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迪哲医药(688192):迪哲医药: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迪哲医药:迪哲医药: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192 公司简称:迪哲医药 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是一家全球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化。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这主要由于创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等行业特点,公司核心产品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 3.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27.88%,研发费用稳步增长,用于快速推进核心临床项目。 公司积极布局针对不同靶点、覆盖多项疾病治疗领域的在研管线,随着加速推进候选药物的开发、上市申请及商业化,公司存在未来继续亏损的风险。如果公司候选药物临床试验失败、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或未获市场认可,则可能无法获得盈利,从而可能影响公司持续运营和业务扩张。 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情况良好,项目研发正常推进,优秀人才持续加入,且公司核心管理及研发团队稳定,并在转化科学、小分子设计与优化方面建立了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公司持续推出具备真正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全球创新药,以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造福全球人类健康。 公司已在本报告详细阐述研发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敬请参阅“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 相关内容。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 XIAOLIN ZHANG、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吕洪斌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康晓静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报告期内公司无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39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41 第六节 重要事项............................................................................................................ 43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6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62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63 第十节 财务报告............................................................................................................ 64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十三、 公司基本情况
十四、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十五、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十六、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七、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十八、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主要原因系公司持续投入资金用于推出新产品进入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随着研发进度的推进,产品管线中的部分产品亦逐步进入注册临床阶段,需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导致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大。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及总资产较上年末下降,主要原因系公司研发投入增加。 十九、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二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二十一、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情况 1. 主要业务 迪哲医药是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生 物医药企业。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原阿斯利康亚洲研发中心,拥有全球创新药的研发、注册、 质量管理、商业化经验,依托国际化的人才储备和持续的资金投入,公司已建立全球一体化自主 研发能力,具备全球领先的转化科学平台和卓越的分子设计能力,全球同步开展临床试验。 公司战略性专注于恶性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以推出全球首创药物 (First-in-class)和具有突破性潜力的治疗方法为目标,旨在填补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 已建立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在研产品组合,所有产品均享有完整的全球权益,并采用全球同步开 发的模式。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研发管线组合中拥有 5个处于全球临床阶段并用于多个适应 症的创新药物,以及多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候选创新药物,多项产品取得里程碑进展。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处于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主要开发的适应症和研发进展如下: 2. 主要产品 (1)舒沃替尼 舒沃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特异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针对EGFR/HER2 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设计,是迄今为止肺癌领域首个且唯一获中美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国创新药。 Exon20ins突变占 EGFR突变的 4% – 12%(2019年全球新发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6.4万人,中国新发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3.0万人(资料来源:弗洛斯特沙利文分析)。标准疗法化疗对 EGFR Exon20ins NSCLC 肿瘤缓解率(ORR)低于 20%,二线及后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 2 – 4个月,临床上亟需有效治疗手段。 舒沃替尼对包括 Exon20ins突变在内的多种 EGFR突变和 HER2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都有较强活性,并保持对野生型 EGFR高选择性。舒沃替尼首选适应症为治疗 EGFR Exon20ins NSCLC,主要研究终点是盲态独立中心评估(BICR)根据 RECIST 1.1评估的 ORR。截至 2022年 4月 30日,最新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舒沃替尼相比同类产品受试者脑转移和后线治疗比例更高,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更优: ? 300mg qd最佳 ORR达到 52.4%,其中基线伴有脑转移的患者的 ORR 为 44%,并在 JNJ-372无效或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显示疗效。 ? 绝大多数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AE)为 CTCAE 1级或 2级,可通过安全性管理进行恢复。 ? 半衰期更长(~50h),药物峰值和谷底浓度差更小(~2 倍),有利于对靶点的持续抑制,且降低由于药物峰值浓度过高带来的不良事件发生。 舒沃替尼于 2020年 12月公司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认定资格,并于 2022年 1月成功获美国药监局(FDA)“突破性疗法认定”。药物研发、转化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2019AACR壁报、2021ASCO口头报告、2021WCLC 口头报告、2022ASCO 壁报讨论、2022WCLC 壁报报告、2022NACLC 口头报告、2022ESMO壁报报告)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官方影响因子最高期刊 – Cancer Discovery(影响因子:39.397)发表。中国注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将在 2022ESMO大会首次发布。 (2)戈利昔替尼 戈利昔替尼是新一代特异性 JAK1抑制剂,对其它 JAK家族成员有高出 200 – 400倍的选择性,可有效避免抑制 JAK2 通路可能造成的贫血副作用,针对血液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有望成为 JAK抑制剂领域的有力竞争者。戈利昔替尼是 T细胞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且唯一处于全球注册临床阶段的特异性 JAK1抑制剂,于 2022年 2月获 FDA“快速通道认定”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 T细胞淋巴瘤(r/r PTCL)。 PTCL是一组高异质性、通常为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全球 PTCL约占 NHL的7% – 10%。我国 PTCL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约占 NHL的 2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2019 年全球约有 3.6 万 PTCL新发患者,预计发病患者数量将会以 2.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的 4.1万例。2019年中国约有 2.26万例新增 PTCL患者,预计将会以 2.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24年的 2.54万例。PTCL患者预后极差,目前大多数亚型亦缺乏达成共识的标准治疗方法。初诊 PTCL患者多采用以蒽环类为基础的综合化疗方案,但缓解率相对较低且复发率高。 初治失败后的复发难治性患者预后更差,其五年生存期低于 30%。因此,临床上亟需开发针对 r/r PTCL的有效治疗方法。 戈利昔替尼领先适应症用于治疗 r/r PTCL,是公司转化科学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凭借强大的转化科学研究实力,公司最早注意到 JAK/STAT通路可能介导 PTCL的发生发展,是治疗 PTCL的高潜力靶点。公司通过体外和体内多种研究模型验证了戈利昔替尼抗肿瘤活性,随即在全球开展戈利昔替尼用于治疗 r/r PTCL的临床研究。国际多中心 I/II期临床试验显示戈利昔替尼对于 r/r PTCL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潜力成为全新的、更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截至2021年 5月 31日,49名复发难治性 PTCL受试者完成了至少 1次疗效评估(研究者根据 Lugano标准进行评估),其中 21 例(42.9%)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达到肿瘤缓解,包括 11 例完全缓解(CR,22.4%)和 10例部分缓解(PR,20.4%),最长 DoR超过 14个月。戈利昔替尼在多种常见 PTCL亚型中均观察到肿瘤缓解,并在既往接受过 HDAC抑制剂、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观察到不错的疗效信号。20 例(39.2%)受试者发生≥ 3级药物相关 TEAEs(治疗期间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但大多数 TEAE可恢复或通过剂量调整临床可控。凭借其优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戈利昔替尼临床研究结果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2021 ICML口头报告、2021 CSCO口头报告、2022 EHA口头报告、2022ASCO壁报报告)发表。 戈利昔替尼针对干眼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试验也在逐步开展中,相关动物实验证明戈利昔替尼能够显著抑制疾病进展,体现了戈利昔替尼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领域的应用潜力。 干眼症(DES)为一种眼泪分泌减少及眼表敏感度降低导致的眼表上皮细胞炎症。我国 18岁以上中、重度干眼症患者 2019年达到 7,710万人,预计到 2024年将达到 8,570万人(资料来源:弗洛斯特沙利文分析)。干眼症的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的医疗需求,需要开发安全有效治疗病理的新型药物。临床前及已经完成的口服剂型的健康受试者临床试验研究显示,戈利昔替尼具备良好的局部用药安全性、全身系统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3)DZD8586 DZD8586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具备穿透血脑屏障能力的高选择性靶向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肿瘤及其它重要疾病。 NHL是淋巴瘤分型中的主要类别,占比 90%,B细胞型淋巴瘤约占 NHL的 85%,分为侵袭性 NHL以及惰性 NHL,前者包括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及伯基特氏淋巴瘤(BL),后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白血病(SLL)、滤泡性淋巴瘤(FL)、边缘区淋巴瘤(MZL)等。2020 年全球和中国 NHL 的患病人数分别为 257 万人和 51万人,预期 2030年将分别达到 330万人和 73万人(资料来源:弗洛斯特沙利文分析)。 临床前研究显示,DZD8586各项成药指标都达到设计预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及渗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可以有效抑制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生长。公司已完成在美国开展的健康受试者临床试验,并取得临床安全性和 PK/PD相关性的有效验证,同时在中国开展的针对复发难治性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试验正在积极推进中。 (4)DZD2269 DZD2269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创新型高选择性腺苷 A2a受体拮抗剂(A2aR Antagonist),全球范围内尚无 A2aR 拮抗剂产品获批。细胞外腺苷是体内天然存在的免疫抑制物,虽然在正常组织或血液中浓度较低,但在肿瘤微环境 (TME) 中可能会高出 1,000 倍以上。DZD2269能够有效解除高浓度腺苷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疗法。体外试验证明在高腺苷浓度下,DZD2269 活性明显高于目前临床阶段的其他 A2aR 拮抗剂。动物实验显示 DZD2269 与放疗、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公司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 I期、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单剂量口服 DZD2269(5 mg – 160 mg)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并且显示出良好的 PD-PK相关性。单剂量 80mg的 DZD2269可实现持续 24小时的 90%的 p-CREB抑制;36例健康受试者接受了单次口服剂量的 DZD2269,未观测到 3级及以上 TEAE或严重不良事件(SAE)。上述临床数据支持 DZD2269 在肿瘤领域进一步临床开发。 (5)DZD1516 DZD1516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口服、可逆、可完全穿透血脑屏障的高选择性 HER2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公司基于转化科学相关核心技术平台研发的一款全球创新药,针对晚期 HER2阳性乳腺癌。 2020年乳腺癌已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数量约占乳腺癌总患者数量的 25%,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疾病进展之一,乳腺癌患者的 CNS转移率可达 10% – 30%,其中 HER2阳性患者的 CNS转移率更高,比例高达 40% – 50%,而现有大部分化疗或 HER2靶向药物不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 公司基于特有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技术平台设计并开发 DZD1516,截至 2022年 1月 17日国际多中心 I 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DZD1516 在每日两次低于 300 毫克的给药剂量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基于其对野生型 EGFR有高于 300倍以上的选择性,无患者发生腹泻或皮疹的不良反应事件。患者体内,DZD1516的 Kpuu,CSF(脑脊液与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的比值)约为 2.13,表明 DZD1516能够完全穿透血脑屏障。DZD1516药物暴露量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半衰期为 15 – 19小时,连续给药后药物暴露量约有 2倍蓄积。凭借其优异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DZD1516研究结果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SABCS 2021壁报报告、2022 ASCO壁报报告、2022ESMO壁报报告)发表。 报告期初至本报告公告日,公司核心在研产品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具体如下: ? 2022年1月, FDA授予舒沃替尼“突破性疗法认定(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用于治疗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 2022年 2月,FDA授予戈利昔替尼“快速通道认定(Fast Track Designation)”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 T细胞淋巴瘤 ? 2022 年 4 月,舒沃替尼的药物研发、转化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Discovery》(影响因子:39.397) ? 2022 年 6 月,戈利昔替尼 I/II 期临床研究数据入选 2022 年第 27 届欧洲血液学协会 (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EHA)年会口头报告 ? 2022 年 6 月,舒沃替尼在既往含铂化疗失败后 EGFR 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 癌人群的疗效分析结果,并且针对前线是否经过免疫治疗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入选 2022 年度美 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壁报讨论 ? 2022年 6月,戈利昔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 T细胞淋巴瘤(r/r PTCL)的国际多中心 I/II期临床研究数据入选 2022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壁报报告 ? 2022 年 6 月,DZD2269 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 I 期、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入选 2022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线上发布 ? 2022年 6月,DZD1516治疗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 (PK)数据入选 2022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壁报报告 ? 2022年 7月,舒沃替尼在经过前线治疗的 EGFR Exon20ins NSCLC受试者中的最新疗效 和安全性分析结果入选 2022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 ? 2022年 7月,舒沃替尼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入选 2022年北美洲肺癌大会(NACLC)口头 报告 ? 2022年 8月,舒沃替尼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结果和 DZD1516临床数据入选 2022年欧洲肿 瘤学学会(ESMO)大会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成立至今,具备覆盖创新药从早期发现到后期开发的一体化研发能力,建立了完善的组 织架构,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临床、采购、生产、销售等体系。报告期内,我们继续布局中国 的商业化团队,并计划投资新建独立的商业化生产及研发设施,为公司长期可持续经营做好战略 布局。我们主要经营模式具体如下: 1. 研发模式 公司创新药研发流程分为以下阶段:
公司目前处于产品研发阶段,目前尚无已上市产品原料药的采购,主要采购内容为研发服务以及其他研发试剂耗材。公司已制定《采购端到端标准作业程序》《供应商资格认定管理规程》等相关操作流程。采购部根据业务部门被批准的采购计划和预算进行采购,采购计划和预算由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首席执行官逐级审批。公司通过《采购端到端标准作业程序》等制度,对生产物料的采购流程、非生产物料的日常采购、验收及付款流程进行规范。 3. 生产模式 目前公司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未到商业化阶段,对于临床试验产品是以生产外包服务(CMO)的形式对其进行委托生产。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CMC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在工艺及生产路线设计、供应商及委托生产商选择、质量控制等环节都严格要求和管控。 4. 销售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尚未形成销售收入。 商业化方面,公司正结合核心产品的注册时间表,为产品上市制订详细的商业化策略。公司正在中国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商业化团队,包含市场营销、临床推广、产品准入、医学事务、商务渠道及业务规划与运营团队。核心团队成员兼具跨国和本土生物医药公司商业化经验,覆盖肺癌、乳腺癌、血液瘤等多个肿瘤领域。待产品获批上市后,公司将积极推动尽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商保和产品其他创新支付的策略,来增加产品的可及性。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增加产品的市场覆盖广度和力度,并通过持续的人员培训打造一支有实力的专业化推广团队。 公司定位于参与全球化竞争,在海外市场公司计划采用自建团队及对外合作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公司将积极在全球主要拟申请上市的国家和地区寻找合作伙伴以推进核心产品在全球的商业化推广。公司亦有计划在合适的时机在美国等核心市场建设自有的销售团队,以建立公司长期的全球商业化核心竞争力。 (三)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点 (1)全球及中国肿瘤概览 癌症治疗经历了从手术切除到放疗、化疗和靶向、免疫治疗等多手段并行的发展历程。1881年,人类首次成功施行胃癌手术,外科医生通过对病人身体施行手术以达到移除癌症的目的。手术适合仅存在于身体某局部位置的实体肿瘤,并不适用于白血病或已经扩散的癌症。手术可以在其他治疗方案之前或之后施行。 放疗是使用高剂量电离辐射以杀死癌细胞、促使肿瘤萎缩的方法。放射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实体肿瘤和淋巴瘤以及白血病。辐射不仅会杀死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还会影响癌细胞附近的正常细胞,这将导致副作用。化疗是使用化学物质进行癌症治疗的方法,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抗癌药物来减缓癌细胞的生长。化疗也会引起诸如口腔溃疡、恶心、脱发等多种副作用。典型的化疗药物包括烷化剂、抗代谢物、抗肿瘤抗生素等。 靶向治疗是精准医疗的理论基础。靶向药会精准识别癌细胞,对正常细胞破坏度较小,人体的副作用大幅减少。靶向治疗 1990 年代开始研究,2000 年后在临床上开始使用。靶向治疗是通过干扰或阻断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靶分子和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治疗方法。 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根据正常人体细胞和肿瘤细胞在基因、信号转导以及酶等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通过靶向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肿瘤细胞数量。靶向治疗大多是小分子药物或单克隆抗体。 相对于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的本质是针对免疫细胞,不是癌症细胞,是动员患者自身天然的抗癌症免疫功能。免疫疗法,是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来清除肿瘤细胞的技术。免疫疗法主要包括 CAR-T、肿瘤疫苗和检查点抑制剂等。 (2)全球及中国肿瘤流行病学分析 在多种因素的驱动下,全球癌症年新发病例数从 2015 年的 1,680 万增加到 2019 年的 1,850万。预计 2024年该数值将增至 2,100万,即 2019-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5%。预计 2030年新发病例数将达到 2,410万,即 2024-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4%。 2015-2030(预期)全球癌症年新发病例数 期间 年复合增长率 单位:百万例 2015-2019 2.5% 2019-2024E 2.5% 2024E-2030E 2.4% 24.1 23.6 23.0 22.5 22.0 21.5 21.0 20.4 19.9 19.5 19.0 18.5 18.1 17.6 17.2 16.8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2029E 2030E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中国的新发癌症病例数从 2015年的 400.0万增至 2019年的 440.0万。预计 2024年的新发病例数将达 500.0万,2019-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5%。预计到 2030年,中国的癌症新发病例数将达到 570.0万,2024-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2%。预计 2024年和 203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分别占全球的 23.8%和 23.6%。 2015-2030(预期)中国癌症年新发病例数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3)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 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蓬勃发展,更多的靶向药物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问世和更多的适应症获 批以及增加的患者人群,推动了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进一步增长。目前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 2015年的 832亿美元增长到 2019年的 1,435亿美元,分别占全球药物市场的 7.5%和 10.8%,复 合年增长率为 14.6%。预计到 2024年,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 2,44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为 11.2%。至 2030年,抗肿瘤药物市场将进一步增长到 3,913亿美元,2024年至 2030年的复合 年增长率为 8.2%。 2015-2030(预期)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近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从 2015年到 2019年,肿瘤药物的市场份额从占全国药品市场的 9.0%增长至 11.2%。中国的肿瘤药物市场在 2019 年达到 1,827 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13.5%。 受患者数量增加、临床需求增加、相关有利政策等驱动因素影响,中国肿瘤药市场在未来几年将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从 2019年到 2024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3,672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 15.0%,而抗肿瘤药物的市场份额将在 2024年达到 16.5%。预计到 203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 6,620亿人民币,2024-203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10.3%。 2015-2030(预期)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目前,中国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仍以化疗药物为主导,占整体市场的 70%以上,其他靶向药物 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等占 23.4%,其余 4.0%为免疫治疗药物。但随着相关有利政策 推动,新药上市速度加快及患者负担能力的提高,中国有着巨大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市场 潜力,预计到 2030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将分别占据市场的 54.0%和 35.7%。 2019至 2030(预期)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按照治疗方式拆分明细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4)中国抗肿瘤药市场驱动力及发展趋势 抗肿瘤药物市场受需求端和政策端两大因素驱动,具体驱动力因素如下: ? 患者数量增加 2019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人数达到 440.0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四分之一。受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吸烟、运动缺乏、高热量饮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影响,预计到 2024 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人数将进一步增长到 500.0万,预示着抗肿瘤药物需求的不断增长。 ? 临床需求增加 癌症患者仍然存在巨大的尚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世界各国都对治疗癌症或罕见病的新药或新型疗法寄予厚望,对新药和新型疗法开发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致力于开发新药,这将促进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增长。 ? 政策利好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缩短创新药物临床申请和上市申请的审批时间,加快有潜力的新药进入市场,满足临床迫切需求,专利保护也大大加强。此外,政府还出台了进口抗癌药免税、人才激励计划和专项公共研发基金等优惠政策,特别是支持中国企业的研发活动。因此,现有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将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未来会成为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的一大助力。 ? 医保目录更鼓励创新,加快医保药品落地 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加速了医保体系改革,促进医保制度的发展,新版医保目录发布后,通过价格谈判和动态调整等政策,已经有 2020 年和 2021 年分别纳入 1462 种和 1486 种西药。 2021年医保目录更鼓励创新,谈判新增的 64个西药中,63个在 2017年及以后上市,21个为 2020年刚获批上市的新药,从获批到进入医保平均耗时 1.3年,且国产新药数量(38个)首次超过进口新药数量(26个)。 2021年 5月,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探索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加快医保药品落地使广大患者获益。 2. 主要技术门槛 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行业特点。根据《2021医药创新回报率评价》,2021年全球创新药的研发平均成本为 20.06亿美元,平均研发的时间周期为 6.9年,内部回报率仅为 7%(扣除新冠相关资产为 3.2%)。除了高风险高投入外,创新药还存在专利悬崖,需要靠高定价来保证持续研发投入。然而国内医保的高覆盖率难以承担高价药物,因此创新药企需要进军海外非医保市场,打开收入天花板。 有效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发出真正差异化、海外市场认可的产品决定药企的未来。就靶向小分子药物而言,对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的深刻理解、将临床表征转化为临床前各种指标、找到合理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提出科学假说、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设计并优化候选化合物、确定合理的患者人群、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都是创新药企面临的巨大挑战。 3.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迪哲医药是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公司。公司拥有一支富有创造性和全球视野的核心管理及研发团队,领导并覆盖公司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团队成员均具备在跨国制药公司积累的丰富的创新药物研发及商业化经验。公司坚持源头创新的研发理念,基于对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的深刻理解,整合了生物科学、药物化学、药物 ADME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能力和研发经验,建立了行业领先的转化科学和一体化的研发平台以及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在研产品组合,所有产品均享有完整的全球权益,并采用全球同步开发的模式。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研发管线组合中拥有 5个处于全球临床阶段并用于多个适应症的创新药物,以及多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候选创新药物,其中 2个产品已处于全球注册试验阶段。 关于公司临床在研产品情况请详见“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之“(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情况”之“2.主要产品”。 公司基于药物研发行业多年的独到经验,总结出评估药物研发项目风险的“五项原则”,即合理的靶点、合理的药物物理化学性质、合理的安全性、合理的生物标志物与患者人群,以及合理的市场价值,帮助公司科学立项,选择进入临床的化合物并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和风险管控。 公司还建立起一系列科学研发流程体系,包括制定所需候选化合物的理想特性、指导临床前研发阶段筛选化合物的一系列检测指标、积累建立化学结构与活性关系所需的数据和经验,从而帮助公司研发团队进一步优化化合物,最后成功研发出理想的适合临床开发的候选化合物。公司立足对疾病机制和临床需求的深入理解,凭借转化科学优势,制定了标准流程用于指导制定针对产品的全面长期的战略性临床开发规划,将临床表征转化为临床前各种指标,提出科学假说,设计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并通过靶点、机理和临床前及临床数据验证,加快临床开发中各阶段的决策,缩短决策时间,提高研发成功率。 4.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全球及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 随着中小型生物医药公司的快速发展,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长,预计到 2024 年将增长到 2,270 亿美元;得益于创新药公司的增长、国内多项利好政策执行等的影响,国内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预计到 2024年将达到 476亿美元(资料来源:弗洛斯特沙利文分析)。 (2)全球及中国创新药市场加速扩张 创新药有更高的价格和投资回报率,头部药企持续加大在创新药研发的投入。随着全球生物、化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的靶点和机理不断被发现,将有更多的创新药物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全球创新药将加速扩张,预计 2024 年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到 10,790 亿美元;随着国内创新药物相关政策利好(药品注册分类、优先审评审批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等)、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研发支出增加、港股 18A与科创板第五套 IPO新政实施等,促使创新药加速上市。创新药市场的增长较快,创新药企业也面临新发展机遇,预计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将达到 2,019亿美元(资料来源:弗洛斯特沙利文分析)。 (3)本土创新药企逐步由关注同质化(Me-too)药物向全球首创(First-in-class)/同类最佳(Best-in-classs)转变 本土企业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原创能力不足,之前倾向于紧跟国际热点布局国内临床开发,药物研发趋于同质化。鉴于我国已参加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ICH),逐渐和国际药物研发的有关指导原则接轨,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出台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应运而生。《指导原则》指出,新药研发应该以为患者提供更优(更有效、更安全或更便利等)的治疗选择作为最高目标。以患者为核心的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对患者的需求、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方法学的完善,而是从确定研发方向,到开展临床试验,都应该贯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开展以患者为核心的药物研发,从而实现新药研发的根本价值——解决临床需求,实现患者获益的最大化。随着《指导原则》的出台,以及同质化竞争面临药品商业化盈利的巨大挑战,创新药生态长期向好,国内创新药企将逐步由关注同质化(Me-too)药物向全球首创(First-in-class)/同类最佳(Best-in-classs)转变,围绕临床疾病的真正需求和相应生物学机制开展创新药立项决策和研发,开发出能够解决重大问题的差异化产品。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能力,凭借研发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多年积累的技术及经验,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小分子药物研发体系。 公司具有在小分子创新药研发领域拥有转化科学(Translational Science)研究能力和研发技术,并形成多个技术平台。转化科学是全球制药行业的前沿技术领域,其目的是促进科学发现从实验室到临床使用的转化。公司基于对肿瘤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的深刻理解,整合了生物科学、药物化学、药物 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多个学科,并通过独特的转化科学平台深入了解临床特征以及可能的异常驱动基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与肿瘤疾病之间关系,从而为新药研发立项提供关键支持,提升公司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在此基础上,公司形成了包括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研究平台、肿瘤免疫与放疗联合治疗研究平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验证和临床应用技术、模型引导的药物早期临床研究技术等转化科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平台。同时,公司还拥有小分子药物发现研发领域的化合物设计和优化技术、高效的药物代谢和综合评估技术等核心技术平台。上述核心技术平台的来源、先进性和具体表征如下表所示:
(1)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研究平台 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机制,在血液和大脑之间形成高效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选择性地让血液中有益成分进入大脑,以达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目的。 绝大部分的肿瘤药属细胞毒剂,不能有效地进入大脑和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一旦侵入大脑和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就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现高效、安全的靶向药物并能有效地穿透血脑屏障一直以来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一个挑战。 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在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肿瘤上,从分子设计、动物模型测试到临床验证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公司药物化学研发人员曾设计了能完全穿透血脑屏障的1 肺癌靶向药物 AZD3759,研发团队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 被国际著名的《药物化学学报》(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评为年度被高度阅读的文章(Highly Read Article of 2015)。公司建立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小鼠模型,成功地验证了候选药物的疗效,并确证了药物浓度和生物标志2 物抑制的相互关系,有关的科学文章 也发表在国际顶级科学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公司基于设计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分子的目的,建立了高效的药物短时间口服吸收的药物动力学动物实验平台,大幅减少了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且能够短时间给出药物在系统和脑内的药物暴露量,从而帮助研发团队更快地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候选药物。 这一技术平台的应用在公司快速、高效发现 DZD8586以及 DZD1516分子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肿瘤免疫与放疗联合治疗研究平台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几年肿瘤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放疗一般都是相对早期的病人,病人的免疫功能较好。放疗过程中,短时间内有大量肿瘤细胞死亡,释放出大量的肿瘤抗原,会对病人的免疫系统有很大的刺激反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原理, 1 Zeng, Q. , Wang, J. , Cheng, Z. , Chen, K. , et al. (2015). Discovery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Candidate AZD3759, a Potent, Oral Activ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enetrant,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8200. 2 Yang, Z. , Guo, Q. , Wang, Y. , Chen, K. , Zhang, L. , & Cheng, Z. , et al. (2016). AZD3759, a BBB- penetrating EGFR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EGFR mutant NSCLC with CNS metastases. Science 把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增效地相结合是肿瘤研究的一个前沿学科。公司意识到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在机会,建立了从细胞到动物模型的放疗技术平台。在此平台上公司对肿瘤放疗和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更加贴近临床操作,从而支持与放疗相关的临床前实验研究。 该技术平台在 DZD2269的发现和转化科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ZD2269在前列腺癌、食管癌、头颈癌等以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肿瘤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3)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验证和临床应用技术平台 生物标志物在现代新药研发,尤其是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中至关重要。传统的剂量递增研究中先递增到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随后在最大耐受量上进行扩展研究的研究模式相对效率低下,还可能会让病人承受不必要的毒性,延长研发时间,甚至导致项目失败。公司坚持生物标志物指导的药物研发理念,拥有多个先进的技术平台,包括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平台、高灵敏度的绝对定量数字 PCR及实时定量 PCR技术平台,全自动组织处理和免疫化学平台等。通过将这些技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研发团队得以寻找并验证临床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试验提供科学假说并帮助制定精准的伴随诊断策略。公司的研发团队实操经验丰富,曾成功地把多个不同类型的生物标志物应用到临床试验中,并从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有能力鉴别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可应用性。 公司在戈利昔替尼等产品的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了公司自主发现的生物标志物,这在戈利昔替尼的剂量选择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4)模型引导的药物早期临床研究技术平台 传统的早期临床试验较多的是基于经验和试错的方法。公司应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 MIDD)模式,通过建立模型模拟技术对疾病机理、药理学以及药效学的作用,将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定量研究,从而指导药物的临床方案设计、早期临床剂量的探索、II 期推荐剂量的选择以及支持产品的临床开发策略。该模型总结了公司既往积累的知识并基于已有数据预测临床结果,团队再通过后续的临床数据验证模型分析结果,以此循环优化模型的有效性,为注册试验的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最大程度降低临床失败的风险。 用于机制验证的生物标志物(Proof-of-Mechanism Biomarker)和模型引导的药物早期临床研究极大地加快了新药临床研究,为每一步的研究决定提供了科学基础。 (5)化合物设计和优化技术平台 公司临床前研发管理团队的主要人员都拥有近 20 年的跨国医药公司的药物研发经验,覆盖药物化学、生物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等全部研究领域。新药化合物设计团队基于多年药物设计经验和现代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工具,准确地运用关键结构元素以确保分子具有优良的活性、选择性和体内稳定性等抗肿瘤性质。同时,团队成员凭借在不同治疗领域的知识积累,从两方面入手进行分子优化,一是分子结构方面,如分子组成、大小、形状、氢键授体和受体的数量、分子内氢键;二是新设计的化合物性质方面,如亲脂性、渗透性、酸碱性等。在构建出不同分子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蛋白质和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学、药物代谢和毒理学研究人员继续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初步评估,取得相关实验数据,并交由药物化学研究人员继续在提高靶点蛋白质抑制能力和非靶点蛋白质选择性上进行进一步优化。经过多轮设计、合成、测试和分析过程,研发团队将最终选定二至三个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并进行详尽且严格的毒理学评估。通过评估要求的化合物将移交新药临床团队,并完成后续的临床申报。 (6)高效的药物代谢和综合评估技术平台 临床前药物研发的主要过程是分子设计、分子合成和生物检测的循环和迭代;循环越快,研发的周期越短。生物检测通常较为费时,成本也较高,尤其是动物实验,一个周期往往需要几周到数月不等的时间。公司构建了特有的口服快速吸收(Short Oral Absorption Model)大鼠模型可以在数小时内即可快速地检测口服药物的代谢特征,尤其是在血脑中的分布,极大地提高了生物检测的效率,显著缩短了研发时间。公司所有的研发项目都广泛应用这一技术平台。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目前已有两个候选药物处于全球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核心在研产品舒沃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特异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包括 Exon20ins 突变在内的多种 EGFR突变和 HER2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都有较强活性,并保持对野生型 EGFR 高选择性。舒沃替尼药物研发、转化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是迄今为止肺癌领域首个且唯一获中美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国创新药。 戈利昔替尼和舒沃替尼分别获得 2022 年度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和 2022年度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