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凌云光(688400):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凌云光: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400 公司简称:凌云光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公司已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五、风险因素”部分内容。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 姚毅、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顾宝兴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解利红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公司努力克服疫情困难,产品布局与市场拓展取得较好进展,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 13.40%;同时,受新冠疫情与国际“缺芯潮”的影响,公司销售订单尤其是生产交付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增幅收窄,但该影响是短期的。中长期来看,疫情有望加速机器替代人工的需求,也有利于促进下游行业对机器视觉的应用需求扩大。 2、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增长 28.46%、33.33%,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自主产品更趋完善,自主产品收入比例稳步提升,拉动公司毛利率水平提升;同时,伴随收入规模增长,规模经济效益逐步体现。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凌云光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秉承致力于成为视觉人工智能与光电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的企业愿景,“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公司战略聚焦机器视觉业务,是行业领先的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视觉器件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中,可配置视觉系统是集成化、专业化视觉系统,以先进的光学成像模块(眼睛)与专业化的软件算法及处理系统(大脑)构成的应用产品。智能视觉装备是在视觉系统的基础上,给机器配置上受大脑控制的“肌肉”和“四肢”,以整机装备形式相对独立开展工作、替代工人或低精度自动化设备,实现检测与生产工艺的精准控制、精确执行,最终形成“手”、“眼”、“脑”协同的智能生产“机器人”,服务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在机器视觉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形成了光学成像、智能软件、智能算法与精密控制四大技术平台,从客户需求与痛点出发进行产品创新,广泛服务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影视动漫、科学图像、轨道交通等行业的智能“制造”。在光纤光学领域,公司是高端光器件与仪器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为广电行业提供自主的宽带光接入与智慧家庭组网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努力成为客户最优的、战略的、信赖的和荣耀的选择。公司的机器视觉已经在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和新能源等众多行业获得广泛应用。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2020年度和 2021年度,公司在中国机器视觉行业销售额连续排名第一。另据 CINNOResearch统计,2020年公司在中国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 22.4%,位列行业第三,仅次于康耐视和基恩士。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长期服务于苹果、华为、小米的产业链,与鸿海精密、瑞声科技、歌尔股份等业内领先的电子制造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的产品可广泛服务 LCD和 OLED显示屏的 AOI检测,广泛应用于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等行业领先客户的生产线。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广泛服务于福莱特集团、宁德时代、信义集团等行业龙头;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地铁、动车、机车,以及接触网等场景的在线运维监测业务;在文化娱乐领域,公司开发的立体视觉系列产品和“数字人”产品在央视春晚和冬奥中都获得了成功应用。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工信部评选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获得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牵头或参与制定十余项国家/行业标准;主导或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先后参撰《机器视觉发展白皮书》《工业智能白皮书》《MiniLED背光发展白皮书》《边缘计算视觉基础设施白皮书》多项行业发展白皮书。 (一)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长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国内外优质客户提供领先的专业视觉与光纤产品与服务,在为客户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公司核心技术与产品为自主研发的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光接入网产品,以及与国际领先企业战略合作,代理视觉器件、光纤器件与仪器等产品,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从而实现收入和利润。 2、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开展自主研发工作。公司以光学成像、软件算法、深度学习 AI等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开展应用产品研发,产品覆盖从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到视觉器件的各类产品形态。公司的研发团队具备“光、机、电、算、软”的综合能力,同时与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所保持产学研合作。 (1)采用技术平台与产品开发分层的组织作战模式 公司研发组织分为集团研发部(知识理性研究院)和事业部产品开发两层。其中,集团研发 部负责先进成像、智能算法、智能软件、精密机械控制四大技术平台以及相关关键技术/产品的研 发工作;各事业部产品开发部负责应用产品的集成研发工作。公司的研发管理平台,集中开展跨 部门、跨领域、拉通各层次的产品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做强产品模块化、标准化,提高开发效 率和质量。事业部产品开发团队在技术平台基础上,快速适配客户应用需求,推出特定行业产品,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市场需求响应速度。 (2)引入 IPD流程,打造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提升研发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明星产品 有灵魂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 IPD2.0变革,进一步完善从客户需求管理、产品规划、产品集成开发、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全过程产品研发管理。IPD流程中设置了业务决策评审点和技术评审点,两 类评审点贯穿产品开发全流程,业务决策评审点可以对产品的商业计划进行更为全面的评审和管 理,而技术评审点对技术达成情况进行全面评审和管理。通过 IPD管理体系和流程体系,公司在 产品定义、开发周期、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响应客户需求、产品综合竞争力上都会取得改善, 保障公司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 IPD开发流程 3、采购模式 供应链是满足客户产品性能、质量、成本、交期的公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撑公司战略发展,提升采购战略执行能力,保障采购决策效率与质量,公司建立了 BU、集团两级采购管理委员会组织运作方式,秉承阳光采购、价值采购的理念,构建品质优先、服务优质、合作共赢的供应商伙伴生态,及责权清晰、高效、可管、可控的采购管理体系。 (1)成立采购管理委员会,革新治理结构,提质增效 采购管理委员会设置 BU采委会和集团采委会两级组织,采取分层、分权管理运作,多职能代表参与,保障决策依据的充分性、合理性、高效性、透明性、公正性。为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构建合作共赢、相互信赖、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供应商合作伙伴。 (2)基于 TQRDC体系的供应商综合价值评价 公司持续开发行业内优质供应商资源,与国内外众多行业内知名的供应商形成了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采用基于 T(Technology)、Q(Quality)、R(Responsiveness)、D(Delivery)、C(Cost)的供应商准入及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资质和绩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认证评估,基于战略发展与业务竞争力的需要持续优化供应商结构。 (3)定制零部件采购 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制定解决方案,通过提供技术参数、设计图纸等,委托供应商定制生产。公司参考供应商的工艺能力进行设计,并委派研发人员参与协同优化,确保工艺实现过程中质量可靠。采取按需采购,基于物料、加工及历史合作数据,协商定价、比对选择采购模式。 (4)标准零部件采购 对于标准零部件,公司采用充分竞争采购策略,根据供应市场的充分性、质量要求的特殊性等,采取招标、单一来源谈判、询价采购等不同的采购定价策略。以年度计划需求、月度需求预测,滚动备货、订单备货、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物料计划策略,保障生产交付供应及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产品周期性需求变化、生产方式的不同,采取自主生产+外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通过最佳资源配置、实现效率成本的最优。 公司通过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发布了《IVS(SZ)-ISC-07生产管理流程》等规定,保障生产过程在质量、环保和安全等方面有效受控,及持续改进提升。 5、销售模式 公司结合所处机器视觉行业及光通信行业的特点、上下游发展情况、客户类型等综合因素,采取了直销、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具体以直销模式为主、经销模式为辅。 (1)直销模式 通过直销模式,公司直接向行业内知名客户提供产品及技术服务,可以确保产品和品牌推广的有效性,并通过与该等客户保持沟通,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并加深对行业变化和趋势的理解,为公司打造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打下牢固的基础。 (2)经销模式 公司经销模式有两种业务场景:一种是公司通过建立经销商渠道,利用经销商的客户资源,开拓新客户和产品市场,该场景主要是针对境外业务,占比较低。另一种是客户指定的经销商/中间商,即终端用户出于供应链集中管理、进出口报关等因素,指定公司与其经销商执行具体订单业务。 同时,公司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系,坚持价值营销。即基于不同的客户类型和产品类型,建立了面向客户的价值创造销售流程,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有竞争力的技术和商务解决方案;同时,为匹配公司面向客户价值创造的销售流程,设立了以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和交付经理为核心的铁三角营销组织,通过科学的分工合作,共同对客户负责。 (二)行业情况说明 1、机器视觉行业 机器视觉的本质是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为机器植入眼睛,是指通过以相机为代表的光学器件,对环境和物体进行感知以获取信息;为机器植入大脑,是指通过软件与算法,对眼睛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处理与辅助决策,并将执行指令输出给下一环节。机器视觉具有识别、定位、测量、检测四大功能,相比人类视觉优势显著。从技术实现难度来看,四大功能实现的难度依次递增。机器视觉相比于人类视觉在高精度、高速度、高适应、高可靠、感光范围,尤其是数据采集与信息集成上具有多方面领先优势;在被检测物品移动速度快、精确性要求高和工作重复性较高的场景下,机器视觉设备相比人眼工作效率提升明显。 采用机器视觉设备,实施机器替代人工,将有效助力以加工与组装为代表的生产智能化、以量测与检测为代表的检测智能化,以识别与追踪为代表的物流智能化,最终实现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机器替人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工难和用工难、降低成本的必然之选。 生产端方面,新冠疫情改变了工厂的生产模式,加快了制造商对工厂自动化的推进速度;需求端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智能制造等领域对机器视觉的需求量大增,机器视觉产品的应用不断拓展。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CMVU)统计,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销售额达到 163亿元,同比增长 34.5%,增速较 2020年提升了 22.2%。 (1)智能制造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制造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路线 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包括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明确了 8个方向,其中就包括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 截至目前,国家已经针对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规范,并将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机器视觉+AI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产业和关键基础设施,是众多行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2)机器视觉+AI,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让机器取代人工,帮助制造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工业 4.0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刚需 以工业应用为例,目前在工业生产线上,人眼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加之国内就业人口数量增长放缓、老年人口占比上升、用工成本上涨、疫情影响常态化,都使机器视觉产品成为智能制造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刚需。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机器视觉也将向全行业覆盖,应用市场需求将急剧扩增,为机器视觉的技术应用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牵引。 (3)国内机器视觉渗透率较低,市场空间巨大,且增速远快于全球市场 据《中国机器视觉市场研究报告》(2022)统计,机器视觉的下游应用以制造业为主,非制造业为辅。销售额排名前五的下游制造业应用行业分别为消费电子、锂电、半导体(含 PCB)、电气/电子(半导体除外)和汽车行业,占制造业应用行业销售额合计的比例分别为 27.5%、13.5%、13.0%、8.3%和 8.0%;销售额排名前五的下游非制造业应用行业分别为安全与监控/国防、物流和邮政分拣、智慧交通、医疗设备以及生命科学,占非制造业应用行业销售额合计的比例分别为18.7%、18.3%、17.3%、14.7%和 7.6%。 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9年,德国、美国、全球、中国机器视觉密度分别为 0.16%、0.12%、0.07%、0.03%,中国机器视觉密度远低于德美。随着中国制造业高端转型进程加速,中国机器视觉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据 MarketsandMarkets统计,2010-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器件市场规模由 31.7亿美元增至 107亿美元,CAGR为 12.9%;预计至 2025年将达到 147亿美元,2020-2025年 CAGR为 6.6%。中国在全球的机器视觉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预计 2021年至 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 CAGR为 28%,至2025年销售额将达 393亿元,增速显著远快于全球。面向智能制造,机器视觉与自动化精密控制逐步走向融合是大势所趋,最终客户需要的是整体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如果考虑整合自动化能力与产品模块后,传统机器视觉可进入智能视觉装备这一新市场领域,按照国际经验,对应市场空间会放大 7-8倍,即 2025年视觉装备可参与市场空间为 3,000亿左右。 2、光通信行业 在光通信方面,公司代理引进国外先进光纤器件与仪器产品,服务光通信产学研客户,并与烽火通信、锐科激光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代理的产品主要来源于全球知名的光纤器件与仪器、视觉器件提供商,如 Fujikura、II-VI、NKT、TeledyneDALSA、FLIR等。就光纤器件与仪器产品而言,其广泛运用于通信和激光传感领域,随着国内光纤通信、光纤激光等细分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高端光纤器件与仪器系列产品需求也日益增多。目前高端光纤器件与仪器类产品多数由国外厂家主导,近年来我国在光通信等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但多数尚局限在中低端产品。区别于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的市场,公司代理业务产品线主要为高端产品技术门槛高、前期导入时间长,对技术服务能力要求也较高。 区别于一般贸易代理商的经营模式,公司光通信代理业务的经营模式为注重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公司重视构建面向下一代技术应用的细分行业应用产品解决方案,主要侧重挖掘新兴与成长市场需求,不是侧重竞争激烈的当前成熟市场;另一方面,公司重视服务行业产学研客户的技术侧源头需求,不是仅面向后端采购供应链提供附加价值受限的服务。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长期深耕机器视觉行业,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产业链相关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先进光学成像、智能软件、智能算法、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控制四大底层技术平台,可支撑公司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的快速落地,满足多种行业需求。 在光学成像方面,公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像系统设计规范,同时自主开发了系列化面阵相机、线扫描相机;同时,还通过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合作投资长光辰芯,开展国内高端 CMOS成像芯片研发。 在智能软件方面,公司积累了较多 CBB软件工具,构建了以工艺为核心的多场景、多层次软件工具,可以帮助客户在端、边、云三个层级开展大数据质量管理,助力工艺改善与产品良率提升。 在智能算法方面,公司自 2005年启动研发核心算法库 VisionWARE,到 2021年,该算法库迭代至 5.0版本。截至目前,公司已具有基础、定位、测量、检测、识别、颜色、3D、深度学习和图形用户界面等 9个技术模块、18个算法库和 100余个算法工具包。公司算法功能的通用性强,经过多年持续研发并快速迭代升级,在精度、效率及稳定性三个性能指标上具备较好优势。 面向未来智能“制造”,机器视觉与自动化融合是大势所趋,公司为此构建了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控制的技术能力,产品布局也由此进入智能视觉装备这一千亿级高端装备领域。 在前沿技术方面,公司以打造领先的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为目标成立“知识理性研究院”,进一步构建软件与算法平台、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平台、工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开展多种 AI算法、计算成像、大数据与认知图谱等技术研究,服务更多行业需求。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工信部评选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获得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导或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先后参撰《机器视觉发展白皮书》《工业智能白皮书》《MiniLED背光发展白皮书》《边缘计算视觉基础设施白皮书》多项行业发展白皮书。 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拥有 506项境内专利,包括发明专利 258项、实用新型 210项、外观设计 38项;此外,公司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 228项。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并已发布的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共 13项,其中包括 4项国家标准(其中 2项为牵头制定、2项为参与制定)、9项行业与团体标准(其中 1项为牵头制定、8项为参与制定)。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为了进一步完善在消费电子、新能源、虚拟数字人等领域的战略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支撑未来战略增长。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5、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6、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成熟专业的研发团队及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人才资源是公司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司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工程化产品的开发目标,组建了一支行业应用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具备开展相关技术研发的人力储备。团队成员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研发团队共计 68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37.24%。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工信部评选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全面的产业链上游能力布局 机器视觉产业链的上游包括芯片、相机、镜头、光源等硬件及算法软件。其中,算法软件是机器视觉灵魂。在算法上,2005年,公司启动研发核心算法库 VisionWARE;2008年,推出VisionWARE-V1.0;到 2021年,将该算法库迭代至 5.0版本。截至目前,公司已具有基础、定位、测量、检测、识别、颜色、3D、深度学习和图形用户界面等 9个技术模块、18个算法库和 100余个算法工具,可实现工业视觉行业定位、测量、检测和识别应用全覆盖,在 AI算法方面支持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在上游视觉器件方面,公司以采购与自主相结合、同时辅以产业投资进行布局的模式满足用户需求。主要因为,公司的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立体视觉、智慧交通、科学图像等多个下游领域,各下游应用场景的检测对象不同,对视觉器件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公司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具体需求,选用最合适的相机和光源等器件产品。 在相机领域,公司较早成立了相机研发中心,先后开发了面向工业、科研、交通等行业的几十款特色相机;在光源领域,公司累计开发了多款特种光源,拥有 30多项发明专利。目前,公司自主开发的工业相机、光源批量应用于公司自主的可配置视觉系统与智能视觉装备产品。 当前阶段,公司自主器件基本未直接对外销售,主要以原材料的形式服务自主可配置视觉系统及智能视觉装备,满足具有挑战性的应用场景需求,定位于特色、特种产品。其中,显示屏、3C电子、智慧交通等领域的自主相机使用率均较高;对自主光源而言,智慧交通领域的自主光源应用比例最高。 在产业投资方面,公司投资了 CMOS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长光辰芯,布局国内高端 CMOS成像芯片研发;在镜头领域,公司投资了工业镜头公司湖南长步道,定制开发高精度大景深成像镜头、高动态红外动捕镜头等特色镜头。此外,公司还投资了动捕软件供应商上海青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清华背景的 AI公司智谱华章,深度布局产业链相关技术,拥有较为全面的产业链技术能力和资源储备,这些也为凌云光规模化和纵深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7、构建四大技术平台形成对下游应用的快速拓展能力 截至目前,公司构建了自主的智能软件、智能算法、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自动化精密控制等四大技术平台,可支撑公司在多个行业快速推出应用产品。四大技术平台主要解决不同下游应用的共性、通用性、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研究开发,在四大技术平台基础上,公司可以快速适配客户应用需求,推出特定行业产品,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市场需求响应速度。 8、下游客户工艺制程的深度理解和提供相应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行业龙头公司,如工业富联、京东方、歌尔股份、瑞声科技、华星光电、维信诺、福莱特、宁德时代、信义集团等。行业龙头客户为公司解决下游应用的大场景、复杂工艺、典型制程需求提供了难得和极佳的实践价值,公司借此形成了多款融合视觉检测和自动处理能力的智能化产品,推出了大量智能视觉检测和量测设备。 智能装备以机器视觉的感知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为核心,在视觉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将设计、生产、检测过程集成闭环,可实现多种功能。公司通过深刻理解和把握工业客户精度、效率、品质提升的核心需求,研发了消费电子精密装配/加工智能对位/测量/检测系统、印钞/标签/软包装/彩盒单张高速在线质量检测装备、LCD/OLED/MiniLED/MicroLED显示屏全自动质量检测装备等产品,持续通过创新产品推动产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 9、立足国际视野的市场拓展能力 公司在机器视觉与光通信领域长期与国际优秀企业合作,拥有行业新产品和技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国内客户。 (1)有利于把握机器视觉和光纤技术行业全球发展趋势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前瞻性的细分行业产品。一方面,与国外知名厂商合作,掌握细分行业应用的先进产品资源,有利于公司深入洞察行业全球发展动态及趋势,以及进行下一代行业应用技术发展研究。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代理业务,既服务了国内多个行业细分市场,也有助于公司更深入理解国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2)有利于整合国内外先进产品和技术资源,更好地服务客户 通过与国外众多知名厂商构建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公司服务国内众多行业标杆和优秀企业。 通过整合国内外先进产品和技术资源,公司形成了优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深度服务客户,公司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业务开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明星产品有灵魂”、“凌云服务创品牌”、“绩效管理育英才”、“职能支撑创效益”和“事业做大有底线”五大战略举措,有效落地支撑了“健康跨越上规模”的战略目标。 上半年,公司整体实现收入 12.89亿元,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0.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40%、28.46%。受疫情影响,公司增速有所收窄,但该影响主要为疫情防控导致的生产、交付进度延后。该影响是短期的,中长期来看有利于扩大市场对机器视觉产品的需求。 1、持续聚焦机器视觉战略主航道业务,进一步扩大自主产品研发投入与市场布局 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公司持续扩大技术与产品研发投入、市场拓展力度,上半年研发投入 17,407.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4.04%,带动公司机器视觉收入也持续稳步提升。其中,消费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的收入贡献分别为 28,892.47万元、4,793.10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 42.76%和 108.16%。 2、践行大客户战略,大客户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践行大客户战略,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为 32,348.24万元,收入占比为25.10%,较之上年同期有所提升。以工业富联为例,报告期内,随着工业富联进一步加大在工业互联新基建和智能工厂领域的投资力度,双方合作进一步加强,鸿海精密(含工业富联及其合并范围内公司)收入金额为 11,048.97万元,较上年同期持续快速增长。 凌云光的产品是“为机器植入眼睛与大脑”,是迈向工业 4.0及工业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工业富联战略投资凌云光,有益于带动未来双方深层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进阶,促进双方共同实现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在未来灯塔工厂的落地及前沿技术的研发。 3、持续推进公司管理与组织变革,为业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产品研发管理 IPD2.0变革 产品研发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公司产品竞争力,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夯实四大技术平台的模块化、标准化、通用性,加快从项目向产品转型,公司启动了 IPD2.0变革,向国际优秀实践学习。通过该管理变革,公司进一步完善了从客户需求管理、产品规划、产品集成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全过程研发管理。通过 IPD管理体系和流程体系,公司在产品定义、开发周期、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客户需求响应、产品综合竞争力上都会取得改善,保障公司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 (2)利润中心经营单元责任下沉,同时完善奖金分配的获取分享制 在追求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向精益管理要效益。公司经营单元将从事业部/BU进一步向产品线下沉,产品线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利润中心经营单元,拉通战略规划/SP、经营计划/BP、全面预算、经营绩效管理与奖金分配。 公司基于业绩生成奖金的获取分享制,也将同步下沉到产品线层级,充分激活该层经营单元的经营管理与组织活力。 (3)组织变革 为适配业务未来发展,公司开展了组织变革,强化以产品线、价值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作战模式,以及平台组织更好支撑一线业务发展。同时,加强组织授权与决策效率。 (二)研发投入及进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为 686人,较上年同期 505人增长 35.84%,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 37.24%;公司研发投入 17,407.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4.04%;本期新增获授权专利 88项,研发成果显著。主要研发项目进展如下: 1、重点产品研发进展 在消费电子行业,公司持续扩大可配置视觉系统在苹果产业链的市场份额;批量交付手机智能外观检测高端设备,助力工业富联智能工厂建设。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可配置视觉系统完成前、中、后道工序全覆盖,同时积极研发智能视觉装备产品。在数字经济领域,公司动捕产品、虚拟数字人、XR演播服务等产品布局与商业模式探索均取得积极进展。 2、通过 CMMI三级认证,自主研发能力再获认可 CMMI全称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SEI)和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Association,NDIA)共同开发,并在全世界推广实施的一种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主要用于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和进行软件开发能力的评估,是当今国际软件业最权威的评估认证体系。CMMI研究院与凌云光 ATM团队组成的评估小组依据 CMMIDEVV2.0版本和 CMMI评估框架,对凌云光在软件研发领域的需求开发与管理 RDM、技术解决方案 TS、产品集成 PI、计划 PLAN、验证与确认 VV、管理性能与度量 MPM等 20个实践域的实践进行了的现场审核,报告期内,公司通过 CMMI三级评估。 (三)推动行业发展及行业贡献情况 2022年 6月,由 ECC边缘计算产业联盟、IVIA智能视觉产业联盟及 CMVU机器视觉产业联盟共同编写的《边缘计算视觉基础设施白皮书》正式发布。该白皮书聚焦于工业、安防、体验交互三大领域,从应用场景及业务需求、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未来构建边缘计算视觉基础设施的技术框架,并结合标准研究、产业实践进行论证。凌云光作为牵头单位重点参与工业领域和体验交互领域的应用场景及需求内容编制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参编并发布了《视觉模组光电性能的图像式检测方法》《“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卷筒料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工业三维相机通用术语》三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五、 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一)技术风险 1、产品开发无法满足下游应用需求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具有技术革新频繁的特征,其下游行业的应用需求也处于高速迭代期,因此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如何快速将技术转化为多元化的产品从而服务于客户,是公司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公司产品对应的下游应用场景较多,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持续投入研发。公司所处行业可覆盖新型显示、消费电子、锂电、半导体、PCB和汽车等众多下游应用行业。因这些下游应用行业普遍具有技术密集、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等特征。例如,目前显示屏行业正处于从LCD到OLED,再到 MiniLED和 MicroLED迭代发展的过程之中;消费电子领域的 iPhone产品每年进行升级换代,对应产线的工艺和设备需要进行升级或重新购置,如若公司无法在此期间完成新型产品的研发,则会失去相关业务机会。(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