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亚光科技(300123):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亚光科技:2022年半年度报告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2022-097 2022年8月30日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李跃先、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饶冰笑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何友良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8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1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3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6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61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6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63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告文件正本的原稿。 三、载有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文本。 四、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1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的名称,登载半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的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报告期无变化, 具体可参见2021年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1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 电子行业 1.1 电子行业概况 军工电子是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深度应用于军事武器装备的综合性军工技术 体系,是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国防信息化中装备信息化的核心。装备信息化最核心的技术集中于电子 行业,其中包括从芯片、电子元器件等基础器件到计算机、通信系统、软件系统、传感器系统、定位系统和 模拟系统等军事系统各类产品技术。 电子产业链可概括如下: 公司电子业务主要集中在军用微波电子元器件领域,从芯片一直到模块、组件、微系统和分系统,具体对应芯片/半导体/元器件和组件/模块/微系统等产业链环节。电子行业分系统和系统级产品涉及的上游供应商拥有的技术具有较好兼容性,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可灵活满足下游客户多种定制需求。相对于下游子/分系统以及系统级产品而言,上游组件/模块供应商的技术密集度相对较低,但具有轻资产性质,前期投入相对较少,后期产品或服务的利润率相对稳定,是整个军工行业中民参军最活跃领域。 1.2 电子行业发展前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中央军委《关于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的决定》指出,全军要坚持聚焦备战打仗,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国防信息化、智能化和联合作战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及实战训练和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催生了大量电子产品的需求。在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速背景下,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国防部的数据统计,我国军工信息化产业产值在 2020 年达到了1,029亿元,同比增长6.96%;军工信息化市场规模于2020年增长至1,057亿元,同比增长6.55%。2021年我国军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达到 5.5%。2022 年受俄乌冲突影响,多国军费提升,世界或进入新一轮军备扩张期。受益于此,公司所处行业十四五期间的需求旺盛,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目前军工行业普遍产能不足,整个军工行业将经历至少 2-3 年的产能爬坡期,产能不足也是制约公司电子板块业绩释放的不利因素。 公司电子产品主要包括用于微波信号收发的芯片半导体及电路,主要应用于雷达、航天通信、导弹和电子对抗等领域,尤其是在探测、电子对抗领域,微波组件成本占据相关制造成本的 60%以上,市场空间巨大。 (1)雷达 在公司电子产品主要应用领域,雷达是覆盖范围最广的装备之一。军用雷达是获取陆海空天战场全天候、全范围战术情报最主要手段,是实现远程打击、精确打击的必要手段,是军工行业核心技术壁垒较高、应用较广泛的领域,在国防军事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广泛应用于警戒、制导、测量、导航等领域,市场空间巨大,是军工行业高地之一。 根据 Grandview Research 和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的数据,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近年来高速增长,由 2012 年的 69 亿美元增至 2020 年的 314 亿美元。未来随着新体制雷达诞生,我国军用雷达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根据前瞻数据库预测,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军用雷达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73 亿元。 随着雷达技术向有源相控阵、数字相控阵发展,微波组件在雷达中的价值占比逐步提升,保守估计微波组件成本占整部雷达成本的 60%以上。目前公司雷达配套设备已覆盖陆、海、空、天多领域中的武器装备,在地基、舰载、机载等十几种型号上列装,未来随着我国军用雷达市场规模增长,公司作为雷达产业链供应商预计订单将不断增长,增速较为稳定。 (2)导弹 公司电子产品还可应用于导弹导引头,配套产品覆盖多型装备。根据《防空导弹成本与防空导弹武器装备建设》中关于导弹按价值量拆分的描述,导引头和动力装置占据 40-60%的成本。导引头位于导弹及智能炸弹前端位置,由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是导弹的“眼睛”,对导弹打击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导弹是我国战略防御和进攻中最直接的规模化打击武器。在导弹武器全部构造中,制导分系统占比为各分系统占比最高,并且随着导弹类型和制导功能技术含量不同有增强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导弹出口排名逐步上升,为国内导弹及导弹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十四五”将成为我国装备快速换装追赶国际先进军事力量及前沿技术国防装备加速突破时期,尤其是消耗性装备大幅放量增长,预计未来 3-5 年来自导弹领域的配套收入也将取得较高增速。根据蒂尔集团发布的《2018 World Missile Briefing》对导弹(包括制导武器)的预测,2019-2027 年全球导弹产量预计共计可达到 31.79 万枚,产值可达到1,300亿美元以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3)航天通信 2021年4月28日国资委批复新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叠加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首次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被纳入国家“新基建”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政府频频出台众多针对性政策和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和商业卫星发展。以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为主的两大央企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分别提出了“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国内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的统计,2019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达到3,66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规模约为2,710亿美元。随着我国航天市场商业化的进程加速,2019年我国通信卫星市场规模上升至660.9亿元,2014-2019年CAGR为9.2%,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96.4亿元。 公司电子部分产品很早就应用于航天通信,范围涵盖了卫星通信、空间站通信、火箭发射过程通信和卫星互联网等,有着数十年发展历史,公司全面参与了卫星研制、地面信关站和地面用户站配套任务,部分产品在核心客户中处于独家供货地位,因此,随着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公司来自该领域的配套业务预计也会取得较快增长。 (4)电子对抗 公司电子产品还大量应用于电子对抗领域。电子对抗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是争夺电磁频谱权的关键手段。电子对抗设备主要包括电子侦察设备、电子干扰设备等类型。电子侦察用于战略战术电子情报搜集、辐射源目标精确识别、测向与定位,战时可用于战场监视及打击引导,主要以侦察吊舱形式装载于侦察飞机、无人机等,典型代表包括美国的 RC-135 战略侦察机等。电子干扰设备主要搭载在专用电子战飞机以及各类作战飞机上,前者用于实施电子进攻,后者主要用于自卫。随着未来战场环境日益复杂,电子对抗将日益受到重视,电子对抗装备投入将持续上升,随着对电子对抗设备技术指标要求提升,微波组件在电子对抗中的价值占比也将逐步提升,预计微波组件成本占电子对抗设备成本的60%以上。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发布的《全球机会分析与产业预测(2021年至2028年)》,2020年全球电子战市场规模约为158.1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235.60亿美元,年均复合年增长率达5.60%。 得益于当前军用无人机、战斗机等装备快速发展,预计未来 3-5 年来自电子对抗领域的配套收入也将获得较高增速。而第三代半导体如氮化镓器件在电子对抗领域是应用最多的,公司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业务将随之快速增长。 2 船艇行业概况与发展趋势 2.1 “绿色、智能”将成为船艇产业发展的新风向标 《中国制造 2025》把绿色发展确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的基本方针之一,同时强调绿色制造工程是我国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关键。 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战略任务,也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2022 年 3月 15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正式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协同推进长江水环境治理,加强沿江城市船舶污染联防联控,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处置联合监管制度,主要港口基本实现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移和处置的全过程电子联单管理,加快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发展。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未来国家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船舶工业,或将在创新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针对智能船舶、绿色节能船舶等重点发展方向出台专门的扶持鼓励政策。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22年1-6月,新承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从2021年的24.4%快速提升至44.8%。“绿色、智能”将成为船艇产业发展的新风向标。 作为专业的智能化高性能船艇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公司非常重视新能源船艇的开发和建设,2013 年以来,公司将“绿色节能”指标列入研发大纲,并持续贯彻这一理念。公司锂电船自 2017 年投入市场使用以来,经过市场、时间与极端高低温环境的检验,已被各客运单位肯定并推崇。如:喀纳斯湖 24 米、湖北汉江45米、四川瓦屋山24米、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20米、30米安检船、武汉轮渡公司200客电动游船Ⅱ型、上海客轮公司 65 米超级电容客渡船等。2021 年,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上海中车汉格船舶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能源电动船、氢燃料动力电池船艇应用、新能源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与各公司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深入贯彻公司“绿色轻量”的研发要求,把握新能源船艇市场发展机遇,深耕绿色航运建设。 2.2 水上执法装备升级对公务执法船艇存在大量需求 公务执法船艇在我国船艇市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维护海洋主权及维护水域秩序,其客户主要为政府与水上活动有关的部门,如海警、海事、海关、海监、港航、渔政、边防、边检、水警、水政、防汛等部门。随着我国水域开发程度的提高和水上交通事业的发展,为提高水域管理能力,上述部门对水上执法装备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海洋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争夺长远战略优势的重要领域。庞大的海域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巨大机遇。近年来,随着沿海各国加强对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我国周边国家加紧了对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争夺。2018 年 3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海警队伍转隶武警部队等。以上机构改革将改善我国海上执法和管理的分散局面,提升执法效率,增强我国对海洋问题争端的处理能力,同时也会催生公务执法船艇装备升级的需求。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及“交通强国”步伐的提速,公务执法船艇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强化海洋执法力度势在必行。公务执法船也将根据海洋执法的历史使命,呈现出信息化、高性能化等新特点和新需求。 自建厂以来,公司为海警、海关、海监、海事、公安、渔政、水政、航政、消防、边检等系统研发建造了小到6米、大到60米的各类公务艇超2000艘,在设计过程中获得专利150余件,公司的技术实力得到多方认可。公司将继续以“打造行业数一数二企业独特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巩固公司市场地位。 (二)公司产品及业务介绍 亚光科技系由原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阳鸟”)在收购成都亚光基础上更名而来,太阳鸟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化船艇系统方案提供商,连续多年复合材料船艇产销量居行业领先。2017年9月,上市公司太阳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完成对成都亚光的收购,成为国内体量最大的军用微波射频芯片、元器件、组件和微系统上市公司之一,是我国军用微波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定点厂家之一。 1 电子业务板块 1.1 电子业务——主要产品及应用 子公司成都亚光以电子产品为主,前身为成都亚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系由原国营亚光电工总厂(又称国营第 970 厂)改制而来。国营亚光电工总厂建立投产于 1965 年,是原电子工业部最早建立的半导体器件厂家之一,是我国第一批研制生产微波电路及器件的骨干企业,也是我国军用微波电路的主要生产定点厂家。 50 多年来,成都亚光一直致力于微波和微电子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在 MCM、SIP、SOC 和 MEMS 等微波电路前沿技术领域都有一定建树,始终处在国内军用射频微波行业的前列。产品覆盖频率从几十 MHz 到100GHz,实现了频率全覆盖,产品全覆盖,应用平台全覆盖,先后承接了众多国家重点工程、武器装备的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任务。 成都电子生产的主要产品为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微波电路及组件,其产品作为雷达、电子对抗和通信系统的配套组件,长期应用于各类航天器材及机载、舰载、弹载等武器平台。成都亚光基于长年、广泛的项目经验,已建立微波电路及组件领域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产品性能出色、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且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高集成度、全面定制化的方案。其主营产品分类如下:
成都亚光的核心产品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①应用于星载、机载、舰载、弹载和地面平台的雷达:预警雷达、火控雷达、测量雷达;②航天器有效载荷:载人飞船、军用卫星、民用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北斗系列、天宫系列、神州系列、鸿雁、虹云工程和国网星众多批次、通信、遥感、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等;③通信导航:北斗导航系统、塔康系统、军用微波通信系统;④应用于地面、机载、舰载、星载的电子对抗系统;⑤导引头:配套导弹包括陆基、舰载防空导弹和反舰、巡航、空地导弹,以及空空导弹各个子系列等。 成都亚光准确把握电子发展的小型化、国产化两大趋势,积极开展新产品预研。目前成都亚光在单片集成电路设计、系统级封装(SIP)设计与生产、MEMS 设计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推广反响热烈。同时,成都亚光还从事安防及专网通信等工程类业务。在安防领域,成都亚光自 1983 年起便涉足民用安防领域,是国内最早期能提供安防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商之一,在银行业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在专网通信领域,成都亚光目前能够针对公安、武警、消防、政府、交通等部门提供个性化的专网无线通信应用和解决方案。 1.2 电子业务——经营模式 1.2.1 研发模式 电子产品的研发模式有四种:一是定制模式,客户提出项目指标要求,经过技术协议确认,由公司负责研制;二是厂校联合/厂所联合模式,利用公司在某一领域技术优势与相关研究所或高校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或者利用联合方市场优势推广产品;三是以研带产模式,以国产化替代为目标,实现某些进口产品对标研制;四是预研模式,公司内部根据市场前瞻判断,确定战略性技术和产品,组织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完成技术积累和样品生产。 1.2.2 采购模式 电子产品原材料分为通用材料和非通用材料两种。通用原材料实行集中采购,设定安全库存,备科研生产随时选用;非通用原材料按订单配套产品需求,提请报批采购计划。采购渠道方面,原则上从公司合格供方目录中选择,合格供方目录未能涵盖的,以及个别零星原材料采购,经审批可目录外采购。 1.2.3 生产模式 电子产品生产模式有两种:一是以销定产,它是成都亚光主要生产方式,根据客户的合同订单来组织生产;二是预先生产,即按计划预生产,以满足用户现货产品需求,适用于部分通用性强、使用量大、技术成熟的货架类产品。生产过程中,部分环节如壳体加工等采取外协或外包方式完成。 1.2.4 销售模式 电子产品采取直销模式,通过项目定制、招投标、议标等形式直接与军工厂及相关科研机构签订合同获取订单,其中项目定制为主要方式。军工产品销售需要通过军工客户的供应商资格审查,进入其合格供应商目录,根据合同安排生产,完工交付产品,客户核对产品测试报告无误后,实现销售。若该产品应用于重要武器装备,发货前客户到成都亚光现场验收。代工类服务销售,成都亚光与军工客户签订服务协议,在规定周期内向客户提供成果,包括产成品、试验报告等,客户下厂参与检验过程,确认试验报告无误后,实现销售。 2 智能船艇业务板块介绍 2.1 智能船艇业务——主要产品及应用 公司从事智能化高性能船艇研发、设计、建造和销售,为客户提供从新产品开发、应用设计、产品制造到维修保养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智能化高性能船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是国家小型船艇装备动员中心,曾获亚洲最佳船艇供应商、中国最佳船艇品牌金帆奖、中国工业设计十佳创新型企业等殊荣。 公司智能化高性船艇产品共有游艇、游览船、公务船、特种艇、工程船五大系列。公司成立以来为装备部队和地方驻军提供军用冲锋舟、指挥艇和摩托艇、超高速艇、无人艇,同时为各地人武部、武警公安、消防、港航、防汛抢险等部门提供特种用途船艇。为海事、海监、海关、渔政、水政等水上执法部门提供各类公务用船;为华为、格力、万达等知名企业提供游艇游船产品和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多家客运公司、旅游公司等提供各类游览船;为航道、船务航务、公路建设、疏浚、油田、水利等部门提供各类挖泥船、拖公司产品按品牌又分为先歌游艇(100ft以上超级游艇)、太阳鸟游艇(为100ft以下游艇、公务艇、游览船)、宝达高速艇(特种艇与超高速艇)、普兰帝船艇(铝合金高速客船或游览船)、中海海工船(工程船)、 亚光无人艇(无人艇)。按材质分为玻璃钢船艇(复合材料)、金属船艇(钢质和铝质)和多混船艇(钢复、铝复、钢铝)。 公司在产品设计建造中广泛采用了高性能复合材料(玻璃钢)、钢和铝合金等多种材料,可生产船长 60米以下玻璃钢船艇,船长 100 米以下全钢质、钢-玻璃钢复合、钢-铝合金复合、全铝合金和铝合金-玻璃钢复合等多混船艇,可满足国内外多种类型商务、旅游、休闲、运动和公务执法船艇的市场需求。 2.2 智能化高性能船艇业务——经营模式 1.2.1 研发模式 公司管理层、设计研发团队中船艇技术专家众多,均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工程化实践经验。同时,公司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业已打造出一支高效专业的研发团队,在智能集成设计、节能减震降噪、焊接及无痕装修等方面的技术为用户和业界所广泛认可,不断实现“打造业内数一数二与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目标。 公司的研发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政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设计上,贯彻绿色设计思想,开展模块化设计与工艺研究,实现流水线生产。知识产权上,力求科研成果专利化,技术成果标准化,逐步实现专利技术、企业标准的市场化,实践“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与美誉度,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完成。公司不仅是国内少有的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船艇企业,而且先后与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上游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研发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为企业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1.2.2 采购模式 原材料及零配件的采购环节是公司产品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公司整个采购运作模式在ISO9001质量规范的框架下进行。主要原材料及配件直接向国内外供应商或其经销商采购。 公司建立了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以总经理领导下的采购评审委员会作为采购业务决策机构,供应部为采购业务具体实施机构,对采购市场、供应商情况、库存情况进行分析,并定期提交采购评审委员会审议。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和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评审制度。供应部根据生产部门的要求初选 5 至 10 家供应商作为备选供应商,技术部负责初步评审相关技术资料,生产部负责小批量试用,再经过公司内部统一评审确定最终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大规模使用。对于通用物料与常规物料的采购,如船体材料(纤维材料、钢材、铝材)、机电设备、通导设备、甲板设备等采用年初招标方式,以固定价格签署全年采购合同,当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小时,继续执行合同约定价格,即价格固定不变;当价格波动幅度超过一定幅度时,价格随之协商调整,重新确定采购价格。以上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锁定采购成本和提高交货效率。公司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对供应商行业地位、技术优势、质量、交货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其供应商资格。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能够稳定公司原料质量,并对公司提供相对优惠的价格和付款条件。 1.2.3 生产模式 公司船舶建造采用柔性集成制造模式,即以数控设备实现加工设备的柔性,以作业人员的多技能实现劳动力的高柔性;强调各生产环节的整体统筹策划,以及整个制造过程的信息采集、传递和生产处理的集成处理。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 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造船企业向现代造船企业的转变,初步实现了标准化制作、批量化生产、整体化安装要求。由于船艇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而船艇客户的需求追求个性化,从而导致在传统造船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离散型生产,作坊式装配制造。公司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将整个造船过程分割成若干标准化模块,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不同的模块合理搭配,形成符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公司集成化制造方式提高了建造速度,初步实现了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统一,是公司生产模式方面的一项创新,提高了公司响应市场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1.2.4 销售模式 针对公司产品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的特点,公司采取技术营销的模式,通过打造技术型营销团队,及时为客户提供顾问式服务。即在方案提供、产品设计、生产、交付、操作使用培训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过程中实行全程介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还配套设有 4S 展厅与体验服务,做实了体验式营销,为客户提供多性化服务,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三)市场地位 1、公司军工电子产品市场地位 我国微波电路及组件领域中,占据着国内微波电路及组件的重要市场份额,近年来市场格局相对稳定。 成都亚光的接收组件、控制电路、微波二极管、微封装电路是传统优势产品,航天领域市场份额处于稳步上升阶段。近年来,在非标产品,尤其是微波组件类产品方面的竞争比较激烈,从型号配套历史来看,成都亚光接收组件/模块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2、公司船艇产品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船艇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企业,是国内首家游艇制造上市企业。作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备多类船舶生产资质,吸引了海事局、港航局等各领域优质稳定客户资源,客户粘性较好,具有明显的地方区位优势及特种船舶产品制造优势。公司拥有专业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储备,公司创业和管理团队在船艇行业从业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报告期内业绩驱动因素 1、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1)市场营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2,616.97 万元,其中,电子业务收入 46,203.64 万元,船艇业务收入14,397.87 万元。电子板块方面,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代工产线等方式与核心用户深化合作关系,紧密跟踪重点用户的核心配套需求,促进了技术能力提升。根据成都亚光市场部门统计,报告期内新签订单 3.59亿元(不含备产订单)。 船艇板块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服务为抓手,通过 SCRM 的客户关系管理,加强销售渠道与平台建设,提高销售团队的积极性,先后实现七〇一所武船院30.5米铝合金指挥测试艇、广州边检45米执法艇等项目的销售,报告期内合计签署船艇销售合同金额 1.28 亿元,此外报告期内已中标但尚未签署合同的订单金额约为3.29亿元。 (2)研发创新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自主创新与核心关键技术能力提升。报告期内,新增船艇领域相关专利授权 7 项,电子领域相关专利授权 12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8 项。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船艇领域相关的专利183项,电子领域相关专利7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51项。 电子板块方面,报告期内持续推进电子元器件替代研制项目,力保项目计划节点执行,同时面向用户开展 MMIC 芯片推广应用工作,持续推进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高密度集成封装微波电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 船艇板块方面,公司聚焦智能船艇与绿色船艇的研发与生产,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上海中车汉格船舶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能源电动船、氢燃料动力电池船艇应用、新能源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与各公司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报告期内设计、建造交付武汉轮渡公司 200 客电动游船Ⅱ型、上海客轮公司 65 米超级电容客渡船、1600复材无人艇,体现了“绿色轻量、智能模块”的研发要求,进一步深耕绿色智能航运建设。 (3)质量控制 品总体合格率。实施全员和产品全流程质量监控,执行严格质量标准,实施有效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产品质量可靠性。 成都亚光通过了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年度现场监督审查验收,提交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年度自查报告。 船艇板块方面,公司通过了 CCS 四大管理体系监督审核、GJB 管理体系监督审核、亚光科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年度监督审核。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022 年第一批认定湖南省知名品牌名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子公司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和益阳中海船舶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培育库。 (4)生产供应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关注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狠抓产品交付,同时持续推进生产制造智能化工艺创新优化,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稳步提升。继续加强供应商过程管理,实施供应商战略合作新模式,优化仓储运营管理,提升物流效率。通过开发标准 QFN 封装模块改善复杂组件的生产性、开展一系列自动化设备的专用工装研制等方式,有效开发和挖掘了产线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重点推进公司电子业务扩产技改计划,2022上半年改造生产净化厂房超900平方米。完成成都高新西区产线建设,新增T/R组件生产线,已正式开工生产。经过产能爬坡,预计2022年底可达到本部T/R组件产能的1.5倍;预计2022年底完成MMIC后道生产线扩产改造和技改项目,预计产能达到改造前的200%。 2、报告期内业绩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616.97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67.7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6.81%。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电子业务及船艇业务受原材料齐套率下降的影响,生产进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延期;因芯片市场货源紧缺,电子贸易业务规模下降。 2、报告期内军工电子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高成本产品占比增加,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综合成本有所上升;(2)为改扩建生产线,加大设备投入及人员储备,折旧费用及人工成本上升。 3、报告期内期间费用增加较多,主要是:(1)受军工行业特性影响,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且占比较大,公司前期扩产投入规模较大导致公司整体融资规模上升,财务费用有所增加;(2)新投建项目转固导致折旧摊销等固定性费用较高,对利润的影响较大。 4、由于公司对其他买方团股东追偿“瑞达案损失”未及预期,故将未追偿的损失款 2570.52 万元计入当期损失。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门类齐全,核心产品应用场景多,用户分布广泛 公司产品门类齐全,经过几十年技术积累与升级,标准化产品型谱丰富,多达 300项以上,应用场景多,形成了涵盖陆海空天全空间领域的雷达、导弹导引头、电子对抗以及航天通信领域稳定的市场需求,在历年列装型号配套中,已经形成稳定的市场体量。其中,非标类产品性能出色,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可为客户全面定制,拥有深度合作的大客户超过二十家。 2、技术体系健全,核心技术水平行业领先,规模化生产能力强 公司在以下电路和组件方面研制水平及生产工艺居国内先进水平: (1)以混频器、衰减器、检测电路为代表的微波电路; (2)以微波 PIN开关、限幅器、移相器、衰减器及放大器、滤波器等为代表的微波控制电路; (3)以接收组件、变频组件、T/R组件、开关矩阵、微波频率源等为代表的多功能组件; (4)以 3mm、8mm接收前端、收发前端、上下变频组件等为代表的毫米波电路。 基于长年、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形成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已建立起微波电路及组件领域完整的技术体系,形成了以半导体设计技术、微波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组装技术、互连转换技术、测试技术、环境试验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产品研发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不断进行叠加和创新,形成了半导体器件、单片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微波组件与系统四个层次,通过研发、设计、试制、生产紧密配合,形成了快速迭代的综合技术能力,紧跟新时期军工产品装备研发周期短、小批量、多批次、快速技术更新的发展趋势,产线建设齐全,拥有多条贯国军标生产线,质量保证度高,为国家重点工程、武器列装大型配套能力强。 3、战略前瞻性强,布局预研产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准确把握电子发展小型化、国产化两大趋势,强调自主可控,积极拓展新技术路线,开展战略预研。在单片集成电路设计、系统级封装(SIP)设计与生产、半导体 MEMS设计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产品进入市场推广应用阶段,为发展小型化能力及全面提升国产化能力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同时也紧密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布局了宽带多模接收、被动侦收等技术方向,已经研发成功宽带 T/R 组件,多通道接收机、宽带被动侦收接收机等,为下一代雷达、导弹导引头、卫星通信的宽带多模工作、被动侦收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产品基础。 4、与核心客户深化合作形式,获取长期订单能力强 公司下游客户覆盖面较广,均为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及相关工厂,包括中国电科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三年以上供货的客户已超过 200家。配套产品覆盖领域包括军用雷达、导弹导引头、电子对抗、通信导航、遥感遥测等。公司产品基本覆盖了各个细分领域最领先的整机院所,体现了公司技术实力与生产水平。成都亚光在为核心客户开展定制化服务基础上,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与核心客户开展战略预研、项目合作投标、产品线代工等方式,与大客户逐步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对产业发展趋势把握更准确,对技术路线跟踪更紧密,能够保证公司核心产品在技术发展上的稳定性、延续性,具备获取长期订单的能力。 5、智能舰船技术领先,平台优势明显 多年来,公司智能舰船业务规模一直处于行业前列,拥有一批专业的智能舰船设计研发团队,拥有湖南省现代游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现代游艇工业设计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在集成设计技术、绿色船舶工艺技术、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军用高速艇设计技术、多混设计技术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通过长期的创新研发和经营实践所积累的自主知识产权构建了公司的技术门槛,其中一种船舶用可快速更换的锂电池组、一种船舶电力供电接口装置、一种小型船舶智能控制系统等专利为新能源船舶订单的获取提供了坚实基础。智能船艇的设计建造,可充分发挥成都亚光的电子技术优势,具有良好的平台发展优势。 6、建立成熟稳定的人才团队,保障持续快速发展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微波领域,核心人才须具有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磁场技术及微组装技术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对军方客户需求、雷达、导引头以及航天通信领域发展趋势、产品工艺方案、工程应用环境等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而智能舰船业务也是高技术多专业的集成应用平台,对人才团队的要求也非常高。 公司在吸引专业人才方面,提供了区域内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丰厚的股权激励计划,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勇于提拔锻炼新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公司已培养出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团结务实、对微波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舰船行业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才团队。 公司中层以上核心人员 90%有行业 10 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在各自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微波行业、智能舰船行业有着深刻理解,在技术路线整体规划和产品布局方面具备前瞻性,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和捕获机遇,并有效付诸实施。一流的人才团队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