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宁德时代(300750):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宁德时代:2021年年度报告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2022年 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周佳、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郑舒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涉及的未来发展规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公司在本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有关风险因素及对策,详见“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四)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广大投资者予以关注。 公司需要遵守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41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6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69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0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99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00 第十节 财务报告............................................................................................................................ 104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的 2021年年度报告原件。 二、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三、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四、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 适用 □ 不适用
□ 适用 √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单位:万元
定性 □ 是 √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3、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万元
√ 适用 □不适用 主要是公司对部分股权不具备重大影响后,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 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行业分类 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回收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规定,公司属于“C制造业”中的子类“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7),公司属于门类“C制造业”中的大类“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小类“C3841锂离子电池制造”。 (二)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均在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并陆续宣布了碳减排目标。其中中国提出了碳排放在 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欧盟则发布了《欧洲气候法案》等新能源发展措施,要求成员国 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 1990年相比至少削减 55%,并在 2050年实现全欧盟范围内的碳中和;美国正式发布《迈向 2050年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提出 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和交通等领域。根据碳排放估算数据库 Carbon Monitor统计,2021年,电力行业、交通行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分别为 38.9%、20.3%。其中电力行业碳减排主要手段为提高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交通行业碳减排主要方式为新能源车的逐渐普及。而电化学储能是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保障和新能源车的动力来源之一,在碳减排背景下的重要价值逐渐凸显。 1、动力电池行业 近年来,受益于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及配套设施普及等因素,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行业规模快速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352.1万辆,同比增长 1.6倍,电动化率为 13.4%,同比增长 8个百分点;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1年欧洲 30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 226.3万辆,同比增长 65.7%,电动化率从 2020年的 11.5%提至 19.2%;根据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美国新能源轻型车实现销量 71.6万辆,同比增长 124.6%,电动化率从 2020年的 2.2%提至 4.8%。 相应地,据 SNE Research统计,2021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 296.8GWh,同比增长 102.3%,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储能行业 特点,电化学储能产品可提升供电可靠性及稳定性,其应用普及有助于清洁能源的广泛利用。随着支持政策逐渐出台,储能产品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各项性能指标的提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统计,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257GW,其中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比合计 88%,风电新增装机 93GW,同比增长 13%,光伏新增装机占比 133GW,同比增长 19%。风电、光伏装机增长带来电化学储能需求增长,根据 ICC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全球储能电池产量 87.2GWh,同比增长 149.1%。 3、电池材料及电池回收行业 随着动力及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电池材料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相应地,锂、镍、钴、磷等电池材料的上游矿产资源,其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电池回收是电池材料来源的途径之一,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电池拆解回收技术逐渐进步、渠道的逐步规范,未来动力电池退役及回收将成为电池材料来源的重要渠道。 (三)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企业。根据 SNE Research统计,公司 2017-2021年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一,2021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为 32.6%。2021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使用量占比为 91.2%,其中排名前三名分别为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电器。根据 ICC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公司全球储能电池产量市占率第一。 (四)主要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 2021年以来行业有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表所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 13号——上市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前瞻性研发布局,专注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池系统及电池材料。 1、电池系统 (1)动力电池 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及电池包,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以及其他新能源出行工具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公司的动力电池能够满足快充、长寿命、长续航里程、环境适应能力强等多种功能需求,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多循环次数、安全可靠等特点。公司根据应用领域及客户要求,通过定制或联合研发等方式设计个性化产品方案,以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不同需求。 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公司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及微混乘用车,形成包括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高镍电池以及高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等在内的完整产品系列。 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公司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如城市公交、商务旅游大巴、摆渡车等。在新能源卡车领域,公司产品可运用于电动重卡、轻型卡车及物流车等商用车领域。在新能源二轮车领域,公司产品可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领域,涵盖共享、换电等商业模式。此外,公司还开发其他专用车市场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如环卫车、港口拖车等。 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船舶、叉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 (2)储能电池 公司储能电池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和电池柜等,可用于发电、输配电和用电领域,涵盖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储能配套、工业企业储能、商业楼宇及数据中心储能、储能充电站、通信基站后备电池、家用储能等。公司基于长寿命电芯技术、液冷 CTP电箱技术,推出了户外系统 EnerOne、EnerC等产品,可提供从电芯部件到完整储能电池系统的全系列产品,其安全性、经济性行业领先。 2、电池材料 公司可将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材料及其他材料通过加工、提纯、合成等工艺,生产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电池材料,并将收集后的铜、铝等金属材料对外出售,使上述材料实现循环利用;同时,为保障上游关键资源及电池材料的供应,公司相应布局了锂、镍、钴、磷等新能源产业相关矿产资源及电池材料项目。 (三)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销售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材料等产品实现盈利。研发方面,公司根据发展战略要求,以自主研发为主,紧紧围绕材料创新、结构创新与极限制造创新,凭借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和广泛、深入开展的对外合作,建立了多部门、内外协同的研发模式,构建了规范、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采购方面,公司通过严格的评估和考核程序遴选合格供应商,并通过技术合作、长期协议、合资合作等方式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以保证原料、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竞争力。生产销售方面,公司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及季节性销售特征安排生产,生产出的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及储能应用;同时,公司致力于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集成应用创新,为客户提供“电动智慧无人矿山”、“智能换电重卡”、“光储充检智能充电站”、“智慧港口”等一流新能源应用解决方案和服 务。售后服务方面,根据客户的采购合同及具体订单需求,通过各地的售后服务站向客户提供完善的产品及售后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动力电池 在各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下游车企加大新能源业务发展力度,注重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推动优质新能源车型投放、续航里程提升、智能驾驶体验优化及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需求显著提升。 2021年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新能源车销量达 352.1万辆,同比增长 157.5%;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新能源乘用车全年注册量达 226.3万辆,同比增长 65.7%,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在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动力电池需求量迅速提升。根据 SNE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 296.8GWh,同比增长 102.3%。 2、储能电池 国内市场,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储能多元化发展,研究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鼓励探索建设共享储能,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开展储能技术材料装备攻关,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海外市场,各国能源绿色转型驱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美国公布“基础设施计划”,指出 2035年实现 100%无碳电力以及清洁能源发电,欧盟推出 “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提出 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调高至 40%的计划。 在各国政策支持下,随着清洁能源装机的增长和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的下降,储能市场需求迎来快速增长。根据 ICC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全球储能电池产量 87.2GWh,同比增长 149.14%。 3、电池材料 电池材料的市场规模随动力及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而迅速扩大。根据研究机构 EVTANK数据,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 109.4万吨,同比增长 98.5%,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 77.9万吨,同比增长 86.4%,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 80.6亿平米,同比增长 108.3%,中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 50.7万吨,同比增长 88.5%。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研发实力雄厚,技术创新领先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和技术工艺的研发,建立了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同时,公司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未来能源研究院、与厦门大学共建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截至 2021年 12月 31日,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 10,079名,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 170名、硕士学历的 2,086名,整体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 2021年 12月 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 3,772项境内专利及 673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 5,777项。公司新型锂电池开发及应用创新团队承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00MWh级新型锂电池规模储能技术开发及应用”,荣获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主板的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报告期内,公司在材料创新领域以及结构创新领域持续发力,2021年率先推出钠离子电池,探索并推广 CTC以及 A/B电芯混搭方案,并持续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同时,公司与 ATL签署交叉技术许可协议,与现代摩比斯签署 CTP技术许可与合作意向协议,通过商业合作及许可授权等方式实现技术输出和相应经济价值。 (二) 先进的极限制造体系,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公司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极限制造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制造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先进分析和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积极改进现有制造工艺和提升产品质量,公司电池生产良率、一次合格率等指标较上年大幅提升。2021年 9月,公司宁德工厂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评选为“灯塔工厂”,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可的电池工厂。 布局了广东肇庆、江西宜春、贵州贵阳等生产基地。 (三) 加强供应链布局,深化产业合作 为应对上游原材料供需紧张的局面、确保核心生产设备供应,保障公司产品高效、高质交付,公司在资源、材料与设备等多个重要环节进行布局。公司在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设备等领域与多家优质供应商深度合作,同时进一步布局包括锂、镍、钴、磷等资源端。 公司提前布局回收领域,拥有领先的回收技术,镍钴锰回收率达 99%以上。报告期内,公司在湖北宜昌新建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与德国 BASF合作拓展欧洲市场,推进回收业务快速发展。 (四) 构建客户生态,协同行业发展 动力电池方面,公司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体覆盖,与特斯拉、现代、福特、戴姆勒、长城汽车、理想、蔚来等全球客户深度合作。储能电池方面,公司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包括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投电力在内的国内“五大四小”发电企业,以及晶科能源、东方日升等的风光新能源企业以及 Fluence等国际知名客户形成或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型电池方面,公司拟与 ATL成立合资公司,双方优势互补,全面推进电动二轮、家储、无人机等应用场景电动化。此外,公司在多个市场应用场景推动集成创新,覆盖智慧矿山、换电服务、光储充检、智慧港口、电动船舶等领域。 (五) 践行绿色低碳,推动可持续发展 公司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致力于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2021年,公司积极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不断加大光伏能源建设,绿色电力使用占比达 22%;2021年,全公司推进多项节能减碳措施,利用设备优化与改造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 2020年降低 24.3%。公司通过在能源利用、交通和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不断改造和创新,使得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获得 PAS2060碳中和认证,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克服新冠疫情不断反复、原材料供应紧张等挑战,加强产业合作保障供应交付、深化客户合作巩固市场地位,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3,035,579.64万元,同比增长 159.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593,131.79万元,同比增长 185.34%。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 133.41GWh,同比增长184.82%,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 116.71GWh,同比增长 162.56%。 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的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动力电池系统 报告期内,动力电池系统销售系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收入为 9,149,077.45万元,同比增长 132.06%。报告期内,公司深化与特斯拉、现代、福特、戴姆勒、长城汽车、理想、蔚来等全球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与特斯拉于 2021年 6月签订的供货框架协议约定公司将在 2022年至 2025年期间向特斯拉供应产品。公司加强产品研发,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第二代磷酸铁锂 CTP产品实现大批量交付,高电压三元产品在 700km续航以内的乘用车上得到大规模应用,磷酸铁锂量产供货电芯能量密度最高已达200Wh/kg,第二代无热扩散的电池系统已获得多个国外内客户的认可。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海外订单交付规模快速提升,海外业务逐渐成熟。 (2)储能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储能系统销售收入为 1,362,383.47万元,同比增长 601.01%。公司主要储能应用领域为表前市场,含发电侧与输配电侧。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客户,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中国华电、三峡集团、阳光电源、阿特斯、伊顿(EATON)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内市场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各地储能商业模式的探索,助力国内首个 GWh级共享储能项目群落地山东。海外市场方面,公司产品远销全球 35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新能源发电、调峰调频独立电站、绿色矿山等多种应用场景;产品竞争力突出。报告期内,由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中的重点专项“100MWh级新型锂电池规模储能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攻克了 12,000次超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储能专用电池核心技术难题,掌握了大规模储能电站的统一调控、电池能量管理等系统集成技术。2021年,前期推广的户外液冷 EnerOne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公司基于长寿命电芯技术、液冷 CTP电箱技术,推出了户外预制舱系统 EnerC,其在安全性、占地投影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长期可靠性方面优势显著,并率先在海外实现项目推广和落地。 (3)锂电池材料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 1,545,661.22万元,同比增长 350.74%。受下游新能源车需求拉动,客户对电池材料需求旺盛,公司锂电池材料销量随之增长,同时主要金属市场价格上涨,公司产品售价随金属市场价格波动,带动收入增长。此外,公司印尼镍铁生产项目投产,新增锂电材料产能。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万元
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上市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 30%以上 □ 适用 √ 不适用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 的披露要求 单位:万元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产品或业务相关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电池系统采用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路线,主要应用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其他电动出行工具、储能系统等, 具体情况如下:
不同产品或业务的产销情况
√ 是 □ 否
√ 适用 □ 不适用 生产量及库存量均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万元
(5)营业成本构成 单位:万元
√ 是 □ 否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变动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九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3、费用 单位:万元
√ 适用 □ 不适用
□ 适用 √ 不适用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 适用 √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5、现金流 单位:万元
√ 适用 □ 不适用 ①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增加244.78亿元,增长132.82%,主要是销售规模增长,销售回款增 加; ② 2021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较上年增加387.29亿元,增长257.29%,主要是公司加大产能建设及增强 供应链保障进行投资,支付资金规模增加; ③ 2021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减少137.73亿元,减少36.79%,主要是上期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发行境 外美元债券等进行融资,本期未进行股权融资。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