据汇率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出口产品定价,并在出口供货合同中约定汇率波动条款,降低汇率风险;随着公司产能的扩大投资速度加快,将增加美元支付,加快资金流动;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及外汇市场变动趋势,慎重选择结算货币;公司将灵活运用金融市场工具,利用出口押汇工具缩短公司外汇敞口时间,并适当利用外汇市场的远期结汇、远期外汇买卖等避险产品,锁定汇率波动风险,从而减少因汇率变动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3、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十分注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生产经营严格遵守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并接受国家有关环保部门的检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加大环保投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生产规范进行日常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操作规范,但仍无法完全排除因人为操作失误或意外原因导致的环保事故或安全生产事故,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因此,公司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风险。我国政府目前正在逐步实施日趋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同时颁布并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化工企业受到日益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法规的监管,主要监管内容包括征收废弃物的排放费用、征收违反环保法规罚款及强制关闭拒不整改或继续造成环境破坏的企业等。公司全资子公司天马集团日常经营涉及玻纤增强热固性树脂及辅料等化工类产品,如果不能遵守现行或未来的环保法规,天马集团可能需要支付罚金或采取整改措施,从而对公司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带来负面影响。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公司截至 2021年 12月31日的总股本 408,714,690股为分配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 1.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 61,307,203.50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简称:长海转债,债券代码:123091)自 2021年 6月 29日起至 2026年 12月 22日为转股期。若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后公司分配基数发生变动的(如公司总股本由于增发新股、股权激励行权、可转债转股、股份回购等原因发生变动),则以未来实施本次分配方案时股权登记日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将按照“分配比例不变”的原则对分配总额进行调整。该预案尚需提交公司 202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8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51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69 第六节 重要事项.............................................................................................................................. 7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89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9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98 第十节 财务报告............................................................................................................................ 104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杨国文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周熙旭先生、会计机构负责人周熙旭先生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其他资料。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投资部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杨国文 二零二二年四月二十日 释义
一、公司信息
√ 适用 □ 不适用
□ 适用 √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定性 □ 是 √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公司报告期末至年度报告披露日股本是否因发行新股、增发、配股、股权激励行权、回购等原因发生变化且影响所有者权益 金额 √ 是 □ 否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 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非金属建材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积极迎接“双碳”发展战略所 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克服新冠疫情、能耗“双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积极开 展产品结构和产能结构优化调整。在汽车、电子、风电及出口等重点领域需求轮番拉动下, 行业全年保持高景气发展态势。2021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44亿元,同比增长 21.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5.5%,达到创纪录的231.4亿元!全行业喜迎“十四五”发展开门红。 (一)产能产量情况: 1.玻璃纤维纱:产量快速增长 经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国内(仅指大陆地区)玻璃纤维纱总产量达到624 万吨,同比增长15.2%,考虑到2020年因疫情影响行业产量增速仅为2.6%,经折算两年平均 增速为8.8%,基本保持在合理增速范围内。受“双碳”发展战略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建筑 节能、电子电器及风电新能源等领域需求开始持续发力,同时海外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供需 失衡严重,外贸出口重回上升通道,使得本年度直接纱、合股纱、热塑纱、风电纱、电子纱 及工业细纱等各品种玻纤纱轮番出现供不应求和价格上调。 图1 2011年以来我国玻璃纤维纱总产量及增速变化情况 2021年国内池窑纱总产量达到为580万吨,同比增长15.5%。受2020年以来各品种玻纤纱 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国内玻纤产能扩张意愿强烈,但在国家持续实施严格能耗“双控”政策影 响下,部分池窑新建或冷修扩建项目被迫延期投产。尽管如此,2021年年内完成的新建及冷 修扩建投产池窑仍达到15座,新增产能90.2万吨。截止到2021年底,国内池窑在产产能已超 过610万吨。 图2 2011年以来我国玻璃纤维池窑纱产量及增速变化情况 2021年国内坩埚纱总产量约为43.9万吨,同比增长11.8%。受玻纤纱价格整体走高影响, 国内坩埚纱产量显著增长。近年来坩埚拉丝生产企业面临的能源原料与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生产频受环保及能源管控政策干扰、产品难以适应后道制品高效率加工要求等问题日益突出, 加之相应细分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未来发展仍困难重重,仅适宜 作为补充性产能供给,重点满足下游小批量、多品种、差异化的应用市场需求。 图3 2011年以来我国池窑纱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2021年国内各类坩埚拉丝用玻璃球产量为99.2万吨,同比增长3.2%,与去年相比产量增 速明显减缓。在“双碳”发展战略背景下,玻璃球窑企业在能源供应、原料成本等方面面临越 来越重的关停压力。 2.玻璃纤维纺织制品:各细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电子用毡布制品:经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各类电子布/毡制品总产量 约为80.6万吨,同比增长12.9%。近年来,为配合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实施,电子材料行业 产能扩张明显加速。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覆铜板材料分会统计,2020年国内刚性覆铜板 产能规模达到867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0%,产能增速明显加快。此外,2021年玻纤布基 覆铜板项目投产、开工建设和立项产能分别达到5350万平方米/年、20266万平方米/年和9444 万平方米/年,覆铜板行业出现“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投建项目热潮,势必会带动电子玻 纤毡布制品需求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覆铜板材料分会 图4 2011年以来我国刚性覆铜板产能及增速变化情况 工业用毡布制品:2021年我国各类工业用毡布制品总产量约为72.2万吨,同比增长10.6%。 2021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达到147602亿元,同比增长4.4%,在“双碳”发展战略引导下,建筑业积极转型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带动建筑补强、节能保温、装饰装修、防水卷材等领域用各类玻纤毡布制品市场不断增长。此外,本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60%,空调产量同比增长9.4%,洗衣机产量同比增长9.5%,各类汽车用保温及装饰用玻纤毡布制品、电器绝缘用玻纤毡布制品,以及环保过滤、道路土建等领域用玻纤毡布制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 2011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及增速变化情况 3.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热塑类制品快速增长 经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测算,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 584万吨,同比增长14.5%。 图6 2011年以来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产量及增速变化情况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制品方面,总产量规模约为310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风电市场年中出现阶段性回调,全年产量有所下降,但受惠于“双碳”发展战略,自下半年以来已重新进入快速发展状态。此外,汽车市场出现明显复苏,建筑及管道等市场受碳减排政策利好驱动逐步转向规范竞争,相关模压、拉挤及连续板材制品等稳中有增。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图7 2011年以来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及增速变化情况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方面,总产量规模约为274万吨,同比增长约为31.1%。 2021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608万辆,同比增长3.4%,时隔三年之后再次实现产量正增长。其 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54.5万辆,同比增长达到160%,带动汽车用各类热塑性复合材料制 品快速增长。此外,近年来空调、洗衣机、彩电及冰箱等各类家电产品同样保持稳定增长态 势,格力、海尔、美的等大型家电生产企业纷纷布局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生产线,带动市场 供需格局持续优化,产量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图8 2014年以来我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变化情况 (二)进出口情况 1.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海外市场供需失衡,出口量迅速增长 2021 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总量达到168.3万吨,同比增长高达26.6%;出口金额 30.58 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因疫情影响,海外玻璃纤维及制品消费市场需求强劲,下游 用户纷纷转向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企业寻求产能供应。 图9 2011年以来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量及增速变化情况 其中,出口占比最高的为玻璃纤维纱,2021年出口总量达到74.3万吨,同比增长32.9%,出口占比达到44%;出口增速最快的为短切玻璃纤维,2021年出口总量达到21.5万吨,同比涨幅达到53.6%。此外,玻璃纤维原料球、窄幅机织物、其它玻璃纤维制机织物、玻璃纤维毡(450克以上)、玻璃纤维制纤维垫及其它玻璃纤维制品出口增速均超过20%。 图10 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产品结构图 2.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实现小幅回落 2021 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总量达到18.2万吨,同比下降3.3%;进口金额10.53 亿 美元,同比增长12.5%。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好转和行业产能持续扩充,近年来各类玻璃纤 维及制品进口规模整体呈逐步收缩态势。 图11 2011年以来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量及增速变化情况 其中,进口占比最高的是短切玻璃纤维,2021年进口量达到7.2万吨,同比增长3%,进口占比达到40%。此外,玻璃纤维粗纱、粗纱机织物、玻璃纤维毡(450克以上)、玻璃纤维薄 片(巴厘纱)等产品进口量下降幅度均超过30%,而其它玻璃纤维、其它玻璃纤维制机织物、 玻璃纤维垫等产品进口量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图12 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产品结构图 (三)行业经效情况 2021年,玻璃纤维及制品全行业(不含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244亿元,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5.5%,达到创纪录的231.4亿元。与2020年相 比,下游风电市场有所调整,但汽车、电子及外贸出口市场持续走强,行业在产能扩张明显 加速的基础上,各品种产品价格仍保持在高位运行,为全年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奠定了坚实基 础。 图13 2015年以来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增速走势 2021年,规模以上玻纤及制品企业整体工业销售利润率为18.6%,创历史之最!近年来随 着疫情反复、能源政策收紧和“双碳”发展目标实施,各类能源、原材料、人工及运输等成本 持续上涨。玻璃纤维及制品企业积极应对,探索实践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发展新工艺新技术, 行业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档次水平等持续提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 行业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行业整体销售利润率得到显著提升。 图14 2011年以来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销售利润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玻纤纱、短切毡、湿法薄毡、复合隔板、涂层毡等。玻纤及其制品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中重要的一类,拥有绝缘性、耐热性、抗腐蚀性、机械强度高等多种性能,在建筑建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各大国民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属于国家倡导优先发展的新材料领域。玻纤纱是玻纤制品的基材;短切毡广泛应用于汽车顶蓬、卫浴洁具、大型储罐、透明板材等多个方面;湿法薄毡可用于内外墙装饰、屋面防水、电子基材等方面;复合隔板可应用于蓄电池中;涂层毡可应用于建筑建材中。 公司除玻纤业务外,通过子公司天马集团进行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可以与玻璃纤维等材料组成复合材料,拥有轻质、高强、多功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运输、国防、电子等领域,公司树脂业务产品是玻纤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材料,是公司主营业务的产业链延伸。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业务模式分为采购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三大块。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比价采购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公司采购工作实行以采购部为核心的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制定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计划;技术中心负责制定、审核、批准重要物资的采购技术文件和重要物资清单;采购部负责组织对供应商的考核与评价,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负责按采购计划实施采购;质控部负责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试验和验证,并参与供应商评价。 2、生产模式 公司的主要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采取柔性生产方式。销售部与国际贸易部根据订单签订情况、生产销售情况、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生产能力,向生产调度中心填报销售计划或订单;生产调度中心根据销售计划或订单,向生产部门下达生产计划单,调整生产线产品品种及规格,同时向采购部下达材料采购计划单,并通知检验、仓储等相关职能部门。 3、营销模式 公司外销产品采用“经销商+展会”模式。一方面由经销商采购公司产品,以“常海”品牌进行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国内定期行业展会展示产品、接洽国外客户。公司参与的主要展会包括:世界最大的复合材料展会法国JEC展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美国复合材料展览会,新加坡JEC展会等。 公司外销所采取的“经销商+展会”模式,具体而言是指公司通过展会与潜在用户接触并结成销售关系;为节省外销成本,公司对外销售设置区域独家经销商,即公司产品直接销售给经销商,经销商再销售给终端客户。 公司与经销商签订一定期限指定区域的独家经销协议,销售价格基于公司定价政策,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具体发货时间视客户订单需求并结合公司生产计划安排确认;公司收到客户订单后,开具形式发票交客户确认;发货完成后备全整套单据,开具正式发票。货款结算则根据客户信用情况,采取L/C(信用证)结算、T/T(电汇)结算、D/P(付款交单)结算以及上述结算方式的组合。 公司内销产品采用直销和代销模式,直销模式利用报刊杂志等广告方式,直接面对终端客户销售。 (三)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募投项目“年产1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技术生产线”的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为进一步扩大公司薄毡的市场份额,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公司在薄毡市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新建5条薄毡线现已完成两条生产线的扩产并实现产能利用预期,剩余三条生产线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投建。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消化公司生产的玻纤纱,巩固公司在薄毡产品上的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技改扩建项目”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负责实施,该项目已建成,目前正在进行调试测试,通过相关验收、试运行后将正式投入生产运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的要求;将有利于公司把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制品原料自给率,形成“玻纤纱—玻纤制品—树脂—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报告期内,对业绩提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报告期内,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玻纤行业高景气延续,国内外玻璃纤维及制品市场需求旺盛,销售量价齐升,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等因素业绩得以提升。 (四)行业发展情况及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玻纤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能规模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后产量更是飞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玻纤第一大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但不是技术强国。因此,完善提升池窑技术,做好玻纤制品的专业化差异化发展,不断提升热固性复合材料生产技术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热塑性复合材料,积极提升纤维复合材料全产业链的竞争实力,将是行业发展方向。 我国玻纤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四川、重庆等地,具有较强的集群效应。但在销售方面,玻璃纤维因其优异的性能,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被普遍使用,不具有区域性。 我国玻璃纤维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以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占据了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大部分的产能。其中,中国巨石所拥有的玻璃纤维产能占比最高,泰山玻纤和重庆国际紧随其后。这三家企业就占据了我国玻璃纤维行业近70%的产能,加上山东玻纤、四川威玻和我公司,国内前六大供应商产能占比约为84%,寡头垄断格局初步形成。而玻纤行业因其技术专业化和规模生产的特点,导致进入门槛较高,再加上国家政策对进入条件的限制以及下游复合材料行业对玻纤品牌的重视,使大型玻纤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较高的行业壁垒使新兴企业进入市场困难重重,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内政策支持、国际贸易摩擦趋于缓和以及国外经济体经济复苏等因素影响下,玻纤行业高景气延续,国内外玻璃纤维及制品市场需求旺盛,产销两旺。在汽车、电子、风电及出口等重点领域需求轮番拉动下,行业全年保持高景气发展态势。2021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44亿元,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5.5%,达到创纪录的231.4亿元!全行业喜迎“十四五”发展开门红。 随着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基建、新能源、汽车、家电等领域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领域投资不断加大,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拉动了玻纤行业的旺盛需求。在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下,国内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需求提升空间仍然较大,各大玻纤生产企业加大了对热塑性玻纤制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力度。根据中国复合材料信息网,当前我国整车配件上复合材料应用比例仅占8%-12%左右,而国外应用比例达到20%-30%,未来10年随着国内汽车轻量化步伐的加快,车用玻纤复合材料需求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未来2-3年玻纤行业依旧处于景气度高点,行业依然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 电气绝缘与电子通讯领域相关的复合材料制品,包括覆铜板、雷达天线罩等,纷纷迎来产品升级换代,需求稳中有增;在化工防腐领域,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加强,各类环保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复合材料在脱硫、防腐存储、石油储运等领域迎来快速发展。除此之外,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复合材料制品在现代农业、畜牧养殖、体育休闲以及办公日用、医疗康复等领域,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2、行业周期性特点 作为一种化工新材料,与金属相比,玻纤具有耐高温、抗腐蚀、强度高、比重轻、吸湿低、延伸小、电绝缘及性价比高等一系列特性,节能降耗效果好,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周期性不明显。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从玻纤生产、玻纤制品深加工到玻纤复合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的玻纤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无纺玻纤制品综合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少数能制造高端玻纤毡制品并不断进行制品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链的完整,使得公司能够按照产品需求调节上游产品性能,提高玻纤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与产品开发周期,并能通过产业链的拉长转移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品牌与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注重产品质量,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确保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出库的每个环节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通过适当的奖惩措施,来使员工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优质率。采取责任承包制,提高车间员工的责任心及积极性。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并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出厂的质量水平。正是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公司“常海”品牌才为广大客户所认同和接受,短切毡、湿法薄毡才能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拥有一定话语权。公司坚守诚信,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逐渐形成了优良的口碑及品牌效应。 2、产业链优势 公司拥有以玻纤纱、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为主的纵向产业链,及子公司天马集团以玻纤纱、玻纤制品、化工类产品及玻璃钢制品为主的横向产业链。通过整合,公司实现了横纵向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了产业链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公司与子公司天马集团在原料、产品、设备、客户等方面存在极高的相关度,子公司天马集团生产的化工辅料是公司现有各类玻纤制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天马集团玻纤增强材料产品则使用了公司生产的短切毡、薄毡等玻纤制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玻纤纱—玻纤制品—树脂—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同时,公司对相关业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降低了原料成本和相关费用。公司将天马集团经营管理工作和技术研发工作纳入公司整体规划中,双方取长补短、统筹资源、共同提高,从而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通过销售团队的整合,公司将与天马集团在市场开拓、客户资源共享等方面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从而取得并分享更为广阔、优质的市场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3、企业文化与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以“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以创新与变革引领行业发展;充满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为使命,努力寻求一套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形成了以“价值创造、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公司将“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的经营理念渗透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产业链完整的专业化玻纤制品上市公司,保证企业的稳健快速发展。 同时公司根据玻纤行业的特点,组建了具有丰富管理经验、责任心和进取心的核心管理团队,公司运营、生产、销售等关键岗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积累了多年的市场开发和生产管理经验,对玻纤行业以及上下游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公司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经营方针,建立各种机制推动业务和管理的改进,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并严格应用在战略规划、技术研发、内部管理等方面,以保证生产经营的规范性。同时,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通过对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对公司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客户提供了高效、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到先机。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0,639.7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6,388.93万元,增加22.71%。营业利润66,034.4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3.16%;利润总额65,985.2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3.3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7,240.9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1.46%。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各地疫情反复等挑战,在公司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遵循年初制定的2021年年度经营计划以及公司发展战略,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进规模增长的同时兼顾效益提升。经过全公司上下共同努力,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稳步增长,各业务版块产品销售额均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合理使用募集资金,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 基于公司的战略布局和长远发展,为支持公司业务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保障业务结构调整升级项目顺利推进、拓宽公司资金渠道,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顺利融资,所募资金用于建设一条年产1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生产线及配套制品深加工车间项目,项目的稳步实施将有助于公司紧跟行业及市场的发展趋势,满足产能扩充的需求。报告期内,募投项目整体建设进度按计划稳步开展,截至报告期末,在部分投产的情况下,产能稳步提升,产能的扩大为公司后期发展提供了保障,为未来业绩贡献打下良好基础。 2、完善业务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 公司子公司天马集团为进一步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智能化生产线的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对原年产2.5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进行技改扩建,该项目已于报告期内建成,目前该项目处于调试测试阶段,在通过相关验收、试运行后将正式投入生产运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的要求;将有利于公司把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为进一步扩大公司薄毡产品的市场份额,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公司在薄毡市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拟新建5条薄毡生产线,现已完成两条生产线的扩产并实现产能利用预期。该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10亿㎡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消化公司生产的玻纤纱,巩固公司在薄毡产品上的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3、规划未来产能布局,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为满足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产能布局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原丝生产、制品加工到复材制造一体化的玻纤生产产业链,增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公司拟投资建设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现有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扩充,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同时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尤其是风电领域,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增强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有力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尚须政府立项核准及报备、土地公开出让、环评和施工许可等前置审批工作,目前,项目尚在审批中。 4、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充分盘活存量资产 为进一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公司根据发展战略规划、贵金属市场情况择机出售其拥有的目前闲置的部分贵金属铑粉。本次出售部分资产有利于公司盘活资产,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产结构,促进核心业务的持续发展并稳步提升盈利能力。符合公司实际经营和未来发展需要,对公司日常经营及财务状况将产生积极影响。 5、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提高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化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度,执行标准、操作标准的自觉性增强,从根本上杜绝低级质量问题的发生。全面做好质量信息反馈的总结和整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见到实效。加大质量教育力度,营造全员关心质量、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生产部门严格遵照公司的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工作有序顺利开展,促进了公司的生产效率。 6、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推行成本管控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内部控制管理的提升也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并完善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组成的治理结构体系,持续规范信息披露事务;完善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加强各类资金管理,规范销售、采购等生产管理流程,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 建设;强化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情况的管理。同时,公司持续推行成本管控,通过提高生产智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完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减少非必要工序,优化产品生产周期并提高产品良率;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协同,采购比价竞争进一步充分化,降低采购成本;加强预算管控,减少非必要支出,合理避免企业资源浪费等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7、践行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发展 公司紧抓“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建立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保障体系。2021年,公司持续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岗位技能;同时,加大研发力量和扩充研发团队,突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力量的储备。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8、完善“三会一层”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自上市以来,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持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的治理机制,同时以《公司章程》为基础,制定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会下设各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公司管理层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利于切实保障全体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组织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参加上市公司多种专题培训、制度学习,强化了公司董监高履职能力和合规守法意识,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运作能力,降低了公司运营及监管风险。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单位:元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 是 □ 否
√ 适用 □ 不适用 报告期末,玻璃纤维及制品库存增加,主要是产能增加。玻璃钢制品库存增加,主要是模压材料产量增加。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