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福立旺(688678):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福立旺:2021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678 公司简称:福立旺 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公司面临的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四)风险因素相关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四、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公司负责人许惠钧、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陈君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21年度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00元(含税),以2021年12月31日总股本173,350,000股测算,预计派发现金人民币52,005,000.00元(含税),剩下的未分配利润结转下一年度。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如在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之前发生股本变动,将在维持分红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调整每股分配比例。该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八、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发展战略、未来经营计划、投资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6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48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6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7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99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109 第九节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110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10
第一节 释义 一、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适用 □不适用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增长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原材料采购款项、人员数量增加以及人员薪酬增加所致。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1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2,648.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0.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2,213.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48%。其中,3C精密金属零部件收入 38,407.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4.16%;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收入 15,712.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76%;电动工具精密金属零部件收入 9,182.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8.97%;光伏领域收入 6,226.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0.64%。 (一) 各业务条线营收持续增长,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1. 3C业务持续增长,持续开发新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类别 2021年公司聚焦客户需求,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公司在无线充电线零部件、声学金属织网、Type-C、智能手机零部件等有重大突破。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特色成型工艺技术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线金属零部件快速成型,通过改进线切割技术大幅减少原材料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对于扩大产能,发挥成本、环保与质量的综合优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该技术已经获得某大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其手表和手机无线充电设备金属零部件的供应商。报告期内,利用该技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289.91万元,该技术目前正在申请专利。 公司利用特殊工艺生产的超弹性记忆线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电子充电线的两端,起到固定美观减少损坏的功能,该产品是某大客户的独家供应商,按照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美观度、便携性的需求,该款产品应用将更加广泛,市场空间巨大。报告期内,超弹性记忆线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4,847.68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发挥“技术领先、成本领先、质量领先”优势,精密金属零部件除了应用于耳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无线充电设备之外,公司还积极的研发手机用产品,不断的向手机精密金属零部件渗透。声学金属织网消费电子行业均会用到,目前某大客户声学金属织网产品全部为从国外进口,报告期内,充分利用公司在金属丝网方面技术和价格优势,对该产品进行立项研发,同时也与客户就技术标准、质量要求等正在紧锣密鼓的沟通中,争取实现国产替代。 2020年 2月份,欧盟立法机构通过一项决议,要求统一在欧洲销售的移动设备的充电接口,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手机产品,不允许在欧盟销售,从 2021年开始实施。而建议统一的充电接口,则是目前市场上开放性更高,性能也更强的 Type-C接口。公司为了抓住本次充电接口切换的机遇,就Type-C精密金属零部件积极与某大客户沟通并提交技术方案,生产工艺已经得到客户的认可,该产品研发正在有序推进中。 报告期内,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一方面从提供应用耳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无线充电设备单一零部件扩展到应用耳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无线充电设备、手机和 VR/AR等多款零部件产品,应用产品种类丰富; 另一方面从单一零部件向多个零组件渗透,例如某大客户降噪蓝牙耳机从提供 S弹簧一款精密金属零部件增加到提供四款零组件。同时公司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投资建设阳极氧化生产线,为部分产品提供后半段制程,达到工艺的全覆盖。 2. 把握新能源发展机遇,实现了汽车和动力电池零部件业务新突破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步入全面高速发展阶段。行业分析机构 Canalys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达 650万辆,同比增长 109%,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 9%。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85%是来自中国大陆市场和欧洲。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54.5万辆和 35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59.5%和 157.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到 13.4%。预计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将继续提速。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当属汽车动力电池,也就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下游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为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机,公司充分发挥在金属零部件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经验积累,报告期内,通过前期业务沟通、产品送样以及后续优质的服务,中标某头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动力电池铜排业务,中标金额为人民币 5,000万元,该项目为某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提供动力电池配套零部件。通过某上市公司的业务配套威马汽车新能源汽车电池壳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量产。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着先进的工艺和高性价比的价格,取得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电”)新供应商引入审核,成为联电的合格供应商,目前与联电合作的汽车动力系统紧密阀轴和汽车电池阀紧密拉伸件研发顺利,已经开始小批量的交样。 公司于 2015年 8月,成为比亚迪汽车天窗业务的合格供应商,向比亚迪交付汽车天窗业务的同时,利用公司在汽车天窗业务的技术优势和快速的研发响应速度,2021下半年,公司取得比亚迪定点开发通知书,为比亚迪开发汽车门锁和天线业务(主要车型为比亚迪唐、宋、元和秦等新能源车型)。 公司优质的服务也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2021年获得了英纳法“优秀供应商”荣誉。 3. 抓住电动工具市场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新业务 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电动工具生产国,电动工具在中国属于出口行业,行业外向型特征明显。中国电动工具行业在承接国际分工转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全球 85%以上的电动工具在中国生产。在电动工具规模方面,2020年中国电动市场规模约为 809亿元,2015-2020年中国电动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9%,预计 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900亿元。 电动工具市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电动工具零部件及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行业的发展,国内电动工具零部件行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并在全球知名电动工具制造商供应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电动工具及零部件供应国和全球电动工具生产基地。 公司凭借着行业领先的技术工艺、研发能力、优秀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以及产品的高性价比等优势,已经进入大型电动工具跨国公司合格供应商体系,例如 MAKITA、Stanley Black&Decker、BOSCH、东成等电动工具头部制造商,且与这些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随着电动工具小型化、便捷化发展趋势,无绳类电动工具渗透率越来越高,小型化、便捷化对于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有着更加严苛的要求,对零部件提出更高技术标准,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2021年,公司持续加大电动工具市场开拓力度,依托工艺的不断优化、生产制造智能化、自动化的更新升级、不断降本增效,为客户提供超高性价比零部件,公司为史丹利百得生产的电动工具零部件皮带扣,采用勾簧成型机一次加工(配套前端冲压模+后端成型刀具),客户之前采用工艺冲压,材料成本损耗大,经过生产工艺改善之后材料成本降低 15%,成本优势显著,该款产品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目前公司是该款零部件的独家供应商,同时该客户将其在国外的生产配套零部件转移至国内生产。 依托于公司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本领先优势,与头部电动工具生产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客户中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电动工具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182.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8.97%;立项定点新项目 62个,服务电动工具客户累计 27家,其中世界 500强客户 3家,报告期内新开发的客户 3家。 4. 紧随国家“双碳战略”,加大太阳能光伏业务投入 2020年 9月第 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我国明确提出了 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 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双碳战略”)。2021年 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 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高质量跃升发展,要求 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 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确保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20%左右。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新能源行业发展迎来了机遇,“双碳战略”的推进将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改变着行业的竞争格局,催生了新能源、光伏、储能等一批新型产业的兴起。 公司面对行业发展需求,抢抓机遇、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整合与创新,加大新市场、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2021年公司持续加大对光伏行业金刚线母线业务的投资,分别于 2021年 7月和12月向子公司增资人民币 7,000万元用于支持子公司的购买生产设备扩大产能、加强技术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的新购买 150台生产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目前金刚线母线的产能从 100万公里/月增长到 200万公里/月。 同时公司利用在金刚线母线拉拔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太阳能电池用印刷丝网新产品研发。 目前光伏行业用印刷丝网主流为 SUS材质,直径为 11~15um丝网编织成型,主要技术来自于瑞士和日本,供应商为瑞士斯法、瑞士 BOPP、日本浅田等供应商,丝网印刷所使用的原材料基本上被瑞士和日本企业垄断。公司控股子公司强芯科技为了开拓光伏领域的市场份额,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利用公司现有技术优势,进行太阳能电池用印刷丝网项目研发。 该研发项目主要通过减少钢丝直径,采用极低伸长率材料拉拔,加大网纱的开口领域,增加透墨性。报告期内,已经开发新一代拉丝设备,实现 11um不锈钢丝拉拔,同时在继续开展 10um、9um、8um拉拔试验以及织网设备研发。预计在 2022年下半年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用印刷丝网开始样品试生产,同时进行送样。 报告期内,公司金刚线母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6,226.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0.64%,这得益于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良率,为客户提供质地优良的产品。 (二) 建立长效奖励机制,构建公司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持续加大力度吸引行业的优秀人才,公司不断探索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形成了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管理体系,持续加强战略性人才队伍的规划建设,打造具有运营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以及高素质、高技能的匠人队伍。同时建立了人才领先战略和薪酬激励体系,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通过多层次的绩效激励,将公司发展与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构建企业和员工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监事、业务骨干以及技术骨干共计约 130人,占 2021年末公司员工总人数的 7.57%。 (三) 持续降本增效,打造产品护城河 1. 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 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为了满足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公司适时进行生产经营场地的扩大、优化和储备,购进和开发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规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智能化建设,CNC生产车间导入 AGV+机外自动装夹线,实现生产线无人化生产,现在已有一条完整的CNC自动生产线,预计在今年批量导入,后续将此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车间。报告期内,获得“数字化转型改造示范企业”称号。 2. 产能和良品率提升 通过制程辅助及技术改进,实现 10个专案项目良率的提升,提升幅度 3%~20%;卡针倒角设备增加接料盘及定位装置提升了良率及漏加工风险;触指弹簧热处理治具及焊接工装优化,提升了制程良品率;某耳机零部件产品通过技术提升及研磨工艺优化,良品率提升 20%。 3. 生产管理过程信息化建设 搭建 MES系统,首先在海克斯康的 QDAS系统中进行试点,截止目前已实现 28台测量设备及 22部量具的自动数据采集、报表格式个性化设计,满足不同客户报告模版的需求及制程产能数据在线监控,该系统减少报告整理人员 27人,同时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同时,在导入MES系统后与车间实现数据交互,完成工厂智能化升级改造。 (四)加大研发投入,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 报告期内在多项技术和工艺取得突破,公司通过对金属属性了解以及对客户“痛点”的把握,结合节能减排的大趋势,自主研发,改进传统机器设备,完成多功能型机台,达到对圆、环型内部空腔结构的金属制品的制造,大大减少了传统机加工工序时间,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原材料的损耗,极大的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并成功获得某大客户的高度认可,首次导入该公司产品。 公司通过对弹性、超弹性材料的了解以及长期积累的加工经验,对镍钛线的复杂结构加工进行了突破,降低镍钛线的加工成本,使该类产品从原有的医疗市场,逐步渗透至消费电子市场,并在2021年获得某大客户认可。 公司除了加大对消费电子技术研发投入之外,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金属零部件也进行技术储备,报告期内,成功开发新能源动力电池硬排设计,利用多工艺制造及测试,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公司也在进一步开发动力电池包铜铝焊接方案,通过提高分子扩散应用稳定性,保证产品焊接质量及无损检测的研究,满足客户对安全性的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 6,057.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5.70%,新引进研发人员 27人,研发人员数量较上年末增长 14.84%。 报告期内,公司多项研发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获得丰富的研发成果,公司申请知识产权 66项,其中发明专利 9项、实用新型专利 57项;获得授权知识产权 51项,其中发明专利 2项、实用新型专利 49项。截至报告期末,已累计授权发明专利 16项,授权实用新型 137项。 (五) 稳步推进募投项目,为增量业务做准备 公司于 2020年 12月 23日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71,259.62万元,主要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募投项目旨在提升公司的制造、研发能力,满足公司智能化生产、拓展高端应用领域、优化产品及客户结构等需求,项目建成后将主要为消费电子、5G通信、物联网、智能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 截至报告期末,上述两个募投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人民币 24,526.25万元,募集资金投资进度为62.34%,目前该募投项目厂房主体工程已经竣工验收,部分机器设备已经安装完毕,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 1亿件、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 3.7亿件、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 2.5亿件、精密金属结构件 1.2亿件的生产能力,将提高公司产品产能和市场规模,巩固公司在相关产品应用领域的竞争地位,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六)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 合法经营,依法纳税 公司秉承“依法纳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的理念,遵纪守法,依法纳税,企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更要考虑社会利益。报告期内,公司缴纳各项税费 412.29万元。 2. 倡导绿色办公,减少碳排放 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节能环保措施,使我们的办公场所更加绿色节能,例如规定办公室空调夏季设置不低于 26℃,冬季不高于 20℃,倡导员工低碳生活,随手关灯,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公司为每位员工发放不锈钢水杯,就餐时使用公司统一配置的餐具,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每间办公室放置不同类别的垃圾桶,对员工进行宣导垃圾分类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贯彻并推进国家“双碳战略”重大战略部署,为合理配置和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产品的成本及减少环境影响,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于 2021年 10月启动光伏屋顶项目,投资人民币 1,263万元对公司的厂房屋顶进行 BIPV改造,预计装机容量2.13WM,全年可发电约 223度,减少约 222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3. 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传递正能量 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报告期内,向昆山市慈善总会、社区捐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为 3C、汽车、电动工具等下游应用行业的客户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 公司产品按下游应用领域可以分为 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其他行业精密金属零部件及金刚线母线,按生产工艺可以分为精密弹簧、异型簧、卷簧、冲压件、MIM件、车削件、连接器、天窗驱动管及组装部件。 公司产品系为客户定制生产,满足终端产品一定功能或性能需求,产品呈现规格品类多、批次多、单价低的特点,部分产品示例如下: 1.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 公司 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主要包括如 POGOPIN、PIN针类连接器等连接器产品,记忆合金耳机线、卡簧及线簧等异型簧产品,转轴、异型螺母等车削件产品,充电头、卡托、按键等 MIM件产品,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无线耳机等信息终端设备制造,除了起到支撑、固定、连接等基本功能,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还起到信号传输、电磁屏蔽等功能。 2.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 公司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挡风网弹片、天窗横梁等冲压件产品,卷帘簧、启动马达卷簧等卷簧、动力电池铜排和门锁和天线业务等产品,汽车天窗驱动管及组合部件等天窗驱动管产品,可实现缓冲、牵引、支撑、固定等功能。 3.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 公司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压簧、扭簧、波形簧等精密弹簧产品,涡卷簧等卷簧产品,精密弹片等冲压件产品,精密轴销件等车削件产品,这些弹性和非弹性件起到支撑、复位、紧固、连接等作用,提升了电动工具的操作性及安全性。 4.金刚线母线及电池用印刷丝网 公司控股子公司强芯科技生产的金刚线母线在电镀金刚石颗粒后,加工成金刚线,目前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硅片的切割;同时公司在 2021年三季度投资研发太阳能电池用印刷丝网,目前正稳步推进。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和客户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结合原材料库存情况,确定采购计划,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的供应商能够提供所需原材料,则优先选择已入库合格供应商;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的供应商无法提供所需原材料,则通过公开询价的方式向其他供应商询价,选择符合公司采购准入标准的供应商,经公司合格供应商评审通过后,将其增列为公司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并向其发出采购订单。 2.生产模式 公司的精密金属零部件具有定制化的特点,不同客户、不同终端产品、不同的产品型号对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公司根据订单及需求预测进行生产,对于需求稳定且数量规模大的产品适当进行备货。 公司接到客户订单后,企划物控部制定生产计划,生产管理部按生产计划进行排期生产,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部分非核心工序如表面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等则进行外协加工。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面向客户的直销模式。公司主要客户大多为下游行业知名企业。公司订单的获得方式主要有:(1)承接常年稳定客户的订单;(2)认可公司产品品牌与质量的原有客户推荐;(3)主动联系目标客户进行产品推广。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和影响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在未来的一定期间内,亦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发展阶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为 3C、汽车、电动工具等下游应用行业的客户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公司产品按下游应用领域可以分为 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其他行业精密金属零部件及金刚线母线。 精密金属零部件是机械零部件中常见的类型,是综合运用高精密金属成型工艺、精密检测、自动化等现代技术,将金属材料加工成预定设计形状或尺寸的金属零部件。精密金属零部件既具有加工精度高、尺寸公差小、表面光洁度高等精密特点,也具有尺寸稳定性高、抗疲劳与抗衰减性能好等金属零件的特点。精密金属零部件通常在仪器、设备及精密部件中承担一定的功能性,如电子元器件连接、零件铰链、信号传输、弹性接触、支撑、紧固、电磁屏蔽等,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精密电子设备与元器件、汽车、电动工具等行业。随着消费电子、通讯设备、汽车等行业发展,对产品的微型化、高精度、尺寸稳定性、抗疲劳等特性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端精密金属零部件需求急速增长,促进了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 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是各类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制造的基础,其发展程度和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制造业发达程度紧密相关。早期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业被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垄断,中国制造企业多数处于非核心产品外包代加工和学习阶段。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产业链终端的大型企业为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生产采购成本,开始寻找与培育有精密加工能力、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力、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响应速度快的零部件供应商。我国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吸收引进与自主创新,涌现出一批以精密制造技术与精细质量管理为核心能力,可以协同产业链配套企业进行共同研发的优秀企业,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基本特点 精密金属零部件应用十分广阔,大到航天飞机、汽车零部件,小至消费电子配件,不同应用领域对金属零部件的功能、特性、外形等要求差别较大;同时由于其体积较小、精度较高,对加工工艺和性能要求较高,具有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 ①应用环境决定生产技术综合性要求较高 精密金属零部件主要系通过冲压、冷镦、机加工等工艺制造成型,从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到最终检验的每一制程技术水平,均对最终产品的功能性、稳定性、精密度和耐用性构成直接影响。金属零部件下游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同时也要求金属零部件在强度、硬度、塑性及韧性等方面的机械性能不断提高。 ②企业为下游客户提供非标准化产品 行业内企业为客户提供的多为非标准化产品,主要系根据客户规格及性能要求进行模具开发后开始批量生产,行业内企业呈现产品种类繁多的特点。首先,不同行业下游客户最终产品的种类、型号差异较大;其次,同一客户的同一产品也可能因为升级换代、应用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个性化改良需求。 ③行业巨头与下游优质客户结成稳定持久的供应链关系 下游客户将主要精力投入品牌运营和维护,逐步提升对外采购产品和服务的比重。下游客户一般选择专业的精密金属零部件供应商为其服务,其在选择供应商时往往要进行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认证,只有设计水平较高、精密制造工艺先进、定制化生产能力较强的供应商方可进入其供应商名录。双方合作关系一旦确立,下游客户一般不轻易更换供应商。 (3)主要技术门槛 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生产设备种类与生产环节较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其所运用的工艺更为繁多,同时需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发模具、生产产品,不同客户之间及同一客户的不同产品之间的模具参数和产品参数均存在较大差异,其总体技术门槛较高,对公司的加工工艺多样化、加工精密度高低、自动化程度高低、在线自动检测技术先进与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专业从事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专业制造技术、质量管理及自主设计开发的经验与团队,以“智能制造升级、新材料自主开发”为目标,全方位打造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及研发中心平台。公司始终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熟练掌握精细线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金属嵌件注塑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管件 3D折弯成型、微米级金属湿拉等多种精密金属零件成型工艺以及精密金属部件组装工艺。 公司通过对产线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将现有成型工艺有序衔接优化,逐步在生产高效化、低成本化、部件生产自动化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公司可以满足下游行业对精密金属零部件领域制造与前瞻性研发服务需求,为下游客户提供专业的精密金属零件制造服务,并协同下游客户共同进行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工艺改进与成本控制,在主要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公司已获得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进入了富士康、正崴、莫仕、易力声、伟巴斯特、英纳法、百得、牧田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并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户粘性不断增强。 随着下游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以及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客户对供应商产品研发实力的要求也持续提升,未来对于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商来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生产工艺的优化、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控制;另一方面更体现在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即从模具设计开发、模具制造到产品量产交货的及时性,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精密金属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多种技术,包括计算技术在模具设计开发中的应用、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和结构件成型中的应用、材料科学及纳米技术在结构件表面处理中的应用等。随着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广泛应用,精密金属零部件逐渐向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快速方面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精密金属零部件在下游应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自动化生产逐渐代替人工制造 截止目前,精密金属零部件在下游应用产品的制造环节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但是随着近年来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国家劳动力成本开始逐渐上升,制造加工厂商对于生产设备自动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应用有利于制造加工厂商降低劳动成本以及对于专业人员技能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产品的精度以及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随着全球精密电子零部件下游领域的不断扩张,产品更新迭代周期的缩短,以及电子设备类产品逐渐向小型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对精密金属零部件生产商来说,在产品精度以及产量方面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传统的人工制造或半自动制造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精密金属零部件生产商生产设备将逐渐朝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由于中低端精密金属零部件在结构及生产工艺方面相对较简单,行业门槛较低,通常只需要简单的冲压设备及模具就可以完成生产,导致行业内中低端精密金属零部件加工制造商数量较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中低端产品市场与高端产品市场也出现较大分化。行业内高端加工制造厂商主要集中于欧美、日韩等地区,这些地区囊括了行业内主要的下游大型品牌商。国内精密金属零部件加工制造厂商由于难以进入下游大型品牌商产业链,导致高端产品生产商数量较少。中低端产品生产商数量的增加以及逐渐恶劣的产品同质化,加大了行业内的竞争压力,行业内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设备较落后以及技术水平发展较缓慢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淘汰风险。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生产企业在技术研发以及生产规模上的发展,推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3)下游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精密金属零部件主要应用于各类消费电子设备、汽车以及医疗器械等行业,下游领域具有广泛性。 其中,消费类电子产品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兴消费类产品层出不穷,为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不断打开新的市场。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电子设备运行效率、容量、能耗、体积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也使精密电子零部件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相关制造产业的发展与进步,精密电子零部件也将逐渐应用到无人机市场、智能装备市场、AR/VR市场以及智能化工业市场等新兴领域当中。 (4)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企业与品牌商的合作将更加密切 近年来,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下游电子设备品牌商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已不仅是单纯从价格方面进行考量,产品质量、生产规模、技术研发能力、产能转化能力等综合因素已成为品牌商对于选择精密金属零部件供应商的评估标准。严格的供应商筛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精密金属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下游品牌商与供应商稳定合作的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电子设备定制化的趋势不断深入,部分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在设计与开发主要由供应商与品牌商协同完成。同时,规模化的定制类产品的生产需求也使得供应商的替换对于品牌商而言更加困难,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客户黏性。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核心技术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公司已在精细线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金属嵌件注塑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管件 3D折弯成型、微米级金属湿拉等金属精密成型工艺和生产环节中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公司拥有由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等组成的技术工艺体系,该体系是保障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目前,公司核心技术主要包括 13项技术:高精密性异型簧成型技术、耐疲劳卷簧高效成型及检测技术、高稳定性精密拉簧、压簧、扭簧成型及检测技术、高精密大吨位连续冲压成型技术、异型金属驱动管总成生产及检测技术、高精密金属射出成型控制技术、高精密车铣复合加工技术、高性能弹性连接器生产及检测技术、多工艺组合连线生产技术、电池包铜铝材软硬排焊接、高精密金刚石微细母线拉拔技术、高精密微细钢丝扭转性能检测技术和金属旋压技术。 (2)报告期内核心技术及先进性无变化。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申请 9个,获得 2个;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57个,获得 49个。截至2021年年底发明专利累计申请 37个,获得 16个;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 164个,获得 137个。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系研发项目增加、研发人员数量增加所致。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