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德尔股份(300473):2022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德尔股份:2022年半年度报告 阜新德德尔汽车车部件股股份有限限公司 2022年年半年度度报告 2022-0688 20222年08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李毅、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锋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张敏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业务经营受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做了专门说明,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 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1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4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2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2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3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35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36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39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其它有关资料 以上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1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的名称,登载半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的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报告期无变化, 具体可参见2021年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者权益金额 ?是 □否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基本发展情况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之一。在国际市场方面,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统计,2011 年至 2017 年期间,全球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全球汽车 总产量由8,000万辆提升至9,73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2%,总销量则由7,820万辆增长至9,68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2%;2018年及2019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摩擦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全球汽车市场出现 一定下滑;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汽车市场规模进一步下滑,产销量分别为7,760万辆和7,880万辆;2021年随 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全球汽车产销量略有回升,分别达到 8,010 万辆和 8,270 万辆,总体而言,尽管汽车市场尚未 完全恢复,但其市场规模仍然巨大。在国内市场方面,从2009年到2021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3年蝉联世界 第一。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达到历史峰值;2018年及2019年,受宏观 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消费者需求下降、购置税政策转换、国五国六排放标准转换等因素影响,中国汽车市场 亦出现一定下滑;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下滑,产销量分别为 2,522.5 万辆和 2,531.10 万辆; 2021 年,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缓解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中国汽车产销量结束了连续三年 的下跌,2021 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608.2 万辆和 2,627.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和 3.8%。随着国内汽车市场 进入相对成熟时期以及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相关影响的逐步消退,国内汽车市场增速预计将基本贴近GDP的增速。 2022 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面对行业遇到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行业各方面通力协作,共同推动我国汽车产 业走出低谷,目前汽车产销已全面恢复到正常水平。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 IHS Markit 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 欧洲、中国及北美市场共生产2,610万辆汽车,较去年同期下降约5.8%;IHS Markit仍预测2022年全年欧洲、北美和 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5,570万辆,与2021年相比将增长6.1%。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汽 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 和 260 万辆,同比均增长 1.2 倍。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其市场占有率达到 21.6%,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 呈现高速增长,其市场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 面,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进一步巩固,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龙头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随着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化趋势不断深化,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博世(Bosch)、麦格纳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 已在各自领域形成一定的市场优势,无论在新产品研发能力,规模化生产效益,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及地位、品牌力等方 面,龙头零部件企业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壁垒,主导了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2)国内汽车产业升级进入加速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国际化,以及合资整车企业将更多的先进车型引入国内生产等因素,使得国内制造的汽车 零部件的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并带动企业的生产技术、研发水平、管理水平等同步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 推动了零部件产业的升级。外资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发展带来的技术外溢,也给内资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 了一定的机遇。面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面对零部件的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发展变革,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将 会进行高效的整合,各家企业也将会寻找各自的差异化发展途径。政府相关的配套和产业支持引导机制也将服务于全产 业链,促进国内零部件产业的转型发展,推动构建新型整零合作关系。 (3)新能源车辆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油价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持续波动,且由于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各国对石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 的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节能与环保成为摆在汽车行业面前的重要命题,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因此,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已成为汽车市场的重点发展方向。在传统能源汽车领域,美国、日本、德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具 有超过百年的工业基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基本和上述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因此具有弯道超车的背景条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燃油车成本的上升以及“双碳”政策的不断实施,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 业的发展,行业由政策拉动进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同时,我国通过持续不断的自主研发和投入,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新 能源汽车制造国家,并已形成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汽车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报告期内,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为21.6%。根据中汽协预测,2022年 新能源汽车将达到 550 万辆,同比增长 56%以上。在节能减排大背景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持续 迎来黄金发展期,为汽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同时,新能源汽车具有高度电子化、智能化的特 点,对汽车电子类产品的需求远大于传统能源汽车,为相关零部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4)“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正进入技术架构大迁徙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经历从基于传统IT架构的信息化管理, 迈向云架构的智能化、集成化的设计和生产工艺已经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它 使得整机实现轻量化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汽车零部件的研发需要在机、电、液跨专业平台上协同化、集成化、 系统化开发。产品的集成化和轻量化符合2035远景目标纲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的 自立自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产品紧跟汽车行业“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发展趋势,研发并生产适应发展趋势 的产品,如机电一体化产品及电泵产品等。随着政策和技术成熟度的完善,这些产品将更加适用于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 车的现状及未来。 2、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集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引领,形成了以 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为主导核心产品的产业格局。 同时,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在氢燃料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能源产品领域积极布局。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产品研发 力度,丰富公司产品线,加大全球化布局。就主要行业发展状况及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来看,如下: (1)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及电池阻燃、电磁兼容屏蔽类产品:公司目前在隔音、降噪及轻量化类产 品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已与戴姆勒、宝马、奥迪、大众、福特、斯特兰蒂斯、保时捷、雷诺尼桑等众多世界级汽车 集团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为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公司已开发电池阻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 电机包覆和空调压缩机包覆等能够更好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专用产品。其中,电池防火保护产品已获得大众及德 国知名整车制造商的定点。 (2)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机械液压、无刷直流电机、智能电控系统等技术优势,开发 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热管理系统的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产品批量供 货于国内及国际知名客户。其中,公司电液转向泵产品出口美国、配套用于斯特兰蒂斯的汽车中,能够和德国采埃孚、 日本捷太格特等国际巨头直接竞争,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3)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公司智能电控系统(电子电控单元)具有高度智能、高度集成、和其他机械零部件适 配性良好、用途广泛的特点,能够根据各类传统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开发,一方面用于内部配套 电泵类产品,另一方面电子水泵控制单元已实现对外销售、配套比亚迪电动汽车。 (4)新能源产品:为积极拥抱汽车“电动化”时代,公司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三横三纵”战略,由日本子公司主 导开发固态电池、膜电极产品,其中,固态电池产品应日本本土客户的需求开发的样品测试、匹配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为满足未来氢能市场需求,公司已在产业链前端关注膜电极产品的研发,重点开发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业务,该产品已 开展试制工作并验证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以满足未来氢能市场需求,使其成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主营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精密加工、 机械液压、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控、新材料应用等综合技术能力,具备垂直一体化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 整合亚洲(国内及日本)、欧洲(德国为中心)和北美等全球各地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更加灵活务实,通过遍及亚洲、 北美、欧洲的多处主要生产基地,形成了全面、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对全球重要整车客户的传统车及新能源车需求做 出快速反应。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产品如下: 1、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 公司拥有声学、热力学的核心技术及工艺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为客户量身打造定制化的声学、热力 学及轻量化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既可用于传统燃油车,又可用于新能源汽车。 除此之外,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研发了电池阻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电机包覆和空调压缩机包覆等 能够更好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的专用于新能源车的产品。 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在巩固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亚洲市场,未来将成为其业务增长的重要区域。 2、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机、电、液一体化方面的技术优势,重点推进仿真分析能力的建设,提高产品正向设计能力和 仿真校核精度,打造多元化的产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依靠自主研发设计的泵类关键曲线、电机多物理场仿真等技术 优势,开发出具有高效率、低噪音、节能减排作用的启停、冷却、润滑的机械油泵和电子油泵、离合换挡电机及应用于 转向系统的电液泵产品;在新能源车领域,开发出适用于减速箱的具有冷却、润滑作用的油泵及电机;在混动车领域, 凭借油泵、电机、电控高效匹配和高集成度的优势,开发出应用于混动变速箱的电子双联泵及离合换挡电机。 3、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 公司依托设立在北美及深圳的研发中心的优势,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引入CMMI3级,ASPICE等研发管理体系, 深化研发流程管理,打造了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团队,研发适用于各领域的电控及汽车电子产品,在完成内 部配套电液转向泵、变速箱电子泵等电泵产品外,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的电子水泵控制器已经开始批量为比亚迪供货。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的新产品采用同步开发为主、自主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公司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完成了国际化平台化 研发体系建设,做到公司内各子公司技术优势互补,以此满足客户多层级的开发需求,并且重点推进了有限元仿真分析 能力的建设,打造了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提高了新产品的研发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提高了设计质量,满足了全球整车厂对新车型开发速度的要求。 2、采购模式 公司及子公司利用 ERP 系统实现对于客户需求的管理,并记录了采购零件的入厂检测和批次追溯信息,为供应商质 量管控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输入,并形成对于下游供应商的需求以及滚动预测精准管控,有效的保证了生产活动的连 续性以及对于库存的有效精准控制。依托《供方管理程序》的相关流程,选择合格的供方,并采用适当的监控方法,使 供方能长期、稳定、持续的按期为公司提供合格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3、生产模式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高精度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配线,配合柔性化生产模式,可实现多 品种批量供货。公司采取内部生产和外部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关键工艺的制定由公司自主完成, 毛坯原材料和非关键加工环节由外部供应商完成。公司根据客户发布的月度、半月度或周采购滚动订单和预测进行相应 排产,并组织生产,同时公司也根据相应产品的最高日产量、客户的临时需求、运输风险等因素,对产成品保持一定的 安全库存量,确保供货的连续性以及对客户的突发需求的应对能力。 4、质量模式 公司及下属国内子公司严格执行 IATF16949:2016 标准要求并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识别风险,优化产品、过程研发 阶段的质量控制;优化制造过程的预防控制,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和工作方法,使公司生产制造系统始终保持在 受控的、稳定的、高效的运行之中;导入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生产现场评估和全球物流管理评估,建 立分层过程审核机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顾客满意度。 公司建立了全球通用的子公司及下属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使用过程方法保障质量:识别内外部需求和期望,制定质 量方针目标,明确职责和权限,配置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含设计开发),监控测量分析及改进。除此之外,本地工 厂可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及当地客户要求建立本土的文件作为集团质量管理体系的补充,实现可持续性改进,提高整体客 户满意度。 5、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向整车厂及其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工业领域客户直接提供产品,根据客户滚动订单安排生产, 组织交付。公司拥有全球治理及供应的组织架构,能够兼顾全球的客户诉求,与客户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关系。为防止过 度依赖单个客户、订单或技术,公司追求在每个工厂遵循健康的客户以及产品组合的理念。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能确保 公司按时收取应收账款,避免重大坏账准备。 (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28,197.5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2%;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的营业收入为55,883.58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4%;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的营业收入为4,217.02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 15.33%。公司围绕已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在持续聚焦主营业务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扎实稳健 地开展各项工作,继续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2022 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行业各方面通力协作,共同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走出低谷,目前汽车产销已全面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受疫情的多点暴发、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多方面影响,经济持续恢复仍需巩固,保持产销稳定增长依然需要全行业共同努 力。 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做好主营业务,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继续提供高质量的隔音 隔热及轻量化的产品以及电池阻燃、电磁屏蔽产品;保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和为已合作国 际客户配套的同时,继续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为更多的国际主流主机厂配套产品;依托设立在北美及深圳的研发中 心的优势,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研发适用于各领域的电控及汽车电子产品,实现与国内外主机厂商的合作。提高 研发项目转化率,为客户提供更高优质的产品解决方案。公司在配套传统汽车的同时,将继续不断创新和研发,大力推 进新能源汽车业务,积极拓展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 (五)报告期内的主要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2022年度经营目标和任务,稳步有序地推进各项管理工作,执行年度经营计划,核心业务 领域竞争力持续加强,整体经营情况稳中有进。公司重点完成如下工作: 1、以主营业务为核心,持续加强业务拓展,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主营业务为核心,坚持定位战略客户,积极开拓获取新订单;在保证现有客户项目推进下, 有序推进全球范围内产线建设、项目量产,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隔音隔热产品以及电磁屏蔽产品;保持电泵、电机及机 械泵类产品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和为已合作国际客户配套的同时,继续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为更多的国际主流主机 厂配套产品,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产能要求;加强研发体系建设,发挥公司在控制器、电机、执行机构的优势,深挖电 机及电动液压控制系统在细分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在外部原材料价格、运费持续上涨的挑战下, 公司内部全力推进全员降本增效、工艺创新工作,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2、持续推进再融资项目,提升公司产能,拓展公司产品线 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授权公司董事会办理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 行股票事宜,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含)25,000万元,公司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于2022年8月18日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24,078.9204 万元,其中“汽车电子(智能电控系统)产业化项目” 拟投资总额 19,712.05 万元,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公司产品向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 公司的综合实力,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为公司实现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3、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公司在配套传统汽车的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积极拓展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 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电机包覆和空调压缩机包覆、电池防火保护等产品,其中,电池防火保护产品已获得大 众及德国知名整车制造商的定点。 4、强化产品力打造、完善战略产品专利布局 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进产品和工艺创新,并通过试验验证设备的高强度投入,持续提升试验验证能力, 达到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374项,其中专利349项,软件著作权25项。公司知识产权的不 断获得与提升,构筑了技术创新护城河,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先发优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行业领先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 1、行业领先的研发平台 公司具有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完善的组织层级及项目管理机制,成立跨部门项目小组,实行绩效考核机制,大幅 缩短项目开发时间,强化了进度管控、过程监控、结果交付等。公司还拥有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依托先进的组织管理、 完善的人员及软硬件配备,为企业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解决行业内多项 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积累科研成果,形成专有知识库,培养研发队伍,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 374 项,其中 专利349项,软件著作权25项。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 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辽宁省汽车及工程机械机电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辽 宁省汽车转向泵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先进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争取发挥各自的 优势,在材料轻量化、燃料电池以及更多元的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国际化技术研发团队,分别在北美、欧洲及亚洲设有研发中心,目前全球共有多个技术研 发中心,研发方向涵盖公司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以及 新能源类产品。 2、研发重点及优势分析 (1)研发重点领域 1)声学 随着车辆和车身电器对声学组件的空间和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司凭借在车辆声学、噪声、振动和系统开 发方面多年的经验和跨学科的专业知识,通过先进的噪音实验室、声学测试等设备可精确识别噪声源和测量声学原件的 有效性,快速有效开发出定制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热力学 公司在传热技术和流体力学(热力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Carcoustics 全球实验室的专家运用热测试设备以 及配备最新的多物理测量技术的热力学实验室,通过一系列测量温度、压力和湿度的传感器提供了快速和准确的数据, 用于模拟和创新隔热解决方案的开发。 3)材料学 在公司中央材料实验室里,我们对所有的原材料和最终产品进行系统分析、检查和测试,并将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 及时上传至中央材料数据库,不断完善和更新,开放给公司在全球的实验室和材料专家们。 4)电磁屏蔽技术 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除了可以为包括电池和电机在内的电驱动单元以及空调压缩机等部件提供隔音、隔热及轻量 化产品,还可以为其提供电磁屏蔽的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组电磁屏蔽罩、转向柱低频屏蔽、控制器封装等。 5)电池隔热阻燃技术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是关系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研发重点课题。公司结合自 身在热力学和材料学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开发经验,在电池外壳的隔热和阻燃技术上取得突破,可以为客户打造量身定制 的解决方案,包括陶基复合、云母等材料的产品和应用。 6)机、电、液系统集成技术 在汽车产业“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发展趋势下,汽车零部件的研发需要在机、电、液跨专业平台上协同、集 成化、系统化开发。公司在液压技术和流体力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应用经验,依托设立在北美及深圳的研发中 心的优势,联合公司专业无刷直流电机研发团队,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以传统液压技术为基础,结合电机、电控 产品的开发,研制了电泵等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可以为整车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 车上,为其提供转向助力、换档离合、启停、冷却、润滑等电控、电机、电泵类产品,批量供货于国内外多家主流 OEM 厂商。 (2)研发技术优势 1)先进的研发手段 公司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引入CMMI3级,ASPICE 等研发管理体系,深化研发流程管理,大力狠抓研发过程质 量,应对客户和市场对产品研发过程质量要求提高的趋势。基于Java,PHP语言,整合经验数据,自主开发出研发设计平 台数据库;采用数据加密系统,进行企业核心技术文件的安全管理;采用 IBM RTC,RQM 开发管理工具,进行研发过程的 辅助;引入大型三维建模软件 CATIA、UG,推进仿真分析能力的建设,深入研究运用有限元电磁场分析软件(Ansys Maxwell),引进流体仿真软件、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提高产品正向设计能力和仿真校核精度,打造了一支技术能力过硬、 经验丰富的仿真分析团队,实现了与客户的协同开发和质量保证。新研发手段的投入和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新产品的研 发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建立了平台化的产品体系,提高了设计质量,推进了研发系统体系的搭建。 2)丰富的研发经验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欧洲、北美、中国、日本等全球各地均设立了研发中心, 配备专业的研发人才,目前拥有博士16人,硕士200余人,研发方向涵盖隔热降噪及轻量化;机电液一体;电控、汽车 电子等多元化领域,研发经验以持续改进的方式达到效果最大化,实现研发经验和过程经验的有机结合,通过分层预防 设计失效总结的固化和应用,全面识别经验改进点,实现更深层次的拓展和提升。同时,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和与国内外 知名主机厂同步开发合作,打造了独具特点的研发经验管理体系,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归 纳,形成研发经验库,建立 FTA 失效模式分析库、企业产品设计标准、企业产品设计规范、设计评审标准等企业研发系 统体系,有效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全面提升了产品可靠性、产品竞争力和研发能力。 3)专业的试验室保障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通过 DIN EN ISO/IEC 17025:2008 体系认证的材料实验室、通过 DIN EN ISO/IEC 17025:2018 认证的中央实验室及整车半消声室及零部件隔声套组试验室,在国内拥有通过了 ISO/IEC17025 体系认证的 国家级试验室,能完成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等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和验证,拥有先进的研发、试验及检测设备,能够独立 承担汽车转向、传动、制动等系统各种科研课题的论证、开发与工程设计,能够提供工程化、产业化服务,同时可承担 汽车厂部分试验、检测项目。在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面,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隔热、降噪(NVH)及轻量 化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可以给客户快速提供解决方案。在与客户同步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接受全球客户的意见反馈,不 断优化产品设计,快速提供原型机,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同时公司不断研发新技术、获得新专利、总结成功的经验, 对克服行业难题、推进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 4)创新的工艺技术 公司十分重视工艺标准的制定工作,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装配和设备运行等制定了相 关的工艺标准。借助动态文件和数据管理系统,搭建基础过程工序库、产品标准库、产品缺陷库等,及管理检测设备、 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刀具、工位器具等资源,建立具有持续完善过程设计中潜在失效模式、后果分析及过程控制预防 等特点的工艺基础体系。 公司拥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在各生产环节均采用有效的防错措施,如机械装置防错、光学装置防错、感应装置防 错、CCD 视觉检测防错、RFID 数据追溯、新型预热炉、研发铝成型自动化工艺等,为客户提供性能稳定、可靠的产品及 解决方案,提升公司竞争力。 (二)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开拓和建立了多个稳定的销售渠道,为公司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国内, 公司在全国布局六大区域设有区域经理,在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全权负责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洽谈、售后服务等 事项。在国外,公司与众多知名整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公司产品质量和性能处于细分行业内较为领先的地位。近年来陆续通过国内 外客户的产品认证程序,与整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配套关系,已积累戴姆勒奔驰、宝马、奥 迪、大众、Stellantis、福特、日产、上汽、江铃、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客户。 (三)有效的质量优势 在产品、工艺研发阶段,公司通过并行设计,即在产品研发的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 品终结的所有影响因素,通过各影响因素的并行集成,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使产品在上市前就 做到产品整体成本的最低化。通过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识别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有限元分析优 化产品和工艺特性,通过DOE等质量工具进行验证和固化,消除产品在未来批量化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公司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广泛采用防错技术,通过在线检测进行关键、重要工序的连续测量、监控和统计过程控制, 及时发现和解决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异常、偏移和波动,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的满足设计规范和顾客的要求。 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和工作方法,通过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将经过验证并行之有效的过程改进方 法持续覆盖和运用于内部和供应商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公司的生产制造系统始终保持在受控、稳定、高效的运行之中。 公司对售出产品进行完善的质量跟踪和服务,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数据的搜集、统计和失效再现试验,挖掘 问题的起因、产生的机理,发现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再通过反复的设计优化、过程改进和试验验证,最终获得解 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标准化和固化。 (四)新产品储备优势 1、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及电池阻燃、电磁兼容屏蔽类产品领域 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在噪音、隔热和电磁辐射方面的更高要求,公司储备了丰富的产品和技术,与重要整车客户同步 开发相关产品。公司已为新能源汽车研发了电池阻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电机包覆和空调压缩机包覆等产品, 为大众等全球知名客户开发的该类产品具有高防火性能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强化公司开发适 用于电动汽车的产品解决方案的全球地位,为公司致力于日益加速的汽车行业转型变革和电气化未来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充分体现了公司在电动汽车客户开发和新市场开拓方面的综合实力。 2、机电液一体化产品 公司依托现有的机电液集成化技术,通过先进的性能试验、耐久试验、NVH 声学试验室等设备,开发了集控制器、 电机及各类装置为一体的热产品管理等模块化产品,可以快速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未来,随着政策和技术成熟度的完善及车辆电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产品将更加适用于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现 状及未来。 3、新能源类产品 随着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我国氢能产业有望迎来快 速发展,公司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氢气加注设备等产品,可分别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动 力乘用车/商用车的氢气加注,是氢能产业链“制储运加用”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为公司蓄势迎接氢能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五)国际化优势 公司夯实全球运营基础,构建国际化体系与能力,进一步加快多元化、国际化生产布局。目前已初步建立覆盖亚洲、 欧洲和北美的全球销售研发网络,聚焦国际战略市场,紧跟新能源发展趋势,打造为全球知名整车企业服务的汽车零部 件系统集成平台,确保全球收入稳定增长;做好公司及子公司业务整合及高效运营,发挥协同价值,实现有效区域扩展, 提升全球竞争实力;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公司生产全球化的布局可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三、主营业务分析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详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之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81.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