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辰安科技(300523):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辰安科技:2021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袁宏永、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孙茂葳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胡军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业绩下滑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1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48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69 第六节 重要事项.............................................................................................................................. 70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0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13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14 第十节 财务报告............................................................................................................................ 115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签名的 2021年度报告文本; 二、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三、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四、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五、其他相关资料。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 适用 √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 是 √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3、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 公司在业务上立足于公共安全应急与城市安全产业的软件、装备与服务,是以“公共安全产业”为基础,“感知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公司的软件、物联网智能硬件、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及“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信息网络感知为基础、安全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安全要求的新供给,也是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从公共安全产业来看,国家对公共安全的日益重视,应急管理行业随着应急管理部完成大部制改革,市场逐步进入增量市场竞争阶段,短期内市场竞争激烈,但整体市场体量与行业整体工程技术水平较应急管理部成立之前有大幅度提高。更多优秀厂商的进入促进了行业整体发展,市县一级应急管理部门逐步开展相关工程设计与建设工作,待建工程数量逐步增大,未来几年应急管理信息化行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住建部高度重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不断夯实城市管理基础,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并在各地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示范工作,全面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未来城市安全基础建设将迎来较大的发展前景。 从产业发展方向来看,国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正在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要求,新兴的、应用公共安全高新科技进行灾害预防的公共安全产业正在逐步发展成为重点方向。总体而言,公共安全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动力之一。 2、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的主营业务所对应的公共安全产业细分领域,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城市安全、海外公共安全、装备与消防、安全文教,其中应急管理、城市安全、海外公共安全业务以平台为核心,装备与消防业务以智能硬件为主。国内方面随着密集出台相关公共安全产业政策的驱动、相关标准日渐规范化和清晰化、以及大型互联网公司、第三方解决方案企业和硬件厂商的涌入,渐趋形成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海外方面,国家级大型公共安全项目存在较强的政治因素,公司首次成功实现了中国公共安全和应急软件的成套化出口,输出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科技及理念。公司该类业务具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能力,在国内外的相关市场并始终坚持在发展中结合市场和行业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和拓展,相关产品及服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安全文教业务自公司培育以来,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准公共安全科技前沿,首次提出“科技、管理、文化”的三大安全理论体系,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帮助全民提升“知识、技能与意识”等安全素养,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技术装备研发、优质生态整合、政府支持协同等多元渠道,已在国内多地落地实施。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公共安全产业作为落实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对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论述。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作出修改并施行,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从业条件作出细化规定。 2021年5月,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应急管理部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向。 2021年6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对安全防范工作进行再部署,推动建立燃气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系统,提高安全监管执法的精准性、实效性。 2021年8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的意见》,要求全省落地应用,部署由清华合肥院提供技术支撑、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升级建设安徽省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管中心,在全省16个设区市开展安全评估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意见要求,到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任务,2023年有序开展二期建设,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力争16个市全部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 2021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正式施行,增加规定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生产安全事故暴露的新问题作了针对性规定,要求餐饮行业使用燃气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 2021年9月,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切实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程的通知》(安委办〔2021〕6号)、《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安委办函(2021)45号),强调各地在城市安全工作中应学习借鉴“合肥模式”,并持续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各地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与运营模式,确定合肥、沈阳、南京、青岛、深圳、成都、西安、东营、洛阳、宜昌、常德、佛山、南宁、遵义、北京通州、上海浦东新区、上海黄浦、上海松江等18个城市(区)作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切实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确保不断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2021年9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的通知》(建督〔2021〕71号)、2021年12月17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建办督〔2021〕54号),要求部署各地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统筹推进综合性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规划》提出,推进城市电力、燃气、供水、排水管网和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及地质灾害隐患点、重大危险源的城乡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行业领域监测系统,汇聚物联网感知数据、业务数据以及视频监控数据,实现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网统管”。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对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制定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公共安全产业迎来了空前的政策重视。 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已经进入公共安全事故的多发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事件的不断发生给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城市安全将成为公共安全产业的主战场,应对上述突发事件必须加快发展公共安全产业,达到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和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的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公共安全科技,构筑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水平。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公共安全应急与城市安全领域的领先企业及国际化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应商,主要从事公共安全软件、公共安全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相关服务。公司定位的公共安全产业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四个主要方面,当危及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发生前后或发生时,为此类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评估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及服务。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公司深入研究国家公共安全应急行业的发展大势,紧密围绕“十四五”期间“打造全球创新型公共安全领军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继续坚持在公共安全主营业务上不断改革创新,以应急管理、城市安全、海外公共安全、装备与消防、安全文教业务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业态,面向监管部门、各类企业提供包括云平台和高端装备在内的相关产品及服务,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国内32个省、10余个国家部委、300余个地市区县级市场,以及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海外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随着社会对公共安全的日益重视,国家应急治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共安全产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1、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板块,提供公共安全与应急软件相关产品和服务,主要覆盖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和行业部门。 应急管理软件产品主要针对突发事件提供现代化应急管理解决方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实现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平时和战时应急管理工作效率、科学分析事件态势发展、辅助领导决策支持及积累知识案例。环境安全、工业安全业务主要面向行业用户,依托于公司领先的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应急管理一张图、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应急云调度平台、应急数据治理、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应急态势标绘系统、应急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水环境污染预警溯源系统、预警发布系统等。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业务,主要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监测预警系统为主。公司通过大力支撑普查工作,深入认识普查底数长远应用价值,从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推进以数据为基础、项目为牵引、服务为目标的新型应急管理模式建立,进一步赋能提升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公共安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以自然灾害风险“全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为原则,满足应急管理部门常态和非常态两种业务场景下的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需求,全链条服务于自然灾害灾前、灾发、灾中、灾后的各个环节,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2、城市安全 城市安全板块,以“风险管理、关口前移”的主动式安全保障为理念,将公司具备优势的公共安全与应急平台软件业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延伸到城市安全领域,主要涉及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监管业务中的专业监测预警软件与核心监测传感装备,包括燃气、桥梁、给水、排水、热力、电梯、电力、工业、道路和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监测数学物理模型、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恶劣环境传感探测装备等。 该业务以预防燃气爆炸、桥梁垮塌、路面坍塌、城市内涝、轨道交通事故、电梯安全事故、大面积停水停气等重大安全事故为目标,通过公共安全物联网感、传、知、用的技术架构和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科技模型,建立“城市安全监测物联网+云服务”体系,准确判断定位事故点,预先感知风险、及时预警。 通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提升城市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应对成本,增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预警和管理能力,切实降低城市事故风险发生率。使得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强化,城市应急救援机制不断完善,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3、海外公共安全 海外公共安全板块,主要为海外发展中国家提供国家级的公共安全软件平台和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国家级的一体化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综合接处警平台及相关软件产品与服务。公司的海外公共安全业务融合政府、行业部门、医疗机构、民众个体的需求,融合公共安全、应急响应、地理信息、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应急机构、应急人员、应急车辆、应急物资等多源信息和数据,通过统一云服务向各级用户发布,同时为国家、城市、警务站等指挥中心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提供服务,并对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向相关用户提供系统化多层级的公共安全应用服务,提高海外国家公共安全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水平。 4、装备与消防 装备与消防板块,主要为政府部门、社会单位、消防部门提供全方位的高端装备制造与消防安全服务。 公司基于自身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立足“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整合全资子公司科大立安的各项优势,大力开展燃气安全监测等物联网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满足自身业务需求的同时,积极向B端及C端客户拓展,同时,充分发挥其在消防领域领先的火灾探测与扑救技术产品、特种空间消防项目实施经验和资质优势,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创新消防安全服务消防相关产品包括:燃气安全监测传感器、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管道泄漏智能检测球、图像型火灾探测器、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装置等。 5、安全文教 安全文教板块,聚焦场馆建设、运营服务和校园安全教育三大业务航道,以项目牵引和运营服务创新,提升能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全面构建安全文化业务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依托公司在公共安全与应急领域的技术、人才、品牌优势,践行“科技、管理、文化”相融合的安全发展理念,秉承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安全观,以提升民众安全素质为目标,以安全文化知识体系、测评体系为核心,以知识产品化、服务化为路径,以线上安全教育云平台、线下安全体验馆为载体,构建安全文化教育体系,着力打造教、学、练、测、评、管一体化的安全文化教育模式。面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未成年人、从业人员、专业救援队伍等5类对象,提供集科普教育、专业培训、实训演练于一体的安全文化教育服务,将“安全+”理念渗透于各领域、各行业,提升社会本体安全水平,打造安全文化产业新业态。 (二)公司目前主要的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国内业务主要以自有的市场和售前团队为主,同时发挥中国电信区县市场网格化协同效应,进一步强化公司营销团队和渠道协同能力,其中部分项目与地方集成商或合作伙伴合作;海外业务的大型项目与进出口公司或相关厂商合作,近两年来公司直接接洽与签约的海外项目正在不断增加。公司的市场网络已覆盖国内全部都市圈、省会城市和海外20余个国家,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身市场网络拓展,以及与中国电信区域市场的充分协同,积极向更广阔的基层政府与社会单元延伸,逐步覆盖企业客户,家庭用户。 公司具备对公共安全业务相关产品和技术有深入了解的销售团队,通过自身渠道、合作伙伴与最终用户接洽,提供解决方案并完成销售。项目初期,销售人员进行前期咨询与技术交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项目中期,公司参与项目的招投标,完成项目的实施与建设;项目后期,公司在提供持续运维服务的基础上,与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并向相关行业进行延伸。 2、定价模式 当前,除了消防终端产品、可燃气体监测仪等硬件产品之外,公司的公共安全软件与服务大部分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根据客户需求差异,公司会进行相应的定制化设计或开发,故其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公司部分业务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得,部分业务通过协议或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获得,无论何种方式,其对应的最终价格均以项目预算成本和定制化为基础,加上合理利润确定。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和发展公共安全SaaS服务模式,该服务将根据市场需求和服务类型采用标准定价方式。 3、结算方式 项目结算的主要方式: ①根据项目不同阶段分比例结算,主要涉及公司大部分国内项目、海外中小型项目,通常在合同签订后,客户先行支付15%~30%的预付款,产品和项目交付验收后支付60%~80%,其余5%~10%作为质保金,在项目验收后12个月或少数项目在24-36个月后支付。 ②根据城市中心验收报告进行结算,主要涉及海外覆盖多个城市的大型项目,其中每个可独立运行的城市中心按项目实施阶段分比例结算。 当前公司最终客户多是政府机构,政府项目验收及支付款项多集中在第四季度,因此公司的收入确认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装备产品的收入确认方式: 本公司销售的装备产品,如需安装调试,在货物发至项目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并取得客户出具的验收报告后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如无需安装调试,在货物发至客户指定地点并取得客户签字或盖章确认的货物签收单后确认销售收入实现。 4、市场策略 公司始终以“技术引领、标准先行、体系覆盖”为主要销售策略。 技术方面,公司维持稳定的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高筑技术品质壁垒,拥有公共安全与应急系列化核心技术,在应急管理、城市安全、海外公共安全、装备与消防、安全文教等方面,从规划顶层设计到项目实施及后期运维服务,形成独立完整的标准交付体系,在数据采集、数据治理、分析研判、耦合分析、辅助决策、监测服务等方面具备专业算法模型,拥有业务体系全面覆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领先优势。 标准制定方面,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牵头单位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公司对公共安全行业的发展、标准的应用均有深刻、专业的理解,与时俱进,不断将新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以标准优势支持公司市场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 体系覆盖方面,通过技术与标准优势,坚持省、市、区县、各委办局互联互通的原则,在国内市场逐步实现全覆盖目标,海外业务在拉美、非洲、东南亚、中亚、西亚及“一带一路”沿线等地区已有良好的示范应用,将继续加强相关市场的覆盖和开拓。“十四五”期间,公司大力开展与中国电信集团的协同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公司业务在中国电信集团全球市场体系全通达行动计划。 “十四五”期间,公司加大力度继续探索各板块业务与云计算、云交付等融合的云服务业务模式,大力实施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行动,着力实施市场生态构建行动,在现有装备产品的基础上,发展高端激光气体探测芯片及模组、新型智能烟感专用芯片及模组、高端灾害安全监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将进一步推动公司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将为公司业务向B端和C端延伸提供动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围绕公共安全核心技术研究理念,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引入公共安全领域,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在综合应急、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消防安全、城市安全、安全文教等领域实现产品化与技术创新,为公共安全产业赋能。 公司积极构建新时代、新形势下公共安全核心技术体系,在数据治理、应急管理辅助决策、重大灾害现场应急保障等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公司中央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部门,立足公司各项业务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研究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语义识别、计算机视觉、突发事件网络发现、舆情监测、数据治理等技术,创新业务解决思路与技术方法,加强产品化进程,并在全国多个项目中落地应用,全面积累应用能力。研究成果在应急管理与城市安全、消防、工业安全、海外等多个项目规划中提供支持,进一步展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赢得技术话语权。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新城建、城市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重大市场需求,研发了城市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地下管线耦合隐患辨识和风险评估模型、地面塌陷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燃气泄漏事件链分析模型、地下综合管廊复杂灾害模型、城市生命线大数据治理平台,同时,研发燃气安全监测等物联网装备,研发上线小辰云调度融合通信平台、小辰燃气AIOT平台等云服务平台,为深度契合城市安全业务场景的智能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公司狠抓基础创新,重点攻关高灵敏度抗干扰激光气体探测技术,实现地下空间可燃气体监测仪功能升级和生产降本,成功研发工商业可燃气体监测仪,积极布局工商业及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市场和激光传感专用芯片市场,攻坚克难推动解决城市生命线智能感知问题。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较2020年继续维持稳定投入。同时,公司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知识产权积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2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70项),软件著作权超过750项。 (二)人才资源与团队培养 2021年公司持续加强中高端人才引进,强化优秀人才在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硕士博士入职70余人,约占全年招聘总量的18%,高级及以上人员入职107人,约占全年招聘总量28%。公司董事兼首席科学家范维澄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内外公共安全与应急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公司董事长袁宏永先生是“科技北京”百名科技领军人才之一,也是国内公共安全与应急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资深专家,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公司核心人员在国内外应急领域的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吸引大批行业内专家学者和中高层次管理与技术人才齐聚。 人才发展方面,2021年,公司推行了任职资格体系落地,涵盖市场、技术、职能、工程、生产五大序列,是公司成立以来最为全面的一次人才扫描。任职资格将成为公司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助推器,牵引和推动员工职业化水平及能力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员工获得更合理且具有激励性的回报,实现与公司共同成长。公司将持续推进人才梯队建设、人才培养、薪酬、职业发展规划之间的联动机制,深化公司的职业化进程。 公司在注重招揽贤才的同时,高度重视创造宽松的研发环境,深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进一步打造并培养应急管理、城市安全、消防安全、工业安全、环境安全、安全文教、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内外业务技术与专家团队。鼓励各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展现业务能力与创造力,设立人才引进、培训培养、职称提升、技术创新奖励等激励机制,推进岗位公约机制与员工绩效承诺管理,使各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持续建设北京、武汉、合肥三大研发基地,各研发团队发挥自身技术开发优势,不断创新实践,持续研发推出大量符合国内外各界用户需求的各类应急管理系统应用和软硬件产品。 公司在全国主要区域设立区域营销中心和运维机构,负责所在区域的营销和维护服务工作,有效提升公司的市场营销能力和服务效率,确保公司在市场覆盖及服务方面的持续领先。 凭借先发优势,公司承接了国家级应急平台建设,获得了大部分省部级和众多地市级应急平台项目,在10多个行业应急平台领域均有项目落地,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核与环境、预警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家应急管理部成立之后,亦承建了部委核心业务系统,并陆续中标多个省、市级项目;在海外业务方面承接了厄瓜多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哥拉等国家级公共安全项目的建设,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老挝等国家拓展行业安全的项目建设。 自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首次在合肥上线运行以来,在佛山、烟台、徐州、西安、张家口、乌鲁木齐等多地成功复制,2021年积极支持安徽省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管中心升级建设,将在安徽全省16个城市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同时,公司在工业级高性能安全传感器等高端装备上实现了关键技术创新和大规模的城市级应用,使得公司在该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大量的标杆性应用成果,推动公司产品迭代升级,促使公司产品在设计上更加贴近客户需求、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性能更强大,竞争力更强,同时,拓宽了公司产品领域,为持续的签约及交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总体稳定,实现营业收入153,932.91万元,基本保持稳定规模。2021年,公司上下勠力同心,紧密围绕“打造全球创新型公共安全领军企业”的“十四五”战略目标,积极打造新业态布局,大力发展燃气监测、应急等云服务业务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同时部分产品积极向C端布局。 公司各业务板块齐发力的同时,在党中央、国务院、应急管理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城市安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引下,公司紧抓城市安全业务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继在国内率先落地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业务后,已进一步实现了异地“多点开花”,公司总体中标及签约订单金额均较上年实现大幅增长,并在产品研发、实施交付、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经营管理的优化将进一步支撑业务优化和持续发展。 因在手订单存在项目执行周期,基于公司结算特点,受2020年末在手订单下降及留存订单业务结构的影响,报告期结算订单贡献的利润有所下降,公司为优化业态、实现高质量发展,亦存在研发费用、人工成本、销售费用等刚性支出;同时,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等各项减值损失将导致公司2021年度合并利润总额减少。综上因素,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918.19万元。 公司业务板块中,应急管理业务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新签多个项目为今后年度提供业绩支撑;城市安全业务同比下降的同时装备与消防业务同比增长55.44%,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项目中包含较大体量的燃气监测装备,项目对外签约主体隶属于城市安全业务板块,燃气监测装备的生产主体隶属于装备与消防业务板块,公司在核算中将装备相关收入计入装备生产主体所属的装备与消防板块,后续,城市安全业务将作为牵引,和装备与消防业务一道成为公司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发力点;同时,报告期内装备与消防业务在B端市场实现了突破,仅燃气监测业务即贡献合同额近1.3亿,为公司未来持续拓展B端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海外公共安全业务受全球疫情持续的影响亦有所下降,但新签非洲、印度尼西亚等项目,为海外业务成长注入了发展新动力;安全文教业务处于培育和成长阶段,收入初显,未来将贡献更多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各板块业务收入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践行用科技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初衷,在扎实打造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的同时,继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果。 应急管理板块,2021年公司继续深耕应急管理市场,提供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应急管理一张图等产品服务,提升公司影响力的同时,迈出综合应急软件产品化坚实的一步,获得良好口碑。报告期内,新签黑龙江、贵州、辽宁、山东等多个省级项目;签约盐城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二期)项目、杭州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项目、烟台市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多个地市级项目;新签辐射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能力建设项目采购第一标段、重庆市智慧河长建设项目(一期)水污染溯源软件及服务、肥西县派河流域工业污染源预警溯源监管系统建设等多个环境安全项目;新签约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及信息化专项工程河北省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等多个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业务,充分发挥与中国电信的协同作用,在区县市场实现突破性增长,新签风险普查项目200余个。2021年在市、区县级市场的突破,有利于加强普查成果数据本地化服务,推进以数据为基础、项目为牵引、服务为目标的新型应急管理模式建立,进一步赋能提升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在市、区县级市场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布局智慧安全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城市安全板块,城市生命线业务扎根安徽,辐射全国。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对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进行专门现场调研,并于2021年9月下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切实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程的通知》(安委办〔2021〕6号)、《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安委办函(2021)45号;同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的通知》(建督〔2021〕71号);2021年12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建办督〔2021〕54号);城市安全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对“清华方案·合肥模式”的高度肯定,“合肥模式”实现多地复制,2021年新签西安、张家口、乌鲁木齐等多个城市生命线项目,并在全国多个城市试点推广。 2021年7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的意见》,到2022年,基本构建以燃气、桥梁、供水为重点,覆盖16个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主框架;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力争16个市全部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签约安徽省省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管平台、合肥市高风险区域燃气监测预警、安徽省内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合肥经开区等多个区县的城市生命线项目,安徽省内多个项目的签约为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供有力支撑,“合肥模式”迈出了“省会示范、辐射各市、服务全国”的关键一步。 海外公共安全板块(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公司根据全球市场变化趋势对市场进行战略调整,将地区市场划分为非洲区域、拉美区域和亚洲区域。报告期内,签约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海外项目,同时,积极克服各国疫情带来的风险和困难,力保已签项目的实施推进,运作订单落地、培育中国品牌。 装备与消防板块,大力开展燃气安全监测等物联网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立足于消防行业转型升级的市场需求,面向消防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长期待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智慧消防业务布局。2021年面向城市安全业务需求,供应大量燃气监测装备;新签人民大会堂图像型火灾探测和安防监控系统建设采购项目、深圳地铁16号线项目、重庆市高新区科学大道综合管廊项目等多个项目;同时,公司通过孵化消防科技公司,创新云服务业务模式,通过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消防社会化服务业务的发展。 安全文教板块,围绕公民安全教育体系的两大基础性设施和安全文化教育持续运营的两大服务方向,2021年新签了以清华合肥院中国安全文化教育与科普基地等国家级安全教育场馆、以天津大港油田安全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生产专题安全教育项目,以邳州市安全教育体验馆、徐州贾汪区安全体验馆为代表的区县级安全教育项目,以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道、重庆市两江新区鸳鸯街道为代表的街道社区级服务项目,建立了对应“国家、地市和社区”等不同级别,大、中、小、微四类规格,覆盖“消防、民防、交通、信息、社会、气象、地质、工业、卫生”等安全专题领域,实现了包括“模式、标准、技术和装备”的体系化专业输出。截至目前,原始创新展品突破1000种,总建筑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推动安全文化教育新业态蓬勃发展。 (2)示范效应与社会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承担和实施的项目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充分体现公司产品和技术的价值,也形成了显著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 应急管理方面,板块持续推进新业务方向的拓展,踊跃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践行社会责任,公司积极投身后疫情时代的防控工作,在2020年初快速研发的“疫情通”疫情防控系列信息化产品,继续服务全国80余个城市。研发的智能流调分析平台为新冠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提供流行病学数据调查与分析服务,帮助各地疾控中心掌握疫情态势、找寻传播规律,为主动防控疫情提供支撑。 城市安全方面,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一、二期工程,覆盖51座桥梁、822公里燃气管网、760公里供水管网、254公里排水管网、201公里热力管网、14公里中水管网、58公里综合管廊共2.5万个城市高风险点,布设100多种、8.5万套前端感知设备,透彻感知各类型城市生命线监测运行状态。监测系统自2017年运行以来,监测数据每天多达500亿条、平均每月有效报警92.8起、准确率达90%,成功预警燃气泄漏燃爆、供水管网泄漏、路面塌陷、桥梁事故等突发险情6,000多起,全市监测范围内的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约下降60%、风险排查效率约提高70%,有效发挥了拱卫城市安全的科技“哨兵”作用。 装备与消防方面,2021年共参与制定行业规范2项、输出解决方案12项、完成定制化产品开发15项、参与课题研究17项,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21年度云南交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十一届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1项;全年累计为近700个不同项目提供了消防相关产品及服务,为客户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及服务保障。 海外公共安全方面,2021年该类业务仍受后疫情时代影响,但公司先后完成澳门、东南亚等多个在执行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其中,澳门安全文化项目研究成果持续在学校进行巡展,获得了热烈反响,相关设备现陈列于澳门科学馆,供民众体验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澳门应急指挥应用平台四期项目和避险中心综合管理平台项目顺利完成了验收;新加坡方面中标多个项目,同时顺利通过新加坡消防局和水务局联合出资的概念验证POC,将中国公共安全成套化技术装备体系向国外输出,打造“区域共同体”的典范;海外某国智能监狱项目的稳步推进实施及验收,进一步提升该国家监狱安全防护能力和监狱管理水平。公司在中亚、西亚地区实现了市场拓展的重大突破,签署多个咨询服务项目合同。公司向海外国家输出的中国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和相关产品,已经覆盖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帮助海外政府和各行业用户提高安全应急管理能力、改善社会综合治安环境。 安全文教方面,在文化教育基础性设施建设上,以清华合肥院中国安全文化教育与科普基地项目为代作用。天津大港油田安全体验基地项目服务于大型企业,主要定位石油化工领域安全管理与技能实训,打造行业领域安全教育标杆。其他小/微型场馆主要服务于中小城市/区、企业、学校,融合区域文化特征,贴合地方安全需求和教育服务,如邳州市安全体验馆侧重安全发展型示范城市建设,成都浆洗街街道安全体验中心项目定位打造社区级体验馆样板。在持续运营服务上,通过展览、讲座、知识竞赛、夏令营、亲子主题营、科普研学等多种线上线下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吸引社会公众和和在校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服务场馆被评为合肥市应急安全文化教育基地、合肥市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合肥市应急局、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民政局主办的2021进村入校防溺水宣讲活动,累计服务10余所学校和社区,受益人群数千人。 (3)研发与产品技术创新 报告期内,面向公共安全事业业务重心与技术需求的变化,公司研发体系积极探索,奋力开拓,在基础产品研发、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新技术研究、解决方案打造、技术应用、课题研究等领域均有建树。 聚焦智慧应急和城市安全,融合贯彻新基建、智慧城市、新城建、城市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等发展政策、规划和要求,广泛拓展行业市场,形成了“智慧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平台”“基层应急能力提升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城市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慧消防监测运营平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监测预警系统”“城市排水内涝预警系统”“智慧流行病学调查”等特色解决方案和产品,在智慧应急、智慧消防、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一网统管、韧性城市、疫情防控等多个领域推广应用。通过与中国电信强强联合,充分利用电信云网优势和通信能力,研发上线小辰云调度融合通信平台、小辰燃气AIOT云服务平台、电梯安全监测物联网终端和云服务平台、桥梁安全监测云平台等云服务产品,拓展电梯“科技+服务+保险”的新模式,实现了SaaS产品线的扩充完善,在云服务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装备与消防方面,研发了设备接入平台,推出了包括双光烟感探测器、消防水系统监测系统、可燃气体监测系统、视频事件分析服务器、智慧微型应急服务站等系列硬件产品,产品线进一步丰富,通过标准化部件、产品功能整合等多方位手段,实现综合直接材料成本降低,其中核心芯片实现全面国产化。公司加快基础软件和应用产品的开发,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城市安全、装备与消防、安全文教等行业产品体系,推动标准化产品在实施项目中的高效复用,缩短实施周期,降低实施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公司持续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进展顺利,成果显著。2021年公司在研课题项目共2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8项,省部级研发计划3项;2021年成功新申请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其中,“水体放射性核素在线监测仪器”“XXXX(涉密)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安全韧性城市构建与防灾技术研究与示范”“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事件推演决策与指挥调度平台”等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项目综合绩效评价,1项省部级研发计划课题通过验收。“冬奥会全局全过程态势感知和运行指挥保障技术”项目成果支撑了全局全过程态势感知和运行指挥的智能化应用,构建了既是指挥中枢也是信息汇聚地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冬奥大脑”,增强了北京冬奥会全局全过程态势感知与运行指挥能力,为北京冬奥会科学办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获得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公司继续完善公共安全灾害模型体系,完善灾害仿真与模型系列算法服务工厂及服务框架;对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火灾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灾情研判与物资需求等方面的模型服务进行重点研究,现有模型166款;完成模型与EDSS、地震、林火、防汛、危化专题、城市生命线燃气等公司级产品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模型集成效率与应用效果。 新技术研究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公共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充分拓展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力,研发了城市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地下管线耦合隐患辨识和风险评估模型、地面塌陷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燃气泄漏事件链分析模型、地下综合管廊复杂灾害模型、城市生命线大数据治理技术,研发了“应急舆情通”云服务和烟火检测、人脸识别、安全帽检测等智能分析算法,同时与无人机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森林防火航拍实时火线提取算法的落地应用,为研发深度契合公共安全业务场景的智能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传统单点报警模式真警确认难题,开展了相关模型研究,将误报概率大幅降低,大幅提升了远程火灾监测真警识别能力。独创性的实现了消防诊断体系,通过自研诊断算法,有效避免消防系统带“病”工作的现象。公司完成了物联网时序数据数据分析平台的技术架构搭建,实现了从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特征工程-数仓设计-算法模型全自动流程,显著节省数据存储、挖掘及系统研发成本。此外,在基础技术和重要设备研发领域,公司开展了锂电池新型阻燃灭火剂、阻燃环保型变压器油、声发射滑坡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等多项先进研究,为行业市场开拓、新兴业态构建提供了稳固的技术底座。 结合核心业务方向的发展需求,公司坚持以用户真实业务需求为导向,在公共安全实战场景中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充分发挥在数据能力、核心算法能力、行业经验以及平台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为广大用户群体提供智能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引领国内公共安全事业高速发展。 2022年,公司将在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研发与技术投入的同时,落实好签约项目的执行与实施工作,为国内与海外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推动经营业务稳步持续向好发展。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单位:元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