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杭可科技(688006):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杭可科技: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06 公司简称:杭可科技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详情请参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曹骥、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傅风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杨招娣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3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48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53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53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54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94%,主要系锂电池行业快速增长,后处理设备也随着增长所致。 2、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90.71%,主要系本期本期收入增长所致。 七、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各类可充电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后处理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等后处理系统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并能提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后处理工序,是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必备工序,经过后处理,锂离子电池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并对制造一致性高、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的锂电电芯及电池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依托专业技术、精细化管理和贴身服务,为韩国三星、韩国 LG、韩国 SK、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配套供应各类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设备。 2、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为充放电设备和内阻测试仪等其他设备,其中充放电设备分为圆柱电池充放电设备、软包/聚合物电池充放电设备(包括常规软包/聚合物电池充放电设备和高温加压充放电设备)、方形电池充放电设备。 公司主要产品展示如下表所示: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产品研发主要以订单产品设计开发和新产品开发为主。 (1)订单产品设计开发首先由客户提出技术要求,然后本公司安排技术人员与客户进行技术沟通,了解客户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对研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通过的项目由公司与客户签订技术协议,并按照客户要求进行产品设计。 开发环节系本公司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原因是:①产品供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由于行业内均为非标准化生产,所以较高的研发效率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②良好的设计方案能够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保持较低的故障率,而这两方面因素往往是客户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2)新产品开发包括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的新产品开发和公司战略研发产品的开发。新产品开发由研究所与销售部根据年度战略目标或者客户合同需求共同分析产品研发方向,明确新型号研发产品要求后,由研究所组织成立专门项目组,对新项目研发可行性、研发周期及成本,以项目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交至相关研发机构负责人、总经理审批该研发项目,获得通过的研发项目则作为新产品进行研发,其中,该项目组由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和财务人员等共同组成,采用并行工作的方式,有效地提高研发的成功率、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开发成本。 对于新产品开发,采取总体方案设计及评审后分研发项目组进行结构设计和评审,在流程的关键环节中有相应人员的审批,实施过程的合理化确保研发结果符合公司技术要求,最终由研发、生产、销售等各部门讨论确定具体机构设计的正确性并安排生产进度,以此来保证产品的研发成功率,提高工作成效和生产效率。 2、销售模式 公司一般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根据合同的要求进行开发设计、采购原材料并生产产品,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将产品生产完毕,并发送至客户处并派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并保障客户试运行,试运行期满客户对产品进行验收。 3、采购模式 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严格遵循采购流程,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服务能力、价格进行综合考量,经过小规模试用采购后与合格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分为标准件与非标件。标准件主要为各类电子元器件、机电产品、气动元件以及机械零件,公司向生产厂家直接采购,或向有资质的代理商、贸易商进行采购。部分进口标准件,公司主要与国外原厂在中国的一级代理商签订采购合同,保证了可靠的质量和较低的价格。非标件主要为 PCB板、变压器、电感等非标产品以及钢材、铝材等材料。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2022 年,在低碳发展目标指引下,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加快建立,国内龙头企业在海外重点地区投资建厂,锂电池设备企业也加速进行全球化配套。国际资本及企业通过参股、长单等形式与国内企业加强合作。在市场需求稳定、技术储备雄厚的情况下,我国锂电池设备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2021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 545GWh,其中,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约 324GWh,约占全球市场的 59.4%,而中国锂电企业销量合计达 382GWh,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 70%。2021 年锂电池产业投资数量和规模创新高。2021年,中国固态电池专利授权量 343件,较上年增加 140件;中国锂电池领域投资事件数量增加至 201起,较上年增加 119起;披露投资额增加至 9276亿元,较上年增加7083亿元,均达到近五年最高值。 锂电设备更新周期大致为五年一代。随着锂电设备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早期投产的各环节锂电设备产品在生产效率、产品一致性、稳定性等方面难以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通过设备更新将拉动一批锂电设备的需求上升。特别是龙头电池企业设备折旧速度快、未来更新改造需求旺盛。 为此,锂电设备将向工艺革新、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和无人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向极限制造发起挑战,以达到降低人工成本。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杭可科技是国内锂电后道设备龙头,收入规模与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锂电后处理工序具备较高技术壁垒,客户粘性较强,公司深耕充放电设备领域,在锂电后处理系统的化成、分容环节拥有核心技术,具备完整的后处理系统设计与集成能力。凭借技术领先性和产品稳定性,已进入 LG 新能源、三星 SDI、SK ON 等国际一线龙头电池厂供应链,且公司不断通过研发投入提升设备性能,增加客户粘性。未来随着下游电池厂市场份额向龙头集中,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随着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广泛应用,锂电池极限制造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杭可科技在能量回馈效率方面,直流供电方面,高精度检测方面,一体化控制方面,都是走在行业前列,紧随客户实际需求,解决客户的顾虑。在智能化集成方面也突破技术瓶颈,完成后段整线的交付工作。 为满足市场需求,需对我们的设备进行系统化的升级与提升,做到低能耗、高效率、高智能的锂电池化成分容全自动系统。通过后段线的集成,杭可已经完整具备了锂电池化成分容检测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提高电池的生产品质,节能减排,优化效率,做到为客户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 本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可充电电池的生产后处理系统的全套研发,设计,生产与服务。而公司目前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高温加压化成设备等后处理系统的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交付方面拥有核心的技术能力与服务团队。此外,公司持续在锂电池生产后段设备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后段设备为多学科交叉的大型综合性系统,公司在该领域具有优势突出的核心技术。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涉及机械设计、硬件电路、自动化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等多学科,需要综合集成多领域的知识。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数字化电源技术、高频PWM变流技术、全自动校准技术、高温加压充放电技术、高精度线性充放电技术、高频 SPWM/SVPWM 变流技术、能量回收技术,并且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MES系统、物流调度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化成分容管理系统、3D 虚拟监控系统,机器视觉及深度学习技术,形成了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爆发,特别是在“双碳”战略目标的牵引下,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全球各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明确,为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趋势,全球主流锂电池企业扩产意愿明确,据 GGII 不完全统计,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投扩项目63个(含募投项目),投资总额(含拟投资)超过6218亿元,长期规划新增产能已经超过 2.5TWh。从具体的产能规划来看,头部企业均有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如 CATL、中创新航、蜂巢能源 2025 年锂电池产能规划均已超过 500GWh。受电池企业强势带动,锂电池设备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锂电池设备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锂电设备制造紧随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的发展而发展,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应用的拓展以及对其性能要求的提高,锂电设备制造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技术突破。锂电池设备方面,锂电池生产工艺较长,涉及到50多道工序,相应需要50多种设备来完成各道工序的制造。工艺环节决定了锂电池设备庞杂,专用性强。下游市场对锂电池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设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快工业软件系统的使用,推动锂电池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才能在保证锂电池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使生产出的锂电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可靠的安全性能和直通良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锂电池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将愈来愈高。 锂电扩产的大潮下,锂电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将直接决定锂电企业的未来竞争力。 因此,对于锂电设备厂商来说,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如锂电自动化专用设备、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机器视觉、数字化系统等应用正在推动锂电行业的新发展。与此同时,自动化厂商可通过打通 PLC 单元,MES 系统,嵌入 3D 模型组态,视觉监控,强化整线系统和集成能力,并配合5G工业物联网平台,实现程序高效化、标准化和可视化。 而我们目前锂电设备技术已经基本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设备领域中后段,国内企业杭可科技目前的技术水平已领先国内企业,比肩国外优秀企业水平。未来随着锂电设备各个领域国产化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整线化交付使设备一致性、良率提高,国产锂电设备将会在全球市场拥有绝对竞争力。此外,随着欧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重要市场,以 CATL、LG 化学、SKON、松下、三星 SDI、蜂巢能源、BYD、远景 AESC、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国内外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欧洲市场布局,进一步推动了锂电设备市场需求增加,使国内锂电设备企业未来将逐步进入海外市场,打进全球供应链体系。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秉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勇于打破惯有思维定势、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持续开发新产品,引导和满足客户需求,解决行业难题和痛点。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锂电池后段自动化及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技术探索和深耕。公司 2022 年在整个后段系统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实践。目前公司的主要核心技术如下:
1)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依托公司在充放电一体机技术、数字电源技术、串联充放电技术、热量管理技术,结合高压配电、光储技术和能量系统级管理的手段,可以将后处理阶段的能量损耗降低 10%以上,同时提高了对电网的适应性和有效调节电网的负荷,有助于建设锂电池绿能工厂。 2)后处理系统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 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高度集成各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状态、产品信息全程跟踪溯源等功能。 实现总控室一人一机即可掌控整线产品生产及设备运行状况。 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下深度融合了MES、BPMS、FMS、WCS主体功能模块,解决物流,信息数据流,数据智能分析和工艺改善分析等多维度系统级需求,构建标准化的又具备灵活扩展和定制特性的智能管理软件平台,提升工厂的运行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2022 年获得的研发成果主要体现在化成分容设备的更新换代,由传统“左右结构”和“前后结构”向“一体式结构”更迭及市场推广。4680 圆柱电池一体式充放电机开发成功,并成功推向市场。方形动力电池一体式充放电机也开发成功,并推向市场。 1)4680圆柱电池一体式充放电机 2021 年,我们已经研发出了几种 4680 圆柱设备的雏形样机,从通道上分 64、144、196、256通道等。还有风冷、水冷等模式。根据市场推广及应用情况,最终选定196通道/BOX为标准标杆产品;为提升充放电效率,节约能耗,降低设备成本,采用并联一体机模式;根据客户工艺对电池温度均匀性和温升的高标准要求,采用具有明显优势的水冷模式。最终,实现了整盘电池同一时刻极差值小于±2℃,具有极高的温度均匀性;还实现流程全过程最大温升小于±4℃,温度控制极好; 2)方形动力电池一体式充放电机 方形动力电池一体机已经推广到市场,并且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肯定。在节能减排、安装效率、场地占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库位独立控温的模式,使得厂房的能耗直接下降 80%。 传统的方形锂电池充放电机在自身的体积、能耗、成本、温度控制等诸多方面的弱点不能匹配方形锂电池的充放电电流不断增大,对投资和运营成本持续削减这一迫切需求。方形动力电池一体式充放电同时满足对小体积、低能耗、低成本、易控温的需求,经过3年以上的技术积累,新一代方形电池充放电机已经实现了产品化,小批量产品已经投放至客户运行接近1年,最终获得客户认可,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3)数字化电源技术 在 2021 年度已有数字化电源技术的应用推广情况下,持续进行了系统的数字化升级,以及系列化的扩展。数字电源的电压规格形成除了 5V 系列之外形成多个电压系列,分别是 40V、 80V、200V、500V、1000V,这些数字电源作为一种通用的核心基础型部件广泛使用在并联型和串联型的化成分容设备以及测试设备中。 4)后处理系统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 该项目是一套专门服务于电池生产管理的平台系统,集流程管理、生产管理、设备控制等于一身,基本设计已完成,部分模块已验证完毕。如电气和WCS、WCS和 WMS、ECS 和 MES、MES和WMS\WCS,WCS\WMS\MES 子模块已经设计完成,一体化平台用户交互平台完成。目前,在项目实施流程、大数据管理治理、动态数据分析上已解决关键难题,如数据如何高效联机计算等。各模块的集成,面向用户、调试、开发者的无差异集成需要进一步完善。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秉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勇于打破惯有思维定势、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持续开发新产品,引导和满足客户需求,解决行业难题和痛点。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锂电池后段自动化及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技术探索和深耕。公司 2022 年在整个后段系统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实践。目前公司的主要核心技术如下:
公司的现有研发体系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具备技术持续创新的机制。为保障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公司推出了下列的主要措施:采用 ISO9001质量体系中的《设计开发控制程序》作为研发部门的工作标准;公司与各研究所签订《部门年度承包合同》,详细明确了基本年度目标、奖励目标;与全体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以防止公司的技术机密泄露。 ①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产品按需开发 由于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基本都属于定制型系统,电池类型、正负极材料体系、厂房条件、自动化程度、投资预算规模和锂离子电池的终端应用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后处理系统的设计细节。各研究所的研发重心都有具体的产品方向和面向的客户群体,因此在项目接洽的初期研究所就开始介入谈判,直接了解客户需求和设想,来准确把握具体项目的细分特点和需求,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公司产品线的特点做出最佳解决方案。研究所职责覆盖了:项目最初技术沟通、制定技术方案、确定技术协议、开展设计、产品制造、现场安装及验收的全过程。通过产品按需开发,使得项目的开发都具有针对性。同时,全过程的直接技术介入将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并缩短了项目执行周期,实现了执行效率最大化。 ②引领市场潮流——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 不同的客户或不同时期的同一客户,其对产品的需求信息都是离散和个性化的,研发部门通过归纳、整理和分析各个项目的情况,得到具有诸多共性特征的信息和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再结合产品使用信息反馈,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对未来区间段的需求判断,不断进行产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最终形成一个包含有大量标准部件又能灵活定制的设计系统,既符合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要求,又能实现成本控制和缩短交付周期。 ③大客户优先战略——占据技术最前沿 公司一直奉行大客户优先战略,与国际一流的电池制造商(韩国三星、韩国 LG、韩国 SK、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国际一流的电池制造商,引领着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为这些公司进行设备配套,尽管面临要求高、难度大的挑战,但与其开展合作以来的经验对公司在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的理念和意识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公司业务水平的提升,使公司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也开拓了公司的国际视野。 ④内部激励——目标管理 每年年初,公司与每个研究所确定业绩目标,签订《承包合同书》,其中对产品的销售业绩,技术进步,团队建设等内容设定了底线目标和奖励目标。每个研究所进行独立的业绩核算,对研究所的创新热情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 3、市场优势 公司凭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先进的技术优势、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逐渐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在消费电子类领域,拥有包括韩国三星、韩国 LG、日本村田、亿纬锂能、宁德新能源(ATL)等优质的客户资源;在动力电池领域,拥有韩国 LG、韩国 SK、比亚迪、国轩高科、天津力神、宁德时代等优质客户资源。随着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一线锂离子电池厂家都纷纷提出了扩产计划,公司作为技术领先并拥有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全球化配置能力的锂电池后处理系统供应商,未来有望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4、团队管理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人才的储备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普遍具备多年的行业从业经验或多年财务、管理经验。公司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战略,建设和谐团队,一方面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吸引高端人才,不断扩充和培养骨干队伍。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能够快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经营策略,提升公司的整体经营能力。通过多年的运营,公司培养了一支整体水平较高的技术研发团队,报告期内相关核心技术人员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轨道,有效地加快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拓展了公司的利润增长点。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管理层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践行“以成就客户为先,以贡献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着力于全球化布局,完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推进工厂建设,继续扩大产能。报告期内,锂电设备市场需求持续保持旺盛,国内外客户订单同比均有所提升,从新签订单角度看,海外客户订单占比有了自受疫情影响以来较为明显的提升。 1、财务表现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5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1.94%,其中国内市场销售收入17.50亿元,海外市场销售收入2.0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0.7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2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0.43%。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6.56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5.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0.75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8.85%。 2、技术研发 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动力,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公司成立技术中心,下设基础技术研究院,从事基础技术的研发和底层架构的搭建,成立产品中心,按圆柱、方形、软包三种电池形态面向具体的客户需求分产品有针对性的研发。报告期内,研发人员达88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0.58%。研发费用 10,668.11 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 90.84%。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的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后处理系统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搭建,帮助客户降低生产能耗,建设智能稳定的锂电池绿能工厂。公司始终以成就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解决客户需求为导向,紧跟一线客户,及时满足客户产品和技术升级的需求。 3、市场开拓 2022 年上半年,国内设备需求继续保持旺盛,海外客户扩产步伐也开始提速。公司根据市场形势适时调整销售战略,采取大客户原则,国内海外市场并重,紧盯战略客户需求,做好沟通与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报告期内,海外方面,公司成功中标 SK 在匈牙利和中国盐城共计 24条线的夹具机、充放电机设备订单,实现充放电机首次供应 sk 的突破;另外,LG 南京圆柱订单、印度尼西亚软包订单、远景日本订单均有所斩获。国内方面,公司持续与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优秀电池厂商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以实现全球化为目标,加大主要市场的营销投入,新设立了德国子公司,面向欧洲市场增派常驻营销团队,积极接触大众、ACC、Northvolt 等欧洲主要电池厂商,寻求合作机会,同时,在韩国、日本增加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资源,为现有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及时响应客户的新需求。(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