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振华新材(688707):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振华新材: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707 公司简称:振华新材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本公司已在本半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详情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部分的相关内容。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侯乔坤、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向黔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刘进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4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26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28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4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51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51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52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上期同比增长161.09%,主要原因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随着公司义龙二期产能释放,本期销量同比增长。同时,受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高企影响,公司正极材料销售价格相应提升。量价齐升带动收入增长。 2.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期同比增长340.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期同比增长347.04%,主要原因系: (1)产能规模同比扩大,产能利用率处于相对高位,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 (2)前期原材料端的采购布局得当,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 (3)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产品结构优化改善盈利能力。公司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随着与客户产品平台的不断磨合,产品性能逐渐得到认可并开始大批量供货,报告期内公司高镍8系产品销售收入为183,447.22万元,占NCM三元材料整体销售收入比例为35.45%; (4)生产基地位于西部地区,在生产要素上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3.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期同比增长825.89%,主要原因系:现金方式回款增加,同时对票据的贴现金额增加。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健康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是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一。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在整个电池材料成本中占比较高,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各项性能的核心关键要素。公司上游主要是前驱体及锂盐等原材料供应商,下游是动力电池、储能市场电芯制造企业。 公司的核心竞争产品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用的正极材料,包括中镍、中高镍、高镍、超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NCM)。同时,公司前瞻性布局层状氧化物路线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截止本次半年报披露日,公司已具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化条件。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普及度和认可度提升,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24.7万辆,同比增长122.4%。2022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0.1GWh,累计同比增长109.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5.6GWh,占总装车量41.4%,累计同比增长51.2%。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日益提高,能够缓解电网波动冲击的储能设施装机量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高度景气,对电池的需求急速增长,上游材料水涨船高,价格传输至终端应用场景上,对终端需求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钠离子电池是目前具备产业化基础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钠离子电池可应用于A0级以下电动车、两轮车、三轮车等小动力电池领域以及对循环次数要求不高的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优异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表现,同时钠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相较锂离子电池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公司凭借在一次颗粒大单晶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在钠离子正极材料领域研发取得实质性突破,并且实现了产业化,报告期内公司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向客户小批量出货,公司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压实密度、高容量、低pH值和低游离钠的特性。高压实密度、高容量有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低pH值、低游离钠能够有效提高电池浆料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电池整体的稳定性及一致性,降低电池产气鼓胀的风险。 截止本半年报披露日,公司已建成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同时可调整产线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经过十余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公司成功发展出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三元材料合成技术、大单晶无钴层状结构镍锰二元材料合成技术、高电压钴酸锂材料合成技术、多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合成技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技术、尖晶石结构复合改性材料合成技术、正极材料掺杂技术、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15项。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未发生变化。 公司主要核心技术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其他(注册商标)4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技术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强化公司技术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充实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致力于打造性能优异同时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正极材料,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NCM正极材料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合成技术的先发优势及完善的产品布局 公司于2009年在行业内首次推出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创新和产品迭代,大单晶现在已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主流选择之一。大单晶基于结构的稳定,所以高温、高电压下稳定性好,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公司围绕一次颗粒大单晶技术在中镍低钴/无钴、高镍、超高镍进行产品布局,可充分应对未来下游市场的发展。 2.研发体系优势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第一批从事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公司现已建立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拥有一支勤奋务实,敢于创新的研发人才队伍。 经过十余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公司成功发展出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三元材料合成技术、大单晶无钴层状结构镍锰二元材料合成技术、高电压钴酸锂材料合成技术、多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合成技术、尖晶石结构复合改性材料合成技术、正极材料掺杂技术、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技术等。 3.品牌和质量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自主创新研发、打造品牌形象,通过建立严格的品牌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逐步与行业内多家优质电池生产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通过多项国际国内相关资质认证,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地位。 公司始终坚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严格遵守《产品先期策划控制程序》《5M1E变更控制程序》等质量管理规程,对新产品开发及批量生产实施全流程保障。2009年至今,公司的正极材料产品质量及良品率处于较高水平,获得下游国内电池生产龙头企业的认可。 4.优质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一直以来采取集中有限的企业资源培养维系大客户的竞争策略,能够形成规模经营获取成本优势、及时共享信息促进产品技术创新以满足客户需求、形成销售订单的稳定来源、产生市场辐射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优质大客户的长期认可亦提升了公司在业内的声誉,在公司产能扩大的同时能够为公司带来其他优质新客户,维持较强的竞争优势。 自2004年开始,公司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陆续进入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链,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正极材料回收产业布局 公司通过参股公司红星电子,布局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回收产业,加强对三元前驱体等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能力。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红星电子34%股权。红星电子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次生物料提炼回收可用锂元素、钴元素等有价值材料,并将其生产转化为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公司生产所用原材料,上述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回收产业布局是公司加速上游产业整合的重要途径。 6.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领先优势 凭借在层状结构的一次颗粒大单晶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公司在钠离子正极材料亦选择了层状氧化物的技术路线。公司在钠离子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领域研发取得实质性突破,并且实现了产业化,报告期内公司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向客户小批量出货。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带动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公司正极材料销量及收入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公司产能同比扩大,产能利用率处于相对高位,规模效应叠加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如下: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4,017.66万元,同比增长161.0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6,606.02万元,同比增长340.9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65,617.88万元,同比增长347.04%。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规模增加,财务结构稳健,经营活动现金流充裕,整体财务状况健康。 348,274.57万元,较报告期期初增长18.97%,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5.36%,相较报告期初的57.89%,同比下降2.53个百分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232.73万元,同比增加825.89%。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五、 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一) 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更新迭代的风险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多种技术路线。2021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补贴下降、储能市场升温、镍钴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的叠加,使得磷酸铁锂电池的性价比优势凸显,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已连续多月超过三元电池。若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更新迭代,三元正极材料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持续下降,不再成为动力电池主流正极材料之一,则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或将面临替代风险,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更好的满足新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行业对正极材料的需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公司前瞻性布局钠离子电池。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选择层状氧化物路线进行研发和产业化。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主流的技术路线有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白/蓝、聚阴离子磷酸盐体系,若未来行业量产在正极材料的选择上倾向于除层状氧化物之外的其他路线,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新产品研发风险 由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技术密集型的属性,新技术及对应新产品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 公司在研项目聚焦于一次颗粒大单晶技术在低钴/无钴领域、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钠离子正极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存在新技术及对应新产品研发结果未通过客户认证、未满足客户需求、相关性能指标未及预期的风险。一旦出现新技术及对应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情形,或者出现公司所处行业核心技术有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情形,将对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关键技术流失风险 公司核心技术应用于公司正极材料产品研发及生产工艺中。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依赖于长期积累的核心技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若出现关键技术流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三元前驱体、碳酸锂、氢氧化锂及四氧化三钴等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大。2021年以来,上游原材料锂资源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屡创新高。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行业供需格局变化及突发性事件有可能对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产生不利影响。若发生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使得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或公司采购策略及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等情况,将可能导致公司不能及时采购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影响公司供应稳定的同时出现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销售价格波动的风险 根据行业惯例,公司主要产品采用“主要原料成本+加工价格”的成本加成定价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上游主要原材料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碳酸锂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也存在较大波动。 鉴于公司实际成本中原材料采购时间受生产周期、安全库存量、集中采购规模效益等因素影响而早于产品销售定价时间,从而可能使得实际成本中的原材料均价与销售定价时点的市场价格产生一定背离。若原材料市场价格一定时期内大幅度下滑或出现震荡波动趋势,导致实际成本中的原材料均价与销售定价的背离程度加剧,则公司存在无法将原材料采购成本向下游转嫁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新增产能闲置的风险 当前公司在建项目有沙文二期项目、沙文一期技改项目、沙文二期扩建项目、义龙三期项目,项目达产后,正极材料整体产能将提升。若未来市场发展未能达到公司预期、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市场开拓未能达到预期等,公司将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从而面临扩产后产能利用率下跌、新增产能无法消化及相关的生产线发生减值的风险。 4.产品质量问题风险 公司所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最终应用方向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各产业链企业需确保其产品在技术性能、质量可靠性、一致性等方面持续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质量容易受生产工艺流程稳定性影响,存在技术难度高、工艺复杂的特点,而公司下游客户均为国内知名的锂电池生产企业,通常对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因此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是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若公司未来出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大量退货等情况,将可能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导致主要客户流失,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应收款项金额较高,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坏账损失加大的风险 2022年6月30日,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之和为274,615.13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35.20%。公司2022年上半年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占期末总资产比例较高,主要系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各类应收款项相应扩大。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及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若未来应收账款金额进一步增长,则公司面临应收账款账龄延长、回款率下降、坏账准备上升、需对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2.存货金额较大、发生跌价等风险 2022年6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42,766.91万元,占当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8.30%,存货金额占比较高,且可能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而进一步增加。较高的存货金额对公司流动资金占用较大,可能导致一定的存货积压风险,同时若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在日后经营(四)行业风险 下游行业需求波动风险 公司核心产品NCM三元正极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变动会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量变动,鉴于三元正极材料在动力电池总成本中占比较大,是动力电池的关键构成要素,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相关政策变动对三元材料的市场需求造成影响。 未来如果下游行业需求发生重大或持续波动,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五)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的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与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储能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当前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经济步入下行周期或影响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储能行业的市场需求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六、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请参见“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随着公司义龙二期产能释放,本期销量同比增长。同时,受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高企影响,公司正极材料销售价格相应提升。量价齐升带动收入增长。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营业成本增长主要系营业收入的增长影响,增幅较营业收入低主要系2022年上半年产能规模同比扩大,规模效应释放带来降本增效;同时公司前期原材料采购布局得当,原材料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无。 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内职工薪酬和修理费增加。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无。 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同期变动原因主要系现金方式回款增加,同时对票据的贴现金额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IPO募投项目建设投资增加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产销规模扩大,融资规模相应扩大,同时部分长期借款到期对应偿还债务增加所致 2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二) 非主营业务导致利润重大变化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资产及负债状况 单位:万元
2. 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4.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四) 投资状况分析 1、 对外股权投资总体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重大的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2) 重大的非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3)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应收款项融资815,732,810.5元,主要系未到期的信用级别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 截至2022年6月底,交易性金融资产1亿元,主要系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五) 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适用 √不适用 (六)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七) 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七、 其他披露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四节 公司治理 一、 股东大会情况简介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适用 √不适用 股东大会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变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