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辉能源(300438):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原标题:鹏辉能源: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股票简称:鹏辉能源 股票代码:300438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uangzhou Great Power Energy&Technology Co., Ltd. (注册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市良路(西村段)912号)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修订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声 明 本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本募集说明书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本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均不表明其对发行人所发行证券的价值或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重大事项提示 本公司提请投资者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第六节 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章节,并特别注意以下风险: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尽管公司根据以往项目经验对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规划,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存在各种不确定和不可预期因素,如厂房建设工期、生产设备安装调试、量产达标等方面存在一定风险,都可能对项目的建设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公司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项目组织、人力资源建设、资金筹措及运作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的需要,如采购、生产不能有序进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出现隐患等,公司的经营将受到不利影响。 二、多个项目同时实施的资金压力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及新增项目建设支出规模也日益增长。为满足公司不断增加的资金需求,除通过经营活动补充流动资金外,公司还通过非公开发行、发行可转债以及银行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及产能提升扩建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公司现有的产能扩充类项目的投资建设计划,包括本次募投项目在内,公司未来尚有多个产能扩建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相关项目建设及运营阶段的资金需求亦随之增加,公司财务杠杆有增加的趋势。如公司本次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未来外部融资环境趋紧或公司持续融资能力受限,公司将面临较大的运营资金压力及财务费用负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此外,若公司不能有效协调多个项目建设推进,相关生产运营计划安排不当,则公司将面临本次募投项目建设及其他拟建设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能消化的风险 产能,并以扩大储能类锂电池产能为主。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产后,公司储能类锂电池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尽管公司前期已对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审慎的论证,设计产能也充分考虑了相关政策环境、行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但不排除因为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或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或公司市场开拓不力,导致公司面临新增产能不能完全消化的风险。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收益水平的风险 公司基于产业政策、行业发展、竞争格局、客户需求等因素对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但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面临着技术替代、产业政策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市场推广效果不理想、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单价下行或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不足,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项目延期实施等诸多风险,都可能导致项目最终实现的投资效益与公司预估存在一定的差距,出现短期内无法盈利的风险或募投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折旧摊销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 由于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规模较大,且主要为资本性支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资产规模的增加将导致年折旧费、年摊销费用增加。前次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现有资本性支出项目涉及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投资规模较大。前述项目在 2022-2024年产生的折旧摊销费用(考虑抵税因素影响)占公司当年整体预计营业收入(以发行人 2022年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设定的 2022年-2024年业绩考核目标为参考,不构成发行人盈利预测)的比例分别为 3.14%、2.49%和 2.16%;占公司当年整体预计合并归母净利润(以前述整体预计营业收入金额为基础测算,不构成发行人盈利预测)的比例分别为52.35%、41.57%和36.03%。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较快产生效益以弥补新增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带来的折旧和摊销,则募投项目的投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 六、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及应收票据坏账风险 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为25,910.34万元、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1,275.33万元,合计金额为 200,943.66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为 35.33%,金额和占比较大。发行人应收账款中部分涉及诉讼,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发行人涉及诉讼的大额应收账款(单笔应收账款余额大于 1,000万元)共计 5笔,已全部计提坏账。虽然公司客户多为业内知名客户,且账龄主要集中在一年以内,但仍然存在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支持政策或行业发展前景发生不利变化,个别客户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导致公司不能及时收回款项或者票据到期无法兑付的风险,并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七、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受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及规模也会出现一定波动。为降低原材料价格和供应风险,公司已采取供应链管控等措施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另外,公司已建立及时追踪重要原材料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的信息系统,通过提前采购等措施,有效控制成本。 尽管公司已建立较完善的原材料采购管理体系,但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突发性事件仍有可能对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发生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升的情况,或内部采购管理措施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将可能导致公司不能及时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采购价格较高,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八、存货规模增长及存货跌价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导致存货规模相应增长。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发行人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 89,796.56万元、87,660.85万元、160,422.11万元和230,467.92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16.63%、12.60%、18.86%和 24.03%,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和委托加工物资等。公司存货规模增长会占用一定的流动资金,若不能有效进行存货管理,将可能导致公司运营效率降低的风险。适量的存货有助于保障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公司 1年以上库龄的存货金额占比较低,且公司存货跌价政策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基本一致,但如果未来原材料、库存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或者供需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存货减值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九、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风险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 2022年 1-6月,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44%、16.57%、14.74%和 15.90%,波动幅度较大,主要系销售端受到技术迭代、制造工艺进步、竞争加剧、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成本端受到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致。未来若出现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新能源汽车政策不利调整、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售价发生不利变化或者发行人未能保持技术、产品、客户等行业竞争优势等情形,则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十、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引起的风险 公司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发展,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水平位于行业前列。由于锂离子电池产品应用市场、环境对产品性能品质要求较为严格,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改进工艺和材料、创新产品,才能持续满足市场竞争发展的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始终保持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并持续进步,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十一、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具前景的绿色二次电池,其产业发展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整体战略,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若国内外补贴、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影响全球经济,并对新能源产业链的生产运营带来冲击。若未来全球范围内疫情防控态势恶化、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下滑,将影响整个新能源以及储能电池行业、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十二、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支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锂离子电池作为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核心产品,在储能电池应用场景逐步成熟,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吸引新进入者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竞争,同时现有锂离子电池企业不断扩充产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将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十三、经营业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部经济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扰乱了相关国家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跨国家、跨地区的人员交流和货物运输受到较大影响,对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转构成挑战。近年来,公司有一部分销售收入来自境外,公司将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发展情况,积极做好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但仍存在公司业绩受到疫情影响业绩下降的风险。 十四、本次发行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规模和净资产规模相应增加。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产生效益需要一定周期,如果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则短期内公司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将存在下降的风险。 目 录 声 明.............................................................................................................................. 2 重大事项提示 ............................................................................................................... 3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 3 二、市场及政策风险 ............................................................................................. 6 三、经营风险 ......................................................................................................... 5 四、财务风险 ......................................................................................................... 5 五、其他风险 ......................................................................................................... 7 目 录.............................................................................................................................. 8 第一节 释义 ............................................................................................................... 10 一、一般术语 ....................................................................................................... 10 二、专业术语 ....................................................................................................... 11 第二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13 一、公司概况 ....................................................................................................... 13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 14 三、所处行业情况及行业竞争情况 ................................................................... 15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 26 五、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 31 六、财务性投资情况 ........................................................................................... 33 七、未决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情况 ............................................................... 41 第三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48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 48 二、发行证券的定价方式、发行数量、限售期 ............................................... 52 三、募集资金投向 ............................................................................................... 55 四、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56 五、本次发行是否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56 六、本次发行方案是否存在创新、无先例等情形说明 ................................... 56 七、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 57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58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58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概况 ................................................................... 58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的关系 ....................................... 71 四、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 72 五、公司历次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 ................................................................... 73 第五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82 一、本次发行后公司业务及资产、公司章程、股东结构、高管人员结构以及业务收入结构的变化情况 ............................................................................... 82 二、本次发行后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 ............... 83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之间的业务关系、管理关系、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等变化情况 ........................................................... 83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是否存在资金、资产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占用的情形,或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的情形 ........................... 84 五、公司负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通过本次发行大量增加负债(包括或有负债)的情况,是否存在负债比例过低、财务成本不合理的情况 ....... 84 第六节 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85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 85 二、经营风险 ....................................................................................................... 87 三、财务风险 ....................................................................................................... 89 四、市场及政策风险 ........................................................................................... 91 五、其他风险 ....................................................................................................... 92 第七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94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94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 95 三、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声明 ....................................................................... 96 四、律师事务所声明 ........................................................................................... 99 五、审计机构声明 ............................................................................................. 100 六、发行人董事会声明 ..................................................................................... 101 第一节 释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下列简称具有如下特定含义: 一、一般术语
第二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发行人股本总额为446,676,680股,发行人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截至2022年8月31日,夏信德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134,719,19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9.20%,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夏信德一致行动人夏仁德直接持有公司27,032,091股,持股比例为 5.86%。因此,夏信德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35.06%的股权。 自公司上市以来,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夏信德先生,1964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硕士学历。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1988年至 1994年 9月期间,在广州 555电池研究所工作,担任副所长;1994年 9月至 2001年 1月期间,在广州市伟力电源有限公司工作,担任经理;2001年 1月至 2011年 8月在鹏辉有限工作,担任总裁。 2011年 8月至 2021年 1月任公司董事长和总裁;2021年 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 三、所处行业情况及行业竞争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产业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公司所属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承担投资综合管理职责;工信部主要负责组织研究及拟定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及管理创新的政策建议,组织拟订并实施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的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公司所属行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主要有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等,前述行业协会主要负责行业协调、自律性管理、开展本行业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协助政府组织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代表会员单位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和意见等。 2、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颁布的与锂电池及其下游应用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具体如下:
锂离子电池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储能、动力和消费电池。储能电池涵盖通讯储能、电力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是支持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能源系统。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动力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叉车等工程器械、电动船舶等领域。消费电池涵盖消费与工业领域,包括智能表计、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联网、智能穿戴、电动工具等,是支持万物互联的关键能源部件之一。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白皮书》,2021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达到 324GWh,是 2017年的 4倍,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 1、储能锂电池 受全球气候变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断消耗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向低碳化转型,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 近年来,为应对我国电能需求的逐年增长,以及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并网,电网系统的调度压力不断提升等日趋严重的问题,我国持续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革,推进智能化电网建设,大力引进储能技术,以应对电力系统陈旧、电能供不应求、电网调峰问题日益严峻等问题。当前,储能行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则近年来相关鼓励政策的加速出台为储能产业大发展铺路,储能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储能大类别上可将储能技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目前,电化学储能系统凭借安装方便灵活、响应速度快、可控性好等特点,可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电网消纳能力,改善电能质量,平滑电网潮流,降低电力资产投资等优势,在促进电力系统完善、能源转型变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电池储能技术利用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换实现电能的存储和输出,不仅具有快速响应和双向调节的技术特点,还具有环境适应强,小型分散配置且建设周期短的技术优点,打破了电力发输配用各环节同时完成的固有属性,可在电力系统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具体为①平抑波动:储能电池能够根据电力系统中的用户需求,快速进入充电或放电状态,充分满足社会生活与工业生产中的电力需求,缓解电网负荷波峰、新能源电力波动所带来的电能供应不稳定。②削峰填谷:电力负荷受用户需求的影响而呈现显著的峰谷特征,储能电池能够在负荷高峰时释放电能、负荷低谷时储存电能,从而实现削峰填谷的目标。③提高电能质量:储能电池能够通过削峰填谷、平抑波动提升电能质量,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④延缓电网升级改造:储能电池在提高电能质量的同时,降低电网系统损耗,延长电气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节约电网的升级改造成本。 电池储能技术主要分为铅酸电池、铅炭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大放电倍率和不断下降的成本等显著优点得以在全球各国电力行业中蓬勃发展。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最近两年均超过 90%,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动力锂电池 伴随 2020年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1-2035年)》及 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核心内容已呈现,未来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国内汽车行业在“双碳”政策的引导下,随着 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的稳定落地,叠加优质车型持续投放上市,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引领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潜力将继续推动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长期处于稳步上升期,尽管 2021年前汽车产量逐年下滑,但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重抬升势,且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增长,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动力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种类,其中锂离子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自放电少、循环寿命长等优势逐步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动力锂离子中的主流产品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充分结合镍钴锰(铝)三种元素特性,在能量密度上具备明显优势,但是其原材料成本较高,主要匹配乘用车;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较高,且成本相较于三元锂电池更低,但是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间有限,存在能量密度瓶颈。在补贴政策效用和技术进步等多因素驱动下,三元动力电池和越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呈现交替上升趋势。 3、消费锂电池 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中起步较早,且一直以来占有重要地位。消费类锂电子消费电子电池应用范围广,主要应用于 3C消费电子产品领域,3C消费电子包括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传统电子产品,其中,电脑和手机市场在消费锂电中占一半市场,但占比呈下降趋势,而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出货量占比呈上升趋势。随着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以及新兴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涌现,消费锂电将继续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根据 GGII预计,到 2023年全球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95GWh;中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由 2018年的 31.4GWh提升至 2023年的 51.5GWh,增长率为 64%。 (三)行业技术特点 1、储能电池 储能的客户较为分散,在产品性能指标上的要求与其他品类明显不同。目前主流路线为锂离子电池,而锂离子电池又可分为三元和磷酸铁锂,前者重续航,后者重成本,主要区分在能量密度上。因为储能电池对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的要求并不突出,而是更强调安全和成本,从材料的本征特性来看,磷酸铁锂的热稳定性和材料成本都优于三元,循环次数也已能做到近万次,因而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应用日趋广泛。从终端市场看,国内的储能项目大多选用磷酸铁锂电池,而海外早期则以三元电池为主,因供应商日韩电池企业走的是三元路线,2019年以来海外储能电站事故频发,国内电池企业加快出海步伐,磷酸铁锂在海外储能市场的应用更多铺开。 2、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方面,主要分为汽车动力与轻型动力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以及其他新能源出行工具,需要满足快充、长寿命、长续航里程、环境适应能力强等多种功能需求,产品普遍具有高能量密度、多循环次数、安全可靠等特点,目前主流路线可分为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高镍电池以及高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而在轻型动力电池方面,以前的电动自行车大部分用的是铅酸电池,铅酸蓄电池行业以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能量密度低、重量偏大是铅酸蓄电池行业在新国家标准规定下面临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锂电池便携性、长使用寿命等优势性能被消费者所认可,随着电池技术不断创新,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下降,锂电池的价格会进一步调整,竞争性会进一步提升。 3、消费电池 消费电池的技术研发方向一是提高电池充电效率的同时保持其安全性,二是如何降低电芯材料成本。消费电子电池指向消费电子产品提供电力的储能工具,主要为锂离子电池,而锂离子电池按外形和包装材料可分为圆柱锂离子电池、方形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相比其他两种电池,软包锂电池采用铝塑膜作为包装材料,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散热性好等优点,贴合了消费电池对大容量、高倍率、轻薄、安全、尺寸多变等方面的需求,成为消费锂电池的主流选择。在轻量化和高密度终端产品需求下,软包消费电池成为主流,且软包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行业进入壁垒 1、人才壁垒 锂离子电池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各生产企业需根据下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推出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以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及市场份额。所以,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的积累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企业需要每年进行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创造优良的研发条件,适当提升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以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加入并保持科研团队的稳定性。此外,为保证企业技术的积累与传承,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注重内部人才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研发氛围,提高专业人才对公司的忠诚度。企业人才的积累需要较长的周期,并且科研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是需要多年行业经营才能具备的竞争优势,新进入行业者在此方面往往处于劣势。 2、技术和工艺壁垒 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是融合了机械、电子、化工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制造行业。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对车间温度、湿度、空气中的灰尘等生产环境的控制有特别的要求。锂离子电池目前技术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多种技术线路同时存在。就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原材料而言,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多种选择。电池企业,尤其是锂电池企业的发展需要积累大批技术人才和生产运营经验,积累的经验对生产和设计电池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没有初期积累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并取得成果需要多年的探索。 新进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熟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形成了本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锂离子电池行业资本开支较高,生产线建设、产品设计开发、人才团队组建、日常经营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下游客户对潜在供应商评估认证的周期较长,新进入者因缺乏稳定的订单和规模效应难以快速回笼资金,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行业新进入企业面临一定的资金壁垒。 4、品牌壁垒 锂离子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壁垒。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一致性、快速响应能力等因素是客户选择生产厂商的主要依据,产品得到市场检验和得到客户认可通常需要较长时间。锂离子电池行业厂商需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良好的品牌效应,才能获取客户的信任。 (五)行业发展趋势 1、储能电池市场 电化学储能是新能源领域高景气度细分市场,目前行业逐步从商业化初期向大规模应用过渡。 发电侧及电网侧: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测算,2050年风光发电将提供全球 56%的发电量。2021年全球风光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 10%,仍有巨大增长空间。而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接入电力网络,整个电网系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以火电为主体的电网系统无法同时处理电源与负荷侧两端的不稳定性。而电化学储能可以有效的提升供电的稳定性,同时还可通过调峰调频,参与电力系统整体调度。因此,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用户侧:据 BloombergNEF,得益于锂电池技术精进,产品降本提速,锂离子电芯的单价已由 2015年的 263美元/kWh降至 2021年的 101美元/kWh,2021年单价较 2015年已下降超 60%,带动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居民电价,屡次创下历史新高,使海外用户对户用储能系统价格有较高容忍度,变相提升储能系统经济性,从而驱动户用储能在海外市场长远发展。 在多种要素刺激下,储能行业高速发展。据高工锂电数据,2021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 48GWh,同比增长 2.6倍;其中电力储能电池出货量 29GWh,同比 2020年的 6.6GWh增长 4.39倍;预计至 2026年,中国锂电储能总出货量将达 330GWh,行业将在未来五年保持井喷式发展。 2、动力电池市场 伴随 2020年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1-2035年)》及 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核心内容已呈现,未来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国内汽车行业在“双碳”政策的引导下,随着 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的稳定落地,叠加优质车型持续投放上市,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引领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 3、消费电池市场 消费电池应用领域广,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数码产品技术发展迅速,产品迭代快,下游需求热点频出,每年都有各式产品热销。随着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相关消费数码电池产品的性能提升、成本降低、性价比提高等优势为相关消费电子产品的热销提供了可能。未来随着 5G网络的深化普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渗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数码产品智能化、无绳化、网联化趋势进一步加速,新的消费数码产品将层出不穷,配套的消费数码电池行业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六)公司的竞争优势 1、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一贯坚持市场驱动研发为、秉承技术引领产品的宗旨,始终相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高度重视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拥有境内已授权专利 272项,拥有境外已授权专利 3项。公司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天津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长期合作,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公司拥有先进的实验室以及研发检测设备,能完成可靠性和安全性模拟性实验。 2、品质管控能力 公司拥有健全的产品体系,已构筑健全、科学、合理的品质体系,并且已通过 ISO9001、ISO14001、TS/16949认证。同时,公司产品已通过 UL、ROSH、CE等国际标准认证以及《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743-2006强制安全认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GJB9001B,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汽车产业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 IATF16949。 3、生产技术与规模优势 下游需求变化多样,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产品的能量密度、大电流工作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公司深耕锂离子生产技术近二十年,已成为行业里产品线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全国各地生产基地的自动化生产能力与柔性的制造能力高度契合变化多样的锂电下游市场需求,实现产品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匹配。 (七)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竞争企业 国际上,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生产国,三国总产量占比达 90%以上。其中,日本主要为松下、索尼,韩国主要为三星 SDI、LG化学等。日本松下、索尼等厂商在规模、技术各方面占据主导地位,韩国电子产品迅速崛起,锂离子电池厂商快速成长,目前已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近年来,中国厂商在锂离子电池的产能和技术等方面不断提升,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陆续崛起,使得中国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的重要参与者。 经过数年发展,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鹏辉能源、孚能科技等。 国内市场上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厂商,由于自身规模、研发实力不足,不能自主生产电芯,而主要采用进口或外购国内大型厂商电芯来组装生产电池产品。 随着行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以及市场对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型企业生存空间将逐步压缩,而行业领先企业将凭借技术、质量、规模和环保治理等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发行人的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等)、镍氢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业务范围已覆盖储能(包括通信储能、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动力电池系统、数码消费类电池等领域。 (二)发行人的主要产品及用途 1、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按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储能类、消费类、动力类,其中储能类包括储能电芯、储能模组、电池簇、集装箱储能系统;动力类包括轻型动力、汽车动力、充电桩运营;消费类包括电子烟、笔记本/移动电源、TWS耳机、个人护理、一次电池等。三条业务线齐头并进,构建公司产品矩阵。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储能(含 UPS备用电源、通讯基站备用电源、便携式储能、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新能源汽车(含低速车、乘用车、专用车、客车、大巴车等)、轻型动力(含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启动电源、平衡车、无人机、扫地机、吸尘器等)、消费数码(平板电脑、电脑、充电宝、安防、智能物联、灯具、电子烟、ETC、TWS耳机、蓝牙设备、智能穿戴等)等领域。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盈利主要来源于数码消费类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以及轻型动力电池、电动工具电池等产品的销售。 2、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以生产计划为轴心的灵活采购模式,对主要原材料采购,通过产品试用、对比、询价等多个环节筛选出供应商后,进行批量采购公司对主要采购物资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凭借 ERP系统,公司实现了从采购订单、物流、交付、仓储等采购全流程的有效跟踪。经过多年经营,公司与多家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根据客户的订单或客户采购计划安排组织生产。公司在接到客户的订单后,由生产计划人员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并由生产部门组织生产。公司生产部门依据客户产品型号,根据工艺制定生产流程,选择大规模、标准型号生产模式或小批量、非标型号生产模式。 公司不仅能够满足标准化、大批量的订单生产需求,也能满足小批量、个性化订单所需要的快速、定制的生产需求。公司能够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根据不同行业及客户产品的特点来安排产品的研发、工艺设计和生产计划。 4、销售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销售基本采用直销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完成生产后,直接向客户发货。 (四)原材料及能源采购情况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 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采购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五)核心技术来源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今已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公司与广州市政府共同建立了广州二次电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先后被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以及其他相关政府机构授予了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已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长期合作攻关,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 鹏辉实验室配备了 AASP、XRD、SEM、STM和 TG—TDA等先进的精密 检测仪器,从事各项前沿技术的研究,研究课题包括:高容量、高倍率充放电、过充过放、添加剂的性能、不同材料、配方对电池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影响等。 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拥有境内已授权专利 272项。 (六)经营资质情况 公司已经取得从事主要业务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行政许可、备案、注册或者认证等,不存在被吊销、撤销、注销、撤回的重大法律风险,其延续不存在实质性障碍,亦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七)主要固定资产情况 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发行人拥有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全球碳中和大趋势下,新能源行业呈现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态势。作为新能源两大支柱市场,储能和动力迎来需求爆发拐点,储能市场已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过渡,动力市场已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市场与政策共振,行业东风已至,锂电行业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2年,公司再次升级“351战略目标”,希冀“公司在未来三到五年,成为行业头部客户优秀供应商,跨越三百亿营收,成为一流储能电池供应商”。同时公司明确细化三大业务板块发展策略:做优消费,稳固 20年积累的消费基本盘,改善客户结构,提升经营效率;做强储能,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储能市场,抢占市场高点;细分动力,聚焦中小型车市场,紧跟大客户,提质保量。 (三)经营计划 2022年,将是全球新能源市场持续变革,持续发展的一年。在此历史机遇背景下,公司将坚持“351战略目标”,对标全球优秀锂电公司,做好产品,做好客户,加速开拓全球市场。 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公司将重点跟进以下举措: 1、公司资源配置聚焦储能 (1)产能维度,现有产能优先保证储能,未来扩产重点聚焦储能需求; (2)研发维度,重点发展储能用磷酸铁锂技术,同时不断迭代升级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力争产品领先; (3)人力资源维度,强化储能专业人才储备,完善梯队建设。 2、坚定做好产品,做好客户,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态势 (1)做好产品。公司作为业内领先的新能源方案供应商,将加快锂电池技术迭代,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持续加强制程管控做好产品,持续提升公司竞争力。 (2)做好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好现有客户,力争扩大供货份额;同时力争开拓新的行业龙头客户。 3、持续提升制造能力,全面迈向行业一流水平 (1)加强集团总部专业工程技术力量,统一规划新基地、新设备;推进工艺规范化、标准化。 (2)公司下属分公司、事业部全面提升设备运行保障能力,提升产能利用率;从“人机料法环测 5M1E”维度,狠抓关键工序能力指数 CPK提升。 4、提升组织能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1)强化集团总部工程、财务、采购、品质、HR等部门的专业度,总部人才升级。打造专业化的总部平台,强专业总部,快执行工厂。 (2)建立优秀人才团队。一方面,全球全市场范围,吸收专业人才,为公司持续输送外部先进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全公司范围内,强化现有人才梯队建设,培养高素质员工,留住高素质员工,为公司运营持续输血。 六、财务性投资情况 (一)关于财务性投资及类金融业务的认定标准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号——有关财务性投资认定的问答》的规定:财务性投资除监管指引中已明确的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情形外,对于上市公司投资于产业基金以及其他类似基金或产品的,如同时属于以下情形的,应认定为财务性投资:(1)上市公司为有限合伙人或其投资身份类似于有限合伙人,不具有该基金(产品)的实际管理权或控制权;(2)上市公司以获取该基金(产品)或其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为主要目的。 根据中国证监会《再融资业务若干问题解答(2020年 6月修订)》问题 15的相关规定:(1)财务性投资的类型包括不限于:类金融;投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拆借资金;委托贷款;以超过集团持股比例向集团财务公司出资或增资;购买收益波动大且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业务等。(2)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以获取技术、原料或渠道为目的的产业投资,以收购或整合为目的的并购投资,以拓展客户、渠道为目的的委托贷款,如符合公司主营业务及战略发展方向,不界定为财务性投资。(3)金额较大指的是,公司已持有和拟持有的财务性投资金额超过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 30%。期限较长指的是,投资期限或预计投资期限超过一年,以及虽未超过一年但长期滚存。(4)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前六个月至本次发行前新投入和拟投入的财务性投资金额应从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中扣除。 根据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问答》第10、20条的相关规定:(1)财务性投资的类型包括不限于:类金融;投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拆借资金;委托贷款;以超过集团持股比例向集团财务公司出资或增资;购买收益波动大且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业务等。(2)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以获取技术、原料或渠道为目的的产业投资,以收购或整合为目的的并购投资,以拓展客户、渠道为目的的委托贷款,如符合公司主营业务及战略发展方向,不界定为财务性投资。(3)金额较大指的是,公司已持有和拟持有的财务性投资金额超过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月至本次发行前新投入和拟投入的财务性投资金额应从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中扣除。(5)除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持牌机构为金融机构外,其他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均为类金融机构。类金融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小贷业务等。 (二)自本次发行相关董事会决议日前六个月至今,发行人新实施或拟实施的财务性投资及类金融业务的具体情况 公司于 2022年 7月 20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的相关议案,本次发行相关董事会决议日(2022年 7月20日)前六个月起至今,公司不存在新实施或拟实施的财务性投资及类金融投资,具体情况逐项说明如下: 1、类金融业务 本次发行相关董事会决议日前六个月起至今,公司不存在对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小贷业务等类金融业务投资的情况。 2、投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 本次发行相关董事会决议日前六个月起至今,公司不存在投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的情况。 3、拆借资金 本次发行相关董事会决议日前六个月起至今,公司不存在对外资金拆借、借予他人的情况。 4、委托贷款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