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工大科雅(301197):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工大科雅:2022年半年度报告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2022年 8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齐承英、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高跃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刘荣荣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差异。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7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28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0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33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36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3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38 备查文件目录 1、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2、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3、其他文件。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者权益金额 ?是 □否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公司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产品与相关技术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是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 集成服务商。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领域,具体包括 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和智慧供热服务两大方向。其中,智慧供热解决方案为公司报告期内的核心业务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 源,该业务方向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1)智慧供热应用平台;(2)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另外, 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营业收入的补充来源,具体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供热托管等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以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智慧供热服务为代表 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在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对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说明如下: 1、智慧供热应用平台 公司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包括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和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两类产品,其核心均是公司自主研 发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软件系统。 (1)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 供热系统大数据采集及应用分析,实现热源保障及调度、供热质量监测及服务监管、供热系统运行监测及预警、能耗科 学预测管理和智能分析等功能,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层面,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供热基础设施更高阶的需求,提高面向城 市热用户的服务能力和供热保障能力,优化城市供热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区域集中供热管理水平与政府主管部门 对供热行业管理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的应用架构图如下: 公司自主研发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自 2016年起先后在乌鲁木齐、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邢台、张家口、 秦皇岛、潍坊、雄安新区等十余个地市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其中,石家庄市“城市智慧供热大数据管理平台”入选工信 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公司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已具备向国内其他城市推广应用的业务基础和 技术储备。 (2)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 公司研发的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内嵌智能决策软件,平台架构设计灵活,不受采集点数限制,具有实现“一键节 能”的智能化软件应用模式,可提供便捷化的应用体验。同时,其内部包含生产运行监控、收费管理、客户服务等多个模 块,可实现智能化供热运行、电子支付平台收费管理、精准化客户服务等数据信息的交互和智能化处理。 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是覆盖热源、一级网、热力站、二级网、热用户的完整数据信息系统,通过供热系统的数 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实现供热运行管理技术的全面升级,达到“全网平衡、精准供热、按需供热、节能降耗”的 目标。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的运行架构图如下: 2、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 公司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已形成覆盖热源、一级网、热力站、二级网、热用户等供热全流程的产 品体系,与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及相关服务共同构成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 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可分为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等两大类别。其 中,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包括:热源自动控制系统、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供热计量仪表间远程管控系统等子系统及 相关系列产品;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包括:二级网智能平衡系统、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供热计量温控一 体化系统、温度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热用户室温采集系统、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及相关系列产品。 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两大类产品的运行结构如下图所示: 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及嵌入式软件,公司通常负责成套子系统的供 (1)热源自动控制系统 热源自动控制系统(热源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热电联产首站、大型隔压站等)由热源监控中心软件、热源节 能控制装置以及配套的温度/压力传感器、热量表、流量计、含氧量传感器、风机/给煤电机变频器等仪表设备组成。热 源自动控制系统内置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具有热源故障诊断与安全控制模式及智能语音报警功能、热源运行及操 作质量评价功能,可实现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该系统可根据锅炉燃烧实时参数动态优化锅炉运行过程,通过调 节风煤比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另外,该系统能够实现热源运行过程的准无人化,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热 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由集中供热节能控制装置以及温度/压力传感器、热量表、流量计、变频柜等仪表设备组成,具 有稳态精度高、优化时间短、鲁棒性强、通用性高等特点,可实现气候补偿、室温反馈、故障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运行、 自动节能运行等多种功能。 (3)供热计量仪表间远程管控系统 供热计量仪表间远程管控系统由电动调节阀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压差变送器与供热计量仪表间 远程管控装置等组成,是公司针对城市建筑集中供热以及工业用户系统结算研发的智能化远程管控产品。该系统具有远 程监管、缴费管控、数据信息自动采集、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实时数据更新等功能,可兼容供热单位的各类仪表型号, 同时可集成门禁控制、指纹识别、图像抓取、人体感知、安防监控、电子稽查、预收费管理等辅助功能,保障供热单位 与用热单位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智能化管理,在提高结算双方的管控能力的同时节省日常管理成本。 (4)二网智能平衡系统 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由室温采集器、智能阀、采集集中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组成,具备供热系 统异常智能分析、智能平衡调节、热用户远程收费管理、热用户室温反馈及评价等多种功能。二网智能平衡系统根据用 户入住率、所处位置等多重信息形成智能回归算法,以热用户或楼栋(单元)回水温度一致性为调控目标,以供热机组 回水温度为判据,通过对供热运行实时数据的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与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联动,调节二级管网供热过程, 进行各热用户或楼栋(单元)目标回水温度的自控调控,达到水力平衡和热力平衡,消除冷热不均问题,实现按需供热、 精准供热、节能降耗的目标。 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二网智能平衡系统分为热用户智能平衡系统及楼栋(单元)智能平衡系统两个系列。其中, 热用户智能平衡系统在终端用户的热力入户管道安装智能阀,可同时解决热度水平失调和垂直失调问题;楼栋(单元) 智能平衡系统在楼栋(单元)热力入口管道安装智能阀,主要解决楼栋热度水平失调的问题。 (5)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 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由通断控制器、室温控制器、采集计算器、楼栋热量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 监测的供回水温度进行修正,使热计量分摊结果更可靠、更适用,可有效解决因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管道堵塞、热用户 改动室内散热器容量等原因造成的热计量误差。此外,公司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带有 IC卡预收费管理功能,可 实现远程电子稽查及收费管理。 (6)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智能系统 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智能系统由户用热量表、智能阀、室温控制器、采集集中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 软件等组成。该系统通过对智能阀运行状态和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上传至监控平台进行水力平衡分析与指令决策, 进而指导智能阀进行自动调档节流,调控水力平衡;同时,用户也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室温自主调节。 (7)温度面积法热计量系统 温度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由智能阀、室温控制器、楼栋热量表、采集计算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 组成。该系统采用“楼栋计量,按户分摊”的方式进行热分摊,以热用户室内温度作为分摊采暖费用的依据,并在智能阀 设置有回水温度传感器,不仅利于水力工况的分析和调控,也提高了分摊计算热费的科学合理性。该系统通过对智能阀 运行状态和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上传至监控平台进行水力平衡分析与指令决策,进而指导智能阀自动节流,调控水 力平衡;同时,用户也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室温自主调节。 (8)热用户室温采集系统 热用户室温采集系统由室温采集装置、上位机解析软件等组成,具备对热用户采暖末端信息的动态监测和数据远传 等功能。其中,室温采集装置内置 NB-IoT(窄带物联网)通讯模组,可实现数据传输,且具有资费低、安全性高的特点。 本系统通过将室内温度数据上传至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或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建立热用户采暖状态的数据信 息库,并与供热水温、室外大气温度等数据进行关联,监控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得出热源、热力站的优化控制策略, 并进行供热调度预测、热源及热力站运行能耗预测,进而指导热网系统进行精准供热。 (9)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 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主要由室温传感器、热量表、温度传感器、电动调节阀、公共建筑节能控制装置等组成,可 适用于机关单位、写字楼、商场、学校等公共建筑供热系统。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具有节能运行、防止冻害和 IC卡预 付费等功能。在夜间或节假日期间等公共建筑没有采暖需求的时段,本系统将自动降低供热参数,减少能耗,并采用多 点室温自动保护及最低回水温度自动保护技术,有效防止供热系统受冻。本系统自带的 IC卡预付费功能则可实现远程电 子稽查及收费管理。 3、智慧供热服务 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供热托管等业务。 (1)合同能源管理 对于具有节能降耗需求,但缺乏供热系统升级改造资金、技术或专业人员的热力企业,公司通过投入资金、技术、 同项目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后,公司按照约定分享客户的节能效益,逐步收回投资成本并享有投资收益。 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对广大中小规模的热力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其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可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人 员团队方面的优势,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公司近年来重点拓展的业务领域之一。 (2)供热托管 公司基于智慧供热的管理手段与技术,与热力企业签署热力销售及托管服务合同并自行组建团队负责托管区域内的 供热运行与维护工作,通过精细化管理帮助热力企业实现节能降耗。 (二)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作为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业务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利润主要来自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及 软硬件产品和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营,公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 +专业技术服务”的复合盈利模式,致力于为热力企业及相关客户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来提高其经济效益,并通过自主开 发的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助力政府部门提高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客户目标达成和市场份额拓 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分为材料采购及外包服务采购两类,对其具体说明如下: (1)材料采购 公司材料采购的内容主要为仪器仪表、电子电器、阀门等产品或配件。公司采用“以产定采+合理备货”的模式安排 此类采购活动,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部门的需求,结合安全库存、采购周期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对于关键材料,公司采取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策略,设置最低风险备货库存量,保障订单及时响应。对于公司消耗量大且相对标准化的 原材料,公司一般采取集中、批量采购模式,以便利用采购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为保证材料质量,公司对供应商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综合考虑供应商的渠道管理能力、供货水平、材料性能、价 格合理性、售后服务等因素,并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对于已经入选的供应商,公司会不定期进行筛查梳理,对不再 满足采购需求或在合作中存在瑕疵的供应商进行删减。经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和对采购材料应用,公司已建立较为稳定的 供应商体系,且上游材料供应商企业较多,能够保证材料的充足供应。 (2)劳务外包 对于承担的智慧供热总包项目,公司除负责总体方案设计、软硬件设备供货、设备调试、系统测试等工作以外,还 需一并完成配套产品的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等辅助性作业。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并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公司通常以劳务 外包的形式完成。此外,因石家庄科雅从事的供热托管业务在供热季存在季节性用工需要,故公司通过劳务外包的形式 对用工进行补充。该类劳务外包人员主要承担临时性、辅助性岗位的工作,包括定期巡视、抄表、测温、记录、上门处 理投诉等。公司对劳务外包的供应商具有较为严格的筛选标准,主要包括:①公司利用自身资源,考察并寻找市场上资 质健全、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劳务承包企业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②公司就发包的劳务作业邀请具有必要专 业资质的劳务承包企业参加竞标(以劳务作业项目所在地的企业或在项目所在地设有分支机构的企业为主),通过内部 比选最终确定劳务承包商。 3、生产模式 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因热力企业及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等下游客户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为了 匹配客户实际需求,减少生产环节的资金占用,公司在保持一定安全库存的情况下,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根 据在手订单情况安排组织生产活动。 具体而言,公司生产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委托加工和外协生产三种类型。除直接采购配套的大部分软硬件产品和零 部件外,发行人对其余零部件采用委托加工和外协生产的方式取得。 (1)自主生产 公司自主生产主要包括电路板的组装、嵌入式软件的写入和通断控制器、室温控制器等产品的组装、测试,集中供 热节能控制装置等柜类产品的组装。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各类产品的嵌入式软件以及设备的定型、嵌入式程序的 写入以及产品性能测试、检测等,因此自主生产是生产工序较为关键的生产环节。 (2)委托加工 公司委托加工产品主要为集成电路板等零部件,委托加工商主要负责完成集成电路板的贴片焊接、变频柜加工等工 序。公司负责产品研发、设计、定型以及元器件确定、指定,关键原材料包括 PCB板、天线、无线模块、法拉电容等由 公司确定采购渠道并采购后提供给委托加工商,委托加工商严格按照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组装焊接为成品线 路板。公司在完成产品设计和技术定型后,形成设计图纸、设计技术文件和检验检测技术文件等,交给委托加工方进行 生产。委托加工商按照设计技术要求完成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后,送交公司生产及质检部门,经入厂检测检验合格后进入 公司原材料仓库。 (3)外协生产 公司外协生产内容主要是通断控制器、塑料外壳、柜类产品外壳等零部件。外协生产过程中,公司负责提供设计图 纸、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要求,外协生产单位按照公司要求采购原材料并完成加工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设备较少,将辅助工序和非核心零部件采用委托加工及外协生产的模式,符合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企业“轻资产”运营的惯例,也有助于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将有限的生产场地和人力资源集中在产品研发、技术 储备、市场拓展及运营服务等方面。 4、销售模式 产品和服务。其中,公司承接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订单一般是对应新建供热建筑项目,其下游客户 也是热力企业,公司在项目交付或验收完成进入运行阶段后,直接面向热力企业提供后期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公司采 取以招投标为主,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商务谈判及其他为辅的方式取得各类业务订单。订单取得 之前,公司销售人员会通过查询招投标网站、参加展览会及行业交流会、老客户介绍等多种方式同潜在客户保持密切沟 通,以便及时获取商业机会并跟踪客户需求。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存在作为 EPC承包方成员与其他单位(如工程总承 包方、设计院等)组成联合体竞标取得个别项目订单的情况。 5、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研发模式。结合自身行业知识密集、与新一代信息学科交叉应用的特点,公司电子技术部、 软件技术部、自控技术部、节能技术部、AI技术部等涉及主营产品及服务的部门均配备全职研发人员,从事所在领域产 品的研发以及技术工艺改进的研究。针对涉及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公司设置了跨部门的研发协作机制, 通过抽调各部门的研发骨干人员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实现不同领域研发人员的有效联动,攻克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同 时,公司研发人员均密切关注智慧供热行业技术前沿和方向,并与市场建立了有效讨论机制,对行业发展、新兴技术产 业应用等问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三)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及行业地位分析 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一家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主营业 务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领域。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不断实现突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快速发展和融合创 新,并在传统工业信息化中实现成功落地应用。而供热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智慧供热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完善,推进供热 行业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智慧供热目标的基础,其自身行业的发展突破客观上为供热节能行业 升级进步扫清了障碍,促进智慧供热行业向高端发展。 2、公司主要客户所处供热行业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上升带来了供热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2017 年出台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也更加明确了集中供热系统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发展的 重要地位,并为新时期供热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即借助更加清洁、高效的集中供热形式来突破环境约束对城镇发展的 限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国城市供热面积从 2009年的 37.96亿平方米增长到 2020年的 99.82亿平方米,城 市供热面积逐年增大,城市供热面积逐年增大,年均复合增速达 9.19%。此外,我国集中供热建设投资额也呈波动上升 趋势,从 2009年的 441.52亿元上升至 2020年的 523.61亿元,常年保持了较高的资金投入水平。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供热节能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已应用于北方采暖区 15个省(市、自治区)并逐步拓展至长江沿线的湖北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非集中供暖区域。其中,作为公司代表性核 心产品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覆盖面积已达 14亿平方米,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累计应用百余家热力企业,相关 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 经过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稳健发展,公司产品和服务在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热力企业两大客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公司已成为在供热节能行业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集中供热系统是我国北方地区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热力企业及相关客户具有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来提高其 经济效益的需求;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存在提升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的需求。 2、供热是我国北方地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按需供热、舒适供热的需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我国 供热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同样衍生出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的水力失调、热力失调、冷热不均现象;建筑物内水平和 垂直温度易失调导致住户出现不同程度的超供、欠供现象,使得用户按需供热、舒适供热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 3、双碳目标的驱动。我国北方城镇供暖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比约为 20%,供热行业从传统的经验调控、粗放管理模 式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是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以及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 路径。 4、面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供热企业经营压力日渐增加。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热力 企业节能降耗能需求更加强烈,进一步增加供热节能改造市场容量,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5、新一轮经济刺激下,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用于城市供热管网智能化、信息化改造,供热管网改造产生节能收益为专 项债券提供了稳定的还本付息来源,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在智慧供热领域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公司通过持续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已在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等主要产品及智慧供热 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拥有供热行业智能分析技术、3D 可视化技术、供热能耗定额预测技术等 14项核心技 术。 (二)在供热节能行业中具有技术创新优势 1、智慧供热理论和技术创新应用 的“水温修正及实时分摊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于 2011年通过了住建部科技成果评估,被列为全国建设行业推广 科技成果,评估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 2、人才团队优势 十余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智慧供热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董事长齐承英教授的带领下,公司建成了一支结构 合理、分工明确、专业背景交叉融合的技术人才团队,能够及时把握行业需求、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引领公司技术持 续进步。董事长齐承英教授兼任研发工作总负责人,研发团队按照节能技术、软件技术、自控技术、电子技术等研究方 向开展工作,各研究方向均按照“专职部门负责人+兼职技术顾问”的模式配置。 3、自主研发优势 公司基于底层基础代码自主研发出了面向热力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类型客户的智慧供热应用平台。作为公司 的核心技术产品,智慧供热应用平台不依赖于第三方平台软件,设计架构灵活,优化升级简单,并已完成与鲲鹏、麒麟 等产品的兼容性适配,布局基于信创体系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 4、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驱动 公司依托河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市场需 求、新产品面世、产业化生产等各环节紧密结合,大大缩短了从新技术到新产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周期,逐步 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驱动机制。在成熟的“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开发为辅”体系下,能够及时将研发 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5、持续的研发投入 公司重视技术研发与持续创新,研发费用率在供热节能行业中水平较高,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 领先地位。2019年至 2022年半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2,513.12万元、2,987.16万元、3,372.33万元、1,320.65万 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8.26%、9.71%、8.36%、12.09%。 (三)品牌价值 公司是供热节能行业中极少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业务拓展、研发投 入和技术积累,公司突破以往主要为热力企业生产和供应纯硬件产品或配套零部件的传统经营模式,探索出一套以“解决 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综合业务体系。近年来,公司在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热力企业等代表性 客户合作的过程中,陆续打造出若干行业标杆和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内供热节能领域的知名品牌商, 在客户口碑、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已位居行业前列。 (四)市场优势 作为省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的代表性产品,河北省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已实现对全省 13个地级市及雄安新区、160个 县(市、区)的覆盖;城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产品石家庄市“城市智慧供热大数据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 计已达 14亿平方米;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及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已在北方采暖区 15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应 用示范项目,服务于包括地方国企和大型热力公司在内的一百多家热力企业,并逐步拓展至长江沿线的湖北省北部、安 徽省南部等非集中供暖区域。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 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要求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况 □适用 ?不适用 主营业务成本构成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1、直接材料同比减少 30.73%,外购劳务同比减少 58.94%的原因,主要系受个别大型项目的成本影响较大所致。 2021年上半年,公司对海拉尔热电厂项目完成验收,共产生直接材料成本 1,455.01万元、外购劳务 1,281.77万元。该项 目系公司在高寒地区的首个大型智慧热网项目,项目规模较大,故产生的成本较高。2022年上半年,公司验收的项目中 未有类似成本较大的项目。 2、直接人工同比减少 88.86%的原因,主要系 2022年上半年供热维护托管服务业务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2021年上 半年,公司对华电供热及其下属企业的供热维护托管服务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 545.67万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未参与华 电供热维护托管服务业务,相关成本为零。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无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详见第十节财务报告七、81。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6、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和委托贷款情况 (1) 委托理财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委托理财概况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