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高澜股份(300499):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高澜股份:2021年年度报告 证券代码:300499 证券简称:高澜股份 公告编号:2022-020 转债代码:123084 转债简称: 高澜转债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2022-020 2022年 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李琦、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梁清利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郭俊良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本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经营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已在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进行详细描述,敬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277,442,837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0.00元(含税),送红股 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0股。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3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9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3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54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7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7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3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01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0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0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 2021年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二、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三、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四、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五、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法务事务部。 释义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 适用 □ 不适用
□ 适用 √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定性 □ 是 √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公司报告期末至年度报告披露日股本是否因发行新股、增发、配股、股权激励行权、回购等原因发生变化且影响所有者权益 金额 √ 是 □ 否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 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 的披露要求 1. 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水冷业务主要产品是直流输电换流阀、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等电力装置的关键配套设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主要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组成部件,主营业务发展与直流输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密切相关。 (1)直流发展情况: 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陕北-湖北、雅中-江西等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加快建设白鹤滩-江苏、闽粤联网等重点工程,推进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电网主网架布局和结构,提升省间电力互济能力。 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输电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南阳—荆门—长沙、驻马店—武汉、荆门—武汉、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等特高压通道,推进重点输电通道配套的电网、电源工程建设,着力提升输电通道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提出的重大工程包括:建设白鹤滩至华东、金沙江上游外送等特高压输电通道,实施闽粤联网、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研究论证陇东至山东、哈密至重庆等特高压输电通道。 根据《中国能源报》发布的数据,“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24交14直”共38条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达3,800亿元,其中2022年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工程。 随着相关电力政策的出台、投资规划的陆续实施,特高压电网行业的景气度明显提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4,951亿元,同比增长1.1%。2022年1-2月,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37.6%。 (2)风电发展情况 2021年5月1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如下要求: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加快推进存量项目建设、项目储备和建设等。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送受两端协同为新能源电力输送提供调节的机制,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2022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1)》,预测到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9.5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约为38%,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达到52%。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同比增长20.9%。截至2022年2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9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7.5%;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2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随着电力结构的调整,风光发电的占比将持续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也在不断提高,其所需的新能源水冷设备数量随之增长。 (3)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 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规划》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要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 2021年1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快调整交通能源结构,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加快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预计到2025年,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 2022年3月,财政部提交的《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主要收支政策明确提出: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支持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9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11.25%,与上年相比增加178万辆,增长151.61%。2022年一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1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16.9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4.4万辆,增长138.20%。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建成充电站7.5万座,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298个,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219.7GWh,同比增长163.4%;动力电池销量达186.0GWh,同比增长182.3%;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54.5GWh,同比增长142.8%;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名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LG新能源、蜂巢能源、塔菲尔、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合计占比达90%以上。2022年1-3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100.6GWh,同比增长206.9%;动力电池销量达65.0GWh,同比增长172.6%;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1.3GWh,同比上升120.7%;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名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LG新能源、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捷威动力,合计占比达90%以上。 综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迅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产量和装车量的大幅提升,而产业规模效应的产生促进动力电池热管理关键零部件的批量化生产。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电池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冷却或者加热方式对电池系统进行温度控制,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安全、性能及寿命;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状态如电压、温度、电流等需要实时、准确、可靠地监控,都需要用到采集线束。由此,加热膜、隔热棉等产品以及柔性电路板FPC和集成母排CCS的需求随着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增长得到显著提升。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动力电池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将更为严格,电池热管理产品的渗透率也将显著提升。 (4)数据中心和储能发展情况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老旧高耗能设备退网和升级改造,加快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率不高于1.3,逐步对电能利用率超过1.5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降碳改造;鼓励使用高效环保制冷技术降低能耗,支持数据中心采用新型机房精密空调、液冷、机柜式模块化、余热综合利用等方式建设数据中心。到2025年,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 2021年12月,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支持企业探索利用退役火电机组的既有厂址和相关设施建设新型储能设施,鼓励利用废弃矿区开展新能源及储能项目开发建设,加大先进储能、温差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兴能源领域前瞻性布局力度,推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的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等储能相关要求。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加大力度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因地制宜发展电网侧新型储能、灵活多样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提出了“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指标控制在1.25以内,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显著提升”的目标要求。 数据中心和储能的热管理市场前景广阔,在相关政策的引导驱动下,有望得到快速发展,高效节能液冷方案的应用也将随之受益。 2. 市场地位 公司是目前国内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专业供应商,水冷业务主要产品为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柔性交流输配电晶闸管阀纯水冷却设备、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所属行业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主要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认定。公司已建立成熟的产业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体系,不断优化主营业务体系,有序推进市场拓展。 公司控股子公司东莞硅翔成立于2008年,是专业从事新能源动力电池加热、隔热、散热及汽车电子制造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积累了一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客户资源,且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受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下游客户需求的增加,东莞硅翔增加了汽车电子制造业务并加强研发投入,不断开发行业内新产品以拓展市场并布局未来高端热管理定制系统,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居行业前列。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 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历经多年发展逐步成为电力电子行业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应用领域由传统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柔性交流输配电及大功率电气传动向石油石化、轨道交通、军工船舶、医疗设备、数据中心、储能电站等不断扩充。根据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电力电子装置,公司开发和销售的主要产品包括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直流水冷产品)、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柔性交流输配电晶闸管阀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柔性交流水冷产品)、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电气传动水冷产品)以及各类水冷设备的控制系统。纯水冷却设备是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广泛应用的关键配套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绝缘性和高比热容的纯水作为主要冷却媒介,经循环泵加压,使冷却水沿主回路流过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电力电子器件所连接的水冷散热器,在水冷散热器内腔与功率模块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形成一个密闭式、循环的强迫冷却系统,具有换热效率高、几乎不消耗循环水、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等特点。利用纯水冷却设备,可以大幅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效降低电能转换及传输过程的能量损耗,为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公司于2019年收购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主营业务增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东莞硅翔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加热、隔热、散热及汽车电子制造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加热膜、隔热棉、缓冲垫)和汽车电子产品(柔性电路板FPC、集成母排CCS)。加热膜、隔热棉及缓冲垫作为电池热管理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产品环,不仅是延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工具,更重要是能够防止热蔓延和热失控,在危急时刻保护司机及乘客的安危,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FPC和CCS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实时监测温度、电压、电流状态,实现信号采集、电芯保护和电池间的动力传输。 公司控股子公司高澜创新科技聚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和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领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主要为液冷板、电池包热管理机组(水泵、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的集成系统);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产品主要为冷板式液冷服务器热管理解决方案、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热管理解决方案以及集装箱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液冷板、多种型号和换热形式的CDU、多功率的Tank、多尺寸的集装箱等部件到数据中心设计、设备集成、系统调试、设备运维的系统集成。 此外,公司在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方面持续投入研发,目前已有基于锂电池单柜储能液冷产品、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预制舱式储能液冷产品等的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 公司将以“聚焦全场景热管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使命,聚焦电力电子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信息与通信热管理、特种行业热管理及综合能源能效管理,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变电、新能源汽车、信息与通信、边缘计算、轨道交通、油气输送、钢铁化工、医疗、舰船等应用场景保驾护航。 (二)经营模式 1. 盈利模式 公司属于先进制造类企业,采用一般制造业的盈利模式。通过个性化设计、定制化制造模式及长期的品牌积累获取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同时,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应用过程中,为各应用领域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实现规模化的合理利润。简言之,本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在特定应用领域,将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以获得盈利。 2. 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购”、“保持一定的库存”的采购模式。对于定制化产品根据客户实际订单需求情况进行采购;对于定型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产品根据实际订单和市场需求预测进行采购,保持一定的库存。对于通用的原材料由于涉及种类较多,一般也会保持一定的库存备货。 公司供应链管理部负责信息收集、市场调研和采购活动,并组织系统所需设备及组件、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对外采购。主要物料分为外购原材料、外购标准部件、外协加工部件。外购原材料、外购标准部件指用于设备集成所用的标准部件以及用于自主生产制造的原材料。外协加工部件指供应商按照公司提供的图纸、技术参数等要求为公司定制化生产的零部件。外购原材料主要包括橡胶软管、管材、管道、钢板、阀门等;外购标准部件主要包括水泵、电机、电子元器件模块等;外协加工部件主要包括空气冷却器、散热器芯体、散热器风室、风叶、空气散热器等。公司采购遵循“好中选优”的原则,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并结合产品质量和历史信用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情况及时更新供应商档案。根据产品的特点,公司采购方式包括批量采购、定量采购(包括外购标准部件、外协加工部件)、临时采购及招标采购等。 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均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3. 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分为定制化生产、定型产品标准化生产两种。公司主要以定制化的生产模式为主,在定制化设计和制造的基础上,为满足同一客户对某一类型水冷设备批量化的需求,在定制化产品定型后进行标准化的生产。 (1)定制化的生产模式 公司直流水冷、柔性交流水冷、新能源发电水冷、电气传动水冷产品采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公司结合技术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制订了严格的控制体系,定制化产品生产主要包括物料准备、生产制造、产品调试、检验、入库和发运阶段。对于同一客户定制化的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电气传动水冷产品在接收到批量订单需求的情况下,由试制中心组织定制化产品样机转小批量试制,将定制化产品技术资料完成工艺标准化。小批量试制验证完毕后提交给生产部门实施大批量生产。 (2)定型产品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根据销售订单及预测订单的需求来源,PMC编制生产计划,下达生产订单和物料需求指令,生产部门根据标准工艺图纸、物料齐套等生产要素情况,按照生产计划要求下达给生产班组具体生产指令,组织生产,完成包装入库。在生产关键过程工序中实施过程检验,在生产完毕包装入库前实施出厂终检。为了保证生产的有序和应对需求的波动,适当建立一定量的标准产品库存。公司标准批量产品主要为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电气传动水冷产品。 4. 销售模式 本公司采取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方式开拓客户。本公司获取订单的方式主要有:(1)向粘性较高的客户投标后签署框架协议,获取框架协议下的持续订单;(2)向最终用户(业主)投标取得订单;(3)向系统集成商投标获取订单;(4)海外客户一般以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方式获取订单。 公司采取“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直销模式,主要系公司主要产品是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通常产品的工程应用验证周期至少需要经过1-2年的时间,客户均为电力行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新进入企业需经过较长的时间和业绩积累方可获得用户的认可。因此,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品牌效应在行业内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模式才能增强和客户的粘性,保证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 公司于2019年收购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51%的股权,增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东莞硅翔的经营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盈利模式方面,东莞硅翔属于制造类企业,采用一般制造业的盈利模式。通过个性化设计、定制化制造模式及长期的品牌积累获取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在采购模式方面,东莞硅翔主要根据订单情况进行采购规划,通用原材料会保持适量库存。 在生产模式方面,东莞硅翔主要为定制化生产,根据不同车型、动力电池的不同结构生产定制化的配套产品。 在销售模式方面,东莞硅翔获取订单的方式主要为:先得到下游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厂商的合格供应商资质认证,进入下游客户合格供应商目录,满足产品质量、稳定性、货物交货期及售后服务,再向下游客户投标获得定点订单。 (三)主要的业绩影响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925.7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6.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454.81万元,同比上年下降20.29%。主要原因如下: 1. 控股子公司东莞硅翔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和汽车电子制造产品订单和营业收入增长显著,对公司营业收入及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2. 2021年度因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水冷业务成本承压及项目受阻较大; 3. 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1,190.76万元; 4. 公司可转债利息调整项的摊销及计提利息合计约1,697.77万元; 5. 公司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232.72万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成为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并拥有完整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售后服务体系的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供应商,在技术、规模、产品质量、品牌、服务及企业管理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业内领先的竞争优势,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1. 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 公司依靠技术创新起家,长期致力于纯水冷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含各子公司)拥有专利228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108项、国内商标注册18项、国际商标注册7项。报告期内,获的知识产权情况如下: ①专利: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②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 (1)产品的自主创新优势 公司水冷业务主要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水冷却设备为定制化设备,需要根据用户的工况、环境以及设备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定制化设计和制造。公司产品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 ①设计理念创新 公司以综合解决高热流密度设备散热保护方案为目标,采用纯水等高效冷却介质,结合冷却对象的不同工艺路线,确定不同的设计理念。根据项目区域环境数据库,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严密的模拟仿真测算,得到纯水冷却设备各单元部分的最佳配置结构。纯水冷却技术不仅在能耗、水耗、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相比传统冷却方式先进,而且在设备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解决高热流密度传热性等综合效能上更具优势,具体体现在系统集成设计、防低温设计、高海拔设计、在线提纯设计、在线除氧设计、防噪声设计、防误动设计、电气及控制系统硬件冗余设计、控制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模块化设计、防震、防风、防沙设计、管道连接及防护设计、防盐雾设计等方面。 ②产品结构创新 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及领域,公司采用了定制化和模块化相结合的产品结构。定制化结构能适合各种应用场合,满足客户不同工况需求,在产品持续运行时间、可靠性、稳定性、可操作维护性等方面的指标不断提高;模块化结构为产品在批量化、规模化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产品更标准,产品成本更可控,规模效益明显。 ③工艺创新 公司的创新工艺主要包括不锈钢管道超声波洁净工艺、碳钢器件防盐雾工艺、配水管道热弯曲成型工艺、橡胶软管密封工艺、热负荷检测技术、PVDF支撑件注塑工艺、PVDF管件注塑工艺、换流阀内部PVDF模块管路对焊工艺、半晶体塑料面面焊技术及工艺、FEP特氟龙软管弯曲定型技术和工艺、绝缘管道熔接技术及工艺等。创新工艺和技术的应用,为纯水冷却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提供了进一步保证。 (2)参加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优势 公司(含各子公司)共参加了6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的起草或修订,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研发团队整体素质较高,公司建立了适应人才特性的事业平台,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方案,为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保障了研发团队稳定性及技术延续性。 (4)创新的交互式研发模式保证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交互式研发模式为指引,建立了基础技术研究和产品产业化应用研究相分离的研发机制。技术中心下设产品管理办、高澜节能研究院及各解决方案部。产品管理办负责技术中心订单项目及产品管理;高澜节能研究院负责新领域的基础技术和产品研究,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品标准,开展基础性试验和产品测试,促进企业关键性、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各解决方案部负责技术方案编制、产品和项目设计、工程设计及技术改进与维护等工作,实现与客户研发环节的技术实现与研发的交互对接等。 交互式研发模式包含了产品从交互调研、标准认证、方案设计、交互实验、运行实验、工程化量产、生命周期的全部环节,能够充分提高研发效率,增强客户对本公司的粘性。 (5)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108项。根据冷却对象、产品特性而开发的纯水冷却设备控制系统软件与纯水冷却设备各部件具备高度的协同性和不可复制性。控制系统软件系根据各机电设备的特性、功能及运行方式等控制策略,通过特定的机器语言汇编而成的逻辑程序,由于各种纯水冷却设备的作用与特点不同,其控制程序具有自主化、定制化等显著特点,设备中各部件的控制方法与步序、数据的数学逻辑计算、参数的定值设置依据等,均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公司核心研发人员长期致力于纯水冷却设备的研究,对该行业的产品特性、技术特点、冷却对象技术特点等有长期、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能够准确把握并且满足客户现实或潜在的需求,对行业的专注性、行业背景和知识的累计使公司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2. 行业先发及规模化优势 公司系国内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其控制系统供应商,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工程技术实践经验,成功开发并应用于输配电、新能源发电、柔性输配电以及大功率电气传动等领域的各种水冷设备。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产品线齐全、规模化生产的纯水冷却设备供应商,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规模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3. 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已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预防式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全过程、全员、全组织”为核心标志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覆盖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过程、工程现场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 公司产品品质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公司产品为国内大型企业的核心设备的高效运转持续提供支持,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若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出现质量缺陷,将导致关键设备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停止运转。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过整机产品退回、重大的产品质量事故或因产品质量问题与客户发生的重大纠纷。 4. 客户优势及品牌优势 公司产品及技术应用范围广,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已与西安西电、中电普瑞、常州博瑞、许继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国内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2年,公司正式成为GE合格供应商;近几年陆续与西门子、ABB集团等国际大型输配电企业展开良好合作。公司与优质客户进行业务合作过程中,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产品质量,逐步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与优质客户进行业务合作,可有效避免低价恶性竞争,为公司产品未来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5. 服务优势 公司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对客户的订单响应速度快。公司有较强的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及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建立了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体系,根据客户的特点和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针对直流输电项目客户,其关键设备的高效运转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公司建立了由质管部、工程技术部、生产部等多部门协同紧急预案机制,为客户提供应急的个性化服务,已具备24小时内的快速响应能力。 6. 管理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在纯水冷却设备行业长期从业的经历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行业、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在实践中成长的核心技术团队已成为行业专家、行业标准起草者。 同时,公司引进业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管理咨询团队,不断优化企业运营的管理体系和企业人才结构,大力推进公司运营的信息化进程(包括ERP、PLM等信息系统),不断提升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率,为企业基业常青打下基础。 公司于2019年收购东莞硅翔51%的股权,增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东莞硅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为: (1)供应链管理优势 东莞硅翔地处东莞,当地产业链配套齐全,因交货周期较短,东莞硅翔选择的主要供应商均分布在其公司附近,可以根据订单需求,快速联系供应商供货,供应及时,供应链顺畅、高效。高效的供应链配套,一方面可以满足客户较短的交货时间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库存。 (2)产品质量优势 东莞硅翔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拥有部分与动力电池加热、隔热、液冷相关的发明专利,稳步提升研发技术水平。同时,不断加大机器设备购置力度,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和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此外,不断加强检测设备的自主研发,根据自身特殊需求研发检测设备,加强来料检测、生产检测、出货检测等全流程检测,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3)服务优势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迭代,不同客户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行业周转较快,交货期较短,东莞硅翔不断提高响应速度,满足客户货期要求,服务好客户。同时,针对客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客户提供应急的个性化服务,已具备24小时内的快速响应能力。 (4)客户优势 东莞硅翔自成立以来积累了一些下游动力电池行业优质客户。一方面,行业优质客户的认可对开拓其他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厂商等潜在客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与行业优质客户的长期合作,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快速了解客户的新需求,有利于改进现有产品和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新需求,进一步强化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综合施压的一年,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的挑战。在如此严峻的挑战下,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缪力同心,依托国家制定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的牵引,公司市场拓展总体平稳有序、内部管理持续优化提升,以电力电子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储能热管理为核心战略的全场景热管理业务架构逐步成型。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7,925.76 万元,同比增长36.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6,454.81 万元,同比下降20.29%。 2021年度公司主要的经营管理工作如下: (一)业务拓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保证员工安全的防疫基础上积极推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保证重点项目合同签订及交付;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ICT热管理以及储能热管理方面持续投入资源,加强战略市场和传统市场的推广。 (二)投后管理情况 公司于2019年收购东莞硅翔51%的股权,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对东莞硅翔整合完善的投后管理,促进双方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公司通过规范东莞硅翔的财务制度和流程、运用ERP系统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供担保支持以保障资金需求等措施助力子公司的业务拓展。报告期内,东莞硅翔对场地、产线等进行了扩充,扩大产能并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目前有加热膜生产厂区、隔热棉生产厂区、汽车电子生产厂区三个生产厂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393.49万元,实现净利润7,423.00万元(已计提超额业绩奖励944.03万元)。 (三)技术研发情况 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支出 7,915.15 万元,较上年增长39.29%,占营业收入比例4.71%。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认定及广东省首台套等资质17项;两项技术经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分别获得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同时,控股子公司东莞硅翔实验室顺利通过CNAS认证。 在知识产权方面,公司申请发明专利56项,申请实用新型69项,申请外观设计18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228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108项、国内商标注册18项、国际商标注册7项、120篇科技论文公开发行。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进行机型迭代研发4项,新产品研发6项,关键部件自制研发12项,关键技术研发11项。其中,新产品包括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站冷却系统研发、储能领域专用水冷系统研发、轨道交通一体化水冷技术研究、海上风电大兆瓦机组水冷系统、核能医疗冷却装置研发、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平台研究等,关键技术研发包括换流阀冷却系统电导率计算研究、换流阀外冷却废水处理技术与核心装备开发、高功率密度信息设备高效液冷关键技术研究等。 (四)募投项目实施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稳步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12月31日,IPO募投项目中的企业科研中心建设项目、岳阳高澜纯水冷却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均已完成结项;本报告期岳阳高澜纯水冷却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现效益5,824.36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效益24,281.58万元。可转债募投项目中的购买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项目也已完成,本报告期实现效益3,633.99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效益5,895.31万元。 (五)管理变革工作情况 2021年,公司多途径推进内部管理提效,主要包括:(1)升级企业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内涵;(2)引进新OA办公系统,提升工作效率;(3)优化薪酬绩效体系,完善激励机制;(4)开展精益生产改善活动,提高产销协同效率;(5)优化制度流程,加强规范化管理。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上市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 30%以上 □ 适用 √ 不适用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 的披露要求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