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中信银行(601998):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中信银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二二年半年度报告 (A股 股票代码 601998) 2022年8月25日 重要提示 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行2022年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行董事会会议于2022年8月25日审议通过了本行2022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会议应出席董事11名,实际出席董事11名,其中刘成董事因公务委托郭党怀董事代为出席和表决。本行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 本行2022年上半年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本行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2年中期财务报告,已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根据中国和香港审阅准则审阅。 本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朱鹤新,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方合英,副行长、财务总监王康,财务会计部负责人薛锋庆,声明并保证本行2022年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提示:本报告中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本行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重大风险提示: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现存在对本行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风险。本报告详细描述了本行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本行采取的应对措施,具体请注意阅读本报告第二章“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相关内容。 本报告除特别说明外,金额币种为人民币。 目 录 释 义............................................................................................................................ 4 第一章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5 第二章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1 2.1 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 11 2.2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 12 2.3 核心竞争力分析 ............................................................................................... 12 2.4 经营业绩概况 ................................................................................................... 14 2.5 财务报表分析 ................................................................................................... 15 2.6 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 ............................................................................... 40 2.7 业务综述 ........................................................................................................... 50 2.8 风险管理 ........................................................................................................... 73 2.9 内部控制 ........................................................................................................... 81 2.10 内部审计 ......................................................................................................... 82 2.11 重大投资、重大收购、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事项 ..................................... 83 2.12 结构化主体情况 ............................................................................................. 83 2.13 根据监管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 ..................................................................... 83 第三章 公司治理...................................................................................................... 84 第四章 环境和社会责任........................................................................................ 107 第五章 重要事项.................................................................................................... 113 第六章 普通股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126 第七章 优先股相关情况........................................................................................ 137 第八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141 第九章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书面确认意见............................................ 144 第十章 备查文件.................................................................................................... 147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 148 释 义 报告期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之间 本行╱本公司╱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集团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临安中信村镇银行 浙江临安中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上市规则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 新湖中宝 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 信银理财 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信银投资 信银(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原振华国际财务有限公司) 原中国银监会 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烟草 中国烟草总公司 中国银保监会╱银保监会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信百信银行 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股份 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8月更名前为中信泰富有 限公司) 中信国际资产 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国金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金控 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金融租赁 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中信集团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12月改制更名前为中国 中信集团公司) 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国际) 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原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 中信有限 中国中信有限公司(2014年8月更名前为中国中信股份有 限公司) (注:本释义条目以汉语拼音排序) 第一章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1.1 公司信息
1 2015年本行注册地址由“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 8号富华大厦 C座”变更为“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
2 关于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变更详细情况参见本行于 2022年 6月 2日在上交所网站(www.sse.com.cn)、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www.hkexnews.hk)和本行网站(www.citicbank.com)发布的《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1.3 财务概要 1.3.1 经营业绩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 1-6月 2021年 1-6月 增幅(%) 2020年 1-6月 营业收入 108,394 105,592 2.65 102,013 营业利润 38,672 34,905 10.79 30,751 利润总额 38,711 34,923 10.85 30,746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32,524 29,031 12.03 25,541 归属于本行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 32,474 28,965 12.11 25,560 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6,219 (188,288) 上年同期为负 66,853 每股计 (注) 基本每股收益(元) 0.63 0.59 6.78 0.52 (注) 稀释每股收益(元) 0.57 0.54 5.56 0.4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0.63 0.59 6.78 0.52 (注) 益(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稀释每股收 0.57 0.54 5.56 0.48 (注) 益(元)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85) 上年同期为负 1.37 0.74 (元) 注:有关指标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1.3.2 盈利能力指标 项目 2022年 1-6月 2021年 1-6月 增减(%) 2020年 1-6月 (1)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ROAA) 0.81% 0.78% 0.03 0.76% (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 11.82% 12.10% (0.28) 11.3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 11.80% 12.07% (0.27) 11.35% (2) 常性损益) (3) 成本收入比 24.21% 22.94% 1.27 22.08% (4) 信贷成本 1.28% 1.40% (0.12) 1.87% (5) 净利差 1.94% 2.03% (0.09) 2.19% (6) 净息差 1.99% 2.09% (0.10) 2.27% 注:(1)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净利润/期初和期末总资产余额平均数。 (2)有关指标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3)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 (4)信贷成本=当年计提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贷款及垫款平均余额。 (5)净利差=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总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6)净息差=利息净收入/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1.3.3 规模指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2021年 增幅 2020年 项目 6月 30日 12月 31日 (%) 12月 31日 总资产 8,278,016 8,042,884 2.92 7,511,161 (1) 贷款及垫款总额 5,011,244 4,855,969 3.20 4,473,307 —公司贷款 2,462,777 2,336,179 5.42 2,170,400 —贴现贷款 454,271 465,966 (2.51) 411,007 —个人贷款 2,094,196 2,053,824 1.97 1,891,900 总负债 7,616,727 7,400,258 2.93 6,951,123 (1) 客户存款总额 5,100,351 4,736,584 7.68 4,528,399 (2) —公司活期存款 1,974,319 5.79 1,915,266 2,088,591 —公司定期存款 1,903,885 1,789,956 6.36 1,674,846 —个人活期存款 347,038 310,054 11.93 327,110 —个人定期存款 760,837 662,255 14.89 611,177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1,018,993 1,174,763 (13.26) 1,163,641 拆入资金 66,604 78,331 (14.97) 57,756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权益总额 641,020 626,303 2.35 544,573 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权益总额 526,079 511,362 2.88 469,625 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 10.75 10.45 2.87 9.60 产(元) 注:(1)根据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36号),基于实际利率法计提的金融工具利息应包含在相应金融工具的账面余额中。 自2018年起,本集团已按照上述通知要求编制财务报表。为便于分析,“贷款及垫款总额”“客户存款总额”不含相关应计利息。 (2)公司活期存款包括对公客户活期存款和汇出及应解汇款。 1.3.4 资产质量指标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项目 增减(%) 6月 30日 12月 31日 12月 31日 (1) 不良贷款率 1.31% 1.39% (0.08) 1.64% (2) 拨备覆盖率 197.15% 180.07% 17.08 171.68% (3) 贷款拨备率 2.58% 2.50% 0.08 2.82% 注:(1)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及垫款总额。 (2)拨备覆盖率=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余额(不含应计利息减值准备)/不良贷款余额。 (3)贷款拨备率=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余额(不含应计利息减值准备)/贷款及垫款总额。 1.3.5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 1-6月 2021年 1-6月 2020年 1-6月 政府补助 65 68 31 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益 (6) (1) 3 其他净损益 33 (40) 25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 100 (6) 84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 (35) (32) (27) 非经常性损益税后利润影响净额 49 68 (33) 其中:影响母公司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 50 66 (19) 影响少数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 (1) 2 (14) 1.3.6 其他主要监管指标 2022年 2021年 变动 2020年 (注) 项目 监管值 6月 30日 12月 31日 百分点 12月 31日 资本充足情况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7.50% 8.85% (0.29) 8.74% 8.56% 一级资本充足率 ≥8.50% 10.88% (0.39) 10.18% 10.49% 资本充足率 ≥10.50% 13.53% (0.48) 13.01% 13.05% 杠杆情况 杠杆率 ≥4% 6.52% 6.78% (0.26) 6.40%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覆盖率 ≥100% 130.21% 146.59% (16.38) 135.14% 流动性比例 其中:本外币 ≥25% 56.43% 59.09% (2.66) 58.09% 人民币 ≥25% 56.86% 59.99% (3.13) 58.21% 外币 ≥25% 61.02% 58.98% 2.04 67.11% 注:(1)本表指标均按中国银行业监管并表口径计算。 (2)本集团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计算和披露资本充足率。从2022年第一季度起,本集团将阿尔金银行纳入资本并表范围(含各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指标)。 1.3.7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本集团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 2022 年 6 月末净资产1.4 公司主要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情况的说明 本集团主要资产包括贷款及垫款、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金融投资以及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截至报告期末,上述资产占本集团总资产的比例为97.1%,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本集团主要资产的变化情况参见本报告第二章“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财务报表分析”。 第二章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1 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我国银行业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助力市场主体恢复正常经营和生活,充分挖掘新动能和新的增长潜力,同时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公司治理建设,股权管理更趋完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倾斜;继续推动中间业务提质升级,财富管理类业务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内生风险防控能力,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从宏观经济看,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市场价格基本平稳,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2.5%,三大产业同比分别增长 5%、3.2%和 1.8%。国内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从行业发展看,银行业总资产稳健增长,资产质量基本稳定,风险抵御能力3 较强。2022年 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 360.4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4.55%;不良贷款余额 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 1,069亿元;不良贷款率 1.67%,4 较年初下降 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03.8%,资本充足率 14.87% 。 从政策举措看,监管机构以保持政策举措连续性、稳定性为着力点,从增加金融供给,改善金融需求两端发力,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出台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框架,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初步确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持续强化银行公司治理,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商业 3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银行继续回归本源,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2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行以建设成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为发展愿景,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综合平台优势,坚持“以客为尊、改革推动、科技兴行、轻型发展、合规经营、人才强行”,向企业客户和机构客户提供公司银行业务、国际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交易银行业务、托管业务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向个人客户提供零售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出国金融、电子银行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全方位满足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2.3 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治理规范高效。本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建设,坚持“两个一5 以贯之”,始终坚持市场化运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业务运营体制机制,形成了管理高效、分工专业的组织架构体系。参照现代银行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党建工作要求,搭建了“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科学架构,持续推进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按照前台、中台、后台相分离的原则,建立起涵盖总行部门条线和分支行板块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本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规范运作,有效履职。 综合协同优势明显。本行遵循“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发展原则,坚持“利他共赢”协同理念,贯彻“重在执行、贵在效果”工作要求,做强集团协同主平台,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大”服务体系,以发展为主线,深挖融融、产融、母子、跨境、区域“五大”合作领域,以结果为导向,做好机制、智库、人才、系统、品牌“五大”支持保障,深度打造中信协同“两圈一体”,即拓展协同朋友圈、构建协同生态圈、形成协同发展共同体,提高协同乘数效应,为客户提供“不止于银行、不止于金融、金融+实业”的最佳综合服务。 5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开拓创新活力凸显。本行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并以屡创中国现代金融史上多个第一而蜚声海内外。创新不仅是深植于本行的基因,也是驱动本行发展的新引擎。本行传承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中信风格,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投行业务、跨境业务、机构业务、交易银行、汽车金融、出国金融、信用卡、外汇做市、公募基金托管等业务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风险防控科学有效。本行以建立“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为目标,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质效。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传导稳健的风险偏6 好,提升全机构、全产品、全客户、全流程风控能力。深入推进“五策合一” ,将资源投向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市场有前景的关键领域和优质客户,在有效促进信贷投放的同时,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加快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线上化业务风控能力,打造大数据+AI为内核的智能预警,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精准性。 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本行始终坚持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为核心能力建设全面赋能,推动本行成为一流科技型银行。本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驱动业务和运营模式转型,打造数据驱动型业务发展模式。投产国内中大型银行首个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统,金融科技综合赋能能力实现全面跃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由点及面深度渗透到业务各领域,成为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品牌文化特色鲜明。近年来,本行结合重大事件与节点开展品牌传播,品牌资产得到有效积累,2022年,本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品牌 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 21位,品牌价值 128亿美元。本行通过对三十多年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基因的提炼与升华,确立了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本行以成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为发展愿景,坚持“客尊、诚信、创新、协作、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为客户谋价值、为员工谋幸福、为股东谋效益、为社会尽责任”的企业使命。 人才队伍专业优秀。本行坚持以战略为导向、以员工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根本,持续深化人力资源改革,搭建市场化、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行战略。本行大力弘扬“凝聚奋进者、激励实干者、成就有为者”的人才观,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机制,拓宽识人、选人渠道,持续优化考核评价,不断强化激励约束,构建多元化人才发展通道,大力培养各类人才,为本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4 经营业绩概况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本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积极践行国有金融企业使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推进“342强核行动”,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经营效益增势良好,收入结构持续改善。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83.94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738.48亿元,同比下降0.32%,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45.46亿元,同比增长9.64%,非利息收入占比升至31.87%,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25.24亿元,同比增长12.03%。 业务规模平稳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坚定有力。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82,780.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2%;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5万亿元大关,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0,112.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0%;客户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1,003.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8%。报告期内,坚持加大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信贷支持,不断拓展优质资产,服务好制造业、高新技术、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自身业务结构也不断优化。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贷款保持“双降”。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55.2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9.39亿元,下降2.87%;不良贷款率1.31%,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7.15%,比上年末上升17.0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8%,比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2.5 财务报表分析 2.5.1 利润表项目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325.24 亿元,同比增长12.03%。下表列示出报告期内本集团主要利润表项目变化。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1-6月 2021年1-6月 增减额 增幅(%) 105,592 2,802 2.65 营业收入 108,394 —利息净收入 73,848 74,082 (234) (0.32) 31,510 3,036 9.64 —非利息净收入 34,546 营业支出 (69,722) (70,687) 965 (1.37) (1,091) 33 (3.02) —税金及附加 (1,058) —业务及管理费 (26,245) (24,226) (2,019) 8.33 (45,370) 2,951 (6.50) —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42,419) 营业外收支净额 39 18 21 116.67 34,923 3,788 10.85 利润总额 38,711 所得税 (5,776) (5,443) (333) 6.12 29,480 3,455 11.72 净利润 32,935 其中: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32,524 29,031 3,493 12.03 2.5.1.1 营业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1,083.94亿元,同比增长 2.65%。其中,利息净收入占比 68.1%,同比下降 2.1个百分点;非利息净收入占比 31.9%,同比上升 2.1个百分点。 单位:% 项目 2022年 1-6月 2021年 1-6月 利息净收入 68.1 70.2 非利息净收入 31.9 29.8 合计 100.0 100.0 2.5.1.2 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738.48亿元,同比减少2.34亿,下降0.32%。 下表列示出本集团生息资产、付息负债的平均余额和平均利率情况。其中,资产负债项目平均余额为日均余额。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1-6月 2021年1-6月 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 项目 平均余额 利息 率/成本率 平均余额 利息 率/成本率 (%) (%) 生息资产 贷款及垫款 4,908,004 118,831 4.88 4,617,203 115,707 5.05 (1) 金融投资 1,765,483 28,588 3.27 1,729,170 29,753 3.47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402,616 2,885 1.45 413,509 3,083 1.50 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 334,970 3,529 2.12 351,940 3,357 1.92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77,153 609 1.59 49,347 467 1.91 小计 7,488,226 154,442 4.16 7,161,169 152,367 4.29 付息负债 客户存款 4,865,342 49,231 2.04 4,605,657 45,366 1.99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 1,232,299 13,684 2.24 1,245,407 15,521 2.51 款项及拆入资金 已发行债务凭证 938,933 13,788 2.96 819,011 12,850 3.16 向中央银行借款 190,967 2,821 2.98 229,785 3,426 3.01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84,727 845 2.01 81,422 896 2.22 其他 10,980 226 4.15 10,523 225 4.31 小计 6,992,262 78,285 2.26 7,322,791 80,594 2.22 利息净收入 73,848 74,082 (2) 净利差 1.94 2.03 (3) 净息差 1.99 2.09 注:(1)金融投资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 (2)净利差=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总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3)净息差=利息净收入/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本集团利息净收入受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1-6月对比2021年1-6月 项目 规模因素 利率因素 合计 资产 贷款及垫款 7,282 (4,158) 3,124 金融投资 625 (1,790) (1,165)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81) (117) (198) 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 (162) 334 172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263 (121) 142 利息收入变动 7,927 (5,852) 2,075 2022年1-6月对比2021年1-6月 项目 规模因素 利率因素 合计 负债 客户存款 2,563 1,302 3,865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163) (1,674) (1,837) 及拆入资金 已发行债务凭证 1,879 (941) 938 向中央银行借款 (579) (26) (605)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36 (87) (51) 其他 (9) 8 (1) 利息支出变动 3,727 (1,418) 2,309 利息净收入变动 4,200 (4,434) (234) 净息差和净利差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复、LPR下调等因素影响,年初以来贷款利率下行明显,负债成本则相对刚性,银行息差整体承压。面对压力,本集团坚持贯彻让利实体经济的方针政策,同时按照“量价平衡”原则推动业务有序发展,资产方面加强优质资产的营销和获取,负债方面大力拓展低成本结算存款,优化调整资负结构,努力稳定息差水平。报告期内,本集团净息差为1.99%,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94%,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本集团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16%,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付息负债成本率为2.22%,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2.5.1.3 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收入1,544.42亿元,同比增加20.75亿元,增长1.36%,主要是生息资产规模增长所致。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是利息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为1,188.31亿元,同比增加31.24亿元,增长2.70%,主要原因为贷款及垫款平均余额增加2,908.01亿元,增长6.30%。其中,收益较高的个人贷款平均余额增加1,285.02亿元。 按期限结构分类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1-6月 2021年1-6月 项目 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率(%) 率(%) 短期贷款 1,625,871 40,620 5.04 1,540,979 40,655 5.32 中长期贷款 3,282,133 78,211 4.81 3,076,224 75,052 4.92 合计 4,908,004 118,831 4.88 4,617,203 115,707 5.05 按业务类别分类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1-6月 2021年1-6月 项目 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率(%) 率(%) 公司贷款 2,302,874 52,769 4.62 2,397,414 53,243 4.48 贴现贷款 445,144 5,503 2.49 377,385 5,515 2.95 个人贷款 2,065,446 60,085 5.87 1,936,944 57,423 5.98 合计 4,908,004 118,831 4.88 4,617,203 115,707 5.05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为285.88亿元,同比减少11.65亿元,下降3.92%,主要由于金融投资平均收益率下降0.20个百分点抵销平均余额增加363.13亿元所致。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为28.85亿元,同比减少1.98亿元,下降6.42%,主要由于平均规模减少108.93亿元,同时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所致。 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35.29亿元,同比增加1.72亿元,增长5.12%,主要由于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平均收益率上升0.20个百分点抵销平均余额减少169.70亿元影响所致。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6.09亿元,同比增加1.42亿元,增长30.41%,主要由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平均余额增加278.06亿元抵销收益率下降0.32个百分点所致。 2.5.1.4 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支出805.94亿元,同比增加23.09亿元,增长2.95%,主要是付息负债规模增加抵销付息负债成本率下降的影响所致。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客户存款利息支出为492.31亿元,同比增加38.65亿元,增长8.52%,主要是上半年客户存款规模稳步增长,平均余额增加2,596.85亿元,同时存款成本率上升0.05个百分点所致。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1-6月 2021年1-6月 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率(%) 率(%) 公司存款 定期 1,893,012 25,637 2.73 1,778,890 23,634 2.68 活期 1,959,086 12,747 1.31 1,910,778 12,089 1.28 小计 3,852,098 38,384 2.01 3,689,668 35,723 1.95 个人存款 定期 720,212 10,454 2.93 624,742 9,260 2.99 活期 291,247 383 0.27 293,032 393 0.27 小计 915,989 9,643 2.12 1,013,244 10,847 2.16 合计 4,605,657 45,366 1.99 4,865,342 49,231 2.04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及拆入资金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及拆入资金利息支出为136.84亿元,同比减少18.37亿元,下降11.84%,主要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及拆入资金平均成本率下降0.27个百分点同时平均余额减少131.08亿元所致。 已发行债务凭证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已发行债务凭证利息支出137.88亿元,同比增加9.38亿元,增长7.30%,主要由于已发行债务凭证平均余额增加1,199.22亿元(其中:同业存单平均余额增加852.62亿元)抵销平均成本率下降0.20个百分点影响所致。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28.21亿元,同比减少6.05亿元,下降17.66%,主要由于本集团向中央银行借款平均成本率下降0.03个百分点同时平均余额减少388.18亿元所致。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为8.45亿元,同比减少0.51亿元,下降5.69%,主要由于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平均成本率下降0.21个百分点抵销平均余额增加33.05亿元影响所致。 其他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其他利息支出为2.25亿元,同比减少0.01亿元,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平均余额下降所致。 2.5.1.5 非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45.46亿元,同比增加30.36亿元,增长9.64%。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 1-6月 2021年 1-6月 增减额 增幅(%)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8,835 19,349 (514) (2.66) 投资收益 12,022 7,331 4,691 63.99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207 3,035 (828) (27.28) 汇兑净收益 1,349 1,471 (122) (8.29) (注) 其他净损益 133 324 (191) (58.95) 合计 31,510 3,036 9.64 34,546 注:其他净损益包括资产处置损益、其他收益及其他业务损益。 2.5.1.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88.35亿元,同比减少5.14亿元,下降2.66%。其中:担保及咨询手续费同比增加3.89亿元,增长15.04%;银行卡手续费同比增加2.47亿元,增长3.17%;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同比增加1.88亿元,增长19.26%;代理业务手续费同比减少6.96亿元,下降18.38%;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同比减少9.22亿元,下降14.67%。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 1-6月 2021年 1-6月 增减额 增幅(%) 银行卡手续费 8,040 7,793 247 3.17 代理业务手续费 3,787 (696) (18.38) 3,091 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 6,286 (922) (14.67) 5,364 担保及咨询手续费 2,586 389 15.04 2,975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 1,164 976 188 19.26 其他手续费 46 61 (15) (24.59)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小计 20,680 21,489 (809) (3.76)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1,845) (2,140) 295 (13.7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8,835 19,349 (514) (2.66) 2.5.1.7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报告期内,本集团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为142.29亿元,同比增加38.63亿元,主要是基金投资收益增加所致。 2.5.1.8 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262.45亿元,同比增加20.19亿元,增长8.33%。 报告期内,本集团成本收入比为24.21%,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1-6月 2021年1-6月 增减额 增幅(%) 员工成本 15,799 14,606 1,193 8.17 物业及设备支出及摊销费 4,424 4,284 140 3.27 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 6,022 5,336 686 12.86 合计 24,226 2,019 8.33 26,245 成本收入比 22.94% 上升 1.27个百分点 24.21% 2.5.1.9 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风险成本降低,计提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424.19亿元,同比减少29.51亿元,下降6.50%。其中,计提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311.43亿元,同比减少9.50亿元,下降2.96%;计提金融投资减值损失39.73亿元,同比减少69.04亿元,下降63.47%。有关本集团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的分析参见本章“贷款质量分析”部分。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1-6月 2021年1-6月 增减额 增幅(%) 贷款及垫款 31,143 32,093 (950) (2.96) 金融投资 10,877 (6,904) (63.47) 3,973 应收利息 1,956 717 36.66 2,673 (注) 同业业务 (26) 116 上年同期为负 90 其他应收款 (239) 244 (483) (197.95) 表外项目 4,747 185 4,562 2,465.95 抵债资产 32 41 (9) (21.95) 合计 42,419 45,370 (2,951) (6.50) 注:同业业务包括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 2.5.1.10 所得税费用 报告期内,本集团所得税费用为57.76亿元,同比增加3.33亿元,增长6.12%。 报告期内有效税率为14.92%,同比下降0.67个百分点。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1-6月 2021年1-6月 增减额 增幅(%) 税前利润 38,711 34,923 3,788 10.85 所得税费用 5,776 5,443 333 6.12 实际税率 14.92% 15.59% 下降 0.67个百分点 2.5.2 资产负债项目分析 2.5.2.1 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82,780.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2%,主要由于本集团贷款及垫款、金融投资增加。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贷款及垫款总额 4,855,969 60.4 5,011,244 60.6 贷款及垫款应计利息 14,392 0.2 13,064 0.2 (1) 减: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 (128,862) (1.6) (120,957) (1.5) 贷款及垫款净额 4,896,774 59.2 4,748,076 59.1 金融投资总额 2,382,051 28.8 2,334,013 29.0 金融投资应计利息 16,018 0.2 15,355 0.2 (2) 减:金融投资减值准备 (30,541) (0.4) (26,727) (0.3) 金融投资净额 2,367,528 28.6 2,322,641 28.9 长期股权投资 6,015 0.1 5,753 0.1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435,383 5.4 395,872 4.8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 332,710 4.0 251,774 3.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91,437 1.1 44,936 0.5 (3) 其他 187,820 2.3 234,181 2.8 合计 8,278,016 100.0 8,042,884 100.0 注:(1)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及垫款应计利息减值准备。 (2)金融投资减值准备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减值准备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应计利息减值准备。 (3)其他包括贵金属、衍生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使用权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等。 贷款及垫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0,112.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0%。贷款及垫款净额占总资产比例为59.2%,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及垫款占全部贷款及垫款比例为90.0%。本集团贷款及垫款按计量属性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及垫款 4,355,927 89.7 4,512,112 90.0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 499,132 10.0 500,042 10.3 综合收益的贷款及垫款 贷款及垫款总额 5,011,244 100.0 4,855,969 100.0 有关本集团贷款及垫款分析参见本章“贷款质量分析”部分。 金融投资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金融投资总额(不含应计利息)23,820.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0.38亿元,增长2.06%,主要是本集团投资基金投资增加所致。 本集团金融投资按产品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债券投资 1,601,883 67.2 1,602,529 68.7 投资基金 438,046 18.4 397,407 17.0 资金信托计划 241,545 10.1 234,770 10.1 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44,104 1.9 50,437 2.1 存款证及同业存单 40,169 1.7 35,082 1.5 权益工具投资 12,307 0.5 12,177 0.5 理财产品及通过结构化主 3,997 0.2 1,611 0.1 体进行的投资 金融投资总额 2,382,051 100.0 2,334,013 100.0 本集团金融投资按计量属性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 558,284 23.4 495,810 21.2 损益的金融投资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 1,118,479 47.0 1,186,558 50.9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 700,119 29.4 646,900 27.7 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 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5,169 0.2 4,745 0.2 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 金融投资总额 2,382,051 100.0 2,334,013 100.0 债券投资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债券投资16,018.8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46亿元,下降0.04%。 债券投资发行机构分类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 421,833 26.3 436,237 27.2 政府 989,842 61.8 931,822 58.2 政策性银行 79,616 5.0 135,127 8.4 企业实体 108,470 6.8 97,654 6.1 公共实体 1,689 0.1 2,122 0.1 合计 1,602,529 100.0 1,601,883 100.0 重大金融债券投资明细 下表为2022年6月30日本集团持有重大金融债券投资明细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到期日 票面利率 计提减 债券名称 账面价值 (日/月/年) (%) 值准备 2020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5,222 7/8/2023 3.00% - 2019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4,609 17/7/2022 3.12% - 2022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4,438 22/4/2032 2.98% - 2020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3,995 22/12/2023 0.65% - 2021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3,804 21/7/2024 2.78% - 2019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3,596 2/7/2024 3.42% - 2019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3,557 14/8/2024 3.24% - 2020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3,289 5/8/2023 3.06% - 2020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3,124 9/4/2023 1.86% - 2020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3,112 10/1/2025 3.23% - 合计 38,746 - 注:未包含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要求计提的第一阶段损失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净额60.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5%。 报告期末,本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余额为零。详情请参阅财务报告附注11“长期股权投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2021年 项目 6月30日 12月31日 对合营企业投资 5,493 5,220 对联营企业投资 522 533 减值准备 - - 长期股权投资净额 6,015 5,753 衍生金融工具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所持衍生金融工具主要类别和金额情况如下表所示。 相关详情请参阅财务报告附注7“衍生金融资产/负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 名义本金 名义本金 资产 负债 资产 负债 利率衍生工具 2,630,541 8,643 8,539 2,868,741 12,433 12,330 货币衍生工具 1,936,863 13,930 14,217 2,166,676 20,453 19,408 其他衍生工具 48,000 376 604 17,043 148 151 合计 5,083,417 33,262 32,342 4,584,447 22,721 22,907 抵债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抵债资产余额25.21亿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2.48亿元,账面净值12.73亿元。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2021年 项目 6月30日 12月31日 抵债资产原值 2,521 2,616 —土地、房屋及建筑物 2,516 2,611 —其他 5 5 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1,248) (1,286) —土地、房屋及建筑物 (1,248) (1,286) 抵债资产账面价值合计 1,273 1,330 减值准备变动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1年 本期计提 本期核销 2022年 (1) 项目 其他 12月31日 /转回 及转出 6月30日 (2) 贷款及垫款 121,471 31,143 (30,136) 6,694 129,172 (3) 金融投资 29,011 3,973 (45) 47 32,986 (4) 同业业务 281 90 - - 371 (5) 其他资产 5,134 2,434 (2,289) 447 5,726 表外项目 11,428 4,747 - 30 16,205 信用减值准备小计 167,325 42,387 (32,470) 7,218 184,460 抵债资产 1,286 32 (103) 33 1,248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小计 1,286 32 (103) 33 1,248 合计 168,611 42,419 (32,573) 7,251 185,708 注:(1)其他变动包括收回已核销和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2)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 (3)金融投资减值准备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减值准备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减值准备。 (4)同业业务减值准备包括存放同业款项减值准备、拆出资金减值准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5)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其他应收款减值准备、各项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减值准备。 2.5.2.2 负债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76,167.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3%,主要由于客户存款增加。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向中央银行借款 189,713 2.5 189,198 2.6 客户存款 5,154,699 67.7 4,789,969 64.7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1,085,597 14.2 1,253,094 16.9 及拆入资金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119,015 1.6 98,339 1.3 已发行债务凭证 921,018 12.1 958,203 13.0 (注) 其他 146,685 1.9 111,455 1.5 合计 7,616,727 100.0 7,400,258 100.0 注:其他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预计负债、租赁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其他负债等。 客户存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客户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1,003.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37.67亿元,增长7.68%;客户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为67.7%,比上年末上升3个百分点。本集团公司存款余额为39,924.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82.01亿元,增长6.06%;个人存款余额为11,078.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55.66亿元,增长13.94%。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公司存款 活期 2,088,591 40.5 1,974,319 41.2 定期 1,903,885 36.9 1,789,956 37.4 小计 3,992,476 77.4 3,764,275 78.6 个人存款 活期 347,038 6.7 310,054 6.5 定期 662,255 13.8 760,837 14.8 小计 972,309 20.3 1,107,875 21.5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客户存款总额 5,100,351 98.9 4,736,584 98.9 应计利息 53,385 1.1 54,348 1.1 客户存款合计 4,789,969 100.0 5,154,699 100.0 客户存款币种结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人民币 4,383,814 91.5 4,692,756 91.0 外币 461,943 9.0 406,155 8.5 合计 5,154,699 100.0 4,789,969 100.0 按地理区域划分的存款分布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项目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总部 2,879 0.1 2,941 0.1 环渤海地区 1,316,200 25.5 1,222,932 25.5 长江三角洲 1,474,736 28.6 1,337,865 27.9 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 822,094 15.9 759,667 15.8 中部地区 668,873 13.0 636,401 13.3 西部地区 488,250 9.5 467,708 9.8 东北地区 95,389 1.8 95,197 2.0 境外 267,258 5.6 286,278 5.6 合计 4,789,969 100.0 5,154,699 100.0 2.5.3 股东权益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股东权益6,612.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0%。报告期内,本集团股东权益变动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1-6月 项目 其他 其他综 盈余公积及 少数 股本 资本公积 未分配利润 合计 权益工具 合收益 一般风险准备 股东权益 48,935 118,076 59,216 1,644 144,427 254,005 16,323 2021年12月31日 642,626 (一)净利润 - - - - - 32,524 411 32,935 (二)其他综合收益 - - - (1,349) - - (200) (1,549) (三)所有者投入和减 - - - - - - 3,915 3,915 少资本 - - 292 (16,750) (180) (四)利润分配 - - (16,638) 2022年6月30日 48,935 118,076 59,216 295 144,719 269,779 20,269 661,289 2.5.4 贷款质量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呈现“双降”态势,总体贷款质量保持稳健水平。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贷款总额50,112.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52.75亿元;不良贷款率1.31%,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按产品划分的贷款集中度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24,627.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65.98亿元,增长5.42%;个人贷款余额20,941.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3.72亿元,增长1.97%;票据贴现余额4,542.7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6.95亿元,下降2.51%。本集团公司不良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较上年末减少30.22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2.33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 30日 2021年 12月 31日 占比 不良贷款 不良率 占比 不良贷款 不良率 余额 余额 (%) 余额 (%) (%) 余额 (%) 2,336,179 48.11 47,828 2.05 公司贷款 2,462,777 49.14 44,806 1.82 2,053,824 42.29 19,481 0.95 个人贷款 2,094,196 41.79 20,714 0.99 465,966 9.60 150 0.03 票据贴现 454,271 9.07 - - 贷款合计 4,855,969 100.00 67,459 1.39 5,011,244 100.00 65,520 1.31 按担保方式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贷款担保结构基本稳定。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信用及保证贷款余额 19,972.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191.10亿元,占比为 39.85%,较上年末上升 1.18 个百分点;抵押和质押贷款余额 25,597.06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8.60亿元,占比为 51.08%,较上年末下降 0.65个百分点。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 30日 2021年 12月 31日 担保方式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信用贷款 1,292,209 26.61 1,330,704 26.55 保证贷款 585,948 12.06 666,563 13.30 抵押贷款 1,963,710 40.44 2,024,838 40.41 质押贷款 548,136 11.29 534,868 10.67 小计 4,390,003 90.40 4,556,973 90.93 票据贴现 465,966 9.60 454,271 9.07 贷款合计 4,855,969 100.00 5,011,244 100.00 按地区划分的贷款集中度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贷款总额 50,112.44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552.75 亿元,增长 3.20%。从余额看,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贷款余额居前三位,分别为 13,436.26亿元、13,273.31亿元和 7,544.47亿元,占比分别为 26.81%、26.48%和 15.06%。从增速看,长江三角洲、中国境外、中部地区贷款增长最快,分别达到 6.96%、6.85%和 3.86%。从不良贷款区域分布看,本集团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不良贷款余额累计 488.01亿元,占比 74.48%。从不良贷款增量分布看,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增加最多,为 47.69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 0.59个百分点;其次是长江三角洲增加 6.83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 0.01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区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地区个别大额客户出现风险降级不良,导致该地区不良贷款增加较多;二是环渤海、西部等地区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较大,不良贷款余额下降明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 30日 2021年 12月 31日 占比 不良贷款 不良率 占比 不良贷款 不良率 余额 余额 (%) 余额 (%) (%) 余额 (%) 长江三角洲 1,343,626 26.81 9,394 0.70 1,256,155 25.87 8,711 0.69 环渤海地区 1,327,331 26.48 25,196 1.90 1,325,105 27.29 30,122 2.27 珠江三角洲 754,447 15.06 14,211 1.88 733,840 15.11 9,442 1.29 及海峡西岸 中部地区 698,019 13.93 7,133 1.02 672,083 13.84 6,922 1.03 西部地区 583,291 11.64 6,260 1.07 573,221 11.80 8,933 1.56 中国境外 217,239 4.34 2,031 0.93 203,311 4.19 1,825 0.90 东北地区 87,291 1.74 1,295 1.48 92,254 1.90 1,504 1.63 贷款合计 5,011,244 100.00 65,520 1.31 4,855,969 100.00 67,459 1.39 注:环渤海地区包括总部。 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贷款集中度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公司贷款余额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前两位,贷款余额分别为 4,777.76亿元和 4,057.84亿元,合计占公司贷款的 35.88%,较上年末上升 0.03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余额为 3,778.84亿元,占比 15.34%,较上年末上升 0.1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 2,916.08亿元,占比 11.84%,较上年末下降 0.35个百分点。从增速看,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分别较上年末增长 13.01%、6.76%、6.45%、6.11%,均高于公司贷款平均增长率。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公司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合计达到 62.65%,但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资产质量继续呈现好转趋势,两个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减少 18.58 亿元和 19.02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分别下降 0.67个百分点和 0.74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加 63.40亿元和 4.47亿元,不良率分别上升 1.28和0.40个百分点。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减少 39.91亿元和 17.86亿元,不良率分别下降 3.80和 1.2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别大户出现风险降级不良所致。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 30日 2021年 12月 31日 占比 不良贷 不良率 占比 不良贷款 不良率 余额 余额 (%) 款余额 (%) (%) 余额 (%)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456,182 19.53 4,266 0.94 477,776 19.40 10,606 2.22 水利、环境和公共 405,784 16.48 119 0.03 381,182 16.32 148 0.04 设施管理业 制造业 377,884 15.34 356,129 15.24 10,895 3.06 9,037 2.39 房地产业 291,608 11.84 284,801 12.19 10,331 3.63 8,429 2.89 批发和零售业 163,489 7.00 6,548 4.01 184,751 7.50 5,842 3.16 交通运输、仓储和 138,236 5.61 953 0.69 144,053 6.17 2,739 1.90 邮政业 建筑业 106,545 4.33 2,865 2.69 105,633 4.52 6,856 6.49 电力、燃气及水的 84,351 3.61 1,370 1.62 90,053 3.66 1,817 2.02 生产和供应业 公共及社会机构 7,963 0.32 282 3.54 7,898 0.34 282 3.57 其他 382,177 15.52 4,856 1.27 352,461 15.08 4,393 1.25 公司贷款合计 2,462,777 100.00 44,806 1.82 2,336,179 100.00 47,828 2.05 公司类贷款客户集中度 本集团重点关注对公司类贷款客户的集中风险控制。报告期内,本集团符合有关借款人集中度的监管要求。本集团将单一借款人定义为明确的法律实体,因此一名借款人可能是另一名借款人的关联方。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主要监管指标 监管标准 6月 30日 12月 31日 12月 31日 (1)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 ≤10 1.23 4.31 1.20 (2)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 ≤50 9.98 10.15 15.74 注:(1)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单一最大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 (2)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合计余额╱资本净额。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 30日 行业 占贷款总额 占监管资本 余额 百分比(%) 百分比(%) 借款人 A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668 0.19 1.20 借款人 B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368 0.19 1.16 借款人 C 房地产业 9,324 0.19 1.15 借款人 D 房地产业 8,119 0.16 1.01 借款人 E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988 0.16 0.99 借款人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912 0.16 0.98 借款人 G 房地产业 7,582 0.15 0.94 借款人 H 制造业 7,119 0.14 0.88 借款人 I 境外机构 6,766 0.14 0.84 借款人 J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723 0.13 0.83 贷款合计 80,569 1.61 9.98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最大十家公司类贷款客户的贷款余额合计 805.6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 1.61%,占资本净额的 9.98%。 贷款风险分类情况 本集团根据原中国银监会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衡量及管理本集团信贷资产质量。《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被视为不良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 30日 2021年 12月 31日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正常贷款 4,945,724 98.69 4,788,510 98.61 正常类 4,850,913 96.80 4,703,620 96.86 关注类 94,811 1.89 84,890 1.75 不良贷款 65,520 1.31 67,459 1.39 次级类 31,477 0.63 33,819 0.70 可疑类 27,681 0.55 26,938 0.55 损失类 6,362 0.13 6,702 0.14 贷款合计 5,011,244 100.00 4,855,969 100.00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正常类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 1,472.93 亿元,占比96.80%,较上年末下降 0.06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 99.21亿元,占比 1.89%,较上年末上升 0.14个百分点。本集团按照监管风险分类标准确认的不良贷款余额为 655.2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19.39亿元;不良贷款率 1.31%,较上年末下降 0.08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实体经济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但本集团于年初对贷款质量的变化趋势做了充分的预期和应对准备,采取了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加大了风险化解及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的变动情况处于预计和控制的范围内。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呈现“双降”态势。 贷款迁徙情况 下表列示了报告期内本行贷款五级分类迁徙情况。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6月 30日 12月 31日 12月 31日 正常类迁徙率(%) 1.55 2.98 3.52 关注类迁徙率(%) 17.12 32.87 48.12 次级类迁徙率(%) 56.15 77.19 76.82 可疑类迁徙率(%) 45.19 58.93 70.34 正常贷款迁徙至不良贷款迁徙率(%) 0.88 1.93 2.56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正常贷款向不良迁徙的比率为 0.88%,较上年末下降 1.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本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持续加大逾期贷款化解处置力度,化解效果显现。 逾期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 30日 2021年 12月 31日 余额 占比(%) 余额 占比(%) 即期贷款 4,929,431 98.37 4,765,596 98.14 (1) 逾期贷款 1-90天 34,153 0.68 43,162 0.89 91-180天 13,545 0.27 11,944 0.24 181天及以上 34,115 0.68 35,267 0.73 小计 81,813 1.63 90,373 1.86 4,855,969 100.00 客户贷款合计 5,011,244 100.00 逾期 91天及以上的贷款 47,660 0.95 47,211 0.97 (2) 重组贷款 15,391 0.31 16,182 0.33 注:(1)逾期贷款是指本金或利息已逾期一天或以上的贷款。 (2)重组贷款是指原已逾期或降级但对金额、期限等条件重新组织安排的贷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逾期贷款 818.1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85.60亿元,占比较上年末下降 0.23个百分点。其中 90天以内短期性、临时性的逾期贷款占比0.68%,较上年末下降 0.21个百分点。逾期 91天及以上贷款占比为 0.95%,较上年末下降 0.02个百分点。 本集团对贷款重组实施严格审慎的管控。截至报告期末,重组贷款 153.9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7.91亿元,占比较上年末下降 0.02个百分点。 贷款损失准备分析 本集团遵照企业会计准则,以预期信用损失法为基础,基于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量化参数,结合宏观前瞻性调整,充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截至 2022年 截至 2021年 截至 2020年 6月 30日 12月 31日 12月 31日 期初余额 121,471 126,100 115,870 (1) 本期计提 31,143 50,228 69,285 核销及转出 (64,161) (67,236) (30,136) 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贷款及垫款 9,627 8,127 5,519 (2) (323) 54 其他 1,175 期末余额 129,172 121,471 126,100 注:(1)等于在本集团合并损益表中确认为本集团计提的贷款减值损失净额。 (2)包括汇率变动及其他。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291.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7.01亿元。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率(即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与贷款总额的比率(即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97.15%和2.58%,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17.0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2.5.5 主要表外项目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主要表外项目包括信贷承诺、资本承担、用作质押资产,具体项目及余额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6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信贷承诺 —银行承兑汇票 669,736 811,252 —开出保函 153,442 128,866 —开出信用证 236,455 214,958 —不可撤销贷款承诺 55,688 53,473 —信用卡承担 722,482 708,741 小计 1,979,319 1,775,774 资本承担 2,474 1,541 用作质押资产 419,189 396,557 合计 2,173,872 2,400,982 2.5.6 现金流量表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 本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362.19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1,882.88亿元,主要是吸收客户存款大幅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 本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41.09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1,207.78亿元,主要是金融投资净规模同比少增。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 本集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513.3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1,942.25亿元,主要是同业存单净规模同比下降。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2022年 1-6月 同比增幅(%) 主要原因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 36,219 上年同期为负 其中:客户存款增加现金流入 351,799 150.97 吸收存款增加 (注) 同业业务 减少现金净流出 (163,919) 117.40 同业负债减少 贷款及垫款增加现金流出 (29.22) 贷款同比少增 (179,437)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 上年同期为负 4,109 其中:收回投资现金流入 1,336,535 (18.80) 出售及兑付金融投资规模减少 支付投资现金流出 (1,331,906) (24.58) 金融投资规模下降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 (51,335) (126.43) 其中:发行债务凭证现金流入 362,177 (28.09) 发行同业存单同比减少 发行其他权益工具收到的现金 3,915 (90.21) 发行无固定期限债券减少 偿还债务凭证现金流出 (400,708) 19.32 偿还到期同业存单同比增加 注:同业业务包括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2.5.7 资本充足率分析 本集团建立了涵盖资本规划、资本配置、资本考核、资本监测与资本分析管理的全面资本管理体系。报告期内,本集团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继续坚持“轻资产、轻资本、轻成本”的三轻发展战略,按照“资本约束资产”的理念,建立资本规划与业务安排的联动机制,合理安排资产增长,积极推动资产流转,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同时,本集团以“轻型发展”和“价值创造”为导向,在坚持“监管资本额度管理”和“经济资本考核评价”的框架下,全面改革资本配置模式,引导经营机构在资本约束下合理摆布资产结构,提升本集团资本充足率水平。 截至报告期末,根据原中国银监会2012年6月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本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3.05%,比上年末下降0.4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49%,比上年末下降0.3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56%,比上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全部满足监管要求。本集团将继续以资本为纲,围绕“轻型发展”和“价值创造”导向,施行全面资本管理,通过强化资本管理举措,实现业务增长、价值回报与资本消耗的平衡发展,以全面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资本充足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2021年 增幅(%) 2020年 项目 6月 30日 12月 31日 /增减 12月 31日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530,026 514,078 3.10 471,251 其他一级资本净额 119,509 117,961 1.31 77,710 一级资本净额 649,535 632,039 2.77 548,961 二级资本净额 157,915 153,772 2.69 152,768 资本净额 807,450 785,811 2.75 701,729 加权风险资产 6,189,303 5,809,523 6.54 5,393,248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8.85% 下降 0.29个百分点 8.74% 8.56% 一级资本充足率 10.88% 下降 0.39个百分点 10.18% 10.49% 资本充足率 13.05% 13.53% 下降 0.48个百分点 13.01% 杠杆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2021年 增幅(%) 2020年 项目 6月 30日 12月 31日 /增减 12月 31日 杠杆率水平 6.52% 6.78% 下降 0.26个百分点 6.40% 一级资本净额 632,039 2.77 548,961 649,535 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9,955,854 9,322,716 6.79 8,582,636 注:本集团根据《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银监会令 2015年第 1号)的规定计算和披露杠杆率。有关杠杆率的详细信息,请查阅本行网站投资者关系专栏相关网页http://www.citicbank.com/about/investor/financialaffairs/gglzb/2022_/。 2.5.8 主要会计估计与假设 本集团在应用会计政策确定相关资产、负债及报告期损益,编制符合中国会计准则的报表时,会作出若干会计估计与假设。本集团作出的会计估计和假设是根据历史经验以及对未来事件的合理预期等因素进行的,并且对这些估计涉及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的判断会持续予以评估。本集团作出的估计和假设,均已适当地在变更当期以及任何产生影响的以后期间予以确认。 本集团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受估计和判断影响的主要领域包括: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模型、金融资产分类、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结构化主体的控制、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等。 2.5.9 会计报表中变动幅度超过30%主要项目的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末 比上年末╱同 项目 主要原因 / 1-6月 期增幅(%) 拆出资金 拆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款项增加 232,026 61.2 衍生金融资产 33,262 46.4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模上升及重估值增加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44,936 (50.9) 买入返售债券减少 其他资产 94,890 59.7 待清算款项增加 交易性金融负债 5,472 370.1 债券卖空及结构化产品增加 衍生金融负债 32,342 41.2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模上升及重估值增加 应交税费 (47.9) 应交所得税减少 5,604 预计负债 40.1 表外业务减值准备增加 16,705 其他负债 应付股利及待清算款项增加 59,167 66.1 其他综合收益 金融投资公允价值减少 295 (82.1) 投资收益 12,022 64.0 交易性证券投资收益和金融资产转让收益增加 2.5.10 分部报告 2.5.10.1 业务分部 本集团的主要经营分部包括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 下表列示了本集团各业务分部的经营状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1-6月 2021年 1-6月 业务分部 分部 占比 分部 占比 分部 占比 分部 占比 营业收入 (%) 税前利润 (%) 营业收入 (%) 税前利润 (%) 公司银行业务 47,721 44.0 17,371 44.9 50,110 47.5 13,234 37.9 零售银行业务 42,015 38.8 7,799 20.1 39,543 37.4 10,117 29.0 金融市场业务 17,441 16.1 13,244 34.2 13,982 13.2 12,082 34.6 其他业务及未 1,217 1.1 297 0.8 1,957 1.9 (510) (1.5) 分配项目 合计 108,394 100.0 38,711 100.0 105,592 100.0 34,923 100.0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 30日 2021年 12月 31日 业务分部 分部资产 占比(%) 分部资产 占比(%) 公司银行业务 2,725,565 34.1 2,630,265 32.0 零售银行业务 2,124,792 26.6 2,087,959 25.4 金融市场业务 2,357,445 29.5 2,903,409 35.3 其他业务及未分配项目 605,137 7.3 788,177 9.8 合计 8,226,770 100.0 7,995,979 100.0 注:分部资产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 2.5.10.2 地区分部 本集团主要于中国境内地区经营,分行及支行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伦敦分行于2019年正式开业。子公司中信国金和信银投资在香港注册,临安中信村镇银行、中信金融租赁和信银理财在境内注册。下表列示了本集团按地区划分的分部经营状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22年 6月 30日 2022年 1-6月 2021年 12月 31日 2021年 1-6月 分部资产 分部税前利润 分部资产 分部税前利润 地区分部 占比 占比 占比 金额 金额 金额 占比(%) 金额 (%) (%) (%) 总部 3,260,638 39.6 18,854 48.7 3,311,831 41.4 10,624 30.4 长江三角洲 1,911,535 23.2 5,298 13.7 1,786,736 22.3 7,251 20.8 珠江三角洲及海 977,198 11.9 604 1.6 936,397 11.7 4,472 12.8 峡西岸 环渤海地区 1,806,676 22.0 6,543 16.9 1,827,646 22.8 5,019 14.4 中部地区 809,534 9.8 5,026 13.0 773,844 9.7 2,522 7.2 西部地区 655,642 8.0 278 0.7 645,367 8.1 1,939 5.5 117,419 1.5 584 1.7 东北地区 114,003 1.4 255 0.6 380,343 4.8 2,512 7.2 境外 419,590 5.1 1,853 4.8 抵销 (1,728,046) (21.0) - - (1,783,604) (22.3) - - 合计 8,226,770 100.0 38,711 100.0 7,995,979 100.0 34,923 100.0 注:分部资产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 2.6 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 2.6.1 财富管理 2.6.1.1 零售客户财富管理 本行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牵引打造“新零售”,坚持客户导向、价值导向,以“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三全适配为经营方略,以“板块融合、全行联动、集团协同、外部联结”四环为发展路径,以“数字化、生态化”两翼为能力支撑,全面深化“主结算、主投资、主融资、主活动、主服务”的“五主”客户关系,打造客户首选的财富管理主办银行。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个人客户管理资产余额7 (含市值) 达 3.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49%。 全面践行“三全”经营方略。客户方面,持续强化客户分层、分群经营,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养老客群创新推出“幸福+”养老账本,升级“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产品方面,升级涵盖“五主”关系的产品体系,提高投资研究和资产配置能力,全市场优选理财产品,持续打造全权委托、家族信托两大单品,完善“少年行”出国金融服务,提高“要出国,找中信”的品牌影响力。(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