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依科技(688071):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时间:2022年08月30日 21:27:17 中财网

原标题:华依科技: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股票代码:688071 股票简称:华依科技 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集说明书 (申报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声 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目 录
声 明............................................................................................................................ 1
目 录............................................................................................................................ 2
释 义............................................................................................................................ 4
一、普通名词释义 ................................................................................................. 4
二、专业名词释义 ................................................................................................. 6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8
一、公司基本情况 ................................................................................................. 8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 8 三、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 10 四、公司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 32 五、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 38 六、公司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 41 第二节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概要 ........................................................... 44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 44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 48
三、本次发行方案概况 ....................................................................................... 49
四、募集资金投向 ............................................................................................... 52
五、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52
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是否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52 七、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审批程序 ............................................................... 53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54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54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 54 三、发行人的实施能力及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 ............................................... 82 四、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营业务的说明,以及募投项目实施促进公司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方式 ............................................................... 83
五、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的关系 ....................................... 84 六、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 85 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 85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87 一、本次发行后公司业务与资产、公司章程、股东结构、高管和业务结构的变动情况 ............................................................................................................... 87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变化 ........................................... 88 三、本次发行后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 ............... 88 四、本次发行后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之间的业务关系、管理关系、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的变化情况 ........................................................................... 89
五、本次发行后公司资金、资产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占用,或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的情形 ............................................................... 89
六、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说明 ........................... 89 七、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说明 ............................................................... 89
八、本次发行对公司负债情况的影响 ............................................................... 90
第五节 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91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的相关风险 .............................................. 91 二、行业及市场风险 ........................................................................................... 91
三、业务经营风险 ............................................................................................... 92
四、财务风险 ....................................................................................................... 94
五、募投项目相关风险 ....................................................................................... 95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声明 ................................................................................... 97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97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 98 三、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声明 ....................................................................... 99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 102
五、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 103
六、发行人董事会声明 ..................................................................................... 104

释 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文义另有说明,下列词语具有如下特定含义: 一、普通名词释义

华依科技、公司、本公 司、发行人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本次发行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 票的行为
定价基准日发行期首日
《公司章程》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华依检测上海华依汽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特斯科特斯科(上海)机电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华依软件上海华依汽车软件有限公司
华依混动上海华依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霍塔浩福上海霍塔浩福自动化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华依动力上海华依动力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华依智造上海华依智造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华依智(苏州)华依智(苏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霍塔测控上海霍塔浩福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华依新智能上海华依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昱耀工业昱耀(山东)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广汽本田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长安福特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长安马自达长安马自达发动机有限公司
上汽集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东风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福田汽车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淮汽车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理想汽车Li Auto Inc.
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小鹏汽车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零跑汽车零跑汽车有限公司
淮柴集团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蔚来汽车、蔚来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长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吉利汽车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博格华纳北京博格华纳汽车传动器有限公司
洋马洋马发动机(山东)有限公司
石川岛长春富奥石川岛增压器有限公司
电产日本电产东测(浙江)有限公司
奔驰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
宝马宝马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大众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司
西门子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大陆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卡特彼勒卡特彼勒(中国)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湖南机油泵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格特拉克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皮尔博格华域皮尔博格泵技术有限公司
舍弗勒舍弗勒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采埃孚采埃孚传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韩国雷诺三星Renault Samsung Motors,韩国雷诺三星汽车公司
雷诺Renault,法国雷诺汽车公司
日产Nissan,日本日产汽车公司
标致雪铁龙PSA,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集团
宝腾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公司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工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修订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报告期各期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和 2022年 1-3月
报告期各期末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和 2022年 3月末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万元、亿元
二、专业名词释义

动力总成广义上指在车辆上产生动力,并将动力传递到路面的一系列零部 件组件,一般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以及集成到变速箱上面的其余 零件
发动机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 器,是动力发生装置
变速箱主要指的是汽车的变速箱,手动变速箱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 变速变矩,自动变速箱是相对于手动变速箱而出现的一种能够自 动根据汽车车速和发动机转速来进行自动换挡操纵的变速装置
涡轮增压器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进气量,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油泵将机油压力升高和保证一定的油量,压送到汽车发动机各零件的 运动表面上,向各摩擦表面强制供油
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 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 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 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中国力争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纯电动汽车驱动能量完全由电能提供的、由电机驱动的汽车。电机的驱动电 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
混合动力汽车能够至少从两类车载储存(可消耗的燃料和可再充电能/能量储存 装置)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
燃料电池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 化学发电器,由于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同时没有机 械传动部件,故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极少,使用寿命长,是目前最 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
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的缩写,即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
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的缩写,惯性测量单元,是测量物体三 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装置,大多用在需要进行运 动控制的设备,如汽车和机器人上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即微机电系统,也叫做微电子 机械系统、微系统、微机械等,指尺寸在几毫米乃至更小的高科 技装置
EMC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 的综合评定,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惯性导航利用惯性元件(加速度计)来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经过积 分和运算得到速度和位置,从而达到对运载体导航定位的目的
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即转每分,表示设备每分钟的旋 转次数
扭矩使物体发生转动的一种特殊的力矩
Labview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研制开发,类似于 C和 BASIC开发环境,其他计算机语言都是采用基于文本的语言产生 代码,而 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 G编写程序,产生 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是一 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 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
云计算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 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 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
L3级自动驾驶自动系统既能完成某些驾驶任务,也能在某些情况下监控驾驶环 境,但驾驶员必须准备好重新取得驾驶控制权。这就是今天我要 重点讲述的等级。在这个等级下,实际上驾驶员还是必须时刻保 持警惕,随时取回车辆控制权的
L4级自动驾驶自动系统在某些环境和特定条件下,能够完成驾驶任务并监控驾 驶环境,这个阶段下,在自动驾驶可以运行的范围内,驾驶相关 的所有任务和驾乘人已经没关系了。但似乎驾驶舱还是必不可少 的,不能完全取消掉认为控制的操作部件
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是 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 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 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
智能汽车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 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 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智能驾驶机器帮助人进行驾驶,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完全取代人驾驶的技术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以人造地球 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它在全球任何地方 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车行速度及精确的时 间信息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 户提供全天候的 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 定位系统
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 5G,即第 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 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
工业互联网先进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的集合,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 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帮助工业企业更智能、更快 速的进行业务决策
智能制造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 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 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本募集说明书中部分合计数与明细数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是由于四舍五入所致。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Shanghai W-Ibeda High Tech.Group Co., Ltd.
有限公司成立日期1998年 11月 28日
股份公司成立日期2013年 12月 24日
注册资本7,284.4774万元
股票上市地上海证券交易所
A股股票简称华依科技
A股股票代码688071
法定代表人励寅
公司住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芳春路 400号 1幢 3层 301-206室
邮政编码201202
电话021-61051388
传真021-61051387
网址http://www.w-ibeda.com/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在机电设备科技、自动化设备科技、汽车科技和计算 机软硬件科技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 术服务,商务信息咨询,五金交电、机械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 辅助设备、机电产品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检 验检测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汽车检测设备, 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及销售(限分支经营)。(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 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一)股权结构
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 (%)持股数量 (股)持有有限售 条件的股份 数量(股)持有无限售 条件的股份 数量(股)
励寅境内自然人24.5017,844,54617,844,546-
黄大庆境内自然人10.767,840,9987,840,998-
秦立罡境内自然人7.545,495,8505,495,850-
申洪淳境内自然人6.995,093,5805,093,580-
王锋境内自然人6.864,993,5804,993,580-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 (%)持股数量 (股)持有有限售 条件的股份 数量(股)持有无限售 条件的股份 数量(股)
栾玉光境内自然人3.532,569,7252,569,725-
安徽国富产业投资 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境内非国有 法人3.272,379,3792,379,379-
上海润昆投资管理 合伙企业(有限合 伙)境内非国有 法人2.972,160,0002,160,000-
中信证券-中信银 行-中信证券华依 科技员工参与科创 板战略配售集合资 产管理计划境内非国有 法人2.471,802,2001,802,20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易方达 新经济灵活配置混 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2.031,475,486-1,475,486
合计-70.9151,655,34450,179,8581,475,486
注: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华依科技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直接持有公司 2.47%股份,其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持有0.02%的股份(该部分股份出借期间不登记在该股东名下,但所有权未发生转移),合计持有 2.50%股份。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基本情况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均为励寅,励寅直接持有公司 24.50%的股份。

黄大庆、秦立罡系励寅的一致行动人,励寅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42.81%的股份。按本次发行上限 21,853,432股测算,假设励寅及其一致行动人不参与认购,则本次发行完成后,励寅及其一致行动人仍将控制公司 32.93%的股份,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制地位未发生变化。因此,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化。

励寅先生,1962年出生,中国国籍,拥有德国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复旦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1984年 7月至 1989年 5月任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进出口部外销业务经理;1989年 5月至 1992年 12月任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出口二部经理;1993年 2月至 1998年 7月任德国法兰克福高迅实业公司进出口部部门经理;1998年 11月创立上海华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历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 11月至今任上海华依创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2005年 9月至今任上海华依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黄大庆先生,1963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国际政治学院德语专业,本科学历。1984年 7月至 1998年 4月就职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第四办公室,1998年 11月与励寅创立上海华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秦立罡先生,1960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上海第二纺织工业学校,中专学历。1982年 8月至 1987年 3月任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茶巾厂技术科技术员;1987年 3月至 1993年 5月任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四部外销员;1993年 5月至 1997年 12月任上海外经贸申和进出口有限公司纺织品分公司总经理;1998年 1月至 2005年 10月任上海华源企业发展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出口八部部门经理;2005年 9月至今任上海华依源进出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00年 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三、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属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业务,是一家专业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

(二)主管部门和监管体系
1、行业主管部门
行业主要管理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工信部主要负责拟定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等;科技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等工作。

2、行业自律组织
公司所处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主要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这些相关行业自律性组织主要负责在行业和会员单位内组织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技术交流、进行市场研究等工作,在政府部门和企业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行业主要政策和法规
1、当下我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升级的关键时刻,为全面推进建设智能转型、制造强国、工业强基的国家战略部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全局性的产业政策及纲领规划:

政策名称颁发部门颁布时间主要内容
《2022年国务 院政府工作报 告》国务院2022年 3月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继续支持 新能源汽车消费。
《“十四五”智 能制造发展规 划》工信部、发 改委等八 部委2021年 12月“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 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 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 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 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 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 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到 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 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 化;到 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 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 能化。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 标纲要》国务院2021年 3月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 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 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过 17%。 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 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 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 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 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深化北斗系统推广 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国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健全产业集 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建设创新和公 共服务综合体,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 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鼓励技
政策名称颁发部门颁布时间主要内容
   术创新和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担保和 风险补偿力度。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 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 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 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 业。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 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 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 供给。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 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形成若干未来产业。
《2021年国务 院政府工作报 告》国务院2021年 3月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 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稳定 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2020年国务 院政府工作报 告》国务院2020年 5月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 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 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中央统筹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和经济社会发 展工作部署会 议》党中央2020年 2月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 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019年国务 院政府工作报 告》国务院2019年 3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 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 +”,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支持企业加快技 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 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强化质量基础支 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 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 中国服务。
《2018年国务 院政府工作报 告》国务院2018年 3月提出实施“中国制造 2025”,推进工业强基、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 加快发展。
《“十三五”国 家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规划》国务院2016年 12月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 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 发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 全面提升。着力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与部件 的性能和质量,打造智能制造体系,强化基础 支撑,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形成若干国际知名 品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上新台阶。 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 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 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 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
政策名称颁发部门颁布时间主要内容
   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进高效节能、 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 业成为支柱产业,到 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 10 万亿元以上。
《“十三五”国 家科技创新规 划》国务院2016年 7月开展非传统制造工艺与流程、重大装备可靠性 与智能化水平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一批代表 性智能加工装备、先进工艺装备和重大智能成 套装备,引领装备的智能化升级。
《中国制造 2025》国务院2015年 5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加快机械、航 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 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 敏捷制造能力;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 动计划,针对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 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设 备、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 重点行业,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 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 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 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 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 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 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 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 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 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 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 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 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 进水平接轨。
2、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业务,属于智能制造领域,智能制造领域受到鼓励、指导和监管的主要行业政策及法规如下表:
政策名称颁发部门颁布时间主要内容
《上海市高端装 备产业发展“十 四五”规划》上海市 经信委2021年 12月按照“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集成,以集成 带装备,以装备带强基”的思路推进智能制造 装备发展,加强核心装备突破与系统集成应用
《上海市战略性 新兴产业和先导 产业发展“十四 五”规划》上海市人 民政府2021年 6月着力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与部件的性能和水 平,形成上海智能制造新品牌,推动智能制造 装备迈上新台阶。加快推动传统汽车向新能源 汽车转型,推动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汽 车一体化发展,攻克“三电”等关键零部件、 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推动重点企业产品 向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转型,培育一批 销售规模百亿级汽车零部件企业。
政策名称颁发部门颁布时间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2019年 本)发改委2019年 10月鼓励类产业: 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技术:测试评价体系架 构研发,虚拟仿真、实车道路测试等技术和验 证工具,整车级和系统级测试评价方法,测试 基础数据库建设; 分析、试验、测试以及相关技术咨询与研发服 务,智能产品整体方案、人机工程设计、系统 仿真等设计服务; 工业互联网、公共系统、数字化软件、智能装 备系统集成化技术及应用。
《国家智能制造 标准体系建设指 南(2018年版)工信部、国 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 会2018年 8月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 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 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 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工业互联网发 展行动计划 ( 2018—2020 年)》、《工业 互联网专项工作 组 2018年工作 计划》工信部2018年 6月提升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水平,实 施底层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支持构建跨工厂 内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 APP,打造互联 工厂和全透明数字车间,形成智能化生产、网 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模 式。
《促进新一代人 工智能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规划 ( 2018-2020 年)》工信部2017年 12月到 2020年,深化发展智能制造,鼓励新一代人 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各环节的探索应用,提 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培育推广 智能制造新模式。
《高端智能再制 造行动计划 ( 2018-2020 年)》工信部2017年 11月到 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 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 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增强制造业核 心竞争力三年行 动计划 ( 2018-2020 年)》发改委2017年 11月提出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 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 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 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九大重点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 业重点产品和服 务指导目录 (2016)》发改委2017年 10月将检验检测服务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 大力培养第三方的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检 疫、计量、认证技术服务机构,加强战略性新 兴产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十三五”先 进制造技木领域 科技创新专项规 划》科技部2017年 4月强化制造核心基础件和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 术,在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智 能成套装备、新型电子制造装备等领域掌握一 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产 品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智能制造发展 规划(2016-2020 年)》工信部、财 政部2016年 12月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生产线自 动化改造,开展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试点 应用。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推进自 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机制,提升中小企业智能 化水平。
3、公司主营的智能测试设备及测试服务用于汽车动力总成开发试验、工程验证、品质测试,因此汽车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汽车行业相关的主要行业政策及法规如下表:

政策名称颁发部门颁布时间主要内容
《智能网联汽车 道路测试与示范 应用管理规范 (试行)》工信部、公 安部、交通 运输2021年 7月对应用主体、驾驶人、车辆、示范应用申请管 理和交通违法与事故处理方面给出了安全相 关要求。同时,国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汽车 产品准入、召回等方面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 了相关修订、补充和研究,支持自动驾驶产业 的安全发展。
《内燃机行业 “十四五”发展 规划》中国内燃机 工业协会2020年 12月进一步开展内燃机测试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保 障内燃机产品的技术和不断提升。到 2025 年 完成内燃机高精度大流量测量装置、高精度颗 粒物测量装置的自主研发,不断开展高动态响 应的传感器的研究,完成自主产权的整机排放 测试成套系统产品的开发工作。完成内燃机燃 烧、燃油系统、增压系统等专用测试设备产品 的系列化,开发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排 气后处理装置耐久性等专用智能化测试设备, 满足新一代、高效、清洁内燃机的技术和产品 需求。
《关于促进道路 交通自动驾驶技 术发展和应用的 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2020年 12月到 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 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 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实破,出 台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 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快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 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 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十一部门关于 稳定和扩大汽车 消费若干措施的 通知》国家发改 委、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 化部、生态 环境部等 11 个部委2020年 4月调整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完善新能源 汽车购置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加快淘汰报废老 旧柴油货车。
《智能汽车创新 发展战略》发改委、中 央网信办、 科技部、工 信部、公 安部、财 政部、自然 资源部、住 房城乡建设 部、交通运 输部、商 务部、市场 监管总局2020年 2月指出到 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 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 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 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智能交通系 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政策名称颁发部门颁布时间主要内容
《新能源汽车产 业发展规划 ( 2021-2035 年)》(征求意见 稿)工信部2019年 12月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加快突破 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 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 品,支持基础元器件、关键生产装备、高端试 验仪器、开发工具、高性能自动检测设备等基 础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开展高强钢、高性能铝 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塑料和合成橡 胶及制品等车辆轻量化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 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 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 到 25%左右。
《汽车产业中长 期发展规划》工信部、发 改委、科技 部2017年 4月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推进技术标准、测试 评价、基础设施、国际合作等产业支撑平台建 设,完善整车和零部件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支 撑产业发展的系统化服务能力。提升认证检验 检测能力,推进建立汽车开发数据库、工程数 据中心和专利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 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重点支持具有较好 基础、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产业链服务型 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汽车先进技术,形成新能源汽车、智 能网联汽车和先进节能汽车梯次合理的产业 格局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引领汽车产业 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进数字工厂、智能工厂 智慧工厂建设,融合原材料供应链、整车制造 生产链、汽车销售服务链,实现大批量定制化 生产。引导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 配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等环节 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系统。重点攻关汽车 专用制造装备、工艺、软件等关键技术,构建 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 示范平台,推动建立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协 同管理系统,推进设计可视化、制造数字化、 服务远程化,满足个性化消费要求,实现企业 提质增效。
(四)行业概况与发展趋势
1、我国汽车行业概述
(1)2021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蝉联全球第一,汽车行业产销形势逐步回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从 2007年至 2021年,我国汽车产量从 888.24万辆增长至 2,608.2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8.00%;中国汽车销量从 2007年的 879.15万辆增长至 2021年的 2,627.5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 8.13%。

我国历年汽车产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产销量自 2017年达到最高点后,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主要原因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我国汽车行业在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和制造业整体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也处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受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的影响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但从年度产销量绝对总额来看,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2021年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产销量有所回暖,同比分别增长 3.4%和 3.8%。

(2)鉴于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中长期成长潜力依旧,未来增量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虽然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及新冠疫情影响等原因造成了汽车产业短期景气度偏低,但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中长期成长潜力依旧,未来增量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根据公安部数据统计,截至 2021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3.02亿辆。因此,无论是从增量维度还是存量维度,我国消费者需求足以推动着市场继续发展。从长期来看,我国目前千人拥车量约为 186辆,与美国(837辆)、澳大利亚(747辆)、意大利(695辆)等传统发达市场相距甚远;即使与马来西亚(433辆)、俄罗斯(373辆)等发展中市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同时,也进一步预示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 数据来源:公安部、2019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
(3)双碳目标促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稳定扩大 2020年 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明确提出了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战略目标,绿色、清洁、低碳的能源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市场主流。2021年 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出的“碳达峰十大行动”中明确指出了 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将达到 40%左右。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的汽车保有结构将逐步发生改变,传统燃油车份额将有序让渡给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动化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3-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持续上升,2021年占比为 13.4%,较 2020年的 5.4%有显著提升。2020年 10月,国务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扩大的趋势,进而带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及服务等市场需求稳步增加。

(4)智能汽车成为产业发展方向,行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从发展层面看,一些跨国企业率先开展产业布局,一些国家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2020年 2月,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指出,到 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汽车的发展将拉动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在内的相关器件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对道路状况进行实时预测,为此,智能汽车必须具备远超我们人类的检测感知能力。惯性导航系统(INS)是 L3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车辆不可或缺的模块,能够在 GPS、GNSS、5G等外部信号不佳时通过自身运动信息实现定位。

惯性测量单元(IMU)则是 INS中的核心部件,其原理是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以确定其的位置信息,实现导航和定位的目的。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

智能汽车的发展将带动智能驾驶测试相关领域的发展。《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在主要任务中提到,需完善测试评价技术,建立健全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及测试基础数据库;推动企业、第三方技术试验及安全运行测试评价机构能力建设。随着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纵深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的测试验证需求将大幅提升。

2、汽车动力总成领域发展状况及趋势
(1)动力总成处于汽车产业的核心地位,是汽车产业实现自主发展和升级的基础
①动力总成系统是汽车最具价值量的核心命脉
汽车动力总成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为动能,进而驱动汽车运动的一种能源转换与利用装置,主要包括发动机及其相应的变速箱系统,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系统。在实际的汽车产品中,由发动机或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变速箱以及后续传动系统转化为驱动力。

整车汇集各种专业技术于一身,作为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结构较复杂的交通工具,其中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的动力总成系统是汽车的核心命脉。对于整车厂而言,动力总成是最具价值量的核心部件。

②动力总成的发展对缓解国家环境和能源的压力具有非凡的意义
作为汽车的核心系统,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稳定、能效、排放等重要指标,是整车产品运行的心脏,其性能将直接决定整车质量的优劣,进而将间接影响到能源、环境和气候等国家宏观命题。

开展动力总成节能减排升级,提高其运行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保护环境的必要和有效途径。

③提升汽车动力总成竞争力将成为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动力总成作为汽车产业中的战略性领域,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跨越多学科、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领域,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和精密制造等诸多高新技术,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曾表示,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变革期,汽车产业在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这给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零部件产业也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变革与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和基础载体。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提升汽车动力总成竞争力将成为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2)我国汽车动力总成领域自主技术薄弱、高效的研发协作体系尚未建立 ①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缺乏自主研发设计能力
国内的汽车产业主要通过合资方式发展壮大,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但合资企业依靠国外图纸生产发动机,中方并没有动力总成开发全过程的经验,在开发经验上存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不足。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兴起后,自主品牌车企往往依靠国外咨询公司设计发动机,并不能独立主导设计开发。

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研发设计能力同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研发经验和动力欠缺,缺乏知识支持和数据积累及设计工具、软件支持,没有完整的产品开发数据库,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等相关标准不够健全,难以形成高效的产品创新设计的能力。

②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尚未建立高效的研发协作体系
除了自主研发设计能力的缺失,我国还没有建立能与国外汽车公司在动力总成技术上进行抗衡的研发体系,即面向汽车动力总成发展需求,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协同创新,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研发体系。

该体系以整车厂为核心,由各零部件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进,一大批具备行业、专业特色的“专精特”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型企业深度参与。

同时,动力总成配套零部件基础薄弱,制约了动力总成研发协作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作,使动力总成产品无法向国外同行看齐,关键基础元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进一步限制了自主研发设计和技术及时的升级改进。

综上,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自主技术上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动力总成可靠性差、综合能效和排放水平差距大、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体系不完善、在新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差别悬殊。前述原因导致了我国自主汽车动力总成的市场认可度低,一些高端动力总成的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汽车动力总成的自主发展,那么在能源、环境、气候和法规问题的压力下,随着国外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加速发展,中国汽车动力总成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

(3)我国汽车动力总成的自主发展将受益于智能制造,以华依科技为代表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供应商,将通过智能化测试设备和服务,协助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自主技术实现突破,改善动力总成产品的性能、质量和能耗等指标,逐步打破国外垄断
①智能制造对于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融合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直接决定了中国汽车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工信部、财政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检测与装配设备已经成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的重点。国家明确鼓励支持第三方智能制造设备和服务供应商提供分析诊断、创新评估等服务,鼓励智能制造优势企业针对产业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推广一批成熟使用的单元装备和先进技术。

低能耗、高可靠性、智能化、高性能等是当今汽车动力总成的发展趋势。为了缩小我国汽车产业动力总成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改善产品性能、能耗和可靠性的问题,智能制造将在其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对动力总成行业产品的性能、质量和能耗等指标的要求日趋严苛
汽车产业在经历“黄金十年”高速发展后,正处于由低成本、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能耗大、排污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的行业趋势中。

作为汽车的核心系统,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质量和能耗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稳定、能效、排放等重要指标,其性能将直接决定整车质量的优劣,进而将间接影响到能源、环境和气候等国家宏观命题。

因此,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整车厂将持续推进自身动力总成系统的性能、质量和能耗等指标向更先进的水平发展,努力打造出性能与品质兼备的优质动力总成系统,突出新车型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在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国家战略下,能耗排放等指标也对整车厂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整车厂必须通过对动力总成系统的能效技术进行定期的升级,才能满足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排放技术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而间接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③以公司为代表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供应商,将通过智能化测试设备和服务,协助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自主技术实现突破,打破国际车企的垄断 具体而言,公司通过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采集汽车动力总成关键的基础数据,构建了汽车动力总成的数据信息库,确定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性能、质量控制标准的最佳范围,为实现动力总成自主技术突破、产品品质及性能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汽车产业动力总成体系将依托行业内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智能制造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设备和服务的创新应用,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促进智能研发设计、智能生产质检、智能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流程的产业化,逐步积累和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品牌形象。

3、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国内外发展现状
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针对动力总成关键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进行试验或检验,目的在于验证产品的开发、生产是否符合汽车厂商自身的标准和安全、环保、排放等国家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在新车研发测试和生产环节测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一般指针对发动机、变速箱、涡轮增压器、电机、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进行测试的试验台架,是判定汽车动力总成是否合格,是否满足车辆匹配要求的主要测试设备。

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简单测试设备、模拟电控测试设备、数字化测试设备、动态测试设备和测试中心的建设、动力总成测试中心持续升级和数据库建设。


项目汽车动力总成测 试设备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特征
第一 阶段简单测试设备由于电子元器件产品落后,该阶段的测试设备主要依赖手动控制, 此外,该阶段的测试设备测试项目单一、控制精度不高、可靠性 差、故障较多、测试效率低,测试数据主要凭借经验分析,对测 试人员相关专业经验的积累要求较高。
第二 阶段模拟电控测试 设备随着工控机技术和 PLC技术的引入,此阶段的测试设备实现了程 序自动控制、自动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极大的提升了测试效率。
第三 阶段数字化测试设备此阶段的测试设备开始全面采用数字化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据采集精度和分析准确度的提升和成 本的下降,该时期的测试设备供应商注重测控技术的迭代,逐步 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测试能力及解决方案。
第四 阶段动态测试设备和 测试中心的建设该阶段的测试设备偏重测控问题的解决,通过引入了高动态测试 所必须的电力测功机、排放分析仪、高精度瞬态油耗仪等测试设 备并引入了声学分析仪器,测控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第五 阶段动力总成测试中 心持续升级和数 据库建设该阶段偏重于数据库的持续建设,汽车行业内不断出现跨界厂商, 这使得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在汽车价值链中的比重逐步增加,汽 车制造进入智能制造时代,测试中心的台架建设也进入了信息化 和智能化时代。
(1)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国外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及相关配套测试设备、服务行业在全球市场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汽车产业跨世纪的发展历程,动力总成测试领域的国际龙头企业,如奥地利 AVL、德国 FEV、英国 Ricardo、日本 Horiba和德国蒂森克虏伯等,通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汽车行业实践,不但强化了自身测试设备的设计和实践能力,还掌握了被测试的汽车动力总成产品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甚至能积极预见和协同开发新一代的动力总成产品,逐步延伸出产品加服务的业务模式,形成综合设备、服务和工程咨询为一体化方案的业务模式。

借助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国外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的发展已进入第五阶段,测试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具有比较完善的测试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集成和应用,能够将真实零部件和虚拟零部件有效结合起来进行联合测试,已经代替了相当一部分的实况道路试验验证,并对各类的动力总成系统进行多种项目测试。

(2)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虽然依靠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提升,已经位居世界龙头地位,但在自主技术方面,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落后。由于汽车产业上下游发展的高度关联性,如同国内整车厂较之国外同行起步较晚一样,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企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的发展尚处于第三、第四阶段,面向高端应用市场的测试设备及服务基本被 AVL、Horiba、FEV等国外供应商垄断,导致了中国车企在进行动力总成独立自主的研发设计过程中,长期无法摆脱对国外厂商测试技术和经验的依赖。

①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国际厂商垄断
动力总成是汽车中最核心的系统,发动机或变速箱等动力总成核心产品的测试技术也是汽车中极具技术含量的测试领域,是业内企业测试技术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国际知名测试供应商均掌握着动力总成的关键测试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的面向发动机或变速箱等动力总成产品的核心测试设备,并保持着持续提升动力总成测试技术的能力,独立自主的测试技术是发展动力总成产品的前提,更是跻身汽车强国的基本条件。

②面向高端应用市场的测试设备及服务存在严重缺失
面向高端应用市场的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及服务的缺失和落后,制约着我国汽车动力总成领域未来持续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动力总成领域的生产制造、检测试验等测试设备及服务依赖国外的现象非常严重,关键测试设备、关键传感器和仪器绝大多数需要依靠进口,缺乏产品与零件的试验数据库和数据积累,关键零件的测试设备尚未建立体系化的标准。虽然依靠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国内测试企业培养和积累了部分客户资源,但大部分测试设备的性能、精度、功能和测试服务的配套能力与国外厂商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因此产品服务定位主要集中在低端应用市场。面向高端应用市场的测试设备及服务严重缺失,阻碍了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发展。

(五)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支持引领发展
2015年 5月 8日国务院公布旨在强化高端制造业、将中国建设为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 2025》,其中明确提出要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包括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设备等,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对于内燃机测试技术及设备要开发关键零部件制造过程在线监测技术与装置,发展产品在线测试及可靠性设备,开发内燃机可靠性、排气后处理装置耐久性专用智能化测试设备,建立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及系统的可靠性集成数据库建设。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汽车产业的认证检验检测能力,推进建立汽车开发数据库、工程数据中心和专利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重点为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发包括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五类关键技术装备。

公司所处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细分领域涉及软件、电气、机械、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摆脱了以往长期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的状况,提升了我国汽车智能测试领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对我国汽车工业今后陆续研发投产新车型的安全、节能环保有着(2)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动力总成测试技术的持续升级和广泛应用,将推动我国汽车动力总成实现自主技术突破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柱。紧跟建设制造强国、工业强基的国家战略部署,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

高效的发动机、先进的变速器等动力总成核心部件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基础条件,但目前我国汽车动力总成产业链对外依赖明显,需要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设计、制造等关键环节来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化程度,而与之配套的智能测试则是其自主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自主领域提供了体系性的工程验证、品质测试等完善产业结构的优化服务,有利于解决自主体系结构缺陷的问题。公司作为行业内的典型代表,通过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为实现国内动力总成领域的自主技术突破、产品品质及性能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增长,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步缩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差距,可以为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提供更加体系化、定制化和规范化的智能测试设备和服务,进而推动我国汽车动力总成的自主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我国现代化汽车动力总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对智能测试设备和服务等的需求也将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这一态势将进一步促进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新兴技术将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融合,产品研发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3)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趋势越发明显
全球龙头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占据了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领域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各主流整车厂商大多进口成本较高的国外设备,同时由于进口设备的技术人员驻扎国内较少,无法及时地根据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设备进行调试或改造。但随着如公司等国内一批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长期以来在该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并且基于多年来国内测试服务厂商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大量实践应用,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技术在测试功能类型、测试准确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逐渐形成了与国际厂商竞争的实力。

同时,在同样满足客户测试需求和产品技术性能指标相当的情况下,国内厂商产品的销售价格对比欧美品牌同类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此外,受益于本地化的售后服务以及定制化安装调试,下游整车厂商及动力总成零部件供应商愈发青睐本土化测试设备及服务提供商。在同国外厂商竞争时,性价比优势和本地化服务优势使国内企业具备了与下游客户的议价空间和谈判余地,国内市场进口替代趋势越发明显。

(4)节能环保战略助推新能源汽车智能测试市场的扩大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正不断推动着汽车行业的新能源革新,目前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家能源安全和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政策性需求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具有确定性。政府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此外,在节能环境大趋势下,行业排放标准升级政策也在影响新车型的数目,带来了汽车智能测试行业业务的增量。

(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化实施为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领域供应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
汽车产业历来都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同世界强国比肩的经济主战场。

全球化发展布局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链各类参与者在新时期的经营战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导下,国内车企及相关配套厂商陆续在“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上的沿线各国积极开展业务拓展。作为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公司将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有利时机,紧跟下游客户出海建设的配套需要,通过自身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商业口碑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汽车产业优化升级、构建互惠互利共同体的宏大体系建设中,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保障。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合作,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技术将日趋成熟,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将逐步接轨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形象,推动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和技术在“一带一路”地区的推广普及,在响应国家号召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

(6)智能汽车成为产业发展方向,IMU和智能驾驶测试应用前景广阔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从发展层面看,一些跨国企业率先开展产业布局,一些国家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2020年 2月,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指出,到 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汽车的发展将拉动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在内的相关器件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对道路状况进行实时预测,为此,智能汽车必须具备远超我们人类的检测感知能力。惯性导航系统(INS)是 L3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车辆不可或缺的模块,能够在 GPS、GNSS、5G等外部信号不佳时通过自身运动信息实现定位。

惯性测量单元(IMU)则是 INS中的核心部件,其原理是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以确定其的位置信息,实现导航和定位的目的。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

智能汽车的发展将带动智能驾驶测试相关领域的发展。《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在主要任务中提到,需完善测试评价技术,建立健全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及测试基础数据库;推动企业、第三方技术试验及安全运行测试评价机构能力建设。随着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纵深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的测试验证需求将大幅提升。

2、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下游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
2007年-2017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较快的时期,2018年受宏观经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等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中国汽车产业从快速成长步入平稳成熟期,进入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阶段。作为汽车消费大国,2019年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十部门下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的落实,汽车消费有望得到提振,并且政府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刺激经济,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带动“轻量化”、“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子行业的快速发展。

2020年以来,虽然新冠疫情期间相关激励政策相继出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今后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整车厂、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仍可能受到宏观经济下滑及行业周期波动的不利影响出现产销量下滑,将可能造成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行业公司收入、利润下滑,因此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行业存在受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的挑战。

(2)专业人才缺乏
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产品的研制融合多学科的高精尖技术,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人才培养周期长,导致了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产品的研发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行业起步较晚,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较缺乏。

(六)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竞争对手
1、行业竞争对手
公司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测试设备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奥地利 AVL、德国 FEV、英国 Ricardo、日本 Horiba、德国蒂森克虏伯和中国汽研等,竞争对手主要为国际龙头企业,兼具技术和规模优势,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为其产品类型的一部分,由于其拥有丰富的资金和业务资源,且公司历史悠久,业务起步较早,借助汽车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在行业内具有先发优势,技术成熟度高,在国内主要发展高端市场。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可以与各国际龙头展开直接竞争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争夺国内的高端客户市场,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经验积累,公司获得了众多国内大型整车厂和动力总成产品供应商的认可,在国内打破了国际厂商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

2、主要竞争对手

公司名称经营情况市场地位及技术实力
奥地利 AVLAVL为客户提供有关乘 用车、商用车等各类车 辆及工程机械的动力总 成系统及整车开发所需 的工程咨询、测试设备 及仿真软件,是一家拥 有全面服务能力的全球 性的独立公司。AVL成立于 1948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从事内燃机 设计开发、动力总成研究分析以及有关测试系统和设 备开发制造的独立公司,全世界所有的发动机制造商 都在 AVL的客户名单里,特别是内燃机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AVL有 700多名服务工程师,在 50 多个地方工作,在 17个地方运营 240多个自己的台 架。凭借 AVL全球专业团队的知识和经验,AVL技 术中心可以完成各类商用车及乘用车汽、柴油发动机 的设计、仿真及开发,帮助本地客户迅速掌握动力系 统电动化技术(混合动力、纯电动、电池管理等)。
德国 FEVFEV为一家集内燃机, 传统、电力、可替代能 源车辆驱动系统、新能 源科技设计开发的国际 知名公司,致力于提供 高质量的整车和动力总 成系统设计、开发和集 成,以及测试设备工程 服务,是全球各大先进 测试系统、测试工具与 服务的主要供应商。FEV成立于 1978年,在全球拥有一系列先进的发动 机测试舱,整车测试设施与实验室、技术中心,这些 技术中心代表了世界先进的内燃机、柴油机、新能源 汽车传动系统、整车系统设计、分析与开发。FEV 利用先进的设计分析与仿真平台,并通过自动的数据 获取与测试控制系统,确保快速准确的传动系统及整 车测试。 FEV在全球拥有 6,700名高技能研发专家;在动力总 成开发方面,福特公司授予 FEV Q1奖,Q1全球标 准是具备极高评价的质量标志。
英国 RicardoRicardo是世界著名的 汽车动力技术开发公 司,致力于开发发动机、 变速箱和电驱动、车辆 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 混动电动系统。Ricardo成立于 1915年,工程技术特长涵盖了发动机 总成控制、电子和软件发展,以及最新的动力传动系 统,尤其是在汽车和发动机研发技术方面有丰富经验 和全球一流的水平。
日本 HoribaHoriba是一家在科研开 发、汽车测试系统、质 量检测等领域提供相关 产品和技术服务的领先 供应商。Horiba成立于 1945年,向遍布全球各地的用户大量 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分析仪器系统及系列产品。 应用范围从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放检测的研发到过程 及环境监测,体外医疗检测,半导体制造和计量,以 及范围广泛的科技研发和质量控制测量。 Horiba的汽车测试系统部作为发动机、传动系、制动 器、风洞及排放测试设备的供应商,始终处于全球领 先地位,从简单的发动机试验到复杂的动力学研究、 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开发,能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 案,具备交钥匙工程的能力。
德国蒂森 克虏伯蒂森克虏伯是一家来自 德国的多元化工业集 团,产品范围涉及钢铁、 汽车技术、机器制造、 工程设计、电梯及贸易 等领域。蒂森克虏伯成立于 1811年,目前业务分布在全球 78 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162,000名员工专注于为全球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工业流程和服务,与 客户共同研发在“材料”、“机械”和“工程”领域 的全面解决方案。 蒂森克虏伯汽车业务包括为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设 计工厂以及生产线,提供与车身和总装设备相关的控 制和测试系统、涵盖汽车总成性能设计、开发、测试 等环节的技术服务。
中国汽研中国汽研是我国汽车行 业公共技术服务商之 一,为汽车行业提供产中国汽研成立于 1965年,拥有较强的汽车技术研发 能力、一流的试验设备和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并建设 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产品开发、试验研究、质量检测的
公司名称经营情况市场地位及技术实力
 品开发、测试评价等全 方位的技术服务,主营 业务包括技术服务业务 和产业化制造业务两大 部分。重要基地及技术支撑机构。 中国汽研为我国汽车行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和公共技 术服务机构,是我国汽车测试评价及质量监督检验技 术服务的主要提供商,拥有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重庆)、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检测和研发平台,在我国汽车技术 服务领域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
联测科技联测科技是一家动力系 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 商,主营业务为动力系 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 发、制造和销售,以及 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 服务。联测科技成立于 2002年,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 方案提供商,迄今为止,已成功为新能源汽车领域、 燃油汽车领域的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动力系统智能 测试装备及测试验证服务,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商 业信誉和品牌形象。
(七)所处行业与上下游的关联性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