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仪科技(688600):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时间:2022年06月15日 17:23:02 中财网

原标题:皖仪科技: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公司声明
1、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3、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4、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目 录
公司声明 ....................................................................................................................... 1
释义................................................................................................................................ 6
一、一般释义 ............................................................................................................ 6
二、专业释义 ............................................................................................................ 7
第一章 发行人基本情况 ........................................................................................... 9
一、发行人基本信息 ................................................................................................ 9
二、股权结构、主要股东情况 ................................................................................ 9
(一)股权结构 .................................................................................................... 9
(二)主要股东情况 .......................................................................................... 10
三、所处行业及行业竞争情况 .............................................................................. 11
(一)所属行业 .................................................................................................. 11
(二)行业主管部门 .......................................................................................... 12
(三)行业的政策法规 ...................................................................................... 13
(四)行业的基本情况 ...................................................................................... 21
(五)发行人面临的行业竞争情况 .................................................................. 33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 39 (一)主要经营模式 .......................................................................................... 39
(二)主要产品或服务 ...................................................................................... 41
五、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 49 (一)公司科技创新水平 .................................................................................. 49
(二)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 51 六、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 54
第二章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55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 55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 ...................................................................................... 55
(二)本次发行的目的 ...................................................................................... 56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 56
(一)发行对象的基本情况 .............................................................................. 56
(二)发行对象与发行人的关系 ...................................................................... 57
三、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主要内容 .............................. 57 (一)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的主要内容 .............................................. 57 四、本次发行股票的方案概要 .............................................................................. 60
(一)发行股票的种类和面值 .......................................................................... 60
(二)发行方式和发行时间 .............................................................................. 60
(三)发行对象及认购方式 .............................................................................. 60
(四)定价基准日、发行价格和定价原则 ...................................................... 61 (五)发行数量 .................................................................................................. 62
(六)限售期 ...................................................................................................... 62
(七)上市地点 .................................................................................................. 62
(八)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前公司的滚存未分配利润归属 .................. 62 (九)关于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决议有效期限 ...................................... 62 五、募集资金投向 .................................................................................................. 63
六、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63
七、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64 八、本次发行取得批准的情况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 64 第三章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65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 65
(一)年产 1000台套高端质谱仪项目 ............................................................ 65 (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 68
二、发行人的实施能力及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 .................................................. 69 (一)实施能力 .................................................................................................. 69
(二)资金缺口解决方式 .................................................................................. 70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营业务的说明,以及募投项目实施促进公司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方式 .................................................................. 70
四、本次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的情况 .............................................................. 71
五、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涉及立项、土地、环保等有关审批、批准或备案事项的进展、尚需履行的程序及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 71 (一)项目备案情况 .......................................................................................... 71
(二)土地取得情况 .......................................................................................... 71
(三)环境影响评估备案情况 .......................................................................... 71
第四章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72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 72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变化 ...................................... 72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 72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 73 五、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 .......................................................................... 73
第五章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74
一、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稳定性及未来发展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 74
(一)技术更新换代的风险 .............................................................................. 74
(二)客户开发风险 .......................................................................................... 74
(三)规模扩张引致的管理及经营风险 .......................................................... 74 (四)存货跌价风险 .......................................................................................... 74
(五)政府补助政策变化风险 .......................................................................... 75
(六)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 75
(七)新业务开发风险 ...................................................................................... 75
(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 75
(九)业绩下滑的风险 ...................................................................................... 76
二、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 76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 76
(二)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摊薄的风险 .................................................. 76 三、可能导致本次发行失败或募集资金不足的因素 .......................................... 76 (一)审批风险 .................................................................................................. 76
(二)发行风险 .................................................................................................. 77
第六章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78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78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80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81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 82
三、保荐人(主承销商)声明 .............................................................................. 83
三、保荐人(主承销商)声明 .............................................................................. 84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 85
五、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 86
六、发行人董事会声明 .......................................................................................... 87
(一)未来十二个月内的其他股权融资计划 .................................................. 87 (二)关于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提示及拟采取的填补措施................................................................................................................... 87
(三)关于填补即期回报措施能够得到切实履行的承诺 .............................. 88

释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一、一般释义

本公司、公司、发行人、 股份公司、皖仪科技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合肥皖仪科技有限公司整体 变更设立
皖仪有限合肥皖仪科技有限公司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股票、本次向特定对象 发行、本次发行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 股票之行为
A股获准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人民币 认购和进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白鹭电子安徽白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系公司之控股子公司
岛津公司岛津公司(Shimadzu Corporation),总部位于日本
赛默飞美国热电(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总部位于美国,现 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安捷伦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Inc.),总部位于 美国
英福康INFICON(英福康)是创新型仪器仪表、关键传感器技术和 先进过程控制软件的领先供应商,总部位于瑞士
雪迪龙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先河环保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瑞仪器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力合科技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会计师、容诚所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发行人律师、公司律 师、天禾律师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和其他相关规定
《公司章程》《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股东大会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董事会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报告期、最近三年2019年、2020年、2021年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万元、亿元
二、专业释义

光谱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 的方法。
色谱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而进行分离、 分析的方法。
质谱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 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
频谱有一种将复杂信号分解为较简单信号的技术,找出一个信号 在不同频率下的信息(可能是幅度、功率、强度或相位等) 的方法。
环境监测对环境中气体、水和土壤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成份分 析或进行浓度监测。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 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 软件和通信网络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
CEMS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即烟气排放连续监 测系统,是指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进行 浓度和排放总量连续监测并将信息实时传输到主管部门的装 置。
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即挥发性有机物,通常分为非 甲烷碳氢化合物(简称 NMHCs)、含氧有机化合物、卤代 烃、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等几大类。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即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 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是反应废水程度重 要指标之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金属元 素分析的仪器,又称“原子吸收光谱仪”。它能够灵敏可靠 地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
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 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 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 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是分析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一 种液相色谱方法。
氮氧化物多种化合物,一般指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混 2 合气体的总称,常简写成 NOx。
重金属3 密度大于 5g/cm的金属,包括汞、镉、铬、铜、铁、铅等。
温室气体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 气体,常见和影响较大的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气密性检漏将压缩空气(或氮气等)压入容器,利用容器内外气体的压 力差变化来检查有无泄漏的试验法。
氦质谱检漏仪用氦气作示漏气体,以用磁质谱技术进行检漏的仪器。
真空检漏检测真空系统的漏气部位及其大小的过程。
GCGas Chromatography,即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技 术。
MSDMSD是 mass selective detector缩写,指质谱检测器, 一种测 量离子质荷比(质量-电荷比)的检测器。
ICPICP 是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缩写,指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
FID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即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行内也有 称为氢火焰检测器。是气相色谱法 GC的一种常用检测器, 广泛用于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和许多含炭化合物的检测。
ppmParts Per Million,即百万分之一(10-6),相当微克级。
ppbParts Per billion,即十亿分之一(10-9),相当纳克级。
F.S.Full Scale,表示额定检测范围。
%F.S相对于仪器的满量程误差的百分数。
psiPounds per square inch,是一种计量单位(磅/平方英寸)。
本募集说明书若出现总数和各分项数值之和尾数不符的情况,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第一章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ANHUI WAN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公司住所合肥高新区文曲路 8号
注册资本(元)133,340,000元
法定代表人臧牧
股票简称皖仪科技
股票代码688600
股票上市地上海证券交易所
联系电话0551-68107009
公司网站www.wayeal.com.cn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大气污染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制造;大气污染监测及检测 仪器仪表销售;水质污染物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制造;水质污染物监 测及检测仪器仪表销售;生态环境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制造;生态环 境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销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环境监测 专用仪器仪表销售;环境应急检测仪器仪表制造;环境应急检测仪器 仪表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环境保 护监测;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 器仪表销售;固体废弃物检测仪器仪表制造;固体废弃物检测仪器仪 表销售;实验分析仪器制造;实验分析仪器销售;其他通用仪器制造; 药物检测仪器制造;药物检测仪器销售;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 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系统集成服 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电子、机械 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 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 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建设工程施工;第 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依 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 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二、股权结构、主要股东情况
(一)股权结构
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发行人前十大股东如下:

序号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数量(股)持股比例 (%)
1臧牧境内自然人52,096,83439.07
2安徽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国有法人8,735,6496.55
序号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数量(股)持股比例 (%)
3黄文平境内自然人8,141,5096.11
4上海牧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牧鑫颐信 1号私募证券投 资基金境内非国有法 人3,943,3962.96
5陈桂林境内自然人3,018,8682.26
6蔡广桓境内自然人2,201,3931.65
7曾尧境内自然人2,065,1001.55
8合肥成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境内非国有法 人1,920,7551.44
9王爱群境内自然人1,880,6171.41
10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境内非国有法 人1,800,0001.35
合计85,804,12164.35  
(二)主要股东情况
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臧牧。5%以上股东情况如下:
1、臧牧先生情况
臧牧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95年至 1998年在中科大科技实业总公司中佳分公司任销售经理;1998年至 2001年在合肥众成机电有限公司任销售经理;2001年至 2014年在合肥皖仪生物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3年至今就职于皖仪有限及皖仪科技,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截止 2022年 3月 31日,臧牧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39.07%的股份,并通过合肥成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控制公司 0.72%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 39.79%的股份。

2、安徽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情况
截止 2022年 3月 31日,安徽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发行人 8,735,649股股份,占发行人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 6.55%,其基本情况如下:

公司名称安徽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08年7月9日
注册资本50,000万元
实收资本50,000万元
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860号创新大厦3层
股东构成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0%
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创业投资,代理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等机构或个人 的创业投资,创业投资咨询,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 与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参与企业收购、 兼并及资产重组,企业管理咨询,财务顾问服务。
主营业务及其与发行人主 营业务的关系股权投资管理,与发行人主营业务间并不构成上下游或竞争关 系。
3、黄文平
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92年至 1997年在合肥市电子技术研究所任工程师;1997年至 2000年在安徽海宁阿波罗机电有限公司任开发部长;2000年至2003年在合肥众成生物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任总工;2003年至今就职于皖仪有限及皖仪科技,现任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截止 2022年 3月 31日,黄文平持有发行人 8,141,509股股份,占发行人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 6.11%。

三、所处行业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所属行业
公司为一家专业从事环保在线监测仪器、检漏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等分析检测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第 C40类:“制造业”之“仪器仪表制造业”。

公司于 2022年 4月 13日收到了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变更了营业范围,增加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销售相关内容。目前医疗器械相关业务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有产品上市,对公司报告期经营业务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分析公司行业及业务情况时,未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专门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生产的环保在线监测仪器属于“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之“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代码为 4021。发行人生产的检漏仪器属于“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代码为 4011。发行人生产的实验室分析仪器属于“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之“实验分析仪器制造”,行业代码为 4014。发行人生产的电子测量仪器属于“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之“电子测量仪器制造”,行业代码为 4028。

(二)行业主管部门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主要负责市场总和监督管理等,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

2、生态环境部
主要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等。

3、工业和信息化部
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仪器仪表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和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4、科学技术部
主要负责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及科技发展、引进国外治理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编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并监督实施,牵头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示范;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等的规划、政策、措施等。

5、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主要职责为制定环境保护产业行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利益;参加起草国家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技术政策、行业技术标准等。

6、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主要职能包括参与编制行业标准、行业指导、行业规划、技术交流、行业数据统计、产业及市场研究、与国际组织的交流联系等。

(三)行业的政策法规
1、主要法律法规

序号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 常委会2014.04.24 修正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 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 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2《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法》全国人大 常委会2016.07.02 修正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 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先进 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 常委会2017.06.27 修正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 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对所排放的水污 染物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 录。重点排污单位还应当安装水污染 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 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 设备正常运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洋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 常委会2017.11.04 修正国家在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 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划定生态 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 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 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 控制数量。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量法》全国人大 常委会2018.10.26 修正制造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 本单位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 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 部门对其样品的计量性能考核合格, 方可投入生产。
6《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税法》全国人大 常委会2018.10.26 修正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 出了指导性意见,如对城市道路和公 共交通设施建设、市政地下管网建 设、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等提出 了建设要求。
7《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 常委会2018.10.26 修正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 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 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 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 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 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 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 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序号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8《城镇排水与污水 处理条例》国务院2013.10.02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 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 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 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 全,保护环境。
9《生态环境监测网 络建设方案》国务院办 公厅2015.07.26到 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 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 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 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 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 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 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 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10《污染源自动监控 管理办法》国家环境 保护总局2005.09.19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 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 收费制度,预防污染事故,提高环境 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对重点污 染源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 放自动监控对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 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进行 了明确规定。
11《环境监测管理办 法》国家环境 保护总局2007.09.01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填 补了环境监测立法空白,为环境监测 基础工作的推进和各项创新工作的 开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规依据。
12《污染源自动监控 设施运行管理办 法》环境保护 部2008.03.18对重点污染源(包括重点监控企业) 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活动进 行明确规定。
13《实施强制管理的 计量器具目录》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 总局2020.10.26对应接受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 进行了明确规定。
14《计量器具新产品 管理办法》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 检疫总局2005.05.16对制造以销售为目的的计量器具新 产品进行相关规定。
2、主要政策

序 号政策文件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学技术进步法全国人大2021.12.24国家鼓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应用科 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和社会事业,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2021.03.13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 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 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序 号政策文件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3《中国制造 2025》国务院2015.05.08《中国制造 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 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 10年设计顶层规 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 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 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 2025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4《“十四五”节 能减排综合工作 方案》国务院2021.12.28到 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 耗比 2020年下降 13.5%,能源消费总量得 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 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 2020年分别 下降 8%、8%、10%以上、10%以上。节 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 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 型取得显著成效。
5《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入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 的意见》中共中央 办公厅、 国务院办 公厅2021.11.2到 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 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年下降 18%,地级 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7.5%, 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 85%,近岸海 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 79%左 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 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 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到 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 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6《关于全面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坚 决打好污染防治 攻坚战的意见》中共中央 办公厅、 国务院办 公厅2018.06.16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 2035 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 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 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关于构建现代 环境治理体系的 指导意见》中共中央 办公厅、 国务院办 公厅2020.03.03到 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 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 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 政策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 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 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 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8《大气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国务院2013.09.10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 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 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
序 号政策文件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9《水污染防治行 动计划》国务院2015.04.02到 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 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 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 实现良性循环。确立了到 2020年,长江、 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 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 类)比例总体达到 70%以上,地级及以上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 10%以内, 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 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 93%,全国地 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 15%左右,近 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 70% 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 V 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 15个百分点左 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 用功能的水体。到 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 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 75%以上,城 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 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总体为 95%左右的主要目标。
10《土壤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国务院2016.05.28到 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 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受污 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5%以上,污染地 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5%以上。到本世纪中 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 现良性循环的工作目标。
11《“十四五”生 态环境监测规 划》生态环境 部2021.12.28全面强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动减 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监测支撑。坚持精准、 科学、依法治污方针,以监测先行、监测 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 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根基, 以健全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 体系为主线,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 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全面推进 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 跨越,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12《“十四五”生 态保护监管规 划》生态环境 部2022.3.18《“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是我国 首次制定生态保护的监管规划。以建立健 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为主线,提升生态保 护监管协同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有序推 进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持续提升生态系 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美丽中国根基。明 确了“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的重点任 务,到 2025年,将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保
序 号政策文件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护监管政策制度和法规标准体系,初步建 立全国生态监测监督评估网络。
13关于加强排污许 可执法监管的指 导意见生态环境 部2022.03.29到 2023年年底,重点行业实施排污许可清 单式执法检查,排污许可日常管理、环境 监测、执法监管有效联动,以排污许可制 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基本形 成。到 2025年年底,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 检查全覆盖,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系统化、 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显 著提升,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 源执法监管体系全面建立。
14《“十四五”土 壤、地下水和农 村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生态环境 部、国家 发展和改 革委员 会、财政 部、自然 资源部、 住房和城 乡建设 部、水利 部、农业 农村部2021.12.31到 202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 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 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 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 2035 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 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遏制,农村环境基础设 施得到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15《“十四五”时 期“无废城市” 建设工作方案》生态环境 部、国家 发展和改 革委员 会、工业 和信息化 部、财政 部、自然 资源部、 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2021.12.15推动 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 废城市”建设,到 2025年,“无废城市” 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 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 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 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16《关于推进生态 环境监测体系与 监测能力现代化 的若干意见(征 求意见稿)》生态环境 部2020.03.11要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格局”,强化生 态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落实排污单位 自行监测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 公众监督作用;要优化生态环境监测“一 张网”,统一规划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 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统筹构建污染源监 测网络、推进全国监测数据联网共享;要 严守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生命线”,明确 数据质量责任、加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要强化生态 环境监测核心支撑,健全监测评价制度、 加强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推进科技创新与 应用;要夯实生态环境监测基础,优化机 构队伍、提升装备能力、强化法制保障、
序 号政策文件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加强经费投入。
17《关于推进实施 钢铁行业超低排 放的意见》生态环境 部、国家 发展和改 革委员 会、工业 和信息化 部、财政 部、交通 运输部2019.04.28到 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 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 80%以上产能 完成改造。钢铁企业应依法全面加强污染 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等建设,并与生态环境 及有关部门联网,按照钢铁工业及炼焦化 学工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要求,编制自行 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如实向社会公 开监测信息。
18《重点行业挥发 性有机物综合治 理方案》生态环境 部2019.06.26针对目前 VOCs污染治理的形势和问题, 提出了大力推进源头替代、全面加强无组 织排放控制、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 施、深入实施精细化管控等具体的控制思 路,明确了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 印刷、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 产业集群的 VOCs综合治理任务,要求强 化监测监控及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19《工业炉窑大气 污染综合治理方 案》生态环境 部、国家 发展和改 革委员 会、工业 和信息化 部、财政 部2019.07.01建立健全监测监控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 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排气口高度超过 45 米的高架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 促企业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钢铁、 焦化、水泥、平板玻璃、陶瓷、氮肥、有 色金属冶炼、再生有色金属等行业,严格 按照排污许可管理规定安装和运行自动监 控设施。加快其他行业工业炉窑大气污染 物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建设,重点区域内冲 天炉、玻璃熔窑、以煤和煤矸石为燃料的 砖瓦烧结窑、耐火材料焙烧窑(电窑除外)、 炭素焙(煅)烧炉(窑)、石灰窑、铬盐 焙烧窑、磷化工焙烧窑、铁合金矿热炉和 精炼炉等,原则上应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 录,安装自动监控设施。
20《地下水污染防 治实施方案》生态环境 部、自然 资源部、 住房和城 乡建设 部、水利 部、农业 农村部2019.03.28到 2025年,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 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地级及 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水质达 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 85%左右;典型 地下水污染源得到有效监控,地下水污染 加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 2035年,力争 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系统 功能基本恢复。
21《“十四五”工 业绿色发展规 划》工业和信 息化部2021.12.03到 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 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 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 2030年工业领 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22《环保装备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行工业和信 息化部、2022.1.13到 2025年,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一批 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短板技术装备取得突
序 号政策文件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动计划 (2022-2025 年)》科学技术 部、生态 环境部 破,高效低碳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供给能力 显著提升,充分满足重大环境治理需求。 行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稳步 提高,打造若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细分领域的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上中下游、大 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多元化互补 的发展模式更加凸显。环保装备制造业产 值力争达到 1.3万亿元。
23《“十四五”重 点流域水环境综 合治理规划》国家发展 改革委2021.12.31到 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水污 染防治体系,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 争达到 70%以上,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持续提 高,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 严重水体基本消除,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基 本消除,有效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 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集中式生活饮 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主要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城市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不低于 93%。
24《“十四五”水 安全保障规划》国家发展 改革委2021.12.22到 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 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 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25《“十四五”城 镇污水处理及资 源化利用发展规 划》国家发展 改革委2021.06.06到 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 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 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 70%以上; 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 95%以 上;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 级 A排放标准;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 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5%以上,京津冀地区 达到 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 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 30%;城市和县城污 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90%以上;长 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建制镇 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 明显提升。
26《仪器仪表行业 “十四五”规划 建议》中国仪器 仪表行业 协会2020.12.31科学研究及实验分析仪器应用:应用面十 分宽泛,应用场景和需求差异明显。从环 境试验设备来说,降低能耗、更加真实的 提供环境试验场景、复合相应的环境参数 并实现一体化控制有十分现实需要;分析 仪器要满足面向不同分析对象的可靠、稳
序 号政策文件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定、高效、安全和使用过程绿色环保的要 求;光学仪器核心部件要适应物联网、条 码扫描仪、生命科学、医疗诊断、投影、 运动光学、无人驾驶等更多的市场应用场 景;实验室仪器数据将更多的强调高一致 性和可追溯;实现实验(试验)与生产工 艺的嵌入、军工的国防自主可控也是值得 关注的需求。用高稳定、全自动、智能、 联用(复合)、绿色、微型和在线可以基 本概括科学研究及实验分析仪器的需求趋 势。
27《安徽省“十四 五”知识产权发 展规划》安徽省人 民政府办 公厅2022.1.25到 2025年,创新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阶段 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知识产权保护更加 严格,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更加凸显,关键 技术领域核心专利布局实现重点突破,品 牌竞争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支撑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
28《安徽省“十四 五”科技创新规 划》安徽省人 民政府办 公厅2022.1.28到 2025年,全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和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 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每万人 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创新主要指标明 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并争先进位,初步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型省份。
29《安徽省“十四 五”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制造强 省建设)规划》安徽省推 进制造大 省和制造 强省建设 领导小组2022.1.12到 2025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 效,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明显提高,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 术,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产品,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冠军企 业,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 聚集地,推进建设更高质量、更具特色、 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 产业体系,在全国制造业第一方阵中争先 进位。
30《安徽省“十四 五”生态环境保 护规划》安徽省生 态环境 厅、安徽 省发展和 改革委员 会2022.1.27到 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打 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 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 理能力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更加和谐,逐 步形成“绿色、共享、高效、低耗”的生 产生活方式。
31《安徽省“十四 五”安全生产规 划》安徽省安 全生产委 员会2022.2.28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 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 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 展,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化 学品、矿山、建筑施工、消防、交通等领 域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 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趋稳向好, 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公司主要产品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其中环保、新能源、智能制造、半导体及生物医疗等行业均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随着我国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环境治理、工业装备和质量保证、生物医药、检验检疫、新能源、核电等领域对仪器仪表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整体而言,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监管体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均有利于发行人的经营发展。

(四)行业的基本情况
公司业务属于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下面行业发展分析首先对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做以概况性分析,然后根据公司的业务细分领域,分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检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仪表、电子测量仪器等部分进行分析。

1、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概况
仪器仪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测量、采集、分析与控制的手段和设备,是人类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工具,也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发达国家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历史较长,技术上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我国仪器仪表工业起步较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核心技术主要从国外引进。经过近 3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的产业体系,自主生产的仪器仪表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防设施、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业装备中。

随着我国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重大工程、工业装备、智能制造、生命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核电、科技研究、环境治理、检验检疫等领域对仪器仪表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迅速,各类仪器仪表在基本的测量功能之外,已具备智能处理能力,具有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功能;部分科学仪器能对被测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具备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此外传感器技术与算法、程序相结合的模块化开发拓展了仪器仪表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元器件不断涌现,各种精确高效的万用表、激光测距仪、空气质量检测仪等测量设备已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处于递增发展阶段,政府“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工业行业结构继续趋优。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增速持续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及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95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6.1%,实现净利润 10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1.0%。

(2)行业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中国制造 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战略部署,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产业升级,行业内技术水平的提高,国产仪器仪表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

《仪器仪表行业“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全行业深刻理会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深远内涵;准确把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现实要求。

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第一,随着传感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机理、新技术的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实现了高灵敏度、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微电子技术、微机械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生产中,仪器体积将变得更小;受惠于上述技术的运用,集成多样的功能模块,仪器功能将更加齐全。

第二,企业形态呈集团化垄断和精细化分工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垄断地位,既占据高端市场又加速向中低端市场扩张,掌控技术标准和专利,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小企业则向“小、精、专、强”的方向发展,通过在细分市场上的突出优势及跨国的合作销售渠道,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

第三,行业竞争格局趋势将表现为:本土企业在量大面广的中低端通用型产品具备较强的优势特色,将继续占有主要的国内市场份额;行业部分中高端产品虽然形成了一定竞争力,但国外产品在技术、品牌、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依旧,要想很快取得大的突破困难很大,本土企业今后一段时间内主要还是处于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的市场撬动阶段;在少数高端仪器仪表产品上,本土有望打破国外垄断,逐步形成与国外先进产品同台竞争的能力。

第四,客户资源和市场资源向行业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益发明显,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的运营情况将出现较大分化,本土大型国有企业、企业集团和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将是各种资源集中的主要受益者。资源集中、行业企业分化将形成行业企业苦乐不均、境况迥异的新格局,也可能成为改变行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因素。

从这些趋势来看,行业的发展将高度依赖技术和人才。企业将投入巨大资金用于研发,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生产设备。这些自动化设备生产以及产品研发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来源。

2、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起源于上世纪 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市场之一,同时也成为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企业最多、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生产的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在种类、仪器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以来,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监测远程化、智能化的实现以及生态环境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环境保护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多个环保新政正式落地实施。生态环境部明确了未来几年生态环境监测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提出要创新环境监测体制机制,强化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不断完善“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大力推进监测新技术发展,加快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顶梁柱”作用。

“十四五”期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要求到 2025年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高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健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得到有效保证,新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各项环保政策的支持下,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技术发展概况
近三年来环境监测技术主要集中于光谱、色谱、质谱、激光雷达(LIDAR)、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领域,涌现出数据处理、智能监测、生物传感器、三维激光雷达、无人机平台等新技术。

随着光学、电子、信息、生物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环境监测领域技术正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光学/光谱学分析、质谱/色谱分析方向发展;向多参数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以及区域动态遥测方向发展;向环境多要素、大数据综合信息评价技术方向发展。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GC+MSD)技术在污染源和厂界监测应用趋向成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在重金属污染检测领域逐步推广;超低烟尘监测系统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解决了污染源烟尘低于3
5mg/m测量下限问题,实现了超低现场烟尘的有效监测;国产监测系统稳定性、精度、可靠性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2)产业发展概况
环境监测仪器类别包括环境空气检测仪、烟尘烟气监测仪、水质监测仪、颗粒物采样器及数采仪五大类。在产品结构方面,烟尘烟气监测设备和水质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产品销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智慧环境领域,政府需求持续增加,网格化监测及微型站市场需求旺盛。环境监测要素从大气扩展到水质、土壤及固定污染源,监测领域不断扩大,监测网络从传统的“三废”监测发展为覆盖全国各省区、涵盖多领域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网。

近几年,我国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等方式,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一般技术与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部分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原创性技术数量少,技术整体水平仍落后发达经济体 5~10年,尤其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亟待破解,部分新材料、监测设备技术等高度依赖进口。以监测设备为例,我国拥有的环境监测核心专利总数量虽仅次于美国,但我国高端仪器产品往往存在精度差、性能不稳定、数据不可靠、一致性差等质量问题,部分产品也未能通过计量认证与环保认证,依赖进口。如国产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高端仪器市场占有率仅为 20%、15%和 27%,严重依赖进口。

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监测技术装备将向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监测领域将从空气、水向土壤、温室气体领域倾斜;监测指标向组分监测、前体物监测等倾斜。监测技术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光学/光谱学分析(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质谱/色谱分析(如 VOCs飞行时间质谱走航监测等)方向发展,向多监测参数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以及区域动态遥测(如机动车黑烟排放监控等)方向发展,向环境多要素、大数据综合信息评价技术方向发展。

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将推动环境监测从单一的仪器设备监测,向集群化监控预警维护系统及管理平台方向发展;部分环境监测仪器核心部件(如硬件传感器等)和高端仪器(如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是重要攻坚方向。

环境监测产业链的上游产业主要致力于硬件软件开发、检测试剂开发,中游产业主要致力于监测仪器、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下游产业主要致力于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从近三年的企业发展、并购等情况来看,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为涵盖软件、硬件、集成、运营维护的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服务商。

3)业态发展概况
A、大气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业态发展概况
环境质量监测持续升温,国家高度重视空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针对各类大气污染源及空气颗粒物,持续加严相关政策,提高排放治理标准,细化监测部署方案,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各级监测站对空气站的需求比较旺盛。

国家大气环境检测布局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设置 1734个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实时监测 PM2.5、O 等主要污染物,支撑全国空气质量评价、3
排名与考核。完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推进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监管向区县延伸,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点区县加密设置 279个监测站点。各地结合实际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综合标准站、微型站、单指标站、移动站等多种模式,实现县城和污染较重乡镇全覆盖。

B、水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业态发展概况
2022年 4月生态环境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到 2022年 6月底前,县级城市政府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到 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 9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 1年完成。环境治理,监测先行,随着国家对城镇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黑臭水体治理产业发展前景巨大,将会拉动黑臭水体水质监测领域快速发展。

以污水处理或者河道治理为代表的传统“末端治理”模式正在向“全流域治理”推进,全流域一体化生态单元的运营;小型化水质多参数自动监测系统以占地面积小、无需征地、安装灵活、建设周期短、投资少、低成本实现与固定站房式水站相同的功能配置等优势,将成为水质监测产品热点。近年来水域微量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在线监测仪器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水质 VOCs自动监测仪器的发展。

C、土壤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业态发展概况
国家对土壤污染监测、调查、防治、修复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各项政策颁布,促进了土壤监测、土壤修复行业的蓬勃发展,土壤监测设备需求明显上升。《“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国家在“十四五”期间设置土壤环境背景点2,364个、基础点 20,063个,每 5-10年完成一轮监测,掌握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筛选国家重点关注的土壤环境风险监控点 9,483个,纳入省级监测网络,每 1-3年完成一轮监测,及时跟踪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D、固定污染源重金属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业态发展概况
近三年来固定污染源监测市场趋向稳定,原有监测设备进入更换期,受益于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改造等因素影响,传统固定污染源监测产品需求有所上升。

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快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工作的通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等政策,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定期检定或校准,保证正常运行,并公开自动监测结果。自动监测数据要逐步实现全国联网。逐步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同时明确了重点排污单位和重点环境风险管控单位的范围,重点排污单位与重点环境风险管控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治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依法履行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环境保护法律义务。随着环保监督力度的加强,各污染排放单位对监测设备运维的可靠性需求增强,对数据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E、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运维行业业态发展概况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在自动监控系统数据有效性方面,国家逐步明确了排污企业的责任主体,各省环保主管部门纷纷放开自动监控系统运营市场,由排污企业自行决定自动监控系统运维单位,深入落实排污单位的责任主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自动监控系统运维单位的数量已超过 1,000家。

环境监测行业在项目模式创新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已有多个监测 PPP项目相继落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也纷纷开展,为社会资本进入环境监测市场,更快地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监测数据辅助决策打开了通道。(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