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首药控股(688197):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首药控股: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197 公司简称:首药控股 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中说明了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敬请投资者予以关注并注意投资风险。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李文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王亚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王亚杰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6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28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0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9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66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6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68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 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 (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C27)”小类。根据中国 证监会201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 造业”(分类代码C27)。 (1)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 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癌症发病人数逐年提高,肿瘤已成为中 国乃至全球范围最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人数达 到1,929.3万人,预计2025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2,161.8万人;中国新发癌症病例数 2020年达到456.9万人,预计2025年将达519.6万人。由于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病例数持续增长、 抗肿瘤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以及抗肿瘤创新药物持续获批带来药物可及性改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 文统计及预测,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从2016年的937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3亿美元,预 计到2025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3,048亿美元,至2030年,进一步增长到4,825 亿美元;202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到1,97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162亿元,至 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6,831亿元。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为癌症治疗领域带来重大变革。靶向治疗一般通过选择 性抑制肿瘤细胞存活、生长相关靶点实现抑制或延缓肿瘤进展的治疗效果。由于不同类型肿瘤的 驱动基因、生长依赖的信号通路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肿瘤的特点设计、研发具有针对性的靶 向治疗药物,而每种靶向治疗药物也只适用于特定患者群体。根据不同靶点的生物学特性和结构 特点,可选择小分子化合物或抗体等生物大分子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由于靶向药物可以特异性地 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以尽量减少对其他健康细胞的影响,因此靶向治疗 相较于传统化疗的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轻。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2020年化疗药物占比高达63.4%, 而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市场占比分别为29.1%和7.5%。随着中国新获批靶向药物和免疫治 疗药物数量的增多,预计2030年靶向药物和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市场占比将分别增长至45.9%和 39.9%。抗肿瘤创新疗法和药物的可及性改善将进一步激发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长。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靶向抗肿瘤小分子药物方面,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为471亿美元,2015至2019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9%,2019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4%,预计2024年将达到738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2%,2030年全球靶向抗肿瘤小分子药物市场将达到1,183亿美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国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规模与全球相比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市场规模为265亿元,仅占中国整体抗肿瘤药物销售的14.5%,而同期全球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占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份额的32.8%。受到我国医保目录不断调整、小分子靶向药物的覆盖率不断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了解逐步深入、市场接受度逐渐提高等有利因素的驱动,中国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将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中国正迎来医药创新的黄金时代。 (2)主要技术门槛 医药行业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国际上公认的说法是:一种新药的研发成本已经超过10亿美元,研发周期超过10年。创新药研发从立项到商业化生产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包含了靶点的分析与验证,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优化,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到动物体内水平的药物综合筛选与评价体系,候选药物的制备工艺、质量分析与控制,符合GMP要求的生产能力,临床方案设计及实施,新药的商业化推广等,是涉及多种学科的高新技术行业,因此在技术水平、经验积累等综合素质方面对于研发人员有极高的要求。 医药行业的准入门槛非常严。每个国家都有药品管理机构,如美国有FDA、欧盟有EMA、还有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中国有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有专门的《药品管理法》以及实施细则,还有GMP、GSP、GCP等法规和部门规章。医药制造企业生产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批件等资质,生产车间需完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等等,所以市场准入的门槛比较高,管理比较严。 医药行业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医药行业无论研发还是制造,其技术水平及经验需要通过长期累积形成,内部培养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另外,创新药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药物研发从临床前到临床的各个研究阶段均有失败的可能性,因此对公司的项目管理、组织运营等综合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药企,研发管线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在抗肿瘤创新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研发管线共有22个在研项目,均为1类新药,其中完全自主研发11个,合作研发11个(公司负责药物发现,合作方负责临床研究和商业化开发,双方共同享有知识产权,公司按协议获得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权益)。在自主研发项目中,已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1个、进入II期临床试验2个、进入I期临床试验3个、即将进入IND申报阶段2个;在合作研发项目中,已申报NDA1个、进入II期临床试验2个、进入I期临床试验8个。 注1: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药物的适应症为临床试验适应症,其他候选药物为潜在适应症。 注2:经与CDE沟通,CDE同意公司可根据SY-707II期临床试验结果申请二线治疗适应症有条件上市,CDE同意公司开展针对一线治疗适应症SY-707与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头对头比较的优效性III期临床试验,无需再就一线治疗开展I期和II期临床试验,因此SY-707一线治疗IND申请、I期临床、II期临床标注为虚线。国家药监局同意公司可直接开展SY-7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和吉西他滨在转移性胰腺癌及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的Ib/II期研究,因此Ia期临床标注为虚线。 注3:合作研发管线由公司负责化合物分子的设计与优化,并将经过验证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转交合作方继续进行临床阶段开发,双方共同享有知识产权,公司按协议约定享有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权益。 注4:CT-1139/TQ-B3139针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可在二线治疗临床试验基础上进行,因此一线治疗的IND申请、临床I期、临床II期标注为虚线。 (三)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情况及报告期内进展 公司在研药物管线靶点丰富、梯次分明,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分别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其中,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产品情况及本报告期内进展如下: 1、 SY-707(CT-707,Conteltinib) SY-707是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ALK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是我国新发患者人数排名第一的癌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85%,ALK靶点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突变频率第三、市场规模第二的靶点。 SY-707目前正在同步开展针对克唑替尼耐药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用药的Ⅱ期临床试验以及针对初治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用药的Ⅲ期临床研究。已有的临床前以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SY-707在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体现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疗效及安全性。基于本品的前期临床试验数据以及既往同类药物的研发情况,CDE从当前中国准上市(作为克唑替尼耐药患者的二线用药),待III期研究完成、试验结果达到预期之后批准为完全上市(作为晚期初治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2021年12月,SY-707的临床III期研究(针对初治患者的一线用药)已经完成全部414例受试者入组,目前正在随访中。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临床II期研究(针对克唑替尼耐药患者的二线用药)也已经完成221例受试者入组。 鉴于SY-707为ALK/FAK/PYK2/IGF1R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公司还积极探索SY-707在非小细胞肺癌之外的其他潜在适应症。2021年10月,SY-7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通过;2022年6月获得组长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项目伦理审查小组审查批件,正式启动针对晚期胰腺癌的临床Ib期研究。 2、 SY-3505(CT-3505) SY-3505是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完全国产的三代ALK抑制剂,初步的临床I期研究结果在2022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会议上以壁报形式进行了展示。结果显示,SY-3505在患者体内表现了良好的安全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TRAE)发生率为68.7%,主要TRAE多数为1-2级的胃肠道反应和肝酶升高。药代动力学参数良好。在ALK抑制剂耐药患者(包括二代药物耐药患者)体内显示了初步的疗效,在28例可评估患者中观察到18例(64.3%)患者出现了肿瘤缩小。2022年6月,SY-3505完成了临床期I期研究,并于7月获得组长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伦理审查小组审查批件、正式启动临床II期研究,其研发进度在国内临床研究中处于前沿水平。 3、 SY-1530(CT-1530) SY-1530是一款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二代高选择性BTK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B细胞来源的血液肿瘤(包括多种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19年中国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数量达到48.6万人,但5年生存率仅为37.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国该类患者存在显著的临床需求。目前国内已有3个BTK抑制剂药物获批上市。公司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产品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以及对多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显著治疗效果。报告期内,公司正在开展针对复发或难治套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Ⅱ期临床试验,未来也会积极探索多种联合用药的潜力。 4、 SY-5007 SY-5007是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选择性RET抑制剂,也是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完全国产的选择性RET抑制剂(来源于CDE官网查询结果及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报告)。2021年4月,SY-5007正式启动了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涵盖RET基因变异的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等实体肿瘤。2022年6月,SY-5007临床I期的剂量爬坡试验完成,目前正处于剂量扩展研究阶段。 5、 SY-4835 SY-4835是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正在进行I期临床的WEE1抑制剂,其潜在适应症包括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和AML等血液肿瘤。根据CDE官网查询结果及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报告,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同类抑制剂药物获批上市,SY-4835是临床试验进度处于第一梯队的国产WEE1抑制剂药物。 6、 SY-4798 SY-4798是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高活性FGFR4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其潜在适应症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消化系统肿瘤。肝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约一半的新发肝癌病例发生在中国,中国肝癌患者对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需求巨大。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高选择性FGFR4抑制剂获批上市,随着SY-4798临床试验的开展,未来公司将探索其与多种疗法的联合用药研究,提高其潜在的临床疗效。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含靶点分析及验证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药物综合筛选与评价技术在内的临床前药物高效研发体系,具备药物临床研究关键工作的推进能力。利用自有核心技术,通过以交替穿插、多线并行的研发模式替代传统单线循环的研究路径,在化合物分子设计及结构优化阶段兼顾化合物的靶点选择性、结合力以及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降低新药研发中靶点失败的风险,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及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开展药物分子设计及结构优化,提高小分子药物筛选优化效率,从而设计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开发潜力的候选化合物分子。凭借核心技术人员丰富的药物研发经验、对癌症致病机理的深入理解、全面的药物研发专业知识以及部门间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公司提高了候选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效率和成功率,优质临床前候选药物的确立保障了临床试验的稳步推进,使得新药研发周期有效缩短。通过不断加强临床团队建设,公司临床体系对外部 CRO 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公司自建团队不断扩大,整体临床推进速度明显提升。公司已实现全链条自主研发,对外部管线引进的依赖度较低。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形成了小分子创新药研发关键环节的数个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1)靶点分析及验证技术:确定药物靶点是新药研发的关键一步,在设计药物分子、开展药物研发之前通过前期生物学研究验证靶点的有效性并初步探索潜在的毒副作用,可在研发早期高效排除部分成药性不佳的抗肿瘤药物靶点,降低新药研发中靶点失败的风险。公司目前已初步建立基于基因编辑技术与蛋白质表达调控技术的靶点生物学研究平台,对于初次接触、成药性尚未确定的新靶点,公司内部可以进行蛋白、细胞和动物层面的功能验证,在充分证明靶点有效性之后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及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开展药物分子设计及结构优化。 (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新药研发领域,整合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生物活性预测模型、QSAR 模型、药物从头设计模型等,通过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算法整合化学和生物数据,综合提升了平台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大量骨架构建与优化的效率,同时能够快速生成具备生物活性的全新分子,并拥有小分子药物从头设计的能力。该技术具有对药物小分子的生物活性、选择性、药代动力学性质、毒理学性质等重要信息的预测能力,提高了小分子药物筛选优化效率,加快了药物的研发迭代速度。 (3)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公司在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筛选得到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分子后,需要根据先导化合物分子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如:溶解度、透膜率、代谢稳定性、体内分布及脱靶情况等,在保留核心药效团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优化化合物结构。研发人员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采用基于结构的溶解性调节策略、基于结构的代谢稳定性改善策略、基于结构的毒性优化策略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多轮次的优化、筛选及评估,最终得到各项性能优异的候选药物分子。 (4)药物综合筛选与评价技术:公司建成了从药物分子水平、蛋白质水平、细胞水平到动物体内水平的完整生物学研究体系,能够为化合物的设计优化提供活性筛选、作用机理研究、药物代谢特征及毒性研究等方面的数据支撑。公司在项目中前期筛选和评估先导化合物时同步引入药效学以及初步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从不同层面综合评价先导化合物分子的性能,包括研究化合物的透膜率、在细胞内是否能够有效作用于靶点蛋白、在动物体内是否能够在靶器官中达到有效的作用浓度、是否能够与靶点蛋白进行有效结合、是否具有显著的脱靶效应等多项研究,为最终提高化合物在体内的药效提供思路与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未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具体请参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之“(三)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情况及报告期内进展”。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随着研发进度及创新项目不断推进,公司研发项目逐步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需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导致公司研发费用总额持续增大。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1.由于药品研发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以上仅列示目前自主研发推进的临床在研项目的情况; 2.“预计总投资规模”为相关项目的适应症预计可能的投入。上述预计为公司根据研发管线进度进行的合理预测,实际投入可能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发生变化。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产品竞争力 (1)亚洲ALK患者比例相比欧美显著较高,且在50岁以下人群中突变比例显著较高(CSCO指南显示,基于我国人群的研究发现,在年龄小于51岁的年轻患者中,ALK融合阳性的发生率高达18.5%;也有研究发现,在年龄小于40岁的年轻患者中,ALK融合的发生率近20%);生存期很长(平均生存期超过8年,存量患者基数较大),这些年轻患者往往仍在工作或与社会密切接触,对生存质量的要求显著高于其他老年肿瘤患者,因此对于一线、二线、三线的长期序贯治疗和安全性好依存性好、保证高生存质量的口服靶向药物有很大需求。 首药控股的SY-707和SY-3505形成了国内唯一的同一药企一线、二线、三线序贯治疗全面布局,SY-3505目前是国内稀缺的对G1202R突变(50%以上的患者在用药后会产生G1202R突变)有效、安全性好、神经毒性低的药物;SY-707的安全性很好,副作用显著较低,对维持年轻患者高质量生存有很大优势,SY-3505的稀缺性和SY-707的安全性会使其具备显著的协同竞争优势,在未来销售时产生明显的销售协同效应,公司未来销售时,也会在定价、赠药政策等方面对两个药的序贯销售予以倾斜。 (2)SY-1530现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于市场竞品,I期临床研究中针对MCL、CLL等适应症的ORR达到了100%,且与公司其他管线有很强的联用价值。BTK抑制剂全球市场超过80亿美金,即使仅占据1%的市场份额,SY-1530的销售额也有望达到8000万美金以上。 (3)SY-5007是国产第一个选择性RET抑制剂,研发进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SY-4835是中国第一梯队的WEE1抑制剂。 2.核心技术竞争力 公司的分子设计能力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从分子设计的源头进行创新,公司设计的新药物分子不是单纯对其他分子的改构,而是基于靶点特性和竞品缺点有针对性设计出的全新结构,例如SY-3505在分子设计时即有意平衡了入脑率和神经毒性,因此在临床上才能验证其安全性显著优于其他品种;三代ALK抑制剂的分子设计难度极大,这也是迄今全球范围内在研三代ALK抑制剂较少的原因之一。公司的分子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改构、氘代,公司自主设计的近20个分子进入临床阶段,证明了公司的研发实力。 3.研发团队竞争力 公司致力于打造以人为本、高效团结、核心成员稳定的研发团队,建立了由核心研发成员组成的科学委员会,为研发人员创造了宽松的研发环境,赋予核心研发团队极大的研发决策权,发挥研发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公司创造以人为本的研发氛围,广泛争取各项人才福利政策和科技荣誉,让研发人员得以专注、专心从事创新药研发。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29人,占员工总人数比例达86.58%,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2/3。公司设立了博士工作站,核心研发团队高效稳定,在公司稳定合作近十年,集 AI 药物设计、药物化学、生物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学研究、临床研究、运营管理、质量管理于一体,在靶点筛选、分子设计、结构优化方面具备优势。公司研发团队中,1人获评“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和“北京市高聚工程领军人才”,1人获评“北京市海聚工程”并被评为北京市特聘专家,4人获评“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其中 1人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 公司研发团队经验丰富,其主要研发人员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并参与过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及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公司研发的SY-707、SY-1530、CT-1139、CT-383、CT-2426、CT-133 等项目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和北京市区专项的支持;公司的“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和“G 蛋白偶联受体关键技术平台”两大平台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平台,公司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中关村生物产业创新基地”,此外,还拥有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北京市G20 创新引领企业”、“北京市肿瘤与糖尿病小分子靶向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医药制造业保持了高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研发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随着“三医联动”政策逐步完善,以及国家对安全环保、能源双控和药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医药行业正在向着产业集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 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董事会的战略引领下,一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证了公司主业新药研发的有序开展,核心产品快速推进,管线产品紧跟前沿;二是圆满完成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工作,成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实现了公司发展里程碑式跨越;三是注重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加强与投资者的互动沟通,积极打造合规上市公司;四是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定好新居;五是坚持党建引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确保管线快速推进 作为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研发投入逐年大幅增加,以抗肿瘤新药为核心方向,目标做到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ass)药物。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达到9,449.19万元。 核心产品快速推进。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第二代ALK抑制剂SY-707的II、III期临床试验、第三代ALK抑制剂SY-3505的I期临床试验和BTK抑制剂SY-1530的II期临床试验工作在稳步且快速地推进。其中,SY-3505为第三代ALK激酶抑制剂,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ALK抑制剂耐药的关键ALK突变体依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是第一款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产三代ALK抑制剂,在一代和二代ALK抑制剂耐药患者体内均体现出了明显的抗肿瘤活性。2022年6月SY-3505完成了临床期I期研究,并于7月获得组长单位项目伦理审查小组审查批件、正式启动临床II期研究。鉴于SY-707为ALK/FAK/PYK2/IGF1R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公司积极探索SY-707在非小细胞肺癌之外的其他潜在适应症。2021年10月,SY-7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通过。2022年6月获得组长单位伦理批件,正式启动针对晚期胰腺癌的临床Ib期研究。 管线产品紧跟前沿。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拟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胆管癌等消化道肿瘤的FGFR4抑制剂SY-4798、拟用于治疗RET阳性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等)的RET抑制剂SY-5007、拟用于治疗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WEE1抑制剂SY-4835进度均处于国内前沿水平。其中,SY-5007是第一款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完全国产的选择性RET抑制剂。2022年6月,SY-5007临床I期的剂量爬坡试验完成,目前正处于剂量扩展阶段;SY-4835是临床试验进度处于第一梯队的国产WEE1抑制剂药物。SY-5007和SY-4835的研究进度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位置。后续公司将继续加大临床研究力度、持续快速推进临床研究管线的研发进度。 (二)圆满完成IPO上市,实现里程碑式跨越 为优化资本结构,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在研管线进展,在全体股东的大力支持下,报告期内公司圆满完成IPO并上市工作。2022年1月28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3月23日,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净额137,375.40万元,为公司后续持续推进各产品管线的研发和商业化进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迈出了首药控股创新升级的坚实一步。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监管规则,增强公司治理意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规范和内部控制,梳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健全涵盖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以及内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内幕信息管理,规范信息披露行为,确保公司各项管理运营合法合规,打造合规上市公司架构。 (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亦庄基地建设 首药控股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工,目前正在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建筑面积近5万平米,建有研发中心、质控中心、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厂房,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五)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坚持“旗帜引领,党员示范”,把党建与企业经营实际相统一,坚持强化党的理论学习教育与自主原创新药相结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激发党员团队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和创新企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稳定和谐,在奉献社会中履行企业使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五、 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公司产品尚处于临床或临床前阶段,研发投入相对较高,目前暂无产品上市、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且预计公司产品上市仍将需要一定时间,公司在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产生较大规模的产品收入。2022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8,407.5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东的净亏损为9,582.81万元;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53,045.07万元。公司亏损规模将取决于产品上市进度、上市后销售及研发投入的情况,由于在研管线较多、研发投入较大,在未来一定期间内仍将可能处于无法盈利的状态。即使在产品上市后,产品销售规模提升需要一定过程,可能存在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短期内产品毛利可能无法覆盖期间成本,导致亏损。由于公司历史投入大,累计的未弥补亏损较多,在公司产生利润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无法进行利润分配。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遴选具有竞争力的候选药物开展临床试验,在取得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商业化。但是,受国家及产业政策变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技术变更及产品创新等因素影响,且研发投入大,公司当前及未来产品收入可能无法按期增长,后续亏损可能持续增加,可能对公司产品研发、临床、上市后生产及销售推广计划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已建成相对完整的新药研发平台,掌握了新药研发所需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已筛选出ALK、BTK、FGFR4、RET、WEE1等具有较好成药性和创新性的靶点,但公司无法保证依靠过去掌握的核心技术能持续筛选出较佳的成药靶点。此外,临床前筛选的创新靶点可能经由临床试验被验证毒副作用较强或效果不达预期,导致无法继续推进该靶点研究。 随着人类对疾病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医药研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行业竞争加剧,部分拥有技术先发优势的企业可能推出针对ALK等相关靶点具有更好抑制效应的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其它疗法药物(如单抗/双抗、抗体药物偶联物、细胞或基因疗法等),公司在研产品可能面临被新一代药品取代而导致的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四)经营风险 根据我国药品生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药制造企业生产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批件等资质,生产车间需完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并及时办理续期。公司目前产品尚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等生产所需的许可、认证,公司正在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并计划在产品临床进展的合适时机申请上述相关资质,但公司未来可能存在未能满足相关经营资质申请条件或标准而未能成功或及时获批的风险,或者在取得相关资质后未能及时完成续期,进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产品商业化产生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 公司在研产品上市销售前,需要在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监管审批、药品生产、市场学术推广等各方面投入大量资金。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317.37万元、-10,403.79万元、-5,169.69万元,公司未来将在新药发现、在研产品临床及商业化等方面继续投入大量资金,随着临床进度不断深入及多个产品进入临床阶段,预计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将一步上升。在公司完成上市融资后,公司营运资金主要依赖于合作研发取得的里程碑收入及持续的外部融资,如经营开支超过可获得的外部融资及里程碑收入,公司资金状况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公司需尽快推进临床进度,尽早完成临床将产品投入生产及销售,一旦实现产品上市将对公司营运资金不足状况将得到缓解。 2.研发支出费用化影响公司未来业绩的风险 按照当前的会计政策,公司在研药物在取得上市及生产批件前的研发支出均费用化,报告期内公司的在研项目均未达到资本化时点。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8,503.27万元、15,684.09万元、9,449.19万元。随着公司进一步丰富在研产品项目数量并推进临床阶段深入开展,公司未来仍需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研发业务。同时,未来部分药品研发成功并上市销售后形成收入,但产品上市初期带来的毛利无法完全覆盖公司的研发开支,公司在一定时间内仍将出现持续亏损。 (六)行业风险 公司核心产品SY-707与SY-3505是ALK抑制剂,将面临ALK抑制剂药物市场竞争。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市场共有6款ALK抑制剂药物已获批上市,其中5款为进口药物,1款为国产药物;其中4款已进入医保目录,未来有进一步降价的可能。公司SY-1530是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BTK抑制剂,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共有3款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BTK抑制剂产品上市,均已进入医保目录,尚有多家企业在开展针对相同适应症在研产品的临床研究。除上述核心产品外,公司在研的其它产品可能存在相同适应症、靶点的上市或临床竞争产品。上述市场竞争情况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水平。如在研产品的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公司可能在战略权衡后放弃推进部分管线。 (七)宏观环境风险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1年11月下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指导原则》从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提出建议,以期指导申请人在研发过程中,落实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 公司在研产品SY-707的II和III期临床试验方案已获得CDE认可且符合《指导原则》精神和行业惯例,《指导原则》对SY-707的试验设计和未来上市审批尚未产生实质不利影响;公司当前药物研发及预计的临床试验方案整体上符合《指导原则》的精神,但是,随着后续具体实施细则的正式颁布,SY-1530、SY-3505等后续研发管线存在因新的实施细则的发布而导致临床试验方案进行调整的风险,进而可能加大在研产品试验成本及上市风险。 (八)其他重大风险 创新药研发的核心成果体现为药品相关知识产权。若公司未能为在研产品取得及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或所取得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够广泛,或在提交知识产权保护前知识产权被提前泄露,或产品专利权到期,第三方可能通过不侵权的方式开发与公司相似或相同的产品及技术,或被抢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出现专利交叉覆盖,从而对公司产品的商业化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鉴于专利审查、诉讼程序特别是跨境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昂贵、耗时且复杂,公司难以全面获知与核查第三方专利,公司可能无法以合理的成本或及时在所有适当的司法管辖区提交、维持、起诉、捍卫所有必要或适当的专利,也可能不能及时对在审专利提出异议。因此,公司可能无法阻止竞争对手或其他第三方在所有上述领域及司法管辖区开发及实现竞争药物商业化。此外,制药及生物制药公司的专利状况涉及复杂的法律和技术问题,专利保护及纠纷认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公司专利权的颁发、保护的有效性及可执行性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可能对公司开发及实现候选药物商业化造成不利影响。 六、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全流程创新药的自主研发工作。期间发生研发费用9,449.19万元,较上年同期6,561.51万元增加44.01%,主要系新药研发项目及创新项目不断推进,公司临床及临床前试验服务、研发材料、职工薪酬投入增加所致。 此外,2022年3月,公司成功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工作,IPO募资资金到账后资产规模及资产负债结构均有较大幅度扩大和优化。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38,618.41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2,282.7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29,626.5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86,219.05%;资产负债率6.49%,较2021年末下降90.93%。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不适用 3.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不适用 4.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去年同期公司筹备上市,中介费用占比较大,以致今年同期相关费用降低 5.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内 IPO募集资金到账公司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6.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内随着新药研发项目及创新项目不断推进,公司在临床及临床前试验服务、研发材料、职工薪酬投入增加所致。 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内新药研发项目推进及创新项目不断推进 8.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公司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导致投入增加,同时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支出所致。 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公司 IPO募集资金到账,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增加所致。 2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二) 非主营业务导致利润重大变化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资产及负债状况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