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德林海(688069):德林海2022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2年08月29日 17:36:52 中财网

原标题:德林海:德林海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69 公司简称:德林海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之“五、风险因素”中的内容。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胡明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季乐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缪鹏程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规划、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际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8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41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43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74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80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81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82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德林海、公司、本公司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德林海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合肥有限公司,系德林海之全资子公司
大理德林海大理德林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系德林海之全资子公司
德林海生态无锡德林海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系德林海之全资子公司
昆明德林海昆明德林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系德林海之全资子公司
玉溪德林海玉溪德林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系德林海之全资子公司
浙江德林海浙江德林海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系德林海之全资子公司
开远德林海开远德林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系德林海之子公司
德林海湖泊生态医院无锡德林海湖泊生态医院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系德林海全资 子公司
荨朗建设无锡荨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系德林海全资子公司
广东德林海广东德林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系德林海全资子公司
政府二元公共需求湖库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以及蓝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的政 府公共需求
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水华大自然中由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高度密集,成团漂浮在 水体表面,使水体呈现蓝绿色或赤红色的现象
藻水分离将含藻水(富藻水/藻浆)通过专用设备处理,使水中的蓝藻 与水分离的过程。最终藻渣浮于水面,清水位于浮渣下面
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技术通过两级串联的气浮分离池连续工作,逐级利用水中产生的 大量微细气泡与高密度蓝藻颗粒相互接触粘附并上浮到水 面,形成浮渣,从而实现藻水分离
高效可调式涡井取藻技术根据水位变化和蓝藻聚集厚度调节抽吸装置,适应不同水位 高度,实现高效抽吸水面表层不同浓度的藻浆
蓝藻囊团破壁技术利用强烈的液力剪切和湍流,使得高浓度蓝藻悬浮液中的蓝 藻细胞群不断被粉碎分散
加压控藻技术通过对水中蓝藻施加0.5Mpa以上外压,致使包裹多细胞的囊 膜破裂,细胞分散形成单细胞碎粒,细胞中气囊塌瘪
藻泥藻渣经过脱水后获得的半固形泥状物,含水(75~90)%,含 蓝藻干物质约(10~25)%。每处理 1,000t藻浆,可获得藻 泥约(5,000~10,000)kg,蓝藻干物质量约(500~2,000) kg
气浮通过某种方法产生大量微气泡,粘附水中悬浮性颗粒或疏水 性物质,在水中上浮完成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聚焦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 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微纳米气泡3-8微米以下的超微细气泡
通量在流体运动中,通量是单位时间内流经某单位面积的某属性 量,是表示水量输送强度的物理量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
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深井加压控藻平台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报告期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报告期末2022年6月30日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注:本报告中若出现总计数尾数与所列数值总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所致。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德林海
公司的外文名称Wuxi Delin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Delinhai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胡明明
公司注册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梅梁路88号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2018年1月3日,公司变更注册地址。变更前注册地址:无锡水 上十八湾杨湾太湖藻水分离杨湾站;变更后注册地址:无锡市 滨湖区梅梁路88号
公司办公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梅梁路88号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214092
公司网址http://www.wxdlh.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李晓磊邵岭
联系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梁路 88 号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梁路 88 号
电话0510-855106970510-85510697
传真0510-855106970510-8551069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人民币普通股(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德林海688069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 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190,750,805.11173,877,689.789.7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070,966.7338,305,987.577.2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31,837,499.0626,982,883.6517.9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07,181.65-126,033,378.27不适用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 上年度末增减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83,888,119.831,486,265,259.19-0.16
总资产1,723,482,498.331,838,622,759.85-6.26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 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490.64-23.4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490.64-23.4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益(元/股)0.380.45-15.5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742.69增加0.05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资产收益率(%)2.121.89增加0.23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4.427.89减少3.47个百分点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主要原因系:本报告期内收到项目回款21,947.55万元,其中:星云湖原位控藻及水质提升设备采购项目回款 11,940.00万元、异龙湖除藻净化水质提升项目(一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回款1,900.00万元、八房港原位控藻项目工程总承包(EPC)专用分包项目回款1,229.16万元、十八湾沿线蓝藻离岸打捞应急处置工程(二期)回款1,151.18万元等,因而2022年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
2、本报告期每股收益较之上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系:公司于2022年6月20日实施完成了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2022年6月17日登记的总股本59,470,000股,扣除公司已回购股份136,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6128元(含税),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4股,合计转增 23,733,600股,本次分配后公司总股本为83,203,600股。故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下降。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附注(如适用)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7,250.26七、73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 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 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1,396,411.28七、67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7,319,542.74七、68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 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 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 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2,266,744.60七、70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53,644.03七、74;七、75
减:所得税影响额1,602,837.18 
合计9,233,467.67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 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的蓝藻治理行业,属于水环境治理领域的一个细分行业,该行业关系到饮用水安全、水生生态健康、水环境质量以及滨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蓝藻治理也是水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的一个重要行业,亦即整湖治理行业。该行业包括调查诊断、数字湖泊、孪生预警、蓝藻治理、污染底泥治理、水质提升、生态修复以及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细分领域(细分行业),其共同特征就是通过污染物存量的减量化(减少存量),最终实现藻型浊水向草型清水生态的转化。同时蓝藻治理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富营养化湖泊正在开展蓝藻治理工作。随着蓝藻治理技术标准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升级,行政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治理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整个行业发展的“风口期” 正在酝酿形成。

在过去30年中,世界各国对防治蓝藻爆发采取了诸多措施,诸如废水脱氮去磷处理、排水改道、疏浚底泥、湖水稀释和溢流、底泥暴晒与干燥、深层排水、曝气循环等方法。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尽量控制外源性(点源、面源)营养物质的输入;削减内源性营养物质的负荷;对蓝藻爆发后采取应急除藻抑藻。虽然某些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总的说来大多数措施执行起来往往旷日持久、耗资巨大、收效甚微,难以彻底解决湖库水华问题,从根本上治理大中型湖泊的蓝藻爆发,到目前为止仍是世界性难题。综合来看,蓝藻爆发应该从两方面来治理:一方面是治标,另一方面是治本。治标是治理水体本身的污染问题,即除藻、除磷、消除富营养化等。治本是加强湖泊流域管理,防止污染物、防止过剩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湖泊污染和蓝藻爆发。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 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在开展营养状态监测的209个重要湖泊(水库)中,贫营养状态湖泊(水库)占10.5%,中营养状态占62.2%,轻度富营养状态占23.0%,中度富营养状态占 4.3%。治理湖泊富营养化仍是我国湖泊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最突出问题之一。

目前,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在技术难点以及行政准入两方面,其中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是通过污染物存量的减量化(减少存量),最终实现藻型浊水向草型清水生态的转化方面;另一方面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专利技术具备排他性的特征,而本行业主要以政府部门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其采购主要通过招投标进行,注重专有技术的保护,形成了行政准入门槛。

综上所述,我国各重要湖泊水库均面临富营养化程度高、蓝藻水华灾害频发的问题,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短期内还可能加重,治理任务十分繁重。我国湖泊水污染防治在近10年内的主要控制方向是严格保障现有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遏制主要湖泊富营养化趋势,降低水体水质营养化指标浓度;逐步改善湖泊生态环境。因此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还有庞大的潜在市场亟待挖掘。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要从事以湖库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以及蓝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为重点的蓝藻治理业务,以及以水质提升为目的中小湖泊整湖治理业务。具体包括根据湖库蓝藻治理的政府二元公共需求,开发、销售一体化、成套化蓝藻治理先进整装技术装备以及提供藻水分离站等蓝藻治理技术装备的专业化运行维护服务。

(三)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1、主要技术装备
根据湖库中蓝藻水华发生的程度、水华聚集和分布情况,以及湖库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政府蓝藻水华治理应急处置、预防控制的目标要求,公司开发了多适应性、多样化的蓝藻治理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车载式藻水分离装置、蓝藻加压控藻船、水动力控(灭)藻器、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等,黑臭河治理的主要技术装备为可移动式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技术装备名称技术装备示意图技术装备简介
岸上站点藻水分离 系统集成 采用高效可调式涡井取藻、蓝藻囊团破 壁、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等核心技术, 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了蓝藻打 捞、脱气沉降、气浮分离、脱水等多个 环节的技术和设备,形成了可规模化和 工厂化处理蓝藻的基站。适用于蓝藻水 华长期规律性、大范围聚集区域的常态 化应急处置。
车载式藻水分离装 置 车载式藻水分离装置将成套化藻水分 离装置集中于一个箱体内,将箱体放置 在一辆标准三轴卡车上,使得藻水分离 装置高度集约化,更具灵活性。可根据 蓝藻治理需要,快速方便地移动到指定 地点进行应急处置。适合湖湾、河道、 水库及景观水体等。
组合式藻水分离装 置 组合式藻水分离装置为机动性应急蓝 藻治理装备,可以根据蓝藻聚集情况和 应急处置需求,结合道路情况选点放 置、运营。适用于蓝藻水华聚集严重、 但无条件建设大规模藻水分离站的湖 库。
技术装备名称技术装备示意图技术装备简介
加压控藻船 公司研发的加压控藻船,以玻璃钢船体 为平台,配置蓝藻打捞、压力控藻和曝 气装置,可机动灵活地在蓝藻水华爆发 水域实施有效的应急处置,控制蓝藻聚 集、防止其发白发臭。可广泛用于湖泊、 水库、河道、鱼塘以及景观水体等水域 蓝藻水华的防控。
水动力控(灭)藻器 水动力控(灭)藻器以固定的方式间隔 布置于蓝藻爆发水域中,通过调控水温 和水流速,改变蓝藻生长所需的环境条 件,实现预防和控制蓝藻大规模爆发的 目的。可广泛用于湖泊、水库、河道、 鱼塘以及景观水体等。
深潜式高压灭藻成 套装备 利用不同静水压力下蓝藻囊团和气囊 结构变化,致使蓝藻失去上浮能力,生 理功能失活的原理,在水上建造由蓝藻 导流、深井加压控藻、水体推流循环、 水底底层增氧等系统组成的深潜式高 压灭藻成套装备。可大通量、低能耗、 高效率地清除水体表层蓝藻水华,达到 应急处置和预防控制水华灾害的目的。
可移动式黑臭水体 治理装置 可移动式黑臭水体治理装置通过快速 补充水体溶解氧含量,为微生物生存提 供有利条件,增加水体自净能力,解决 水体富营养化;对黑臭水体加入净化剂 与超微细气泡,通过高效气浮使致黑致 臭物质从水中分离,形成浮渣,并对浮 渣脱水,从而使黑臭水体迅速变为清 澈。主要适用于城市黑臭河道、景观水 体等的治理。

2、蓝藻治理运行维护服务
通过长期的蓝藻治理项目实施及售后服务,公司在蓝藻治理装备流程管控、技术指导、设备维护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公司向客户提供蓝藻治理整装集成技术装备后,客户出于节省人力、节约成本、排放达标、设备稳定运行等目的,通常将蓝藻治理运营整体外包给专业运营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运营。

运行维护服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技术装备的日常运行工作、技术指导和设备维护等,客户根据藻水处理量、运行时长、藻泥产生量等多项指标,按照合同约定周期向公司支付运行维护服务费用。

通过运行维护服务,一方面,公司可为客户实现蓝藻治理装备高效、稳定、低成本的运行,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实现应急处置蓝藻水华灾害以及湖库富营养化的常态化控制,对客户进行有效的需求跟踪和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运行维护服务收入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保证了公司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降低了业绩波动的风险。

(四)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蓝藻治理整装集成技术装备、蓝藻治理运行维护服务以及以提升水质为目的的整湖治理服务获取收入,其主要盈利模式:提供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集成获得销售收入;提供蓝藻治理运行维护服务获得收入、整湖治理服务收入。上述业务的经营模式有所差异。

1、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集成
(1)移动式技术装备

① 采购模式
公司提供的成套技术装备所需的通用零部件、标准设备按照市场价格直接对外采购,非标准设备、核心设备(主要依托公司创新的工艺技术并向第三方定制生产的设备)通过定制的方式采购。非标准设备、核心设备的部件由多个供应商生产完成,单个供应商难以掌握公司成套设备的设计资料。

公司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定期对合格供应商的供货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采取多项措施控制采购成本和保证供货质量。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采购部会同项目执行中心根据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交货方法、到货地点和交货期限制定供货计划,组织采购标准设备、非标准设备、核心设备及配套部件。采购部按计划向合格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履行审批程序后执行采购。

② 销售模式
公司开发的各类整装集成技术装备技术含量较高且需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水质状况设计,其研发设计过程需要与客户不断沟通取得反馈意见,因此公司技术装备的销售由研发中心主导,市场开发中心协助完成。公司的研发中心与市场开发中心通过定期拜访客户、持续关注公开发布的招标公告等方式,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公开招标程序或与客户的商务谈判获取订单。此外,公司也积极进行技术和装备的宣传推广,通过已建成项目的示范效应开拓新客户。

(2)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
①采购模式
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项目所需设备的采购模式与移动式技术装备相同。对于与蓝藻治理技术装备安放及藻水分离工艺要求紧密相关的地基平整加固、藻浆池挖建和辅助配套设施,该等辅助项目占合同总体预算比例很小,为提高整体项目实施效率并保证公司整装成套技术装备的运行效果,业主方将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采购连同辅助项目一揽子授予公司承接。公司承接后,将该等辅助项目分包给承包商予以实施。

②项目实施模式
公司的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项目实施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负责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的总目标和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指标实行全面管理。公司完成技术装备集成及其相关的工程安装后,由客户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项目涉及的房屋建筑物、地基等工程由客户另行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施工单位实施。

③销售模式
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项目的销售模式与移动式技术装备相同。

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业务,客户在验收之前需要依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设备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验收标准进行检测,检测达标之后方可实施验收。如验收标准中包括水质检测要求,客户自行委托或要求公司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在客户自行委托的情况下,第三方检测机构直接向客户提交水质检测报告,无需向公司出具;在公司委托的情况下,公司取得第三方检测机构后向客户提交水质检测报告。

2、蓝藻治理运行维护服务
(1)采购模式
运行维护服务所需的主要物资为药剂(用于物理法处理含藻水)、辅材等,由运行管理部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公司采购部根据需求计划编制采购计划,并通过对列入公司合格供应商目录的厂家进行询价、比价,履行审批程序后执行采购。

运行维护服务中的蓝藻打捞服务技术含量较低、时间性强,公司将蓝藻打捞服务使用劳务外包的模式,由外部劳务公司承担,并签订劳务外包合同。公司提供打捞设备,劳务公司按照合同要求组织劳务人员进行打捞,负责安全作业、设备维护等具体管理工作。

(2)服务提供模式
公司的运行维护项目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负责组建专业运行管理团队,在委托运营期间按合同的约定提供实施运行维护服务,包括蓝藻巡查、打捞、分离、处置及臭味控制一体化工作,负责蓝藻治理处理设施的保养和维护,确保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指标,并接受客户的监督考核。相关的运营费按月根据藻泥处理量和设备运行时长确认,一般按季度或年度进行统一结算。

报告期内,运行维护服务收入的依据为处理量和综合服务质量,其中,处理量包括藻泥产生量、藻水处理量、运行时长等量化指标,综合服务质量包括效果指标(蓝藻去除率、藻泥含水率等指标)和管理指标(日常工作机制、安全运行管理情况等),由客户以考核评分表或抽检监测的监测报告作为依据评定运行维护服务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为购买公司整装集成技术装备的客户提供运行维护服务。部分客户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服务提供商,公司通过参与客户的招标获得项目;部分政府部门客户通过政府部门内部决策流程委托公司运行维护项目。

3、整湖治理服务
(1)采购模式
以水质提升为目的的整湖治理设备采购模式与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的采购模式相同。在运行过程的的采购模式与蓝藻治理运行维护的采购模式相同。

(2)销售模式
公司开发的各类整湖治理技术装备技术含量较高且需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水质状况设计,其研发设计过程需要与客户不断沟通取得反馈意见,技术装备的销售由研发中心主导,市场开发中心协助完成。公司的研发中心与市场开发中心通过定期拜访客户、持续关注公开发布的招标公告等方式,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公开招标程序或与客户的商务谈判获取订单。

(3)项目实施模式
公司整湖治理技术装备的安装实施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负责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的总目标和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指标实行全面管理。公司完成技术装备集成及其相关的工程安装后,由客户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4)服务模式
在委托运营期间按合同的约定提供实施治理维护服务,确保经水质提升设备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指标,并接受客户的监督考核。根据合同约定的时点,水质达到合同约定的相关标准后,依据合同中的收入确认标准,确认收入。

4、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分为前瞻性研究和定制化研发。

(1)前瞻性研究
公司研发中心根据市场需求、行业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应用技术的研发工作,储备核心技术。公司的前瞻性研究采取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在依靠公司研发团队独立研发的同时,也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研究,借助外部研发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

(2)定制化研发
公司接收客户订单后,研发中心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水质状况及客户对装备性能、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评估、立项、技术研发、工艺和设备设计,形成高效能、低成本的蓝藻治理集成技术方案,并委托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定制化设备、部件试制,完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测试后定型。

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五)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及其变化情况
针对太湖、滇池等大型淡水湖泊,德林海提出“打捞上岸、藻水分离”的技术路线,打破了“磷释放—蓝藻快速繁殖—消耗溶解氧—加速磷释放”的恶性循环。公司在蓝藻打捞、沉降和藻水分离三个核心环节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拥有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技术、高效可调式涡井取藻技术、蓝藻囊团破壁技术等核心技术。公司应用核心技术设计研发的蓝藻治理技术装备在处理工艺、处理水量、处理水质类型、处理效率等多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可低能耗、高效率、规模化地处理超高浓度藻浆,成为我国湖库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以及富营养化控制的行业引领者。

在国内蓝藻治理的重点湖泊“老三湖”和“新三湖”中,德林海承担了巢湖、太湖、滇池、洱海四大湖泊的蓝藻治理主要工作,并在富春江(G20期间)、洱源西湖等全国蓝藻爆发的湖库开展蓝藻治理任务。新三湖中的白洋淀、丹江口尚未开展大规模蓝藻治理。公司现已在全国范围内为30多座藻水分离站提供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承担全部藻水分离站的售后服务,并对无锡杨湾藻水分离站等多座藻水分离站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具有丰富的湖库蓝藻治理经验。

近年来,公司在加压控藻技术上取得突破,将其应用于防控灭藻为主的加压控藻船、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等技术装备,并进一步提出“加压灭活、原位控藻”防控有机结合的蓝藻治理技术路线。目前,公司针对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以及预防、控制提出的“打捞上岸、藻水分离”以及“加压灭活、原位控藻”两条技术路线,构建起国内主要湖库蓝藻治理较为完整、有效的主流技术路线。围绕上述技术路线,公司先后在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技术、高效可调式涡井取藻技术、蓝藻囊团破壁技术以及加压灭活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多项高效能、低能耗、安全稳定的整装集成技术装备,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藻情湖库蓝藻防控、应急处置,充分发挥技术引领、市场主导作用,对保障湖库人口饮用水安全、生态多样性发挥重要功能,系国内蓝藻藻情较为严重、治理任务较为迫切大型湖库蓝藻治理主力军、排头兵。

公司为积极推进“大湖清”战略,在现有蓝藻治理以及水质提升技术基础上,开展富营养化水体内源治理技术研究。公司针对重点水域已经基本实现控源截污,但水体富营养化依然存在,术的攻关。目前,该课题已打通“陷阱式”柔性清淤技术路线,初步构建“陷阱式”柔性清淤技术整装成套装备。为探索相关技术装备在不同纬度、水深、温带以及水动力情况等场景下的通用性,公司在太湖、巢湖、星云湖等多个湖泊以及星云湖入湖河道开展“陷阱式”柔性清淤技术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便于后续项目商业化应用,针对相关试运行情况,正在推进相关整装成套技术装备的迭代升级技术攻关,为水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拥有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技术、高效可调式涡井取藻技术、蓝藻囊团技术、加压控藻技术、陷阱式柔性清淤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各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专利权属清晰,且在市场中的产业化应用成熟,具体如下:

核心技术技术成熟程 度技术水平技术来源技术先进性
一体化二级强化 气浮技术规模化应用国际领先原始创新可处置高藻水,高浓度藻类悬浮 物,出水中蓝藻密度远小于单级气 浮分离技术,出水中的总磷、总氮、 氨氮、COD均有降低,出水水质明 显提高。
高效可调式涡井 取藻技术规模化应用原始创新可适应不同水位高度,根据蓝藻聚 集程度灵活调节井口高度,高效抽 吸藻浆(包括高浓度的藻浆),大 幅提升打捞量并降低成本。
蓝藻囊团破壁技 术规模化应用原始创新可用于处理浓藻浆和失活的陈藻, 提高絮凝沉淀效果、出水水质和蓝 藻去除率。
加压控藻技术规模化应用国内领先原始创新通过物理加压方式对蓝藻加压处 理,致使蓝藻脱气沉降,实现大通 量、低能耗、无害化的原位控藻。
陷阱式柔性清淤 技术技术示范国内领先原始创新通过多频探测系统对湖底淤泥堆 积情况进行探测后选定淤泥堆积 最厚区域布设淤泥捕获井,精准搜 集游泥浮泥,淤泥流入捕获井内通 过重力沉降脱水减容后再将捕获 井内淤泥清出,继续捕获淤泥,周 而复始从而实现在无人工扰动情 况下的底泥清淤工作。
公司在蓝藻治理治理为主的内源治理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技术先进性,快速迭代的风险较低。一是围绕“打捞上岸、藻水分离”的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技术路线和“加压灭活、原位控藻”的蓝藻水华预防、控制技术路线,在蓝藻打捞、脱气、沉降和气浮分离等核心环节不断攻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优化和改进蓝藻治理技术方案,十余年来市场上尚未出现已应用推广的替代性技术。二是公司在蓝藻治理行业深耕多年,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平台已形成明显的平台效应,新兴技术及技术装备需与现有平台对接,对后续进入该区域市场的竞争者构成了兼容性壁垒。三是公司通过长期的技术研究和治藻实践,储备了丰富的基础数据、技术装备,并适度超前研究、超前开发,争取尽快突破潜水打捞、藻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瓶颈,打通监控预警、蓝藻治理、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进一步保持乃至扩大技术领先地位。四是随着河湖富营养化治理需求的提升,在外源污染初步得到控制的基础上,水体自身的氮磷以及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已成为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促进生态修复、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推动“藻型浑水态”向“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转化,针对河湖污染性底泥持续向水体释放氮磷等情况,公司积极开展“陷阱式”柔性清淤技术研究,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升水质,保障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认定主体认定称号认定年度产品名称
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授权专利共计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拥有软件著作权9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期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745212
实用新型专利637059
外观设计专利0011
软件著作权5599
其他0000
合计181213281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8,435,393.6613,713,010.10-38.49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8,435,393.6613,713,010.10-38.49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427.89下降3.47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随着研发工作的持续推进,部分存续项目已于2021年年底结项,公司对相关研发人员进行优化,同时由于2022年上半年疫情反复,研发人员在不同湖库间的往返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在研项目开展较少,故本期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8.49%。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序 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 果拟达到目标技 术 水 平具体应用前景
1藻泥减量 化、无害化 处理—藻泥 深度焚烧处 理技术装备 研究5,960,000.00876,855.924,477,060.06研发出了一套藻 泥减量化、无害 化处理—藻泥深 度焚烧处理技术 装备,申请了 2 项专利,其中发 明专利1项。授 权了一项实用新 型专利,已达到 预期目标并完成 结题。①高效脱水:实现连续进料,运行高 效,增强单位时间处理能力;②热 交换效率高:干化后颗粒由气固分 离系统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热蒸汽 循环回收利用,仅排出相当于蒸发 量的废气;③提高了投资性价比: 通过藻泥深度脱水焚烧技术装备研 发,在减少传统藻液脱水干化附属 设备的基础上即可将藻液充分“破 碎化”,不易在干化设备内部形成粘 层、板结等故障,无需藻粉返混, 设备布置自由度大,土建施工和设 备安装简易,减少了建筑投资和改 造成本,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减 少了设备故障点;④自动化程度高: 采用自动化操作,一键启停,人力 需求少,降低人力成本,可实现设 备成长期稳定性运行,设备维护简 易;⑤藻泥干化率高:藻泥干化过 程中采用过热蒸汽干化,过热蒸汽 干化过程中传热和传质同时进行; 探究干化效率与传热速率和传质速 率的关系,提高传热系数;由于藻国 内 先 进该技术及装备 无需添置前置 脱水设备、中间 泵送储罐和返 混设备,研制成 功后可减少现 有藻泥脱水焚 烧的工艺环节, 具有较广的推 广应用前景。
序 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 果拟达到目标技 术 水 平具体应用前景
      颗粒表面是湿润的,不易产生硬壳 和氧化反应,藻泥实现泥性基本无 改变,提高干化系统的安全性。  
2湖库富营养 化与蓝藻爆 发遥感监测 诊断系统平 台构建6,490,000.001,122,986.419,977,554.63完成水质、水华 演化模型及诊断 平台的建立,并 开始在湖库中进 行巡航检测,对 诊断平台的日常 运行进行记录, 以待后续评估验 证。①建立遥感反演模型:通过卫星遥 感反演模型,对水体的总氮、总磷、 COD、叶绿素a等水质参数进行反演, 获得各项参数的值及其历史变化情 况;②建立水质、水华演化模型: 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湖库的水质及 水华演化模型,对湖库未来水质演 变情况,及相关的水华发展情况进 行模拟,便于后续分析;③建立综 合评价体系:根据卫星遥感反演结 果,对湖库的富营养化情况及蓝藻 水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④建立诊 断平台:根据卫星遥感反演的结果, 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以及演化模 型模拟结果,对湖库的富营养化及 水华情况作出科学的诊断,并给出 解决措施方面的建议。国 内 领 先通过卫星遥感 反演模型,对水 体的总氮、总 磷、COD、叶绿 素a等水质参数 进行反演,获得 各项参数的值 及其历史变化 情况;根据卫 星、无人机等遥 感反演结果,对 湖库的富营养 化及水华情况 作出科学的诊 断,并给出解决 措施方面的建 议。具有广阔的 推广前景。
3可升降可降 解沉水植物 生长床技术 装备研发2,800,000.00518,791.571,331,803.50开展并完成可降 解材料的研究, 完成可升降可降 解生长床结构制 作,完成试验塘 现场施工准备,完成沉水植物生长床可升降可降解 技术及装备研发:①研制沉水植物 生长床可升降可降解技术1项;②申 请专利1项。国 内 领 先可升降可降解 的沉水植物生 长床,是通过调 节沉水植物自 身的定植深度, 来确保其始终
序 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 果拟达到目标技 术 水 平具体应用前景
     开始进行设备组 装。  在水体真光层 深度范围内生 长的技术。沉水 植物在生长过 程中自身对水 体的净化,同时 加以其他提高 透明度的辅助 技术措施,从而 能够加快实现 水体透明度的 提高,届时生长 床可逐渐同步 下沉,直至最终 完全下沉水底、 降解。具有较广 的应用前景。
4陷阱式柔性 清淤技术研 究19,850,000.005,071,307.4611,072,606.90在开展柔性清淤 技术试验过程 中,根据柔性清 淤井中淤泥的厚 度以及不同厚度 出的淤泥含水 率、容重以及形 状的不同,选择 合适的设备以及 合适的出泥方拟完成柔性清淤陷阱规格及安放方 法的研究、淤泥取出方式的研究、 吸泥船的研究、淤泥后续资源化研 究、柔性清淤系统集成研究等工作: ①研究不同条件和要求下柔性清淤 陷阱的技术参数以及安放位置;② 研究合适的淤泥取出方式,并集成 及研制取泥装备;③研究淤泥资源 化利用技术,实现淤泥的后续利用; ④集成柔性清淤整装成套技术,优国 内 领 先该技术根据多 频探测系统对 湖底淤泥堆积 情况布设淤泥 捕获井,淤泥流 入捕获井内通 过重力沉降脱 水减容后再将 捕获井内淤泥 清出,继续捕获
序 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 果拟达到目标技 术 水 平具体应用前景
     式。化系统运行模式。 淤泥,周而复始 从而实现在无 人工扰动情况 下的底泥清淤 工作。具有较广 的推广应用价 值。
5关于滨湖芦 苇荡水体异 常防控的研 究3,730,000.00845,452.30845,452.30开展了项目前期 的验证与评估工 作,研究将深潜 式高压控藻器与 滨湖湿地或人工 区相连通,实现 原位藻水分离。①探究利用现有湖滨湿地作为藻水 分离场所,实现加压控藻后藻渣的 “上岸”; ②确定合适的新型藻渣干化方式; ③明确近岸芦苇荡水体异常发生机 理,开发一套可用于芦苇荡水体循 环设备。国 内 领 先该项目研究针 对现阶段太湖 蓝藻治理工作 的问题,对太湖 异常水体进行 防控研究,完善 了原位控藻的 技术路线,通过 藻渣上岸,实现 了对于水体富 营养化的治理, 有效降低氮磷, 削减藻生物量, 提升水质。藻水 分离后的洁净 清水,既可以补 偿太湖,提升近 岸水体水质,也 可以用于内河 河道冲流,起到
序 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 果拟达到目标技 术 水 平具体应用前景
        河湖共治,活水 净化的作用。具 有较广的推广 应用价值。
合 计/38,830,000.008,435,393.6627,704,477.39////
“湖库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遥感监测诊断系统平台构建”累计投入资金超出预算主要原因:公司在进行各大湖泊的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遥感监测诊
断系统平台构建时发现,在不同湖库由于水文气象以及周边陆域生态环境的差异,各湖库的遥感监测难度不一,导致不同湖库水体对遥感反演存在干扰
的因素不一,同时因为各湖泊所在经纬度与地理位置相差较大,藻类及相关水体环境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在针对太湖、巢湖、洱海等已经有蓝藻治理业
务涉及的水域进行数据的收集及项目的研发攻关后,针对其他地区的各大湖泊做了大量的专家技术研讨与论证,导致湖库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遥感监测
诊断系统平台构建研发项目在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人工费、研发直接投入(材料、燃料、动力、样机购置、工装开发、检验等)以及技
术服务费上的支出大幅增加,出现了研发费用使用超出预算计划的情况。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3150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6.0310.71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676,781.953,950,388.85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86,347.8079,007.78


教育程度  
学历构成数量(人)比例(%)
硕士39.68
本科2167.74
大专722.58
合计31100.00
年龄结构  
年龄区间数量(人)比例(%)
50岁以上39.68
40-50岁722.58
30-40岁1238.71
20-30岁929.03
合计31100.00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技术优势
针对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的公共需求,2007 年公司提出“打捞上岸、藻水分离”技术路线,打破“磷释放—蓝藻快速繁殖—消耗溶解氧—加速磷释放”蓝藻水华持续爆发与水体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不断释放之间的恶性循环,并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无害化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对大规模大面积、蓝藻集中爆发的湖库具有广泛的适用性。2016 年公司提出“加压灭活、原位控藻”的蓝藻水华预防、控制技术路线,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蓝藻爆发生长,对于水体治理、资源控制等具有常态性、显著性的效果。上述两条技术路线形成了目前国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完整的应急处置与防控结合的蓝藻治理技术路线。

公司基于上述两条技术路线开发出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车载式藻水分离装置、蓝藻 加压控藻船、水动力控(灭)藻器、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等多适应性、多样化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形成成套设备链,能够适应不同的水域地理环境,满足多样化的治理需求。相比行业内其他企业产品主要适用于藻密度较低的富藻水,公司研发的技术装备不仅可处理各种藻密度的富藻水,还可高效处理含固率 0.5%以上的浓藻浆,对于富藻水的除藻率大于 95%,对于高浓度藻浆除藻率可高达 99.99%,在清除大量蓝藻的同时还可携带出大量的氮磷,成为内源治理的重要措施,也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公司根据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和湖库藻情的多样化,结合两条技术路线不同技术装备的搭配应用,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提升治理能力。
公司长期致力于蓝藻水华灾害处置以及蓝藻水华预防、控制机制、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装 备研究,储备了丰富的基础数据、技术装备,并适度超前研究、超前开发,积极引导政府公共需求升级,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创造条件,提高蓝藻治理效果、效率。公司的重点研发方向包括蓝藻和水环境研究、湖库富营养化监控预警、藻水分离及加压控藻技术及技术装备研发和藻泥资 源化利用等四个方向,积极布局湖库富营养化治理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打通蓝藻治理、藻泥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推进技术的纵深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横向拓展。

2、市场地位和品牌优势
公司系国内外目前唯一一家在“三大湖”(太湖、巢湖、滇池)以及多个具有重要影响、大 型湖库上成功进行大规模、工厂化、无害化灾害应急处置与防控的专业化蓝藻治理企业。公司现 已在全国范围内受各地政府部门委托为30多座藻水分离站提供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对其中多座藻水分离站进行升级改造,承担全部藻水分离站的售后服务,并对无锡杨湾藻水分离站等多座藻水分离站进行运营管理。相比同行业其他企业仅在区域湖库建有少数站点,公司目前已在国内蓝藻灾情较为严重的大型湖库治理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地位突出。公司先后被无锡市太湖蓝藻打捞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无锡市水利局授予“治藻尖兵”称号(2008 年),被昆明市官渡区水务(滇管)局授予“治藻尖兵、誉满三湖”称号(2018年),被湖州太湖度假区治水办授予“治藻尖兵、誉满太湖”称号(2019年),被巢湖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蓝藻防控先进单位”称号(2021年)。凭借成熟先进的技术装备与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所带来的众多项目的成功实施,德林海在业内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与良好的市场声誉,品牌优势显著。

3、市场先发优势
2007年针对太湖蓝藻爆发引发的饮用水危机,公司针对国内大型湖库提出“打捞上岸、藻水分离”灾害应急处置技术路线,首次提出藻水分离站的概念,将自主研发的蓝藻治理技术装备成功应用于太湖地区的第一座藻水分离站。2013年,公司进入巢湖蓝藻治理市场,以1个整装成套项目落地为起点,到2018年已实现新增3个大型整装成套项目;2017年,公司在洱海的第一个项目落地,成立子公司维护和开拓市场,次年在洱海及周边湖库水域有效实现了业务大幅增长。

2016年公司提出“加压灭活、原位控藻”的蓝藻水华预防、控制技术路线,研发出蓝藻加压控藻船、水动力控(灭)藻器、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等蓝藻水华防控技术装备并向市场推广。

公司在蓝藻治理行业深耕多年,提出并形成了国内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完整的应急处置与防控结合的蓝藻治理技术路线,开发成套技术装备并成功应用,在我国蓝藻治理行业起到了先导作用和示范效应,市场先发优势突出。

2019年以来,随着公司自主研发的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在巢湖流域首次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司已陆续在太湖、巢湖等湖泊建设了24套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该装备具有大通量、低能耗、高效率地清除水体蓝藻水华的技术优势,为公司蓝藻应急处置与预防控制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也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未来的持续拓展能力。

4、平台效应优势
2007年无锡蓝藻水华爆发引发供水危机后,基于太湖治理在全国湖泊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公司在滇池、太湖、巢湖、洱海等国内藻情较为严重、治理任务较为迫切的大型淡水湖泊已建立了以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为主的规模化的公共设施平台。未来随着公司“加压灭活、原位控藻”蓝藻水华预防、控制技术路线的实施及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公司还将建立形成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车载式藻水分离装置、加压控藻船、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等岸上、水下多方位、立体化、规模化湖库蓝藻治理基本设施平台。 为了保证公共设施的稳定性,政府部门在采购时往往会优先选用与现有平台兼容并已广泛应用的技术装备,因此公司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平台已形成明显的平台效应,后续进入该区域市场的竞争者需在现有平台上加载能够兼容的蓝藻治理、藻泥资源化利用技术设备,构成了兼容性壁垒。公司则充分运用岸上业已形成的藻水分离站平台,加快推进水中原位控藻各类技术装备商业化应用,并加大潜水打捞、蓝藻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力争尽快形成岸上、水中技术装备互通共享的蓝藻预防与控制闭环系统,打造完整的蓝藻治理、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凸显平台效应优势。

5、综合服务能力优势
公司被江苏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评定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甲级(评价类别:生态修 复)、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甲级(评价类别: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能力一级(评价范围:1、水污染治理工程:湖泊蓝藻治理工程;2、生态修复工程:污染水体修复工程)的专业化蓝藻治理企业。公司先后开发的藻水分离系统集成、移动式藻水分离车、加压控藻船、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等多项技术装备已在“三大湖”(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洱海等重点湖库蓝藻水华灾害紧急处置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已经构建起问题导向-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应急处置与防控应用的良性的业务发展模式,建立起集技术研发、系统设计、装备集成、解决方案设计、运行维护服务提供为一体的全方位蓝藻治理服务体系,能够基本实现对各类藻情湖库蓝藻治理的全覆盖,具备满足多样化政府公共需求的能力。星云湖项目的实施,表明公司蓝藻治理业务已经开始从为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超大型湖泊提供以应急处置为目的的单个项目提供解决方案以及技术装备,延伸至为中小湖泊以改善水质、解决富营养化为目的的整湖治理提供解决方案以及技术装备,对公司加快推进由蓝藻治理综合服务商向湖库富营养化治理综合服务商升级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国家推行双碳政策的攻坚之年,从“十三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意味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进入新发展阶段。同时,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内环保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也继续秉承了“问题导向+技术驱动”的生产经营理念,围绕“专、精、特、新”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创新合作为引领,以稳健发展为前提,以湖泊生态医院构建为突破,致力于从蓝藻治理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整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亦即整湖治理的龙头企业。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务稳定增长,在手订单充裕,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新技术的推广落地顺利,为公司后续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陆续呈散状爆发,各地对疫情管控力度加大,出现人员流动受阻、物流运输放缓、部分原材料价格上升等情况。面对重重挑战,公司积极应对,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加强新市场的开拓、加大技术研发的攻关力度、加快落地项目的建设交付与强化应收账款的催收,使得2022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项目回款等均实现增长,市场服务区域不断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075.08万元,同比增长 9.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07.10万元,同比增长7.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83.75万元,同比上升17.99%。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72,348.25万元,比上年末下降6.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8,388.81万元,比上年末下降0.16%。

(一)公司营业收入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51.15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为99.87%,主营业务贡献突出,其中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集成实现收入 16,117.18万元、蓝藻治理运行维护实现收入2,933.97万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巢湖市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实现收入4,389.45万元、派河河口蓝藻防控与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收入2,826.18万元、包河区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第一包)实现收入2,138.45万元、八房港原位控藻项目工程总承包(EPC)专用分包实现收入1,879.45万元、湖州藻水分离站能力提升项目实现收入1,194.16万元等。

(二)业务开展情况
1、公司2022年上半年订单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重点区域市场保持稳定,新市场拓展卓有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在华东市场实现收入1.73亿元(安徽地区10,720万元、无锡地区4,583万元、浙江地区2,029万元),已超过2021年华东市场全年收入1.62亿元;华南市场拓展较有成效,上半年实现收入342万元远超2021年全年收入34万元。多年来,公司坚持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推行“根据地”模式,不断拓展公司业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公司经营服务网络。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新增了“张桥港原位控藻试点工程 EPC 工程总承包”、“湖州藻水分离站能力提升项目”、“包河区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第一包)”、“巢湖市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工程”、“肥东县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凉城县岱海藻类治理及水质改善示范项目”、“肥西县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等合计超过2.5亿元的大额订单。

2、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在手订单情况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约为7.7亿元,主要包括星云湖原位控藻及水质提升设备采购项目 25,410.00万元、杞麓湖及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水质提升设备采购及运行采购14,468.54万元、高藻期苏州城区水源保障工程(西塘河)12,721.00万元、无锡张桥港原位控藻试点工程 EPC 工程总承包4,267.61万元、梅梁湾蓝藻离岸防控工程4,265.54万元、凉城县岱海藻类治理及水质改善示范项目 3,211.73万元、肥西县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 2,366.50万元、肥东县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2,088.63万元等。

3、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2022年应收账款回款情况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今年已收到应收账款回款29,699.39万元,主要包括星云湖原位控藻及水质提升设备采购项目回款11,940.00万元、合肥巢湖市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回款3,827.60万元、异龙湖除藻净化水质提升项目(一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回款1,938.50万元、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工程回款1,446.32万元、八房港原位控藻项目工程总承包(EPC)专用分包项目回款 1,229.16万元、十八湾沿线蓝藻离岸打捞应急处置工程(二期)回款 1,151.18万元等。

(三)经营性现金流变化情况
2022年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507,181.65元,较上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主要是由于星云湖原位控藻及水质提升设备采购项目回款119,400,000.00元,整湖治理的商务模式初见成效。经营性现金流动态变化较大,与公司大力推广湖泊生态医院--“整湖治理”的商业模式相关。公司近年来重点构建了以湖泊生态医院诊疗作为整湖治理的业务模式。该模式是公司在总结多年蓝藻治理技术及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湖库治理现况,就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所提出的新的业务模式。“整湖治理”的商业模式是湖(库)治理的新模式,是公司结合政府水环境治理需求与企业自身优势后提出的一种创新。

该模式分为建设期和运行考核期,建设运行期公司需垫付大量资金完成治理方案中的项目建设及运行治理。运行期主要是通过项目运行治理水质,达到治理方案中约定的分阶段水环境绩效指标,从而实现整湖治理的目标,同时政府按合同约定分阶段验收付费。该模式既满足了政府水环境治理需求,又大大缓解了政府一次性付款的筹资压力,为“整湖治理”业务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创新与研发情况
公司的创新与研发工作紧紧围绕着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需求而开展,主要表现在对已有技术装备的技术迭代升级、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推广以及加快湖泊生态医院的体系构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组织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品牌竞争优势。

1、持续开展加压控藻装备技术优化
公司技术团队针对高藻期苏州城区水源保障工程(西塘河)项目、无锡张桥港原位控藻试点工程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际需求及实施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点,持续优化加压控藻装备参数,攻克大尺寸大流量灭藻装备安装难题,达到了预期效果。其中针对苏州西塘河项目为目前国内单套最大处理量控藻设备实际需求,采用全球最大口径的φ4.0m施工机具顺利完成项目建设,该项目的综合难度和体量在全国同类项目中也属于首创。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是公司为满足蓝藻水华应急处置和预防控制而研发,具有大通量、低能耗、高效率地清除水体蓝藻水华的技术优势。

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技术改进和装备迭代升级,现已成为公司蓝藻应急处置与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持续的商业化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蓝藻综合治理能力,为市场开发和业务推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深潜式高压灭藻成套装备订单数量已达 24套。

2、“陷阱式”柔性清淤技术迭代升级
针对河湖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体富营养的贡献情况,积极开展“陷阱式”柔性清淤技术研究,面对实践应用中存在难点,公司进一步加强 “陷阱式”柔性清淤技术的科技攻关,目前第二代技术经验证具有可靠性、方便快捷性,将持续开展技术优化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示范,为公司后期参与河湖污染性底泥治理提供技术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市场竞争技术壁垒。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肥西县蓝藻水华防控体系建设新增工程》中的“陷阱式”柔性清淤井正在建设中。


3、藻泥“干化”设备研发取得初步成效
针对藻泥、污泥的处置难题,公司组织攻关团队开展藻泥“干化”设备的研制,经过多轮技术攻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装备已基本定型,相关技术及装备申请了多项专利,下一步将转入市场推广应用及技术优化迭代阶段,从而完善公司技术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储备,为下一步藻泥的资源化处置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4、加快湖泊生态医院的体系构建
湖泊生态医院建设紧紧围绕着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需求而开展,具体包括调查诊断、蓝藻治理、底泥治理、水质提升、生态修复,以及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方向。通过湖泊生态医院建设对富营养化河湖(库)进行全方面、多角度、多纬度地研究分析,从而提出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数据跟踪、动态调整、全面系统的整湖治理解决方案。2022年上半年公司提交的“异龙湖治理诊断分析报告”得到云南省石屏县政府及有关专家团队的高度认可。

(五)“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情况
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2021年7月,公司获得由工业和信息部授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在技术专利先进性和独创性获国家级认可。

公司在十数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长期专注并深耕于蓝藻治理行业,由公司提出的“打捞上岸、藻水分立”的灾害应急处置技术路线与“加压灭活,原位控藻”的蓝藻水华预防、控制路线已形成国内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完整的应急处置与防控相结合的蓝藻治理技术路线,在我国蓝藻治理行业起到了先导作用。同时,公司也在持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一方面加强自身研发团队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学、江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公司在不停发展壮大、立足当下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公司目前已经涉足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行业的所有细分领域,包括调查诊断、蓝藻治理、污染底泥治理、整湖水质提升、生态修复和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在整湖治理领域已处于主动地出发态势。一直以来,公司都致力于从蓝藻治理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整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亦即整湖治理的龙头企业。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精神,不断强化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持续聚焦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行业,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整湖治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五、 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所处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果公司在新型技术研发方向上出现重大误判,未能及时跟进更为有效的新的技术路线,或者研发成果产业化严重未达到预期,则在技术上可能出现被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追赶并超越的情形,进而导致公司面临较大的技术升级迭代风险,对未来保持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秉承一贯重视技术创新的风格,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技术驱动”发展理念,紧盯客户的需求,不断提升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技术装备的性能、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技术服务的能力,提高应用领域等方面的要求;继续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大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研发,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从而促使企业不断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研发和技术装备升级。

(二)经营风险
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公司客户多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项目需经过严格的验收、专项决算审计及资金审批流程,部分地区的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是国家以及省一级的治理专项资金、专项债,资金争取及资金拨付流程较为复杂,时间较长。公司主要客户系承担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重要湖库蓝藻治理重任的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资金可收回性具有一定保障。公司已制定了针对性的款项催收制度及奖励措施,不断规范并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若部分地方财政出现紧张导致地区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客户的财务状况恶化,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款的压力,对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杞麓湖项目整改风险
受2021年5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杞麓湖治理政府存在截污沟污水不治理等问题的影响,杞麓湖水质提升1#--4#四个站点自2021年6月起暂停运行,公司运行管理费用中的可变费用部分因与实际处理水量挂钩而受到影响,在当地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前期开展功能优化改造的站点已实现治理截污沟污水的目标,目前根据政府要求已恢复4#站运行,同时对1#站进行优化改造,待整改工作完成后公司将及时根据政府要求恢复运行,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运行管理职责。目前,政府虽已发函明确表示会努力争取并积极协调资金,支付部分站点运维款项,但不排除资金近期无法拨付的风险。公司已根据会计准则按合同约定确认已履约部分的收入、按公司既定的坏账政策对应收款项足额计提了坏账准备,同时公司不断规范并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进一步加大催收力度,明确责任人,及时和客户进行沟通。

3、毛利率可能存在下降的风险
由于公司业务板块中各类具体业务类型收入结构的动态变化及部分业务根据合同约定收入确认的比例年度差异(星云湖原位控藻及水质提升项目),导致了公司综合毛利率的波动。公司生产经营一贯秉承着“问题导向+技术驱动”的核心理念,该理念也是主营业务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的根本原因。未来,随着具有蓝藻治理需求的湖库数量增加,业务规模明显提升,公司不排除通过实施市场开拓策略加快市场推广,也可能因面临同行业其他竞争者竞争压力加大,而采取适当的降价策略提升整装技术装备竞争力,各地区的蓝藻治理要求、水质环境、地质环境、建设标准和施工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同项目的毛利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导致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波动。

4、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治理行业存在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公司主要客户以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通常而言,该类客户在上半年确定项目投资计划并进行预算审批,然后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或内部决策程序,确定合适的蓝藻治理整装技术装备供应商,并根据合同约定,按照项目实施阶段支付账款。公司通常上半年按照客户要求参与政府招投标程序,项目中标后签订业务合同,并按照业务合同组织采购,于下半年在整装技术装备交付给客户并经过验收后确认收入。因此,公司营业收入主要集中于下半年实现,而费用在各季度内较为均衡发生,从而公司一季度、半年度可能出现季节性亏损或盈利较低的情形,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

5、单个湖泊蓝藻治理和水治理业务收入波动风险
我国重要湖泊水库面临富营养化程度高、蓝藻水华灾害频发的问题,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短期内还可能加重,治理任务繁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污染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了水污染治理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助推了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水污染治理的市场需求增长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使得公司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就具体单个湖泊而言,以藻水分离站为主的蓝藻治理业务及水治理业务拓展因涉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当地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预算、用地报批审批程序,在一定情况下,受客观条件限制可能出现阶段性投入下降的风险,进而引起公司在单个湖泊收入波动风险。(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