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三旺通信(688618):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2年08月23日 22:02:02 中财网

原标题:三旺通信: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618 公司简称:三旺通信





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对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五、风险因素”部分内容。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熊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袁玲 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袁玲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不适用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3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4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1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3 第六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2 第七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57 第八节 债券相关情况 ...................................... 5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5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58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 公司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文及 公告的原稿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公司、三旺通信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分公司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北京第一分公司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第一分公司
控股股东、七零年代控股深圳市七零年代控股有限公司
钜有咨询上海钜有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名鑫咨询上海名鑫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三旺奇通上海三旺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三旺志连上海三旺志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三旺奇智三旺奇智(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深知未来深圳深知未来智能有限公司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报告期、本报告期202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工业以太网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以太网。工业以太网技术是以 IEEE802.3标准为技术基础,为满足工业测量和控制现场的 可靠性、高可用性、实时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需求, 而产生的新一代工业通信技术。
现场总线一种应用于自动化领域中,连接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 数字、双向、多站的底层数据通信系统。
环网冗余一种通信技术,是指在通信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启用冗 余链路,从而使通信网络及时恢复。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以IEEE802.3标准为技术基础,在工业现场中起数据传输交 换作用的通信产品,适应工业严酷环境中可靠性、实时性、 安全性的要求。
IPv6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 版)的简称,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 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TSN英文“Time Sensitive Network”的简称,指时间敏感网络 技术,是新一代工业以太网技术,具备符合标准的以太网架 构,具有精准的流量调度能力,是下一代工业网络承载技术 的重要演进方向之一。
Profinet英文“Process Field Net”,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新一代自动 化总线标准。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三旺通信
公司的外文名称3onedata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熊伟
公司注册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1区3栋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公司办公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1区3栋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518000
公司网址https://www.3onedata.com.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熊莹莹廖惠萍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百旺信高科 技工业园1区3栋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百旺信 高科技工业园1区3栋
电话0755-235916960755-23591696
传真0755-267034850755-2670348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www.sse.com.cn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证券事务部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 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 科创板三旺通信688618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 上年同期增 减(%)
营业收入130,770,431.63105,464,345.4023.9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29,947,063.6225,206,883.0418.8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265,369.5618,871,901.3517.9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934,826.728,272,924.09-88.70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 比上年度末 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 产724,717,497.07712,960,331.651.65
总资产876,854,498.14868,770,636.450.93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590.5018.0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590.5018.0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0.440.3718.92
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33.700.4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资产收益率(%)3.072.770.30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1.1722.92-1.75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77.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99%,主要系公司所处工业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电力及新能源、智慧矿山、智能制造等终端应用市场需求强劲,公司订单开拓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订单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4.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26.5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98%,主要系产品销售收入稳定增长,利润随之增长。

3、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3.48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88.70%。主要系报告期内因订单增加,芯片等原材料紧缺问题,报告期内较去年同期增加战略备货支出。

4、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均较上年同期上升,主要系净利润同比上升所致。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附注(如适用)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1,637.20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 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 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 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 的政府补助除外3,405,934.10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 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 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 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 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 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 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 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 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 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 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 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 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 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5,403,199.00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 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 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 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 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 出40,597.83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减:所得税影响额1,166,377.03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22.64 
合计7,681,694.06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为专业从事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属于“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1.1.2新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设备制造”行业。

公司深耕工业级市场近 20年,是国内较早从事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的公司之一,面向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需求,始终秉持研发驱动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较为齐全的产品体系,主打产品包括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模块、设备联网产品、工业无线产品等。为聚焦工业级产品的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及下游行业应用需求,公司可提供较为完善的定制化工业互联网通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如电力新能源、智慧矿山、数字城市、轨道交通等多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制造等多领域的全场景通信解决方案。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客户需要更多的服务与技术支持,因此公司采取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同时,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存在客户或订单较为分散的情况,公司采取了全国性的营销服务网络布局,在国内深圳、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共设 21个办事处及服务网点。报告期内,伴随公司今年上半年内部流程改革及组织架构的调整优化,公司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融合业务市场、项目管理、各方案线、客户业务线、行业线及区域线的客户业务群,设置前台、中台的业务管理模式,聚焦战略规划,集中优势资源,围绕端到端的核心环节,构建明晰的各项业务流程、客户成功管理流程、从问题产生到解决的流程,全力开拓业务市场,助力客户创造价值。

(2)研发模式:公司依据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以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痛点、拓展行业应用为研究导向,注重新品研发与行业趋势、市场需求同频共振,依托以“自主研发为主、委托研发与合作研发为辅”的模式开展研发工作,始终立足自主创新,适度借助外部先进技术、科研人才与信息优势,促进企业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为推动“技术+市场”的双轮驱动发展,公司在报告期内设置了以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为导向的产品业务群,围绕产品规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管理、技术平台开发等方面的管理与客户业务群达成高度协同发展的共识,共同落实技术创新与业务市场双向融合、共促发展的组织战略计划,共同朝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趋向保持一致,确保各研发产线对产品成功负责,对市场负责,对客户负责,真正落实以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支撑公司技术与产品领先一步的目标。

(3)采购模式: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历史数据及库存数据定期向合格供应商采购芯片类、光器件、接插件、阻容器件、壳体、线路板等原材料。由于公司产品具有小批量、多规格、交期短等特征,一方面,为了响应客户快速交货要求,对部分型号、规格原材料等进行适当储备;另一方面,对于部分供应紧缺或需要进口的原材料,采购周期相对较长,公司根据订单需求、历史数据及未来预测进行战略备货。

(4)生产模式:公司采取“自主生产+外协加工”的生产模式。其中,自主生产包括程序烧录、后焊、半成品测试、组装、老化测试、成品测试、包装等核心环节;外协加工主要针对PCBA,公司向外协厂商提供原材料,外协厂商进行SMT贴片、DIP插件后交付合格PCBA。公司的生产经营核心环节为软硬件研发设计,PCBA加工环节属于较为成熟的生产环节,不涉及产品生产的核心环节。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客户交期、产品技术要求、历史数据及订单情况等,结合长期合作客户情况,对于一些常规需求产品进行适当生产备货,备货方式包括以成品或模块化半成品方式进行生产备货。

报告期内,为衔接交付计划、供应商开发、采购执行、品控生产、物流库存等业务链,公司报告期内组建了供应链管理委员会,主要为聚焦战略规划,充分发挥有限资源,推动研发设计、市场订单、生产排程、采购测试、交付配送、客户回款等各业务环节点同步做好预管理,以形成集成计划运作中枢,实现上下对齐、左右拉通的目的,落实研发、采购、生产、检测、销售、交付、回款 等环节点对订单响应能力更快速,运营管理更高效、管理决策更精准的要求。

(三)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 行业发展阶段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全新经济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其本质是以人、机、物(人、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等)的全面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及高级建模分析,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将推动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工业互联网给以 ISA-95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体系带来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赋能与升级。它基本等同于工业数字化的相关产业,其根植于传统制造支撑体系,又融合数据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等能力,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并衍生新产业。

根据《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版本3.0)》提到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包括基础共性、网络、边缘计算、 平台、安全、应用等六大部分。基础共性标准是其他类标准的基础支撑。网络标准是工业互联网体系的基础,平台标准是工业互联网体系的中枢,安全标准是工业互联网体系的保障,边缘计算标准是工业互联网网络和平台协同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枢纽。应用标准面向行业的具体需求,是对其他部分标准的落地细化。

数据来源:《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版本3.0)》之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图 据 CCID统计,2016-2019年全球工业互联网硬件与网络产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20-2025年全球工业互联网硬件与网络产品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预测在2025年将实现5985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规模。因此,全球工业互联网的硬件与网络产品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工业互联网通信(或工业互联网网络)是实现全面互联的基础设施基础,实现海量设备的接入、各要素间的网络搭建和各系统间的相互融合,在工业领域发挥核心支撑作用,市场规模在未来将有进一步发展空间。据赛迪研究院数据,工业互联网通信在工业互联网整体产业中占比约为23%,中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市场规模2021年约1,639.84 亿元,年复合增速约为10%。

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 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万亿,服务企业 12万家,涵盖 34个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市场年复合增速超12%。当下,工业互联网网络主要面向三类需求。一是大量老旧设备的数字化联网改造。二是赋予新一代智能装备的网联能力。三是不同体系、不同系统、不同设备的互联互通。工业互联网网络与传感器、工业控制三者是强关联组合,同时边缘计算的兴起开始融合工业互联网网络并与工业控制进行相融合。企业 IT网络 80%的覆盖率远超工业互联网网络20%的覆盖率,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通信市场将存在较大增量的蓝海市场。

国家陆续出台对工业互联网自主可控发展的支持政策,有助于扶持和培养国内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并完善相关配套支撑, 壮大产业供给能力, 也将进一步加快国内工业互联网通信产业链的迭代升级,实现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掌握技术自主权,进一步保障工业互联网通信行业自主可控,壮大未来产业的发展规模, 拓宽未来产业的需求服务链条, 提高未来产业的发展层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2021年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2021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注明,要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产业演进趋势,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提出了五方面、11项重点行动和10大重点工程,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2021年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了解到,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及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个。

(2) 基本特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力量,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工业通信:(1)随着工业自动化控制的深化和广化,统一通信标准成为公认的发展方向,工业以太网技术已成为现场总线技术的重要替代。(2)由于工业应用实际需要,传统网络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开始往确定性网络(时间敏感网络TSN)发展。(3)由于5G网络的出现,工业应用需要开始从工业有线向工业无线发展。(4)工业互联网通信未来将呈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将支持更丰富的网络管理功能。(5)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将支持更丰富的网络管理功能。

未来传输领域新技术的进展不断涌现,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并行发展以及相互融合将在未来构建云(互联网云端)、管(海量信息传输网络)、端(智能终端)、 边(边缘计算)为一边缘计算:由于 IT/OT融合,各协议转换等需求,出现了多种技术融合的情况:5G+TSN、5G+边缘网关、TSN+边缘网关等情况。

工业安全:由于传统防火墙、网闸、审计系统等不能满足工业现场实时、高速、高带宽等需求,工业防火墙、态势感知、工业网闸等产品及系统出现。

综上,工业互联网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将带来海量设备联网需求、大规模工业数据交换需求,“组大网”的趋势将对大速率、高规格、支持智能管理、智能运维的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的需求带来进一步提升。新兴的 TSN、5G、WiFi6 等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 IPv6、TCP 等协议,适应未来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的数据传输需求,可以实现网络系统进一步融合。

(3) 主要技术门槛
工业互联网通信行业属于技术与人才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在各行业的信息化系统起关键作用,进入各行业形成应用存在一定门槛。

工业互联网体系构建复杂。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的落地要求云平台、软件应用、生产现场、工业设备等融洽对接,在软硬件功能、通信协议、设备接口等多个方面需形成一致的标准,实现IT与OT融合;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的实现要求生产设备厂商、IT 设备及服务提供商、工业上下游企业等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单一主体难以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所以,工业互联网不仅归属于技术范畴,更多的还是一个产业生态范畴。
因此,针对大型制造型业主、大型生产型业主基于互联互通的技术和产品,通过新的工业互联互通概念、IT/OT融合概念,实现各系统、各协议的融合,一站式解决互联互通问题并持续提供网络运维服务。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工业互联网通信(或工业互联网网络)是实现全面互联的基础设施基础,实现海量设备的接入、各要素间的网络搭建 和各系统间的相互融合。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年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9101亿元,同比上升13.2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62% 。预测2022年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高速发展,预计达12419亿元。

政策层面:从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崛起,到国家政策对两化融合的决心,再结合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引导。工业互联俨然上升成为国家级战略产业,整个产业约20%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快速增长。简单而言,工业互联网由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组成,夯实网络基础,推动网络升级是其主要任务和前提。

技术层面: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无线、新型智能网关、时间敏感网络(TSN)、IPv6、5G(5G配套)是未来三年的主攻方向。到2025年,工业无线、时间敏感网络(TSN)、IPv6等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广泛部署;面向工业互联网接入的 5G网络、低功耗广域网等基本实现普遍覆盖。

细分市场层面:公司实行多行业业务布局战略,在智慧城市、智慧矿山、轨道交通、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造及其他领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在下游各行业领域进一步发展多场景应用,扩大在高端领域的市占率,如在矿山领域,以井下应用场景为抓手,进一步拓展井上井下一体化通信网络;在轨道交通领域,形成从车上车下多场景应用优势;在电力及新能源领域,扩大高压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等高端应用,致力于形成发电、输电、配电、用电一体化通信网络体系;在智能制造领域,进一步拓展通信产品在工厂多场景的应用。

(1)智慧矿山
应用情况:结合客户需求及矿山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服务,在煤矿通信系统中包括:万兆通信系统(包含控制与视频)、安全监测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工作面无线通信系统、精准人员定位系统、智能化装备系统(智能采煤与掘进机)、电子封条系统、夜视系统、综合运维平台等系统。

发展情况:2022年国家能源局重点工作中提到,“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再结合各大能源集团的投资计划,基本可以确定在 2025年前,煤炭市场依然是上行发展趋势,而国内煤炭市场中安全监测、精准定位、视频监控等子系统的通信设备配套仍存在释放巨大价值潜力。《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各类煤矿要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构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由此可见,“5G+工业互联网”在煤矿业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后劲。

(2)电力及新能源
应用情况: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其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电力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发电、升压输电、降压变电、低压配电和用电,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在电力生产全过程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实现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全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电力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站在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发展情况:根据中电联发布《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2年风电和光伏新增规模约为50GW和90GW。工业是我国节能降碳的主战场,也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而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工业机理的结合,有助于建立最优能效模型及评价指标,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最终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大有可为。

(3)轨道交通
应用情况:随着 5G、云计算、AI的发展,地铁行业的需求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提出了智慧地铁的概念,智慧地铁的提出不仅让之前所有的系统都重新进化一次,又催生了很多新的系统,例如AFC人脸识别刷卡系统、智慧安检系统、司机行为分析系统、地铁轨道健康管理系统等等。

发展情况:技术升级布局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轨道交通垂直领域数字化升级。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内容显示,按照“1-8-1-1”的布局结构,即铺画一张智慧城轨发展蓝图;创建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运输组织、智能能源系统、智能列车运行、智能技术装备、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安全和智慧网络管理八大体系;建立一个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制定一套中国智慧城轨技术标准体系,可以预见未来智慧城轨对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网络的需求将带来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4)智能制造
应用情况:近年来,在“工业4.0”的引导下,全球工业制造技术正推动各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逐渐从手工生产、半自动生产发展为自动化生产,或从自动化生产发展为智能化生产,实现工厂智能化。在全球制造业产业变革的进程里,制造业对生产设备和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越来越强烈。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断落实,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双碳”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引导所有的制造企业正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

发展情况: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达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8.96%。预计2022年产值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3.31万亿元。中国制造业体量庞大,在数字中国的宏观环境下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伴随着工业互联网研究的逐步深入,有望衍生出更多的新型服务模式,持续充实和补强新型服务体系,加速工业领域智能制造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生态激发无限活力。

(5)智能网联
应用情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正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新阶段。要加快规模化示范应用,以城市、区域为载体,深化“车—路—网—云”协同发展;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积极探索融合监管模式,通过准入管理、标准制定、安全监管、产品召回等方式,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创新、安全应用。
发展情况:工信部、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发布新版《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从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主体、驾驶人及车辆、道路测试申请、示范应用申请、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等7个方面进行规范。目前,全国已建设16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发放700余张测试牌照,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00万公里。根据iResearch、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整理显示, 2016-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呈现连续上涨趋势,2020年产业规模增长到了2556亿元,同比增长54.3%。预计,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超35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得以快速发展,一方面传统汽车市场大、增长平稳,车厂亟需寻求新的盈利点,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不断升级演进,尤其是高精度时间同步、高精度定位、与其他网络协议对接等标准的工业互联网需求等增强型技术要求的迭代升级,推动着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二十余年,始终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力度,始终关注工业互联的技术前沿发展,下游客户行业应用发展趋势,积极拉动技术与产品革新改造,始终坚守品质取胜、创新为本、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由此依靠核心技术赢得市场、产品创新取得效益,凭借广泛的技术应用持续赋能下游行业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掌握的主要核心技术如下:

序 号类别技术名称技术特点应用场景
1系统架构模块化产品 技术模块化产品技术: 软件与硬件高度集成、尺寸小巧、低功耗、高 可靠性,提供灵活的接口数选择,支持光电口 可配置,支持千兆,支持二次开发,大大降低 了客户开发难度和完善了二层、三层交换机 管理功能。可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 景而灵活定制。
2    
  SWOS 工业交 换机操作系 统支持更完善的L2、L3功能: 1、IPv6动态路由协议(RIPng,OSPFv3, VRRPv3,MLD, MLD-SNOOPING, PIM- SM, PIM-DM, BGP); 2、支持TSN; 3、支持TTDP、TRDP。应用于智慧城市、矿山、轨道 交通、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 造及其他多个领域的工业通 信领域。
3    
  NOS 工业交 换机操作系 统NOS工业交换机操作系统: 完全自主开发的 NOS工业交换机操作系统, 代码量小,执行效率高,内存利用率高,较快 的启动速度,极简架构改进了传统系统启动 速度耗时较长的问题,具备有LLDP、ERPS、 STP/RSTP、SW-Ring、VLAN、QoS、802.1X、环 路检测、链路聚合、 GMRP、IGMP Snooping、 SNTP、风暴抑制、端口镜像、日志记录、邮件 告警、Web/Telnet/CLI/SNMP等完善的二层网 络功能,支持IPV6管理,支持Modbus TCP 等工业协议。应用于对启动时间要求敏感 的场合,可实现 1~2 秒完成 系统的启动。
4可靠性环境适应性 技术公司具备环境适应技术积累,在宽温、防水、 抗压、防尘、抗振动冲击、隔爆等多方面持续 提升产品性能。现在产品在电磁兼容性方面, 浪涌、全脉冲、静电防护可做到国标定义的4 级 B类;在防水防尘等级方面,最高可做到 IP67;高低温工作环境可做到-40~70摄氏度。 这样一来,产品的适用场景不断拓宽,使产品 可用于潮湿、腐蚀、无人值守、剧烈振动冲击、 极强电磁干扰的严酷工业环境。适用于轨交车辆、煤矿井下、 风电光电发电场及其他多种 恶劣工业环境。
5    
  以太网连接 可靠性诊断 技术在数据交换传输的同时可通过识别和分析通 信链路故障,为传统数据交换设备增加数据 诊断和故障告警功能,具备到一定创新性。适用于对通信链路可靠性要 求高的环境,可在通信不间断 的同时监测通信链路。
6    
  无线并行冗 余技术采用双通道设计,可实现双频无缝漫游零丢 包,增强无线传输带宽和抗干扰能力,满足大 带宽、低时延、低抖动、抗干扰能力强等要求。适应用于对无线传输要求较 高的场景中,如移动机器人、 高铁配电监测等。
7实时性PTP 技术PTP:保持时间同步,以达到精准控制的要求, 同步精度可达到优于±15ns的水平,与行业 技术水平相接近,支持多平台适配,包括交换应用于对时间精度要求高的 通信系统或控制系统,如电 力、轨道交通等。
   平台和终端设备的支持,优化对时精度和稳 定性,支持更多模式,例如:单播、UDPv4、 L2、组播、P2P、E2E等模式及其组合。 
8    
  边缘计算网 关系统架构,多核异构系统,硬件上使用基于大 小核心设计的多核心CPU,小核心运行功能相 对简单,但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大核心运 行对CPU性能需求高,功能复杂的应用。 在功耗控制方面,当系统负载较低时,可 以关闭大核心,从而节省能耗,当系统负载增 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启大核心以提高系统运 算能力。这样可使系统的功耗在较大的范围 内调节,使效率最大化得到利用。与此同时, CPU核心之间也可以通过核间消息进行通信, 实现数据交换,使系统的状态切换以及动态 调节能力更加灵活。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电网、 智慧城市等领域,构建广覆 盖、低时延和高可靠的边缘网 络,为工业应用提供边缘计算 能力。
9    
  TSN(时间敏 感网络)技 术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 性数据传输,同时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可 支持802.1as、qbv、qbu、qci、802.1CB等多 种TSN协议。适用于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 统、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 时间敏感型应用。
10安全性网络安全等 级保护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免受来自外 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 源 发起的恶意攻击、引发较为严重的自然灾 难,以及其他相当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 资源损害,能够及时发现、监测攻击行为和处 置安全事件,在自身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 复绝大部分功能 。政府机关、各事业单位、金融 监管机构、能源电力公司、石 油公司,大中型企业、央企、 上市公司等及有信息系统定 级需求的行业与单位。
11    
  网络风暴端 口隔离技术可以有效检测未知网络是否有环路存在,避 免未知链路中产生的风暴报文冲击设备及 网络。适应煤矿井下等存在大量老 化电缆的复杂网络环境。
12    
  列车重联网 络通信技术支持 TTDP、R-NAT、TRDP 、端口 bypass 被 动旁路功能、端口汇聚等功能,可实现列车自 动编组、IP 地址映射等,在高铁动车等场景 中应用较多。应用于轨交行业,可灵活实现 列车自动编组、IP 地址映射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认定主体认定称号认定年度产品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度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期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659518
实用新型专利246159
外观设计专利0088
软件著作权1413141140
其他0000
合计2222305225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27,690,114.3624,169,951.1314.56
资本化研发投入000
研发投入合计27,690,114.3624,169,951.1314.56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 比例(%)21.1722.92-1.75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000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14.56%,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为加强高质量的研发队伍建设,研发人员平均职工薪酬有所增加所致。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 规模本期投 入金额累计 投入 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1工业物联网 5G+ 智能网关项目500.00473.16473.16项目结项,达到目标 预期面向工业物联网实时网络通讯应用场景的边 缘计算网关,支持5G无线网络低延迟接入和 TSN实时以太网通讯,提供无线与有线网络间 低时延转发,具有边缘侧AI处理扩展能力, 同时支持容器应用和多语言二次开发。致力于将 5G通信与边缘计算技术 相融合,开发 5G边缘计算网关的 软硬件平台,使其达到行业先进水 平,加速工业互联网和 5G 垂直行 业应用推广。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 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 构建广覆盖、低时延和 高可靠的边缘网络,为 工业应用提供边缘计算 能力。
2工业互联网时间 敏感网络交换机 项目350.00333.75333.75项目结项,达到目标 预期一款集成了时间敏感网络(TSN)特性的三层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提供千兆电口、千兆SFP 插槽、万兆SFP+插槽等多种接口,可通过自 协商与对端设备协商端口速率及双工模式。 支持12~48VDC电源方案,采用机架式安装方 式,能满足不同应用现场的需求。支持TSN时间敏感网络标准协议, IEEE 802.1 AS -IEEE 802.1 Qbv -IEEE 802.3 br -IEEE 802.1 Qbu -IEEE 802.1 Qci -IEEE 802.1 Qch -IEEE 802.1 CB 本产品已获得信通院首批测试通 过并进入TSN产业名录。应用于轨道交通、矿用 行业等。
3室内双频 WIFI6 项目500.00468.97468.97处于样机/试产阶段一款室内双频 WiFi6产品,该技术由于利用 OFDMA、MU-MIMO、空间复用(Spatial Reuse) 等技术提高了性能和效率,降低了延迟,增大 了通信带宽,缓解了同频干扰问题使得无线 性能更稳定的优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工 业通信的应用。具有路由、AP、网桥、客户端等多 种工作模式,其中网桥和客户端还 有细分的WDS连接、万能桥接、无 线NAT等连接方式,满足各种可能 的工业网络拓扑的搭建; 单台理论可承载1024个无线WiFi 终端的超大接入数; 支持端口转发、端口重定向、 IP/MAC黑白名单等多种防火墙技 术。室内双频 WIFI6项目为 了打造适用于室内工业 通信应用场景的室内双 频WIFI6 AP,满足安规、 EMC 4级等防护要求,可 以应用于绝大多数的工 厂、厂房、生产线、仓储 等工业生产环境。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 规模本期投 入金额累计 投入 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4工业双频 IPv6 管理交换机500.00438.64438.64处于样机/试产阶段开发一款支持百兆管理、IPv6管理且带 WIFI功能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支持无线有线统一IP管理; 2、支持IPV6管理; 3、支持BlueEyesView可视化管理; 4、支持 ModbusTCP监控、日记记 录、故障诊断; 5、支持MRP协议; 6、支持直流冗余9~60VDC宽压输 入; 7、支持LLDP、RSTP等全二层网络 协议 。应用于新能源、智能电 网、综合管廊等领域,构 建全无线覆盖、高吞吐 量的无线有线双冗余的 网络。
5桌面式无线 CAN 服务器开发项目350.00298.77298.77初版样机已完成,处 于稳定开发优化阶 段推出一款Linux平台无线CAN服务器产品; 支持2CAN口、单网口,可选4G或WIFI,支 持IPV6,4G支持CAT1或CAT4,WIFI具备AP 热点模式和Station客户端模式。1、支持5kbps-1000kbps线速的 无阻塞通信; 2、数据透传转发延时低,最高延 时不超过3ms; 3、引入缓存丢弃策略,确保CAN 口数据发送的实时性; 4、CAN口支持采样点和同步跳宽 的修改,适应复杂的现场CAN总 线通信问题; 5、在网络协议栈中加入对数据包 的分析,支持通过帧 ID进行过滤 功能。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新 能源汽车、电动客车、风 力发电、工程机械、医疗 设备等场景。
6高端机架万兆核 心交换机600.00497.27497.27处于研发阶段新设计开发一款支持煤矿(主)、轨交(兼 顾)行业的综合监控核心层大口数(44 口)的、带IPv6功能和TSN协议的三层管 理交换设备。 电磁兼容为EMC3级B, 支持硬件1588对时,精度100ns; 工作温度:-40~75℃。技术国内领先,性能优于东土 SICOM6432系列,可扩展TSN功能。煤矿、轨交行业的综合 监控核心层,及TSN时间 敏感网络应用场景。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 规模本期投 入金额累计 投入 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7边缘计算 AI 网关项目(2021 年开始)300.00116.69235.61项目结项,达到目标 预期研发具备 AI分析与智能控制能力的工业级 边缘计算网关产品。1.将AI能力与网关的交换能力相 结合,实现边缘侧的实时分析与 控制联动; 2.使用容器技术进行应用的 AI灵 活部署与升级。应用于城市、工厂、矿山 等多种同时需求网络通 信与数据智能分析的场 景。
8AI应用编排 工具20087.0287.02处于研发阶段开发一款无代码进行边缘侧 AI应用编排部 署的工具1、基于两种边缘侧AI推理框架 和应用框架,实现边缘侧AI应用 各处理步骤的组件化,实现AI应 用的便捷开发; 2、采用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实现 对AI应用各组件的配置以及组 织,实现边缘侧AI应用的可视化 无代码搭建; 3、通过将AI应用流程生成配 置,再由边缘侧解析配置,实现 边缘侧AI应用的一键部署。用于打破在不同AI芯片 上进行AI应用开发的技 术壁垒,提升边缘侧 AI 应用的开发效率,推进 AI应用在工业领域的落 地推广。
合计/3,3002,7142,833////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159175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37.6838.98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146.911,951.41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3.511.15


教育程度  
学历构成数量(人)比例(%)
硕士及以上63.77
本科11672.96
大专及以下3723.27
合计159100
年龄结构  
年龄区间数量(人)比例(%)
41岁以上1710.69
31岁-40岁7345.91
30岁以下6943.40
合计159100.00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持续创新及自主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二十余年,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坚守研发驱动发展的理念,打造了一支专业背景深厚、创新能力及行业应用理解力强、技术功底过硬的研发队伍,持续投入大量资源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改善、提升现有技术及产品的延展性能和价值空间,持续保持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为进一步适应行业发展态势,匹配业务发展管理流程调整优化的实际需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预研力度,形成更加有利创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就工业交换产品、工业网关产品、工业无线产品、工业软件产品等产品线,下设产品市场部、运营管理部、技术平台部、检测部、综合开发资源部,严格执行研发IPD流程管理,聚焦市场需求为产品开发的驱动力和引导力,以满足细分市场客户需求节奏快、产品市场投放高效、产品开发和产品设计成本低,以提高研发工作永葆创新活力,新品开发符合市场商业价值,确保企业始终走在行业技术创新前沿。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攻关开发5G 边缘计算、TSN、Profinet、WIFI6等技术及相关系列产品,亦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工业物联网5G+智能网关项目和工业互联网时间敏感网络交换机项目已完成结项,满足了开发预期。其中,工业物联网5G+智能网关项目支持面向工业物联网实时网络通讯应用场景的边缘计算网关,支持5G无线网络低延迟接入和TSN实时以太网通讯,可提供无线与有线网络间低时延转发,具备边缘侧AI处理扩展能力,同时支持容器应用和多语言二次开发,可满足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构建广覆盖、低时延和高可靠的边缘网络,为工业应用提供边缘计算能力;工业互联网时间敏感网络交换机项目已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矿用行业等。

2、 多行业布局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优势
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在各行业的信息化系统起关键作用,进入各行业形成应用存在一定门槛。公司在传统电力、新能源、石油煤矿、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与丰富的行业经验,如在电力领域,紧随智能电网实际需求,提供智能电网通信解决方案,扩大高压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等高端应用,致力于形成发电、输电、配电、用电一体化通信网络体系,为智能电网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在新能源领域,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新能源搭建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将数据采集和分析、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监控中心对发电站设备的远程控制,追求最大化的电力转化。在智慧矿山领域,结合智能化矿山建设需求,可提供井上井下整体通信解决方案,实现井上下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网络保障,推动智能矿山建设向前稳步迈进。在智能制造领域,可提供智能制造全场景通信解决方案,覆盖智能装备、智能产线视觉检测、智能仓储、智能厂房等多领域,具有数据保密性强、生产环节智能联动等优势,致力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3、 客户资源优势
历经岁月的沉淀积累,公司凭借优质的服务及过硬的技术实力赢得了客户的满意及市场口碑,积累了一批国内外优质客户及合作伙伴,并在多年合作中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伴随公司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研发水平的稳步提升、产品系列及行业解决方案的优化完善,公司客户结构也正不断优化调整中。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市场不断加强电力、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行业知名客户的粘性合作,开拓了储能行业、低速无人驾驶行业的知名客户。公司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客户的现实需求、发展痛点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始终为客户创造有效价值,确保为优质客户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提供更满意优质的服务体验,跟随更优秀的企业携手共进,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互惠双赢。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逐步提升公司在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持续积累不同行业的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对客户的需求及诉求问题的快速响应、反馈及解决能力,并由此构建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和科学的营销体系,在国内成立了深圳、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武汉、西安、沈阳等21个办事处及服务网点,秉承为客户提供从售前、售中到售后的一站式服务,落实坚持24小时随时响应原则,以迅速解决问题为导向,为客户提供点对点、优质、及时的定制化技术服务。公司依托强大的设计研发能力、高效的采购管理系统、良好的生产能力及灵活的组织管理体系,自主研发设计模块化产品,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定制化时间,增强对各类订单的承接能力,使得公司快速反应、满足客户的需求,以促进生产排程,实现及时交付,提升客户满意度,真正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5、 认证及检验优势
通信设备行业具有较高的资质准入门槛,需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格审核,以及满足应用领域的行业标准,公司不仅拥有较完善的资质,如取得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还在下游多领域取得高规格认证以及代表性产品的权威机构检测,如智慧城市领域,代表性产品隔爆AP取得了国家低压防爆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颁发的防爆合格证,具备管廊、井下应用能力;轨道交通领域,代表性产品TNS5500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了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EN50155标准、EN50121-3-2标准、IEC61375标准检验等,除上述认证检验外,还取得了UL、CE、FCC、ROHS、REACH、IRIS等国际认证资质。各项准入资质的获取不仅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品质,提升了客户的信赖度,而且有利于公司优化整合资源,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外部宏观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俄乌冲突及欧美制裁俄罗斯,全球化供应链遭到持续破坏,市场能源供应链紧张,物价攀升,通货膨胀“高烧”不退。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尽管外部市场环境不如人意,但公司内部管持续协同配合,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化解不利因素,全力做好市场开拓、产品创新、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总体来说,在各部门贯彻落实经营策略的努力下,报告期内经营业绩实现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实现13,077.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99%;营业利润2,992.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4.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1%。
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1、持续深耕存量市场,奋力拓展增量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在年初推行以流程为抓手,打造多部门联动、岗位沟通顺畅的流程型组织变革,对公司发展蓝图规划的定位、细化工作在认真落实,就市场开拓、营销策略、品牌联动等方面持续推进及协同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布局。受益于国家陆续出台对工业互联网自主可控发展的支持政策,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持续繁荣,下游应用终端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持续在传统电力及新能源、智慧矿山、石油石化、智能制造等行业发力。

截止2022年上半年,公司智慧能源、工业互联网、其他行业板块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175.33万元、1,356.39万元、2,008.23万元,同比增长90.03%、21.67%、19.76%。产品结构上,公司主打产品仍以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为主,正聚焦无线通信领域产品,进行深度拓展。公司工业交换、工业网关、工业无线产品,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4.42%、3.28%、124.61% 。

2、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研发为依托,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技术产品、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全生命周期。公司积极把握工业互联网板块及其下游应用的子行业发展动向,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在综合管廊、钢铁冶金、智慧城市、数字化智慧电网及新能源、智慧灯杆、石油石化、智能制造、煤矿行业、轨道交通、储能系统、智能网联等行业打造整体的工业互联网通信解决方案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截止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40项。报告期内,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2,769.01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17%。

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研发的进展: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有效的进行灵活定制,围绕系统架构在逐步开发模块化产品技术、SWOS 工业交换机操作系统、NOS 工业交换机操作系统;为持续夯实产品的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稳定性,为产品高质量提升保驾护航,公司聚焦在环境适应性技术、以太网链接可靠性诊断技术、无线并行冗余技术、PTP技术、时间敏感网络等技术,以满足新技术升级运用带动新老产品进一步迭代升级,持续拓展多领域创新型的应用场景,提升公司技术软实力和硬实力,带动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能源等下游终端行业应用场景需求不断取得新突破,由此赋能行业各生态领域蓬勃发展,不断推动和扩大公司及其上下游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共建合作共赢的智慧生态圈。

3、不断健全完善人才体系,练就能战善战的高效团队
在企业的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管理层的普遍认同。2022年上半年,公司针对人才结构及发展现状,逐步落实人才储备培养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做好研发、营销及供应链团队人才战略储备工作,并依据国内销售战略布局,构建了铁三角团队作战模式,主要为聚焦大客户和重点业务市场,充分挖掘各重点区域与细分行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实现区域+行业+大客户协同拓展的整体目标。

此外,为提高核心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公司通过构建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完善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及有温度的组织文化氛围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有效地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公司的发展目标、发展愿景进行捆绑,实现双赢,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4、积极拓展市场业务新渠道,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
随着公司技术实力日趋雄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行业解决方案的成熟落地及应用,公司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逐渐得到更多业界的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公司荣登“广东工业互联网创新指数榜单TOP20”,代表公司持续创新能力、有效发明专利、市场整体竞争优势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获得专业认可;公司以实时采集感知技术解决方案为陕西交控集团 2021年视频云联网建设工程之宝坪高速天台山隧道视频云联网项目注入活力;2022年6月携智能制造、智慧工厂整体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亮相于第十七届中国(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山东第三届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展洽会,助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改转型;并以前端数据采集,二层、三层冗余架构的网络解决方案依托信息平台高效运转的治超“天网”助力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之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实现公路治超全面联网、从“人海战术”到“科技治超”的转变。

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提升品牌自身价值和市场效能,公司积极参与《低速无人车城市商业运营管理规范》、《综合管廊移动巡检系统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起草工作。在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信通院牵头起草的TSN解决方案白皮书编制获得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立项通过;并携TSN交换机、5G CPE、边缘计算网关、极光夜视全彩摄像机等新产品及一站式HaaS工业数字化互联服务解决方案亮相深圳市智能化学会主办的“制造到智造——2022工业互联网发展论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五、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一)宏观环境风险
(1)贸易环境变化风险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综合影响,公司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东亚等地区,如未来我国与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双边关系发生变化,或者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环境、行业和对外贸易政策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公司部分原材料采购的品牌商为美国,为预防供应链市场波动影响,公司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备货,从而可能导致原材料增加和相关资金占用上升。此外,若在本次贸易摩擦中出现我国对上述原材料的进口关税税率提高,且公司未能及时寻求替代原材料,则公司的营业成本将会有所提高,从而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

(2)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享有税收优惠政策,然而相关政策的可持续性与优惠幅度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按1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至2023年,此外,根据《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深圳市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公司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公司全资子公司三旺奇通被认定为软件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规定,可享受2021年至202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2023年至202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公司控股子公司三旺志连被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等规定,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0万元-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至 2022年。上述税收政策的后续变化和实施可能带来企业纳税税率的不确定性,让企业承受额外的税收负担。

(二) 核心竞争力风险
(1)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为研发技术驱动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技术优势以及持续的研发能力是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公司制定的保密制度和措施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公司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未来若公司核心技术相关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或者出现重大疏忽、恶意串通、舞弊等行为而导致核心技术泄露,将可能损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技术研发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行业应用领域层出不穷,公司需要不断地对产品、技术及服务与时俱进,加快迭代升级进度以满足客户需求及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变化。若公司不能准确判断和及时把握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与产品技术的演进路线,并提前投入充足的研发力量布局新技术研发,可能削弱公司核心竞争力,对公司的持续竞争能力和未来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强的行业属性和较高的行业壁垒,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发展关键在人才,优秀的研发、技术人才争夺日益激烈,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大量流失且公司未能物色到合适的替代者,或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的要求,则可能限制公司竞争力,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存货跌价风险
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和发出商品构成。报告期内,公司为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对主要原材料芯片进行储备,导致报告期末存货金额较大。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0,907.22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537.78万元,占期末存货余额的比例分别为95.30%、4.70%。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客户临时改变需求、竞争加剧或技术更新,将导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从而导致公司存货跌价的风险增加,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各类产品毛利率及综合毛利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主要受行业应用环境、市场供求关系、产品技术先进性、产品更新迭代、产品成本变动及公司营销策略等因素综合影响。如果公司未能正确判断下游市场需求变化,或公司技术实力停滞不前,或公司未能有效控制产品成本等,将可能导致公司毛利率出现波动甚至下降,进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尽管公司主要客户财务状况良好,商业信用较高,具有较强的偿付能力,若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发生恶化,或者商业信用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者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研发费用较高的风险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金额为 2,769.0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17%,金额及占比较高,且公司研发投入仍保持增长态势。公司持续加大对TSN、WIFI6、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及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发投入能否加快成果转化,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研发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若公司短期内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未能产生预期效益,可能对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六、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具体参见本节“四、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科目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动比例(%)
营业收入130,770,431.63105,464,345.4023.99
营业成本54,610,328.3540,618,164.4334.45
销售费用23,026,374.5918,181,189.7026.65
管理费用7,601,061.115,094,007.4549.22
财务费用-214,427.85-316,725.7532.30
研发费用27,690,114.3624,169,951.1314.5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934,826.728,272,924.09-88.7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118,480,933.73-235,448,311.1049.68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20,487,286.29-18,562,597.76-10.37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23.99%,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所处工业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电力及新能源、智慧矿山、智能制造等终端应用市场需求强劲,公司订单开拓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订单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