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依科技(688071):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原标题:华依科技: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股票代码:688071 股票简称:华依科技 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集说明书 (申报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声 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目 录 声 明............................................................................................................................ 1 目 录............................................................................................................................ 2 释 义............................................................................................................................ 4 一、普通名词释义 ................................................................................................. 4 二、专业名词释义 ................................................................................................. 6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8 一、公司基本情况 ................................................................................................. 8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 8 三、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 10 四、公司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 32 五、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 ............................... 38 六、公司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 41 第二节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概要 ........................................................... 44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 44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 48 三、本次发行方案概况 ....................................................................................... 49 四、募集资金投向 ............................................................................................... 52 五、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52 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是否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52 七、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审批程序 ............................................................... 53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54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54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 54 三、发行人的实施能力及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 ............................................... 82 四、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营业务的说明,以及募投项目实施促进公司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方式 ............................................................... 83 五、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的关系 ....................................... 84 六、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 85 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 85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87 一、本次发行后公司业务与资产、公司章程、股东结构、高管和业务结构的变动情况 ............................................................................................................... 87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变化 ........................................... 88 三、本次发行后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 ............... 88 四、本次发行后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之间的业务关系、管理关系、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的变化情况 ........................................................................... 89 五、本次发行后公司资金、资产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占用,或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的情形 ............................................................... 89 六、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说明 ........................... 89 七、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说明 ............................................................... 89 八、本次发行对公司负债情况的影响 ............................................................... 90 第五节 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91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的相关风险 .............................................. 91 二、行业及市场风险 ........................................................................................... 91 三、业务经营风险 ............................................................................................... 92 四、财务风险 ....................................................................................................... 94 五、募投项目相关风险 ....................................................................................... 95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声明 ................................................................................... 97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97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 98 三、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声明 ....................................................................... 99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 102 五、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 103 六、发行人董事会声明 ..................................................................................... 104 释 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文义另有说明,下列词语具有如下特定含义: 一、普通名词释义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一)股权结构 截至 2022年 3月 31日,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基本情况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均为励寅,励寅直接持有公司 24.50%的股份。 黄大庆、秦立罡系励寅的一致行动人,励寅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42.81%的股份。按本次发行上限 21,853,432股测算,假设励寅及其一致行动人不参与认购,则本次发行完成后,励寅及其一致行动人仍将控制公司 32.93%的股份,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制地位未发生变化。因此,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化。 励寅先生,1962年出生,中国国籍,拥有德国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复旦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1984年 7月至 1989年 5月任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进出口部外销业务经理;1989年 5月至 1992年 12月任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出口二部经理;1993年 2月至 1998年 7月任德国法兰克福高迅实业公司进出口部部门经理;1998年 11月创立上海华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历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 11月至今任上海华依创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2005年 9月至今任上海华依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黄大庆先生,1963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国际政治学院德语专业,本科学历。1984年 7月至 1998年 4月就职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第四办公室,1998年 11月与励寅创立上海华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秦立罡先生,1960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上海第二纺织工业学校,中专学历。1982年 8月至 1987年 3月任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茶巾厂技术科技术员;1987年 3月至 1993年 5月任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四部外销员;1993年 5月至 1997年 12月任上海外经贸申和进出口有限公司纺织品分公司总经理;1998年 1月至 2005年 10月任上海华源企业发展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出口八部部门经理;2005年 9月至今任上海华依源进出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00年 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三、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属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业务,是一家专业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 (二)主管部门和监管体系 1、行业主管部门 行业主要管理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工信部主要负责拟定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等;科技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等工作。 2、行业自律组织 公司所处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主要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这些相关行业自律性组织主要负责在行业和会员单位内组织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技术交流、进行市场研究等工作,在政府部门和企业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行业主要政策和法规 1、当下我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升级的关键时刻,为全面推进建设智能转型、制造强国、工业强基的国家战略部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全局性的产业政策及纲领规划:
1、我国汽车行业概述 (1)2021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蝉联全球第一,汽车行业产销形势逐步回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从 2007年至 2021年,我国汽车产量从 888.24万辆增长至 2,608.2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8.00%;中国汽车销量从 2007年的 879.15万辆增长至 2021年的 2,627.5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 8.13%。 我国历年汽车产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产销量自 2017年达到最高点后,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主要原因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我国汽车行业在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和制造业整体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也处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受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的影响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但从年度产销量绝对总额来看,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2021年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产销量有所回暖,同比分别增长 3.4%和 3.8%。 (2)鉴于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中长期成长潜力依旧,未来增量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虽然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及新冠疫情影响等原因造成了汽车产业短期景气度偏低,但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中长期成长潜力依旧,未来增量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根据公安部数据统计,截至 2021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3.02亿辆。因此,无论是从增量维度还是存量维度,我国消费者需求足以推动着市场继续发展。从长期来看,我国目前千人拥车量约为 186辆,与美国(837辆)、澳大利亚(747辆)、意大利(695辆)等传统发达市场相距甚远;即使与马来西亚(433辆)、俄罗斯(373辆)等发展中市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同时,也进一步预示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 数据来源:公安部、2019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 (3)双碳目标促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稳定扩大 2020年 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明确提出了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战略目标,绿色、清洁、低碳的能源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市场主流。2021年 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出的“碳达峰十大行动”中明确指出了 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将达到 40%左右。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的汽车保有结构将逐步发生改变,传统燃油车份额将有序让渡给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动化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3-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持续上升,2021年占比为 13.4%,较 2020年的 5.4%有显著提升。2020年 10月,国务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扩大的趋势,进而带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及服务等市场需求稳步增加。 (4)智能汽车成为产业发展方向,行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从发展层面看,一些跨国企业率先开展产业布局,一些国家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2020年 2月,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指出,到 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汽车的发展将拉动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在内的相关器件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对道路状况进行实时预测,为此,智能汽车必须具备远超我们人类的检测感知能力。惯性导航系统(INS)是 L3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车辆不可或缺的模块,能够在 GPS、GNSS、5G等外部信号不佳时通过自身运动信息实现定位。 惯性测量单元(IMU)则是 INS中的核心部件,其原理是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以确定其的位置信息,实现导航和定位的目的。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 智能汽车的发展将带动智能驾驶测试相关领域的发展。《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在主要任务中提到,需完善测试评价技术,建立健全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及测试基础数据库;推动企业、第三方技术试验及安全运行测试评价机构能力建设。随着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纵深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的测试验证需求将大幅提升。 2、汽车动力总成领域发展状况及趋势 (1)动力总成处于汽车产业的核心地位,是汽车产业实现自主发展和升级的基础 ①动力总成系统是汽车最具价值量的核心命脉 汽车动力总成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为动能,进而驱动汽车运动的一种能源转换与利用装置,主要包括发动机及其相应的变速箱系统,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系统。在实际的汽车产品中,由发动机或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变速箱以及后续传动系统转化为驱动力。 整车汇集各种专业技术于一身,作为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结构较复杂的交通工具,其中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的动力总成系统是汽车的核心命脉。对于整车厂而言,动力总成是最具价值量的核心部件。 ②动力总成的发展对缓解国家环境和能源的压力具有非凡的意义 作为汽车的核心系统,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稳定、能效、排放等重要指标,是整车产品运行的心脏,其性能将直接决定整车质量的优劣,进而将间接影响到能源、环境和气候等国家宏观命题。 开展动力总成节能减排升级,提高其运行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保护环境的必要和有效途径。 ③提升汽车动力总成竞争力将成为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动力总成作为汽车产业中的战略性领域,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跨越多学科、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领域,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和精密制造等诸多高新技术,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曾表示,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变革期,汽车产业在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这给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零部件产业也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变革与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和基础载体。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提升汽车动力总成竞争力将成为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2)我国汽车动力总成领域自主技术薄弱、高效的研发协作体系尚未建立 ①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缺乏自主研发设计能力 国内的汽车产业主要通过合资方式发展壮大,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但合资企业依靠国外图纸生产发动机,中方并没有动力总成开发全过程的经验,在开发经验上存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不足。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兴起后,自主品牌车企往往依靠国外咨询公司设计发动机,并不能独立主导设计开发。 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研发设计能力同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研发经验和动力欠缺,缺乏知识支持和数据积累及设计工具、软件支持,没有完整的产品开发数据库,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等相关标准不够健全,难以形成高效的产品创新设计的能力。 ②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尚未建立高效的研发协作体系 除了自主研发设计能力的缺失,我国还没有建立能与国外汽车公司在动力总成技术上进行抗衡的研发体系,即面向汽车动力总成发展需求,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协同创新,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研发体系。 该体系以整车厂为核心,由各零部件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进,一大批具备行业、专业特色的“专精特”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型企业深度参与。 同时,动力总成配套零部件基础薄弱,制约了动力总成研发协作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作,使动力总成产品无法向国外同行看齐,关键基础元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进一步限制了自主研发设计和技术及时的升级改进。 综上,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自主技术上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动力总成可靠性差、综合能效和排放水平差距大、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体系不完善、在新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差别悬殊。前述原因导致了我国自主汽车动力总成的市场认可度低,一些高端动力总成的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汽车动力总成的自主发展,那么在能源、环境、气候和法规问题的压力下,随着国外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加速发展,中国汽车动力总成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 (3)我国汽车动力总成的自主发展将受益于智能制造,以华依科技为代表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供应商,将通过智能化测试设备和服务,协助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自主技术实现突破,改善动力总成产品的性能、质量和能耗等指标,逐步打破国外垄断 ①智能制造对于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融合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直接决定了中国汽车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工信部、财政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检测与装配设备已经成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的重点。国家明确鼓励支持第三方智能制造设备和服务供应商提供分析诊断、创新评估等服务,鼓励智能制造优势企业针对产业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推广一批成熟使用的单元装备和先进技术。 低能耗、高可靠性、智能化、高性能等是当今汽车动力总成的发展趋势。为了缩小我国汽车产业动力总成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改善产品性能、能耗和可靠性的问题,智能制造将在其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对动力总成行业产品的性能、质量和能耗等指标的要求日趋严苛 汽车产业在经历“黄金十年”高速发展后,正处于由低成本、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能耗大、排污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的行业趋势中。 作为汽车的核心系统,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质量和能耗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稳定、能效、排放等重要指标,其性能将直接决定整车质量的优劣,进而将间接影响到能源、环境和气候等国家宏观命题。 因此,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整车厂将持续推进自身动力总成系统的性能、质量和能耗等指标向更先进的水平发展,努力打造出性能与品质兼备的优质动力总成系统,突出新车型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在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国家战略下,能耗排放等指标也对整车厂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整车厂必须通过对动力总成系统的能效技术进行定期的升级,才能满足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排放技术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而间接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③以公司为代表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供应商,将通过智能化测试设备和服务,协助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行业自主技术实现突破,打破国际车企的垄断 具体而言,公司通过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采集汽车动力总成关键的基础数据,构建了汽车动力总成的数据信息库,确定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性能、质量控制标准的最佳范围,为实现动力总成自主技术突破、产品品质及性能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汽车产业动力总成体系将依托行业内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智能制造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设备和服务的创新应用,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促进智能研发设计、智能生产质检、智能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流程的产业化,逐步积累和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品牌形象。 3、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国内外发展现状 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针对动力总成关键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进行试验或检验,目的在于验证产品的开发、生产是否符合汽车厂商自身的标准和安全、环保、排放等国家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在新车研发测试和生产环节测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一般指针对发动机、变速箱、涡轮增压器、电机、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进行测试的试验台架,是判定汽车动力总成是否合格,是否满足车辆匹配要求的主要测试设备。 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简单测试设备、模拟电控测试设备、数字化测试设备、动态测试设备和测试中心的建设、动力总成测试中心持续升级和数据库建设。
汽车产业及相关配套测试设备、服务行业在全球市场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汽车产业跨世纪的发展历程,动力总成测试领域的国际龙头企业,如奥地利 AVL、德国 FEV、英国 Ricardo、日本 Horiba和德国蒂森克虏伯等,通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汽车行业实践,不但强化了自身测试设备的设计和实践能力,还掌握了被测试的汽车动力总成产品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甚至能积极预见和协同开发新一代的动力总成产品,逐步延伸出产品加服务的业务模式,形成综合设备、服务和工程咨询为一体化方案的业务模式。 借助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国外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的发展已进入第五阶段,测试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具有比较完善的测试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集成和应用,能够将真实零部件和虚拟零部件有效结合起来进行联合测试,已经代替了相当一部分的实况道路试验验证,并对各类的动力总成系统进行多种项目测试。 (2)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虽然依靠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提升,已经位居世界龙头地位,但在自主技术方面,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落后。由于汽车产业上下游发展的高度关联性,如同国内整车厂较之国外同行起步较晚一样,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企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的发展尚处于第三、第四阶段,面向高端应用市场的测试设备及服务基本被 AVL、Horiba、FEV等国外供应商垄断,导致了中国车企在进行动力总成独立自主的研发设计过程中,长期无法摆脱对国外厂商测试技术和经验的依赖。 ①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国际厂商垄断 动力总成是汽车中最核心的系统,发动机或变速箱等动力总成核心产品的测试技术也是汽车中极具技术含量的测试领域,是业内企业测试技术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国际知名测试供应商均掌握着动力总成的关键测试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的面向发动机或变速箱等动力总成产品的核心测试设备,并保持着持续提升动力总成测试技术的能力,独立自主的测试技术是发展动力总成产品的前提,更是跻身汽车强国的基本条件。 ②面向高端应用市场的测试设备及服务存在严重缺失 面向高端应用市场的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及服务的缺失和落后,制约着我国汽车动力总成领域未来持续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动力总成领域的生产制造、检测试验等测试设备及服务依赖国外的现象非常严重,关键测试设备、关键传感器和仪器绝大多数需要依靠进口,缺乏产品与零件的试验数据库和数据积累,关键零件的测试设备尚未建立体系化的标准。虽然依靠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国内测试企业培养和积累了部分客户资源,但大部分测试设备的性能、精度、功能和测试服务的配套能力与国外厂商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因此产品服务定位主要集中在低端应用市场。面向高端应用市场的测试设备及服务严重缺失,阻碍了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发展。 (五)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支持引领发展 2015年 5月 8日国务院公布旨在强化高端制造业、将中国建设为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 2025》,其中明确提出要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包括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设备等,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对于内燃机测试技术及设备要开发关键零部件制造过程在线监测技术与装置,发展产品在线测试及可靠性设备,开发内燃机可靠性、排气后处理装置耐久性专用智能化测试设备,建立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及系统的可靠性集成数据库建设。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汽车产业的认证检验检测能力,推进建立汽车开发数据库、工程数据中心和专利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重点为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发包括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五类关键技术装备。 公司所处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细分领域涉及软件、电气、机械、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摆脱了以往长期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的状况,提升了我国汽车智能测试领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对我国汽车工业今后陆续研发投产新车型的安全、节能环保有着(2)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动力总成测试技术的持续升级和广泛应用,将推动我国汽车动力总成实现自主技术突破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柱。紧跟建设制造强国、工业强基的国家战略部署,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 高效的发动机、先进的变速器等动力总成核心部件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基础条件,但目前我国汽车动力总成产业链对外依赖明显,需要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设计、制造等关键环节来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化程度,而与之配套的智能测试则是其自主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我国汽车动力总成自主领域提供了体系性的工程验证、品质测试等完善产业结构的优化服务,有利于解决自主体系结构缺陷的问题。公司作为行业内的典型代表,通过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为实现国内动力总成领域的自主技术突破、产品品质及性能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增长,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步缩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差距,可以为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提供更加体系化、定制化和规范化的智能测试设备和服务,进而推动我国汽车动力总成的自主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我国现代化汽车动力总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对智能测试设备和服务等的需求也将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这一态势将进一步促进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新兴技术将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融合,产品研发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3)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趋势越发明显 全球龙头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占据了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领域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各主流整车厂商大多进口成本较高的国外设备,同时由于进口设备的技术人员驻扎国内较少,无法及时地根据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设备进行调试或改造。但随着如公司等国内一批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长期以来在该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并且基于多年来国内测试服务厂商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大量实践应用,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技术在测试功能类型、测试准确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逐渐形成了与国际厂商竞争的实力。 同时,在同样满足客户测试需求和产品技术性能指标相当的情况下,国内厂商产品的销售价格对比欧美品牌同类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此外,受益于本地化的售后服务以及定制化安装调试,下游整车厂商及动力总成零部件供应商愈发青睐本土化测试设备及服务提供商。在同国外厂商竞争时,性价比优势和本地化服务优势使国内企业具备了与下游客户的议价空间和谈判余地,国内市场进口替代趋势越发明显。 (4)节能环保战略助推新能源汽车智能测试市场的扩大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正不断推动着汽车行业的新能源革新,目前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家能源安全和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政策性需求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具有确定性。政府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此外,在节能环境大趋势下,行业排放标准升级政策也在影响新车型的数目,带来了汽车智能测试行业业务的增量。 (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化实施为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领域供应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 汽车产业历来都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同世界强国比肩的经济主战场。 全球化发展布局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链各类参与者在新时期的经营战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导下,国内车企及相关配套厂商陆续在“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上的沿线各国积极开展业务拓展。作为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公司将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有利时机,紧跟下游客户出海建设的配套需要,通过自身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商业口碑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汽车产业优化升级、构建互惠互利共同体的宏大体系建设中,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保障。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合作,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技术将日趋成熟,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将逐步接轨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形象,推动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和技术在“一带一路”地区的推广普及,在响应国家号召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 (6)智能汽车成为产业发展方向,IMU和智能驾驶测试应用前景广阔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从发展层面看,一些跨国企业率先开展产业布局,一些国家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2020年 2月,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指出,到 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汽车的发展将拉动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在内的相关器件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对道路状况进行实时预测,为此,智能汽车必须具备远超我们人类的检测感知能力。惯性导航系统(INS)是 L3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车辆不可或缺的模块,能够在 GPS、GNSS、5G等外部信号不佳时通过自身运动信息实现定位。 惯性测量单元(IMU)则是 INS中的核心部件,其原理是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以确定其的位置信息,实现导航和定位的目的。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 智能汽车的发展将带动智能驾驶测试相关领域的发展。《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在主要任务中提到,需完善测试评价技术,建立健全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及测试基础数据库;推动企业、第三方技术试验及安全运行测试评价机构能力建设。随着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纵深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的测试验证需求将大幅提升。 2、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下游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 2007年-2017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较快的时期,2018年受宏观经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等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中国汽车产业从快速成长步入平稳成熟期,进入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阶段。作为汽车消费大国,2019年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十部门下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的落实,汽车消费有望得到提振,并且政府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刺激经济,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带动“轻量化”、“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子行业的快速发展。 2020年以来,虽然新冠疫情期间相关激励政策相继出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今后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整车厂、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仍可能受到宏观经济下滑及行业周期波动的不利影响出现产销量下滑,将可能造成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行业公司收入、利润下滑,因此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行业存在受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的挑战。 (2)专业人才缺乏 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产品的研制融合多学科的高精尖技术,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人才培养周期长,导致了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产品的研发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我国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行业起步较晚,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较缺乏。 (六)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竞争对手 1、行业竞争对手 公司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测试设备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奥地利 AVL、德国 FEV、英国 Ricardo、日本 Horiba、德国蒂森克虏伯和中国汽研等,竞争对手主要为国际龙头企业,兼具技术和规模优势,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为其产品类型的一部分,由于其拥有丰富的资金和业务资源,且公司历史悠久,业务起步较早,借助汽车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在行业内具有先发优势,技术成熟度高,在国内主要发展高端市场。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可以与各国际龙头展开直接竞争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争夺国内的高端客户市场,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经验积累,公司获得了众多国内大型整车厂和动力总成产品供应商的认可,在国内打破了国际厂商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 2、主要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