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福光股份(688010):2021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福光股份:2021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10 公司简称:福光股份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四、风险因素”。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何文波、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谢忠恒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林芳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以 2021年度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0.90元(含税)。截至 2022年 4月 28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召开日),公司总股本 153,581,943股,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总数为 2,202,766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 13,624,125.93元(含税),占本公司 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30.25%。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本事项已获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军工企业对外融资特殊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对于涉及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对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信息,在本报告中采用代称、打包或者汇总等方式进行了脱密处理。 目 录 第一节 释义 ..................................................................................................................................... 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5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6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71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3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02 第九节 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103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04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减少 53.99%,主要原因系折旧2、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 65.10%,主要原因系为适应经营计划需求,增加库存,导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3、 本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减少 53.59%,主要原因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减少所致。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1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紧张的复杂外部环境,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对核心技术的投入,加强工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工艺和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和客户组合,实现营收规模突破,减少了折旧摊销、利息、投资收益等对盈利的不利影响,夯实核心竞争力,为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7,464.03万元,同比增长 14.82%;营业利润 5,053.82万元,同比下降 14.41%;利润总额 5,029.70万元,同比下降 8.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03.88万元,同比下降 11.72%;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13,797.73万元,同比增长 35.82%。公司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持续增加厂房、设备等投入,导致本期折旧及摊销增加 2,736.52万元;因公司流动资金周转需要,增加银行借款,导致财务费用增加 1,022.66万元;以及报告期内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 1,175.59万元。但得益于公司持续进行业务拓展,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特别是发挥在中高端产品上的优势,加大了境外市场的开拓,公司营业规模突破,收入达到历史新高,毛利率保持稳定,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实现增长。 (一)加大研发,持续创新 公司高度重视创新业务的培育,以现有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光谱光学镜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技术平台为依托,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持续推进研发高投入,2021 年研发投入为 5,250.41万元,达到历史新高,占公司营业收入 7.78%,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的技术突破:在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中,完成设计及工艺验证。 2、复杂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的突破: (1)完成一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大幅提升变焦镜头的分辨率; (2)将安防镜头一体机技术转化,研制一系列的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22x、30x、36x)镜头,重量减轻 20-30%,应用于无人机领域; (3)完成最长焦距达到 1100mm的红外变焦镜头的研制。 3、多光谱共口径镜头的研制生产技术突破:承担三光谱共口径镜头的国家级研发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大口径双光谱(可见光与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突破了双光谱原先只能应用于定焦镜头的限制,可在变焦过程中保持图像全程清晰,同时实现不同光谱成像的完全一致、融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小型化定变焦非球面镜头的设计及自动化生产技术突破: (1)实现安防监控镜头的技术提升: 完成玻璃非球面和塑料非球面混合架构的镜头研制,在匹配大靶面(1/1.2")感光芯片的情况下,保持了小型化和轻量化; 完成了 F1.0光圈的小倍数玻塑混合一体机镜头的研制,实现 F1.0恒定光圈(夜间全彩成像)的同时,保持了小型化和轻量化。 (2)实现车载镜头的技术提升: 完成玻璃非球面和塑料非球面混合架构的环视镜头研制,实现 200万像素全高清分辨率,F1.6大光圈,低杂散光。 (3)完成了超高清系列全玻前视的镜头研制,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感光芯片,均可实现 4K(800万)像素,产品具有无热化设计,光圈达到 F1.7,大幅提升夜间和停车场等昏暗场景下的使用效果。 5、机器视觉镜头的技术提升:完成千万像素系列镜头的研制,在低畸变高照度的基础上提高了分辨率和检测精度,同时使镜头具备低杂散光、无热化、小型轻量化等优势; 6、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突破: 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一直是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的重要支撑,光学加工能力是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之一。公司通过“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实验中心项目”的实施,不断突破非球面压铸、红外镜片加工、非球面玻璃镜片加工、球面镜片高精度加工、紫外镜片加工等各类高精度加工技术,成为公司高端镜头国产化战略的重要推动力,且直接促进公司精密光学元件业务的发展。为了更清晰的表现公司的技术能力及特点,公司将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总结为一项单独的核心技术。 (1)红外材料衍射面加工技术的突破:由于衍射元件具有特殊的热差和色差性能,公司的锗、硫系玻璃材料衍射面的加工技术可实现在红外材料较少的情况下,几乎不增加系统重量,将衍射元件制作在锗、硫系玻璃材料上,有利于镜头轻型化设计,降低成本; (2)棱镜加工镀膜技术的突破:攻克棱镜的加工镀膜检测工艺,实现 90 度角度公差<5″,其它角度公差+/-30″~+/-3′,平行度<30″,面精度 1/20λ,并已量产。 (3)非球面压铸玻璃模压技术的突破:公司的玻璃压铸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um, 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大口径非球面加工技术提升:透射式凸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到 150mm;红外材料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到 170mm;大口径非球面加工技术提升有助于减轻镜头重量、降低镜头成本、增强镜头探测能力,主要应用于天文、航天、红外热成像等高端装备领域。 截至 2021年 12月 31日,公司共拥有 601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256项、实用新型专利 323项、外观专利 22项,同时取得软件著作权 5项。 2021年,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公司超高清监控镜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认定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进生产力建设,实现营收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使得优势产品市场存量不断增长,并持续大力开拓境外市场,开发投影光机等新的业务单元,确保公司“突破营收天花板”的目标实现。 公司从工艺及生产规模化入手,保证产品交付能力。公司持续加大工艺投入,加强工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同时,公司采取多种举措实现生产规模化:精简产品线,提升自动化生产力,保持产量增长,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通过整合制造和供应链资源,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三)完善治理机制,多方面赋能发展 在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和职能设置,推进内部运营管理改善。 公司健全总经理办公会集体决策制度,提升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披露监管作用,增强公司治理透明度,公司治理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公司完善薪酬和考核体系,细化绩效考核,严格落实 “可衡量、可考核、要办事”的考核要求,提升员工工作质效,激发员工创新热情,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公司管理落地见效,确保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进行股份回购 为建立、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公司员工的凝聚力,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公司使用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回购股份未来适宜时机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 2021年12月 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 2,120,066股,累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 5,750.30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专业从事特种及民用光学镜头、光电系统、光学元组件等产品科研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光学镜头的重要制造商。 公司产品包括激光、紫外、可见光、红外系列全光谱镜头及光电系统,主要分为“定制产品”、“非定制产品”两大系列。“定制产品”系列主要包含特种光学镜头及光电系统,广泛应用于“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及高端装备,核心客户涵盖中国科学院及各大军工集团下属科研院所、企业,为国内最重要的特种光学镜头、光电系统提供商之一;“非定制产品”主要包含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红外镜头、机器视觉镜头、投影光机等,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定制产品方面,由于公司定制产品生产和销售围绕订单进行,因此采购采取订单驱动模式。 技术部门及生产部门根据订单项目提出采购需求,采购部门根据要求编制采购计划文件并实施采购,形成采购合同。根据定制产品对供方的要求,采购部门每年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形成合格供方名录,定制产品的采购需在合格供方名录内选择。 公司非定制产品主要采购原材料为镜片材料、机械件、机电件以及镜片等。公司生管部门根据营销部门提供的订单和销售预测数据,制订阶段生产计划,结合实际库存制订相应采购计划,获得批准后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采购渠道,并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逐步优化供应商资源,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生产模式 公司定制产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产品生产可分为新品项目和批产项目两类:新品项目为公司接受客户的研发要求,设计生产样品,满足客户试生产需求。批产项目为客户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的定型产品。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订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研发部、生产部提供的技术图纸、加工工艺、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批量生产。 非定制产品方面,公司生管部门根据销售部定期传达的需求预估与原材料库存状况向采购部门提供采购物料汇总表,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光学镜头产品生产流程大致分为光学镜片加工和镜头组装,公司依据生产加工特性以及下游客户需求,在生产计划上实施“镜片生产月计划”和“镜头组装周计划”。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产品采用直销的模式。 定制产品方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及各大军工集团下属科研院所、企业等直接洽谈合作,部分新品开发项目通过竞标获取订单。新品项目定价方面,定制产品采用审价、协商定价相结合模式,综合考虑技术复杂程度、实验等要求对项目的影响,与交易对方协商后最终确定。 非定制产品方面,下游客户定期向公司提供未来一段时间需求预估,公司据此制定生产计划,按周交货,并承担相应的物流费用。公司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安防设备商以及国内主流红外热像仪企业。同时,公司通过定期参加国内外展会宣传公司品牌、扩大知名度,进一步开拓新市场、开发新客户,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光学行业,在传统应用上,光学镜头主要作为相机、摄影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零部件,发挥生成影像的功能,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公司主要产品光学镜头及光电系统亦演变为信息化世界感知外部世界的“眼睛”。特种产品需求与航天、国防建设紧密相关,安防监控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而物联网、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车联网、智能安防等领域的逐步落地,将催生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对光学镜头的市场需求。公司主要产品所面临的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1)特种光学领域 近年来,国家对空间光学系统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宽地面覆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空间光学系统正向着大口径、长焦距、大视场、高测量精度等方向发展,在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空间光学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多项航天工程正在快速推进,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三大工程将成为航天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核心。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2021年,世界航天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全年航天发射活动创历史新高,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进入空间、利用空间、探索空间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全球共实施 146次发射任务,为 1957年以来最高发射次数;发射航天器总数量 1846个,创历史新高。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执行 55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特种产品应用领域正从机械化、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世界各主要国家以先进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研合能力。其中,光电系统处于前端感知环节,将受益于智能化趋势而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空天、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军民统筹发展,推动军地科研设施资源共享,推进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 定制产品作为航天工程、空间探测、高端装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稳定持续的市场需求。 (2)民用光学领域 在安防监控领域,随着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逐渐普及,视频监控正步入智能分析的深度应用阶段,并有赖于安防镜头提供全面的、高清的视频数据以支持信息的准确分析,光学变焦、大倍率、大广角、小型轻量化等技术广泛使用。智能安防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高科技行业,整体市场走势与国家经济趋势保持了高度一致。但是,传输、存储、计算能力的提升和部署还需要时间,高端应用场景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安防镜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高性价比的产品的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进一步的集中。车载摄像头是 ADAS的核心传感器,随着自动驾驶程度不断提升,汽车对车载摄像头的需求逐步从后视向侧视、环视、前视、内视等多个方位拓展,车载摄像头的应用将更为广泛。5G、AI等新技术的发展,将推动 ADAS、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下游应用场景需求将为车载镜头、红外镜头、机器视觉镜头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速度不断加快,人类社会从传统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过渡。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系统将视频图像信息作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从而为光学镜头使用场景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根据 Gartner报告显示,2018年人工智能创造的商业价值预计为 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70%,2022年将达到 3.9万亿美元。人工智能为保证对信息数据运算的精度和效率,对光学镜头可靠性和成像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镜头企业的技术加速升级。这些技术的普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由特定场景到普通场景、由重点部位到众多部位逐渐应用的过程。未来下游新兴应用领域的加速增长将带动光学镜头行业的快速发展。 光学行业是融合了光学技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诸多先进科技的技术引领型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光学镜头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需要几何光学、薄膜光学、色度学、热力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源技术、微显示技术等学科的高度集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芯取、镀膜等精密光学冷加工技术,与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紧密相关。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源于1958年成立的国营八四六一厂,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光学技术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在大变倍比变焦镜头、大口径透射镜头等方面拥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其中全球首创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填补我国天文观测、空间目标精确定位系统探测能力的空白。 公司积极探索和践行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实现将定制产品技术融合应用到非定制产品领域,自2005年正式推出第一款安防监控变焦镜头开始,推动了国内安防监控领域日韩进口镜头的国产替代过程。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变焦镜头技术取代日本主导的一体机技术方案,研制的一系列变焦镜头,陆续替代日本产品,保障了中国安防产品的自主及可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6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6项,较2020年12月31日,新增专利55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24项,同时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特种产品应用领域正从机械化和信息化基础上向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智能化集光电传感、高速处理、人工智能于一体,具有记忆、分析、综合能力。其中,光电系统处于前端感知环节,将受益于装备的智能化趋势而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民用光学镜头不断向高分辨率、大倍率、超广角、小型化、大光圈(F值更小)等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下游市场空间。摄像技术如高清、低照度等的发展使得物联网、人工智能系统采集更高质量的信息数据,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精度。 2019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计划指出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超高清视频用户数达到2亿,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实现在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领域实现超高清视频的规模化应用。并将支持超高清影视摄像机、极低照度摄像机等视频采集设备研发,加快推动行业专用系统设备的产业化作为阶段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指出安防行业是4K摄像头的主要应用领域,应重点发展超高清摄像头的规模应用。推进安防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支持发展基于超高清视频的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目标分类等人工智能算法,提升监控范围、识别效率及准确率,打造一批智能超高清安防监控应用试点。 但是,传输、存储、计算能力的提升和部署还需要时间,高端应用场景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安防镜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高性价比的产品的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进一步的集中。 根据 TSR《Marketing Analysis of Lens Units Markets,2021》,安防镜头市场中: 变焦镜头销量占比,2019-2021年分别为20.1%、18.8%、19.0%,基本无变化;预计2025年销量占比将上升至25.1%; 分辨率4K(800万)及以上镜头销量占比,2019-2021年分别为12.9%、13.1%、10.20%,出现下降;预计2025年销量占比将上升至16%; 分辨率720P-960P(130万)及以下镜头销量占比,2019-2021年分别为7.3%、7.7%、8.2%,出现上升;预计2025年销量占比将下降至4%。 电子消费产品对于光学镜头技术提升的需求,将增加光学镜头中玻璃光学元件的数量,玻璃光学元件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对玻璃光学元件企业的大规模加工技术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公司核心技术应用及其先进性情况:
(2)第1~4项核心技术在报告期内获得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情况:
(3)新增第五项核心技术的相关发明专利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的技术突破:在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中,完成设计及工艺验证。 2、复杂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的突破: (1)完成一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大幅提升变焦镜头的分辨率; (2)将安防镜头一体机技术转化,研制一系列的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22x、30x、36x)镜头,重量减轻 20-30%,应用于无人机领域; (3)完成最长焦距达到 1100mm的红外变焦镜头的研制。 3、多光谱共口径镜头的研制生产技术突破:承担三光谱共口径镜头的国家级研发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大口径双光谱(可见光与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突破了双光谱原先只能应用于定焦镜头的限制,可在变焦过程中保持图像全程清晰,同时实现不同光谱成像的完全一致、融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小型化定变焦非球面镜头的设计及自动化生产技术突破: (1)实现安防监控镜头的技术提升: 完成玻璃非球面和塑料非球面混合架构的镜头研制,在匹配大靶面(1/1.2")感光芯片的情况下,保持了小型化和轻量化; 完成了 F1.0光圈的小倍数玻塑混合一体机镜头的研制,实现 F1.0恒定光圈(夜间全彩成像)的同时,保持了小型化和轻量化。 (2)实现车载镜头的技术提升: 完成玻璃非球面和塑料非球面混合架构的环视镜头研制,实现 200万像素全高清分辨率,F1.6大光圈,低杂散光。 (3)完成了超高清系列全玻前视的镜头研制,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感光芯片,均可实现 4K(800万)像素,产品具有无热化设计,光圈达到 F1.7,大幅提升夜间和停车场等昏暗场景下的使用效果。 5、机器视觉镜头的技术提升:完成千万像素系列镜头的研制,在低畸变高照度的基础上提高了分辨率和检测精度,同时使镜头具备低杂散光、无热化、小型轻量化等优势; 6、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突破: 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一直是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的重要支撑,光学加工能力是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之一。公司通过“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实验中心项目”的实施,不断突破非球面压铸、红外镜片加工、非球面玻璃镜片加工、球面镜片高精度加工、紫外镜片加工等各类高精度加工技术,成为公司高端镜头国产化战略的重要推动力,且直接促进公司精密光学元件业务的发展。为了更清晰的表现公司的技术能力及特点,公司将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总结为一项单独的核心技术。 (1)红外材料衍射面加工技术的突破:由于衍射元件具有特殊的热差和色差性能,公司的锗、硫系玻璃材料衍射面的加工技术可实现在红外材料较少的情况下,几乎不增加系统重量,将衍射元件制作在锗、硫系玻璃材料上,有利于镜头轻型化设计,降低成本; (2)棱镜加工镀膜技术的突破:攻克棱镜的加工镀膜检测工艺,实现 90 度角度公差<5″,其它角度公差+/-30″~+/-3′,平行度<30″,面精度 1/20λ,并已量产。 (3)非球面压铸玻璃模压技术的突破:公司的玻璃压铸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um, 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大口径非球面加工技术提升:透射式凸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到 150mm;红外材料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到 170mm;大口径非球面加工技术提升有助于减轻镜头重量、降低镜头成本、增强镜头探测能力,主要应用于天文、航天、红外热成像等高端装备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 98项,获得授权专利 55项,其中发明专利 24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