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欧菲光(002456):2021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2年04月29日 19:54:51 中财网

原标题:欧菲光:2021年年度报告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2022年 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蔡荣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曾兆豪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姚飞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年度报告中涉及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受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四)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1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50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70
第六节 重要事项.............................................................................................................................. 73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8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0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0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108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董事长蔡荣军先生签名的 2021年年度报告。

二、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蔡荣军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曾兆豪先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姚飞先生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三、载有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盖章、注册会计师秦睿、夏坤签名并盖章的公司 2021年年度审计报告原件。

四、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六、备查文件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欧菲光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得尔塔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曾用名: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东莞创智东莞欧菲创智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创新深圳欧菲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卓智东莞欧菲卓智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光电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深圳畅视通深圳畅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光科技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光电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奇利江西奇利微电子有限公司(曾用名: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光学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慧光江西慧光微电子有限公司
江西展耀江西展耀微电子有限公司(曾用名: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欧迈斯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欧菲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晶润安徽晶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合肥欧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晶超合肥晶超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科技南昌欧迈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芯恒创江西芯恒创半导体有限公司
南昌瑞新南昌瑞新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曾用名:南昌欧菲智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南昌智能南昌欧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融创融创天下(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智联福建星光智联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南昌多媒体南昌欧菲多媒体新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车联安徽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华汽上海华东汽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天擎南京天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车联上海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晶润江西晶润光学有限公司
江西晶超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江西晶浩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炬能物联江西欧菲炬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释义项释义内容
九江恒睿九江恒睿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江西新菲江西新菲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西卓讯江西卓讯微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兴舜深圳兴舜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深圳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芬兰公司SensegOy(芬兰)
韩国欧菲韩国欧菲有限公司子公司
台湾欧菲台湾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欧菲O-FILM USA CO.LTD
日本欧菲O-FILM JAPAN株式会社
印度欧菲OFILM OPTIC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DIA PRIVATE LIMITED,
香港欧菲欧菲光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广州视嘉广州视嘉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视讯南昌欧菲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半导体南昌欧菲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欧菲控股深圳市欧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南昌工控南昌工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南昌液化石油气南昌市液化石油气公司
闻泰科技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精卓技术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精卓科技安徽精卓光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南昌精卓通信南昌精卓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南昌精卓光电南昌精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虚拟现实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新菲光新菲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纵慧芯光常州纵慧芯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医疗南昌欧菲医疗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新思考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艾特智能深圳市艾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云创陕西云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育泊江西育泊科技有限公司
北汽新能源硅谷北汽新能源硅谷研发公司
裕高裕高(中国)有限公司
南昌新菲半导体南昌新菲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赣江新区群益赣江新区群益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赣江新区新祺盛赣江新区新祺盛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欧菲光股票代码002456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欧菲光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OFILM Group Co., 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OFILM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蔡荣军  
注册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东坑社区凤归路 3号 2栋一层至五层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518107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公司根据实际经营发展需要,将注册地址由“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松白公路华发路段 欧菲光科技园”变更为“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东坑社区凤归路 3号 2栋一层至五层”  
办公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商海路 91号太子湾商务广场 T6栋 9层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518068  
公司网址http://www.ofilm.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郭瑞周亮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商海路 91号太子湾商 务广场 T6栋 9层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商海路 91号太子湾商 务广场 T6栋 9层
电话0755-275553310755-27555331
传真0755-275456880755-2754568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商海路 91号太子湾商务广场 T6栋 9层
四、注册变更情况

组织机构代码914403007261824992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的变化情况(如有)无变更
历次控股股东的变更情况(如有)无变更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 16号院 7号楼 1101
签字会计师姓名秦睿、夏坤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 适用 □ 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保荐代表人姓名持续督导期间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 8号院 1 号楼青海金融大厦秦敬林、陈召军2021年 9月 29日-2022年 12 月 31日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 适用 √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2021年2020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19年
营业收入(元)22,843,942,947.1948,349,701,025.62-52.75%51,974,129,540.2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2,624,971,644.78-1,944,517,623.72-34.99%509,851,902.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元)-2,582,420,607.47-2,061,303,571.96-25.28%321,127,912.7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1,998,023,583.274,031,610,342.20-50.44%3,256,359,172.31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9102-0.7216-26.14%0.1892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9102-0.7216-26.14%0.187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5.67%-22.99%下降 12.68个百分点5.80%
 2021年末2020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19年末
总资产(元)24,637,185,332.3634,227,062,253.61-28.02%40,559,525,006.5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8,433,538,878.807,457,453,687.3513.09%9,458,789,840.19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
定性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 是 □ 否

项目2021年2020年备注
营业收入(元)22,843,942,947.1948,349,701,025.62
营业收入扣除金额(元)271,847,244.861,501,998,576.42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元)22,572,095,702.3346,847,702,449.20主营业务收入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3、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7,366,076,905.744,375,606,386.765,456,485,899.305,645,773,755.3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201,086.07-43,304,087.92-74,284,063.37-2,584,584,579.5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080,032.08-91,168,042.23-225,519,557.17-2,305,813,040.1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67,017,482.701,013,788,199.27-1,043,397,152.55660,615,053.85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2019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 准备的冲销部分)-43,156,860.024,508,621.75-32,659,974.66-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 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 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 外)155,372,141.77171,491,781.3164,872,042.71-
债务重组损益17,741,322.85---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 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 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 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 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4,586,959.15393,023.138,476,725.30-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81,366.67---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97,367,455.48-23,830,570.37-7,203,483.33-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28,097,620.46-23,905,050.30156,750,354.61-
减:所得税影响额-51,807,054.2414,867,346.40982,406.51-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5,655,972.27-2,995,489.12529,268.55-
合计-42,551,037.31116,785,948.24188,723,989.57--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
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概况
1、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
(1)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行业是典型的科技驱动行业,随着芯片领域竞争的进一步加速,在重塑行业业态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兴的产业需求。随着5G、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终端产品的持续技术创新,消费电子产业持续向智能化和集成化快速发展,正逐渐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消费电子和5G技术应用的加速落地带动消费电子行业的稳步发展,后续行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期,智能汽车、智能家居、VR/AR和智能穿戴等新产品成为拉动行业增长新的重要动力。

光学零组件的升级将成为行业内重要的创新和增长领域。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标准体系构建、产业基础强化、信息消费升级、行业应用深化、社会民生服务等方面提出了8大专项行动,为未来5G应用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5G应用繁荣发展的新征程。网络覆盖的日渐完善和终端性能的持续提升,促使5G终端和用户数量稳步攀升。

①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摄像头模组的主要应用市场,尽管每部手机搭载摄像头数量增长放缓,但摄像头规格升级和整体行业稳定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5G智能手机换机需求的提升,以及下游消费者对手机影像功能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智能手机厂商和摄像头供应商持续推进行业变革。智能手机单机搭载摄像头数量持续增长、多主摄化的趋势赋予高像素摄像头产品更多价值和创新空间,驱动我国手机摄像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光学镜头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成像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各手机厂商正不断加速光学镜头的更新换代。为提高成像质量,手机光学镜头趋向多层镜片组合;同时,随着拍照功能的进一步升级,潜望式镜头、ToF镜头等产品的渗透率正逐步提升。此外,光电子技术、互联网、物联网、5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光学镜头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除手机、PC等传统移动终端外,还被广泛用于消费电子、工业领域、智能家居及VR/AR等领域。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管理安全性和便捷性需求的提升,生物识别应用日渐广泛,目前各类生物识别技术中以3D Sensing和指纹识别技术最为普及。随着众多手机品牌广泛使用3D解锁技术,3D Sensing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目前市场上3D Sensing共有三种主流技术:结构光、ToF、双目立体视觉。ToF作为3D Sensing的方案之一,因其测量距离长、成本低、功耗不高等优势,已经被多个手机品牌使用。市场上的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分为电容式、光学式和超声波式三种。随着市场对高屏占比、薄机身的追求,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将逐渐被光学式、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替代;其中光学式指纹识别方案凭借产业链的初步成熟及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应用规模正在显著扩大。

②新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门锁技术在不断变革和提升,从以前的单机锁、2.0单机锁、管家锁、联网锁,到现在的指纹门锁、人脸识别门锁。目前主流中高端智能门锁产品采用3D人脸识别技术,3D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在安全系数、识别精准度及抗光线干扰能力等方面更加成熟。3D人脸识别方案主要采用结构光和ToF技术,而ToF和结构光相比,拥有有效点云深度信息多、测距远、体积小和成本低等优势,推动智能门锁行业进入新阶段。

VR/AR设备将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结合,利用大量摄像头实现环绕式体验。根据现阶段已有的相关头显设备的系列参数来看,VR产品的近眼显示、渲染处理与感知交互等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的优化,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但整体发展阶段仍处于部分沉浸阶段。

在工业、医疗等领域专用摄像系统里,光学镜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非球面技术、精密凸轮技术等方面的提升,增加了成像的清晰度与辨识度;在专业相机方面,专业相机镜头分为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及广角镜头。镜头生产厂家依据每种专业相机的应用场景、技术要求制造出符合特定需求的专业相机镜头。

(2)智能汽车
随着汽车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智能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娱乐性追求的不断提升,相关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智能汽车相关产品正逐步走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其中,自动驾驶系统、网联系统、车载信息系统、智能中控等细分汽车电子产品领域渗透率不断提高。

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等各类政策鼓励下,各整机厂商及自动驾驶系统算法端对摄像头参数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载摄像头是智能汽车收集、分析信息及图像的重要途径,与算法结合从而实现车道偏离预警、汽车碰撞预警等功能,是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感知层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而汽车智能化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后另一个推动摄像头等领域增长的重要动力。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有望于2025年达到241亿美元,对应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7%。

智能汽车逐步进入到自动驾驶时代,数字化和智能网联化进一步升级。2021年以来,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多款车型相继发布。在政策、造车新势力、传统车厂、方案商及科技大厂等多方共同推动下,自动驾驶有望加速落地。在自动驾驶系统中,车载摄像头是实现众多预警、识别类功能的基础,超过80%的自动驾驶技术都会运用到摄像头。

车身电子控制领域的技术不断迭代和人们出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促使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配置需求持续提升。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在中低端车型的应用比例不断提升。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智能手机
在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领域,具备单摄像头模组量产能力的厂商较多。高像素摄像头模组技术壁垒有所提升,行业主要供应商集中在中国大陆、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随着摄像头不断创新升级,如CIS面积持续增大、新型潜望式摄像模组等,模组封装技术难度逐渐增大,不断提升的技术门槛和制造难度使得手机摄像模组市场格局趋向集中化。公司自2012年进入光学影像系统领域,凭借光学创新优势和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核心客户优势,以及自主开发的AA对焦工艺、高自动化水平的产线和大规模量产能力,已成为行业内的高像素摄像头模组的主流供应商。

公司2015年正式量产出货指纹识别模组,2016年底开始,公司指纹识别模组单月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公司充分发挥在光学、3D Sensing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的复合产业优势,在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和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均处于龙头地位,成为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主要供应商。

(2)智能汽车
公司自2015年开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顺利成为国内整车厂商的Tier 1供应商,目前已取得20余家国内汽车厂商的供货商资质,并积极进行国外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资质认证。2018年,公司收购富士天津镜头工厂,进一步加强在车载镜头方面的布局,推动智能汽车业务发展。公司依托在光学光电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度布局自动驾驶、车身电子和仪表中控,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延伸至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等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

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公司全面布局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产品,产品矩阵丰富,打造车载摄像头方案、毫米波雷达低速解决方案,和基于弱监督学习算法的感知融合方案。目前智能汽车市场上的低速雷达传感器配置以超声波雷达为主,公司短距毫米波雷达能实现近场、低速检测,且各项指标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在探测范围、速度、角度等方面超越超声波传感器,实现汽车准确判断周围环境、减少擦碰等情况;对低速时的MEB(紧急制动)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能够适配更多的场景,其性能远高于超声波雷达,在行业内竞争优势显著,开启低速短距雷达的新时代。

车身电子方面,公司自2015年布局智能汽车,在软件方面沉淀深厚,技术优势明显。同时,公司秉持开放共享的原则,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软件,同时自产硬件,从而产生成本优势,最终产品性价比高,收获了广大的客户群体。

智能中控方面,欧菲光组建一支专业仪表和信息娱乐融合的特色团队,开发出高端三屏互动智能座舱和全数字智能仪表,不仅达到汽车安全可靠性要求,同时融入娱乐和信息互联功能和体验。欧菲光在超声波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领域积累的优势,在智能中控系统中也有多个方面的应用。

(3)新领域
公司凭借优势的光学技术和生产制造自动化能力,布局智能家居、VR/AR、扫地机器人、运动相机、工业及医疗相关产品等领域的光学镜头、影像模组、光机模组和整机组装等环节,目前已有部分产品实现量产。

公司不断研发升级3D Sensing模组并将其应用领域拓宽至智能家居、AI机器人等领域。

公司已与PMD&IFX携手将扫地机领域开发的3D ToF方案成功应用在扫拖领域,实现前置ToF摄像头与高精度传感器的融合,可通过精确计算和智能感知,快速实现对障碍物的测距和避障,避免卡困。凭借着在光学光电领域的优势和对各类技术的研发突破,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拓展至智能家居、VR/AR、智能穿戴、智能工业、智慧医疗、新零售、新物流和教育等领域。

2021年,公司先后入围2021中国企业500强、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1年度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2021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21中国战冠军示范企业(2021-2023年)、深圳知名品牌等奖项。

(二)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已从增量市场时代过渡到存量市场时代,并且全球智能机品牌的集中度逐年提升,整体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逐渐减弱。据调研机构Canalys称,不利的经济形势和典型的季节性需求低迷导致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同比下滑11%。

2、智能汽车
2020年2月24日,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L3规模化生产,L4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正处于L2向L3级别转化的阶段,预计2022年L3级别的智能汽车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未来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感知层将会呈现出以配置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发展趋势。汽车感知系统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组成,其中摄像头在汽车感知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车载摄像头中功能各不相同,包括前视(前向驾驶辅助)、后视(倒车摄像头)、环视(全景环视系统)、侧视(盲点监测)和内视(驾驶员疲劳监控)等,不同类型的车载摄像头单价、功能、配置和性能需求均有所差异。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L1-L5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5,425万辆,2020至2024年CAGR约为18.3%;中国2024年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325万辆,占全球出货量的43%,2020-2024年的CAGR约为26.3%,其中L3级别以上预计出货达到29万辆。目前L2级别摄像头搭载量在5-8颗,L3级别能到8颗以上,部分车型车身摄像头搭载量分别为11、12、13颗。从最新新能源车和传统车企ADAS系统搭载的传感器数量来看,各大车企最新车型搭载的摄像头数量最高已经达到14颗,且像素以500-800万高像素为主,各主流新能源车型对于摄像头(包含激光雷达等)的需求将会持续提升、放量。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尚处于辅助驾驶阶段(ADAS),伴随ADAS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车载摄像头和镜头单车配备数量也会大幅增多。一方面,高层次的ADAS解决方案需要车载摄像头可以对环境信息进行快速感测并深度辨识周边环境,且逐步从单目向双目、多目转变,进一步提升识别精确度;另一方面,车载芯片算力提升,能够支持搭载更多摄像头。随着ADAS系统渗透率不断提高,车载摄像头行业快速增长。据Yole数据,2023年全球平均每辆汽车搭载镜头将从2018年的1.5颗增加至3颗,未来车载镜头将为镜头产业贡献明显增量。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17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约114亿美元,2025年将有望达到241亿美元,对应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7%。

目前大部分L2及以上级别的智能汽车均搭配毫米波雷达,其具有集成度高、探测精度高、探测距离远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常用于盲区监测、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自助紧急制动等应用场景。近年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加速了车载毫米波雷达渗透率的提升,其中77GHz方案市占率未来会进一步提高,有望成为车厂主流解决方案。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927亿元,2018-2023年CAGR为33.3%,增速较快。

车身域控制模块是汽车内最重要的模块之一,主要负责汽车内共享数据的传输功能(雨刮、灯光、车门、发动机启动、车身控制、信息娱乐、远程信息处理及ADAS系统等车身功能)。融合以太网的车身控制系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性化、便捷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等特性,将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3、新领域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等技术快速发展,除智能手机外,光学摄像头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至智能汽车、智能家居、VR/AR设备和3D Sensing等领域。未来随着市场不断提高对VR/AR相关设备经济型、舒适性、沉浸性等方面的要求,其终端产品逐步从PC机、一体机延伸至纯头显等类型的产品,从娱乐为主向办公、教育、工程、医疗及军事等领域进一步突破。根据IDC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其中VR头显出货量达1,095万台。预计2022年,全球VR头显出货1,573万台,同比增长43.6%。

随着终端应用产品市场的迅速兴起,下游行业的发展对光学镜头的设计水平和精密生产加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其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也为光学镜头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部分VR/AR产品将广泛采用超短焦菲涅尔透镜,具有可增加视场、减少重量和厚度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光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更具娱乐性和实用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概述 1、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及新领域业务。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包 括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微电子及智能汽车相关产品等,广泛应用于以智能手机、智能 家居及智能VR/AR设备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 公司深耕于光学光电领域近20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持续创新升级,通过产业链的平台化整合,在光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跻身于行业前列。

2、经营模式
公司积极顺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按照市场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建立了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研发方面,公司围绕《未来五年(2021-2025年)战略规划》,通过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强化前瞻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导入,构建了规范、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保持技术领先地位;采购方面,本着“质量优先、注重成本”的原则,公司采购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比质比价、议价等采购模式,筛选适合的原材料供应商,并通过技术合作、签署长期供应协议等方式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以保证原料、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竞争力;生产和销售方面,公司坚持科学、合理的客户导向,用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信赖,增强客户粘性,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3、主要的业绩驱动
公司将以智能手机业务稳健发展为基础保障,加速发展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及其他新领域等创新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拓新市场,构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新领域三大板块的业务架构体系,提升自有完整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光学服务。

(1)智能手机
坚持科学、合理的客户导向,整合产业链资源,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不断优化商业模式,推进产品化进程,提高技术创新附加值,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增强业务盈利水平。公司将合理配置研发资源,提升研发成果转化率,大力发展高端镜头、摄像头模组等光学核心业务,以及3D ToF、指纹识别等微电子核心业务,逐步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保持全球光学光电领域龙头地位。

(2)智能汽车
公司自2015年起开始布局智能汽车,目前已取得20余家国内车企的一级供应商资质。公司将智能汽车业务作为重点开拓的业务领域,从研发、销售和生产等全方位加大资源配置,力争实现到2025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规模行业领先。

公司将依托在光学光电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度布局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中控,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延伸至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等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智能汽车领域迎来快速成长期,新车企、新品牌不断涌现,智能手机、互联网厂商亦相继宣布启动造车计划。公司将依托领先的光学制造能力与经验,以及智能汽车产品的供应商资质,推动智能汽车业务全面发展。

(3)新领域
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新领域相关产品,多方位布局智能家居、VR/AR、工业、医疗、运动相机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公司将借助高速增长的行业市场规模、良好的客户储备和先进的研发能力等核心优势,将新领域的收入占比明显提高,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贡献领域。

(二)报告期经营情况概述
2021年度,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多领域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全球芯片供应持续紧张,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等多个行业均出现了原材料上涨、供应短缺等问题,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放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各项变革措施和战略投入仍在有序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8.44亿元,同比下降5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5亿元。主要原因如下:
(1)境外特定客户终止采购关系产生的影响:
①公司与特定客户相关的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度下降。

②公司承担了与特定客户业务相关的子公司在终止采购关系后所产生的运营成本。

(2)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H客户智能手机业务受到芯片断供等限制措施,导致公司多个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下降。

(3)公司对各类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进行减值测试,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4)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为盘活公司闲置资产,提高资产运营及使用效率,公司处置部分子公司的土地使用权及厂房,对报告期内的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5)公司对参股公司安徽精卓光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相关资产减值损失进行了补偿。

(6)公司相关参股公司报告期内经营出现亏损,导致公司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

(7)公司在发展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业务,布局智能汽车、智能家居、VR/AR、工业、医疗、运动相机等新领域产品光学光电业务,新业务研发投入较大,对报告期内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技术积累,坚持以自主创新引导技术产业化升级,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产品品质,不断巩固在全球光学光电行业的领先地位,致力于打造全球技术创新平台型企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
1、高品质、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公司在规模量产中,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贯穿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管理全过程,从而稳定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同时,公司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和产线,并组建了专业的自动化改造团队,根据实际需求自制设备,对产线进行整合和升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此外,公司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持续优化公司各类产品的工艺制程,不断提升产品良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围绕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客户采购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成为公司市场拓展的有力武器。

2、多品类、垂直化的产品平台
公司围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等核心系列产品,形成种类丰富、系列齐全、分布合理和技术路径全面的产品结构,引领全系列产品创新升级。

公司逐步对各系列产品的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主要产品的关键原料已实现部分或全部自产,内制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等方面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垂直一体化模式使公司生产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应变能力,减少了采购、运输等物流环节,加快了资产周转效率,进而实现对客户快速响应、及时交货,缩短新产品研究、开发及市场推广周期,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平台型企业,公司可自由调配组合产业链多种技术元素,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产品设计、功能的整体需求及高度定制化需求,具有较大的客户拓展及选择空间。公司已与众多手机、汽车等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深度合作,客户结构合理。

3、多领域、前瞻性的技术创新
公司以技术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坚持“提前布局,全面布局”的专利布局理念。2021年度,研发投入达到17.8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81%,布局领域涉及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新领域等。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已申请专利4,816件(国内4,123件,海外693件),已获得授权专利2,463件(国内2,084件、海外379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597件(国内发明218件,海外发明379件),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807件(国内新型1,807件),已授权的外观设计专利59件。

公司拥有全球化研发团队,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地均建立了创新研发中心,并积极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关注市场动态获取行业前沿信息,研发驱动创新,不断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应用,加快进口替代。

4、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团队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建立一整套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专业人才的管理机制。公司追求团队的专业化和国际化,通过全球的研发中心吸引当地优质的技术人才,不断引进市场高端人才,建立了从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资深海内外行业专家的多层次、多样性的人才队伍。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通道,并配套完善的培训机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能力提升。此外,公司进行全员绩效考核,通过健全的绩效激励机制,形成良好均衡的价值分配体系,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奉行和贯彻实用主义创新精神,公司董事长和核心管理团队具备精准的战略预判能力和决策魄力。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凭借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对前沿技术进行快速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本节“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22,843,942,947.19100%48,349,701,025.62100%-52.75%
分行业     
光学、光电子元器件制造22,843,942,947.19100.00%48,349,701,025.62100.00%-52.75%
分产品     
光学光电产品16,454,098,380.4472.03%36,620,377,788.6875.74%-55.07%
微电子产品5,092,845,664.0122.29%9,450,790,690.9819.55%-46.11%
智能汽车类产品1,025,151,657.884.49%776,533,969.541.61%32.02%
其他业务收入271,847,244.861.19%1,501,998,576.423.10%-81.90%
分地区     
国内销售17,287,709,199.6075.68%27,817,337,209.8757.53%-37.85%
国外销售5,556,233,747.5924.32%20,532,363,815.7542.47%-72.94%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年 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年 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同 期增减
分行业      
光学、光电子元 器件制造22,843,942,947.1920,890,331,632.118.55%-52.75%-51.50%-2.36%
分产品      
光学光电产品16,454,098,380.4415,120,748,200.808.10%-55.07%-53.77%-2.58%
微电子产品5,092,845,664.014,502,584,851.5611.59%-46.11%-45.73%-0.62%
智能汽车类产品1,025,151,657.881,009,936,479.971.48%32.02%57.02%-15.69%
其他业务收入271,847,244.86257,062,099.785.44%-81.90%-81.99%0.47%
分地区      
国内销售17,287,709,199.6015,890,183,746.038.08%-37.85%-34.86%-4.22%
国外销售5,556,233,747.595,000,147,886.0810.01%-72.94%-73.23%0.99%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 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 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 适用 √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 是 □ 否

行业分类项目单位2021年2020年同比增减
光学、光电子元器件 制造销售量万 pcs83,585.62128,602.91-35.00%
 生产量万 pcs83,657.67124,059-32.57%
 库存量万 pcs5,559.895,487.841.31%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本期销售量下降,主要因本期营业收入减少,生产量同步减少。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单位:元

行业分类项目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 
光学、光电子元 器件制造光学、光电子元 器件制造20,890,331,632.11100.00%43,075,959,975.17100.00%-51.50%
单位:元

产品分类项目2021年 2020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 
光学光电产品光学光电产品15,120,748,200.8072.38%32,708,623,442.0275.93%-53.77%
微电子产品微电子产品4,502,584,851.5621.55%8,296,853,358.4919.26%-45.73%
智能汽车类产品智能汽车类产品1,009,936,479.974.83%643,200,957.931.49%57.02%
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257,062,099.781.24%1,427,282,216.733.32%-81.99%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 是 □ 否
本期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体较上期相比,增加6户,减少11户。

1、本期新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

名称变更原因
合肥晶超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新设
南昌欧迈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设
安徽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新设
九江恒睿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新设
江西卓讯微电子有限公司新设
江西新菲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设
2、本期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

名称变更原因
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处置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注销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注销
融创天下(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销
福建星光智联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处置
九江恒睿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处置
名称变更原因
江西卓讯微电子有限公司处置
江西新菲新材料有限公司处置
Senseg Oy(芬兰)注销
广州视嘉科技有限公司处置
南昌欧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销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元)16,105,901,069.86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70.50%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 例0.00%
公司前 5大客户资料

序号客户名称销售额(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1第一名6,831,981,917.9729.91%
2第二名3,102,588,901.6213.58%
3第三名2,673,580,993.8511.70%
4第四名1,778,860,032.817.79%
5第五名1,718,889,223.617.52%
合计--16,105,901,069.8670.50%
主要客户其他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元)8,444,320,165.55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45.22%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 比例0.00%

公司前 5名供应商资料

序号供应商名称采购额(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1第一名3,080,608,422.7016.50%
2第二名2,149,782,169.5911.51%
3第三名2,048,072,172.4110.97%
4第四名603,442,207.563.23%
5第五名562,415,193.293.01%
合计--8,444,320,165.5545.22%
主要供应商其他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3、费用
单位:元

项目2021年2020年同比增减重大变动说明
销售费用88,794,602.26126,087,812.79-29.58%主要系本期销售收入,费用相应减少
管理费用1,160,637,126.641,411,531,174.99-17.77%主要系本期业务调整,公司控制运营费 用
财务费用409,577,912.93495,437,955.34-17.33%主要系利息支出减少、汇兑收益同比减 少、利息收入增加
研发费用1,361,984,726.521,830,399,534.36-25.59%主要系本期销售收入,费用相应减少
4、研发投入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