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新 希 望(000876):2021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2年04月28日 13:37:19 中财网

原标题:新 希 望:2021年年度报告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2022-44
2022年 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刘畅、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兴垚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陈静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 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披露要求
一、疫情及自然灾害风险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疫病发生带来的风险包括三类,一是疫病的发生可能导致养殖动物死亡、产量降低、成本上升和价格下降;二是疫病的大规模发生与流行,易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下游市场需求萎缩,也对上游饲料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三是一些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疫情爆发后,政府为防控疫情扩散,会采取封锁交通等措施,这些防疫举措会严重阻碍饲料、活畜禽的运输以及务工人员返岗。此外,传染性疫情爆发会造成餐饮企业停业,农产品市场关停,居民外出活动减少,导致肉类消费下降。例如,持续多年的非洲猪瘟,具有潜伏期长、发病后死亡率高的特点,且不断出现变异毒株,爆发以来一直没有有效的疫苗研发成功,因而近年来对全行业持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2021年底和 2022年初,非瘟弱毒疫情在北方多地仍有反弹,特别是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较为严重。2020年初开始肆虐的新冠疫情,也给农牧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当各地疫情散发时,在农村的封村断路、延迟复工等防疫措施导致养殖场和养殖户无饲料可用、禽苗猪苗无法出售、出栏畜禽无法屠宰;在城镇的封控措施也会影响肉类消费的需求。

自然灾害风险方面,饲料、屠宰与种植、畜禽养殖业紧密关联,因此,干旱、洪涝、地震、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均会对行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公司生产基地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生产设施或设备的重大损坏,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也会推动部分饲料原料、肉类价格上涨。例如,2021年中华中、华东、西南等多地连降暴雨,继而引发洪灾、塌方等,都对产业链上的种植、养殖、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肉类价格等多个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种植方面,部分地区连续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会造成饲料原料减产,从而会对饲料原料价格产生冲击,同时原料的质量也会下降;在养殖方面,洪水可能将养殖场周边土地中埋藏的病原微生物暴露于空气、饮用水中,将导致病原微生物传播,引发疫病;还会毁坏养殖设施设备,将畜禽或水产品冲走,对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造成损失,进而影响到公司的饲料销售;在物流方面,洪水席卷而过之处,道路积水、路基路面破坏,迫使原料、饲料、养殖成品、种猪调运等货运成本上升、运力下降,对公司的供应链带来压力;在项目建设方面,持续暴雨还会导致公司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遭遇停工停产,影响工期;在肉类价格方面,洪灾也会冲击肉类供给,助推猪价上行,而灾区和非灾区肉类价格差距变大,促使生猪调运增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疫情扩散。

2021年冬,华北、东北等地普降暴雪或大暴雪,局地出现特大暴雪,对农业养殖棚舍、交通物流、动物保温防疫提出了重大挑战。

风险应对措施:在应对动物疫情方面,公司养殖基地所规划建设的养殖场,系规范化、标准化的养殖场,配备了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防范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公司通过在各区域建立动保实验室,打造云动保体系,实时进行疫情、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指导技术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养殖户与自营养殖。特别地,针对非洲猪瘟,公司制定了全方位全体系的防控措施,包含了自营猪场与农户合作育肥场、配套饲料厂等多个环节的防控措施,从动物营养的源头就开始做好防控。

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公司首先快速响应,制定并执行各项防控制度,统筹开展应急处置。其次,积极沟通各级政府,协调畜禽产品、饲料原辅料与产品等物资运输,办理车辆通行证,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绿色通道政策。第三,通过全区域统筹做好饲料厂的采购备料与生产供应,加强产业单元内部配套,快速有序安排员工复工复产,助力国家生活物资保供,加大商超渠道与线上渠道销售。第四,结合公司产业实际,编写疫情防控手册,针对性地做好防疫安排,加强员工安全防护。

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公司各项业务布局在国内外较为广泛的布局,保证了特定区域发生自然灾害时,不会对公司整体业务产生重大影响;还能够利用全国布局优势,跨区域调配原材料、设备、人员等尽快恢复生产,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特别对于南方暴雨洪灾,由于近年来多次发生,公司也积累了充足的经验,建立了成熟的应急预案,常年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在进入汛期后灵活引导农户调整生产计划,一起做好减灾救灾。


二、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饲料原料成本通常占饲料总成本的 90%以上。2021年玉米和豆粕价格同比上涨超过 20%,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给两国之间的大宗农产品贸易,以及饲料原料的国际贸易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价格波动的风险将长期存在。2022年初的俄乌战争,也使得全球多种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受到巨大影响,进一步推高了饲料原料成本。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饲料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具备规模优势和一定的议价能力。近年来,公司持续对原料采购体系进行重组优化,积极开展供应商体系梳理,与多家国内外优秀原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供应链融资,优化采购成本及相关财务费用;加大套期保值工具的应用,来控制原料价格波动风险。2021年,公司进一步加强全产业原料采购的集中管理,通过保税加工等方式,降低饲料耗用成本。

三、畜禽价格波动风险
2021年生猪、猪肉、种禽、毛鸡毛鸭、禽肉的价格整体处于低位,但猪禽价格走势又有少许不同。生猪方面,从年初开始受到产能恢复影响出现猪价快速下跌,连跌九个月,随后虽反弹走高,但价格整体维持低位。白羽肉禽方面,无论禽苗、毛鸡毛鸭还是禽肉,由于产能供过于求,加之在消费端,批发市场、学校、集团等主要渠道的消费需求受新冠疫情影响受到明显抑制,以及具有替代效应的生猪价格大幅下跌,使禽产业市场价格长期低位运行,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均承受巨大压力。进入 2022年,全国生猪去产能依旧较为缓慢,短期内猪肉需求不会发生重大变化,预期猪价仍将长时间低位震荡,而肉禽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仍将持续调整,禽肉价格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养殖效率的提升、养殖成本的降低,在种禽的只产健雏、养猪的 PSY与完全成本等方面,较长时间里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尽管近一年来由于养猪规模快速扩张及非瘟弱毒疫情影响,使公司养猪成本有所提高,但当公司从 2021年以来全面转入稳健经营阶段,总体成本已经逐步降低,这将使公司在未来重获竞争力。另一方面,与大部分农牧企业不同,公司在养殖的上游环节拥有饲料业务,在下游环节拥有屠宰加工业务,可以与养殖环节形成对冲。当畜禽价格下行时,屠宰加工业务的原料肉成本也有所下降,其利润空间则会增大,同时养殖量增加,有助于饲料销量与利润提升,都可以适度缓解畜禽价格下行对公司整体的影响。

四、环保政策影响
近年来,《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接连出台,反映了政府对养殖污染的整治力度和决心,各地也出台了对养殖场拆迁、禁养、限养的新规,一些养殖户因棚舍设备不达环保标准或废水超标渗排等原因而被责令停产或关闭。这些环保政策压力将强制一些环保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退出市场,使养殖量缩减,会给公司饲料业务增长和屠宰业务收购生猪和家禽带来一定影响。公司一些分子公司通过硬件改造无法经济地达到环保要求,或因已处于禁养区域而不再具有市场基础,也会导致其关停。但从长远看,由于这些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的退出,将使继续留在行业内的优秀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对全行业仍有积极意义。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全力掌握存量,充分发挥产业化配套与综合服务的优势,加强与符合环保标准的大中型养殖场和养殖户的合作,把生态、环保、高效、安全作为养殖合作的首要考虑因素,帮助养殖户改造、建设符合更高环保标准要求的棚舍,提升养殖效益。另一方面,公司还积极发展增量,在环境适宜区域通过新建、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新的畜禽养殖基地,确保公司的养殖资源稳定。

五、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事关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企业而言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食品企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或事故,会导致企业被追索、诉讼或受到相关处罚,影响企业的品牌和美誉度,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2015年修订版《食品安全法》实施,也标志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严格要求把食品安全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公司目前已经打造出从饲料、畜禽养殖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控链。2016年,公司通过了英国零售商协会(BRC)食品技术标准认证,并在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中国区首次全员会议上,被推举为中国区理事会副主席单位,成为国内首家入选 GFSI 全球董事会成员的中国民营企业。目前公司旗下所有食品企业均通过了 China-HACCP标准认证,60余家食品公司在陆续完成 BRC、Global-GAP等标准认证。

六、汇率波动风险
当前饲料生产的原料全球化采购程度越来越深,玉米、大豆、乳清粉、鱼粉、DDGS 等国外供应为主的饲料原料的采购,受到汇率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本公司相比国内同行而言国外业务规模较大,在对外投资与国外经营中,涉及的跨境资金往来与结算额度也越来越大,也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严峻、政局动荡等因素,使得公司海外业务所处的多个国家货币经历了大幅的波动,叠加美元加息预期,有着持续贬值的趋势,对公司的外汇管理和经营难度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风险应对措施:为应对日益扩大的海外原料采购与投资经营需要,公司以新加坡公司为基础,打造国外商贸中心与投融资中心,积极开展国际性原料集中采购、国外直接融资、供应链金融、外汇风险管理与原料采购风险管理,减少国外业务资金往来所受到的汇率波动影响。同时,公司也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我国政府驻外机构、东道国政府的紧密联系与沟通,及时分析东道国本币汇率的走势,并通过国外本币直投等方式缓解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

七、人力资源风险
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公司近几年养猪规模快速扩张,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阶段,2021年末养猪队伍总人数超过 3.2万人,公司的管理半径也随之扩大,若人员的招聘、培训、留用不到位,会给后期的猪场管理和经营带来潜在风险;二是随着公司从传统农牧企业向农牧食品一体化企业转变,公司将面临新业务领域中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食品零售、工程技术、信息化等新兴领域人才储备不足的风险;三是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员工的薪酬也成为公司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四是公司作为中国农牧行业的龙以及近年来各种跨界资本进入农牧行业,各类企业对人才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人才流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人才培养和组织激活作为公司长期战略任务。在养猪人才招聘方面,公司不局限于招聘农牧专业学生,还拓宽招聘渠道,加大了对非农牧专业学生、退伍军人等人员的招聘力度。在养猪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将日常生产作业流程进行标准化分解,并辅以信息化手段进行固化,开设针对从总经理、场长,到一线刚入职的新人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结合猪场内部现代师徒制,成熟员工一对一的指导和强化,缩短新进员工的培养时间。公司持续优化猪产业人才激励体系,使猪产业各层人员根据其价值产出,获得有竞争力的经济回报。公司也加大了战略新业务领域人才招聘力度,同时积极开展跨行业培训学习,丰富公司现有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为缓解人力成本压力,公司通过精岗增效、精益化、优化产业链设计、组织扁平化、以及加大自动化设备、信息化设备的运用,持续提升人均效率。公司还构建竞争、选拔、淘汰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职业经理人发展通道;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及价值分享机制,包括 2019年实施的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加大对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核心员工的激励,打造员工与公司成长共同体。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13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7
第四节 公司治理.............................................................................................................................. 73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9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167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99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208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209
第十节 财务报告............................................................................................................................ 21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签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和巨潮资讯网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
本及公告的原稿。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本公司、公司、上市公司、新希望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川证监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交易商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新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希望集团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南方希望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
新望投资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望投资有限公司
民生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新希望化工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
财务公司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
六和集团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华创阳安华创阳安股份有限公司
华融化学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兴源环境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飞马国际深圳市飞马国际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新乳业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希望服务新希望服务控股有限公司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000876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新希望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NEW HOPE LIUHE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NEW HOPE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畅  
注册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621006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  
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金石路 376号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610063  
公司网址http://www.newhopeagri.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兰 佳白旭波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 10号望京 SOHO 中 心 T3A座 11层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 10号望京 SOHO 中心 T3A 座 11层
电话(010)53299899-7666(010)53299899-7666 (028)85950011
传真(010)53299898(010)5329989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四、注册变更情况

组织机构代码91510000709151981F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的变化情况(如 有)公司于 2011年完成了体系内农牧产业重大资产重组的整体上市。公司置换、出售 了公司持有的"成都新希望实业"、"四川新希望实业"、"新希望乳业"的全部股权, 置换、发行股份购买了农牧类资产。该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的生产规模、 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成为目前国内产业链最完整 产品覆盖面最广的农牧类上市公司,其行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公司力争打造"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的产业协同一体化经营格 局,从而有效地平抑畜、禽养殖经营的波动性,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可控的、可 追溯的产业内循环体系,保障饲料与食品安全。
历次控股股东的变更情况(如有)无变更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成都市洗面桥街 18号金茂礼都南楼 28楼
签字会计师姓名李敏、周丕平、伍丹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 适用 □ 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保荐代表人姓名持续督导期间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福华 一路 111号张寅博、王会民2021年 11月 29日至 2022年 12月 31日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 适用 √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2021年2020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19年
营业收入(元)126,261,702,581.69109,825,224,396.5614.97%82,050,539,486.6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9,590,870,087.264,944,191,027.81-293.98%5,041,999,768.0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的净利润(元)-7,920,530,047.835,472,659,508.65-244.73%5,272,134,091.2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501,463,191.385,658,169,507.13-91.14%4,436,893,031.04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2.201.17-288.03%1.22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2.201.17-288.03%1.2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58%16.09%下降 44.67个百分点20.63%
 2021年末2020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19年末
总资产(元)132,734,202,340.59109,443,465,562.1521.28%64,217,666,883.5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33,538,553,819.7439,846,334,135.68-15.83%26,061,689,948.56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
定性
□ 是 √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项目2021年2020年备注
营业收入(元)126,261,702,581.69109,825,224,396.56不适用
营业收入扣除金额(元)629,263,300.72389,480,315.38主要系材料销售、废旧物资销售、租赁、 种植业务、仓储服务费等收入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元)125,632,439,280.97109,435,744,081.18扣除材料销售、废旧物资销售、租赁、种 植业务、仓储服务费等其他业务收入之后 的正常营业收入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29,238,415,332.1432,280,159,228.5332,956,837,540.8331,786,290,480.1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811,271.63-3,551,877,407.86-2,986,121,970.28-3,189,681,980.7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4,963,194.02-2,919,702,112.64-2,696,572,276.03-2,919,218,853.1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26,409,637.54-1,170,197,048.203,665,150,765.781,432,919,111.34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2019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冲销部分)-1,447,599,076.16-428,995,891.32-131,475,162.20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 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 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 助除外)243,573,789.42190,660,819.32113,155,014.75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 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 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320,326.0938,639,880.762,974,450.36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 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 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19,255,440.97-28,494,319.70-17,670,301.34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 回56,365,665.2118,297,193.439,764,097.98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574,768,776.71-319,504,381.58-211,725,664.34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10,217,271.00
减:所得税影响额47,334,664.7940,748,118.86-1,579,982.80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79,847,256.54-41,676,337.116,954,012.15
合计-1,670,340,039.43-528,468,480.84-230,134,323.14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
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的行业包括饲料、白羽肉禽、养猪、食品四大板块。

(一)饲料行业
饲料根据所包含营养成分的范围可分为预混料、浓缩料、配合料(或称全价料)。预混料就是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
等各类营养添加剂的混合物;在预混料基础上加入各类动植物性蛋白就形成了浓缩料;在浓缩料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各类能量
类原料就形成了配合料。从最终的营养需求看,营养添加剂用量少但单位价值高,能量类原料单位价值低但用量大,蛋白类
原料介乎二者之间。在2021年全国2.9亿吨的饲料中,预混料仅占约2.3%,浓缩料约占5.3%,而配合料占比则在92.1%以上。

绝大部分饲料企业生产的都是配合料。大型企业由于配合料产量大,对预混料与浓缩料需求也较大,通常会自主生产预混料
与浓缩料。中小型企业因为规模小,通常只生产配合料,其所需的预混料或浓缩料,就从大企业的预混料单元,或其他独立
的预混料企业购买。一些规模养殖户也会直接购买预混料或浓缩料,再自行加入蛋白类、能量类原料混合后使用。饲料根据
饲喂动物又可分为禽料、猪料、水产料与反刍料等,在2021年全国饲料产量中,分别占41%、45%、8%与5%。

饲料业务的主要经营环节包括技术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服务,通常简称为“技、采、产、销”。其中,技术
与采购两个环节的互动最为紧密。这是因为饲料产品的原料成本占到售价的80-90%,买到便宜的原料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
一。但原料采购也不能只考虑成本,而是要同时兼顾营养需求。原料类型成百上千,由此形成的配方组合更是成千上万,企
业需要根据特定时期不同原料的营养含量、成本,设计出满足特定营养需求、同时成本最低的配方,继而做出恰当的采购 决
策。生产加工环节主要关注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而销售服务环节则主要关注客户的开发与维护,向不同的客户群体销售满
足不同需求的产品,通过附加服务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水平,优化分销环节的费用与效率,以及把客户需求与产品问题及时反
馈给技术研发部门,形成良好互动。

近年来国内饲料行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连续多年处于小幅但稳定增长的态势,最近三年则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出现了
较大幅度的上下波动,2015-2021年全国饲料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4%、4.5%、5.9%、2.8%、-3.7%、10.4%、16.1%。在平
稳增长的总量之下,不同动物种类饲料会因为长、中、短周期的不同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长周期是指产业升级与
技术进步的周期,例如下游规模化养殖程度更高、配合料渗透率更高、技术相对更成熟的禽料,近年来总体增幅相比猪料、
水产料会慢一些。中周期则是指畜禽产品自身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化的周期,下游某种类型动物养殖量周期性的增减,会影响
上游对应类型饲料销量的增减。短周期则是指影响特定动物的自然灾害与动物疫情,例如2017年上半年影响禽料的H7N9流
感、2017年影响水产料的南方暴雨洪涝、以及从2018年中开始延续至今极大地影响猪料的非洲猪瘟。2019年非洲猪瘟影响下,
全国猪料产量同比下降26.6%。2020年国家积极鼓励养猪产能恢复,大型企业生猪陆续出栏,猪料回升,全年产量同比增长
16.4%,达到2018年水平的86%。2021年在养猪产能恢复的背景下,猪料同比增长46.6%。

由于行业整体的成熟,竞争日趋激烈。各家企业一方面立足于现有业务各环节,努力提升创新,另一方面也在产业链上
下游延伸,优化自身战略定位。在技术研发环节,微生物发酵技术催生了生物环保型饲料的发展,在水产料方面出现了由沉
性颗粒料向浮性膨化料的升级,在其他品类上也都出现了根据饲喂阶段越来越细分的料种。在原料采购环节,企业不断加大
对更多样的新型原料的探索,而对于常规大宗原料也通过战略合作协议、参股或自营等形式锁定上游重要原料基地,并借助
大数据与期货等金融工具提高大宗采购的精准性。在生产加工环节,更加高效便利的物流能够支撑更大半径的运输,催生了
越来越多更大产能的饲料工厂,企业通过更集中的规模化生产提升效率,同时也通过专业化车间或专业化生产线提升品质。

在销售服务环节,企业在销售饲料产品之外,也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例如技术指导、动保兽医、融资支持、信
息服务、畜禽代销等,增强客户粘性,缩短分销环节,提高直供比例,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效率,增加收益。

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方面,则既有向上游的原料种植与贸易环节延伸,也有向下游的养殖环节、屠宰与深加工环节延伸。

相较而言,由于猪禽之间的差异(详见白羽肉禽行业中的介绍),禽料企业向下游延伸到养禽、禽屠宰环节的情况出现得较
早,也较多;而猪料企业延伸到养猪、猪屠宰环节的情况,则相对较晚,也较少见。但在最近两轮猪周期中,特别是非洲猪
瘟之后,也正变得越来越多。这种向下游环节的延伸,反映了饲料企业掌控下游养殖与消费需求的诉求,在确保上游饲料产
能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时,也获取下游环节的利润。而这背后的原因又在于全行业供求关系转变,下游养殖环节逐渐规模化,
行业价值的重心正逐步从过去的饲料环节,转向下游的养殖环节、食品环节。

无论是现有业务的提升创新,还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都需要企业自身各方面综合实力的支撑。大企业由于综合实力
较强,在竞争中优势越来越明显,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继而引发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从2013年到2019年,全国饲料企业
的数量从10,000多家下降到7,800余家。非洲猪瘟更是加速了行业的洗牌与整合。中小饲料企业本身在技术、生物安全等各方
面相比大企业具有短板,在销售中又以家庭农场、小规模散养户为主要客户,后者在非洲猪瘟中受影响又相对更大,这就使
得中小饲料企业相比大型饲料企业而言,受影响也更大。大企业在成功扛过非洲猪瘟的影响之后,将会面临更多的市场空间。

2021年,单厂产量更大的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增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单厂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厂957家,较2020年
增加208家,其产量占全行业的60.3%,比2020年提高7.5个百分点。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9家,比上年增加6
家,其产量占全行业的59.7%,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二)白羽肉禽行业
白羽肉禽是指快大型白羽肉鸡与白羽肉鸭,具有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自2015年起,国内每年出栏超40
亿只白羽肉鸡、约30亿只白羽肉鸭,它们与超30亿只黄羽肉鸡,共同构成了国人禽肉消费的主要来源。白羽肉禽业务包括种
禽繁育、商品代禽养殖、禽屠宰、禽肉深加工、禽肉销售。由于国内白羽肉禽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早、成熟度
较高,加上白羽肉禽养殖的单批出栏数量较大,通常需要与大规模的工业化屠宰配套。因此,很多企业都会以“禽饲料-商品
禽养殖-禽屠宰”的产业链或一体化模式出现。少数大型企业还会在上游的种禽环节、下游的禽肉调理品环节分别做进一步的
延伸,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

种禽繁育环节可以细分为育种和种禽养殖。育种特指高代际优良原种的选育,种禽养殖则是指对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进
行扩繁,产出商品代鸡苗、鸭苗。育种环节的技术复杂度非常高,也需要长期的研发积累,目前大部分由国外专业种禽企业
掌控,国内的个别龙头企业近年来也有所突破,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种鸡鸭。即使是低代际的种禽养殖环节,其技
术复杂度相比商品代养殖环节也高出很多,种禽养殖场与种蛋孵化场的投资额也较大,所以通常都由企业而非农户来完成。

就国内白羽肉禽行业整体而言,在种禽环节大多是从国外专业种禽企业引进曾祖代,在国内进行祖代、父母代扩繁,继而产
出商品代鸡苗、鸭苗。但就具体企业而言,又主要分两大类。大部分企业仍然是侧重于下游,重心放在商品代养殖与屠宰,
向上游种禽延伸也只是延伸到父母代养殖,产出商品代鸡苗、鸭苗以自用,其中个别会进一步延伸到祖代养殖。还有小部分
专业化种禽企业则是侧重于上游,专注于从国外引种,在国内扩繁后出售鸡苗、鸭苗,自己不涉足商品代养殖。

在商品代养殖环节有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公司+农户”合作养殖两种主要模式。一体化自养是指商品代鸡、鸭养殖全部由
企业自主运营,最终由公司自主屠宰并出售鸡肉、鸭肉的模式;“公司+农户”合作养殖则是由企业向农户提供或出售商品代
鸡苗、鸭苗,由农户育成,再由企业回收养成的毛鸡、毛鸭交付屠宰。根据合同约定的结算模式和鸡鸭产权归属,即鸡鸭的
所有权归属于企业还是农户,或者鸡苗、鸭苗是由企业提供还是出售给农户的情况差异,可以将“公司+农户”合作养殖进一
步区分为传统型合同养殖模式与委托代养模式。企业是否亲自运营商品代养殖,与这一环节的技术属性有关。由于禽的生长
周期相比猪更短,周转速度快,其养殖技术相比养猪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单场投资门槛也相对较低。所以国内的养禽相比
养猪发展起步更早,也更成熟,规模化程度更高。因此,单纯在商品代养殖过程中,企业相比养殖户通常并不存在十分明显
的技术与效率差异。企业亲自运营商品代养殖的意义,更多地是在于下游食品产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即上游养殖环节全程可
控,以确保食品安全。但近年来,越来越严格的环保监管又带来新的变化,一部分商品代养殖企业或农户由于地处禁养区,
或虽处于限养适养区但因环保不达标而限产或停产,甚至退出行业。因此,行业里的现存参与者或新进入者,首先必须确保
的是在限养适养区发展,其次也需要在棚舍、环保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即使是坚持“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的企业,为
了推广新型的环保技术与棚舍,也会自建一部分棚舍并采用新型技术然后自养来起到示范作用,再向养殖户推广。

禽屠宰环节的资产投入较大,通常也都由企业完成。如前所述,大部分禽屠宰厂都会与上游的禽养殖、甚至禽饲料环节
形成产业链配套,专注或优先回收自己上游一体化自养,或“公司+农户”合作养殖的商品代鸡鸭,但在一些区域也会根据市
场行情,出于降低原料成本与运营费用的考虑,灵活地回收市场上独立养殖户养殖出售的商品代鸡鸭。同时,在行业里也有
一部分禽屠宰企业,在上游不拥有任何养殖与饲料的配套,单纯依靠回收市场上的商品代鸡鸭用于屠宰,利用商品代鸡鸭行
情与鸡肉鸭肉行情并不完全同步的特点,低价收购、高价出售而获利,但此种经营模式并不稳定,很多企业也经常因为误判
由于国内养禽相比养猪发展更为成熟,规模化程度更高。因此,禽产业并不像猪产业那样在近年来出现企业加大投资,
对散户养殖形成替代的明显趋势。更多还是正常的行业周期、或是突发的疫情因素引发震荡起伏,企业和规模农户都会随之
发生不同程度的扩产与减产,但行业的总体格局、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相比猪产业而言较为稳定。2019年以来,禽产业养
殖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随着2020年以来全国生猪产能从底部逐步恢复,猪价从高位回落,此前由于猪肉短缺带动的禽肉
替代性需求不复存在,加上新冠疫情导致的需求减弱,禽周期也出现了相比猪周期更快的下行。2020年开始,禽产业各环节
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2021年行业各环节价格处于低位震荡状态,商品代鸡苗、鸭苗价格上涨10%、40%,毛鸡、
毛鸭价格则上涨13%、10%,鸡肉、鸭肉价格基本持平但处于近三年来的低位,总体上养殖端回暖,肉食端低迷,不利于禽
肉屠宰业务。从短期看,做好环保改造与棚舍升级、提升养殖效率、灵活调整养殖与屠宰节奏,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一定的效
益;但从长期看,则还是需要养殖与屠宰环节形成协同,在销售端实现渠道升级,使在养殖环节的高标准投入,能在禽肉销
售中得到更高溢价的回报。

(三)养猪行业
养猪与养禽在各代际生产环节,即国内外企业分工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养猪包括种猪繁育环节与商品猪育肥环节。种
猪繁育环节可进一步细分为育种和种猪养殖。育种特指高代际优良原种的选育,种猪养殖则是指对原种猪做进一步的扩繁,
产出公猪精液、母猪、以及商品代仔猪。猪的育种也因为技术复杂度非常高,需要长期的研发积累,目前大部分由国外专业
种猪企业掌控,国内的个别龙头企业近年来也有所突破。但大多数国内企业都还没有涉足到上游育种环节,只是从国外供应
商处引进曾祖代猪,在国内进行祖代、父母代扩繁。这其中,有一部分企业属于专业化种猪企业,他们把国外引进的曾祖代
猪进行扩繁后,直接向其他企业出售种猪、仔猪,自己不涉足商品代养殖。还有一部分情况,则属于大型商品代猪企业为了
保证自身种猪、仔猪供应,而向上游种猪养殖环节的延伸,产出父母代种猪、商品代仔猪以自用。部分农户也会为了保证自
身仔猪供应,参与到父母代养殖环节,即农户向企业购买父母代母猪与公猪精液,自己繁育仔猪。这一点与禽养殖中农户只
养商品代不养种禽有所不同。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农户正逐步从父母代养殖环节退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
由大企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仔猪生产,相比农户自己繁育仔猪具有明显的效率差异。这一点体现在行业里最常用的指标
PSY上面,在非洲猪瘟爆发之前全行业平均PSY约为17,大型企业PSY通常在20以上,农户自繁自养的平均PSY约为15。在
非洲猪瘟爆发之后,由于疫情影响,以及快速复产导致大量三元母猪的使用,使得近两年全行业的PSY普遍下降,但大型企
业与农户在这方面的差异仍然存在。总体而言,行业在种猪繁育环节仍以企业经营为主。

在商品猪育肥环节,企业自主经营相对于农户经营的比例则不像种猪繁育环节那么高。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环节上,企
业与农户之间的技术与效率差异,不像种猪繁育环节那样大。再加上企业自建育肥场也需要增加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利
于快速的轻资产扩张,也影响投资回报率。因此,近年来众多企业大举投资进入养猪行业时,特别是在前期争抢市场份额的
阶段,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优先投资发展于种猪产能,在商品猪育肥环节选择“公司+农户”合作养殖的模式。具体而言,这种
合作养殖又以委托代养为主,即企业养母猪产仔猪,并将仔猪提供给农户,育肥完成后企业对肥猪进行回收并出售,在此过
程中仔猪及肥猪的所有权都归属于企业。也有少数企业直接向农户出售商品代仔猪,但并不负责肥猪回收。但即较少存在禽
产业那样的企业先出售鸡苗、鸭苗,再回购屠宰的传统型合同养殖模式。

近年来非瘟疫情的爆发与演化,影响着许多企业对商品猪自育肥模式的判断与决策。在非瘟爆发的前两三年里,农户由
于防控非瘟的技术与经验不足,再加上设备设施多限制,较难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生物安全风险较高。行业里采用一体化
自育肥模式的优秀企业通过自育肥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相比农户养殖更优的疫情防控。这让很多企业开
始考虑在中长期提高自育肥的比例。但近一年来,农户防控非瘟从技术经验到设备设施上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缩小了
与企业自育肥在这方面的差距;同时由于非瘟病毒不断变异,变得潜伏时间更长、更难被发现,使得单体规模更大、动辄上
万头存栏的企业自育肥场在防控非瘟时反而面临更大的压力,而通常以两三千头存栏为主的农户育肥场反而更具灵活性,在
育肥成本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再加上众多企业在经过了过去两三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无论是在资金储备、还是人才能力
储备,特别是自育肥人才能力储备上都较为紧张,因此可以预见,“公司+农户”合作养殖的模式在未来三到五年里仍将是行
业主流的模式。但也需要看到,随着企业在资金、自育肥人才能力储备上的逐渐恢复,以及在更长期,有越来越多帮助企业
降低成本的自动化、信息化设备在行业里普及,而这些新设备、新技术在企业自营育肥场中要比在农户合作育肥场中更易得
到推广实施,大型企业还是可能继续提高自育肥的比例。

养猪与养禽的最大差异,在于向下游屠宰环节纵向整合的程度。由于养猪的单批出栏数量相比禽养殖较小,小型屠宰作
处购买母猪自繁自养,还是直接购买仔猪,在完成育肥后都可以自主联系猪贩子进行销售,然后再由猪贩子销往屠宰厂或小
型屠宰作坊。即便是近年来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但大企业的养殖聚落年出栏规模多在30-50万头,与常见的规模化屠宰厂
至少100万头起步的年产能仍有差距。当前大企业的商品猪育肥后,也还有很大比例要卖给猪贩子,少数可以直接对接屠宰
厂。因此,目前国内的养猪与猪屠宰企业也大多是各自独立发展。

由于养猪的时间更长,因此养猪相比养禽具有更加明显且稳定的周期特征。一个“猪周期”通常是3-5年,且近年来由于
养猪企业与养殖户的规模逐步增大,在行情低迷期的维持能力增强,所以“猪周期”也在逐渐拉长。自2006年以来,我国已经
经历了四个完整的周期,目前仍处于第四个周期的长尾阶段。本轮猪周期可追溯至2018年中,上一轮周期中的产能扩张使全
行业遭遇了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猪价,而2018年下半年爆发且在2019年蔓延全国的非洲猪瘟又使行业雪上加霜,使行业产能
大幅缩减,从而使生猪价格在2019年四季度达到前所未有的40元/公斤左右,并在2020年全年都基本维持在30-40元/公斤的高
位。高猪价刺激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产能投资,再加上全行业非瘟防控水平的恢复,使行业产能在过去两年快速恢复并持续
增长,截止2021年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较上一年末大幅增加,生猪存栏达到4.49亿头,较2020年末增加10.5%,
较2019年末增加44.8%,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329万头,较2020年末增加4.0%,较2019年末增加40.5%,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
105.6%。猪价也从2021年开始大幅下行,从年初的36元/kg左右快速下降到年中的12元/kg左右,并在整个下半年保持在12-18
元/kg之间低位徘徊。大幅下跌且长期低迷的猪价,叠加变异的非瘟疫情及上涨的饲料原料成本,给养猪行业造成了普遍的
大幅亏损。但也要注意,尽管能繁母猪存栏仍处在相对高位,但已经走过最高点开始逐步下降,2022年3月末全国能繁母猪
存栏为4,185万头,相比2021年6月末的4,564万头已经下降了8%,未来仍可能继续下降,推动猪周期逐步转入上行区间。

(四)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包含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和中央厨房预制菜等细分赛道。

猪屠宰是养猪的下游行业,直接关系到下游食品质量安全。在产业链中,屠宰环节收购商品毛猪,屠宰后向下游出售白
条猪或冻品,赚取差价。当前国内生猪屠宰行业存在集中度低和产能利用率低两大痛点。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目前我
国生猪屠宰行业CR5在7%上下波动,而欧美发达国家CR5普遍在50%以上。而根据华经情报网数据,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产能
利用率在35%以下,相比之下美国生猪屠宰行业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上。因此,今后生猪屠宰行业仍有望集中度提升、规模
化和集约化发展的机遇。

肉制品深加工环节作为更加靠近下游消费端的环节,具有附加值高、毛利率高的特点。近年来,肉制品行业规模增长、
结构升级、渠道更新等新机会逐步涌现。从市场规模看,根据欧睿数据,从2016年到2021年,我国加工肉制品销量从330万
吨增长至381万吨,增幅约15%,零售价值从746亿元增长至911亿元,增幅约22%,反映售价有明显增长。其中,高温肉制
品市场规模从350亿元增长至约400亿元,增幅约14%,低温肉制品从240亿元增长至约322亿元,增幅约34%,低温肉增速更
快。这是因为低温肉更新鲜、更健康、更优质、加工技术更先进,口感质量明显高于高温肉制品。目前英美日韩等成熟市场,
低温肉制品占全部肉制品比重达到90%以上,而我国低温肉市场仅占约45%,今后仍有大幅增长的空间。

未来具有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的肉制品企业将掌握行业定价权。从营销理念来看,肉制品围绕无添加、无抗肉、黑
猪肉等高端原料理念开展营销;从产品趋势来看,众多新型肉制品品类涌现,如培根、鸡胸肉等产品形态;从产品口味类型
看,如蒜香、芝士、玉米、西西里、黑胡椒等口味也越来越丰富;从产品消费场景看,零食、小吃、代餐、正餐、佐餐等场
景持续拓展;从销售渠道来看,C端线上有诸多新零售渠道涌现,如抖音等直播电商、小红书等社交电商以及社区团购,线
下精品超市和便利店也在部分取代传统商超;B端随着餐饮规模化、连锁化,餐饮品牌重客、团餐等也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
份额,也会给上游高品质食材带来更多的机会。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迅速扩容,诸多上游农牧、食品企业,下游餐饮、零售企业等也纷纷入局。这背后有餐饮连锁化标
准化、外卖规模化的动力,也叠加了2020年新冠疫情后居家消费需求的催化。根据餐宝典和艾媒数据,2021年预制菜的规模
仅为3173亿元,而餐饮规模超过4万亿,这意味着预制菜仅仅是面向B端餐饮业的需求就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而且,预制菜
行业格局当前也高度分散,龙头企业体量大多在10亿元左右,行业中仍有大量的亿元以下规模的代工厂。这也造成产品质量
差异较大,口味不佳等问题。总体而言,预制菜行业仍处于蓬勃发展、机会巨大的阶段。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与所处的行业相对应,也包括饲料、白羽肉禽、养猪、食品四大业务。四大业务由不同的经营单元
运营,但相互之间又有高度的协同性,共同构成猪禽赛道相关多元化、农牧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格局。饲料业务的
原料采购可以服务于白羽肉禽业务和养猪业务中配套饲料生产的原料需求,养猪的出栏肥猪中也有一部分会送往自身食品业
务中的生猪屠宰厂进行宰杀,白羽肉禽业务和食品业务则在下游共享着许多渠道和客户资源并共同承载者公司的食品品牌形
象。

(一)饲料业务
公司的饲料业务中,根据营养成分的分类,既有预混料与浓缩料,也有配合料,其中预混料与浓缩料既直接对外部市场
销售,也对内部的配合料工厂销售。而根据饲喂动物料种分类,也包括了禽料、猪料、水产料与反刍料等几乎所有类型的料
种产品。由于公司下游还有白羽肉禽与养猪业务,所以公司生产的禽料和猪料,除向外部市场销售外,也供下游的合同养殖
户、内部养殖场使用。而公司生产的水产料、反刍料则都是向外部市场销售。

公司的饲料业务在国内饲料行业多年保持规模第一,2021年公司内外销饲料销量合计达2,824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
10%;其中禽料1,606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3%,位居全国第一;猪料995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8%,水产料161万吨,约
占全国总量的7%,都位列全国前三;反刍料45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3%,也处于全国前列。

公司依托领先地位引领行业、拥抱变化,持续打强产品力、采购力、生产力、服务力,推出生物环保型饲料和无抗饲料,
淘汰落后产能,打造大产量标杆工厂。在此基础上,公司也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探索商业模式转型升级。一方面,充分利
用过去布局的下游产业链基础,积极发展饲料-养殖-屠宰一体化项目,积极投资与收购食品、销售的相关项目,稳步推动自
身从饲料企业向养殖、食品企业转型;另一方面,在全行业率先推出了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的“诸事旺”(禽旺、
猪旺、鱼旺、牛旺、羊旺)项目,设立养殖培训管理公司或养殖服务公司,促进与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户的直接对接,同时
稳步发展担保业务,共同促进饲料业务的发展。

(二)白羽肉禽业务
公司的种禽繁育业务,在种鸭和种鸡这两个领域向上游延伸的环节有所不同。在种鸭领域,公司深度参与了高代际优良
原种的选育,是国内第二大父母代鸭苗,第三代商品代鸭苗供应商,特别在种鸭繁育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公司与中国
农业科学院合作,针对国内鸭肉消费特点选育出“中新”北京鸭。公司的商品代鸭苗主要用于自己下游的商品代养殖,少量对
外销售。而在种鸡领域,公司向上游延伸的环节较短,主要是从其他专业种鸡企业购入父母代鸡苗生产商品代鸡苗。公司的
鸡苗部分对外销售给其他厂商,另一部分用于自己下游的商品代养殖。

在商品代养殖环节,公司目前以“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方式为主,并正从传统的合同养殖模式逐步向委托代养模式升级,
同时也在一些条件适合区域逐步加大商品代一体化自养。其中,委托代养模式与一体化自养模式的商品代鸡鸭所有权属于公
司,并计入公司禽养殖的产销量,上述两种模式的养殖量已超过4亿只。而在种苗来源上,委托代养与一体化自养通常优先
使用公司自产的种苗,传统的合同养殖则会从其他厂商外购种苗。

在禽屠宰环节,公司首先会宰杀上述4亿只左右的自身委托代养与一体化自养的商品代鸡鸭,以及那些传统型合同养殖
模式下根据合同约定向农户收购的商品代鸭,此外在一些禽屠宰产能较富余的区域,也会结合市场行情,直接从市场上没有
签订养殖合同的农户处灵活收购部分商品代鸡鸭。凭借上述三种鸡鸭回收渠道,公司近年来每年禽屠宰量都超过7亿只,每
年生产近200万吨的禽肉,多年来一直高居行业第一位。公司旗下的“六和”品牌禽肉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8年青岛上合
组织峰会的指定禽肉供应商,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由于产销量较大,公司的禽肉产品需要借助批发市场这一传统渠道进
行销售。批发市场渠道可以帮助消化上游巨大的产量,但不利于公司的禽肉树立品牌形象并获得更大的价值空间。因此,公
司近年来一方面加大近距离鲜品销售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下游食品加工企业、连锁商超、连锁餐饮等多种新兴渠道对接,
降低对批发市场渠道的依赖,推动渠道升级。

(三)养猪业务
公司在养猪业务上起步相对较晚,但自从进入养猪业务之时起,就坚持高标准发展。2016年2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了《养猪业务战略规划》,大力发展养猪业务。在2019-2020两年,为了抓住非洲猪瘟爆发之后的机遇期,响应国家稳产保
供号召,公司大幅增加养猪投入,使养猪产能和生猪出栏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公司建成及在建的种猪场产能按照母猪
产床规模计超过了190万头,建成及在建的自育肥场产能也超过700万头的存栏规模,全年生猪出栏数达到997万头,继续保
持在全国上市公司的前列。

1、公司养猪业务的养殖模式
在种猪繁育环节上,公司现已建立起以海波尔外三元杂交为主、PIC五元配套系为辅的双系种猪架构,根据国内南北方
市场的差异,选择适合区域市场的猪种。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公司在具有综合优势的区域积极布局,优先建设种猪场
生产仔猪。在公司正常运营的母猪场中,二元母猪生产的平均PSY一直保持在24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商品代育肥环
节上,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的具体条件逐步配套建设育肥场,因此现阶段仍以“公司+农户”合作养殖为主,一
体化自养为辅,2021年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合作放养的全年出栏量比例约为1:4,年末存栏量比例约为2:3。随着现有自育肥场
的满负荷率和自育肥人才能力的提升,今后一体化自养的占比将稳步提升,未来将“公司+农户”和一体化自养两种模式均衡
发展的布局。在一些综合优势不明显,但公司又有猪料业务布局的区域,或公司有种猪场建设计划,但希望在投产后就能有
合适的合作育肥场匹配放养需求的区域,公司曾经阶段性地从其他大型养猪企业或专业种猪企业外购仔猪,开展“公司+农户”

合作育肥,实现饲料业务与养猪业务的协同发展,或提前开发合作代养户的目的。但随着公司种猪场建设规模和布局区域的
逐步扩大与完善,以及行业周期的快速下行,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已经停止了外购仔猪育肥业务,此后的仔猪都以内部自供
为主。

2、合作放养育肥的职责分工
在合作放养育肥中,公司与农户各自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承担不同的职责分工,也分担不同的收益与风险。在生产要
素投入方面,公司负责仔猪、饲料、兽药、疫苗等方面的投入,农户提供猪舍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另外需要支付养殖押金,
并负担育肥场的自雇人工、水、电、燃料费用;在职责分工方面,公司负责仔猪供应、饲料供应、疫病治疗、养殖技术指导、
回收销售等环节,养殖户负责日常的饲喂、清洁及生物安全防控;在收益与风险方面,公司承担市场价格风险和享受机会利
润,养户不承担市场风险也不享受机会利润,收益相对稳定,与市场行情关联度较小,但与其养殖成绩紧密相关。此外,从
公司角度,也会存在农户不遵守合同或公司指导,私自卖猪或私自用药的风险,但随着近年来合作放养规模越来越大,合作
年限越来越长,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农户将承担巨大的失信风险,且公司也要收取养殖押金,并可将违约行为诉诸法律,因
此这类违约行为在现实中发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3、合作放养育肥的定价与结算
当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放养育肥合同时,首先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形成一个基础单价,该基础单价会在回收结算时根据
市场最新变化适当浮动。当育肥猪达到可出栏的体重时,对其进行称重,由基础单价乘以均重形成基础价格,再根据具体猪
只的重量是否超出或不达理想体重区间、上市率(即成活率)、正品率、喂养天数、总增重、全程料肉比、日均增重、超标
耗用饲料等生产指标,对结算价格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代养费。

4、合作农户的数量、结构及其变化
在2021年末,公司有肥猪投放存栏的合作放养农户为1860户,较2020年底下降17%。合作农户数量减少的同时,公司持
续推进养户结构优化,以规模更大的农户替代规模较小的农户,使养户平均规模相比2020年提高了35%。

从养殖存栏规模的角度看,500头以下的农户数已经大幅减少,仅有不到1%;501-1000头之间的农户数约占比17%,较
2020年底降低了19个百分点;1001头以上的农户约占83%,较2020年底提升了33个百分点,其中1001-2000头之间的农户数
占37%,2001-3000头之间的农户数约占22%,剩余约24%为3001头以上的农户。

从农户区域分布的角度看,根据农业部非洲猪瘟防控的五大区划分,北部区农户数约占13%,较2020年底下降了9个百
分点;东部区农户数约占23%,较2020年底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中南区农户数约占34%,较2020年底提升了16个百分点;西
南区农户数约占16%,较2020年底提升了4个百分点;西北区农户数约占14%,较2020年底提升了4个百分点。中南区和西南
区的农户数已经合计占到50%。

(四)食品业务
公司的食品业务包括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和中央厨房预制菜等。在猪屠宰业务上,由于目前四家屠宰厂单体规模都相
对较大,因此除了会收购体系内养猪场的出栏肥猪用于屠宰,也会从市场上收购其他来源的肥猪;所出产的猪肉,除了直接
对外销售,也会有部分继续转化为深加工肉制品。在其下游的肉制品深加工和中央厨房预制菜业务中,所用到的肉类原料,
也基本都来自于体系内的猪屠宰或禽屠宰产品。

公司食品业务总体而言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在特定区域,如四川、辽宁、河北等地处于领先梯队。公司旗下的“千
京市场规模最大的中央厨房之一,近年来又以小酥肉等产品为切入点逐步打开火锅餐饮细分赛道的局面。公司在火锅连锁的
食材供应上,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和渠道辐射力,对川派火锅连锁品牌Top100实现100%覆盖。总体而言,公司的食品业务
与禽屠宰业务一样都面临着产品升级与渠道升级的挑战,但与作为国内规模第一的禽屠宰业务不同的是,食品业务还面临着
跨区域市场开拓的挑战。公司近几年也将充分利用已有的白羽肉禽产能布局与渠道优势、结合将来拟发展的养猪布局,带动
食品业务在国内更大的市场范围发展,促进公司食品品牌从地方品牌逐步成长为全国性品牌。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在饲料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
1、最大规模带来强大的议价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规模是饲料行业最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公司饲料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饲料生产销售现已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行业领先的产、销量,广泛覆盖的市场区域,使公司有实力对接处于同
等量级的国内外粮商巨头与大型渠道、其他相关行业的领先企业、各级地方政府,利用规模优势带来较强的议价能力、展开
多种形式的合作,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

2、供应链管理能力带来领先的原料成本。近年来原料行情波动剧烈,玉米价格突破历史高位,公司在总部层面设置了
供应链管理部,各采购组设置区域BP聚焦相应品类,承担区域市场研究、采购业务、经营支持等工作。通过集中管理全产
业饲料原料采购业务和物流业务,释放规模优势带来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多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金额达数十
亿元,再辅以专业的行业研究与行情洞察能力,构建了原料成本领先、高效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3、打强客户服务能力,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公司积极为客户对接主要养殖品类的苗种、动保资源,自建多个动保
检测实验室,为客户提供生物安全、动物综合营养等多方面的支持。在融资方面,依托公司的平台优势,积极为客户对接多
种融资产品,有效缓解了养殖户资金紧张的问题,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

4、科研能力持续提升,精细化研发。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客户对饲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
针对各品类的养殖区域差异和生长阶段营养差异进行精细化研发,不断迭代推出满足养殖客户差异化需求的产品。同时继续
开展原料替代技术研究,对配方成本不断优化,扩大利润空间。

(二)公司在白羽肉禽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
1、在种禽繁育方面,公司长期坚持从产蛋率、受精率、受健率三大核心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已形成系统化技术和管理
能力,使只供健雏、苗种成本、苗种质量等指标具有一定优势。在种鸭选育方面,公司近年来对自主培育的“中新”北京鸭持
续进行基因改善和中试,使其推广范围持续扩大,进一步增强了在种鸭业务上的竞争力。

2、在成本管控方面,公司凭借从饲料端(原料质量、采购、营养配方、生产费用)、养殖端(养殖能力、生物安全)
到屠宰端(标准化车间、精益生产)的全过程多环节管控,持续优化饲料造肉成本、灵活调控合同投放成本、有效提升产品
综合出成,实现了在白羽肉鸡业务领先于北方主要同行、白羽肉鸭业务领先于全国主要同行的成本水平。

3、在副产品方面,尤其是鸭副产品有较强的转化能力,帮助提高了整体产品溢价。公司鸭肠的转化率近50%,2021年
销售额突破亿元;鸭血定位高端,以高温鸭血和鲜鸭血为主,其中鲜鸭血持续稳定直供海底捞等大型火锅连锁。在鸭毛方面,
约占全国10%的鸭屠宰量可以保障鸭毛原料充足,公司从2021年开始也加大了内部鸭毛烘干加工的比例。肉骨粉等其他副产
品转化率及利润近年来也都持续提升。

(三)公司在养猪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
1、总体均衡且靠近主销区的产能布局。根据农业部非洲猪瘟防控的大区划分,公司养猪产能较为均衡地分布在五个大
区,在每个大区都有1-2个省份作为布局重点,且这些省份都属于或围绕着该大区内人口、经济、消费的核心区域。公司北
部区产能占总产能的10%,重点省份为辽宁、河北;东部区产能占30%,重点省份为山东;中南区产能占17%,重点省份为
广西;西南区产能占15%,重点省份为四川;西北区产能占10%,重点省份为陕西。东部、中南、西南三个区域的产能占比
达到62%。均衡的产能布局可以帮助公司分散风险,避免特定时期里个别区域因疫情、自然灾害、极端行情而给公司整体造
成较大的损失。

2、金字塔体系逐步完备,配合自主知识产权选育算法构筑核心种群竞争力。公司目前运营中猪场的近80%都按照金字
塔配置要求建设了祖代线并建立了祖代猪群,其他的独立父母代场也有体系内独立祖代场负责后备父母代猪的供应。这些祖
代线的逐步满负荷,金字塔体系的逐步完善,将有助于这些猪场今后持续稳定的满负荷生产。对于祖代猪、曾祖代猪等核心
群种猪,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和生产管理软件秀杰和普(HUGE-HOPE)。该软件与传统育种软件相比,可
实现6生长性状+6繁殖性状的育种值运算,增加了多个重要经济形状,且运算能力及运算效率都优于当前市面已有育种值计
算软件,今后可以为公司提供自动化选配方案,为公司核心种猪群的全网络化联合育种打下坚实基础。

3、与饲料业务协同,发挥采购配方联动优势。养猪业务的饲料生产和营养配方虽然独立管理,但却与公司饲料产业保
持着紧密协同。首先在饲料原料采购上,猪产业饲料供应部与总部层面的供应链管理部保持良好的分工与互通,形成总部集
采+区域集采的采购模式。大宗与重点原料由总部供应链管理部负责集采,猪产业各子公司则重点负责地产原料。在营养配
方上,猪产业营养部与饲料BU猪料业务的研发与产品团队也保持紧密交流,及时学习、借鉴外部市场猪料业务中涌现的创
新配方做法,不断优化饲料环节的竞争力。

4、公司积极探索和构建“数智养殖”全产业链体系,在各个环节通过数字化促进养猪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公司在2021
年开始试点,并大力推动了计划运营管控系统的建设,从三大部分对养殖环节进行管理:养殖现场部分(主要包括养殖任务、
环控管理、视频监控、巡场管理等),猪场管理部分(异常报警、任务提醒、饲料管理、药品管理、死淘合规等),以及公
司管控部分(实时监控预警、全程追溯、计划管理、数据分析、绩效考核等)。通过对养殖过程中的动态管控,可以实现猪
只的精准定位和各生产环节标准的统一。从2021年中上线试点以来,该系统已经完成了生产母猪相关环节的试运行,覆盖了
运营中猪场的1/3,并计划于2022年5月份完成全部种猪场线的推广覆盖;后续将逐步面向仔猪、育肥猪等环节进行系统开发
与测试,并在测试稳定后向其他单元推广。今后,公司还将以关键设备智能化、全业务场景数据化、全数据在线可视化、全
过程管理主动化的“三全四化”为目标,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

(四)公司在食品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
1、全产业链布局和联动:公司的农牧食品全产业链,从饲料、育种、养殖、屠宰到食品深加工、下游销售渠道和品牌
有着完整的布局。全产业链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打造更具安全感的高端食材提供了基础。全产业链还可以根据下
游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上游匹配、定制黑猪、无抗猪等特色猪群养殖;全产业链中的养宰联动可以加强对头、蹄、尾等
部位的综合利用,助力实现一头猪的价值最大化。

2、聚焦餐饮客户的专业服务能力:公司目前已全面覆盖了全国前100大火锅连锁品牌,在品牌、产品、营销等多维度与
客户建立合作,凭借从生鲜食材到预制菜、从猪肉到禽肉的丰富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也使团
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服务能力。目前这些能力正从火锅赛道复制到团餐、烧烤等其他餐饮细分赛道,创造更大价值。

3、产品体系和梯队:公司已成功孵化出十亿元级单品(小酥肉),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爆品经验沉淀,今后可以复制在
其他新老产品上。此外还形成了数只五亿元级、亿元级产品及后备单品的储备,涉及火腿肠、培根、牛肉片、肉丸等多种产
品形式,可充分服务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客户需求。

4、“美好”和“千喜鹤”等品牌多年以来的积累得到业界客户、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同。“美好”作为猪肉制品品牌在四川市
场有着强势的市场地位和深厚的认知,“千喜鹤”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指定供应商。公司在2021年还推出了定位高端肉制
品的“Soulcook(灵感食光)”品牌, 主打“无抗”特色肉制品。随着食品业务在国内更大的市场范围发展,以及包装产品比例
的提升,这些食品品牌有望从地方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品牌,获得更大的曝光度,释放出更大的品牌影响力。

(五)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与整体资信带来的抗风险能力
公司从上游饲料、到中游猪禽养殖、再到下游屠宰加工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公司分散经营压力、
对冲行情风险。例如,猪禽价格处于低位时,往往意味着养殖规模较大,在上游可以给饲料带来更大销量,在下游也使深加
工食品的原料价格降低。饲料业务高周转的特点,也可以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供应。

同时,公司创业至今40年一直保持稳健经营,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与口碑。公司目前资金储备充足,现有各类金融机构
授信超千亿元,众多大型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支持力度不减,且整体用信比率不到70%,尚有较大提款空间。公司长期保持高
水平的信用等级,企业信誉及市场认可度高,融资实力强,帮助公司在行业低谷期获得稳定的、低成本的续贷支持,为公司
实现穿越周期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对国内农牧行业,特别是生猪养殖行业而言是剧变的一年,在行业层面呈现出猪禽养殖较差、饲料食品较好的局
面。在猪产业上,猪价在大幅下跌后长期低位徘徊,叠加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非瘟弱毒疫情的爆发等因素导致的养殖成本
普遍上升,使全行业出现了普遍、大幅的亏损。在禽产业上,行业去产能不坚决,禽肉价格长期低迷,也使禽产业举步维艰。

在饲料产业上,由于畜禽养殖存栏量仍处历史高位,行业整体也处于一个需求较大、利润空间尚可的阶段。在食品产业上,
低位运行的猪禽价格客观上有利于食品业务降低原料成本,疫情背景下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存在新的机会。在政策方面,由于
猪价大幅下跌,行业普遍亏损,农业部等国家相关部委于8月初再次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提出“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产业
竞争力大幅提升,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市场周期性波动得到有效缓解”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政
策指引下,国内农牧企业今后也更多关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通过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获得健康成长,而非简单跟随市场周
期波动而盈亏起落。

尽管外部环境风云突变,带来巨大压力,但公司仍然沉着应对,同时积极求变,在各个业务上积极推进多项改善措施,
持续推动组织优化升级,加强各业务的基础能力建设。在资本运作方面,公司完成了81.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的发行,以及10
亿元可续期公司债的发行,成为2020年以来唯一成功发行可续期公司债的民营企业,也是第一家成功发行的农产品生产企业,
帮助公司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强了短期偿债能力,为度过当前猪价底部的困难期提供了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面对上半年
公司股价的波动、以及经营中的阶段性困难,公司董事会和全体管理层依然坚定信心,公司在1月份实施了约6亿元的回购,
在完成了前次回购计划的基础上,又启动了新一轮回购,实施了近2.3亿元的回购,全年累计完成约8.3亿元的回购;公司管
理层也于5月初启动了通过契约型私募基金增持公司股份的计划,全年完成近2.56亿元的增持。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
入1,262.62亿元,同比增加164.36亿元,增幅为14.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91亿元,同比下降145.35亿元,
降幅为293.98%。

(一)饲料业务
饲料业务依然是公司的核心支柱之一。2021年,国内生猪产能大幅恢复,猪价大幅下行导致下游养殖场户陷入亏损但亏
损时间尚短;禽产业虽然肉价长期低迷,但年中养殖端价格的波动,使得存栏量仍处历史高位;主要大宗原料价格继续上涨,
但饲料行业整体上仍处于一个需求较大、利润空间尚可的阶段。公司继续在服务、配方、重客开发、新料种与新市场区域开
发、供应链、组织优化等方面做好工作,紧抓行业机遇,继续保持量利双增。

1、全方位服务养殖户:公司积极为客户对接主要养殖品类的动保资源、优质苗种资源,通过体系内动保检测实验室提
供生物安全支持,利用“好养宝”等多种融资产品为客户提供融资支持。

2、优化饲料配方成本:公司在上半年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饲料配方系统,并于8月初上线试运行。为应对主要原
料价格上涨压力,公司持续对小麦、高粱、糙米等低价替代原料日粮配方进行迭代、推广,推出非玉米型混合日粮、全小麦
日粮、全糙米型日粮等配方品系,确保在原料价格波动时可以快速灵活调整配方。

3、猪料重客开发:非洲猪瘟疫情大幅加速了养猪规模化的进程,很多规模化养殖企业因自身产业布局、专业特长、或
资金实力方面的局限性,并未采取饲料自供的策略。公司紧抓机遇,加大对集团和规模客户的开发,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其
他综合服务,使得全年的猪料外销中,集团和规模客户的销量占比达到27%。

4、特水料高速增长:水产养殖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不仅养殖量快速增长,养殖品类也呈现从普水鱼向特种水产转变
的趋势。公司把特水料品类确立为战略发展方向,建立立体化市场开发模式,面向核心养殖户设立服务站并加强服务人员配
备,协调对接上下游种苗、调水、动保等资源,实现特水料全年销量增长45%,在水产料中的销量占比达33%。

5、新区域市场突破:2021年,公司继续扩展饲料业务的市场区域,通过收购、租赁、自建等多种方式,在浙江、福建、
内蒙古实现销量零的突破,使国内饲料销售渠道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

6、优化组织结构,打造大供应链体系,释放体系能力价值:公司于2021年上半年在总部设立了饲料产业管理委员会,
统筹国内外各饲料单元及猪产业、禽产业下辖的饲料厂,委员会负责制定外销饲料的战略方向、市场规划、定价机制等相关
政策,并在委员会下建立专业中台和料种中台,帮助提升饲料产业各环节的专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各环节之间的联动,更充
分地发挥全球最大的规模经济性。作为统筹饲料生产经营的重要抓手,2021年下半年,公司又在总部层面设置大供应链管理
部,统筹规划管理各产业板块的饲料原料采购和物流工作;积极对接进口谷物资源,全年进口原料近400万吨;充分贯彻技
采产销联动的机制,总部与各分子公司紧密联动,对糙米、稻谷等地产替代原料采购进行敏捷决策;通过组织能力沉淀,加
强对主要品类的采购时点选择和头寸管理,提升整体采购水平,全年累计实现总部集采率67%,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各类饲料产品2,824万吨,同比增长432万吨,增幅为18%;外销料销量为2,132万吨,同比增长21%
(全国饲料总产量同比增长16%)。其中,猪料销量为995万吨,同比增长49%,外销猪料销量为584万吨,同比增长68%(全
国猪料产量同比增长47%);禽料销量为1,606万吨,同比增长4%,外销禽料销量为1,333万吨,同比增长7%(全国禽料产量
同比下降3%);水产料销量为161万吨,同比增长23%(全国水产料产量同比增长8%);实现营业收入708.17亿元,同比增
加191.71亿元,增幅为37.12%。

(二)白羽肉禽业务
白羽肉禽业务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公司向下游食品端延伸的重要环节。2021年以来,国内猪价大幅下行叠加新
冠疫情影响,导致禽肉消费需求减弱,禽周期也出现了较猪周期更快的下行,且肉价长期低迷。年中养殖端价格的波动,也
使得行业去产能不坚决,存栏量仍处历史高位。又由于白羽肉禽行业相比养猪行业发展更为成熟,行业整体、企业个体虽然
可以通过精益生产在饲料端、养殖端、屠宰端的成本效率上进一步挖潜,但更多还需要从销售端寻求突破。

1、持续加强成本管控:公司从饲料端(原料质量、采购、营养配方、生产费用)、养殖端(养殖能力、生物安全)到
屠宰端(标准化车间、精益生产)的全过程多环节继续加强管控,持续优化饲料造肉成本、灵活调控合同投放成本、有效提
升产品综合出成,实现了在白羽肉鸡业务领先于北方主要同行、白羽肉鸭业务领先于全国主要同行的成本水平。

2、销售重客突破:重客开发作为白羽肉禽业务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在2021年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重客数量由年初的
十几家增至年末的50多家,全年重客销量合计突破10万余吨。例如西式快餐客户中的麦当劳等,中式酱卤连锁客户中的周黑
鸭、久久丫、紫燕百味鸡等,KA商场客户中的麦德龙、家家悦、华润、永辉等,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合作进展。在平台电
商客户中,公司禽肉聚焦于京东、盒马、天猫等三大电商平台,全年销量增速也超过了50%。团队在此过程中也逐步总结出
一套重客开发方法论,为今后的继续进步提供了有效助力。

3、打造亿元单品:公司白羽肉禽业务2021年在生食、熟食、禽副产品方面各打造了一个销售额超亿元的单品,分别是
黄金鸭掌、轻食健身鸡肉系列、鸭肠。黄金鸭掌凭借公司长期以来在白羽肉鸭领域形成的现成渠道与良好知名度快速占据市
场,目前已达到50%以上的市占率;轻食健身鸡肉系列主要面向下游第三方品牌做代工,如百草味、Keep等,也有一部分以
自有品牌销售;禽副产品中鸭肠从2021年起全面改为公司自加工,虽然销售额超亿元,但目前批发市场销量仍占较大部分,
后期随着火锅烧烤赛道的突破,还有进一步提升溢价的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鸡苗、鸭苗51,939万只,同比增加1,174万只,增幅2.3%;销售商品鸡鸭43,022万只,同比增加659
万只,增幅1.6%;屠宰毛鸡、毛鸭72,148万只,同比下降1,570万只,降幅2.1%;销售鸡肉、鸭肉180.14万吨,同比下降5.60
万吨,降幅3.0%;实现营业收入182.29亿元,同比下降1.50亿元,降幅为0.82%。

(三)养猪业务
养猪业务是对公司影响最为重大的核心业务。2021年猪价大幅下跌后的长期低位徘徊、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2020年底
到2021年一季度在北方多个省份爆发的新一轮非瘟弱毒疫情等因素,都使公司养猪业务遭遇到极为不利的外部环境。2021
年初相比2020年初,公司养猪业务管理的独立核算分子公司同比增长1倍,能繁母猪同比增长3倍,员工同比增长3.5倍,这
样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市场份额,完成了全国优势区域的均衡布局,促进了各地生猪复产保供,为下一阶段经营打下
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公司从2021年开始,也从过去两年的快速扩张阶段全面转入稳
健运营阶段,通过多方面举措提升内部管理能力,改善生产经营效率,逐步降低养殖成本,度过周期底部难关。

1、主动调整发展节奏,停止外购、优化产能。公司根据外部行业供求量价形势的变化,以及内部生产管理能力的谨慎
评估,主动调整了发展节奏。公司首先在一季度末叫停了外购仔猪和外购种猪,减少了上半年高价仔猪在下半年低价育肥出
栏时的损失。在优化产能方面,公司放缓了新种猪场项目建设,对育肥场则根据其所在区域的育肥产能配套情况、以及自育
肥团队能力谨慎安排建设进度;将前期临时用于种培场的自育肥场根据其生产节奏陆续调整回育肥用途;将过去两年为了快
速上规模而租赁的种培场、自育肥场根据其成本收益核算逐步开展退租;对上半年受非瘟弱毒疫情影响时间较长、负荷率长
期较低、生产效率与成本长期不佳的部分场线,也及时进行暂停整顿,合并产能、猪群与团队,集中优势资源以实现更高效
率。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建成和建设中的种猪场产能按存栏规模计接近170万头,其中正常运营中的种猪场负荷率接近90%,
已建成和建设中的育肥场产能按存栏规模计也已达到了680万头。以上产能已足以支撑今明两年的仔猪自供及配套自育肥所
需。同时,公司产能的区域结构也日渐均衡,东部、中南、西南三个区域的产能占比达到62%。公司2021年上半年资本开支
环比2020年下半年下降46%,下半年资本开支继续环比上半年下降32%;今年2021年上半年开办费用环比2020年下半年下降
18%,下半年开办费用继续环比上半年降低46%。

2、迭代防控办法,抗击非瘟疫情。非瘟疫情自2018年中在国内爆发以来一直不断变异,目前国内病毒毒株多样,新变
异的弱毒疫情叠加野毒疫情,甚至会造成混合感染,给行业造成了普遍影响,近两年冬天在北方多地的疫情形势尤其严峻。

在组织上,公司分别成立了总部直管的生物安全督察办公室,以及总部、纵队等各个层级的非瘟特战队。前者在全公司层面
统筹非瘟防控工作,尤其侧重于防控措施的落实督导,连同纵队和战区建立起生物安全三级检查体系,并通过现场或视频的
方式对公司所有猪场保持紧密的巡检监督。后者则集中了各个层级较有经验的兽医与健康管理人员,负责在个别猪场发现非
瘟后第一时间到场处置。在方法上,公司上半年对防控流程先做加法再做减法,避免长时间过度繁琐的防控环节反而造成倦
怠与松懈,在年底又结合对弱毒疫情及混合感染的处置经验,推出了“短期快速多次全群检测”的办法,实现风险猪只的快速
识别和快速利群,提高了疫情处置的效率与猪群留存率。除了弱毒疫情首次爆发的一季度,公司2021年非瘟防控整体较为稳
定,2022年一季度疫情防控效果相比上年同期也有大幅提升。

3、优化组织架构,持续打强中台。随着公司全面转入稳健运营阶段,公司在2021年持续打强中台,助力统一的标准与
体系下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促进最佳实践在公司内部的快速复制与推广。首先在总部层面,公司在2020年底五
大中台基础上对猪产业总部功能做出进一步的细化与强化,例如从饲料营养部中拆分出饲料供应部,从健康管理部中延伸出
了生物安全督察办公室,把原属于饲料供应链管理部期货团队中的生猪期货人员分离、专设了生猪期货小组;并从年底开始
筹划从过去覆盖种猪和育肥猪生产的生产管理部中拆分专门的育肥猪管理部。中台专业干部人数也从年初的不到40人增加到
年底的近200人。其次在纵队与战区层面,一方面配合总部职能细化,也分别增设相应线路与岗位,确保相关工作可以逐层
落地,另一方面把过去发展阶段较多分散各级总经理精力的发展建设与公共事务职责,分离出去由总部的对口部门进行垂直
管理,使各级总经理可以更多专注于猪场内部的生产经营。最后在一线生产单元,深入推进技能认证,由总部统一出台全面
覆盖5个工段、73项标准、15种证书以及配套的各工段学习手卡,面向2万多名一线生产员工,开展线上与现场理论考试,以
及猪场内现场操作认证,通过考试认证促进全体员工对基础生产技能进行温故知新,并将认证结果与岗位调整、职级变化挂
钩,推行持证上岗,以帮助激活团队与优化员工结构。截至年底,公司猪产业涉及上述工段需认证员工的认证完成率达到89%。

4、加强数字化建设,抓实计划运营管控。当管理规模快速扩大之后,除了在流程、组织、培训方面的优化与强化,还
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来帮助企业实现范围更广、颗粒度更细、快速响应的运营管理,继而在中长期实现猪产
业的规模经济性。公司在二季度启动的计划运营管理系统就是围绕生猪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含技术标准、运营
管理标准)而搭建,覆盖了从配种到断奶过程中的主要生产事件,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养殖管理流程规范,生成智能化的生产
计划,达到实现养殖业务全程的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当发生执行任务偏差时可及时预警、纠偏,并推送给相关
责任人,从而帮助基层管理者提升管理效率,确保生产有序开展。同时该系统还能将上述计划与达成数据及时形成数据看板,
供各层次管理团队进行后台分析与调整纠偏,减小计划与实际经营结果之间的偏差。该系统于2021年中上线试点,目前已实
现了生产母猪配怀-分娩-断奶阶段共计27个核心节点的管控,覆盖了运营中猪场的1/3,并计划于2022年5月份完成全部种猪
场线的推广覆盖;后续将逐步面向仔猪、育肥猪等环节进行系统开发与测试,并在测试稳定后向其他单元推广。上线以来,
系统实现了对具体个人、过程动作到天的反馈和评价,生产过程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也逐月下降,个别上线较早的场线,如贵
州施秉,在2021年下半年也实现了生产成绩与计划达成率的明显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种猪、仔猪263.36万头、肥猪734.45万头,合计997.81万头,同比增长168.56万头,增幅为20.33%。

实现营业收入172.03亿元,(因涉及到向内部屠宰厂销售,因此与每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中的全年累计销售收入相比略小),
同比下降75.74亿元,降幅为30.57%。

(四)食品业务
食品业务是公司长期转型发展的方向。2021年猪禽价格大幅下行后长期处于低位,客观上有利于食品业务降低原料成本。

尽管长期拉锯的新冠疫情对整体消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疫情背景下消费习惯的改变,也给半成品、深加工食品、预
组织及运转机制,包括成立“产品决策委员会”等加强品类管理,并与白羽肉禽业务加强协同,在产品、区域、渠道方面都有(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