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禾致源(688315):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原标题:诺禾致源: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股票简称:诺禾致源 股票代码:688315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申报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 8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 二〇二二年八月 声 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目 录 声 明 ..................................................................................................................................... 1 目 录 ..................................................................................................................................... 2 释 义 ..................................................................................................................................... 4 一、一般释义................................................................................................................... 4 二、专业术语释义........................................................................................................... 5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7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7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7 三、公司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8 四、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13 五、公司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和措施................................. 21 六、公司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22 第二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25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25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27 三、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概要..................................................................... 28 四、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31 五、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31 六、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31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32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32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2 三、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41 四、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营业务................................................. 42 五、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涉及审批、批准或备案的进展情况............................. 43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44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44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变化............................................. 44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44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的情况..................................... 44 第五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45 一、市场风险................................................................................................................. 45 二、行业政策及监管风险............................................................................................. 45 三、业务及经营风险..................................................................................................... 46 四、技术风险................................................................................................................. 47 五、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 48 六、发行失败或募集资金不足的风险......................................................................... 49 七、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 50 八、股票价格波动风险................................................................................................. 50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51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51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52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53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54 三、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声明................................................................................. 55 四、申报会计师声明..................................................................................................... 58 五、发行人律师声明..................................................................................................... 59 六、发行人董事会声明................................................................................................. 60 释 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下列简称具有如下含义: 一、一般释义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的前十大股东情况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李瑞强直接持有公司 53.68%之股权,通过诺禾禾谷和致源禾谷间接控制公司16.90%之股权,合计控制公司 70.57%的股权,系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1、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基本情况 李瑞强,男,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身份证号码为 32092419791114XXXX。 2、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持有发行人的股份是否存在质押或其他有争议的情况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李瑞强直接及间接持有发行人的股份不存在质押或其他有争议的情况。 三、公司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公司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1、业务概况 公司主要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建立了通量规模领先的基因测序平台,并结合多组学研究技术手段,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多层次的科研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同时,基于在基因测序及其应用领域的技术积累,自主开发创新的基因检测医疗器械。 在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的研发战略导向下,公司搭建了通量规模领先、测序质量稳定、高效交付的基因测序平台,并始终在各项高难度基因测序技术保持领先地位,全面掌握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整合研究技术体系,形成从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跨领域协同优势,最近5年在国际期刊累计发表论文近700篇(署名合作文章超过130篇),其中高级别国际期刊论文超过230篇(影响因子>10),包括Nature、Science、Cell及其子刊100余篇。研究对象覆盖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涉及基因表达及调控、人类生理活动及肿瘤等疾病的分子机制、动物行为的分子机制、遗传多样性、物种进化及起源、微生物群落及多样性等多个领域的课题,取得基因测序技术相关发明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274项。 公司构建了全球化的技术服务网络,在境内设有天津、南京中心实验室,在新加坡、美国、英国建立了本地化运营的实验室,于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业务覆盖全球六大洲约 7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对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本地科研需求的快速响应,全面覆盖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等境内外一流科研院所,服务客户超过6,100家。 公司积极开拓基因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发展。公司第三类医疗器械“人 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于 2018年 8月通过 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评通道审批上市,成为我国首批获准上市的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之一,是国内唯一的配套分析软件亦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肿瘤分子检测产品,也是国内检测基因突变位点数最多、临床试验样本量最大的基因检测获批产品。 2、主要服务/产品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建库测序平台服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如下:
2、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订单型生产模式,以订单或项目形式接入生产任务。公司实验中心根据历史项目数据分析结果、项目接收趋势预测制定季度或月度生产计划,进行产能分配;根据项目实际接入情况,考虑客户重要性、项目规模、项目紧急程度等因素制订短期生产 计划,并发放至各产线执行。 公司向客户提供测序服务的流程如下: ①收集样本:公司销售端取得客户委托服务标本,填写样本信息,寄送公司生产基地(测序实验室);公司收样人员核对标本的信息,检查是否信息有误或者标本有异常。 ②信息提取:检查无误后交由公司实验人员从样本中去除杂质、抽提出核酸等测序物质。由于样本来源包括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涉及不同的组织、形态,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样本分别开发核酸提取方法,尤其对于微量、多年保存以及特殊形态的难提样本,需要对提取方法进行个性化优化。公司已针对相对标准化的样本提取搭建了自动化提取流程,对于非标样本,积累了百余种个性化提取方法。 ③建库:将核酸进行打断、末端修复、扩增等处理,制作样本浓度、片段长度等符合不同技术原理、不同型号测序仪要求的文库,为测序仪识别样本做准备工作。公司已实现了标准文库构建的自动化,并积累了对非标建库流程差异化处理的丰富经验。 ④上机测序:准备完成后,由测序仪进行测序读取碱基信息。由于现有的主流测序仪通量较大,需要多样本同批次上机,该环节的重点在于减少不同文库间的相互影响,保证文库测序产出的均一性。 ⑤信息发掘与报告生成:测序完成后,公司生物信息分析工程师对测序仪给出的样本信息进行信息发掘,并出具解读报告并发送给客户。特别是第二代测序,因读长短、建库环节需要将完整的 DNA打断成较小的片段,重组装对信息分析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而解读海量的基因组数据,甚至基因结合转录组、蛋白质、代谢等多组学数据,也对信息分析技术作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在上述每一个环节均设置有质量控制,样本通过 QC检测方可进入下一环节,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公司持续提高各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使用及人工误判,提高测序效率及质量稳定性。 3、销售模式 公司客户一般为科研机构、医院、药企等企事业单位,通常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 公司在各地建立的专业的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对客户进行直接覆盖。销售通过日常拜 访、参与专业会议等渠道发掘合作意向,在售前深入了解客户的研究需求后,结合公司 的多组学技术方案能力,与技术支持团队共同设计既切实可行又具有前瞻性的项目服务 方案,最终完成意向落地和合同签署。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销售、技术支持和项目运营人员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服务,包 括对样本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术标准进行指导、对项目进度的把控以及对客 户在项目进行过程的临时性疑问或需求进行回复等,通过全流程、一对一的专业服务, 与客户建立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 公司境外销售模式与境内销售模式基本一致,主要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同时,公 司境外存在少量经销业务,主要系部分国家和地区公司境外子公司尚无直接覆盖客户能 力,故通过与本地经销商开展合作方式进入当地市场。 销售的具体销售流程如下: 4、研发模式 公司自设立以来,坚持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的研发导向。 (1)效率驱动的研发导向 基因测序上游和中游企业以及科研技术服务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测序速度和通量、降低测序成本、拓宽测序的应用范围,通过提供丰富的技术手段、快速准确的检测成果、可控的成本,推动下游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的研发发展。 学基础研究、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创新和提升,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和缩短周期,拓宽测序手段的应用层次和范围。 (2)创新驱动的研发导向 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是快速发展的学科,实验技术手段和科学研究均在不断地革新中,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技术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司紧密追踪科学研究方向和实验技术手段的革新和方向,经长年的积累,建立全面的涵盖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和多组学研究的技术体系,在高难度、高复杂度的技术领域建立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通过领先的单项技术和全面的技术体系,服务下游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 同时,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下游市场需求的理解,发行人自主开发创新的临床基因检测医疗器械,包括肿瘤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数字 PCR阅片仪等,以技术创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便捷度、准确性,降低对样本质量的要求,驱动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的普及。 四、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公司主要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建立了通量规模领先的基因测序平台,并结合多组学研究技术手段,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多层次的科研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同时,基于在基因测序及其应用领域的技术积累,自主开发创新的基因检测医疗器械。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以及《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M)中的专业技术服务业(M74);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业务属于4.1.5生物医药相关服务中的基因测序专业技术服务。 (一)发行人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 1、生物科技行业概况 生物产业是当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进入 21世纪以来,以分子设计、基因操作和基因组学为核心的技术突破,推动了以生命科学为支撑的生物产业深刻改革,生物技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加速发展新阶段,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日趋成熟,生物制造、生 物能源、生物环保快速兴起,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环境等主要 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生物科技行业是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生物 技术产品开发、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产业群,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 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它既包括为生物技术 研发提供支持的设备、制剂以及相关信息的服务业,也包括运用生物技术工艺进行生产 或提供服务的产业,还包括相应的储、运、销售等需要专门的生物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产 业。 而其中,蓬勃发展科技服务企业,专注于生物研究技术手段的研发创新,并致力于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得下游科研机构能够负担得起新技术手段、快速获得结果,为 高效的科研成果产出提供必要的前提。 2、基因测序产业发展情况 在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推动下,基因测序的应用领域迅速拓宽,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的报告以及灼识咨询《全球及中国生命科学综合解决方案行业 报告》的数据,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在 149亿美金,预计到 2025年将达到 341 亿美金。其中 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中美国占据 34.00%,欧洲占据 38.00%,亚太 地区占据 20.00%。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下游应用分布中学术研究占据 54.00%,占据最主 要份额。根据 BCC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10年至2021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从24 亿美元增长至15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8.6%,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至 2026年预计 将增长至 377.21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9.1%;其中,基因测序服务 领域至 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10.66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0.7%。 图 基因测序产业链情况 基因测序产业的上游为测序设备及其试剂生产商,主要竞争者为跨国企业,包括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主的 Illumina、Thermo Fisher、华大智造,以单分子测序技术为主的Pacific Biosciences和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等。目前,由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市场上主流和应用最为成熟的技术,上游供应商的集中度较高,Illumina、Thermo Fisher占据了超过 80%的市场份额。2013年,华大智造通过收购美国公司 Complete Genomics,进入上游高通量测序设备试剂制造领域,截至目前已推出了一系统国产化的测序仪器和试剂产品。 基因测序行业中游为测序服务提供商。根据下游客户类型和技术应用场景的不同,测序服务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主要客户为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型医院、生物医药公司等,提供基础科研、新药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基因测序服务;二是临床、医疗类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主要客户为医疗服务机构或个人等,服务内容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主,还包括药物靶向治疗检测、遗传缺陷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风险评估等。第一类服务提供商包括国内的诺禾致源以及韩国的 Macrogen等,第二类服务提供商包括燃石医学、世和基因等。 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公司则两种服务均有所涉及。 中游企业通过搭建整合的测序平台为下游科研应用等提供测序技术服务,在产业链上主要承载如下功能:①通过强大而完善的实验操作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使得标准化的测序仪器可广泛适用于不同物种、不同组织部位样本、不同形态(如保存方式、保存时间差异等)等场景,以及 DNA、RNA、转录组、宏基因组、单细胞基因组、三维染色体等不同微观类型,并最终对序列信息作解读。特别是二代测序读长短,需要将完整的 DNA序列打断成小片段,再经由生物信息分析手段重新拼接组装,对实验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均有较高的要求。②基于自身的技术和平台的全面性优势与规模优势,在基础测序技术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基因测序的成本、缩短测序周期,降低基因测序的门槛,成为基因测序技术在基础科研和商业化应用的大规模普及的重要推动力。 ③进一步整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以最新的技术和综合性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探索前沿未知领域。 测序服务行业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基础科研、临床应用及个人。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基因测序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类产品,如 NIPT产品、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等。个人消费级产品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赖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 3、未来发展趋势 (1)二代测序技术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为主流技术 二代测序技术由于其通量大、精度高、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成为一种革命性的测序技术,打开了基因测序大规模商业化的市场空间,成为目前主流测序技术。由于单分子测序技术仍面临测序成本高和结果准确度相对较低的商业化瓶颈,而纳米孔检测技术尚无法大规模用于商用,因此二代测序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主流测序技术的地位。 (2)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主要为 NIPT、遗传病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和肿瘤诊断与治疗四个专业方向。目前 NIPT市场已较为成熟,市场正从 NIPT向肿瘤、遗传病诊断、心脑血管等方面过渡。虽然基因测序在临床应用上的规模还不大,但是目前由于临床证据不断增加、患者和医生认可程度的不断加强、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行业逐步规范和标准不断完善,基因测序在临床应用方面增长迅速。 (3)测序服务规模效应强,未来将以集中化外包为主要模式 基因测序仪器平台价格昂贵、技术发展较快、运维成本高、通量大、操作专业的特点,使得基因测序的规模化效应较强,在测序量不饱和的情况下,购买设备和测序的成本都很高,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购买测序仪自行测序不具有经济性,因此将测序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测序服务提供商系最优选择。 在这一模式下,测序服务行业将不断向中心化发展,呈现逐步集中的格局,大型测序服务商的业务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攀升。 (4)多组学研究技术是未来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生命系统是多组分互相联系的有机体,是高度复杂的庞大系统,单一组分、单一层次的研究无法满足复杂生物过程研究的需求,需要从多层次和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全局性角度进行整合研究,才能完整地认识和揭示生命的复杂生理和病理活动。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发布关于《迈向精准医学——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的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法》的战略研究报告,认为精准医学的核心内涵是将个体的临床信息和分子特征来构建一个涵盖个体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各种分子数据与临床信息、社会行为和环境等不同层级、不同维度的数巨大的疾病知识网络,并通过该知识网络来支持精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研究技术的进步,以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发展,高通量的组学(Omics)技术应运而生。组学技术整合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研究技术,为系统生物学提供了海量的实验数据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是系统生物学和精准医学研究发展的必要基础。 (二)行业竞争情况 1、竞争格局 全球基因测序行业的市场规模巨大,随着基因测序相关技术的持续革新和应用领域的深入发展,行业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化。基因测序的产业链上游为测序仪器、设备和试剂供应商,在二代测序领域,仪器与试剂主要由 Illumina、Thermo Fisher等国外厂商提供;中游为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下游为使用者,包括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制药公司。诺禾致源主要面对来自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的竞争。 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根据客户类别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二是面向终端用户的临床、医疗类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服务内容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主,还包括药物靶向治疗检测、遗传缺陷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风险评估等。第一类服务提供商包括国内的诺禾致源以及韩国的 Macrogen等,第二类服务提供商包括燃石医学、世和基因等。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公司则两种服务均有所涉及。 2、主要竞争对手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包括国内的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 截止2022年8月9日,主要竞争对手与发行人的主要情况对比如下: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年,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华大基因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独立实验室、制药公司等机构,以及国内外的各级医院、体检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公司客户和大众客户。公司产品包括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基础科学研究服务、复杂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药物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等。2017年 7月,华大基因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2019年-2021年及 2022年 1季度,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80,014.19万元、839,723.00万元、676,613.73万元及 143,013.6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7,633.40万元、209,028.53万元、146,153.63万元及 33,041.52万元。 (2)贝瑞基因(000710.SZ) 公司是一家先进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实现基因测序技术向应用的全面转化,专注于用测序技术促进生命科学的研究。公司主要业务为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基因检测和设备、试剂销售。其中,基因检测分为医学产品及服务和基础科研服务。 公司的医学产品及服务分为医疗检测服务、试剂销售和设备销售。公司医疗检测服务主要分为遗传学和肿瘤学两个应用方向。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建设具有国际标准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体系,始终保持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客户覆盖国内外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各行业的企业。 2019年-2021年及 2022年1-6月,贝瑞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161,764.13万元、153,038.57万元、142,218.09万元及 68,029.8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9,016.83万元、21,066.52万元、-11,081.86万元及-1,861.49万元。 3、公司竞争优势 (1)全球化市场布局优势 公司先后在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荷兰、日本等地成立了全资或合资子公司,并于 2016年起先后在美国、新加坡、英国建立研发生产实验基地。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 6大洲约 70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医院、医药研发企业、农业企业等6100多家客户提供专业的基因科技产品和服务,业务布局明显领先国内其他企业,海外科技服务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公司旗下临床检测实验室均已取得权威机构认证,为实现全球标准化、海外服务本土化提供了坚实保障,其中天津医学检验所获得 CAP实验室认证、美国实验室获得CLIA认证,英国实验室获得GCLP认证。 (2)智能化生产和信息化运营优势新模式 公司不断优化各操作环节的自动化水平,通过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减少人工使用和人工误判,降低成本、提高测序效率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公司开创性地开发了全球领先的柔性智能交付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智能化生产在更广泛的业务范围中的应用。 公司具有完备高效的全球信息化运营矩阵,通过业务端的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CMS交付管理系统、CSS客户服务系统,管理端的 HCM人力资本管理系统、SRM供应链管理系统 、CBS资金管理系统等,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支持公司实时、准确的管理和运营,以信息化助推公司精细化管理。 (3)规模优势 随着基因测序仪器的通量越来越大,基因测序服务的规模效应也越来越显著。较大的客户基数和业务规模,使得公司能够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设备运维的成本,实现各类检测自动化,缩短测序周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从而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形成良性循环。公司在基础科研领域深耕多年,目前市场份额国内领先。公司在科研技术服务领域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收入对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4)业务多点增长优势 公司自设立时以 de novo从头测序核心技术成功开拓科研服务市场,在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的研发导向下,建立了自主的核心技术体系,为公司紧跟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及可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全面掌握目前主流及前沿的基因测序技术,并在数种复杂高难度的前沿测序技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包括 de novo测序技术、表观组学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等。同时公司全面引入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多项技术并行整合,搭建了多组学整合研究技术体系平台。 基于基因测序核心技术开拓临床应用,公司自主开发创新的肿瘤基因检测医疗器械,并在 IVD、遗传、病原等多赛道积极布局,协同发展。 (5)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高素质规模化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汇集了分子生物学、医学、临床检验学、数学、物理、农学、计算机和信息学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博士硕士人才等一千余人,是全球最具规模的生物信息团队。此外,公司还拥有一支层次和水平较高、人才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为公司的新品研发和技术开发提供了人才保证。 (6)客户资源优势 独特的业务发展模式增加了公司客户粘性,使得公司客户资源优势日益明显。从早期基因组学研究阶段建立起的合作关系中,公司深刻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并随着科技服务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加深。随着公司将业务链条延伸至 IVD、遗传、病原体等领域,前期培养的客户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越来越多的客户与公司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得益于公司提供的一体的生物科技研发服务以及在生物基础研究研发服务领域长期的项目经验积累,增强了客户服务满意度,提升了客户粘性。稳定优质的客户群体为发行人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 五、公司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和措施 (一)公司科技创新水平 公司全面拥有不同技术类别的测序平台,在效率驱动的研究导向下,经长年积累,建立了满足客户不同应用需求的实验操作体系、生物信息体系和自动化体系,既拓宽了基因测序应用范围,又提高检测准确率和稳定性、缩短交付周期、降低测序成本。 在实验技术方面,公司自主开发了一系列的 DNA提取和建库的方法,缩短交付周期、拓宽测序技术的应用范围。在生物信息分析方面,公司建立了高通量、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和数据中心,自主开发的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和数据库为海量的基因序列解读及组学数据分析提供支撑。 在各个环节实验与数据分析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公司不断优化各操作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开创性地开发了全球领先的柔性智能交付系统,实现从样本提取到数据分析与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人力需求和产品交付周期大幅压缩,测序流程稳定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 公司始终在各项高难度基因测序技术保持领先地位,并在数种复杂高难度的前沿测序技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包括 de novo测序技术、表观组学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等。在基因测序领域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全面引入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多项技术并行整合,搭建了多组学整合研究技术体系平台,形成从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跨领域协同优势。 (二)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和措施 为持续保持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活力,公司在研发项目的管理模式、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研发人员培训与激励以及国内外的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供了机制保证,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建立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研发体系,具备持续创新的基础 在研发体系上,发行人重视研发与应用的结合,在主要的业务事业部及业务板块分别下设研发中心,负责相应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工作,并设立产品研发规划委员会对公司整体研发战略及研发项目作统一管理。 该研发组织体系有利于公司将最新研发的技术成果在第一时间直接应用于服务和产品;同时,发行人的客户大都是我国及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与客户的密切接触,有利 于公司追踪最新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的最新思路和方向,并为之开发新技术、新 产品。 公司研发组织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 诺禾致源研发组织体系 2、公司持续追踪科学研究前沿,储备基因测序、多组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自主开发创新医疗器械 公司服务于生命科学和医药生物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形成了跨领域的协同优势,并基于该优势向下游临床应用领域开拓,自主开发了多项创新的肿瘤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经 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批准为创新医疗器械。 基于领先、全面的基因检测及多组学研究技术体系,公司已成为我国基因检测行业的领先企业,参与国际一线竞争,也是我国临床肿瘤基因检测领域的头部企业。 六、公司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一)公司制定的发展战略 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及具体措施包括: 1、全面提升产品服务、技术平台 在已取得国内基因测序科技服务领域市场份额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公司组建了畜牧、动物、植物、作物、微生物、癌症等超过十个业务线,将通过对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设计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产品服务和技术平台的提升,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粘性、扩大客户基数,力争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的市场份额。 同时,公司不断优化测序技术平台的流程与管理,提高自动化率,缩短测序周期、提升测序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2、深化全球业务布局 公司已组建亚太、新加坡、美洲、欧洲四个海外事业部,在美国、新加坡和英国建立了 3个海外实验室。未来三年,公司将继续完善海外营销和服务网络,抓住基因测序技术通量不断扩大、规模效应越来越强的契机,利用自身通量大、服务成熟、产品类型多样、成本控制良好的优势,策略性地与海外测序服务商进行合作与竞争,实现对海外市场的渗透,提高公司的国际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3、关注基因组学应用新场景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不断成熟,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增多。除最早发展起来的基础科研服务、产前筛查、肿瘤基因筛查之外,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罕见病基因筛查、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也开始起步。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的前沿动态,及早发现有商业前景的应用场景并积累技术经验,通过内部研发或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拓展新业务机会,将公司打造成为围绕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的多元化、平台型企业。 4、优化发展人力资源 公司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将有计划地吸纳多学科、多层次的技术与产业人才,完善人才培训、管理和激励体系,构建国际水平人才团队,保证核心人才的稳定。 (二)报告期内为实现战略目标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效果 为实现公司的上述战略目标,公司已采取如下措施及取得如下实施效果: 1、公司坚持不断提升公司的检测效率和检测能力,与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生物药企等企事业单位,在更广和更深的领域开展合作,服务于基础科学研究。 2、公司积极承担国家、地方研究课题和科研攻关任务(包括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等重大公益性科研攻关课题的研究),在承担和完成研究任务过程中,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不断获得提升; 理水平,针对骨干员工设立股权激励计划,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三)未来拟采取的措施 1、持续推进现有业务发展,并不断拓展产品结构 公司拟根据其发展战略、本次募集资金规模情况以及各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全面践行“全球本土化”战略,提升国内各区域和海外地区的检测覆盖能力。同时,公司也将不断拓展产品结构,布局质谱检测和单细胞检测领域,拓宽公司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2、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提升运营效率 公司拟持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为公司实现发展战略提供支持。同时,公司拟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的发展需要,优化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系统支持。 3、加强业务团队建设,提升业务开发能力 公司拟继续加强现有技术研发团队和生产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研发能力和检测能力。同时,公司计划根据公司产品的商业化进程适时培养和扩充自有销售团队,提高公司的营销能力。 第二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背景 1、基因测序行业规模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 在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推动下,基因测序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和临床应用研究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基因测序服务是行业中市场份额最大、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根据 BCC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到 157亿美元,至 2026年预计将增长至 377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9.1%;其中,基因测序服务领域 2021年市场规模为 82亿美元,至 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10.66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0.7%。2020年我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到 13.39亿美元,至 2026年预计将增长至 42.35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1.6%,美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于 2021年达到 62.05亿美元,预计 2026年将达到 146.6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18.8%,亚太地区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于 2021年达到 39.62亿美元,预计 2026年将达到 102.4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0.9%,基因测序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基因测序行业具有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2018年 12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基因测序专业技术服务”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 2019年 9月,发改委等部门颁布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强调支持前沿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加快新一代基因测序、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推动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等精准化应用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2021年 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规划强调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基因技术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要求 公司构建了全球化的技术服务网络,在中国境内、新加坡、美国、英国建立了本地化运营的实验室,于中国大陆及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业务覆盖全球六大洲约 7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对中国境内、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本地科研需求的快速响应,全面覆盖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等境内外一流科研院所,服务客户超过6,100家。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新加坡、美国及英国通过新建或扩建实验室的方式进一步贯彻“全球本土化”的战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公司的全球布局。 (二)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目的 1、增加公司检测能力,解决产能瓶颈问题 2019年至 2021年以及 2022年 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53,482.89万元、149,002.76万元、186,639.63万元和84,972.0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0.27%。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 2020年度收入较 2019年度略有下降。2021年度业务稳步增长,2021年度营业收入相较上年同期增长 25.26%,相较于 2019年度营业收入增长 21.60%。 随着基因测序服务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公司业务规模的逐渐扩大,公司基因测序服务能力受限于产能瓶颈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客户愈发旺盛的基因测序服务需求。 在此背景下,公司拟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英国、美国及新加坡新建或扩建基因测序实验室,购置先进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和自动化设备及系统,并招募实验室所需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公司基因测序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服务瓶颈,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公司在基因测序行业内的市场份额,实现公司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把握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近年来,伴随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精准医疗理念的兴起,学术界与商业界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和探索,致力于从基因及分子等微观层面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作为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基因测序技术不断升级迭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高通量测序设备日益普及,在保持较高准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通量、降低测序成本,已础研究、医学和临床应用研究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延展,为下游科研机构的创新研发工作和科研成果的高效产出与转化提供保障,基因测序服务的市场需求不断释放。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有助于公司把握基因测序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机遇,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行业运营与管理经验,新建或扩建基因测序实验室,扩大基因测序产品和服务的交付能力,在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满足公司营运资金需求,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 随着未来公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对营运资金的需求不断上升,因此需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来支持公司经营,进而为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和提升盈利能力奠定基础。通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公司将提升资本实力,改善资本结构,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一)发行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 35名特定对象,范围包括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其它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法人和自然人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其管理的二只以上产品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信托公司作为发行对象,只能以自有资金认购。 最终发行对象将在本次发行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由公司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根据询价结果,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若发行时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对发行对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均以同一价格认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且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 (二)发行对象与发行人的关系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尚未确定,因而无法确定发行对象与公司的关系。发行对象与公司的关系将在发行结束后公告的发行情况报告书中予以披露。 (三)本募集说明书披露前十二个月内,发行对象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重大交易情况 不适用。 三、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概要 (一)发行股票的种类和面值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种类为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 1.00元。 (二)发行方式和发行时间 本次发行将全部采用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的方式进行,将在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的有效期内选择适当时机向特定对象发行。 (三)发行对象及认购方式 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 35名特定对象,范围包括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其它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法人和自然人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其管理的二只以上产品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信托公司作为发行对象,只能以自有资金认购。 最终发行对象将在本次发行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由公司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根据询价结果,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若发行时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对发行对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均以同一价格认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且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 (四)定价基准日、发行价格及定价原则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采取询价发行方式,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本次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80%。 最终发行价格在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注册文件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部门的要求,由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根据本次发行申购报价情况,按照价格优先等原则确定,但不低于前述发行底价。 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若公司股票在该 20个交易日内发生因派息、送股、配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引起股价调整的情形,则对调整前交易日的交易价格按经过相应除权、除息调整后的价格计算。 在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若公司发生派发股利、送红股或公积金转增股本等除息、除权事项,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底价将作相应调整。调整方式如下: 派发现金股利:P1=P0-D 送红股或转增股本:P1=P0/(1+N) 派发现金同时送红股或转增股本:P1=(P0-D)/(1+N) 其中,P0为调整前发行底价,D为每股派发现金股利,N为每股送红股或转增股本数,调整后发行底价为 P1。 (五)发行数量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数量按照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确定,且不超过80,040,000股(含本数),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 20%,最终发行数量将在本次发行获得中国证监会作出同意注册决定后,根据发行对象申购报价的情况,由公司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与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若公司在审议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事项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除权事项或者因股份回购、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等事项导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化,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数量上限将作相应调整。 (六)募集资金规模及用途 公司为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根据发展需要,拟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8,261.36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将用于实验室新建及扩建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因监管政策变化或发行注册文件的要求予以调整的,则届时将相应调整。 (七)限售期 发行对象认购的本次发行的股票自本次发行结束之日(即自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登记至名下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得转让。本次发行完成后,发行对象基于本次发行所取得的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因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情形所衍生取得的股份亦应遵守上述股份锁定安排。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对限售期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 发行对象因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所获得的发行人股份在限售期届满后尚需遵守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的相关规定。 (八)股票上市地点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交易。 (九)本次发行前滚存未分配利润的安排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前的滚存未分配利润将由本次发行完成后的公司新老股东按照本次发行后的股份比例共享。 (十)本次发行决议的有效期限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决议的有效期为 12个月,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计算。 四、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发行对象尚未确定,最终是否存在因关联方认购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构成关联交易的情形,将在发行结束后公告的发行情况报告书中披露。 五、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李瑞强直接持有公司 53.68%之股权,通过诺禾禾谷和致源禾谷间接控制公司 16.90%之股权,合计控制公司 70.57%的股权,系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 80,040,000股,假设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为发行上限 80,040,000股,则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总股本为 480,240,000股,李瑞强仍将控制公司 58.81%的股份,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因此,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化。 六、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本次发行相关事项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经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注册决定。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8,261.36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投资于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因监管政策变化或发行注册文件的要求予以调整的,则届时将相应调整。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实验室新建及扩建项目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及其相关子公司(包括不限于“天津诺禾”、“上海科技”等),总投资额为 173,878.3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为162,981.95万元,本项目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对公司自有场地或新租赁场地进行装修改造,新建或扩建基因测序实验室,购置基因测序仪器及配套设备,招募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本项目投产后将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生物医药企业等机构提供基因测序服务。 通过本项目公司将在上海、广州、北京及美国新设基因测序实验室并对原有的天津、新加坡及英国基因测序实验室进行扩产升级。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上海、广州、美国、英国及新加坡的基因检测实验室将借助自动化柔性智能交付系统的铺开,重点覆盖境内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美洲、欧洲及亚太的检测需求。公司天津的基因检测实验室除承接全国各地的检测需求外也将更加专注于复杂样本和定制化样本的检测,同时专注于开发质谱检测、单细胞检测等其他检测业务市场,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公司的北京基因检测实验室设立在北京天竺保税区,主要负责承接由境外运往国内的复杂样本的检测需求。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本项目是公司基因测序业务规模快速扩大,解决产能瓶颈问题的需要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53,482.89万元、149,002.76万元、186,639.63万元和84,972.06万元,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0.27%。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 2020年度收入较 2019年度略有下降。2021年度业务稳步增长,2021年度营业收入相较上年同期增长 25.26%,相较于 2019年度营业收入增长 21.60%。 随着基因测序服务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公司业务规模的逐渐扩大,公司基因测序服务能力受限于产能瓶颈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客户愈发旺盛的基因测序服务需求。 在此背景下,公司拟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英国、美国及新加坡扩建或新建基因测序实验室,购置先进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和自动化设备及系统,并招募实验室所需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公司基因测序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服务瓶颈,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公司在基因测序行业内的市场份额,实现公司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本项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需要 近年来,伴随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精准医疗理念的兴起,学术界与商业界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和探索,致力于从基因及分子等微观层面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作为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基因测序技术不断升级迭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高通量测序设备日益普及,在保持较高准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通量、降低测序成本,已成为基因测序实现商业化应用的主要推动力量。在上述背景下,基因测序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和临床应用研究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延展,为下游科研机构的创新研发工作和科研成果的高效产出与转化提供保障,基因测序服务的市场需求不断释放。 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助于公司把握基因测序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机遇,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行业运营与管理经验,新建基因测序实验室,扩大基因测序产品和服务的交付能力,在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本项目提高基因测序综合服务能力,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需要 公司主要面向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性医院、生物医药企业等机构提供基础科研、新药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提供的基因测序服务是下游客户成功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前提。因此,服务质量是公司客户选择供应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近年来,在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并向应用领域加速渗透、基因测序行业产品趋于同质化且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下游客户对于测序服务商的需求响应速度、服务效率和测序结果精确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项目通过新建或扩建基因测序实验室,购置性能先进的基因测序仪器及配套辅助设备,一方面有助于公司实现对实验室本地及周边地区客户科研需求的快速响应,改善样本的处理效率,缩短产品和服务交付周期,提升公司承接、完成基因测序订单的能力;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和基因测序结果精确性,增强综合服务水平,满足下游客户多样化、定制化需求,持续构筑和强化市场竞争优势。 (4)贯彻“全球本土化”战略,深化全球区域化布局 公司构建了全球化的技术服务网络,在中国境内、新加坡、美国、英国建立了本地化运营的实验室,于中国大陆及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业务覆盖全球六大洲约 7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对中国境内、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本地科研需求的快速响应,全面覆盖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等境内外一流科研院所,服务客户超过6,100家。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新加坡、美国及英国通过新建或扩建实验室的方式进一步贯彻“全球本土化”的战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公司的全球布局。 (5)本项目是服务地区检测业务,缩短服务响应时间的需要 公司目前仅在天津及南京设有检测实验室,全国各地样本均需寄往天津后,由天津实验室进行基因测序并出具报告。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因各地执行的防疫政策不同,各地运往天津的物流效率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公司服务响应的时间。 为更好的服务当地及周边地区客户,公司拟在上海和广州增设检测实验室,主要覆盖华东及华南地区客户的检测需求。公司于上海和广州新建的实验室,将配备自动化柔性产线,提高实验室对简单样本的处理能力,增加检测效率、缩短服务响应时间。除广州和上海外,公司亦在天津及北京天竺对实验室进行扩建和新建,其中天津实验室除继续承接全国各地的检测业务外,亦主要承担复杂样本的基因测序业务和定制化的基因测序服务以及质谱检测和单细胞测序,提高公司的检测服务广度和深度。北京天竺实验室设在保税区,主要承担复杂境外样本的检测业务,北京天竺实验室投产运营后,公司境内其他实验室将减少承接境外样本的基因测序业务,统一由北京天竺实验室进行检测。 除境内各实验室外,公司海外业务亦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公司在原有美国西海岸,英国和新加坡实验室的基础上,在美国东海岸新设基因测序实验室同时对英国和新加坡的实验室进行扩产升级,以满足美洲、欧洲以及亚太地区增长的基因测序需求。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本项目实施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8年 12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基因测序专业技术服务”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 2019年 9月,发改委等部门颁布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强调支持前沿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加快新一代基因测序、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推动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等精准化应用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2021年 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规划强调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基因技术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项目实施具备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推动下,基因测序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和临床应用研究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基因测序服务是行业中市场份额最大、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根据 BCC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到 157亿美元,至 2026年预计将增长至 377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9.1%;其中,基因测序服务领域 2021年市场规模为 82亿美元,至 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10.66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0.7%。2020年我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到 13.39亿美元,至 2026年预计将增长至 42.35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1.6%,美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于 2021年达到 62.05亿美元,预计 2026年将达到 146.6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18.8%,亚太地区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于 2021年达到 39.62亿美元,预计 2026年将达到 102.4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0.9%,基因测序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司基因测序服务主要面向基础研究,下游客户主要为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性医院、生物医药企业等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逐年增长,从 2011年的 8,687.00亿元增长至 2020年的 24,393.10亿元。下游科研需求的增加,将直接驱动上游基因测序服务领域的发展,为优质的基因测序服务商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本项目实施具备良好的市场环境。 (3)项目实施具有的内部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积累形成了突出的技术研发优势、人才团队优势和品牌市场优势。 ①技术研发优势 在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的研发战略导向下,公司搭建了通量规模领先、测序质量稳定、高效交付的基因测序平台,并始终在科研基因测序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全面掌握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整合研究技术体系,形成从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跨领域协同优势,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②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高素质规模化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汇集分子生物学、医学、临床检验学、数学、物理、农学、计算机和信息学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博士硕士人才等一千余人,组建高素质、跨学科的生物信息团队。此外,公司还拥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技术研发与应用经验丰富、行业理解深刻的研发团队,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 ③品牌市场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凭借专业的服务水平、快速的响应体系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与下游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产品和服务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认可,为项目实施奠定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基础。(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