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神州细胞(688520):神州细胞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神州细胞:神州细胞2021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520 公司简称:神州细胞 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公司为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行业公司,上市时公司尚未盈利。公司 2021年度尚未实现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新药行业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产品上市前通常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 I/II/III期研究,单个产品的研发周期可能超过十年,研发投入数亿元;对于多产品管线的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达到或者超过数十亿元。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创新药企业保持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报告期内产生研发费用 73,266.21万元,研发投入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快速推进现有临床项目的开展和储备项目的开发等。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除针对? 甲型血友病的重组八因子产品安佳因已获准上市销售外,其他所有在研药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公司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特别是随着部分产品逐步进入关键性临床研究? 阶段,研发投入规模也将继续增加。虽然安佳因上市后,在报告期内取得了 13,439.28万元的营业收入,但随着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持续增加,公司的亏损额较上年同期亦有所增加。2021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86,685.0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88,620.99万元。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亏损并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项目研发正常推进,不断有优秀人才加入,现金流情况良好,且公司核心管理及研发团队稳定,具备覆盖创新药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丰富经验。 三、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公司已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内容。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谢良志、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谢良志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赵桂芬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1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以上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规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8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9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68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7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0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15 第九节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116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17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 1、 2021年 7月公司首个产品安佳因上市后,开始持续产生销售收入,公司 2021年度营业? 总收入均来自安佳因的销售收入。 2、 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亏损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亏损增加,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及市场销售费用持续增加,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 3、 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系公司研发投入增加,人员规模扩大,支付职工薪酬增加。 4、 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总资产较上年减少,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及市场销售费用持续增长导致净亏损增加所致。 5、 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上期减少主要系公司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及市场销售费用持续增加,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1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是公司的商业化元年,随着 7月下旬公司首个产品 SCT800(重组人凝血因子 VIII,商? ? 品名:安佳因)获批上市并于 8月底取得国家医保目录代码,报告期内安佳因为公司贡献了13,439.28万元的营业总收入。同时为确保企业持续研发能力,厚植创新土壤,公司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计 73,266.21万元,较 2020年同期增长 20.05%。研发人员数量截至报告期末共计 66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 49.08%,其中博士学历 43人。 报告期内,公司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研发布局,积极拓展经营思路,不断提高研判和决策能力,强调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双轮驱动,稳步实现从研发型企业向商业化企业的嬗变。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国际业务实现突破性进展 公司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研发项目管理模式,将具备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作为筛选和评价候选药物的首要标准,以提高用药可及性为企业责任,注重管线产品在各个研发阶段的均衡分布,以满足公司短期、中期及持续发展的品种输出需求。2021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金额 73,266.21万元,较 2020年同期增长 20.05%。此外,公司研发团队还积极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地方研究课题和科技攻关任务。知识产权储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境内外专利申请 23项,9项 PCT国际专利申请,新获得 2项授权发明专利,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合作开发获得的 1项授权发明专利经协商已归公司单独所有,相关权属变更手续已办理完成。 临床在研产品方面,SCT400(CD20抗体)已完成 CFDI注册生产现场核查,有望在 2022年获批上市。SCT630(阿达木单抗)和 SCT510(贝伐珠单抗)两款生物类似药已分别于 2021年 12月和 2022年 4月获得上市申请受理通知书,有望在 2022-2023年完成核查工作和上市准备工作;SCT800的补充儿童适应症上市申请也顺利获得受理,有望于 2022年底获得批准;SCT1000(14价HPV疫苗)分别在 2021年 7月和 10月快速完成临床 I期及 II期入组,其他多项主要产品的临床研究也在有序推进中,进展顺利。针对新冠疫情的应急研究方面,新冠病毒 2价变异株重组蛋白疫苗产品 SCTV01C的各项研发工作在报告期内快速推进,2021年 11月和 12月分别取得国内和境外监管机构的临床试验批文,目前多项临床 I/II期研究均已接近完成入组。新冠病毒 4价变异株重组蛋白疫苗产品 SCTV01E在多个国家的临床申报工作也在密切沟通中。新冠中和抗体SCTA01在报告期内完成了临床 I期研究和国际多中心临床 II/III期的临床申报并积极开展入组,后续又于 2021年 12月完成新冠中和抗体鸡尾酒组合 SCTA01+SCTA01C的临床申报并获得临床批文。 临床前研究方面,针对中重度银屑病的 IL-17单克隆抗体、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 CD38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及带状疱疹、多价肺炎多糖结合疫苗,多个双特异性抗体项目也分别处于临床前研发的不同阶段,有望持续为公司提供更多的临床产品储备。 ? 国际业务方面,鉴于凝血八因子药物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安佳因已经启动国际化相关工作:公司目前已与印度、土耳其、印尼、斯里兰卡、巴西区域合作伙伴签约,利用合作方在当地的临床、注册和销售经验,推动 SCT800尽快在当地商业化;与其他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伙伴也在持续沟通合作事宜;并计划在发达国家尽快启动临床研究。 (二)全速推进扩产充能,为多个在研产品实现商业化提供充分保障 公司已按照 GMP标准建成 2条基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液生产线和 1条成品制剂灌装冻干生产线,并已完成生产工艺验证;其中用于 SCT800生产的 1条原液生产线和 1条冻干制剂生产线在 SCT800注册生产现场核查中已通过药品 GMP符合性检查,并取得了开展 SCT800商业化生产的药品注册批件。此外,还获得了欧盟 QP(Qualified Person)审核通过的“GMP符合性证书”,确保公司在研产品可在欧盟顺利开展临床。 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药商业化生产注册品种包括 SCT400、SCT630两个品种。SCT400已完成生产现场检查;SCT630预计将在 2022年第二季度接受国家药监局生产注册现场核查和临床核查,用于前述品种生产的原液生产线和制剂生产线也均完成了工艺验证。后续产业化建设方面,目前在建的包含 3条原液生产线和 3条制剂生产线的二期生产基地主体工程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在完成 1条原液线和 3条制剂线的洁净区装修,经过厂房、系统、设备等一系列确认与验证后,预计 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陆续投入使用。此外,为满足商业化产品和生产原料的库存需求,公司在报告期内启动了现代化储存高架库建设工作。 (三)坚持质量至上,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实行生物药生命周期管理 公司坚持贯彻“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严格执行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步骤及方法,基于对产品特点及生产工艺的充分理解,采用科学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模式,从研发到生产全流程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不断优化公司的生物药质量分析技术平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完善公司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为 SCT800、SCT400、SCT630和 SCT510等多个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及后续产品陆续实现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可靠的质量管理基础。 企业贯彻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自产品研发开始即纳入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完善的产品技术转移流程和制度,实现产品从研发部门向商业化生产场所的转移,确保了产品相关工艺和知识转移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对进入商业化工艺验证和生产阶段的产品,严格管控工艺操作流程、产品质量实现要素和产品质量保证要素的完整性、规范性,同时完善供应链管理,加强市场反馈跟踪,优化成本、提高效率,确保患者获得的药品是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的。 (四)首个产品上市实现开门红,市场营销迅速开疆拓土 ? 安佳因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产品,填补了国产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 空白,将弥补国内八因子供应量的不足,并且由于具有领先的生产工艺,安佳因有显著的成本和产能供应保障等优势,将会显著降低患者支付负担,极大提高八因子的可及性,为我国血友病患者提供可及的治疗药物。 ? 公司为安佳因和 SCT400的商业化组建了具备丰富市场推广经验的核心营销团队。公司市场和销售负责人均来自知名医药企业,拥有在血友病及恶性肿瘤领域多年的市场营销及管理经验,团队骨干成员多为行业内资深人员,在上述领域具备多年市场及销售经验和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截至目前,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区域架构已搭建完成并已建立起覆盖全国、渠道多样的营销网络;主要选择全国性或地方性实力突出的商业公司提供产品终端配送服务;与圆心科技、镁信健康、思派健康等多家具有专业渠道优势、创新支付能力及医疗综合服务资源的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 自 2021年 8月底安佳因的国家医保代码正式公布以来,公司全力推进国家医保代码在各省市的对接,积极参与地方政府药品招标、医院准入等工作,并在公立医院系统外,通过各省市双? 通道药房、非公立医院系统等多种渠道提高药物可及性。报告期内,安佳因取得销售收入13,439.28万元,实现了产品上市首年“开门红”。公司还持续支持推动血友病三级诊疗体系建设,推进各层级医院血友病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了产品渗透率;积极组织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专业学术媒体等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学术推广,与学会和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提升了公司和产品的品牌效应;为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自安佳因上市以来,公司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惠及患者的综合解决方案,迅速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支持,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五)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成效,国际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人才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在资本高度关注的生物医药行业,人才竞争渐趋白热化,如何科学开展人才的选、育、用、留,是对管理者智识和能力的极大考验。公司通过岗前培训、“成长成才大讲堂”、“马达计划”等系列课程,从入门到精进,从业务到管理,从职业素养到企业文化,多维度分层级开展员工培养和培训工作;根据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需要,择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管理人才,持续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和职级制度,不断做强国际注册和国际临床运营团队,为企业出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人才基础;通过建立合理的遴选机制及晋升通道,持续优化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等多种措施,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认同感,打造“坚韧、创新、尊重、诚信”的人才梯队,使公司由海外引进高端人才领军、以自主培养的员工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和资深研发人员为中坚力量的技术团队力量都得到了充实与加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 664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 49.08%,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91.87%,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 40.96%,充分体现了公司研发队伍专业化程度高、科研能力突出的特点。 (六)公司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规范化运作塑造资本市场优质形象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发展和营销网络布局的需要,杭州、广州、上海等地陆续设立分公司及办事处,对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本着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的经营理念,通过不断完善总部职能部门职责分工,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流程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强化对分公司及办事处的精细化管理,消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严格管控各类管理费用,确保了整体运营的高效、低耗。 为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以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报告期内公司多措并举,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 1.加强企业网络及信息安全建设,辐射各属地办公区网络接入,增强内部数据交互能力; 2.建立研发项目管理系统,提升研发阶段项目全周期动态化管控能力; 3.建立临床档案管理系统、临床医学编码系统,增强临床数据处理能力; 4.建设 ERP生产及销售业务系统、药品追溯码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公司药品生产、经销、存储的联动管理; 5.搭建 OA办公平台,逐步将企业运营、办公业务转移至线上,大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落地标准化管理,增强企业内部协同组织能力; 6.建立生产 GMP文件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增强生产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业务的合规性。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优化内部信息流转程序,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定期走访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及时汇总内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向管理层书面汇报等举措,强化内审部门职责效能,切实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继续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着力发挥“三会一层”管理体系的有效制衡和决策作用,积极组织董事、监事、管理层开展资本市场相关培训,定期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风险提示和案例警示,认真落实监管机构各项要求,不断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上市以来公司先后获得“2021年度科创板硬科技领军企业奖”、“2021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奖”、“2021科创金骏马之研发投入领航奖”、“中国医药产品创新生命力之星”等多项荣誉,充分体现了公司自身过硬的研发创新实力和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七)再融资项目顺利获批,为公司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为推动临床在研产品研发进程,加速自主研发技术平台的更新迭代,公司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于 2021年初启动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的再融资相关工作,并于 2021年 11月取得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文。公司将根据研发资金需求情况择机于 2022年完成再融资工作。公司再融资项目的顺利推进,将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有利于提升公司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神州细胞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生物药的创新型生物制药研发公司,专注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遗传病等多个治疗和预防领域的生物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公司经过多年的生物制药技术积累和创新,已建立覆盖生物药研发和生产全链条的高效率、高通量技术平台,自主研发了多样化及具有特色的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管线。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及国际患者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治疗选择,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生物药市场的巨大需求。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有 1个生物药品种获批上市、9个生物药品种获准进入临床研究及上市申请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1.SCT800产品(重组八因子药物,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国家药监局已核准签发注射用重? 组人凝血因子 VIII(安佳因)的《药品注册证书》,用于国内成人及青少年(≥12岁)血友病 A(先天性凝血因子 VIII缺乏症)患者出血的控制和预防;SCT800的儿童预防治疗 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新增儿童适应症的补充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目前处于临床现场核查准备阶段; 2.SCT400产品(CD20药物,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国家药监局已受理 SCT400产品的上市申请,已完成 CFDI注册生产现场核查; 3.SCT630产品(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家药监局已受理SCT630产品的上市申请,目前处于 CFDI注册生产现场核查和临床现场核查准备阶段; 4.SCT510产品(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国家药监局已受理 SCT510产品的上市申请; 5.SCT-I10A产品(PD-1单抗药物,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公司已开展 SCT-I10A产品的 1项单药治疗和 2项联合治疗的 I期临床研究、1项单药治疗的 II期临床研究、1项联合治疗的 II/III期同时开展的临床研究以及 2项联合化疗治疗的 III期临床研究; 6.SCT200产品(EGFR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公司已完成 SCT200产品的结直肠癌 I期临床研究,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临床研究报告,并已开展 6项其他项目的探索性 I期或 II期临床研究; 7.SCT1000产品(14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产品,用于预防因感染 HPV引起的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疾病):公司已开展 I期及 II期临床研究并已完成所有受试者入组; 8.SCT510A产品(VEGF单抗产品,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公司正在进行SCT510A的 I/II期临床研究并已完成所有受试者出组,处于数据清理阶段; 9.SCTV01C产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重组蛋白疫苗产品):目前正在开展国内I/II期临床研究和 2项国际 I/II期临床研究; 10.SCTA01产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药物):已完成 I期临床试验研究,正在开展 2项 COVID-19患者的国际多中心 II/III期临床研究;此外,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株开发的二代中和抗体 SCTA01C及其与一代中和抗体 SCTA01的联用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此外,公司有多个品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公司还储备了涵盖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疫苗和细胞治疗等多类别、丰富的早期候选药物产品管线,可以持续不断地推出创新品种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二) 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业务,公司首个产品 SCT800已于 2021年 7月 获批上市并持续产生销售收入,其他处于临床研究及上市申报阶段的 9个产品进展顺利。公司已 建立并不断健全和完善研发、采购、生产和市场销售体系。 1.研发模式 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的特征。针对上述特征,公司综合考虑自身技术平台能力和优 势、临床需求和生物药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产品研发方向,制定研发策略,采用以自建药物研发团 队为主、合作模式研发为辅的方式进行新药研发。公司已建立了包括新药早期发现、新药分子结 构优化、新药生产细胞株开发、生产工艺开发和优化、生产工艺放大、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产品 制剂研发和优化等多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平台,这些关键技术环节均为公司自主研发完成,不存在 合作研发或引进授权的情形。在产品研发的非核心技术环节和临床研究中,公司从节省人工成本 考虑或遵从国家相关法规要求,按照行业通行做法进行了服务外包,主要包括委托第三方进行细 胞株鉴定、试剂定制生产及检测服务、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 CRO、CRC服务外包等。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业务由采购部门负责。为了对采购进行统一管理、规范采购程序、对采购环节进行 合理有效的控制,采购部门制定了公司《采购制度》《临床项目服务采购制度》《工程服务采购 制度》和《供应商管理制度》。采购工作询价、比价、执行、付款等阶段均需要履行公司制定的 相应审批程序,所有员工在参与采购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采购制度进行,确保采购活动符合公 司内部政策及合规性。采购部门根据经审核批准的需求订单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并执行采购。采 购人员根据需求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综合考虑各物料的交货期、库存量确定订货时间,按需制 定分批到货计划,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控制公司库房的储货量,确保公司通过对采购端的有效管 理实现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以及相关风险管理。 3.生产模式 公司的产品生产由生产部门负责。临床试验阶段,临床部门根据临床研究计划提出用药需求; 商业化生产阶段,由销售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提出销售需求。生产部门根据前述需求拟定生产计划, 并按下述流程完成生产活动: 截至目前,公司已按照 GMP标准建立了可实现商业化生产的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包括 2条基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液生产线(其规模分别为 4,000L和 8,000L)和 1条制剂生产线(用于成品制剂灌装/冻干);其中 4000L原液生产线和制剂生产线已获批实施商业化生产,8000L原液生产线预计在 2022年底获得商业化生产许可。公司二期生产基地正在建设 3条原液生产线和 3条制剂生产线,其中 1条原液生产线和 3条制剂生产线已完成洁净区装修,预计将于 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陆续投入使用。 4.销售模式 ? 针对公司已上市产品安佳因,公司系以自建销售团队为模式进行销售。目前公司营销团队的组织架构已搭建完毕,已建立包括市场部、销售部、市场准入部、KA部、政府事务部、医学事务部、商务部、业务运营部、销售支持部、营销培训部等关键部门在内的完备组织体系。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通过自营团队销售为主,目前未开展 CSO或代理商模式。销售团队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覆盖面广、渠道多样的营销网络:全国划分大区作为管理单元,根据工作量和产出合理配置人员架构;除部分终端公司采取直接配送模式外,大部分通过商业渠道进行分销及配送,目前主要以全国性或地方性实力突出的商业公司为主提供产品的终端配送服务;终端销售覆盖除公立医院外,还包括各省市双通道药房及民营医疗机构;同时通过尝试创新支付等方式,实施从资金到药品的全方位患者支持计划,大幅度减轻了患者支付负担;开展与专业学术团体/学会合作,支持血友病三级诊疗体系建设,推进各层级医院血友病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产品渗透率。 未来针对特定的品种或区域,公司将考虑多种商业模式进一步快速推进药物可及性及产品的覆盖率。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医药制造业(分类编码:C27)”。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中的“生物药品制品制造(C276)”。 (1)中国生物药行业发展阶段 生物药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治疗性蛋白、疫苗、血制品、细胞与基因治疗以及其他生物疗法诸如组织和溶瘤病毒药物等。全球而言,相较于化学药,生物药的发展相对较晚,直到近 40年方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但由于生物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满足了化学药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近年来生物药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我国等新兴市场,生物药行业以远超整体医药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的生物药市场仍然处于细分市场结构不稳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持续增加、技术替代较为频繁、新兴的单克隆抗体等细分市场迅速增长的时期。 (2)生物药行业基本特点及技术门槛 1)产业起源和发展与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关系密切 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新机制、新靶点的发现。只有掌握基础科学突破性、颠覆性发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才能促使我国医药创新迈上新的台阶,并为全球医药创新做出源头性贡献。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起步晚,基础研究薄弱,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促使产学研合作实现成果转化,多项研究屡有建树,但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存相当差距。即便每年的新药申报数量都创出新高,但真正属于“first-in-class”的原创新药,即拥有全新结构、机制与靶点,境内外均未上市且得到国际认可的创新药屈指可数,造成了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凸显,参与全球化竞争实力不足。 2)研发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 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生物药行业开发的大分子生物药具有高特异性和选择靶向性,使该等药物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更小的毒副作用及优异疗效。由于其具有结构多样性,能够与靶标选择性结合及与蛋白质及其他分子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生物药可用于治疗多种缺乏可用疗法的医学病症。且创新生物药具有更高的临床成功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生物药从 I期临床到成功商业化的全局成功率为 11.5%,化学药为 6.2%)。 但相应地,生物药行业也具有研发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特点,技术门槛相对更高。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生物药研发及生产需要跨越并整合多个学科领域,受细胞的高敏感性和蛋白质的复杂性、不稳定性制约,制备流程要求更加严格、挑战性更大,生产工艺开发、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均需要掌握一系列复杂的专有技术(Know-how),因此更需要长期的生产经验积累,以及更加专业和稳定的研发、生产团队,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相较其他行业也更为严格。持续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与保持生产工艺的领先优势是生物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容。 3)监管严格,经营发展受政策影响大 医药行业具有强监管的特点,我国在药品研发、注册、生产及经营等方面均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监管部门还可能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随时制订和调整各项规则或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重大,如药品价格改革制度、两票制、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也对医药企业科学布局、高效决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生物药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对生产与用药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所以监管机构对生物药的批准实施了更严格的规定,包括要求更全面的临床数据、更精确的质量控制要求、复杂的注册流程和持续的上市后监督等。2017年 CFDA作为全球第 8个监管机构成员加入 ICH,标志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实践标准开始与国际标准接轨,也标志着国内药品申请注册过程正向更高、更统一的标准转变,药品审批制度逐步完善。 4)产品竞争激烈,技术迭代快 由于生物药研发难度大、成药风险高,成熟靶点相对有限,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不足或导致资金、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发展失衡,且不符合药物研发“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指导原则。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医药和 AI、大数据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相互促进又大大加速了新药研发进程。Al算法、大数据和使用新技术的早期实验正在大幅降低新药从发现到最终上市的时间和成本,涉及整个药物发现、设计、开发、生物工艺数据管理、临床试验和检测等各个研发环节,技术迭代加快不断催生新的赛道,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CAR-T细胞治疗、RNA干扰产品等新一代治疗技术正在获得越来越高的市场接受度,使得整个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同在。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自 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长线创新战略,坚持以关键技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针,长期全力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成立至今已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先进的生物药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具备了成体系的研发生产能力,掌握了全面的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疫苗的工艺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技术,并建立了具有成本优势的生产基地。 公司全部专有技术、专利、生物药候选物品种均系自主研发,公司具备持续不断自主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best-in-class”或“me-better”创新生物药的技术平台和配套能力。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生命科学和新药研究日新月异,传统工程蛋白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目前在新生物制剂开发中仍占很大比例,但下一代治疗方法包括基因疫苗、细胞疗法、多特异性药物正在经历爆炸性增长。 CRISPR基因编码技术、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药物设计等技术领域也都迎来了突破性进展。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与创新。《“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生物药创新要在抗体药物领域,重点发展针对肿瘤、免疫类疾病、病毒感染、高血脂等疾病的新型抗体药物,新一代免疫检测点调节药物,多功能抗体、G 蛋白偶联受体(GPCR)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发展抗体与其它药物的联用疗法。在疫苗领域,重点发展新型新冠病毒疫苗、疱疹疫苗、多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产品。在重组蛋白质药物领域,重点发展新靶点创新药物,以及采用长效技术、新给药途径的已上市药物的升级换代产品等。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家政策加持以及人工智能赋能下蓬勃发展,创新活力不断得到激发。 随着政府支持性政策的密集出台,中国医药行业正逐步向创新药驱动的市场转型。中国已经开始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并开始逐步转向风险更大的、具有全球价值的原创或者差异化产品,因此未来拥有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在经济双循环新格局发展背景下,中国内需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伴随整体医疗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医保为基础,惠民保为有效补充,商保满足个性化医疗订制需求的三重保障体系有效维护医疗支付体系的平稳健康发展。生物类似药的进口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自从2018年实施以来,国家医保局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完成了试点、扩容的初步阶段,下一步进入规范化的新阶段。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医药工业供应链加快重塑,对供应链的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完整技术平台体系,覆盖创新中和抗体候选药物发现、生物药生产工艺、生物药质量控制、生物药成药性评价、规模化生产和管理等多方面技术内容。其中,创新中和抗体候选药物发现技术体系包含生物药靶点抗原设计和优化技术、多种属动物免疫技术、抗体亲和力成熟和结构优化技术等多项技术;生物药生产工艺技术体系包含 CHO细胞、SF9细胞、Hi5细胞和 CAR-T细胞无血清培养基配方研制和优化技术、高效表达病毒样颗粒(VLP)的生产工艺技术、重组蛋白药物化学修饰技术等多项技术;生物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包含大分子生物药结构确证技术、生物药质量分析技术等技术;生物药成药性评价技术体系包含体外药效评价技术、体内药效功能评价技术平台等技术;规模化生产和管理技术体系包含原液生产线工艺设计技术、灌装生产线设计技术、冻干生产工艺技术等技术。 以上核心技术在公司的技术平台、生产工艺、生产质量标准体系、生物药生产能力方面先进性表征如下: (1)公司技术平台的先进性表征 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公司已同时具备研发和生产真核细胞表达重组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CAR-T细胞治疗产品和病毒样颗粒(VLP)疫苗等 4种不同类型生物药的技术和能力,并拥有自主研发和生产用于大分子生物药产业化的 CHO细胞无血清、无动物源性成分的培养基和加料液的技术和能力。 公司已掌握亲和纯化介质偶联技术,针对重组八因子工艺过程中出现的杂质,开发出专用的亲和层析介质,有助于大幅度提高产品纯度和纯化收率,实现重组八因子蛋白的高效产业化。 公司建立了先进的多种复杂结构大分子生物药制剂筛选和配方优化技术,具备解决重组蛋白(如干扰素-β)、抗体片段(SCT520FF)和双特异性抗体等具有天然不稳定特性(容易降解、聚集)的复杂结构生物药稳定性问题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上述研发平台的综合能力和集成优势使公司具有快速完成抗体和疫苗临床前研发和生产并申报临床的能力。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公司结合自身技术平台优势,快速完成了 3个中和抗体和 5个重组蛋白疫苗的临床前研发和生产,并获得 2个中和抗体(SCTA01和 SCTA01C)的临床批文和 2价重组三聚体蛋白疫苗 SCTV01C的临床批文,充分体现了公司已有技术平台在研发速度和效率方面的先进性。 (2)公司生产工艺的先进性表征 公司建立了重组八因子蛋白药物第三代生产工艺技术,相较于血浆提取八因子生产工艺或传统重组八因子连续灌注培养生产工艺,公司的该等生产工艺具备产量高、工艺简洁、工艺易于平行放大、无白蛋白添加剂、生产周期短等特点。相较于以中试规模进行临床样品生产和上市申报的相关同类竞品,公司采用 2,000L细胞培养商业化规模生产线生产相关产品的临床 III期研究样品并已采用或预计采用相同规模生产线用于上市申报和商业化生产。 公司建立了抗体药物高浓度制剂开发技术平台,利用该等平台研发的多个抗体药物最高制剂浓度达到 200mg/mL的先进水平,使慢性疾病患者在皮下或肌肉给药不超过 1mL体积时的最大给药剂量可提高到 200mg,为降低给药频率、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药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可行性。 (3)公司生产质量标准体系的先进性表征 公司建立了先进的检测技术应用体系,通过其先进的质量分析体系,公司可实现对结构复杂的多种类型大分子生物药(重组蛋白药物、PEG定点修饰长效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片段抗体药物、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和病毒样颗粒疫苗等)进行理化特性、蛋白一级和高级结构、蛋白修饰、杂质残留、生物活性分析、蛋白相互作用及稳定性方面的系统分析,有助于公司全面了解工艺开发过程中产品质量情况,有利于公司高效地避免错误和高效地开发出高质量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公司依据国内和国际药品监管相关法规和指南,参照已上市同类药品的质量标准及参照欧盟和美国 GMP管理体系制订了一系列在研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正在建立符合欧盟和美国 GMP和药典标准的原材料质量标准以及产品放行标准。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高质量的产品质量标准,例如:公司多个抗体产品的 DNA残留质量标准均为≤100pg/剂量,而与之对比的国外同类产品(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的 DNA残留的质量标准为不超过 10ng/成人剂量;公司 SCT800的比活性达到 7,590~13,340 IU/mg蛋白,? ? 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活标准(例如,任捷的比活性为 5,500~9,900 IU/mg蛋白;百因止的比活性为 4,000~10,000 IU/mg蛋白,我国对血源性八因子制定的比活标准为不低于 10 IU/mg蛋白)。 (4)生物药生产能力的先进性表征 公司利用自身的生产工艺开发和优化能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平台建立了生产具有成本效益和高质量标准的生物药物生产能力。 公司拥有研发和生产用于生物药商业化生产的 CHO细胞培养基、加料液的技术和能力,可以提高商业化生产关键原料的供应保障,增加商业化生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拥有研发和生产多种生物药亲和填料等关键原材料的技术和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降低对进口关键原料的依赖。 公司已在其商业化规模生产车间完成 9个生物药品种的试生产,上述产品质量符合参照国内和国际同类品种以及相关法规制定的质量标准,为公司积累了较丰富的生产工艺放大、生产运行和 GMP管理经验。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情况如下:
注 2:创新抗体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已获准延期至 2021年 6月。 报告期内与公司产品相关的重要学术论文: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2.报告期内,除上述新增境内外发明专利申请23件外,公司还提交了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注 2: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资本化,故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 0。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随着研发进度的推进,产品管线中的部分产品亦逐步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需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导致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大。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