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仪科技(688600):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原标题:皖仪科技: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公司声明 1、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3、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4、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目 录 公司声明 ....................................................................................................................... 1 释义................................................................................................................................ 6 一、一般释义 ............................................................................................................ 6 二、专业释义 ............................................................................................................ 7 第一章 发行人基本情况 ........................................................................................... 9 一、发行人基本信息 ................................................................................................ 9 二、股权结构、主要股东情况 ................................................................................ 9 (一)股权结构 .................................................................................................... 9 (二)主要股东情况 .......................................................................................... 10 三、所处行业及行业竞争情况 .............................................................................. 11 (一)所属行业 .................................................................................................. 11 (二)行业主管部门 .......................................................................................... 12 (三)行业的政策法规 ...................................................................................... 13 (四)行业的基本情况 ...................................................................................... 21 (五)发行人面临的行业竞争情况 .................................................................. 33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 39 (一)主要经营模式 .......................................................................................... 39 (二)主要产品或服务 ...................................................................................... 41 五、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 49 (一)公司科技创新水平 .................................................................................. 49 (二)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 51 六、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 54 第二章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55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 55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 ...................................................................................... 55 (二)本次发行的目的 ...................................................................................... 56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 56 (一)发行对象的基本情况 .............................................................................. 56 (二)发行对象与发行人的关系 ...................................................................... 57 三、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主要内容 .............................. 57 (一)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的主要内容 .............................................. 57 四、本次发行股票的方案概要 .............................................................................. 60 (一)发行股票的种类和面值 .......................................................................... 60 (二)发行方式和发行时间 .............................................................................. 60 (三)发行对象及认购方式 .............................................................................. 60 (四)定价基准日、发行价格和定价原则 ...................................................... 61 (五)发行数量 .................................................................................................. 62 (六)限售期 ...................................................................................................... 62 (七)上市地点 .................................................................................................. 62 (八)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前公司的滚存未分配利润归属 .................. 62 (九)关于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决议有效期限 ...................................... 62 五、募集资金投向 .................................................................................................. 63 六、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63 七、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64 八、本次发行取得批准的情况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 64 第三章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65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 65 (一)年产 1000台套高端质谱仪项目 ............................................................ 65 (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 68 二、发行人的实施能力及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 .................................................. 69 (一)实施能力 .................................................................................................. 69 (二)资金缺口解决方式 .................................................................................. 70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营业务的说明,以及募投项目实施促进公司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方式 .................................................................. 70 四、本次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的情况 .............................................................. 71 五、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涉及立项、土地、环保等有关审批、批准或备案事项的进展、尚需履行的程序及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 71 (一)项目备案情况 .......................................................................................... 71 (二)土地取得情况 .......................................................................................... 71 (三)环境影响评估备案情况 .......................................................................... 71 第四章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72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 72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变化 ...................................... 72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 72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 73 五、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 .......................................................................... 73 第五章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74 一、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稳定性及未来发展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 74 (一)技术更新换代的风险 .............................................................................. 74 (二)客户开发风险 .......................................................................................... 74 (三)规模扩张引致的管理及经营风险 .......................................................... 74 (四)存货跌价风险 .......................................................................................... 74 (五)政府补助政策变化风险 .......................................................................... 75 (六)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 75 (七)新业务开发风险 ...................................................................................... 75 (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 75 (九)业绩下滑的风险 ...................................................................................... 76 二、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 76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 76 (二)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摊薄的风险 .................................................. 76 三、可能导致本次发行失败或募集资金不足的因素 .......................................... 76 (一)审批风险 .................................................................................................. 76 (二)发行风险 .................................................................................................. 77 第六章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78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78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80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81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 82 三、保荐人(主承销商)声明 .............................................................................. 83 三、保荐人(主承销商)声明 .............................................................................. 84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 85 五、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 86 六、发行人董事会声明 .......................................................................................... 87 (一)未来十二个月内的其他股权融资计划 .................................................. 87 (二)关于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提示及拟采取的填补措施................................................................................................................... 87 (三)关于填补即期回报措施能够得到切实履行的承诺 .............................. 88 释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一、一般释义
第一章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基本信息
(一)股权结构 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发行人前十大股东如下:
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臧牧。5%以上股东情况如下: 1、臧牧先生情况 臧牧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95年至 1998年在中科大科技实业总公司中佳分公司任销售经理;1998年至 2001年在合肥众成机电有限公司任销售经理;2001年至 2014年在合肥皖仪生物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3年至今就职于皖仪有限及皖仪科技,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截止 2022年 3月 31日,臧牧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39.07%的股份,并通过合肥成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控制公司 0.72%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 39.79%的股份。 2、安徽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情况 截止 2022年 3月 31日,安徽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发行人 8,735,649股股份,占发行人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 6.55%,其基本情况如下:
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92年至 1997年在合肥市电子技术研究所任工程师;1997年至 2000年在安徽海宁阿波罗机电有限公司任开发部长;2000年至2003年在合肥众成生物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任总工;2003年至今就职于皖仪有限及皖仪科技,现任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截止 2022年 3月 31日,黄文平持有发行人 8,141,509股股份,占发行人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 6.11%。 三、所处行业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所属行业 公司为一家专业从事环保在线监测仪器、检漏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等分析检测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第 C40类:“制造业”之“仪器仪表制造业”。 公司于 2022年 4月 13日收到了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变更了营业范围,增加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销售相关内容。目前医疗器械相关业务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有产品上市,对公司报告期经营业务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分析公司行业及业务情况时,未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专门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生产的环保在线监测仪器属于“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之“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代码为 4021。发行人生产的检漏仪器属于“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代码为 4011。发行人生产的实验室分析仪器属于“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之“实验分析仪器制造”,行业代码为 4014。发行人生产的电子测量仪器属于“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之“电子测量仪器制造”,行业代码为 4028。 (二)行业主管部门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主要负责市场总和监督管理等,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 2、生态环境部 主要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等。 3、工业和信息化部 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仪器仪表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和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4、科学技术部 主要负责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及科技发展、引进国外治理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编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并监督实施,牵头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示范;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等的规划、政策、措施等。 5、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主要职责为制定环境保护产业行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利益;参加起草国家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技术政策、行业技术标准等。 6、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主要职能包括参与编制行业标准、行业指导、行业规划、技术交流、行业数据统计、产业及市场研究、与国际组织的交流联系等。 (三)行业的政策法规 1、主要法律法规
(四)行业的基本情况 公司业务属于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下面行业发展分析首先对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做以概况性分析,然后根据公司的业务细分领域,分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检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仪表、电子测量仪器等部分进行分析。 1、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概况 仪器仪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测量、采集、分析与控制的手段和设备,是人类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工具,也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发达国家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历史较长,技术上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我国仪器仪表工业起步较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核心技术主要从国外引进。经过近 3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的产业体系,自主生产的仪器仪表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防设施、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业装备中。 随着我国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重大工程、工业装备、智能制造、生命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核电、科技研究、环境治理、检验检疫等领域对仪器仪表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迅速,各类仪器仪表在基本的测量功能之外,已具备智能处理能力,具有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功能;部分科学仪器能对被测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具备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此外传感器技术与算法、程序相结合的模块化开发拓展了仪器仪表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元器件不断涌现,各种精确高效的万用表、激光测距仪、空气质量检测仪等测量设备已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处于递增发展阶段,政府“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工业行业结构继续趋优。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增速持续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及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95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6.1%,实现净利润 10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1.0%。 (2)行业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中国制造 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战略部署,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产业升级,行业内技术水平的提高,国产仪器仪表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 《仪器仪表行业“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全行业深刻理会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深远内涵;准确把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现实要求。 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第一,随着传感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机理、新技术的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实现了高灵敏度、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微电子技术、微机械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生产中,仪器体积将变得更小;受惠于上述技术的运用,集成多样的功能模块,仪器功能将更加齐全。 第二,企业形态呈集团化垄断和精细化分工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垄断地位,既占据高端市场又加速向中低端市场扩张,掌控技术标准和专利,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小企业则向“小、精、专、强”的方向发展,通过在细分市场上的突出优势及跨国的合作销售渠道,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 第三,行业竞争格局趋势将表现为:本土企业在量大面广的中低端通用型产品具备较强的优势特色,将继续占有主要的国内市场份额;行业部分中高端产品虽然形成了一定竞争力,但国外产品在技术、品牌、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依旧,要想很快取得大的突破困难很大,本土企业今后一段时间内主要还是处于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的市场撬动阶段;在少数高端仪器仪表产品上,本土有望打破国外垄断,逐步形成与国外先进产品同台竞争的能力。 第四,客户资源和市场资源向行业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益发明显,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的运营情况将出现较大分化,本土大型国有企业、企业集团和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将是各种资源集中的主要受益者。资源集中、行业企业分化将形成行业企业苦乐不均、境况迥异的新格局,也可能成为改变行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因素。 从这些趋势来看,行业的发展将高度依赖技术和人才。企业将投入巨大资金用于研发,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生产设备。这些自动化设备生产以及产品研发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来源。 2、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起源于上世纪 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市场之一,同时也成为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企业最多、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生产的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在种类、仪器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以来,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监测远程化、智能化的实现以及生态环境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环境保护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多个环保新政正式落地实施。生态环境部明确了未来几年生态环境监测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提出要创新环境监测体制机制,强化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不断完善“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大力推进监测新技术发展,加快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顶梁柱”作用。 “十四五”期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要求到 2025年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高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健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得到有效保证,新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各项环保政策的支持下,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技术发展概况 近三年来环境监测技术主要集中于光谱、色谱、质谱、激光雷达(LIDAR)、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领域,涌现出数据处理、智能监测、生物传感器、三维激光雷达、无人机平台等新技术。 随着光学、电子、信息、生物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环境监测领域技术正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光学/光谱学分析、质谱/色谱分析方向发展;向多参数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以及区域动态遥测方向发展;向环境多要素、大数据综合信息评价技术方向发展。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GC+MSD)技术在污染源和厂界监测应用趋向成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在重金属污染检测领域逐步推广;超低烟尘监测系统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解决了污染源烟尘低于3 5mg/m测量下限问题,实现了超低现场烟尘的有效监测;国产监测系统稳定性、精度、可靠性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2)产业发展概况 环境监测仪器类别包括环境空气检测仪、烟尘烟气监测仪、水质监测仪、颗粒物采样器及数采仪五大类。在产品结构方面,烟尘烟气监测设备和水质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产品销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智慧环境领域,政府需求持续增加,网格化监测及微型站市场需求旺盛。环境监测要素从大气扩展到水质、土壤及固定污染源,监测领域不断扩大,监测网络从传统的“三废”监测发展为覆盖全国各省区、涵盖多领域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网。 近几年,我国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等方式,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一般技术与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部分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原创性技术数量少,技术整体水平仍落后发达经济体 5~10年,尤其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亟待破解,部分新材料、监测设备技术等高度依赖进口。以监测设备为例,我国拥有的环境监测核心专利总数量虽仅次于美国,但我国高端仪器产品往往存在精度差、性能不稳定、数据不可靠、一致性差等质量问题,部分产品也未能通过计量认证与环保认证,依赖进口。如国产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高端仪器市场占有率仅为 20%、15%和 27%,严重依赖进口。 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监测技术装备将向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监测领域将从空气、水向土壤、温室气体领域倾斜;监测指标向组分监测、前体物监测等倾斜。监测技术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光学/光谱学分析(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质谱/色谱分析(如 VOCs飞行时间质谱走航监测等)方向发展,向多监测参数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以及区域动态遥测(如机动车黑烟排放监控等)方向发展,向环境多要素、大数据综合信息评价技术方向发展。 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将推动环境监测从单一的仪器设备监测,向集群化监控预警维护系统及管理平台方向发展;部分环境监测仪器核心部件(如硬件传感器等)和高端仪器(如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是重要攻坚方向。 环境监测产业链的上游产业主要致力于硬件软件开发、检测试剂开发,中游产业主要致力于监测仪器、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下游产业主要致力于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从近三年的企业发展、并购等情况来看,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为涵盖软件、硬件、集成、运营维护的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服务商。 3)业态发展概况 A、大气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业态发展概况 环境质量监测持续升温,国家高度重视空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针对各类大气污染源及空气颗粒物,持续加严相关政策,提高排放治理标准,细化监测部署方案,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各级监测站对空气站的需求比较旺盛。 国家大气环境检测布局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设置 1734个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实时监测 PM2.5、O 等主要污染物,支撑全国空气质量评价、3 排名与考核。完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推进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监管向区县延伸,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点区县加密设置 279个监测站点。各地结合实际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综合标准站、微型站、单指标站、移动站等多种模式,实现县城和污染较重乡镇全覆盖。 B、水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业态发展概况 2022年 4月生态环境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到 2022年 6月底前,县级城市政府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到 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 9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 1年完成。环境治理,监测先行,随着国家对城镇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黑臭水体治理产业发展前景巨大,将会拉动黑臭水体水质监测领域快速发展。 以污水处理或者河道治理为代表的传统“末端治理”模式正在向“全流域治理”推进,全流域一体化生态单元的运营;小型化水质多参数自动监测系统以占地面积小、无需征地、安装灵活、建设周期短、投资少、低成本实现与固定站房式水站相同的功能配置等优势,将成为水质监测产品热点。近年来水域微量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在线监测仪器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水质 VOCs自动监测仪器的发展。 C、土壤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业态发展概况 国家对土壤污染监测、调查、防治、修复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各项政策颁布,促进了土壤监测、土壤修复行业的蓬勃发展,土壤监测设备需求明显上升。《“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国家在“十四五”期间设置土壤环境背景点2,364个、基础点 20,063个,每 5-10年完成一轮监测,掌握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筛选国家重点关注的土壤环境风险监控点 9,483个,纳入省级监测网络,每 1-3年完成一轮监测,及时跟踪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D、固定污染源重金属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业态发展概况 近三年来固定污染源监测市场趋向稳定,原有监测设备进入更换期,受益于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改造等因素影响,传统固定污染源监测产品需求有所上升。 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快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工作的通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等政策,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定期检定或校准,保证正常运行,并公开自动监测结果。自动监测数据要逐步实现全国联网。逐步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同时明确了重点排污单位和重点环境风险管控单位的范围,重点排污单位与重点环境风险管控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治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依法履行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环境保护法律义务。随着环保监督力度的加强,各污染排放单位对监测设备运维的可靠性需求增强,对数据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E、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运维行业业态发展概况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在自动监控系统数据有效性方面,国家逐步明确了排污企业的责任主体,各省环保主管部门纷纷放开自动监控系统运营市场,由排污企业自行决定自动监控系统运维单位,深入落实排污单位的责任主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自动监控系统运维单位的数量已超过 1,000家。 环境监测行业在项目模式创新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已有多个监测 PPP项目相继落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也纷纷开展,为社会资本进入环境监测市场,更快地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监测数据辅助决策打开了通道。(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