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孚能科技(688567):孚能科技2021年年度报告全文
|
时间:2022年04月30日 01:35:17 中财网 |
|
原标题:孚能科技:孚能科技2021年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代码:688567 公司简称:孚能科技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化普及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发新型产品,聚焦改良储能电池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致力于引领行业的清洁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孚能科技始终以“提供绿色能源,构建智能世界”为使命,向着“专注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变革,为人类美好生活续航”的愿景不
懈努力。
奋楫笃行,万里可期。我们坚信,在市场扩容和产品迭代行业大趋势下,坚守专注技术创新和追求长期价值的初心仍是应对挑战和迎接成长的最优
解法。有理由相信,孚能科技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股东和关注孚能科技的朋友们!能为公司、股东、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是孚能最大的荣幸! 2022年4月29日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YU WANG、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王慧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杨大松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6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6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69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7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00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10
第九节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111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11
备查文
件目录 | 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的财务报告 |
|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
| 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文及公告的原稿 |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 | |
孚能科技/公司/本
公司 | 指 |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YU WANG、 YU
WANG(王瑀) | 指 | YU WANG(王瑀),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 |
Keith | 指 | Keith D.Kepler,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 |
香港孚能 | 指 | Farasis Energy(AsiaPacific)Limited,公司控股股东 |
深圳安晏 | 指 | 深圳安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上杭兴源 | 指 | 上杭兴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赣州孚创 | 指 | 赣州孚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赣州博创 | 指 | 赣州博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赣州孚济 | 指 | 赣州孚济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赣州精创 | 指 | 赣州精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孚能镇江 | 指 | 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
孚能环球 | 指 | Farasis Energy Global Limited,孚能环球有限公司 |
孚能美国 | 指 | Farasis Energy USA,Inc. |
孚能德国 | 指 | Farasis Energy Europe GmbH |
孚能基金 | 指 | 孚能能源(赣州)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
SIRO | 指 | SIRO SILK ROAD TEM?Z ENERJ? DEPOLAMA TEKNOLOJ?LER?
SANAY? VE T?CARET A.?. |
神通电动车 | 指 | 神通电动车能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戴姆勒 | 指 | Daimler AG,2022年 2月正式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Mercedes-Benz Group AG) |
北京奔驰 | 指 |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
广汽集团/广汽 | 指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江铃集团/江铃 | 指 |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集团/一汽 | 指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吉利科技 | 指 | 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法》 | 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证券法》 | 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
《公司章程》 | 指 | 公司现行有效的公司章程 |
元、万元、亿元 | 指 | 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
本报告期、报告期 | 指 | 2021年 1月 1日至 2021年 12月 31日 |
GGII | 指 |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 |
Marklines | 指 | Marklines研究机构 |
中汽协 | 指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
锂离子电池 | 指 | 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
移动来进行工作 |
动力电池/锂离子动
力电池 | 指 |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 |
动力电池系统 | 指 | 动力电池里的电芯、模组、电池包 |
三元材料/三元正极
材料/三元体系 | 指 | 以镍盐、钴盐、锰盐或镍盐、钴盐、铝盐为原料制成的三元复合正
极材料 |
软包动力电池 | 指 | 以铝塑膜封装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
三元软包动力电池 | 指 | 以三元材料为正极、以铝塑膜封装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
BMS | 指 | 电池管理系统 |
PACK | 指 | 电池系统 |
NMP | 指 | N-甲基吡咯烷酮,锂离子电池辅助材料 |
Wh | 指 | 瓦时,电功的单位 |
kWh | 指 | 千瓦时、度,电功的单位,1kWh=1,000Wh |
MWh | 指 | 电功的单位,1MWh=1,000kWh |
GWh | 指 | 电功的单位,1GWh=1,000MWh |
能量密度 | 指 |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
Wh/kg | 指 | 瓦时/千克,质量能量密度的单位 |
V | 指 | 电压的基本单位 |
Ah | 指 | 安时,电池容量单位 |
C | 指 | 倍率的单位,充电电流 2C代表 1/2小时充满电所需电流大小 |
℃ | 指 | 摄氏度 |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 |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的中文简称 | 孚能科技 |
公司的外文名称 | Farasis Energy (Gan Zhou) Co., Ltd. |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 Farasis Energy |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YU WANG(王瑀) |
公司注册地址 | 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岭西路北侧彩蝶路西侧 |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 无 |
公司办公地址 | 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岭西路北侧彩蝶路西侧 |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 341000 |
公司网址 | www.farasisenergy.com.cn |
电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 | 《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
《中国证券报》(www.cnstock.com)
《证券时报》(www.stcn.com )
《证券日报》(www.zqrb.cn)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 | www.sse.com.cn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 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岭西路北侧彩蝶路西侧
董事会办公室 |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 | |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人民币普通股(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孚能科技 | 688567 | 无 |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
会计师事务
所(境内) | 名称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 办公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 16号院 7号楼 1101 |
| 签字会计师姓名 | 张燕、蒋文伟 |
报告期内履
行持续督导
职责的保荐
机构 | 名称 |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 办公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 22号丰铭国际大厦 A座 6层 |
|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姓名 | 孔祥熙、岳阳 |
| 持续督导的期间 | 2020年 7月 17日至 2021年 11月 4日 |
报告期内履
行持续督导
职责的保荐
机构 | 名称 |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 办公地址 | 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 5号 |
|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姓名 | 沈晓舟、张东亮 |
| 持续督导的期间 | 2021年 11月 5日至 2023年 12月 31日 |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 2021年 | 2020年 | 本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 | 2019年 |
营业收入 | 3,500,076,221.91 | 1,119,652,306.75 | 212.60 | 2,449,628,725.50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
关的业务收入和不
具备商业实质的收
入后的营业收入 | 3,376,828,781.36 | 1,110,563,628.53 | 204.06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 | -952,720,292.43 | -331,004,259.32 | 不适用 | 131,227,665.4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 | -1,262,789,805.73 | -542,397,842.29 | 不适用 | 9,797,851.9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 | 233,241,842.74 | -943,857,818.04 | 不适用 | 483,521,769.03 |
| 2021年末 | 2020年末 | 本期末比上
年同期末增
减(%) | 2019年末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资产 | 9,274,103,713.07 | 10,076,582,745.13 | -7.96 | 7,103,370,887.49 |
总资产 | 20,936,433,959.87 | 15,417,645,005.75 | 35.80 | 11,700,389,963.90 |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 2021年 | 2020年 | 本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 2019
年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89 | -0.35 | 不适用 | 0.15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89 | -0.35 | 不适用 | 0.1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18 | -0.57 | 不适用 | 0.0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9.88 | -3.98 | 不适用 | 1.8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3.09 | -6.52 | 不适用 | 0.1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15.47 | 33.21 | 减少17.74个
百分点 | 12.99 |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1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第一季度
(1-3月份) | 第二季度
(4-6月份) | 第三季度
(7-9月份) | 第四季度
(10-12月份) |
营业收入 | 366,689,116.82 | 510,361,971.57 | 1,087,887,902.90 | 1,535,137,230.6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 | -176,194,130.90 | -50,168,467.70 | -193,832,697.71 | -532,524,996.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净利润 | -194,654,685.00 | -142,663,559.94 | -317,114,779.67 | -608,356,781.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 | 249,818,946.04 | -450,302,902.82 | -549,149,401.91 | 982,875,201.43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2021年金额 | 附注(如
适用) | 2020年金额 | 2019年金额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 -1,484,541.51 | 十(七)73 | 1,683.44 | -1,500,718.65 |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
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 | | |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
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
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
的政府补助除外 | 64,726,278.91 | 十(七)84 | 230,672,379.37 | 11,854,389.91 |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
资金占用费 | | | | |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
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
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
的收益 | | | | 1,399,057.76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 | | |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 | | | |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
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 | | | |
债务重组损益 | | | | |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
合费用等 | | | | |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
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 | | |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
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 | | | |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
产生的损益 | | | |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
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
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
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
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
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
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 331,420,083.27 | 十(七)70 | 37,172,430.36 | 131,633,208.04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
产减值准备转回 | | | | 193,548.00 |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 | | | |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
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 | | | |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
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
的影响 | | | | |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 | | |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 | 2,069,822.15 | | 3,610,479.59 | 2,896,239.72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2021年金额 | 附注(如
适用) | 2020年金额 | 2019年金额 |
支出 | | | |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
目 | | | | |
减:所得税影响额 | 86,662,129.39 | | 60,063,389.79 | 25,045,911.20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 0.13 | | | |
合计 | 310,069,513.30 | | 211,393,582.97 | 121,429,813.58 |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 | 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当期变动 | 对当期利润的
影响金额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119,345,263.58 | 598,921,531.87 | 479,576,268.29 | 137,753,613.14 |
应收款项融资 | 179,045,880.39 | 121,492,933.13 | -57,552,947.26 |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 440,000,000.00 | 824,673,457.08 | 384,673,457.08 | 193,666,470.13 |
合计 | 738,391,143.97 | 1,545,087,922.08 | 806,696,778.11 | 331,420,083.27 |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 350,007.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12.60%,但公司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2021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5,272.0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为-126,278.98万元。
公司报告期内经营状况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经过前期积累,公司多家整车厂客户的项目本年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其中包括对重要客户戴姆勒 EQS和新款 EQA、EQB车型的供货。同时,广汽集团等客户对公司的采购量亦显著增加。因此,公司 2021年销售收入相比 2020年提升 212.60%。
(2)受行业长期趋势及销售战略影响,公司动力电池 2021年产品价格下降。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带来:
①动力电池行业技术迭代、制造工艺进步、补贴滑坡等因素综合导致动力电池平均市场售价过去数年整体呈下降趋势。
②公司前期基于 2018年至 2020年原材料市场行情趋势,与客户协商定价,销售价格较低。
2018年至 2020年,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公司前期基于当时原材料市场行情趋势与客户协商确定 2021年产品销售价格,定价较低。
③公司为了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以较为优惠的价格深入合作。对于公司重点发展的新客户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客户,为了促进客户的合作,公司会提供一定的价格优惠。随着公司与客户日益密切合作,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优势,增强客户粘性,目前公司产品售价已回归正常并且从 2022年初开始已和主要客户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调价机制。
(3)2021年度,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动力电池原材料需求上升,导致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材料成本增加,而由于电池销售价格调整存在滞后性,年内产品价格未能随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及时上调。2022年公司已和主要客户就产品售价进行调整。
(4)固定资产增加导致折旧费用提高,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2021年公司镇江一期和二期工厂先后转为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新产线设备投资额较大,带来折旧费用增加,且由于爬坡等原因,产能尚未完全释放,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
(5)2021年因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长等因素,期间费用增加较多。本年度公司销售收入大幅增长,计提的质保金较 2020年度增加;为进一步培养和吸引人才,公司当期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导致股份支付费用增加;为推进公司镇江二期和三期生产基地建设,资本支出较多,银行存款减少,因此利息收入较 2020年降低。
(6)为保持行业技术领先水平,公司历来重视产品、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并持续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2021年公司在固态电池、热失控管理、储能等领域投入较大研发力度,带来研发费用的增加。
(7)2021年公司产能爬坡过程中产生不良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导致当期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2022年度,在公司技术领先的护航下,随着原材料压力的向下游疏导,规模效应的显现,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经营业绩或将得到较大改善。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三元高镍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同时公司正在规划研发应用于储能领域的磷酸铁锂方形电池。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目前主要通过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实现销售收入。
1. 研发模式
公司秉持“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开发思路,通过自主研发及外部合作,采用国际化技术开发机制,中国、美国、德国协同联动,与全球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长期战略合作,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保持技术持续领先。
2. 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与研究院、质量部等组成供应商准入小组,经严格的评估与考核后,供应商可以成为公司合格供应商。采购部与合格供应商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付款协议、联合技术开发协议等达到公司材料和设备锁价、成本最优、保供、和质量性能最佳的状态。
3. 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和适当备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第一,物控部门每月根据客户订单及交付时间、产能、设备状况、生产线负荷状况、原材料供应状况等综合评审,安排生产计划,并将计划发送给生产部门生产;第二,为避免需求高峰期产能不足,物控部门会根据市场需求预测适当生产电芯作为备用。
4. 销售模式
公司与意向整车企业接触后,根据整车企业需求,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案设计,客户经过对公司走访、考察、测试、审核认证、商务谈判后,正式确定公司为其供应商,并相应确定供货产品、型号、价格、质量等事项,签署框架协议、技术协议、价格协议、质量协议和保密协议等。
公司与整车客户建立供应合作关系后,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及签署的具体销售合同,为国内外整车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2021年全球经济仍在前期疫情延续影响下负重前行,各国复苏步伐不一。我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并同时经济复苏,使得中国经济始终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1)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增长
整车企业在此轮疫情恢复过程中,不断丰富的车型供给以及电动化智能化体验的改善持续拉动需求,新能源车消费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了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趋势。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国补退坡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依旧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中汽协发布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 354.5万辆,同比增长 159.5%;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 157.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销量分别为 335.9万台、333.4万台,同比增长分别为169.5%、167.5%;新能源商用车产量、销量均为18.6万台,同比增长分别为55.4%,54%。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致力推进美国能源转型政策,相关法案自 2021年 3月开始不断出台,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和供给双重驱动下开始逐步打开。根据 Marklines数据统计显示,美国2021全年累计电动车销量超 60万辆,同比增长超 100%。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NSIDEEVs的数据,2021年欧洲新能源汽车亦持续高速发展。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 69万辆,同比增长 72.7%,渗透率为 26.3%。相较之下,欧洲另外三大经济体,英国和法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到 20%,意大利则仅 9.6%。
(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量和装车量迅速提升。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等多项关键性能指标,二者相辅相成。
根据 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296.8GWh,比上年增长102.18%。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 154.5GWh,同比累计增长 142.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 74.3GWh,占总装车量 48.1%,同比累计增长91.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 79.8GWh,占总装车量 51.7%,同比累计增长 227.4 %”。
(3) 多技术路线并存发展并快速迭代,持续提供优质产品是企业的核心技术门槛 从电池正极材料分,现有技术包括三元、和磷酸铁锂等技术路线,其中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占据汽车动力电池 99%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不同封装工艺划分,主要可分为软包、方形和圆柱。软包电池采用叠片工艺,使用铝塑膜作为外表结构件,这种纤薄化的设计带来电芯单体能量密度的提升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安全性,为目前海外市场主流路线,方形电池主要采用金属材质作为外壳,其此封装技术的工艺以及在国内供应链都相当成熟,为目前国内主流的技术路线。大圆柱电池近年进入市场,市场反响热烈,在电芯结构方面采用无极耳技术具有优化电池结构,具有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电池内阻延长电池寿命等优点。
多技术路线并存发展,技术迭代加快是动力电池的发展的趋势,企业只有始终保持对于技术研发的持续高投入,同时为客户持续提供优质产品,才是在业内的立足之本。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参与者集中于中国、日本和韩国。行业内参与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
但行业排名前列的企业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我国部分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地位。
根据高工锂电(GGII)的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排名中,公司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 1.69%,较上年排名第九略有上升。公司本年度在中国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四项排名中,继续维持第 1/1/7名,行业地位稳固。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孚能科技乘用车动力电池国内装机量市场排名 | 6 | 7 | 7 | 5 |
孚能科技乘用车软包电池国内装机量市场排名 | 1 | 1 | 1 | 1 |
孚能科技乘用车三元电池国内装机量市场排名 | 5 | 4 | 4 | 3 |
数据来源:国内交强险数据、GGII、起点研究院(SPIR)、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前三月份国内装机量分别为0.34GWh、0.2GWh、0.4GWh合计 0.94GWh。2022年一季度国内装机量较上年同期增加 80.77%。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全球各国陆续出台停止使用内燃机汽车计划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支持、成本优化、基础设施和用户体验不断提升的推动下,渗透率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向市场驱动。行业发展迅速,为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从化学体系、封装形式到业务模式等各个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报告期内,动力电池行业主要出现如下新技术:
(1) 钠离子电池
近期行业内有公司提出钠离子电池概念,并引起广泛关注。从钠离子电池发展的视角来看,钠离子电池为坐拥地壳储量排名第六的钠元素(储量是锂元素的 400多倍),原材料资源丰富、遍布全球、成本低廉,且钠、锂二者物理化学特性及储存机制相似,可以沿用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以及电芯生产装备和生产工序,高安全以及低成本是钠离子电池目前的优势,最大的痛点是能量密度偏低,导致市场认为钠离子电池中短期内只能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
(2) 固态电池
随着电池技术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指标发展,固态电池成为锂电池技术发展方向上一条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现阶段固态电池主要有三种可能技术路线:氧化物路线、硫化物路线和聚合物路线,各路线都有多家国内外企业在研发和产业化布局。目前固态电池仍存在许多尚未攻克的瓶颈,如技术指标尚未完善、生产工艺不成熟、产业链尚未完整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3) 大圆柱电池
特斯拉推出的新型电池 4680大圆柱电池,指圆柱电池的直径 46mm、高度 80mm。4680大圆柱电池采用是全极耳技术,大幅提升了电池功率、优化了散热性能、生产效率、充电速度。4680大圆柱电池是此前常见的 2170圆柱电池电池容量的 5倍,续航里程约提高且生产效率降低,除此之外,由于电池表面接触面积少,散热效果更好,成组效率大大提升。
(4) 换电模式
换电模式的发展目的是解决当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慢、充电难的产业难点,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上升,充电桩数量会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换电模式不止解决里程焦虑,电池充电和保养环节则由换电站负责,有专业人士进行监测、护养和管理,利于延长电池寿命,并保障了电池在充电时段产生的风险。不过目前市场对换电模式形成两极化的观点。
报告期内动力电池行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国内外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预测 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40%,目前渗透率为 13%左右,203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占总销量的 50%以上,国外市场预计 2030年出售汽车当中的 50%是电动车。
第二,动力电池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一直是突破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提高安全性能、缩短充电时间、优化低温性能、提高池寿命、降低电池成本。
第三,动力电池行业壁垒高,“马太效应”明显。在补贴政策退坡、技术迭代加快背景下,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厂商被挤出市场。动力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高。
第四,动力电池生产商纷纷布局上游资源。2021年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动力电池生产商利润造成巨大冲击,各电池企业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上游力争改变供需紧张的局面,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只有保证上游资源的供应,其扩产计划才能如期完成。
第五,高效回收。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利用成为趋势。公司作为绿色能源提供商,也将积极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并对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中,构建绿色环保的电池产业生态系统。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全球化的研发机制、多项前沿科研项目的积累以及与动力电池国际知名机构的深度合作,掌握了从原材料、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系统、生产工艺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在报告期内,公司在已有 17项核心技术基础上新增 4项核心技术,分别为“330wh/kg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技术”、“高比能快充锂离子电池技术”、“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及“800V高电压动力电池技术”,目前均处在中试阶段。公司其他核心技术“高比容量正极材料技术”、“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技术”及“先进粘结剂制备及应用技术”结合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在报告期内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具体情况如下:
序
号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
来源 | 核心技
术体系 | 产品应
用情况 | 产业化
具体时
间 | 产品
成熟
度 | 对应公司
专利情况
技术保护 | 与业务
之间的
对应关
系 | 对应产品具体性能
突破情况 | 所处
产业
化阶
段 |
1 | 330wh/kg
高能量密
度动力电
池技术 | 自主
研发 | 电芯技
术 | 动力电
池电芯 | 预计
2025年 | 样件
阶段 | 正在申请
专利 2项 | 应用于
主营业
务产品 | 该动力电池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并兼具长
寿命和高动力学性能的优势,质量能量密度超
过 33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 750Wh/L,
电池在零下 20℃温度下仍能提供约 90%的容
量,该电池的高温性能也表现优异,高温存储
和高温循环性能均能高于行业水平。 | 中试 |
2 | 高比能快
充锂离子
电池技术 | 自主
研发 | 电芯技
术 | 动力电
池电芯 | 预计
2022年 | 样件
阶段 | 正在申请
专利 5项 | 应用于
主营业
务产品 | 该技术解决了当前动力电池充电时间长的问
题。在保证产品高能量密度前提下,显著缩短
了充电时间(平均充电电流 2.2C),同时产品
的功率特性与循环寿命(>3000次)表现优异,
应用于高端乘用车领域。 | 中试 |
3 | 动力电池
热失控防
护技术 | 自主
研发 | 电池模
组、电池
包技术 | 动力电
池模组、
电池包 | 预计
2022年 | 样件
阶段 | 正在申请
专利 4项 | 应用于
主营业
务产品 | 该技术能对模组、电池包提供热失控防护,当
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电池系统只冒烟、不起火、
不爆炸。 | 中试 |
4 | 800V高电
压动力电
池技术 | 自主
研发 | 电池包
技术 | 动力电
池包 | 预计
2023年 | 样件
阶段 | 已授权专
利 3项,正
在申请专
利 2项 | 应用于
主营业
务产品 | 该动力电池技术具有超级快充、高性能、高续
航、高安全等优点,并可兼容 400V充电系统。 | 中试 |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在高能量密度、超长寿命、高倍率快充能力、高安全性能等方向持续投入研究开发,产品性能持续提升,重点产品已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在新型正极材料,新型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成本领先型电芯化学体系,新尺寸、新结构电芯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及试验;新型动力电池系统成组技术逐步开始导入新项目,关键技术参数(成组效率、体积比能量密度)取得较大提升;公司不仅自主研发,还与外部合作持续加大热失控防护技术、全气候电池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电池系统轻量化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且取得了一系列技术进展,为公司产品保持技术领先提供强有力保障。报告期内重大研发成果情况说明如下: (1)330wh/kg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该电池在零下 20°C温度下仍能提供 90%的容量,具有高能量密度,并兼具长寿命和高动力学性能的优势;此外高温性能也表现优异,高温存储和高温循环性能均能高于行业水平;该电池已通过美国的第三方相关认证,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凭借此技术公司荣获“美国 USCAR2020年度团队成就奖”。
(2)800VTC超充超压技术:业界首个可实现量产的 400V和 800V中高电压自由切换、快充的技术平台,相比传统快充 1C的充电倍率,800VTC超充超压技术整包充电倍率达到 2.2C-4C,10%-80%SOC充电仅需 15分钟,为高压能源网络生态提供有力支撑;新技术还具备安全性高、续航里程提升 5%、配套设施空间占用小等优势。
(3)半固态电池技术:公司已完成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的研发,并持续开展下一代半固态电池的研发,进而过度到全固态电池领域,第一代半固态电具备较好的低温、倍充及倍放性能,已通过电池热箱和针刺实验,电池整体性能优于市场已有同类型电池性能指标,可以充分满足未来车企和终端用户的需求。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 本年新增 | | 累计数量 | |
| 申请数(个) | 获得数(个) | 申请数(个) | 获得数(个) |
发明专利 | 28 | 12 | 87 | 38 |
实用新型专利 | 19 | 23 | 11 | 112 |
外观设计专利 | 1 | 2 | | 7 |
合计 | 48 | 37 | 98 | 157 |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 本年度 | 上年度 | 变化幅度(%) |
费用化研发投入 | 541,527,279.61 | 371,866,170.03 | 45.62 |
资本化研发投入 | / | / | / |
研发投入合计 | 541,527,279.61 | 371,866,170.03 | 45.6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 15.47 | 33.21 | 下降 17.74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不适用 | 不适用 |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也日益竞争激烈,技术领先是保障公司行业地位领先必要因素之一。因此,公司历来重视研发创新。本年度公司不仅在高镍三元、中镍高电压等原有路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同时积极涉足新领域,例如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路线和方形包装形式产品的研发。基于以上,公司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 54,152.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5.62%。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上年同期销量未达预期,研发投入比重占收入比重较高。本年度,由于营业收入增加,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约 16,966.11万元。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
资规模 | 本期投
入金额 | 累计投入
金额 | 进展
或阶
段性
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
前景 |
1 | 新型正极材料
开发 | 4,200 | 1,668.64 | 3,975.07 | 中 试
阶段 | 该项目采用对材料掺杂特殊添加剂
的方法进行正极材料改性,开发高性
价比车用锂离子电池。 |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
能量密度、更低成本和更高
安全性。 | 应用于纯
电动乘用
车 |
2 | 新型负极材料
开发 | 2,600 | 1,051.35 | 1,200.85 | 中 试
阶段 | 该项目采用对硅碳负极的材料结构
与表面进行设计与改性,配合正极、
电解液等材料,优化电池化学体系,
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循环性能
优异、高低温车用锂离子电池目标。 | 实现 330Wh/kg高能量密度
电池,循环性能优异、倍率、
高低温、安全等各项性能符
合甚至超越国标要求,技术
水平国内领先。 | 应用于纯
电动乘用
车和高端
纯电动车 |
3 | 高能量密度、高
倍率电芯用新
型正极、负极材
料开发及应用 | 20,000 | 2,801.73 | 2,801.73 | 开发
阶段 | 开发满足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
高全性的高/低电压体系电芯产品设
计需求的正、负极材料。 |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项目
材料设计开发电芯产品具
有更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
性能,更低成本和更高安全
性。 | 应用于各
种产品体
系 |
4 | 新型电解液体
系开发 | 2,800 | 2,145.68 | 2,534.05 | 已产
业化 | 该项目对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优化设
计,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
子动力电池对电解液的要求,改善锂
离子动力电池的快充及循环性能。 | 解决行业内现有最新一代
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匹配性
问题,保证动力电池单体电
芯高能量密度的技术要求,
同时具有良好的快充性能
和循环性能。 | 应用于各
种产品体
系 |
5 | 新型隔膜材料
开发 | 1,600 | 690.56 | 788.44 | 小试
阶段 | 该项目系开发高性能、高安全性隔
膜,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
子动力电池对隔膜的要求,提升锂离 |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该隔
膜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提升
3~8%,成本降低 5%~10%, | 应用于下
一代高安
全、低成本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
资规模 | 本期投
入金额 | 累计投入
金额 | 进展
或阶
段性
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
前景 |
| | | | | | 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改善锂离子动力
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 | 满足下一代电池产品高安
全、低成本的需求。 | 动力电池
产品 |
6 | 动力电池大数
据监控平台开
发 | 5,600 | 1,559.24 | 1,559.24 | 开发
阶段 | 平台可以接收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并
实时展示;对车辆健康状态进行分
析,异常风险车辆的识别率和准确率
达到 95%以上;可实现电池包使用信
息的多维度交互分析。 |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电池
包使用状况的实时管理能
力,且可以对异常车辆早识
别早处理,减少市场安全事
故发生。 | 用于已出
货的电池
系统管理 |
7 | 新型锂离子软
包电池生产工
艺开发 | 4,800 | 3,469.20 | 4,089.16 | 已产
业化 | 该项目系开发一种先进的动力电池
生产工艺技术,以达到电池结构最
优,满足纯电动乘用车对电池占比空
间小,能量密度高的要求。 | 与现有技术比,软包动力电
池在体积占比空间降低情
况下系统能量密度提高 3%-
5%。 | 应用于软
包动力电
池产品 |
8 | 动力电池系统
热失控蔓延防
护(不起火)技
术研究 | 7,200 | 1,581.41 | 1,717.27 | 小试
阶段 | 该项目系开发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
蔓延防护技术,使产品安全性满足电
池热失控发生时对乘员保护的要求。 | 动力电池热失控发生之后,
达到 24小时以上不起火。 | 应用于各
体系动力
电池系统
产品 |
9 | 主动安全电池
控制系统开发 | 10,500 | 2,649.29 | 7,347.03 | 小试
阶段 | 该项目系开发具有自学习、大数据分
析功能的高智能化、高精度的电池控
制系统。 | 与现有技术相比,高智能
化、高精度的电池控制系统
可大幅提高整车安全性及
使用寿命。 | 应用于现
阶段高端
纯电动乘
用车 |
10 | 高安全性、高比
能量锂电池的
研究与应用 | 10,600 | 3,679.42 | 8,643.22 | 小试
阶段 | 该项目在现有量产电池的工艺和设
备基础上,开发单体能量密度高的锂
离子电池,并进行产业化应用。 | 与现有产品对比,能量密度
更高,可支持整车续航里程
达到 800km以上。 | 应用于全
球高续航
里程需求
的纯电动
乘用车 |
11 | 高比能量、高安
全性固态电池
开发 | 10,800 | 2,031.49 | 2,227.45 | 开发
阶段 | 该项目开发的高比能量、高安全固态
电池,是响应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
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出的 | 该项目开发符合国家战略
层面导向,固态电池产品及
技术可填补国内空白。 | 应用于航
天器件、规
模储能、电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
资规模 | 本期投
入金额 | 累计投入
金额 | 进展
或阶
段性
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
前景 |
| | | | | | 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号召,开发出高比
能量、高安全的下一代动力电池并实
现固态电池的产业化。 | | 动汽车等
对高能量
密度、高安
全性要求
的应用场
景 |
12 | 400Wh/kg高能
量密度、高安全
性动力电池技
术开发 | 5,200 | 845.67 | 4,966.91 | 中试
阶段 | 该项目系开发 400Wh/kg高能量密度
电芯技术,电芯满足中国动力电池强
检国标和美国先进电池联盟的安全
标准,主要用于纯电动乘用车。 | 运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
池技术使动力电池能量密
度达到 400Wh/kg。相比正在
实验室开发阶段的固态电
池和锂硫电池等技术,可以
在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同时
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产业化
确定性更高。 | 下一代动
力电池系
统产品,大
幅提升新
能源汽车
续航里程、
解决消费
者焦虑 |
13 | 下一代全球乘
用车平台动力
电池模组开发 | 13,000 | 6,075.95 | 16,133.92 | 已产
业化 | 该项目系开发满足已量产特定客户
的全球纯电动乘用车用动力电池平
台需求的 260Wh/kg电池模组技术及
产品开发。 |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
的能量密度,单芯能量密度
可达 300Wh/kg;具有优秀的
快充特性,25℃下,30分钟
可实现模组快充(10%充到
80%SOC);具有更优异的安
全性能,满足全球最严苛的
安全性能要求。 | 应用于纯
电动乘用
车 |
14 | 下一代全球乘
用车平台动力
电池包开发 | 14,500 | 10,090.05 | 13,999.16 | 已产
业化 | 该项目系开发满足已量产特定客户
的全球纯电动乘用车用动力电池平
台需求的 220Wh/kg电池系统技术及
产品开发。 |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
的系统能量密度,显著高于
行业平均水平。 | 应用于纯
电动乘用
车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
资规模 | 本期投
入金额 | 累计投入
金额 | 进展
或阶
段性
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
前景 |
15 | 下一代车用软
包动力电池包
系统开发 | 9,800 | 1,062.32 | 7,291.69 | 小试
阶段 | 开发下一代软包动力电池包系统,满
足纯电动乘用车对于动力电池系统
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的需求。 | 相对现有技术,系统的质量
成组效率和体积成组效率
都大幅提升。 | 应用于全
球豪华纯
电动乘用
车 |
16 | 高压动力电池
系统技术开发 | 8,500 | 1,786.44 | 2,322.77 | 小试
阶段 | 开发满足跑车高性能要求的高压动
力电池系统(800V)并实现产业化,达
成跑车对电池系统结构强度、充电速
度、热管理、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 可实现高倍率快充,高能量
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超出
行业标准。 | 应用于纯
电动跑车 |
17 | 客户定制化平
台动力电池系
统产业化开发 | 9,600 | 5,752.67 | 8,498.28 | 小试
阶段 | 该项目系开发满足客户定制化平台
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及产业化(NEDC
工况)。 | 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开发,
根据电池系统的内部结构
定制化开发液冷系统,满足
整车高温高寒复杂工况要
求。 | 应用于客
户定制化
平台车型 |
18 | 长续航高安全
电池系统开发 | 9,000 | 2,329.86 | 2,329.86 | 小试
阶段 | 开发出系统比能量提升 10%,实现永
不起火,续航里程大于 700km的电池
系统。 | 相较现有技术,系统的质量
成组效率大幅提升,整车续
航里程大幅提升,实现无明
火要求。 | 应用于纯
电动乘用
车 |
19 | 新一代通用
BMS系统开发 | 8,500 | 958.22 | 958.22 | 开发
阶段 | 开发满足全球纯电动乘用车用搭载
功能安全、高度集成的动力电池系统
技术及产品开发。 | 搭载功能安全高度集成模
块的电池系统可大大提高
整车的安全性、可靠性,技
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 | 应用于纯
电动乘用
车 |
20 | 储能及中、重型
商用车辆锂离
子电池产品开
发及产业化 | 15,000 | 349.12 | 349.12 | 开发
阶段 | 满足储能及中、重型商用车市场需
求,产品具备高安全性、长循环及优
异的低温性能。 |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
的低温性能和功率性能,安
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 | 应用于储
能及中、重
型商用车
领域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
资规模 | 本期投
入金额 | 累计投入
金额 | 进展
或阶
段性
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
前景 |
21 | 高度集成的无
线智能 AI功能
BMS | 10,000 | 396.24 | 396.24 | 开发
阶段 |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处理电池数据,提
升 SOC精度、故障事件预警有效性,
功能安全实现 ASIL-D等级,实现国
产化硬件替换方案,并实现信息安
全。 | 与当前广泛采用的固化软
件策略相比,新 BMS能实
时基于电池的运行数据调
整电池控制策略,且通过实
现信息安全保证数据真实
可信。与当前普遍的 ASIL-
C等级相比,新 BMS能实
现更高的 ASIL等级。综合
比较,新技术具有更高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 | 应用于国
内外各主
流车厂的
中高端车
型 |
22 | 集成仿真技术
平台开发 | 8,000 | 1,178.18 | 1,178.18 | 开发
阶段 | 完善仿真技术能力建立,形成热失控
仿真、寿命仿真、膨胀力仿真等先进
仿真技;通过仿真技术,建立标准数
模数据库,形成设计数据库;建立仿
真技术平台,成为研发数字化平台的
重要组成部分。 | 分析和仿真已成为各大汽
车和电池产商必须占领的
技术制高点。集成仿真技术
平台研发,集成了先进的仿
真技术、标准数模,处于行
业内先进水平。 | 应用于公
司新产品
及前沿技
术开发 |
合计 | / | 191,800.00 | 54,152.73 | 95,307.86 | / | / | / | / |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