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钨新能(688778):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时间:2022年06月22日 08:06:57 中财网

原标题:厦钨新能: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证券简称:厦钨新能 证券代码:688778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XTC New Energy Materials(Xiamen) Co.,Ltd.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柯井社 300号之一)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注册稿) 保荐人(主承销商) 公司声明
1、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4、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目 录
公司声明 ....................................................................................................................... 2
目 录 ............................................................................................................................. 3
释 义 ............................................................................................................................. 6
第一章 发行人的基本概况 ....................................................................................... 10
一、公司基本情况.................................................................................................. 10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10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12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40 五、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47 六、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53
第二章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58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58
二、发行对象及其与发行人的关系...................................................................... 62
三、发行证券的价格或定价方式、发行数量、限售期...................................... 63 四、募集资金投向.................................................................................................. 65
五、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65
六、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66 七、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66 第三章 发行对象的基本情况 ................................................................................... 68
一、发行对象基本情况.......................................................................................... 68
二、发行对象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五年处罚、诉讼情况...... 72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情况.................................................. 73 四、本募集说明书披露前 12个月内发行对象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公五、认购对象资金来源.......................................................................................... 78
六、认购对象免于发出要约的说明...................................................................... 80
第四章 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摘要 ............................................................... 82
一、协议主体和签订时间...................................................................................... 82
二、股份发行和认购方式及其他合同主要内容.................................................. 82 三、协议的先决条件及违约责任.......................................................................... 84
第五章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 86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概况...................................................................... 86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基本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87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营业务的说明,以及募投项目实施促进公司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方式................................................................ 100
四、本次募集资金运用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的影响............................ 101 第六章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103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103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变化.................................... 103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103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104 五、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 104
第七章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105
一、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稳定性及未来发展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105
二、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 108
三、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108 第八章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111
一、发行人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111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一)................................................ 112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二)................................................ 113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三)................................................ 114 三、保荐人(主承销商)声明............................................................................ 115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118
五、承担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119 六、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的相关声明及承诺.................................................... 120 释 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下列简称具有如下特定含义:
基本术语

专业术语

注:除特别说明外,本募集说明书若出现部分合计数与各加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四舍五入所致。

第一章 发行人的基本概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一)发行人最新股权结构
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公司总股本为 25,157.2267万股,股本结构如下:
股份类别股份数量(股)
有限售条件股份197,417,485
股份类别股份数量(股)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54,154,782
合计251,572,267
(二)前十名股东情况
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 比例持股数量 (股)有限售条件股 份数量(股)
厦门钨业国有法人45.97%115,649,649115,649,649
宁波海诚领尊创业投 资合伙企业(有限合 伙)其他8.78%22,086,16722,086,167
冶控投资国有法人3.75%9,433,9609,433,960
福建省国企改革重组 投资基金(有限合 伙)其他3.75%9,433,9609,433,960
宁波国新厚朴股权投 资基金合伙企业(有 限合伙)其他3.75%9,433,9609,433,960
闽洛投资其他3.00%7,547,1687,547,168
兴证资管鑫众厦钨新 能 1号员工战略配售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其他2.50%6,289,3066,289,306
盛屯矿业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境内非国 有法人2.25%5,660,3765,660,376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 司境内非国 有法人2.25%5,660,3765,660,376
金圆资本管理(厦 门)有限公司国有法人1.50%3,773,5843,773,584
(三)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厦门钨业直接持有公司 11,564.96万股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45.97%,系公司控股股东;稀土集团直接持有厦门钨业31.77%的股份,并通过全资子公司潘洛铁矿间接持有厦门钨业 0.23%的股份,合计持有厦门钨业 32.00%的股份,系厦门钨业控股股东;冶金控股持有稀土集团 85.26%的股权,系稀土集团控股股东;福建省国资委持有冶金控股 100%的股权,对冶金控股履行出资人职责。综上所述,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厦门钨业,间接控股股东为稀土集团、冶金控股,实际控制人为福建省国资委,且报告期内未发生变更。 (四)股权控制图 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公司的股权控制关系如下: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发行人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
1、发行人所处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的主要产品为钴酸锂和 NCM三元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目录,公司产品属于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中“二次电池材料制造”中的“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三元材料”。同时,NCM三元材料属于《中国制造 2025》鼓励发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监管体制
公司所属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承担投资综合管理职责;工信部主要负责组织研究及拟定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及管理创新的政策建议,组织拟订并实施高技术产业中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的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公司所属行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主要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包括通过管理、协调、服务和建立健全行规行约,强化行业自律性管理;组织有关科研项目鉴定,开展行业统计与分析工作、技术咨询与信息交流工作;协助政府组织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代表会员单位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和意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全行业经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全行业发展等。

(2)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锂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并最终应用于 3C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市场领域,本行业除需遵循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外,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对行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如下:

文件名发文单位
锂离子电池行业 规范条件(2021 年本)和锂离子 电池行业规范公 告管理办法 (2021年本)工信部
  
2030年前碳达峰 行动方案国务院
综合运输服务 “十四五”发展 规划交通运输部
新型数据中心发 展三年行动计划 ( 2021年 -2023 年)工信部
关于加快推动新 型储能发展的指 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 委、国家能源 局
2021年政府工作 报告国务院
关于修改《乘用 车企业平均燃料 消耗量与新能源 汽车积分并行管 理办法》的决定工信部、财政 部、商务部、 海关总署、国 家市场监督 管理总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 展 规 划 ( 2021-2035 年)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完善新能源 汽车推广应用财 政补贴政策的通 知财政部、工信 部、科技部、 国家发改委
关于新能源汽车 免征车辆购置税 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 总局、工信部
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2019年 本)国家发改委
关于印发《推动 重点消费品更新 升级畅通资源循 环利用实施方案 ( 2019- 2020)》的通知国家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商务部
绿色出行行动计 划( 2019-2022 年)交通运输委、 国家发改委、 工信部等 12 部委
锂离子电池行业 规范条件(2018 年本)及锂离子 电池行业规范公 告管理暂行办法 (2018年本)工信部
关于印发完善促 进消费体制机制 实 施 方 案 ( 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
打赢蓝天保卫战 三年行动计划国务院
重点新材料首批 次应用示范指导 (2017)工信部
汽车产业中长期 发展规划工信部、国家 发改委、科技
 
促进汽车动力电 池产业发展行动 方案工信部、国家 发改委、科技 部、财政部
新材料产业发展 指南工信部、国家 发改委、科技 部、财政部
“十三五”国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规划国务院
中国制造 2025国务院
关于加快推进新 能源汽车在交通 运输行业推广应 用的实施意见交通运输部
关于加快新能源 汽车推广应用的 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
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
(2012-2020) 
3、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情况 (1)行业产业链情况 公司的主要产品钴酸锂、NCM三元材料产业链的上游为镍、钴、锰、锂等 金属盐、添加材料及其他辅料供应商,行业中游为钴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及负 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材料制造商及锂电池制造商,而行业下游为锂电池的 终端应用产业领域,主要为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动力锂电池领域、智能手机为 代表的 3C锂电池领域以及通信基站为代表的储能锂电池等三大领域。 公司位于产业链中游钴酸锂、NCM三元材料制造领域,如下所示: 行业上游金属资源方面,公司的主要产品耗用的原材料中,钴、镍和锂金属盐消耗量最大,并且占成本比重较高。①钴资源方面,我国钴资源缺乏,主要依赖进口,却是全球第一大钴资源消费国,国内钴消费量在全球消费量占比达 46%,锂电池行业是目前国内钴需求的主要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钴金属的矿产资源相对有限且市场供应集中度高,钴资源供应状况较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价格往往存在较大波动。②镍资源方面,最近三年,全球镍资源经历了由 2019年小幅短缺、2020年上半年下游需求不足导致供应过剩、2020年下半年受印尼镍矿出口禁令、菲律宾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供应偏紧以及 2021年流动性宽裕叠加镍供应短缺导致价格整体上行的趋势,波动相对剧烈。③锂资源方面,近几年我国锂行业供应端先后经历了“上游矿端原料实质性短缺”—“国内冶炼产能紧张”—“原料及冶炼产能均出现过剩”阶段,需求端则经历了从终端消费驱动到中间环节备库驱动,再回归终端消费驱动的阶段。随着2021年下游需求快速增长,锂资源稀缺性开始凸显。尽管锂矿端与冶炼端均持续增加资本投入,但由于不同项目受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与宏观环境等影响,产能投放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锂资源供应出现短期紧张情形,价格进入上行阶段。预计在供应端产能陆续释放后将有所缓解。④锰资源方面,世界锰资源较为丰富,市场供应充足,锰价格主要受下游需求变化影响。

行业下游应用方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前,3C电子产品是我国锂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领域已超过 3C电子产品领域成为锂电池的主要消费终端。同时,随着 5G时代的逐步来临和电网建设逐步发展,以通信基站储能、电网储能为代表的储能领域预计在未来带来较大的需求增量 。

根据高工锂电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
327GWh,预计到 2025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超过 1,450GWh,未来四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43%。

数据来源:高工锂电
从锂电池主要应用领域看,3C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公司产品的主要下游市场。其中,3C电子产品领域,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较为稳定态势,为锂电池提供稳定的市场需求;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经历了 2019年补贴退坡、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下的短暂回调后重启升势,2020年、2021年产销量与渗透率等关键指标接连创下新高。未来中长期看,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消费理念的改变,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将继续加速,从而进一步带动锂电正极材料的增长。据 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预计,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4,00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 50%左右。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保持长周期增长的趋势,并成为推动锂电池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万辆) 4,500 4,000 4,000 3,500 3,000 2,500 1,800 2,000 1,500 1,000 331.1 500 0 2020年 2021年E 2022年E 2023年E 2024年E 2025年E 2030年E
 
 
 
 
 
 
 
 
 
 
数据来源:EV Tank,伊维智库
(2)锂离子电池行业概况
①锂离子电池简介
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的一种,相比镍铬、镍氢、铅酸电池等其他二次电池,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且无重金属污染等优点。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和电池外壳几个部分组成。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充电时间及温度高低适应性等,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另外,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 30-40%,其成本也直接决定了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

锂电池中锂离子的利用效率直接决定了锂电池的容量,而提高正极材料的充电电压,可以提高锂离子的利用效率,是提升锂电池容量的路径之一;对于NCM三元材料而言,提高 NCM三元材料中镍的含量,也是提升锂电池容量的路径之一。

②锂电池行业发展概况
锂离子电池商业化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索尼、加拿大 Moli Energy. Ltd先后将不同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由于相较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其他电池体系,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充电快速、重量轻、体积小、污染少等优势,经过 20多年的发展,目前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 3C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

受近年来政策推动、技术趋于成熟、产业配套趋于完善等因素影响,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逐渐步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平价不断趋近燃油车,锂电池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主流市场的动力选择。受益于 2015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动力锂电池需求增长迅猛,动力电池领域已成为锂电池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根据 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达 562.4GWh,同比增幅 91%。其中,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371.0GWh,占比达 65.97%,增幅达 134.7%;中国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在全球占比接近 60%,在核心细分应用领域中的占比均超过了 55%。

目前,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可预计的未来,动力电池持续的发展将是促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概况
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分类
从应用角度,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满足比容量大、工作电压高、充放电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环境友好、制造难度低、成本低等多方面要求,但不同的正极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锂电池按照正极材料体系来划分,一般可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等多种技术路线,各项材料性能及优劣势对比情况如下:

钴酸锂 (LCO)锰酸锂 (LMO)磷酸铁锂 (LFP)镍钴锰酸锂 (NCM)
层状尖晶石橄榄石结构层状
274148170273-285
钴酸锂 (LCO)锰酸锂 (LMO)磷酸铁锂 (LFP)镍钴锰酸锂 (NCM)
    
135-150100-120130-140155-220
2.8-3.02.2-2.40.8-1.12.6-2.8
3.60-4.202.80-3.202.20-2.603.40-3.80
500-1,000500-2,0002,000-6,000800-2,000
3.0-4.53.0-4.33.2-3.72.8-4.5
较差良好优秀一般随 Ni 含量变高而 变差
较高
振实密度 大、能量 密度高、 工作电压 高成本低、安 全性能好成本低、安 全性好、循 环寿命长能量密度 高、成本相 对较低
成本高能量密度 低、高温循 环性能差能量密度偏 低,低温性 能较差高温易胀 气、循环 性、安全性 较差
3C电子产 品电动自行 车、电动工 具电动汽车、 商用客车及 储能3C电子产 品、电动工 具、电动自 行车、电动 汽车及储能
资料来源:行业研究报告等公开资料整理
A、钴酸锂:作为第一代商品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及比容量相对较高,在小型充电电池中应用广泛。尤其在中高端超薄电子产品领域,其体积能量密度及倍率性能好等优势明显。

B、锰酸锂:锰酸锂是除钴酸锂之外研究最早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相比钴酸锂,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安全性能好、倍率性能好等优点;但其较低的比容量、较差的循环性能,特别是高温循环性能使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锰酸锂电池将主要在物流车以及在注重成本、对续航里程要求相对低的微型乘用车领域具有一定市场份额。

C、磷酸铁锂:磷酸铁锂低廉的价格、环境友好、较高的安全性、较好的 结构稳定性与循环性能,使其形成了较广泛的市场应用,此前主要应用于商用 车(客车)和储能领域。近年来,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开始退坡,淡 化能量密度和续航指标,另一方面,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持续迭代,“刀片电池”、 “CTP”等技术的出现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包能量密度得到改善,因此带动了磷 酸铁锂在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市场份额的提升。 D、三元材料:NCM或 NCA三元材料三种元素的不同配比使得三元正极 材料产生不同的性能,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镍钴锰三元材料综合了钴酸 锂、镍酸锂和锰酸锂三类材料的优点,存在明显的三元协同效应。相较于磷酸 铁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更高、续航里程更长。 ②正极材料市场概况 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四种类 型,四种材料因各自的特性差异应用于不同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 经成为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的制造国之一,其中,我国在钴酸锂及锰酸锂 材料方面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磷酸铁锂及三元正极材料成为世界最大 生产及使用国。由于受下游不同应用市场的需求所驱动,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 已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以来,受 3C电子产品增长驱动,正极材料以钴酸锂为代表;
第二阶段,2014年以来,随着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磷酸铁锂以其成本低、高循环次数、安全性好、环境友好的性能优势占据了锂电池市场主要份额;
第三阶段,2017年以来,受消费者新能源乘用车对长续航里程需求增加、国家补贴政策转向、购车成本及安全性等多种要素的影响推动,NCM三元材料逐渐成为市场需求主导的正极材料之一。虽然在镍钴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叠加技术持续迭代等因素,2021年磷酸铁锂在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但长期来看,随着高电压、高镍、高功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未来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三元锂电池的性价比将不断凸显,叠加续航里程要求较高的中高端车型未来销量占比将逐步提升,具备高能量密度特质的三元材料仍将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

A、钴酸锂市场概况
从应用领域看,钴酸锂由于具备倍率性能强、工作电压高、压实密度较高等优势,主要应用于 3C电子领域,其销量主要与 3C电子产品出货量相关。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逐渐普及,3C电子产品增速放缓,受此影响,钴酸锂市场需求增速整体放缓。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中国钴酸锂市场产量 9.17万吨,同比增长 24.3%。中国钴酸锂产量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体现了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繁荣,钴酸锂材料需求量具备较强的韧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中国企业在钴酸锂市场中的占有率继续提升、竞争格局愈发清晰的发展趋势。

从钴酸锂未来市场需求看,目前 5G技术的推广已成为全球新一代信息革命的发展趋势,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1统计 5G发展大事记》统计,2021年我国 5G手机出货量达 2.66亿部,同比增速高达 63.5%,占同期手机总出货量的 75.9%,远高于全球 40.7%的平均水平。据 IDC预测,到 2023年 5G手机全球市占率将达到 2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90%。随着 5G技术的商用化加速、应用场景的增加,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单机带电量将大幅提升。随着 5G终端产品的普及率的提升,智能手机将迎来更新换代需求,推动对钴酸锂正极材料的需求增长。

同时,随着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也涌现出一批新产于健康医疗、游戏娱乐、个人安全等领域,新型产品的不断涌现为钴酸锂正极材料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长空间。预计未来几年全球钴酸锂出货量维持一定的稳定增速。

B、三元材料市场概况
从全球正极材料制造区域分布看,目前全球正极材料产地主要集中于中国、日本和韩国。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范围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 72.97万吨,同比增长 79.3%;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2021年 NCM三元材料出货量 39.81万吨,同比增长 89.5%,占全球 NCM三元材料出货量比例为 58.77%。

三元材料出货量的大幅增长主要系受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所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高工锂电、CleanTechnica等多家机构统计,2021年,在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的背景下,全球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 649.54万辆,同比大涨 108%,创下历年以来的最高涨幅;我国新能源汽车则以 352万辆的销量、158%的同比增幅及 15.4%的渗透率展现出极强的市场韧性,不仅大幅超出年初行业预期的 200万台的销量,而且相较 2020年的渗透率增长近 10个百分点。

受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步入高速发展期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将以 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加上电动工具、小动力市场向高端化方向发展等因素,将带动 NCM三元材料出货量不断提升。

随着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NCM三元材料市场正在逐步往高电压及高镍方向发展。根据 SMM上海有色金属网数据,2021年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仍以高电压 Ni5系产品为主,占比 46%,其次为 Ni8系高镍产品,占比为 36%,Ni6系产品占比为 16%。

数据来源:SMM(上海有色金属网)
近年来,受益于国内车用动力电池、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 NCM三元材料的市场规模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 39.81万吨,同比大增89.5%,相较 2017年 12.3万吨的产量已出现累计 223.66%的增幅,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34.13%。

从未来我国 NCM三元材料市场需求趋势看,随着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综合成本的更高要求,在纯电动车领域,NCM三元材料的高电压化、高镍化已成为现实发展趋势;在 48V轻混和 HEV领域,高功率 NCM三元材料仍然占据其主要市场空间。未来,随着包括 BEV和 HEV、PHEV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攀升,NCM三元电池产量的不断扩张将带动 NCM三元材料市场进一步扩大。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全球三元正极材料相应的出货量由 2017年的 15.0万吨增加到 2021年的 74.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9.03%,预计2025年全球三元材料市场需求将增长至 300万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高工锂电
4、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
(1)3C锂电池领域发展情况及趋势
①钴酸锂在中高端 3C电子产品锂电池的应用增长保持稳定
由于钴酸锂具备高电压、高压实等优点,符合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3C电子产品轻薄、美观方面的市场要求,另外,材料成本占中高端电子产品售价的比例较低,尤其是中高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3C电子产品对材料的成本敏感性较低,其他正极材料一般很难替代钴酸锂,因此,钴酸锂在全球消费锂电尤其是中高端消费锂电领域,例如中高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保持稳定。同时,由于 5G手机更新换代后,单台手机带电量增长以及消费无人机、TWS耳机和电子烟等新型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出现,均对钴酸锂带来一定的市场需求增长。

②三元材料进入对体积比容量密度要求较低的 3C电子产品市场
钴酸锂具有压实密度大、充放电稳定、工作电压高的特点,适合 3C电子产品领域的要求,3C电子产品锂电池传统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且中高端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在全球消费电池及动力电池用钴需求增长的带动下,行业对钴的需求导致钴金属价格维持中高位,钴酸锂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三元材料相较钴酸锂体现出成本优势,三元材料开始在对成本较敏感的,例如充电宝、电动玩具、电动家居产品等部分低端 3C电子产品市场渗透,但中高端市场对于长续航、轻薄化、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仍然主要使用钴酸锂电池。

(2)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
①目前形成了以 NCM三元材料为主、多种材料共存的格局且预计未来将长期存在
NCM三元材料自 2015年开始加快发展,由于其高能量密度的优势,符合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以及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逐步占据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的主要份额。三元材料相对磷酸铁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具备显著的能量密度优势,且常规三元材料在循环次数、安全性方面相较其他材料也无明显短板,因此,三元正极材料逐步成为动力电池领域的主流选择,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新能源汽车。由于动力锂电领域需求量最大,导致三元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导地位。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 39.81万吨,同比增长 89.5%。全球范围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 72.97万吨,同比增长 79.3%,预计未来三元材料的产能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其中,高容量 NCM三元材料主要应用于 BEV领域;高功率型 NCM三元材料主要应用于 HEV、PHEV及 48V轻混领域。

与此同时,磷酸铁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由于各具优点,在动力电池细分领域仍有比较优势。其中:A、磷酸铁锂具有成本低、高循环次数、安全性好的特点,因此得以在对安全性能要求高、对价格敏感的客车、专用车等汽车领域最早规模化应用。但是磷酸铁锂也有其固有局限性,如能量密度偏低、低温性能较差,导致其在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如中高端长续航乘用车等)应用面临较大压力。近年来,一方面,补贴力度开始退坡,淡化能量密度和续航指标,另一方面,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持续迭代,“刀片电池”、“CTP”等技术的出现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包能量密度得到改善,因此带动了磷酸铁锂在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市场份额的提升。2021年,在镍钴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磷酸铁锂产销量持续增加。据鑫椤资讯统计,2021年,国内磷酸铁锂产量达到43.80万吨,同比增加 208.50%;B、锰酸锂具备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的特点,将继续适用于电动自行车、轻型车、专用车等领域。

长期来看,随着高电压、高镍、高功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未来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三元锂电池的性价比将不断凸显,叠加续航里程要求较高的中高端乘用车型未来销量占比将逐步提升,三元材料以其高能量密度的本质特征仍然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在动力锂电池领域,预计未来以 NCM三元材料为主、多种材料共存的格局将长期存在。

②新能源汽车行业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推动,正极材料性价比重要性凸显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贴逐步下滑并逐渐退出,政府补贴不再是国内车企考虑成本收益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燃油车的竞争力,整车厂将倒逼产业链上游各环节提升性能、改进技术,并降低综合成本,国内车企将在保证续航里程和性价比之间进行权衡,结合各自汽车品牌、市场地位、中高低档车型的各自定位及实际成本收益情况选取对应的锂电池型号及配套的正极材料类型。

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提高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缩短充电时间、优化低温性能、降低电池成本等是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提高渗透率、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消费驱动的关键因素。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主要通过改进电池材料、电池成组技术等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而言,NCM三元材料中镍含量的提高、钴含量的降低可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降低电池单位成本。相比中低镍 NCM三元电池,高镍三元电池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更长的续航里程、更低的综合成本,但由于 NCM811工艺复杂带来的生产成本较高的情形短期内难以改变。

从产品性价比角度看,随着政府补贴逐步取消,Ni5系、Ni6系 NCM三元材料仍然是高能量密度电池中的综合性价比主流,产品性能仍有不断提升空间。随着 Ni5系、Ni6系产品的充电电压逐步由 4.2V提升至 4.35V,其能量密度可提升约 15%,综合性能表现与 Ni8系持平。同时,正极材料厂商和锂电池Ni8系接近,同时具备更高的安全性,未来预计仍会占据新能源汽车中的较大比例。根据百川盈孚统计,2022年 3月,NCM523单价约为 37.2万元/吨;NCM622单价约为 38.2万元/吨;NCM811单价约为 41.7万元/吨。Ni8系的综合成本高企、安全性不足,Ni5系和 Ni6系整体仍具备较强的性价比及市场竞争力。

③高安全性前提下的高能量密度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正极材料的重要要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由补贴推动转为市场驱动,在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高续航里程、轻量化的诉求对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应用情况看,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主要有两大途径,第一是采用更高能量密度的电芯,第二是电芯成组结构优化,提高成组、电池包效率,类似宁德时代 CTP、比亚迪刀片电池成组技术。

对正极材料企业而言,主要是协助下游锂电池企业提升电芯能量密度,目前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主要有两种途径,分别是提升电池充电电压及提升 NCM三元材料 Ni含量。

A、三元材料高电压化方面:Ni5系、Ni6系 NCM三元材料性能通过技术进步可以得到进一步改进,主要从高电压化和低钴化入手。一方面,通过提升Ni5系、Ni6系 NCM三元材料的充电电压,如从 4.2V提升至 4.35V,可以实现能量密度约 15%的提升,综合表现与 Ni8系持平;另一方面,正极材料厂商和电池厂共同开发更低钴含量的 Ni5系、Ni6系 NCM三元产品,在满足市场长续航需求的同时具备成本优势,因此,Ni5系、Ni6系 NCM三元材料高电压化、低钴化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和产业化方向。

B、三元材料高镍化方面:Ni8系以上 NCM三元材料的销售占比虽在不断提升,但其发展仍存在一定的瓶颈,比如,其安全性尚待进一步完善,且其综合成本较高,NCM811和 NCA等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工艺流程对于窑炉设备、反应气氛等有特殊的要求,且一般涉及二次烧结甚至更多次数的烧结,钴材料节省的成本不足以覆盖生产工艺方面增加的成本,因此,其综合成本显著高于Ni5系、Ni6系等材料,对于销量较高的中低档电动汽车而言,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成本的高敏感性使其无法承受 Ni8系高镍三元材料的高成本。未来,Ni8系以上 NCM三元材料技术更为成熟、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安全性进一步完善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技术和产业化方向。

(3)储能锂电池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
低碳环保已成全球趋势,全球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的能源转型。

为了保证供应的稳定性并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储能配置就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全球储能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目前锂电在储能行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成本的持续下降,锂电储能将在能源转换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全球视角来看,目前 5G无论是在技术、标准、产业生态还是网络部署等方面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2019年 6月,我国 5G商用牌照已正式颁发。5G网络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多个省份出台 5G建设绿灯政策,5G应用场景正逐渐在各行各业实现。2020年 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 5G加快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 5G网络建设进度、加大基站站址资源支持、加强电力和频率保障、推进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基站位于 5G运行的最基本环节,储能电池在此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对 5G网络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未来几年国内将大力发展 5G和基建工程项目,随着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主要通信运营商开启基站锂电池招标采购工作,未来基站需求将更一步释放。同时,海外市场新建基站进展加速,海外市场如东南亚、南亚地区等,受社会环境影响,电网稳定程度不及中国,新建的普通基站所需要的断电保障时间大大增大,锂电池的渗透率将进一步加快。

从储能市场的细分技术路径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成为了储能领域主要应用的锂电池产品,具有显著优势。据公开信息显示,磷酸铁锂电池占储能锂电池的比例已超过 90%,预计未来磷酸铁锂材料仍将是储能领域的主要应用材料。此外,目前日韩储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体系主要采用多元材料,后续随着三元材料技术的快速进步,电池产品的成本下降,三元锂电池在储能市场尤其是高效储能领域的渗透率预计也将进一步提高。总体来看,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在储能市场渗透率预计将继 续提升。 (二)发行人所处行业竞争情况 1、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情况及发行人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产品为钴酸锂与 NCM三元正极材料。两类核心产 品在细分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如下: (1)钴酸锂领域 2021年,全球钴酸锂市场前三位生产商市场占有率(CR3)超过 60%,集 中度较高,且均为中国企业,前三位分别为公司、巴斯夫杉杉和盟固利,其中 公司因具有突出的产品性能优势、稳定优质的客户以及产销渠道,市场占有率 连续多年排名行业第一位,处于市场龙头地位。 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中国钴酸锂市场产量 9.17万吨,同比增长 24.3%,产量占全球比例超过 90%。公司 2021年销量为 45,140.24吨,且绝大部 分系 4.45V、4.48V高电压钴酸锂产品,公司钴酸锂出货量占中国钴酸锂市场比 例约 49%,市场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预计到 2025年,全球钴酸锂正极材料产能进一步向中国集中,国外钴酸锂材料产能将进一步缩减,未来中国钴酸锂正极材料产能占全球的比重有望超过90%。同时,下游主要消费电池企业与材料企业绑定度将进一步加强,全球钴酸锂消费电池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数码电池原材料具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完善的供应体系,未来中国数码电池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比例有望超过60%;头部钴酸锂材料企业将进一步绑定大客户资源,加强产品产销渠道,同时加大对上游原材料布局,进一步加强自身闭环供应链的建设,进而加强核心竞争力。

(2)三元材料领域
目前全球三元材料产能主要位于中国、韩国、日本。其中,2021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占全球三元材料出货量的比例为 58.77%,占比超过一半,产品以NCM为主,日本三元材料以 NCA为主,韩国则兼有 NCM和 NCA。2021年,LGC、容百科技、Ecopro三元材料出货量排名全球前三位。

根据鑫椤资讯统计,2021年国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 39.81万吨,全球范围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 72.97万吨。2021年公司 NCM三元材料在国内的市占率约为 7%,处于行业主流梯队。除公司外,近两年经营规模较大的主要国内同行业企业还包括容百科技、当升科技、长远锂科、振华新材等。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持续利好,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巨大的应用前景预期下,行业上游矿业和下游的电池企业等为了降本提效原因延伸产业布局,进入正极材料领域。截至 2021年末,我国 NCM三元材料市场份额仍相对分散,行业前几名企业市场占有率接近,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暂未形成绝对的龙头企业,依旧维持多强并列状态。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NCM三元材料市场份额集中度将继续上升。

2、行业内主要企业介绍
除公司外,全球主要从事钴酸锂和三元材料业务的企业(未包括自产自用正极材料的电池生产企业)简要情况如下:
(1)优美科
优美科(Umicore)是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全球性材料科技集团,其业务侧重于材料科学、化学、冶金方面的应用领域,拥有催化、能源与表面处理技术及回收等三大业务集团并在全球各大洲开展运营,客户群遍及全球。2021年,该集团收入达到 40亿英镑。优美科于 1982年进入中国,已在中国设有 8个工厂,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主要从事 NCM三元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供应三星 SDI、LGC等客户。

(2)住友金属
日本住友金属矿山有限公司(Sumitomo Metal Mining Co.Ltd,SMM),是日本住友财团旗下唯一主要从事有色金属业务的企业,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金属开采、冶炼、终端材料全产业链业务模式的矿业公司,业务涉及金属粉体、专用料浆、晶体材料、薄膜溅射靶材、电磁材料、电子材料等的研发与制备,原料品种涵盖铜、金、镍、钴、铅、钼、稀土等数十种金属。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主要从事 NCA三元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供应松下。

(3)韩国 L&F
L&F成立于 2000年,主要生产 NCM、LCO、LMO等正极材料,是世界上最早将 NCM三元材料商业化的企业之一,也是韩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NCM三元材料具体主要以 NCM523、NCM622为主,主要配套三星SDI和 LGC等客户。

(4)当升科技
当升科技(300073.SZ)成立于 1998年,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中央企业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并于 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该公司业务领域涵盖锂电材料与智能装备两大板块,其中的锂电材料主要产品包括 NCM三元材料、钴酸锂等正极材料与前驱体材料。主要客户涵盖了多家主要的锂电池企业。

(5)容百科技
容百科技(688005.SH)成立于 2014年 9月,于 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NCM523、NCM622、NCM811等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等。

(6)长远锂科
长远锂科(688779.SH)成立于 2002年,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于 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材料的研究与生产,主要产品包括前驱体、NCM三元材料、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镍氢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比亚迪等。

(7)振华新材
振华新材(688707.SH)成立于 2004年 4月,控股股东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于 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其主要产品涵盖消费电子产品及电动汽车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包括钴酸锂、NCM三元材料系列产品。

(8)巴斯夫杉杉
巴斯夫杉杉成立于 2003年,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包括钴酸锂、多元正极材料、锰酸锂等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设备锂电池及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主要客户包括 ATL、LGC、CATL、比亚迪等。

(9)巴莫科技
巴莫科技成立于 2002年 8月,是一家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制、开发和产业化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为华友钴业(603799.SH)控股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钴酸锂、NCM三元材料等。

(10)盟固利
盟固利成立于 2009年 11月,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钴酸锂和三元材料。2021年,其钴酸锂的销售规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11%,位居行业第三;目前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钴酸锂产品以 4.35V、4.4V及 4.45V为主。目前拟申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正在问询阶段。

(11)天力锂能
天力锂能成立于 2009年,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营产品涵盖 NCM333、NCM523、NCM622、NCM811等几种主要的三元正极材料类型,重点客户包括星恒电源、天能股份、长虹新能源等企业,专注于小型动力锂电池这一细分领域,目前拟申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正在注册阶段。

3、发行人的竞争优势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多数拥有较高的专业学历和丰富的研发经验。公司研究院研发团队分别定位于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检测技术、设备改造与开发等方向,自 2004年开始介入正极材料研发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连续攻克了 3C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陆续推出了高电压钴酸锂、高倍率型 Ni3系、高电压型单晶 Ni5系、高电压型单晶 Ni6系、Ni8系 NCM三元材料、Ni9系 NCM三元材料等高端产品,配合国内多家电池客户开发出了多款多代新型锂电池。

公司研发团队十余年以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是国内较早开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探索的企业之一,在公司核心研发人员带领下,培育出一批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组成了覆盖高电压钴酸锂、高性能 NCM三元材料制备及产品综合性能检测等方面的研发人才体系。公司拥有近 300名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具备较强的持续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获得 79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 51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在自主创新方面,为巩固和提高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在保持现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技术研发布局。通过自主的产品升级与新品开发,推动行业技术的升级迭代。报告期内,公司除对量产产品进行不断优化升级之外,还对全固态电池材料、补锂技术、钠离子电池材料、高容量功能性材料等进行了开发研究,以满足电池企业及经济社会对更高性能正极材料的需求。其中,公司最新研发的 4.5V高电压钴酸锂、新款高电压NCM三元材料等新产品,均已通过部分客户认证并进入到批量供货阶段。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所开发的高电压钴酸锂、单晶系列与高镍系列 NCM三元材料,配套用于国内外多家知名动力电池厂商的前沿产品中。在 3C锂电池领域,公司与 ATL、三星 SDI、村田、LGC、欣旺达、珠海冠宇及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到下游中高端 3C电子产品中;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与中创新航、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及国轩高科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该等国内外主流锂电池厂商配套提供产品性能优异且稳定的正极材料。

(2)广泛认可的商业化成果优势
公司以持续的技术研发为基础,将多项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成为了市场广泛认可的商业化产品。例如,公司是行业内最早的成功开发出高倍率型 Ni3系 NCM三元产品,并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的正极材料企业;公司于 2017年实现 Ni6系和 Ni5系 NCM三元单晶产品量产,是行业最早实现将单晶 Ni6系NCM三元材料大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量产的正极材料企业之一;2018年,公司 4.45V钴酸锂材料量试通过认证,产品容量、循环性能、压实密度等性能进一步提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19年公司 Ni6系高电压单晶NCM三元材料大批量稳定量产;2020年,公司 4.48V高电压钴酸锂实现量产并于 2021年大批量供货;2022年,公司 4.5V钴酸锂产品和新款高电压 Ni6系三元材料均开始批量供货。2021年 9月,公司“高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安全性钴酸锂新产品的开发与转化应用”项目经厦门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2020年度厦门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①3C锂电池市场:公司采取差异化的高端产品原则,紧紧把握 3C产品快速发展和迭代的机遇,结合下游核心客户的需求,设计、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占据竞争优势的产品。公司持续保持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3C锂电池领域市场领先优势,不断巩固在高电压钴酸锂产品市场的领先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成为高电压市场的行业标杆。

②动力锂电池市场:公司遵循“行稳致远”的原则,跟随主流客户需求所开发的高倍率系列、高电压单晶系列与高镍系列 NCM三元材料,配套用于国内外多家知名电池厂商的前沿产品中。公司先后获得厦门市专利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厦门市专利三等奖、2019厦门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十强首位、2021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100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厦门市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等荣誉,公司及产品所获得的荣誉和奖励均体现了公司的研发成果优势。

(3)品质稳定的规模化量产优势
锂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行业主要的锂电池厂商对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一致性、供货稳定性、及时性等具有严格的要求。一方面,公司从产能保障、生产线设计、设备选型安装、生产工艺改进调试、研发、品控与生产人员协同安排等方面保证产品质量符合主要客户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司从客户产品研发阶段就介入协助客户研发,掌握材料的性能指标,通过密切沟通互动与反馈,利用自身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和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保证了正极材料大规模生产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公司在全面保障交付的同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支持,为客户赢得市场做出积极贡献。公司所开发的高电压钴酸锂及高性能动力锂电池用三元材料,配套用于 ATL、三星 SDI、中创新航、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及国轩高科等国内外多家知名电池厂商的前沿产品中,是其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

在正极材料研究和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品控能力和积极响应客户不同需求的及时服务能力,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销量规模连续两年处于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在获取大客户订单时优势明显,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规模化与稳定量产优势。

(4)优质稳定的知名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厂商之一,下游大型锂电池厂商均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认证机制,通常从送样到量产耗时数年时间。公司坚持差异化大客户战略,在 3C电子产品领域,公司为 ATL钴酸锂产品第一大供应商,并且公司与客户通过合作开发等密切合作关系,加强客户粘性。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跟随一线主流车厂需求步伐,稳健推进高性能 NCM三元材料的认证和技术交流,已通过国内外多家主流锂电池厂商的认证程序,积累了优质的核心客户资源,凭借多代钴酸锂及 NCM三元材料的持续推出,公司在行业内存在一定先发优势,并积累了良好的客户口碑。
公司准确地把握 3C电子产品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趋势和商业需求,借助于多年来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积累形成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已拓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锂电池客户。在 3C锂电池领域,公司与ATL、三星 SDI、村田、LGC、欣旺达、珠海冠宇及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到下游中高端 3C电子产品中;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与中创新航、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及国轩高科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有助于促进厦钨新能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客户资质及信誉良好,也是厦钨新能能够稳定发展、持续壮大的重要基础。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主要产品为钴酸锂、NCM三元材料等。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特性对于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具有重要影响,并且正极材料成本占锂电池成本的比例较高,达到 30%-40%左右,正极材料无论是在性能方面还是在成本方面,都对锂电池的制造影响重大。锂电池主要应用于 3C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无人机、电子烟、以 TWS耳机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等各类新 型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等)以及储能(通信储能、 电网储能、家庭储能等)等三大领域。 公司前身为厦门钨业下属的电池材料事业部,自 2004年开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并于 2016年 12月新设公司独立运行,成为厦门钨业下属的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子公司。经核心研发技术团队十多年持续的科研投入和攻关,公司已掌握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具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工艺设计、优化和持续改进能力,并已具备高电压钴酸锂、高性能 NCM三元材料的持续研发与大规模量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产能规模与出货量稳居行业前列。根据鑫椤资讯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钴酸锂总产量为 9.17万吨,公司产量占比约 49%,在行业内具备显著的龙头优势;NCM三元材料产销量居我国 NCM三元材料行业前列。公司是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重要制造商之一。

借助于多年来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积累形成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公司拓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锂电池客户。在 3C锂电池领域,公司与ATL、三星 SDI、村田、LGC、欣旺达、珠海冠宇及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到下游中高端 3C电子产品中;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与中创新航、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及国轩高科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稳定与深化客户合作,先后获得厦门市专利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厦门市专利三等奖、2019厦门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十强首位、2021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0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厦门市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等多项重要荣誉。

近年来,公司不断改进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 NCM三元材料、高功率NCM三元材料、高镍 NCM三元材料等产品的综合性能,紧跟优质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通过与下游核心客户的紧密合作,持续进行工艺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公司保持并提高了钴酸锂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提升并巩固了在NCM三元材料细分领域的行业主流企业地位,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

此外,报告期内,针对差异化市场,在磷酸铁锂的持续研究和技术储备基础上,公司已启动磷酸铁锂项目建设,以开发高端磷酸铁锂材料满足下游需求。

(二)公司主要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钴酸锂、NCM三元材料均属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的重点产品,具体分类为“3.3.10.1二次电池材料制造”中的“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三元材料”。公司主要产品的基本情况如下:
1、钴酸锂
钴酸锂具有工作电压高、压实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且稳定等优点,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无人机、电子烟及以 TWS耳机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等各类新型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由于高电压钴酸锂是体积能量密度最大的正极材料,能够满足相关电子产品对电池高容量和外观轻薄等要求,而且正极材料成本占中高端电子产品售价的比例较低,尤其是中高端 3C电子产品对材料成本的敏感性较低,其他正极材料一般很难替代钴酸锂。

钴酸锂产品按照充电电压高低可以分为 4.35V、4.4V、4.45V、4.48V、4.5V等型号,能量密度随电压的升高而升高,相应电池的待机时间也越长。行业目前多数企业仍然以 4.35V、4.4V产品为主,而目前公司以 4.45V、4.48V及以上高电压产品为主,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公司 4.48V产品已于 2020年实现量产并于 2021年大批量供货,4.5V产品也已于 2022年开始批量供货。未来4.5V+钴酸锂产品是公司研发和生产的重点。

公司在钴酸锂领域已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与 ATL、三星 SDI、村田、LGC、欣旺达、珠海冠宇及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挖掘客户需求,配合客户进行合作研发,不断完成产品升级迭代,产业链合作关系紧密,具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市场知名度。

2、NCM三元材料
NCM三元材料具备克比能量密度高、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结构比较稳定等优势,被大量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消费电子产品(对体积比能量密度要求低,比如充电宝等产品)等领域。NCM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会随着充电截止电压提高或镍含量的提高而提升,相应锂电池的续航里程也越长。

在 BEV领域,目前行业用量最多的类型为 Ni5系 NCM三元材料,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类型以高电压 Ni5系、高电压 Ni6系 NCM三元材料为主,且已具备高镍 NCM三元材料的量产能力。在 HEV领域,电池正极更多的是使用高功率NCM三元材料,主要通过细化其一次晶粒、提升比表面积、缩小粒径等技术路线来实现高功率、高倍率性能。此外,公司还逐步将高功率 NCM三元材料导入新型民用电动工具领域,已形成小批量生产。

公司与中创新航、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及国轩高科等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入主流动力锂电池品牌厂商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新能源汽车正极材料产业链重要的供应商之一。未来公司将紧跟国内外一线品牌车企的需求,重点做好高性能 NCM三元材料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配套。

(三)公司主要业务模式
1、销售模式
(1)直销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直销模式实现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主要应用于 3C电子产品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领域,下游客户以国内外知名的锂电池制造企业为主,公司主要采取大客户战略和高端产品策略,针对不同客户对正极材料性能、规格标准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公司的正极材料的研发需与应用的终端产品、锂电池产品的研发、设计需求相匹配,终端产品总体的研发定型周期较长,终端产品生产商需要与锂电池生产商及正极材料生产商等上游企业合作推出新产品,公司材料产品的整体销售流程贯穿在下游客户的供应商认证、正极材料产品的送样、测试、检验等流程中。公司通过客户的评估验厂等程序后,后续根据与客户约定的产品标准进行小规模试产(“小试”),并向客户送样测试。小试通过后,公司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中等规模试产(“中试”),并向客户交付相关产品供客户检测,取得生产的稳定性认可。中试完成后,进入量试阶段,量试产品经检验合格满足客户要求后进入量产阶段,后续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大批量供货。公司在与主要客户持续合作过程中,为满足客户不断更新换代的新产品开发需求,公司营销、研发部门与客户开展深入沟通,同时质控部门也参与到客户产品的开发中,公司生产部门会根据客户新电池产品的特殊需求,优化工艺流程及设备结构等,协助客户完成新产品的更新定型。

(2)产品定价机制
公司与下游客户普遍采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通行的产品定价机制,即“主要原料成本+加工价格”的定价模式。公司在与客户确定采购订单时,就具体产品提供报价,报价内容由各类金属盐原材料成本及加工价格构成。其中,各类金属盐原材料的成本为相关金属盐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加工价格则由公司根据具体产品的加工成本、目标利润及客户议价等情况综合确定。

2、采购模式
(1)采购策略与成本控制方面
公司主要采用弹性控制的原材料采购策略。一方面,公司在与客户确定销售订单的同时,尽量同步锁定原材料价格,避免承担原材料涨价风险。公司对采购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钴、锂、锰、镍类金属盐等主要原材料,公司与中伟股份、格林美、天齐锂业等知名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证主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另一方面,公司根据市场分析预测,结合生产能力和库存变动情况,按照“低库存、快周转”的经营策略,合理安排采购、生产节奏,以保障交货的及时性。

(2)供应商管理与采购流程方面
公司在与国内外大型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通过建立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形成了相对稳定并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原辅料供应持续稳定、品质稳定及价格合理。

公司通过规范的采购流程,保证采购活动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公司主要采购流程包括:①编制采购计划:采购部门根据年度预算的指导原则和经营计划目标,结合公司的库存状况和市场预测,编制主要生产物料的采购计划(年/季/月)和费用预算;②采购申请:生产部门根据订单需求、原材料库存情况及生产能力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经原材料需求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上报采购部门;需求部门申购人提出采购申请,并经相关领导审批同意后组织采购;③采购执行:采购人员原则上选择三家以上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进行询价,根据供应商报价,参考市场行情,兼顾品质、价格、付款条款、交货方式、运费承担、服务等,在公司定价小组同意的限价范围内,与合格供应商确定商务条件,签订采购合同或采购订单。④交货验收:物料到达公司后,由生产管理部安排卸货,检测中心根据各验收准则和方法及作业指导对物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办理入库手续。⑤结算支付:采购人员根据已过账未结算的产品收据,及时和供应商对账,并收取发票交付会计过账,合理安排付款。

3、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原则安排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下游不同的电池客户或者同一客户的不同订单对正极材料的规格、性能方面一般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公司生产安排主要以销售订单为基础,同时考虑客户中期需求情况制定排产计划并进行灵活调整,保证销售与生产的匹配与衔接。

(1)生产流程方面
公司销售部根据交货订单及客户需求情况于每月 15日前提交后续三个月的需求计划(《月销售计划》),其中下月需求计划需精确至每日发货计划(包括每日发货的客户、数量、类型等)。生产管理部于每月 15日前组织召开月排产会,根据销售部提供的需求计划和公司的产能利用情况组织下月的生产计划安排并制定下月的《月生产计划》、《月原料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月物料需求计划》联系供应商落实物料采购计划,制定《月原料到货计划》。生产管理部每月 25日左右组织召开月协调会,会议审核《月销售计划》、《月生产计划》、《月原料到货计划》。生产管理部根据会议要求,修订计划并安排各部门实施生产活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部于每周三下午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滚动排产会,根据具体订单完成情况合理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准时交付;产品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验收入库。

(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面
生产部门确定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控制要求,编制生产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操作方法、要求,监督各生产工序中的操作人员按各自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严格执行。生产部门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和相关工艺设立关键控制点,及时更新现场设备参数值,核定生产物料的消耗,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工艺流程,控制并降低生产成本。

(3)外协加工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出于生产全流程各环节节省成本考虑或补充自身阶段性产能不足等原因,在能够控制产品质量前提下,将原材料加工环节及部分生产加工环节等非核心生产工序委托给外协厂商,相关委托加工业务严格按照公司《采购委外加工管理规定》及《生产委外加工管理规定》等制度执行。

五、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一)科技创新水平
1、公司技术先进性
公司核心团队通过十余年的自主创新和行业深耕,掌握了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等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工艺及性能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化水平均处于行业优势地位。公司以高电压钴酸锂及高性能 NCM三元材料为重心,研发并掌握了高电压钴酸锂前驱体、三元前驱体共沉淀技术及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 NCM三元材料、高镍 NCM三元材料、高功率 NCM三元材料制备技术及正极材料性能综合评价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取得 79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51项,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知识产权体系。同时,公司还积极进行前沿技术开发,推进全固态电池材料、补锂技术、钠离子电池材料、新型前驱体等一系列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其中,固态电解质技术目前已实现吨级生产,产品稳定可靠,在固态电池体系中效果良好;补锂材料可以有效提升电池容量与循环性能,目前已通过终端认证,预计于 2022年实现应用;钠离子电池材料也与国外客户开展合作,聚焦提升钠离子材料的倍率与低温性能方面的研究;新型前驱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含氨氮废水,解决前驱体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公司深厚的技术储备与强劲的产品研发实力助力其先后获得厦门市专利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厦门市专利奖三等奖、2019年度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21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体现研发技术方面的重要荣誉,技术研发实力具备领先性。

2、公司研发技术产业化情况
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在钴酸锂、NCM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制备技术、材料烧结技术、材料掺杂与包覆技术、单晶合成技术等方面取得丰硕的产业化成果,并得到产业化应用。依托上述科研成果,公司成为国内最早具备钴酸锂和 NCM三元材料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并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和产品升级迭代,深化与客户的合作。

近年来,公司坚持优质大客户战略,走高端产品路线,坚持“高电压钴酸锂与高性能 NCM三元材料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
(1)在 3C锂电池领域,公司坚持核心优质大客户战略,通过合作研发,帮助客户实现产品升级迭代,通过钴酸锂的高电压及单晶化,持续提升锂电产品的长待机性能并满足终端产品轻薄化需求,不断巩固公司钴酸锂产品在下游消费锂电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高电压钴酸锂(≥4.45V)产品属于《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之“关键战略材料”之“新型能源材料”,目前全球范围内 4.45V+高电压钴酸锂产品占全球钴酸锂产品总产出的比例较低,公司率先开发并量产的 4.45V+高电压钴酸锂产品,性能及出货量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4.48V钴酸锂产品 2020年实现量产,2021年市场份额大幅上升,4.5V钴酸锂产品也已于 2022年开始批量供货。

(2)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本着行稳致远的原则,坚持优选并服务下游优质客户,深挖客户需求,持续推动研发创新,经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持续努力,公司在 NCM三元材料的高电压化、高功率化、高镍化三个细分方向均有先进的产品实现产业化。

①高电压单晶 NCM三元材料:公司前身厦门钨业下属的电池材料事业部于 2015年实现 4.3V高电压 Ni3系 NCM单晶三元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并进一步推出 Ni5系、Ni6系 NCM单晶三元材料,是行业内最早实现将单晶 Ni5系、Ni6系 NCM三元材料大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企业之一。

公司近年来加大 Ni5系、Ni6系等低钴含量的高电压 NCM三元材料研发,提升材料性能并降低成本,并形成了大规模市场销售;公司 2021年开发的新款高电压 Ni6系三元材料,在满足下游新能源汽车高续航、高安全性需求的同时,降低了镍钴等相对稀有金属的使用,性价比优势明显,并成功应用到续航里程超过 1,000公里的电动车上,目前已经开始量产供货,根据公司的在手订单和潜在订单,预计未来六个月的出货量将超 5,000吨;现阶段公司正在进一步开发无钴和微钴体系的材料合成技术,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性价比及市场竞争力。

②高功率 NCM三元材料:公司前身厦门钨业下属的电池材料事业部于2013年开发并规模化量产了中国第一款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 NCM三元材料,批量出口到日本松下,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于 2013年设计开发了国内首款 PHEV用 NCM三元材料,最终向宝马汽车供货,这是国内最早进入国际豪华车品牌供应链的 NCM三元材料之一。近年来,公司持续设计开发多款 Ni3系和 Ni5系高功率 NCM三元材料,适用于 48V轻混、HEV、PHEV等车型并形成规模化销售。

③高镍 NCM三元材料:公司于 2018年实现 Ni8系多晶及单晶产品量产,在此基础上,通过新一代的控制结晶技术开发元素均匀分布、具有特定形貌的三元前驱体,同步开发材料烧结、掺杂及包覆技术,制备出球形及单晶 Ni9系NCM三元材料,比目前市场上的 Ni8系产品的容量更高、钴含量更低,并保持较好的循环、产气、内阻特性,目前正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公司致力于在高安全性高镍材料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突破,未来推出的高镍产品会兼顾高容量和高安全性能,让高镍材料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公司超高镍 Ni9系产品已通过两家知名客户认证并成功切入到国际一线车企供应链体系内,公司向上述两家客户 2022年初至今已供货数量及潜在订单数量合计超过 200吨,另有数家知名客户处于送样验证阶段,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强。

此外,公司自 2009年起在磷酸铁锂方面拥有技术储备并持续保持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开始全面布局磷酸铁锂产能,该过程中,公司将充分利用技术储备、工艺优势与丰富的品控经验,开发低温性能优良的磷酸铁锂材料,重点布局高端化、差异化产品。

公司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将核心技术有效转化为核心产品的生产过程。凭借行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与自身竞争优势,公司不断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整体业务规模实现快速扩张。最近三年,公司主要产品钴酸锂和 NCM三元材料销量由 39,502.79吨增加到 72,225.70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5.22%;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由 692,117.66万元增长到 1,550,373.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49.67%,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 1-3月,公司经营规模继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590,907.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3.33%,其中 NCM三元材料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 57%。

(二)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1、保持并强化科技创新的机制
公司把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持较高的研发力度,坚持研发面向客户、面向市场,遵循“应用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以研发产品能够形成效益贡献为原则,建设了近 300人以上规模的研发技术团队,持续研究优化产品路线和技术路线。公司的创新研发机制遵循的原则为:
(1)紧跟市场应用趋势:紧跟市场主流产品及其产品属性,建立产品分析地图,专项推进重点产品攻关;全力服务主流大客户产品性能改良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客户研发服务;做好高电压钴酸锂及高电压、高功率、高镍三元材料的工程化应用;
(2)面向市场需求开发:加强自身研究院和下游客户及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广泛开展与松下、ATL、中创新航等直接或间接客户沟通,获取大客户发展计划和未来合作的机会;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重点大学、研究所、科研机构的合作,打造研产销一体化平台;做好更高电压钴酸锂、高容量 NCM三元材料、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等产品的开发;
(3)面向未来储备:积极探索下一代新能源材料技术的前沿理论和前沿技术,分析和整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题攻关,推进前沿产品研发和技术孵化,探索适合商业化、产业化的前沿产品储备,大力开发下一代锂电产品、新能源材料产品;
(4)完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研发体制机制,以新能源材料研究院为基础建立研发技术创新平台,引进、聚集、培养人才,以机制创新激活研发人员的创造性。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制度,促进公司对锂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工艺改善、综合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持续创新和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①在研发项目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研发项目管理规定》,详细规定了研发项目立项、实施与控制、验收管理,明确项目管理参与者的职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效率,指导和规范公司在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检测技术、设备改造与开发、管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发活动;②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公司制定了《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对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新产品开发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项目管理和风险预防,确保新产品开发过程满足客户项目的质量、成本、时间要求;③在合作研发方面,公司在立足自主研发基础上,为促进公司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引进和利用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发资源,公司还制定了《技术委托开发、技术合作开发项目管理规定》,规范公司在技术委托开发、技术合作开发项目的行为,推动与外部科研院所或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产学研”优势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2、丰富公司技术储备
一方面,公司积极开展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储备了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技术,正极材料烧结、掺杂、表面处理、颗粒分布控制技术,以及先进正极材料性能综合评价技术等工艺提升和评价技术,不断提升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同时继续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探索将积累的各项关键技术拓展应用至新一代产品的研究储备,包括更高电压钴酸锂、高镍三元、超高功率多元复合材料、高电压多元材料、高容量电池用三元材料、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等产品,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3、完善技术创新的保障安排
(1)人才储备及用人机制
公司制定了优秀人才引进与培训培养体系,根据行业的技术发展变化,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储备和用人机制,引进优秀人才,加强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公司制定了《项目鉴定、专利及政府专项奖励规定》等制度,采用数据、量化定期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成效,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公司研究创新氛围和研究水平,鼓励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出。

公司建立了内部核心技术人员、外聘兼职技术顾问专家等多层级的技术专家队伍,为各项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提供人才保证和专业知识、技术保障。公司还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创新资源,为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支持。

(2)提供有利的资金保障
持续的研发费用投入是公司科研创新活动的基础保障,最近三年一期,公司保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水平,研发费用分别为 24,542.65万元、26,118.40万元、45,185.80万元和 19,092.6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保持在 3%左右,有力的促进了公司各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以满足技术创新和研发项目的资金需求。

4、坚持专利技术布局规划及实施
为了切实保障和维护公司在技术、工艺、产品等方面的科技成果,防止核心技术失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公司通过制定保密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申请专利权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多种方式保护公司核心知识产权。

六、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一)现有业务发展安排
现阶段,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聚焦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核心研发技术团队十多年持续的科研投入和攻关,公司已掌握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具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工艺设计、优化和持续改进能力,并已具备高电压钴酸锂、高性能 NCM三元材料的持续研发与大规模量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产能规模与出货量稳居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坚守钴酸锂市场份额,开拓三元材料市场,并挖掘布局磷酸铁锂市场。根据鑫椤资讯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钴酸锂总产量为 9.17万吨,公司产量占比约 49%,在行业内具备显著的龙头优势;NCM三元材料产销量居我国NCM三元材料行业前列。

依托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3C消费市场、储能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需求旺盛的行业发展机遇,公司正向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二)未来发展战略
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抓住锂电池产业发展机遇,立志打造百年企业,坚持“市场导向、研发驱动、品质领航”的发展思路,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坚持以研发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品质保证生存根本,走“产品高端化、产研一体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公司依托研发团队和技术积累,加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研发水平。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品种结构,加快产品应用开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盈利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力争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实现客户、股东、员工及相关利益方共赢。

为贯彻公司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公司拟订了一系列旨在增强成长性、增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三)为实现未来发展战略拟采取的措施
为贯彻公司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公司拟订了一系列旨在增强成长性、增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1、增强成长性方面
(1)产品开发计划
在钴酸锂方面,公司以高电压钴酸锂为产品开发方向,并已取得显著的技术领先优势;在三元材料方面,公司以高性能 NCM三元材料为重心,在 NCM三元材料的高功率化、高电压化、高镍化三个细分方向均有先进的产品实现产业化;在磷酸铁锂方面,未来公司将着重于开发低温性能好的产品,走高端化、差异化路线。未来公司将依循上述产品开发策略,进一步获取及夯实产品技术领先优势。

(2)产能扩充计划
鉴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公司现有产能已远不能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进行产能扩充。除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募投项目海璟基地年产 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期)(对应产能20,000吨/年),本次募投项目海璟基地年产 3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外,公司目前还启动了海璟基地年产 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三期)(对应产能 20,000吨/年)、四川雅安磷酸铁锂项目的首期 20,000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项目及海璟基地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生产车间扩产项目(对应产能15,000吨/年)。未来,公司将根据下游市场需求,结合公司产能利用情况、资金状况等进一步拓展产能扩充计划。

(3)市场开拓计划
在市场开发与服务客户体系方面,公司将在巩固 3C电子产品与新能源动力锂电池应用市场现有客户基础上,继续拓展潜在客户,加深和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公司市场开发方面的措施包括:
①客户选择方面:坚持以国际、国内大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定位,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电池客户合作,并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的联络,打造精英客户群体、增强客户黏性。

②客户关系维护方面:电池材料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的频繁波动、政策引导的方向趋势把握等因素均决定了正极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间需要紧密的加强信息互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针对大宗金属原材料行情变化,在价格波动风险较大时,与客户签订原材料价格弹性调整机制等合作协议,维护客户利益的同时也降低自身经营风险。

③战略合作方式方面:选择与能够匹配公司长远发展的大客户进行战略合作或共同投资,必要时在大客户的需求地建立配套工厂,实现能够稳定、持续销售,同时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加深双方合作关系,实现与大客户的共同发展。

④产品与客户结构方面:重点推出高端系列产品,如 3C领域的高电压钴酸锂产品,纯电动汽车领域的高电压单晶 NCM三元、高镍 NCM三元产品,欧美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的高倍率 NCM三元产品等,紧跟市场,贴近客户,增加新能源汽车领域海外客户拓展,优化客户结构,兼顾政策导向的同时以获得没有政策补贴时的市场竞争力为导向。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公司保持并强化科技创新机制、丰富公司技术储备、完善技术创新的保障和安排、坚持专利技术布局规划及实施,具体内容详见本募集说明书“第一章 发行人的基本情况”之“五/(二)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3、提升组织效率与管理水平方面
(1)强化柔性生产管理
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3C消费市场、储能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居于高位,需要积极挖潜增产,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公司充分发挥车间设备通用性优势,实现柔性的订单制生产,同时结合精益 SCM管理要求,重视销售、生产、采购计划联动性,优化排产组织。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柔性生产管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实现资源合理调配及效率提升,充分挖潜增产。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规划
公司将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营造适应企业发展壮大和员工个人成长需要的文化氛围。灵活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通过全员参与,共同塑造企业文化精神,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一方面,规范和完善企业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使之进入科学化、人性化管理轨道,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推进和提高员工行为素质,制定员工行为规范,促进员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型组织。

(3)深化改革和组织机构调整规划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