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德方纳米(300769):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德方纳米:2022年半年度报告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2022年 8月 26日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孔令涌、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林旭云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林旭云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投资者及相关人士仔细阅读并注意风险。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1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3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9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7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85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86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87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半年度报告文本。 二、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三、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1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1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 会计政策变更
注 1:2021年 12月 31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15号》,要求“关于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 或者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的会计处理”自 2022年 1月 1日起施行。对于在首次施行本解释的财务报 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2021年 1月 1日)至本解释施行日(2022年 1月 1日)之间发生的试运行销售,企业应当按照 本解释的规定进行追溯调整。公司根据上述规定,对可比期间数据进行了追溯调整。 注 2:根据相关规定:报告期内公司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故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按最新股本调整并列报上年同期基 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行业发展情况 (1)新能源汽车行业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时机。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各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集中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倾斜。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景气水平不断改善,汽车产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面恢复,市场快速抬升,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为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极大地活跃了市场。 政策的提振,使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 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 266.1万辆,销量 260万辆,同比均增长 1.2倍,市场渗透率达 21.6%。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创历史新高。新能源市场持续向好,汽车电动化已成大趋势。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突破 600万辆,2025年将超过 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2)储能行业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具有建设周期短、响应速度快、调节精度高等优点,是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的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储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2年 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22〕209号),方案提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丰富新型储能参与的交易品种,健全配套市场规则和监督规范,推动新型储能有序发展。 这是今年首个国家级新型储能重磅文件,明确了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实施路径,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目前,储能应用场景主要为电网储能、发电储能、通信基站储能和家庭储能,其中电网储能和通信基站储能近年来受下游市场驱动增长迅速,助推高端储能锂电正极材料的需求量逐年增长。磷酸铁锂电池凭借低成本、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等优势,是目前主要应用于电网储能的锂电池产品。 根据索比储能网统计,2022年上半年国内共有 245个电化学储能项目招标,规模达 31.2GWh,储能市场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2025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超300GWh。在政府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加持下,预计到 2025年储能将形成千亿级市场。 (3)正极材料行业 在动力电池的四大主要材料中,正极材料处于最关键的位置。近几年,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量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出货量从 2016年的 16.1万吨增长到 2021年的 109.4万吨,年化复合增长率为 46.7%。 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刀片电池、JTM电池、麒麟电池等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技术的突破,以及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的技术创新,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显著提升,与三元电池的差异日益缩小。相比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安全性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循环性能优异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上游锂源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下游需求的增长,正极材料的价格亦呈现大幅上涨趋势。在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出货结构出现较大变化,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的数据,磷酸铁锂的出货占比从 2021年初的 37.5%逐步增长到 2022年的 67.1%,而三元材料则从 62.4%降低到 32.9%。 基于对未来市场前景的看好,一些厂家跨界入局正极材料行业,正极材料的产能规模大幅度增长,现有的规划产能存在一定的过剩风险,市场可能出现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对于行业格局会有较大影响。而行业内与头部电池企业保持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同时在产品技术方面具备更新迭代能力的企业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目前广泛应用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等材料。随着正极材料技术和制备工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材料技术逐步导入到电池中,未来有望实现大规模应用。经过改性后的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兼具较高的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和较高的安全性,有望成为锂电正极材料产业未来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2、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等。 3、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专注、创新、协作”的研发理念,采取自主创新驱动的研发模式,注重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公司设立了锂动力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锂动力研究院负责基础研发、新产品开发和知识产权布局,工程技术中心负责工艺开发、工程设计及工艺工程标准化。公司广泛吸纳和培养人才,组建了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研发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开拓创新的技术实力,紧跟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预测行业和客户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以战略眼光规划和布局研发项目,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性能、优化生产工艺为目标,构建了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 (2)采购模式 公司确立了“协同革新,推动产业进步”的供应链理念,采取订单驱动的采购模式,积极打造精准、高效、快速的供应链体系。公司设立了战略物资采购部、采购中心,战略物资采购部负责重要原辅料采购管理,采购中心负责工程采购、生产采购、其他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公司借助 ERP、OA等信息系统,建立了供方管理程序、采购管理程序及采购流程管理制度等一套严格的采购管理程序,严格执行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经营许可证、资金能力、质量认证、历史业绩及主要客户等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小批量试用采购且合格后,方可将其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对原材料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根据订单计划,结合原辅料库存情况、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按需求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避免了采购计划的盲目性,在供应保障与资金高效运用中实现平衡。 (3)生产模式 公司坚持“安全、精益、绿色”的生产理念,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的生产管理主要由生产运营中心和质量中心负责,生产运营中心负责生产计划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生产设备管理和检测管理,质量中心负责质量管理。生产运营中心根据订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协调产能资源,下达生产计划,各子公司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开展标准化流程生产作业,工程技术中心提供工艺技术支持,质量中心对生产制造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监控,把控产品质量。目前,公司纳米磷酸铁锂产品主要由全资子公司佛山德方、曲靖德方和控股子公司曲靖麟铁、德枋亿纬负责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树立了“尊重、专业、信赖”的服务理念,采取直接面对下游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的直销模式。 公司的营销中心负责开展销售工作,营销中心下设销售部、技术服务部、客户服务部和市场部,服务贯穿商务洽淡、订单签订、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积极推动销售模式从单纯销售产品到销售“产品+服务”的转变。公司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定制化的材料解决方案。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市场口碑和领先的技术优势方面的沉淀积累,公司在锂电材料市场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下游客户均为锂电池行业的知名企业。 4、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优化升级,推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空间的迅速拓宽 磷酸铁锂由于安全性能及循环性能优异,在客车、专用车等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降本增效进程的推进,在全面市场化时代,下游客户更注重成本和性价比,磷酸铁锂电池低生产成本、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日益凸显。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大发展的市场环境下,随着 CTP技术、刀片电池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技术的突破,以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技术创新,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均显著提升,助推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市场空间迅速拓宽。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2022年 1-6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100.24GWh,其中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 55.02GWh,同比增长 217%,占总装机量的 55%。2022年上半年,国内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约 41万吨,同比增长 136%。 磷酸铁锂下游市场空间的拓宽,助推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供市场保障。 (2)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储能行业持续性的政策红利,推动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从能源消费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推动力,国家陆续出台多项引导、支持、鼓励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20年 11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到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2020年 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593号),进一步加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由“普惠制”转为“扶优扶强,优胜劣汰”的政策趋势,预计未来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效应更加凸显。 储能产业的发展是从能源生产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保障,储能可以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保障电网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 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指出到 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00万千瓦以上,到 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在我国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和储能加速规模化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作为其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5、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公司深耕锂电材料产业 15年,是全球技术领先的液相法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纳米磷酸铁锂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产品在行业领域内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公司积累了深厚的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磷酸铁锂厂家,拥有三大省级技术平台,独创两项核心技术,被评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凭借在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产业建设、管理方面的积累和创新,公司已经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产品供应能力,综合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研发优势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和技术,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基础上,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致力于开发性能更为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经过多年探索,公司开发了“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非连续石墨烯包覆技术”、“离子掺杂技术”、“纳米化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及“涅甲界面改性技术”、“离子超导技术”两项技术创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体系,突破并掌握了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的关键工艺技术。 公司是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79)委员单位,负责全国纳米储能技术标准的规划,是深圳市市级工程实验室“深圳纳米电极材料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省级工程中心“广东省纳米电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和“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储能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挂靠单位。 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开发专业队伍的建设,核心研发团队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有较为丰富的经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模式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把握,使公司奠定了行业的优势地位。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申请专利 231项,其中发明专利 211项,实用新型专利 20项,已获授权专利 88项,其中发明专利 70项,实用新型专利 18项,技术储备丰富,研发实力雄厚。 2、产品性能优势 公司销售的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其导电性较好、内阻较低,具备了良好的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的性能,用于制备电池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长的循环使用寿命。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公司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及补锂剂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产品已通过中试环节,并已投入产业化建设,产品性能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升级产品,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保留了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具备更为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开发的补锂剂材料可以大幅改善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使用难度小,应用领域更广。 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公司的产品销售给锂离子电池行业领先企业,市场认可度较高,品牌口碑良好,竞争优势明显。 3、客户优势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一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鉴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加上生产工艺调整周期长,对电池厂家而言,为保证锂离子电池产品质量,需要对正极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的遴选,经认可后通常会建立稳定的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经过多年市场开拓,公司已经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锂离子电池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产品迭代,在技术交流、产品服务上与客户紧密同步,为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工作。因此,公司具有良好的客户优势。 4、规模优势 公司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南省曲靖市、四川省宜宾市建立了大型研发和生产基地,产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供货能力处于行业前列。规模化生产使得公司拥有服务下游优质大客户的能力,同时可以统合综效,集约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5、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生产和销售队伍,主要核心人员均具有多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经验,对该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秉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公司主要核心人员保持开放的管理思维,注重人才的储备和结构的优化,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渠道不断扩充核心团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2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我国经济企稳回升。面对疫情冲击的影响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管理层积极应对,稳中求变,坚持“务实、高效、拼搏”的企业精神,着力推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向着“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不断前进。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迎来快速增长,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公司的主要产品纳米磷酸铁锂量价齐升,营业收入规模和净利润规模同比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22年 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57亿元,同比增长 492.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80亿元,同比增长 847.44%。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总资产为 221.76亿元,较年初增长 147.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 77.42亿元,较年初增长 150.77%。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稳步推进产能建设,保持规模领先优势 为抢抓市场机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项目的建设进度。德枋亿纬年产 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顺利完成建设,并于 2022年 5月进入试生产阶段,宜宾德方时代年产 8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曲靖德方年产 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曲靖德方创界年产 2万吨补锂剂项目正在按计划抓紧建设中,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及明年第一季度陆续投产。随着行业内扩产规模越来越大,公司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研判,以审慎的态度稳步推进产能建设,扩产重心以新产品为主,通过差异化竞争,保持公司的市场领先地位。 (2)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势,顺利完成再融资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 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工作,顺利完成了本次再融资的反馈意见回复、路演及发行等工作,成功募集资金 3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曲靖德方年产 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为公司的产业扩张和经营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保障,对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应变能力和下游客户的供应保障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为公司实现高质量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公司作为一家强研发基因的企业,始终将研发创新视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19,442.63万元,同比增长 293.29%,新增申请专利 56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 7项,新增授权专利 15项,其中发明专利 10项、实用新型专利 5项。公司坚持“专注、创新、协作”的研发理念,围绕“一核、多元”的业务布局思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提升研发平台能力,提高创新载体软硬件实力,完善研发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效率。补锂添加剂材料和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已进入产业化建设阶段,产品性能及市场化进程处于行业前沿。新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后,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4)积极推动组织变革,着力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大,组织管理能力愈发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当前发展规模和发展现状,并根据公司的产业布局情况,积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设立行政总部与制造总部,实行“双总部”管理,科学统筹组织分工,进一步提高了组织的效率。同时,坚持“德才兼备、业绩为先”的人才理念,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激发人员和组织活力,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了组织的管理效率,为公司实现更高规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组织基础。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 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 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上市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 30%以上 □适用 ?不适用 占公司营业收入 10%以上的行业、产品或地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销售收入 30%以上产品的销售均价较期初变动幅度超过 30%的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纳米磷酸铁锂的销售均价较期初上涨超过 30%,主要原因为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且 主要原材料在报告期内的单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公司相应调整了产品的销售价格。 不同产品或业务的产销情况
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年产能。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核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银行承兑汇票,其他变动系期末与期初 的差额。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