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三旺通信(688618):2021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2年04月22日 23:28:29 中财网

原标题:三旺通信:2021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618 公司简称:三旺通信




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敬请广大投资者仔细阅读并注意投资风险。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熊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袁玲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袁玲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为:公司拟以实施2021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元(含税)。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50,527,495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8,189,898.20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占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10%,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若在实施权益分配的股权登记日前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过程。

本事项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59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7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8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08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17 第九节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11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18



备查文件目录(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 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公开披露过的公司所有文件正 本及公告的原稿



第一节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公司、三旺通信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分公司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北京第一分公司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第一分公司
控股股东、七零年代 控股深圳市七零年代控股有限公司
钜有咨询上海钜有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市公司股东,曾用名深圳市 巨有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巨有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 伙)
名鑫咨询上海名鑫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市公司股东,曾用名深圳市 名兴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名兴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 伙)
三旺奇通上海三旺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三旺志联上海三旺志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三旺奇智三旺奇智(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报告期、本报告期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工业以太网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以太网。工业以太网技术是以IEEE802.3标准为技术 基础,为满足工业测量和控制现场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实时性、安全性、 环境适应性等需求,而产生的新一代工业通信技术。
现场总线一种应用于自动化领域中,连接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数字、双向、 多站的底层数据通信系统。
环网冗余一种通信技术,是指在通信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启用冗余链路,从而 使通信网络及时恢复。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以IEEE802.3标准为技术基础,在工业现场中起数据传输交换作用的通信 产品,适应工业严酷环境中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的要求。
Ethernet/IP英文“Ethernet Industrial Protocol”,一种工业自动化通信协议,是 以太网与工业自动化的结合。
IPv6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简称,是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TSN英文“Time Sensitive Network”的简称,指时间敏感网络技术,是新一 代工业以太网技术,具备符合标准的以太网架构,具有精准的流量调度能 力,是下一代工业网络承载技术的重要演进方向之一。
Profinet英文“Process Field Net”,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化总线标准。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三旺通信
公司的外文名称3onedata Co., 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熊伟
公司注册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1区3栋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公司办公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1区3栋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518000
公司网址https://www.3onedata.com.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熊莹莹廖惠萍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百旺信高科技 工业园1区3栋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百旺信高 科技工业园1区3栋
电话0755-235916960755-23591696
传真0755-267034850755-2670348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证券事务部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 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 科创板三旺通信688618/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境 内)名称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车公庄西路 19 号外文文化 创意园12号楼
 签字会计师姓名韩雁光、段姗、刘妍妍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 财务顾问名称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鹏程一路广电金融中心 大厦35层
 签字的财务顾问 主办人姓名刘能清、林建山
 持续督导的期间2020年12月30日-2023年12月31日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1年2020年本期比上年同期 增减(%)2019年
营业收入253,851,727.43209,193,068.1521.35172,467,827.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60,422,374.0264,432,071.61-6.2257,989,273.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44,969,112.5359,931,611.94-24.9754,166,972.9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23,330,967.7336,031,879.61-35.2525,370,613.00
 2021年末2020年末本期末比上年同 期末增减(%)2019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712,960,331.65672,748,955.635.98%223,916,048.28
总资产868,770,636.45758,609,184.1714.52%267,978,244.70

(二)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1年2020年本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2019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201.70-29.411.58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201.70-29.411.5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 收益(元/股)0.891.58-43.671.47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7425.16-16.4234.5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6.5123.40-16.8932.24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1.1117.583.5316.16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253,851,727.4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5%,报告期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持续繁荣,叠加公司产品结构改善、营销网络覆盖度提升及公司智能智造、智慧城市、智慧矿山等终端行业应用场景需求旺盛等因素,公司主要产品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2,600.78万元,增长16.85%,设备联网产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854.47万元,增长37.51%。

2、报告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0,422,374.0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969,112.53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97%。

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公司部分产品所用的芯片及金属原材料成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大营销资源投入,优化营销渠道布局,使得2021年度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38.44%。(3)公司为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加大高质量研发人才团队建设,导致2021年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45.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降的原因系公司使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1,364.6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23.23万元,此项计入非经营性损益中。

3、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330,967.73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35.25%。主要系公司基于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需要,增加了销售、管理、研发人员人数,2021年度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较同期增加2,408.9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22%。

4、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68,770,636.45元,较上期末同比增长14.52%,主要系上海子公司工业互联网设备扩产工程项目正在按期建设中,在建工程增加1.01亿元所致。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1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 份)第三季度 (7-9月 份)第四季度 (10-12月 份)
营业收入38,816,423.5166,647,921.8966,454,205.6281,933,176.4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72,229.9219,434,653.1216,813,954.2918,401,536.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267,100.1714,604,801.1813,877,704.7912,219,506.3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304,576.94-31,652.854,681,527.6010,376,516.04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21年 金额附注 (如适用)2020年 金额2019年 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42,775.20 -6,061.60-21,197.04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 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 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 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 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3,201,911.18 2,484,587.962,047,034.99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 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 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 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 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 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 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 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 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 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14,019,747.64 2,414,465.752,196,871.95
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 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 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 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 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 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310,000.00 50,000.00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 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 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 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 和支出56,390.63 57,560.5925,415.09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 项目    
减:所得税影响额2,092,012.76 500,093.03425,824.28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合计15,453,261.49 4,500,459.673,822,300.71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金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00,000.00243,372,971.40143,372,971.4372,971.40
应收款项融资8,958,804.004,686,385.00-4,272,419.0 
合计108,958,804.00248,059,356.4139,100,552.4372,971.40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公司以“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启‘十四五’新篇章”为指导思想,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继续惟时励新,奋楫笃行,逐梦前行发展。站在新阶段起点,公司上下勠力同心,务实重干,坚定不移地走上寻求新发展改革探索之路,再次扬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卯足干劲向前冲的时代精神,为再续新历史篇章矢志不移地砥砺前行。为抓住 “碳达峰、碳中和”及“工业互联网”绿色、智能的新经济发展机遇,公司群策群力,聚焦重点行业和工业互联技术,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狠捉研发、市场两端,紧紧围绕流程变革项目对组织架构调整、人才引进、产品研发、新项目落地、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各项梳理和规划工作,持续赋能内部管理和人才团队建设工作,以护航公司踏上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快车道。

(一)始终聚焦工业互联网主业,加强市场对接,积极布局新业务增长点 2021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25,385.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42.2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22%。其中,智能制造、智慧矿山、电力及新能源、智慧城市等行业受国家利好政策及下游行业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增长明显。智能制造,实现营业收入3,329.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06%;智慧矿山,实现营业收入4,641.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6%;电力及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4,535.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32%;智慧城市,实现营业收入4,650.1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6%;轨道交通,实现营业收入3,439.5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42%。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动态关注客户产业新需求,严格按照既定战略规划执行任务目标,不但加大对智慧矿山、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开拓,还加强战略谋划,前瞻布局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未来新兴行业市场的研究和规划,蓄势聚力做强新兴行业场景,致力于推动传统行业场景优势带动新兴产业场景开新花,结新果。公司为不断增加技术、市场和产业生态优势,不断拓宽公司护城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获取新的战略性发展机会,报告期内对外投资新设参股子公司三旺奇智,控股子公司三旺志联。

(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完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体系 公司时刻关注市场前沿发展,坚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未来技术为指引的准则,不断打磨研究发展新思路,深化研究技术发展新方向,“双轮驱动”技术开发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坚持长期发展主义,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力度,以研发实力夯实竞争壁垒与护城河。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超5,357.95万元,同比增长45.69%;研发人员数量172人,同比增加6人;在研项目26项,同比增加11项。公司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引领自主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专利47项。

2021 年,公司发布了全新的 56 口 2U 模组化工业三层交换机、矿用本安型万兆三层交换机、EN50155交换机、TSN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本安WIFI6 AP、工业5G CPE、ARM构架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智能网关等 30 余款新产品。在智慧矿山、轨道交通、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领域落地推行了“新型本安万兆骨干环网方案”、“智慧轨交车载通信解决方案” 、“城市智慧杆一体化解决方案”、”城市综合管廊通信系统解决方案“、“低速无人驾驶车载通信解决方案”等8项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参与联合编制首部自动驾驶低速无人车应用标准,也为实现智慧交通提供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新引擎,联合战略客户天津市北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联合开发实验室,致力于突破行业痛点,打造工业通信与轨道交通实际应用场景的新技术解决方案。

(三)加大品牌宣传,提高公司市场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扎实推进行业项目建设 2021年,公司为增加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对潜在客户的吸引力,提升公司整体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报告期内携最新技术成果相继亮相2021中国(国际)智慧轨道交通大会、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矿业展览会、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2021年第三届市域(郊)铁路发展大会、全国首个5G生活体验街区(福田站)等展会,通过举办西安研讨会、2021夏季新品发布会、2021TSN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峰会,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智能科技湾区高峰论坛会(深圳站)等交流方式把握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深入了解各行业应用场景的市场空间、产业痛点和服务需求,继续推动内部技术与产品的持续迭代升级,更好地为客户创造更加优质的、具有价值的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助力中老铁路列车通信网络系统、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紫金矿业塞尔维亚佩吉铜金矿自动化控制系统、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智慧矿山建设及万兆工业环网升级改造项目、上海地铁14号线工程自动售检票系统等多个项目。公司积极作为的服务也荣获南山区市政府授予的“绿色通道”企业荣誉,取得了“2021年国家鼓励的软件企业证书”、“2020中国智能交通三十强企业”等多项荣誉。

(四)推动内部流程变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021年,公司为升级管理模式,持续推动流程变革,对公司治理精准发力,快速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大力引进和培育市场化高层次人才,为公司发展注入新血液,新动能,定期开展“赋能管理”系列培训,不断精细化管理、全过程强化管控,加强全面预算,着力提升内部科学管控能力,提高内部各单元主体工作效能,推行“效率+效益”最大化的考核模式,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逐步健全完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加强与资本市场互动沟通,积极传递公司内在价值和竞争力,致力于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以提升公司在全球工业互联网阵营中的市场地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创建于2001年,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小巨人”企业。面向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需求,秉持研发驱动的发展理念,公司始终致力于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较为齐全的产品体系,主要产品为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模块、设备联网产品、工业无线产品等。

为聚焦工业级产品的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及下游行业应用需求,公司自主研发了电磁兼容、环境适应、环网冗余、精密时钟同步等一批核心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高低温、高粉尘、高电压、潮湿、腐蚀、无人值守、剧烈振动冲击、极强电磁干扰等严酷工业环境中的通信应用问题,产品应用已成功覆盖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造、智慧矿山、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

公司面向下游领域、客户的需求差异及市场需求发展,依托持续研发创新,在工业互联网通信领域形成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模块、设备联网产品、工业无线产品等四大产品线,公司主要产品基本情况如下:

产品类别细分类别产品图例简要介绍
工业以太网 交换机非网管型工业以 太网交换机 用于工业以太网组网和数据传输,适应严酷工业环境,适用于前端接 入。
 网管型工业以太 网交换机 用于工业以太网组网和数据传输,适应严酷工业环境,管理功能丰 富,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网络。
嵌入式工业 以太网模块嵌入式工业以太 网交换机模块 基于模组化设计架构,采用嵌入式集成技术,将核心功能高度集成, 可实现灵活拓展、二次开发、与其他工控设备无缝集成。
 串口服务器模块  
设备联网 产品网桥网关 网桥网关包括串口服务器及总线网关。 串口服务器实现将工业现场串口数据到工业以太网的数据透传,将串 行设备接入网络中。 总线网关实现各种现场总线协议和工业以太网的数据协议转换,快速 构建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协议间经济、高效、可靠的通信。
 光纤解调 实现工业通信、控制网络中光电信号的转换。
 接口转换器 实现工业通信、控制网络中不同物理通信接口相互转换,具有体积 小、安装方便、工作性能稳定等特点。
工业无线 产品工业无线AP、 工业无线AC 工业无线路由器 工业无线AP实现工业通信、控制网络中无线设备接入有线网络。 工业无线AC实现对无线AP的集中管理和集中配置,支持AP的集中配 置管理、多WAN口接入、负载均衡、智能流控、无缝漫游切换等多功 能。 工业无线路由器在工业通信和控制网络中兼具实现无线设备接入有线 网络和路由功能。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以关键客户需求、行业场景应用需求为导向,注重新品研发与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了以总经理领导、研发总监负责、运营管理部、总工办、预研部、产品开发部、综合开发部等多部门配合协作的研发体系,以自主研发为主导、辅以少量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借助外部先进技术、科研人才与信息优势,促进公司技术水平不断迭代升级,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

公司建立起IPD项目管理体系,研发流程包括市场反馈、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样品试制、小批量试产、量产输出等阶段。具体形式为:①计划阶段:搭建项目环境、组建项目团队、对产品提案进行目标分解及需求分析、形成产品概念和实现方案。制定完整的项目计划,并明确项目的目标与范围,指导后续阶段项目的执行。②开发阶段:执行项目计划,进行各模块的详细设计、实现各功能单元测试,完成样机的制作、测试、样机的型式试验,做好阶段性技术评审,并做好生产相关资料的准备。③验证阶段:小批量试产,验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文件、工装夹具,发现潜在的质量、功能性能等缺陷,对产品进行小批量验证和终端客户试用,并采取改进措施,以确保产品能符合生产部门的要求及通过最终客户的认可。④发布阶段:对外/对内发布产品相关信息。对供应、制造、服务做好准备工作,并进行首次量产,验证具备量产能力后转量产输出。

(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类、光器件、接插件、阻容器件、壳体、线路板等。采购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历史数据及库存数据定期向合格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公司产品具有小批量、多规格、交期短等特征,公司会根据订单情况、历史数据或未来预测对部分原材料进行战略性备货。

(3)生产模式:公司采取“自主生产+外协加工”的生产模式。同时公司会根据生产计划、客户交期、产品技术要求、历史数据及订单情况等,并结合长期合作客户情况,对于一些常规需求产品进行适当生产备货,备货方式包括以成品或模块化半成品方式进行生产备货。

(4)销售模式: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客户需要较多的服务支持与技术支持,因此公司采取直销为主、少量经销的销售模式。同时,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存在客户或订单较为分散的情况,公司采取了全国性的营销服务网络布局。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行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的“C392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行业发展概况
全球市场概况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60-80年代,实现了网络的发明以及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互联;第二阶段是在90年代,实现了工业网络协议以及操作系统的发布,以及物联网的提出并且工业设备逐渐联网;第三阶段是在2000年初,云计算以及通信独立架构协议的形成,并且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逐步形成;第四阶段是2010年到至今,工业互联网雏形的形成和发展。

自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开始将发展制造业作为长远战略,并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美国政府率先推进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搭建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其中在物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自此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领先于全球,其中以GE、思科、微软、IBM等龙头企业引领着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德国政府于2013年4月首次提出“工业4.0 战略”,通过增强制造业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企业内、企业之间、全社会的价值链横向、纵向、端到端数字化集成,形成生产可调节、产品可识别、需求可变通、过程可监测的全过程智能制造。法国政府也先后推出“新工业法国”和“新工业法国Ⅱ”计划。为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布局,中国于2016年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同年颁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在全球新工业革命变局中,为了使工业重新焕发强大的竞争力,抢占工业互联网产业竞争制高点,全球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全世界逐渐掀起了工业互联网发展浪潮。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布局也由前期市场的自发探索逐渐走向了政府市场的双轮驱动。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政府为加强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通过投资项目、科研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科技基金、创新中心、研究机构等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从概念探讨迈入产业实践。

201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增速与2018年基本持平,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信息化投资增幅较大,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市场规模达到 8494.3 亿美元,同比增长5.4%。美国、日本制造业有所复苏,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成为全球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6109.1亿元,同比增长14.0%。随着云服务生态体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的鼓励政策逐步落地,国内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互联网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发达国家围绕核心标准、技术、平台等加速布局。美、德两国保持领跑,日本、韩国、法国、印度、巴西等国纷纷加快追赶步伐。美国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先进制造重要基础,其主导的工业互联网联盟,汇聚了38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家企业,正试图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枢纽。德国将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4.0 关键支撑,集聚龙头企业推进标准、开发、试验等工作,已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两大阵营正在加快双方对接,实现强强联合。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全球竞争焦点,呈现井喷式发展,目前已超150个。跨国巨头积极打造“国际品牌+高端产品+先进平台”立体新优势,通用电气Predix平台覆盖风电、航空等领域,集聚2万开发者,已开发160种APP。

根据《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白皮书(2018-2019)摘要版》的预测,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总体市场高速增长,2018年初步估算将达到32.7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8.2亿美元, 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4%。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未来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到 2025 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约 199 亿美元左右。

IDC于 2022年3月发布的《季度以太网交换机追踪》和《季度路由器追踪》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收入为307亿美元,同比增长9.7%。从地域来看,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全年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增长。美国市场全年增长7.0%,拉丁美洲市场全年增长7.7%,加拿大市场全年下降1.0%,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和中国)2021年同比增长15.0%,中国市场全年增长17.5%,日本市场全年下跌0.8%,西欧市场全年增长 17.7%,中欧和东欧市场全年增长 0.3%,中东和非洲市场全年下降 5.4%。

2021年,全球企业和服务提供商 (SP)路由器市场的收入为159亿美元,比 2020年增长6.5%。

服务提供商路由器收入增长 7.9%,而企业部门路由器收入增长2.0%。从区域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和中国)的服务提供商和企业路由器组合市场增长了 19.4%。日本市场同比下降 11.1%,中国市场同比增长5.5%,西欧市场同比增长3.1%。而中欧和东欧的综合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市场每年下降 16.0%,中东和非洲地区下降11.8%。美国企业部门的收入下降了18.5%,而服务提供商收入增长了37.8%,合并后的市场按年计算增长了22.9%。拉丁美洲市场在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 4.8%,加拿大市场同比增长6.1%。

根据Omdia及IHS Markit,全球工业通信网络设备产品(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工业网关、工业无线等)市场容量预计从2018年时的26.5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时的55.30亿美元,对应的5年CAGR为15.8%。

由此可见,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提振加速向前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全球工业通信产品及其各行业领域市场推动着全球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变革,为世界经济打造新动能、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也为促进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中国市场概况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从产业链来看,工业互联网上游主要是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开发的基础工业机器硬件设备;中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则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服务体系;下游则是各种应用场景,目前工业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电子信息、家电、服 装、机械、汽车、装备、航空航天等垂直行业和领域。 工业互联网在促进国内生产要素循环流转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国际供给与需求的匹配衔接,是打造“双循环”的重要引擎。在我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下,工业互联网通过推动我国制造业“补链强链”,能够有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并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推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参与方式向中高端领域转变,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现阶段,国家针对工业领域投入了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我国工业互联网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达3.57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0.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及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改变了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方式,重新定义和优化整个价值流程,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创新,同时赋能中国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受益于政策、资本、技术的推动作用,工业互联网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前景广阔,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已达到652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核心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值率将维持在 20%。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国内各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百花齐放。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 13 省市的增加值规模超过千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增速显著高于 GDP 同期增速。其中,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超过3000亿元。各大重点区域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地方特色也初具雏形,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西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优势逐渐凸显。

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具有基础盘大、行业渗透率空间广阔的特点。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的部署与使用大多集中于数字化基础较好,对自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定位清晰并且目标明确的大型企业。细分行业的使用率情况也较为集中,机械、能源、轻工、石化、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工业互联网使用率相对较高,工业互联网对冶金、汽车、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众多工业细分行业覆盖率则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从区域的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同样呈现出东强西 弱的格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翼鲁等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基础扎实的地区是目前部署与 使用的主力军。据艾瑞咨询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五年核心产业增加 值规模预计每年将以约20%增速保持高速增长。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占27%,渗透产业增加值占73%。预计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占26%,渗透产业增加值占74%。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互联网能够与制造、能源、交通、建筑、农业等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正在加速同各行业深度融合,未来将进一步渗透到更多细分行业,加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广泛,目前已延伸至40个国民经济大类,涉及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大领域,以及采矿、电力、建筑等实体经济重点产业,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融合应用实践。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为0.056万亿元、1.817万亿元、1.697万亿元,名义增速为19.48%、9.97%、13.28%,工业互联网带动各行业的增加值规模在持续提升。

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领域,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面向实体经济应用的演进升级。通常所说的互联网一般是指消费互联网,与之相比,工业互联网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连接对象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连接人,应用场景相对简单,工业互联网实现人、机、物等工业经济生产要素和上下游业务流程更大范围的连接,连接种类、数量更多,场景复杂。

二是技术要求不同。消费互联网网络技术特点突出体现为“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对网络时延、可靠性等要求相对不是特别严格。但工业互联网既要支撑对网络服务质量要求很高的工业生产制造,也要支撑高覆盖高灵活要求的网络化服务与管理,因此在网络性能上要求时延更低、可靠性更强,同时由于直接涉及工业生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性要求更高。

三是发展模式不同。消费互联网应用门槛较低,发展模式可复制性强,完全由谷歌、脸书、亚马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主导驱动发展。工业互联网涉及应用行业标准杂、专业化要求高,难以找到普适性的发展模式,通用电气、西门子、航天科工等制造企业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互联网产业多属于轻资产,投资回收期短,对社会资本吸引大。而工业互联网相对重资产,资产专用性强,投资回报周期长,且还存在认知壁垒的门槛。

伴随工业互联网业务场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向融合化、无线化、智能化、归一化方向演进发展。

(1) 向融合化发展。一是通过算网协同构建端边云网融合新架构。二是通过确定性网络技术实现跨域端到端可靠传输。三是通过泛在IP技术推进工厂内“两层三级”网络融合。

(2) 向无线化发展。一是高带宽、广覆盖的无线技术成为建设全连接工厂的必要选择。二是高可靠、高确定能力成为无线技术向工业生产核心环节延伸的关键。

(3) 向智能化发展。一是边缘智能技术深入工业现场。二是云化技术消除工业装备硬件能力制约。

(4) 向归一化发展。一是多种工业以太网技术向TSN演进。二是多厂家私有工业数据协议向标准化演进。

随着工业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未来,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将融入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明朗。自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重要性不断加深认识,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将会爆发性增长,未来的工业互联网产品以及运营、解决配套方案也将有更大的市场,随之而来的专业工业互联网运营企业也将迅速崛起,形成新的产业。

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空间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到2022年预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保持6.00%,平稳增长。

依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318亿元左右。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达到了6110亿元,未来五年(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随着产业政策逐渐落点,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市场空间将有望加速,并预测在2025年该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市场空间广阔。与之相关的下游行业智慧城市、智慧矿山、轨道交通、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造及等其他多个领域的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亦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速将带动需求的持续增长。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工业互联网通信技术研发的公司之一,经过 20 余年的工业互联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在工业通信领域的优势地位。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矿山、轨道交通、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领域,在工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公司主要客户涵盖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及子公司等大型企业,包括中国中车、中国煤科、国家电网等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在市场上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与下游行业知名客户的合作关系体现了公司较高的市场认可度。自上市以来,为跟上工业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步伐,公司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确定从现有的单一通信子系统往整个硬件平台方向发展,打造端到端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布局工业互联互通和安全技术解决方案,联合上下游企业、生态合作伙伴,打造合作共赢智慧生态圈,积极推动跨界创新研发,赋能工业互联网各行业的应用发展。

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2021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提出了“网络体系强基行动”作为行动的首要任务,包括加快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推进企业内网升级、开展企业外网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和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地图五大行动内容,旨在到 2023 年,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感知控制、网络通信、信息处理和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强化工业互联网的功能;在制造业竞争激烈、人力成本上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成本下降、效率提升的诉求愈发急迫,将促使各应用产业工业互联网化的开展;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将助推工业互联网市场的积极发展,这些因素共同驱动了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成长空间广阔。未来市场有巨大的存量空间,伴随公司产品技术积累加深,已经进入到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及大型客户供应链体系中,在高端应用的适用性方面逐渐展现出相对于欧美及台系品牌的优势,客户满意度逐步提高。自国产品牌逐渐被市场认可、推广,未来国产品牌有望进一步占领高端领域市场。与此同时,公司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在未来面临其他品牌的进一步竞争时同样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整体情况:
(1)工业互联网通信将实现网络进一步融合
未来,工业互联网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将带来海量设备联网需求、大规模工业数据交换需求,“组大网”的趋势将进一步提升对大速率、高规格、支持智能管理、智能运维的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的需求。工业互联网业务对于生产全流程、无死角的网络覆盖需求,无线网络将进一步与有线网络融合,工业无线通信产品的大规模部署成为行业趋势,对工业无线通信产品的需求将随之增加。

(2)创新发展的新技术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工业互联网通信设备未来总体在通信技术上将呈现大速率、高带宽、智能化的特点,同时在软硬件技术上将朝着更加集成,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更高,对工业环境适应能力更高的方向发展,更加完善。未来新技术的发展将围绕传输、安全、运维不断涌现,持续驱动行业快速增长。

A、传输方面,新兴的TSN技术、5G技术、WiFi6技术等有线和无线技术更好地支持IPv6、TCP等协议,适应未来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的数据传输需求,可以实现网络系统进一步融合。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并行发展以及相互融合将在未来构建云(互联网云端)、管(海量信息传输网络)、端(智能终端)、边(边缘计算)为一体的整网解决方案。

B、安全方面,未来积极防御、威胁情报、态势感知、数据驱动安全、安全可视化等新理念在工业领域不断推广应用,身份认证、环网冗余、多链路传输等新兴技术将保障工业网络安全运行。

C、运维方面,边缘计算将得到进一步应用,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以及从现场设备节点到云端中心控制节点的网络端到端保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在工业互联网中叠加,建设高效的通信运维体系。

(3)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随着国家近年持续出台对工业互联网通信自主可控发展的支持政策,有助于扶持和培养国内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完善相关配套支撑产业链,壮大产业供给能力,也将进一步加快国内工业互联网通信产业链的迭代升级,进一步加快在关键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掌握技术自主权,进一步保障工业互联网通信行业自主可控,构建相关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亦将进一步形成国产品牌发展效应,带动下游领域逐渐形成在高端领域及对客户的突破具备较强的示范效应,壮大未来产业的发展规模,拓宽未来产业的需求服务链条,提高未来产业的发展层次,进一步筑牢国内自主品牌在产品性能、服务需求、使用维度、运行经验等方面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二)具体行业情况: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矿山、轨道交通、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随着工业互联网逐步应用普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带动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快速发展。未来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行业应用前景积极向好。


下游 行业具体应用场景
智慧 城市综合管廊(包括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智能交通(包括电子警察、高速公路监 控、隧道监控等系统等)、智慧灯杆系统、社会治安监控系统、 海关、机场、码头监控系统等。
智慧 矿山井上井下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 统等。
轨道 交通铁路行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列车运行状态监 测系统、铁路车辆安全防范预警系统、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隧道桥梁监控系统、车站隧 道视频监测系统、防风监测系统、车内信息系统等。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信号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安防系统、通信系统和乘客信 息系统等。
电力 及新 能源变电站自动化、配电自动化、风电分布式检测控制系统、火电 DCS、核电 DCS 系统等。
智能 制造运动控制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
其它医疗行业:红外体温检测系统、医院监控系统等。 物流行业:自动化分拣系统、运输机器人、AGV 等。
(1)智慧城市
应用说明:智慧城市主要包括综合管廊、智能交通、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海关、机场、码头监控系统等。总体架构包括五个层面:感知层、通信、网络层、城市数据层、控制层、支持系统层和城市应用层。其中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和网络层,起到数据传输和互联互通的作用。以综合管廊应用场景为例,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的应用为将前端传感器、信号控制器、摄像头等现场设备与后端控制中心连接,构建从现场感知到云端控制的通信网络,满足智慧城市通信网络构建、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多种需求,在综合管廊等地下、存在天然气的特殊环境中还需具备防爆等高规格特性。

发展情况:中国自2012年开始推行大规模智慧城市试点,且不断扩大项目试点范围,并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工程。根据2020年2月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支出国家。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经超过600个,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未来,智慧城市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现存及未来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带来较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需求,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面临市场空间较大。

(2)智慧矿山
应用说明: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在智慧矿山行业的应用以煤炭为代表。我国能源总特征是“富煤、缺油、少气”,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都是我国最主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同时,我国煤矿存在地质构造复杂、开采难度大、易出现矿井灾害等特点,多数矿井同时具有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隐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彻底改变煤炭工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从传统粗放型开采到信息化、智能化少人或无人开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高度共识,也是我国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煤炭工业得到发展的动力。

发展情况:智慧矿山的建设远未达到目标,尚有较大改造空间。智慧矿山的建设大体可分为矿山数字化、信息融合平台化、单系统智慧化、单矿山全面智慧化、矿山集群综合智慧化等五个阶段,目前仍有较大改造空间。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煤矿智能化三阶段目标: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未来随着智慧矿山多系统全面集成、以及智慧矿山集群化集成发展,将为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尤其是大速率、符合工业现场环境要求、具备智能管理、能支持大数据分析的产品带来较大需求。

(3)轨道交通
应用说明:轨道交通包括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铁路主要包括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和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以及低碳、环保等特点,是现代社会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向之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已处于集中投资、快速发展阶段。列车运行速度加快,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和安全保证显得日益重要,这也对轨道通信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铁路应用方面,以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为例,在整个监测系统中,现场级设备有高清摄像机、各类传感器等设备,通过设备联网产品连入网络,再通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传输至控制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并及时发现故障。由于高铁处于高速运动过程中,用于该场景的通信产品需同时符合电力线路环境要求以及列车高速运行要求,保证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性和及时性。

发展情况: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根据公开消息显示,2021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6616亿元;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铁2168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2021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实现恢复性增长,达到25.3亿人次,同比增长16.8%。2022年,全国铁路预计将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铁路1900公里左右。

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按照“1-8-1-1”的布局结构,即铺画一张智慧城轨发展蓝图;创建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运输组织、智能能源系统、智能列车运行、智能技术装备、 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安全和智慧网络管理八大体系;建立一个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制定一套中国智慧城轨技术标准体系,未来智慧城轨对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网络的需求将带来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4)电力及新能源
应用说明: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其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电力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发电、升压输电、降压变电、低压配电和用电,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在电力生产全过程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实现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全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电力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站在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发展情况:电力方面,从供给侧来看,我国电力行业投资增速在“十三五”大幅放缓。2004-2019年我国电力行业投资同比增速波动下行,尤其是“十三五”阶段,整体电力投资受到明显遏制,2018 年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了 12%,“十三五”的电力投资低增速为未来电力供需紧张格局埋下伏笔。从需求侧看,预计全社会用电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近年来我国用电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为 7.5 万亿千瓦时。碳中和背景下,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有望提升。以建筑、钢铁为例,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计,到2030年其新增电能替代电量将分别达到1.5 万亿千瓦时、0.53万亿千瓦时。整体来看,供给方面,电力投资在“十三五”阶段明显放缓,且未来主要增量的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稳定;需求方面,用电量持续增长,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能源方面, 2020年以来,我国碳减排部署工作加速推进,以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据IEA机构发布的2018数据,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电力与热力部门碳排放占比高达 51%,电力部门深度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电源结构仍以煤电为主,2020年煤炭发电占比达61%。预计2020-2030年,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CAGR分别为 9%、15%;2020-2050 年,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CAGR分别为 6%、9%。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30万亿元左右。

未来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将带来大量设备的终端设备的联网需求以及随之带来的数据传输需求,对通信产品的需求将有较大提升。基于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对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目前国际品牌在我国电力行业中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未来,随着电力行业国产化的加速,国产品牌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5)智能制造
应用说明: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 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通过智能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通过工业制造数据系统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数据采集、通信互联、分析决策,从而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协同制造。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数字技术的迅速进步,智能制造已经逐渐贯穿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也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始普及广泛,同时也对相应的通信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情况: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以及国家政策的持续驱动,工业自动化将持续提升,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中国工控网发布的《中国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市场白皮书》显示,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产品主要分为驱动系统、反馈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其他。2019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1865亿元,较2018年增长1.8%;预计到202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085亿元。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2020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2147亿美元,到2025年将快速增长至384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38%。随着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大规模部署要求工业互联网通信网络满足业务数据可靠、实时的交互传输需求,未来的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的应用将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战略,凭技术赢得市场、靠创新取得效益,以更广泛的技术应用为导向,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近 20 年,密切跟踪行业需求,积极布局技术研发,形成了创新性强、实用性高的系统架构技术,并围绕工业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以及下游行业的行业应用需求,专注研发核心技术,公司核心技术来源均系自主研发,具体如下:
序号类别技术名称技术特点应用场景
1系统架构模块化产品技术软件与硬件高度集成、尺寸小巧、支持灵活 拓展与二次开发,功能、可靠性、功耗等处 于较好水平可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而 灵活定制
2    
  SWOS 工业交换机 操作系统易用、可靠,系统运行效率较高,支持协议 和功能完备,可在实际应用中满足不同细分 领域客户对操作系统的多样化需求应用于智慧城市、矿山、轨道交通、 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造及其他多 个领域的工业通信领域
3    
  NOS 工业交换机 操作系统兼具完备的核心功能及较快的启动速度,精 简的架构改进了传统系统启动速度耗时较 长的问题应用于对启动时间要求敏感的场 合,可实现1~2秒完成系统的启动
4    
  边缘分布式AI分 析系统具备完整的从管理平台(云部署或私有化部 署)、边缘 AI 计算(边缘嵌入式 AI 服务 器),与多种终端设备所组成的系统,从而 实现多项智慧城市AI视频分析算法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 区域范围广、与中心机房/云通信 压力大、事件发现与处理的实时性 要求高、设备有远程管理需求的领 域
6可靠性电磁兼容技术 (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围绕干扰源、敏感源、耦合路径等设计要素, 选择最优电路泄放路径,隔离及屏蔽干扰 源,设计去耦电路,提高产品电磁兼容性, 同时保障产品小巧化,节省客户组网成本应用于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如变 电站、高铁车厢、高压电路等
7    
  环境适应性技术公司具备环境适应技术体系,在宽温、防水、 抗压、防尘、抗振动冲击、隔爆等多方面改 进产品性能,使之适应高低温、高粉尘、高 电压、潮湿、腐蚀、无人值守、剧烈振动冲 击、极强电磁干扰的严酷工业环境适用于轨交车辆、煤矿井下、风电 光电发电场及其他多种恶劣工业 环境
8    
  以太网连接可靠 性诊断技术在数据交换传输的同时可通过识别和分析 通信链路故障,为传统数据交换设备增加数 据诊断和故障告警功能,具备到一定创新性适用于对通信链路可靠性要求高 的环境,可在通信不间断的同时监 测通信链路
9    
  SW-Ring 环网冗 余算法自主研发无主站架构,有效避免主站失效带 来的通信故障,同时提升了故障恢复效率, 自愈恢复时间<2ms,支持单环、耦合环、相 切环、链、Dual-Homing等多种组网方式应用于多种对故障敏感的场景,如 轨道交通、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 造等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10    
  Bypass直通技术通信网络发生故障时通过避开故障设备实 现通信网络的连通,可即时恢复通信网络, 切换时间可小于10ms,在轨道交通、电力及 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领 域有所应用应用于多种对故障敏感的场景,如 轨道交通、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 造等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11    
  无线并行冗余技 术采用双通道设计,可实现双频无缝漫游零丢 包,增强无线传输带宽和抗干扰能力,满足 大带宽、低时延、低抖动、抗干扰能力强等 要求适应用于对无线传输要求较高的 场景中,如移动机器人、高铁配电 监测等。
12实时性PTP技术通过主通信设备使工业控制系统其他设备 保持时间同步,以达到精准控制的要求,同 步精度可达到优于±15ns 的水平,与行业 技术水平相接近应用于对时间精度要求高的通信 系统或控制系统,如电力、轨交等
13    
  网络电口快速连 接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研发,降低端口数据连通耗 时,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经长期迭代发展后 实现技术改良,连通耗时从数十毫秒降低至适用于车载、电力等对实时性要求 极高场景
序号类别技术名称技术特点应用场景
   5毫秒 
14    
  TSN(时间敏感网 络)技术基于时间同步,时间片预留,帧抢占,帧复 制和消除等功能, 实现网络内端到端的大容量、低延迟和确定 性数据传输,同时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可支持802.1as、qbv、qbu、qci、802.1CB 等多种TSN协议适用于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自 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时间敏感型 应用
15安全性网络安全等级保 护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免受来自外部 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 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 及其他相当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 损害,能够及时发现、监测攻击行为和处置 安全事件,在自身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 复绝大部分功能政府机关、各事业单位、金融监管 机构、能源电力公司、石油公司, 大中型企业、央企、上市公司等及 有信息系统定级需求的行业与单 位
16    
  网络风暴端口隔 离技术可以有效检测未知网络是否有环路存在,避 免未知链路中产生的风暴报文冲击设备及 网络适应煤矿井下等存在大量老化电 缆的复杂网络环境
17    
  列车重联网络通 信技术支持TTDP、R-NAT、TRDP 、端口bypass被 动旁路功能、端口汇聚等功能,可实现列车 自动编组、IP地址映射等,在高铁动车等场 景中应用较多应用于轨交行业,可灵活实现列车 自动编组、IP地址映射
18    
  车载以太网技术支持一对双绞线实现100Mbps通信,符合车 载要求的新型物理层技术,支持IEEE 802.1 AS gPTP实现时钟同步应用于煤炭双线工业通信,工业机 器人、自动小车、工业级车载导航 智能盒子等应用场景
19新行业产品 开发工业5G CPE技术工业5G CPE利用蜂窝5G 网络为用户提供 高带宽、低延迟的无线数据传输,同时提供 串口、CAN、以太网、光纤及WiFi等通信接 口,实现高速、低延迟的工业互联网数据通 信应用于矿井、电力、智能工厂、移 动机器人等行业
20    
  WiFi6技术WiFi6 相比于前几代 WiFi 技术,可以实现 更高带宽、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待机数、更 高的抗干扰能力,在未来工业高带宽无线局 域网通信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应用于矿井、综合管廊、无线网桥、 电力、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等行 业
21产品升级串口转以太网技 术让串口设备立即具备联网的能力。支持 RealCom、TCP Server、TCP Client、UDP Server、UDP Client、Pair Master、Pair Slave、UDP Rang和UDP Multicast等多种 工作模式。延时、吞吐量、分帧等产品核心 技术指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适用于煤矿、医疗、智能制造等行 业
22    
  CAN 转以太网技 术支持2路CAN转1路10/100Base-T(X)自适 应以太网接口,支持 TCP Server、TCP Client、UDP Server、UDP Client、UDP Rang 和 UDP Multicast 等多种工作模式,支持 5K~1000Kbps任意波特率,支持-40~75℃宽 温工作适用于煤矿、医疗、智能制造等行 业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