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药明康德(603259):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药明康德: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3259 公司简称:药明康德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四、 公司负责人 Ge Li(李革)、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施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孙瑾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半年度报告内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具体内容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可能面对的风险”部分相关内容。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5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28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3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4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8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基本情况变更简介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六、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七、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营业收入 公司 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1,775,625.80万元,同比增长 68.52%。公司持续强化独特的一体化 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 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同时积极配合落实上海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多地运营及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及时制定并高效执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确保公司整体业绩目标的达成。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本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73.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81.00%,均超过同期收入增速,公司在保持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经营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持续提升。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本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 399,574.69万元,较 2021年同期增长 86.48%,主要系报告期内主营业务高速增长,同时公司持续优化运营流程使得营运资金整体周转率得到提升。 4、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以及稀释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72.83%和 62.64%,主要是本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大所致。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际领先的开放式能力与技术平台,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通过赋能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公司致力于推动新药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突破性的诊疗方案。本着以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公司通过高性价比和高效的研发服务,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服务范围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细胞及基因疗法研发生产、医疗器械测试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球 32个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为来自全球超过 5,850家客户(活跃客户)提供服务。公司始终恪守最高国际质量监管标准,自成立以来,凭借优异的服务纪录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全球医药研发行业赢得了公认的优秀声誉。公司所形成的服务数据在业内具备极高认可度和公信力。公司不断优化和发掘跨平台间的业务协同性并加快全球化步伐,持续强化公司独特的一体化 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并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从药物发现、开发到生产的服务需求。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 39,716名员工,其中 11,441名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1,294名获得博士或同等学位。按照职能及地区划分明细如下: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可以分为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测试业务(WuXi Testing)、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 业务(WuXi ATU)及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服务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及其他区域。 (三)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为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属于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公司通过自身的研发和生产平台,为客户赋能,助力客户更快更好地进行新药研发。公司主营业务涵盖 CRO、化学药物 CDMO、细胞和基因治疗 CTDMO(合同检测、研发与生产)等领域。 目前,全球大多数医药研发服务公司集中于新药研发的某一阶段,如临床前 CRO、临床试验 CRO、CDMO等。此外,还有包括公司在内的为数不多的“一体化、端到端”的研发服务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新药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能够顺应药物研发价值链,从早期药物发现阶段开始为客户提供服务,在能力和规模方面为客户赋能,通过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赢得客户信任,并在客户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从“跟随项目发展”到“跟随药物分子发展”,不断扩大服务,获得持续的增长。 公司与全球制药行业发展以及新药研发投入密切相关,在全球制药行业蓬勃发展和行业发展方向的共同推动下,公司的主营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首先,伴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科技进步、医疗开支上升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预计全球制药市场规模仍然将保持增长。 其次,大型制药企业外包比例提升、中小型制药公司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行业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行业特点。在研发回报率低与专利悬崖的双重挤压下,大型制药企业有望更多地通过外部研发服务机构推进研发项目,提高研发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包括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虚拟公司和个人创业者在内的小型制药公司,已经成为医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这些中小型制药公司没有时间或足够资本自行建设其研发项目所需的实验室和生产设施,却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满足研发项目所需的多项不同服务,因而会寻求研发和生产的外包服务,尤其是“一体化、端到端”的研发服务,满足其由概念验证到产品上市的研发服务需求。根据 2022年 7月最新的 Frost & Sullivan报告预测,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 2022年的 2,437亿美元增长至 2026年的 3,28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 7.8%。 再者,中国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预计研发投入将保持快速增长。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创新药医保谈判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推进将带动国内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 2022年的 327亿美元增长至 2026年的 5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 12.8%。 中国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尤其是有全球新药研发生产服务能力的平台型公司,有望受益于中国和全球新药研发投入和外包率的快速增长。根据 Frost & Sull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 2022年的 42.6%提升至 2026年的 52.2%,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 2022年的 46.5%提升至 2026年的 55.0%。同时报告预测,由中国医药研发服务公司提供的全球外包服务的市场(不包括大分子 CDMO)规模将由 2022年的 1,312亿人民币增长到 2026年的 3,368亿人民币,年平均增幅约 26.6%。 二、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一)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 公司是行业中极少数在新药研发全产业链均具备服务能力的开放式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有望全面受益于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无论是在服务的技术深度还是覆盖广度方面都能满足客户提出的多元化需求。公司顺应新药研发项目从早期开始向后期不断发展的科学规律,在客户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从“跟随项目发展”到“跟随药物分子发展”,不断扩大服务。公司通过在新药研发早期阶段为客户赋能,赢得众多客户的信任,在行业内享有卓越声誉,进而在产品后期开发及商业化阶段可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持续驱动业务增长。在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及时通过全球联动,保障业务连续性,助力客户持续推进新药研发进程,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 未来,公司将继续在中国和海外持续投资能力和规模建设,更好地赋能全球医药创新。 (二)发挥行业领先优势,持续跟踪前沿科学技术,赋能创新 公司致力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赋能医药研发创新,帮助客户将新药从理念变为现实。公司的服务能力和规模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建立了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护城河,有助于让公司更好地预测行业未来的科技发展及新兴研发趋势,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过去几年,伴随着新技术、新机理、新分子类型的不断突破,全球和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大力投入,进一步加强对于 PROTAC、寡核苷酸药、多肽药、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新分子类型的服务能力,抓住新的业务机遇,赋能全球医药创新。 此外,公司还通过探索包括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自动化实验室等前沿科技,力求将其早日运用于新药研发流程当中,帮助客户提高研发效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新药研发的门槛。凭借对行业趋势、新兴技术的深入理解,公司可以协助客户解读、研究最新的科研发现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成果,为客户赋能。 (三)基于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入挖掘,通过内生和外延双方面发展,完善赋能平台 公司经过了 20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为国际及国内领先的制药公司提供服务,与其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持续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并积累满足客户需求的经验,并通过持续的能力和规模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公司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能力和规模的建设。2022年 4月,药明康德旗下专注于细胞和基因疗法的 CTDMO药明生基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宣布开展全新合作,双方会将药明生基先进的TESSA?专利技术引入亚太地区。此次合作旨在促进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的科研创新,建立联合人才发展计划,为行业培养下一代 GMP 生产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2022年 6月,公司位于常州的第二个高活原料药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旨在进一步扩大高活原料药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能为合作伙伴将高活项目推向商业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022年 7月,公司宣布其位于常州原料药研发及生产基地的又一全新寡核苷酸及多肽生产大楼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提升大规模生产能力,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在寡核苷酸及多肽药物开发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创新疗法。同期,位于常州基地的又一全新大规模连续化生产(亦称“流动化学”)车间正式投产运行,进一步增强流动化学平台能力,更好地满足合作伙伴在大规模、可持续生产方面的需求。 (四)庞大、忠诚且不断扩大的客户群,构建医药健康领域的生态圈 公司拥有庞大、多样且忠诚的客户群。2022年 1-6月,公司新增客户超过 650家,合计为来自全球 30多个国家的超过 5,850家客户提供服务,覆盖所有全球前 20大制药企业。报告期内,全球前 20大制药企业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约 44.2%。随着公司赋能平台服务数量及类型的不断增强,公司新老客户数量稳步增长。公司的赋能平台,帮助降低新药研发门槛,提高研发效率,助力合作伙伴取得成功,并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加入新药研发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持续驱动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平台创新赋能的能力不断增强,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全球新冠疫情持续下,公司积极通过线上与全球客户积极沟通、紧密合作,助力客户在新冠疫情期间“在家”推进新药研发项目的进展。2022年上半年,公司共举办 5场线上活动,包括药明康德全球论坛、药明康德健康老龄化论坛、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罕见病日公益音乐会及罕见病公益系列论坛,累计邀请 120多位行业顶尖意见领袖,50多位患者及志愿者的参与,聚焦行业未来的重大挑战和机遇,探讨全球创新合作,分享行业最新的突破性进展。公司线上论坛总注册人数超过 1.9万人。 (五)管理层团队经验丰富,富有远见和抱负 公司拥有具备全球视野及产业战略眼光的卓越管理团队。以李革博士领军的公司管理层团队拥有丰富的医药行业从业经历,具备极强的执行力及多年医药行业投资经验、管理经验、国际化视野并在中美两地生命科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经验丰富、视野广阔的管理团队使公司得以在全球经济运行周期及医药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方面有独到而敏锐的认知。在公司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有能力深入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变化动向及其对客户需求的影响,迅速调整经营模式、提高决策速度和灵活性以匹配客户需求,带动公司各板块业务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医药健康生态圈的领导者。 三、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1,775,625.80万元,同比增长 68.52%。从 2018年第一季度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保持了连续 17个季度的销售收入环比增长(2020年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除外),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销售收入环比增长分别为 32.8%和 9.5%。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人民币 119.09亿元,同比增长 104%;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人民币 31.75亿元,同比增长 27%;来自欧洲客户收入人民币 18.53亿元,同比增长 24%;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人民币 8.19亿元,同比增长 15%。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并通过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保持很强的客户粘性。公司来自原有客户收入人民币 173.66亿元,同比增长 79%;来自新增客户收入人民币 3.91亿元。得益于公司全球“长尾客户”战略持续发力以及其他客户渗透率继续提高,来自于全球前 20大制药企业收入人民币 78.56亿元,同比增长 165%;来自于全球其他客户收入人民币 99.00亿元,同比增长 31%。公司横跨药物开发价值链的独特定位,使得公司能够“跟随分子”并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使用公司多个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收入人民币157.44亿元,同比增长 82%。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各个地区联动,共同保障业务连续性,并抓住新的业务机遇,持续为客户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营业收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1)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实现收入人民币 1,297,412.23万元,较 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 642,578.53万元,同比增长 101.91%,其中小分子药物发现(R)的服务收入人民币350,373.10万元,同比增长 36.50%,工艺研发和生产(D&M)的服务收入人民币 947,039.14万元,同比增长 145.41%。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 36.8%。公司充分发挥工艺开发技术优势,坚定推进“跟随分子”策略。在小分子药物发现(R)服务方面,公司在上半年完成了超过 18万个定制化合物合成,赋能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客户,并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流量入口”。公司通过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的战略与客户在药物发现和临床早期阶段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带来新的临床以及商业化阶段的项目,助推公司 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服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公司持续实施长尾客户战略,长尾客户增长表现强劲。报告期内,化学工艺研发和生产管线共增加 473个新分子,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化学业务服务项目所涉新药物分子 2,010个,其中临床 III期阶段 52个、临床 II期阶段 288个、临床I期及临床前阶段 1,627个、已获批上市的 43个。在新分子能力建设方面,化学业务板块内寡核苷酸和多肽药物的 D&M服务客户数量达到 98个,同比提升 123%,服务分子数量达到 142个,同比提升 63%,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 7.05亿元。面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化学业务板块持续加速产能建设。2022年 6月,公司位于常州的第二个高活原料药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旨在进一步扩大高活原料药的大规模生产能力,更好地赋能合作伙伴将高活项目推向商业化生产。2022年7月,公司宣布其位于常州原料药研发及生产基地的又一全新寡核苷酸及多肽生产大楼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提升大规模生产能力,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在寡核苷酸及多肽药物开发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创新疗法。同期,位于常州基地的又一全新大规模连续化生产(亦称“流动化学”)车间正式投产运行,进一步增强流动化学平台能力,更好地满足合作伙伴在大规模、可持续生产方面的需求。 (2)测试业务(WuXi Testing)实现收入人民币 260,504.64万元,较 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 210,724.02万元,同比增长 23.62%,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人民币 188,998.95万元,同比增长 34.63%,临床 CRO及 SMO收入人民币 71,505.69万元,同比增长 1.65%。在药物分析及测试服务方面,公司为客户提供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生物分析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业务。公司持续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通过 WIND服务平台,将临床前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以及申报资料撰写和递交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新药研发及全球申报一体化服务,加速客户新药研发进程。2022年上半年,WIND服务平台签约 72个服务项目。本公司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相比较于去年同期,销售收入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于报告期内获得了高达 53%的同比增长,以符合全球最高监管标准的服务质量,保持并扩大了亚太安评业务龙头地位。医疗器械测试业务显著恢复,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 31%。在临床 CRO服务方面,公司在 2022年上半年为合计约170个项目提供临床试验开发服务,助力客户完成 10项临床研究申请获批。在临床 SMO服务方面,公司持续快速扩张,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人员团队拥有超过 4,600人,同比增长 16%,分布在全国约 150个城市的 1,000多家医院。2022年上半年,SMO赋能 16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3)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实现收入人民币 109,065.49万元,较 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 92,022.50万元,同比增长 18.52%。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发现生物学赋能平台,拥有超过 2,500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学服务和解决方案,能力涵括新药发现各个阶段及主要疾病领域。建立了 3个卓越中心,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病毒,神经科学和老年病。公司拥有领先的 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平台,服务客户超过 1,200家。 公司还利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的实验室合作开发应用新技术(如 OBOC DNA编码微珠)驱动增长并保持业务连续性。生物学业务板块着力建设新分子种类相关的生物学能力,包括靶向蛋白降解,核酸类新分子,偶联类新分子,载体平台、创新药递送系统等,2022年上半年,生物学业务板块新分子种类及生物药相关收入同比增长 67%,占生物学业务收入比例由 2021年的 14.6%提升至 2022年上半年的 19.0%。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服务已成为生物学板块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4)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业务(WuXi ATU)实现收入人民币 61,540.40万元,较 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 45,340.91万元,同比增长 35.73%。公司进一步加强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测试、工艺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 67个项目提供开发与生产服务,其中包括 51个临床前和 I期临床试验项目,9个 II期临床试验项目,7个 III期临床试验项目(其中 4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2022年 3月,公司正式发布 TESSA?技术,这是一项用于规模化生产无转染的腺相关病毒(AAV)的革命性技术。工艺现扩张至 200L,与传统的基于质粒的生产相比,利用 TESSA? 载体生产的 AAV是基于质粒方法生产的 10倍以上。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有 30个TESSA?项目正在客户评估中。 (5)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实现收入人民币 45,507.32万元,较 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 62,074.28万元,同比下降 26.69%。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业务主动迭代升级以满足客户对中国新药研发服务更高的要求,由于交付 IND周期更长,因此对当期业绩有一定程度影响。2022年上半年,公司为客户完成 9个项目的 IND申报工作,同时获得 19个临床试验批件。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累计完成 153个项目的 IND申报工作,并获得129个项目的临床试验批件。同时,有 1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NDA)阶段,有 5个项目处于 III 期临床试验,18个项目处于 II期临床,77个项目处于 I期临床。客户产品上市后,公司将根据与客户的协议,从客户的药品销售收入中按照约定比例获得提成。公司目前致力于为客户发现潜在的“best-in-class”分子和新分子种类。上半年,公司正在为客户开展 15个新分子种类临床前项目,包括多肽/多肽偶联药物(PDC)、蛋白质降解剂和寡核苷酸。其中多个项目预计将于 2022年底或2023年初递交 IND申请。 面对第二季度上海突发的奥密克戎疫情的挑战,公司及时、高效地执行了业务连续性计划,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各个地区联动,保障了各基地的持续运营和员工的健康安全。2022年 6月以来,公司积极推进复工复产,确保了客户研发和生产项目的顺利交付,并持续拓展业务合作。公司将 2022全年收入增长目标从 65-70%进一步上调至 68-72%,对未来实现强劲增长充满了信心。 注:上述提及的 2022年全年经营业绩展望以公司目前在手订单情况为基础预测,并以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稳定或改善、全球医药行业发展平稳、国际贸易环境和主要运营所在地国家监管环境稳定等为前提基础,并不代表公司管理层对 2022年度全年经营业绩的盈利预测,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能否实现取决于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主营业务毛利和毛利率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人民币 643,694.89万元,较 2021年同期增长 65.16%;其中主营业务毛利人民币 642,874.76万元,毛利率 36.24%,较去年同期下降 0.75百分点。 (1)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报告期内,实现毛利人民币 508,976.41万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1.8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 2022年上半年银行套期保值合同汇率(美元对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对公司收入和毛利造成的负面影响。 (2)测试业务(WuXi Testing)报告期内,实现毛利人民币 87,456.68万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 1.47个百分点,二季度奥密克戎疫情在中国各地对临床 CRO及 SMO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抵消了上述增长。 (3)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报告期内,实现毛利人民币 41,674.50万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 4.7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不同期间内交付的项目毛利波动。 (4)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业务(WuXi ATU)报告期内,实现毛利人民币-6,849.45万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8.37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新启用的上海临港运营基地较低的利用率导致。 (5)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报告期内,实现毛利人民币 11,616.62万元,毛利率下降 20.30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业务主动迭代升级带来收入下降的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营业成本随营业收入同步增长。 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为人民币 126,964.48万元,较 2021年同期增长 30.67%,主要系报告期内管理人员数量的增长带来了工资及运营费用的增长。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为人民币-20,025.64万元,较 2021年同期减少 434.64%,主要系报告期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增长产生的汇兑收益增加。 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人民币 65,719.99万元,较 2021年同期增长 62.50%,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强对 PROTAC、寡核苷酸药、多肽药、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细胞和基因等新分子类型的服务能力。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 399,574.69万元,较 2021年同期增长 86.48%,主要系报告期内主营业务高速增长,同时公司持续优化运营流程使得营运资金整体周转率得到提升。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99,396.16万元,较 2021年同期增长 55.70%,主要系报告期内持续增加资本性支出用于泰兴、武汉、常州、常熟项目建设;同时,公司也增加了对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入。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14,153.35万元,2021年同期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 6,277.86万元。该变动主要系报告期内短期借款净现金流入同比下降,同时公司于本期完成了 2021年度现金股利发放,支付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2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二) 非主营业务导致利润重大变化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单位: 元 币种: 人民币
投资收益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为人民币 23,297.90万元,较 2021年同期减少 77.86%,主要系报告期内处置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减少,因此取得的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 90,726.66万元,较 2021年同期损失 2,706.93万元,变动 93,433.58万元,主要系本报告期内公司可转债因股价波动导致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少人民币 176,784.88万元,本公司所持有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减少人民币 110,167.59万元以及生物资产等其他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净收益增加人民币 26,816.29万元。 信用减值损失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人民币 5,638.33万元,较 2021年同期增长 160.50%,主要系报告期内随公司业务扩展,收入增长,应收账款余额增加,根据预计信用损失模型计算的准备额随之增加。 资产减值损失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 145.35万元,较 2021年同期减少 84.45%,主要系报告期内随公司业务发展,长期备库原材料消耗增加,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减少。 (三)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资产及负债状况 单位:元
无 2. 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资产规模 其中:境外资产 22,585.09(单位:百万元 币种: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 36.48%。 (2) 境外资产占比较高的相关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单位:百万元 币种:美元
其他说明 上述单体子公司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3.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详见本报告第十节、附注七、81、“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 4.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四) 投资状况分析 1. 对外股权投资总体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人民币万元
作为搭建医疗健康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本公司成立合营联营企业,并在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内的广阔领域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少数股权投资。通过上述投资,公司可以进一步接触到更多医疗健康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并保持其在技术方面的前沿地位。 报告期内,对合营联营企业的投资合计人民币 52,941.60万元,主要为对新增联营公司 WuXi XDC Cayman Inc.的投资。 另外,本报告期内公司增加人民币 35,934.45万元参股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以及医疗健康企业,主要项目介绍请参见本节“(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之“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 (1) 重大的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2) 重大的非股权投资 (3)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人民币万元
公司采取审慎的财务管理方法,并在整个报告期内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为了更好地利用经营和融资活动产生的盈余现金,公司投资于中国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从事资金管理活动。 所有短期投资都有适当的期限,以配合经营和投资活动产生的资金需求,以期在保证本金、流动性和收益率之间取得平衡。 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理财产品余额为人民币 4,063.32万元,占总资产的 0.07%,相关产品在 90天到 180天内到期。报告期末,本集团投资的理财产品主要为结构性存款,是一种保本的保守产品,其收益率取决于金融市场的指示性表现和衍生产品,如利率衍生产品、外汇和商品。 2.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 公司主要利用自有资金以及设定用途的募集资金进行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战略投资,旨在协同产业资源、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促进主业发展、增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获得行业经验。 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本公司在医疗行业不同领域中期末余额较大的投资如下: (1)Genesis Medtech Group Limited (“Genesis”) Genesis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质量的医疗器械产品。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本集团持有其股权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 15.10亿元(占本公司总资产的 2.44%)。 Genesis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技术公司,拥有完善的产品组合和强大的销售团队,是专注于高价值医疗器械领域业务的医疗技术平台。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Genesis整体员工数为 1,600人,覆盖医院超过 1,500家,其中中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 50%。 (2)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微科技”,上交所:688690) 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本集团持有其股权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 5.21亿元(占本公司总资产的 0.84%)。 纳微科技拥有单分散色谱填料的底层制备技术优势,通过十多年的持续创新,产品涵盖硅胶正相、反相、HILIC(亲水作用色谱)、手性填料,聚合物反相、离子交换、疏水层析、亲和层析(Protein A、金属螯合、苯硼酸)、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及特殊功能填料;还提供色谱柱、磁珠、标准颗粒、分析检测、分离纯化实验技能培训及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纳微科技已实现大规模出口高性能色谱填料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制药和色谱企业,成为世界色谱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3)iKang Healthcare Group (“iKang”) iKang(“爱康国宾”)是中国领先的体检和健康管理集团,提供包括体检、疾病检测、牙科服务、私人医生、疫苗接种和抗衰老在内的优质医疗服务。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本集团持有其股权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 4.48亿元(占本公司总资产的 0.72%)。 iKang之前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随后于 2019年 1月私有化。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iKang在 59个城市运营 155个体检中心。iKang还与中国 200多个城市的 700多家医疗机构合作,提供一站式的全国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 (4)Lyell Immunopharma, Inc. (“Lyell”,Nasdaq: LYEL) Lyell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南部,是一家创收前的细胞疗法公司。主要针对细胞疗法现阶段未解决的实体瘤治疗。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本集团持有其股权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 3.58亿元(占本公司总资产的 0.58%)。 Lyell拥有一个顶尖的科学研发团队,同时汇集了一系列创新研发技术,致力于解决以下三个肿瘤细胞疗法中的难题:①Lyell的顶尖科学家斯坦·里德尔(Stan Riddell)和尼克·雷斯蒂福(Nick Restifo),专注于重新定义细胞免疫疗法中的细胞制备过程,使其更有效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 T细胞;②调制 T细胞以维持其在实体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③通过最先进的蛋白工程方法,提高 TCR-T和 CAR-T细胞针对实体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以及提高免疫反应的安全性。 (5)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汉邦科技”) 汉邦科技是一家以色谱产品为核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专业的色谱技术产品与服务。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本集团持有其股权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 2.73亿元(占本公司总资产的 0.44%)。 汉邦科技为客户提供以色谱分离纯化工艺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产品的工艺开发、中试放大、工业级生产线实施等不同阶段。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样品处理系统、色谱纯化系统(高、中、低压)、溶媒回收及整套系统自动化控制、公用工程等方案的设计,相应生产线设备选型、安装、管路施工等。 (五) 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适用 √不适用 (六)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 10%或以上的子公司如下(单体口径): 单位: 万元 币种: 人民币
注:上述单体子公司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七) 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披露事项 (一) 可能面对的风险 √适用 □不适用 (1) 医药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公司的业务依赖于客户(包括跨国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初创公司、虚拟公司,以及学者和非营利研究机构等)在药品、细胞和基因疗法、以及医疗器械的发现、分析测试、开发、生产等外包服务方面的支出和需求。过去,受益于全球医药市场不断增长、客户研发预算增加以及客户外包比例提升,客户对公司的服务需求持续上升。如果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放缓,或者外包比例下降,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医药行业的兼并整合及预算调整,也可能会影响客户的研发支出和外包需求,并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