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药业(002317):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时间:2023年03月06日 20:56:51 中财网

原标题:众生药业: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证券代码:002317 证券简称:众生药业 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Guangdong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Ltd.)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西湖工业区信息产业园)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并在主板上市 募集说明书 (申报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南山街道桂湾五路128号前海深港基金小镇B7栋401) 公告日期:2023年3月
重大事项提示
本公司特别提请投资者注意,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务必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正文内容,并特别关注以下重要事项。

一、特别风险提示
(一)行业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医药行业与人民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高度相关,受到严格监管。近年来,随着医改进程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医疗保障支付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国医疗卫生市场的政策环境可能面临重大变化。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药品价格政策调整风险
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入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标的药品价格较其中标前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同时,虽然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自 2018年实施至今暂时仅涉及西药领域,中成药暂未纳入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范畴,但局部区域在特定中成药品类上已率先开展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在国家大力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背景下,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可能将中成药也纳入采购序列,各类型联盟采购亦可能逐步扩大中药品类集中采购范畴。

由于非中选品种仅能分享带量采购以外的市场份额,使得部分非中选药品选择在带量采购地区主动降价,以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因此,被纳入带量采购目录品种的产品均存在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若未来公司药品继续参与集中采购,投标未中标或中标价格进一步下降,将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竞争的风险
公司在创新药、中成药、化学仿制药等细分领域市场皆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

若未来市场竞争加剧,而公司不能持续通过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或推动现有产品的升级,或者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资源进行市场推广、加强渠道网络建设,从而提高品牌认同感,则可能存在无法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四)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
为深化公司业务布局、保持市场竞争力,公司连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药的研发,但新药研发本身具有技术难度高、试验周期长、成功率低等特点,且易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果最终未能获批上市,则将导致新药研发失败,进而影响到公司前期研发投入的回收。

(五)核心科研人才流失的风险
医药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科研人才是公司持续研发创新的基础。如果公司未来不能维持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性、并持续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加入,则可能影响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能力的储备,进而对公司经营和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六)新产品市场开拓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在售的产品覆盖眼科、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等多个科室,本次募投项目中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和注射用多西他赛聚合物胶束等产品系抗肿瘤药物,除此之外公司在研的 ZSP1241和 ZSP1602两个创新药均系抗肿瘤药物。

公司在抗肿瘤领域新产品的开发,符合公司以创新药为发展龙头,中成药为业务基石,化学仿制药为有益支撑的发展规划。若未来公司在抗肿瘤领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或其他疗效更好且价格更低的新产品的推出,或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导致市场环境恶化,则可能会对项目的效益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和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中成药的产能瓶颈有望得到显著缓解,并加快抗肿瘤药物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公司在确定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前,进行了审势,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预期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上述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产业政策、技术水平、人力储备等因素及变动趋势做出的,但相关因素特别是集采、医保谈判等产业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相关因素的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则可能会对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效益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八)公司股权分散风险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自然人张玉冲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92,640,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1.37%,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 22.75%的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根据本次发行方案,假设按照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上限进行测算,本次发行完成后,自然人张玉冲合计控制公司 19.78%的表决权。

公司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不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股东大会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效率,同时如果发行人的控制权发生变化,也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

二、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情况
1、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已经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第八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第八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第八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第八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本次发行尚需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后方可实施。

2、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含35名),为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包括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法人、自然人或其他合格的投资者。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其管理的二只以上产品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信托公司作为发行对象,只能以自有资金认购。

最终发行对象由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在本次发行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并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按照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根据竞价结果与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若国家法律、法规对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有新的规定,公司将按新的规定进行调整。所有发行对象均以现金认购本次发行股票。

3、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

如本公司股票在本次发行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则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发行价格将进行相应调整。

最终发行价格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监管机构要求,由董事会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根据竞价结果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4、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按照募集资金总额除以最终发行价格计算得出,且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15%,即122,164,661股(含本数)。

若公司股票在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除权行为,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上限将作相应调整。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最终发行数量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监管机构要求,由董事会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根据竞价结果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5、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 59,857.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拟投入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投资总额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
1中药提取车间建设项目30,105.0018,100.00
2抗肿瘤药研发项目23,753.0016,920.00
3数字化平台升级建设项目7,233.006,880.00
4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0,300.0017,957.00
合计81,391.0059,857.00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根据项目需要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公司有关募集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法律程序予以置换。在不改变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提下,公司董事会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对上述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顺序和金额进行适当调整。募集资金到位后,如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低于资金需求,不足部分公司将通过自筹资金解决。

6、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完成后,认购对象认购的股票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法律法规对限售期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认购对象就其所认购的股份,由于本公司送股、转增股本等原因增持的本公司股份,亦应遵守上述约定。限售期结束后按中国证监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执行。

7、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亦不会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

8、本次发行股票前公司滚存的未分配利润,由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的新老股东共享。

9、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公司建立科学、持续、稳定的分红机制,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的理念,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至2024年股东回报规划》。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最近三年现金分红情况、未分配利润使用安排等情况,请参见本募集说明书“第二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之“八、报告期内利润分配政策、现金分红政策的制度及执行情况”。

10、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110号)及证监会《关于首发及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摊薄即期回报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证监会公告[2015]31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公司制定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填补被摊薄即期回报的措施,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填补回报措施能够得到切实履行作出了承诺。同时,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制定填补回报措施不等于对公司未来利润做出保证,投资者不应据此进行投资决策,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决策造成损失的,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11、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决议的有效期为发行方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十二个月。


目 录
重大事项提示 ................................................... 2 一、特别风险提示.....................................................2 二、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情况.......................................4 目 录 ........................................................ 8 第一节 释 义 ................................................. 10 第二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13 一、发行人基本信息..................................................13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13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15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61 五、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65 六、截至最近一期末,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的基本情况............67 七、报告期内利润分配政策、现金分红政策的制度及执行情况..............72 八、同业竞争情况....................................................78 第三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81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81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83 三、发行证券的价格或定价方式、发行数量、限售期......................84 四、募集资金金额及投向..............................................85 五、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85 六、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86 七、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86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88 一、中药提取车间建设项目............................................88 二、抗肿瘤药研发项目................................................91 三、数字化平台升级建设项目..........................................94 四、补充流动资金项目................................................95 五、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97 第五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98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98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情况....................98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新增同业竞争情况........................98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新增关联交易情况........................98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99 一、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稳定性及未来发展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99 二、可能导致本次发行失败或募集资金不足的因素.......................102 三、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103 第七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104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104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105 三、保荐人声明.....................................................106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108 五、为本次发行承担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声明.......................109 六、董事会声明......................................................110
第一节 释 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文中另有所指,下列词语或简称具有如下特定含义:
 
第二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Guangdong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Ltd.
成立日期:2001-12-31
上市日期:2009-12-11
股票上市地: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票代码:众生药业
股票简称:002317.SZ
注册资本:814,431,076元
法定代表人:陈永红
注册地址: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西湖工业区信息产业园
办公地址: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西湖工业区信息产业园
联系电话:0769-86188130
联系传真:0769-86188082
公司网站:www.zspcl.com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900281801356U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水丸、浓缩丸),合 剂,口服液,糖浆剂,栓剂,软膏剂,乳膏剂(含激素类),溶液剂 (口服),滴鼻剂,滴眼剂,喷雾剂,冻干粉针剂,中药前处理及提 取车间(口服制剂、外用制剂)(以上项目凭有效许可证经营);药 品研究开发。(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 营活动)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一)发行人股权结构
1、本次发行前公司股本情况
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发行人股本总额为 814,431,076股,其股本结构情况如下:

股份性质股份数量(股)股份比例
股份性质股份数量(股)股份比例
一、限售条件股份107,215,67113.16%
二、无限售条件股份707,215,40586.84%
合计814,431,076100.00%
2、前十名股东及其持股情况
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发行人前十大股东及其持股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股东名称持股比例持股情况(股)  
   总持股数量其中:有限售条件 的股份数量其中:质押的 股份数量
1张玉冲11.37%92,640,50069,480,37525,960,000
2张玉立11.37%92,640,500-12,370,000
3全国社保基金六零四组合2.85%23,200,000--
4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医药健康产业股票型 证券投资基金1.9415,811,484--
5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广发多因子灵活配置 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1.80%14,643,548--
6龙超峰1.74%14,200,00010,650,000-
7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1.72%14,015,445--
8周启宝1.71%13,944,656--
9陈永红1.66%13,500,00010,125,000-
10叶惠棠1.63%13,237,584--
合计37.79%307,833,71790,255,37538,330,000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玉冲与张玉立为姐妹关系,张玉立所持股份所涉及的股东表决权全部由张玉冲享有。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张玉冲女士与张玉立女士为一致行动人。除此之外,公司前十名股东之间不存在其他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张玉立持有发行人股份 92,640,500股,张玉冲持有发行人股份 92,640,500股,张玉立与张玉冲为姐妹关系,其持有的发行人股份系继承所得,且股东表决权全部由张玉冲享有,张玉冲拥有表决权的股份占比为张玉冲女士的简介如下:
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89年 5月出生,中山大学本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硕士。曾任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总部项目经理,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广东前景眼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广东先强药业有限公司董事,云南益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现任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广东众生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东莞市众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广东华南新药创制有限公司董事,东莞市华弘贸易有限公司董事、广东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发行人所处行业
发行人主要从事医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发行人所处行业隶属于“C 制造业”中的“C27 医药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 制造业”之“C27 医药制造业”。

(二)行业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2018年 2月,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上述改革方案,我国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 NMPA),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发行人主营业务所处行业的直接主管部门即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市场监管实行分级管理,药品监管机构只设到省一级,药品经营销售等行为的监管,由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统一承担。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也承担部分监管职能。各监管部门及其主要监管职能如下:
国家部门主要监管职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①负责药品(含中药、民族药,下同)、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安全监 督管理。拟订监督管理政策规划,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拟订 部门规章,并监督实施。研究拟订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 新技术新产品的管理与服务政策;②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 品标准管理。组织制定、公布国家药典等药品、医疗器械标准, 组织拟订化妆品标准,组织制定分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参 与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配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③负责 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注册管理。制定注册管理制度,严格上 市审评审批,完善审评审批服务便利化措施,并组织实施;④负 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质量管理。制定研制质量管理规范并 监督实施。制定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依职责监督实施。制定经营、 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并指导实施;⑤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 上市后风险管理。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 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价和处置工作。依法承担药品、医疗 器械和化妆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⑥负责执业药师资格准入管理。 制定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指导监督执业药师注册工作;⑦负 责组织指导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督检查。制定检查制度, 依法查处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注册环节的违法行为,依职责 组织指导查处生产环节的违法行为;⑧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 妆品监督管理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参与相关国际监管规则和标 准的制定;⑨负责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 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①组织拟订国民健康政策,拟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法律法规草案、 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统筹规划卫生健 康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健康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并组织 实施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公共 资源向基层延伸等政策措施;②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 组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管办分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 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 提供方式多样化的政策措施,提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 议;③制定并组织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以及严 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制定检疫传染病和监 测传染病目录。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组织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④组织拟订并 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负责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⑤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 制度,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提出 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参与制定国家药典。组织开展食 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⑥负责职 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 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 督,健全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体系。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 约工作;⑦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卫
国家部门主要监管职能
 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制定并组织实施医疗服务规范、 标准和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规则、服务规范;⑧负责计划 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人口监测预警,研究提出人口与家庭 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完善计划生育政策;⑨指导地方卫生健康工 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等,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⑩ 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与重 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代管中 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业务工作
国家医疗保障局①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法 规草案、政策、规划和标准,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②组织 制定并实施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基金 安全防控机制,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支付方式改革;③组织制定医 疗保障筹资和待遇政策,完善动态调整和区域调剂平衡机制,统 筹城乡医疗保障待遇标准,建立健全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待遇调 整机制。组织拟订并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方案;④组织制 定城乡统一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等 医保目录和支付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医保目录准入谈 判规则并组织实施;⑤组织制定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 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收费等政策,建立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合理 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市场主导的社会医药服务价格形 成机制,建立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⑥制定药品、医用 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 平台建设;⑦制定定点医药机构协议和支付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信用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监督管理纳入 医保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依法查处医疗保障领域 违法违规行为;⑧负责医疗保障经办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 化建设。组织制定和完善异地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政策。建立健 全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订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和相关标准, 起草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草案,参与国家重大中医药项目的 规划和组织实施;承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临床用药 等的监督管理责任;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的保 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参与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 中医药的扶持政策,参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等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 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 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负责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 认证认可工作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规划、技改投资项目立项、医药企业的经 济运行状况进行宏观规划和管理等
(2)行业监管体制
医药制造行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国家在药品研发、生产、注册分类、经营、使用等方面均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通过严格监管以1)药品生产许可及质量管理
①药品生产许可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制药企业正式进行药品生产前,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未获取药品生产许可证,任何人不得生产药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19年修订)》,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5年,证书持有人应于证书到期前 6个月根据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事项的公告(2019年第 103号),自 2019年 12月 1日起,取消 GMP认证,不再受理 GMP认证申请,不再发放药品 GMP证书,2019年 12月 1日以前受理的认证申请,按照原药品 GMP认证有关规定办理,2019年 12月 1日前完成现场检查并符合要求的,发放药品 GMP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规定,从事药品生产活动,应当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药品生产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除此以外,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也应当符合药用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

从事药品生产活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应的技术工人;具有与其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具有能对所生产药品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机构、人员及必要的仪器设备;具有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药品管理法》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虽然取消了 GMP认证,但将其调整为药品生产许可的申请条件,GMP依旧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2)药品经营许可及质量管理
①药品经营许可制度
在我国从事药品购销及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开办和经营药品批发及零售的企业,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颁发《药品经营许可证》,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从事药品批发活动,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从事药品零售活动,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经营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19年修订)》,《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 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药品的,持证企业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 6个月,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终止经营药品或者关闭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缴销。

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事项的公告(2019年第 103号),自 2019年 12月 1日起,取消 GSP认证,不再受理 GSP认证申请,不再发放药品 GSP证书,2019年 12月 1日以前受理的认证申请,按照原药品 GSP认证有关规定办理,2019年 12月 1日前完成现场检查并符合要求的,发放药品 GSP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应当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药品经营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师或者其他药学技术人员;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和卫生环境;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有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将其调整为药品经营许可的申请条件,GSP依旧是药品经营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3)药品标准制度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所制定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是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均应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药品注册标准,是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给申请人特定药品的标准,生产该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药品质量标准高于国家药品标准的,按照经核准的药品质量标准执行;没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应当符合经核准的药品质量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指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负责标定国家药品标准品、对照品。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申报药品拟使用的药品通用名称,未列入国家药品标准或者药品注册标准的,申请人应当在提出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时同时提出通用名称核准申请。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受理后,通用名称核准相关资料转药典委,药典委核准后反馈药品审评中心。申报药品拟使用的药品通用名称,已列入国家药品标准或者药品注册标准,药品审评中心在审评过程中认为需要核准药品通用名称的,应当通知药典委核准通用名称并提供相关资料,药典委核准后反馈药品审评中心。

4)药品注册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对申请注册的药品,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药学、医学和其他技术人员进行审评,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以及申请人的质量管理、风险防控和责任赔偿等能力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药品注册证书。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对化学原料药一并审评审批,对相关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一并审评,对药品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一并核准。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药品注册申请人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后,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注册证书有效期为五年,药品注册证书有效期内持有人应当持续保证上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并在有效期届满前 6个月申请药品再注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建立药品注册管理工作体系和制度,制定药品注册管理规范,依法组织药品注册审评审批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负责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补充申请和境外生产药品再注册申请等的审评。

①药物临床试验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申请人在申请药品上市注册前,应当完成药学、药理毒理学和药物临床试验等相关研究工作。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应当在经过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机构开展,并遵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应当经批准,其中生物等效性试验(BE试验)应当备案;药物临床试验应当在符合相关规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开展,并遵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以药品上市注册为目的,为确定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人体开展的药物研究,通常包括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以及 BE试验等。根据药物特点和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包括临床药理学研究、探索性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临床试验阶段主要内容
1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其目的是观察人体 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 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 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 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序号临床试验阶段主要内容
3Ⅲ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 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品上 市许可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 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4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 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 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5生物等效性试验 (BE试验)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 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 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申请人完成支持药物临床试验的药学、药理毒理学等临床前研究后,提出药物临床试验申请的,应当按照申报资料要求提交相关研究资料。申报资料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应当组织药学、医学和其他技术人员对已受理的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进行审评。对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决定是否同意开展,并通过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网站通知申请人审批结果;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同意,申请人可以按照提交的方案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仿制药、按照药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情形,经申请人评估,认为无需或者不能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符合豁免药物临床试验条件的,申请人可以直接提出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豁免药物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和有关具体要求,由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制定公布。

②药品注册分类
药品监管机构按照注册分类对药品注册进行分类管理,不同注册分类的药品注册申请对申报资料内容、药品注册程序方面有所不同。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药品注册按照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进行分类注册管理。中药注册按照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化学药注册按照化学药创新药、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等进行分类。生物制品注册按照生物制品创新药、生物制品改良型新药、已上市生物制品(含生物类似药)等进行分类。


序号药品类别药品注册分类
1化学药品可分为化学药创新药、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
2生物制品可分为生物制品创新药、生物制品改良型新药、已上市生物制 品(含生物类似药)
序号药品类别药品注册分类
3中药可分为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 制剂、同名同方药
根据《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2016年第 51号)》,为鼓励新药创制,严格审评审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对当前化学药品注册分类进行改革。对新药的审评审批,在物质基础原创性和新颖性基础上,强调临床价值的要求,其中改良型新药要求比改良前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对仿制药的审评审批,强调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原研药品指境内外首个获准上市,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药品。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说明及包含的情形如下:

类别分类说明包含情形申报 程序
1类境内外均未上市 的创新药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 床价值的原料药及其制剂新药
2类境内外均未上市 的改良型新药2.1含有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活性成份的光 学异构体,或者对已知活性成份成酯,或者对已知活性成 份成盐(包括含有氢键或配位键的盐),或者改变已知盐 类活性成份的酸根、碱基或金属元素,或者形成其他非共 价键衍生物(如络合物、螯合物或包合物),且具有明显 临床优势的原料药及其制剂新药
  2.2含有已知活性成份的新剂型(包括新的给药系统)、新 处方工艺、新给药途径,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制剂新药
  2.3含有已知活性成份的新复方制剂,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新药
  2.4含有已知活性成份的新适应症的制剂新药
3类仿制境外上市但 境内未上市原研 药品的药品具有与原研药品相同的活性成份、剂型、规格、适应症、 给药途径和用法用量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仿制药
4类仿制已在境内上 市原研药品的药 品具有与原研药品相同的活性成份、剂型、规格、适应症、 给药途径和用法用量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仿制药
5类境外上市的药品 申请在境内上市5.1境外上市的原研药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申请在境 内上市进口药
  5.2境外上市的非原研药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申请在 境内上市进口药
注 1:“已知活性成份”指“已上市药品的活性成份”;
注 2:注册分类 2.3中不包括“含有未知活性成份的新复方制剂”; 5)药品分类管理-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
根据国家药监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我国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的管理制度,即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药分为甲、乙两类)进行管理。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批发企业和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通过加强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监督管理,有利于规范药品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引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滥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6)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是医疗卫生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8〕88号),我国强化基本药物“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应、优先使用、保证质量、降低负担”的功能定位,从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支付、监测等环节完善政策,全面带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着力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分。优化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程序,综合药品临床应用实践、药品标准变化、药品新上市情况等因素,对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评估、动态调整,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3年。对新审批上市、疗效较已上市药品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可适时启动调入程序
7)医保目录的管理政策
国家建立医疗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制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并动态更新。纳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被分成甲、乙两类,具体情况如下:

分类甲类药品/目录乙类药品/目录
药品类别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 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可供临床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 比“甲类目录”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
报销比例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通常 由医保全额支付先由参保人员自付一定比例,再按基本医 疗保险的规定支付;个人自付的具体比例 由统筹地区规定,一般医保支付 70%-80%
国家医保目录更新后,省级药品目录通常会进行修订,但具体执行时间存在差异。根据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9年版)》(医保发〔2019〕46号),各省市地区应严格执行国家医保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药品除通过常规准入方式被纳入医保目录以外,还可以以谈判准入方式、通过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被纳入医保目录。

原则上国家医保目录每五年更新一次,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更新的频率并不固定,比如 2017年 2月《2017年版医保目录》发布距离上一版《2009年版医保目录》的发布间隔 8年,《2019年版医保目录》于 2019年 8月发布,距离《2017年版医保目录》发布间隔 2年。药品除通过前述常规准入方式被纳入医保目录以外,还可以以谈判准入方式、通过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被纳入医保目录。

2020年以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开始进入常态化调整阶段。国家医保局 2020年 7月发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医保目录将动态调整,原则上每年调整 1次。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①经综合考虑临床价值、不良反应、药物经济性等因素,经评估认为风险大于收益的药品可能被调出医保目录;②与同治疗领域的其他药品相比,价格/费用明显偏高,且近年来占用基金量较多的药品也面临被调整支付标准和支付范围。

8)药品定价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904号),我国从 2015年 6月 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其中:①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的程序、依据、方法等规则,探索建立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②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③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④其他药品,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9)药品知识产权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医药企业可将化合物、药物组合物、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和药物用途等申请注册专利,享受法律保护。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此外,我国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实行国际通行的专利保护,又根据国情实施行政保护,包括中药品种保护、化学药品的新药监测期保护等,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创新。

①中药品种保护
为了提高中药品种的质量,保护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国家对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实行保护的制度。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药品种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给《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一、二级。《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规定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分别为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二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为七年,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在保护期满后可以续保七年。

②新药监测制度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了新药监测制度,注册分类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品,治疗性生物制品,预防用生物制品,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情形,分别设立 3-5年的监测期。根据《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2016年)中对于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的相关规定,1类化学新药监测期为 5年,2类化学新药根据具体细分不同,其监测期分别为 3-4年。监测期自新药批准生产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 5年。监测期内的新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批准其他企业生产、改变剂型和进口。新药进入监测期之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经批准其他申请人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申报与审批程序继续办理该申请,符合规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该新药的生产或者进口,并对境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该新药一并进行监测。

此外,新药进入监测期之日起,不再受理其他申请人的同品种注册申请。已经受理但尚未批准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其他申请人同品种申请予以退回;新药监测期满后,申请人可以提出仿制药申请或者进口药品申请。

10)药品集中采购制度
我国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最早开始于上世纪 90年代,2009年原国家卫生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招标制度,相关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逐渐进入规范化运行阶段。

2015年 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首次提出“量价挂钩”、“落实带量采购”;同年 6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5〕70号),提出“省级药品采购机构应及时汇总分析医院药品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合理确定药品采购范围,落实带量采购”。由此,各省份及试点城市开始陆续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各省(区、市)要制定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药品,实行公开招标、网上竞价、集中议价和直接挂网(包括直接执行政府定价)采购。药品集中采购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不合理机制,从而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2018年 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

同月,11个试点地区委派代表组成的联合采购办公室在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正式公布了《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并在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及 7个试点城市(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试点“带量采购”。第一批“带量采购”涉及 31个品种,均为化学仿制药,促进了仿制药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我国已开展 7批全国药品集采,共覆盖 294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重要模式。

11)两票制
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药品生产企业或科工贸一体化的集团型企业设立的仅销售本企业(集团)药品的全资或控股商业公司(全国仅限 1家商业公司)、境外药品国内总代理(全国仅限 1家国内总代理)可视同生产企业。药品流通集团型企业内部向全资(控股)子公司或全资(控股)子公司之间调拨药品可不视为一票,但最多允许开一次发票。

为了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计委等八部委于 2016年 12月联合下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逐步推行“两票制”。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率先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实行两票制,争取到 2018年在全国推开。同时要求药品流通企业、医疗机构购销药品要建立信息完备的购销记录,做到票据、账目、货物、货款相一致,随货同行单与药品同行。

提出企业销售药品应按规定开具发票和销售凭证,积极推行药品购销票据管理规范化、电子化。

12)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6年 2月 6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提出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随后国家药监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出台《关于发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备案与推荐程序的公告》《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等配套政策,同时通过分批公告或载入《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的形式,发布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一致性评价对提升我国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 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对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优先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将逐步被调出目录。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含基本药物品种在内的仿制药,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 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对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企业达到 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原则上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13)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MAH)
2015年 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规定》;2016年 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纳入,新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章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MAH)是指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的企业或者药品研制机构等。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对药品的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生产经营、上市后研究、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与处理等承担责任。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对药品质量全面负责。

关于药品生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自行生产药品,也可以委托药品生产企业生产: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自行生产药品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委托生产的,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②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受托生产企业应当签订委托协议和质量协议,并严格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其中,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不得委托生产;但是,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关于药品销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自行销售其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的药品,也可以委托药品经营企业销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从事药品零售活动的,应当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有利于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与提升药品质量。

14)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2020年 2月 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做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与审评,通过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和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和使用,促进仿制药替代。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序号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名称发布部门最新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1药品管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NMPA、国 家卫健委2020-07-02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 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 法》(2019年修订)全国人大常 委会2019-08-26我国药品管理的基本法,对在境内进行的药 品研制、生产、使用和监督等活动都做出规 定,完善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MAH),强化药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实施条例》(2019年修订)国务院2019-03-02根据药品管理法,进一步明确对药品生产和 经营企业、药品的管理、监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国人大常 委会2016-12-25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 性法律,将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 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2药品注册   
2.1《药品注册核查工作程序(试 行)》NMPA2021-12-20为规范药品注册核查工作行为,加强注册核 查与审评工作的衔接,保证注册核查工作质 量和效率,国家药监局组织的在境内开展的 药品研制、生产现场注册核查适用本程序
2.2《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化学药 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的 通告》(2020年第 44号)NMPA2020-06-29为配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NMPA 组织制定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 要求》,其中,关于化学药品注册分类,自 2020年 7月 1日起实施;关于化学药品注册 申报资料要求,自 2020年 10月 1日起实施 在 2020年 9月 30日前,可按原要求提交申 报资料
2.3《国家药监局关于开展化学药 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 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 (2020年第 62号)NMPA2020-05-14强调已上市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未按 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品 种均需开展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 人应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注射剂一致 性评价研究
2.4《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7号)国家市场监 督管理总局2020-01-22我国药品研发和注册管理的重要操作性规 章,主要规定药物临床试验、上市许可及上 市审批、药品核查注册及检验等
2.5《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 (2019年修订)》(国药监药 管〔2019〕34号)NMPA2019-08-12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药品质量抽查检验 工作
2.6《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 的技术指导原则》NMPA2018-07-06规范已有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药品在中国的 临床试验许可及新药申请
序号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名称发布部门最新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2.7《关于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 有关事宜的公告》(2018年第 23号)NMPA、国 家卫健委2018-05-17进一步落实药品优先审评审批工作机制、简 化和加快了临床试验批准程序
2.8《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仿 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 关事项的公告》 (2018年第 102号)NMPA2018-12-28强调坚持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 审评原则,强化服务指导,全力推进一致性 评价工作
2.9《关于鼓励药品创新实行优先 审评审批的意见》 (食药监药化管〔2017〕126 号)CFDA2017-12-21提出加强药品注册管理,加快具有临床价值 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的研发上市,解决 药品注册申请积压的矛盾
2.10《关于调整药品注册受理工作 的公告》(2017年第 134号)CFDA2017-11-7将原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审批的药品注 册申请,调整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集中受理
2.11《关于发布药品注册受理审查 指南(试行)的通告》CFDA2017-11-30根据前述《关于调整药品注册受理工作的公 告》(2017年第 134号)相应制定了的药品 注册受理审查指南
2.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 见》(厅字〔2017〕42号)中共中央办 公厅、国务 院2017-10-08促进药品医疗器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 新,围绕①改革临床试验管理、②加快上市 审评审批、③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 ④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⑤提 升技术支撑能力等多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2.13《关于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 人制度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 知》CFDA2017-08-15进一步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法律责任, 明确委托生产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销售 全链条的责任体系、跨区域药品监管机构监 管衔接、职责划分以及责任落地
2.14《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 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 34号)CFDA2017-07-27规定了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药物非临床安 全性评价研究,包括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研究的相关活动以及以注册为目的的其他药 物临床前相关研究活动
2.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 的通知》(国办发〔2016〕41 号)国务院2016-05-26进一步明确药品注册申请人、药品上市许可 持有人的申请条件、法律义务与责任、申请 程序及试点药品范围
2.16《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 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 (2016年第 51号)》CFDA2016-03-04为鼓励新药创制,严格审评审批,提高药品 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类别进行调整
2.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 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全国人大常 委会2015-11-04①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 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等 10 个省、直辖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 品批准文号,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② 同意国务院组织开展药品注册分类改革,提 升药品质量,推进我国药品产业转型升级
2.18《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 政策的公告》CFDA2015-11-11明确优化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审批,及加快 临床急需等药品的审批
序号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名称发布部门最新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2.19《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 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 发〔2015〕44号)国务院2015-08-09围绕提高审评审批质量、解决注册申请积压 提高仿制药质量、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提 高审评审批透明度等目标提出改革方向和措 施
2.20《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指 南(试行)》CFDA2015-01-30指导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在我国的申 请、实施及管理
2.21《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 进一步鼓励药物创新的意见》CFDA2013-02-22提出推进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加强药品注册 管理,提高审评审批效率,鼓励创新药物和 具有临床价值仿制药,满足国内临床用药需 要,确保公众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2.22《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 范》CFDA2003-08-06参照国际公认准则,规定了临床标准全过程 包括前的准备及必要条件、受试者的权益保 障、研究者、申办者及监察员的职责、方案 设计、组织实施、监察、稽查、记录与报告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用药品管理、质量保 证和多中心
3药品生产   
3.1《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8号)国家市场监 督管理总局2020-01-22全面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生产过 程的质量监督检查
3.2《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2004年 8月颁布,2017年修 正)原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 理局2017-11-07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的申办审批、许可证管理 生产质量监督检查
3.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原卫生部2011-01-17规范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从药品生产的人员安排、厂房及设施、生产 设备等方面系统规范药品生产的质量要求
4药品经营   
4.1《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 见》国务院2021-01-28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 展,健全政府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 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集 中采购市场,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4.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 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 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 2号)国务院2019-01-01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开展国家组织药品 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选择北京、天津、上 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 成都、西安 11个城市,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 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
4.3《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2004年 2月颁布,2017年修 订)CFDA2017-11-17规定了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条件、程序、 变更与换发和监督检查等
序号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名称发布部门最新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4.4《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 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 (试行)》(国医改办发〔2016 4号)原国务院深 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领 导小组办公 室、原国家 卫计委、 CFDA等八 部门2016-12-26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 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要求公立医疗 机构药品采购中逐步推行“两票制”,鼓励其 他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
4.5《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016年修订)CFDA2016-07-13规范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的 质量控制
4.6《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26号)CFDA2007-01-31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5其他   
5.1《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 实施办法(试行)》(2021年 第 89号)NMPA、国 家知识产权 局2021-07-04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中国上市药品 专利信息登记平台,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登记在境内注册上市的药品相关专利信息, 并向社会公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 专利声明、声明依据有异议的,可以在相关 期限内提出
5.2《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 (2021年第 65号)NMPA2021-05-07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药品注册申请人在 药品上市前和上市后药物警戒活动进行了细 致和明确的规定
5.3《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 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 年)》(医保发[2020]53号)国家医疗保 障局、人力 资源社会保 障部2020-12-25《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为提高 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药品目录》对部分 药品的医保支付范围进行了限定
5.4《药品广告审查办法》(2018 年修订)国家市场监 督管理总局2018-12-21加强药品广告管理,具体规定了对药品广告 的申请审查
5.5《药品进口管理办法》 (2012年修订)原卫生部、 海关总署2012-08-24对药品的进口备案、报关、口岸检验以及进 口进行规范
5.6《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 理办法》(原卫生部令第 81号原卫生部2011-05-04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 障公众用药安全
5.7《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原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29 号)CFDA2007-12-10具体规定了销售的药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
(2)主要产业政策

序号政策名称发布部门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 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 的通知》国务院2021-12-14鼓励研制短缺药品、儿童用药品、防治重大传染病药 品、公共卫生方面急需药品,鼓励新药境内外同步研 发申报。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生产质 量管理规范,加大对高风险重点产品的抽检力度,对 重点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提高药品、医疗器械 化妆品标准
序号政策名称发布部门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 划的通知》国务院办 公厅2021-09-23加快新药好药上市,促进群众急需的新药和医疗器械 研发使用。拓展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卫生健康、医疗 保障等领域的衔接应用。加大对原料药垄断等违法行 为的执法力度,逐步建立中标生产企业应急储备、库 存和产能报告制度,保障集中采购药品供应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全国人大2021-03-13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发 展高端医疗设备。完善创新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 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 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药和 医疗器械尽快在境内上市
4《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公 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 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 <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 录调整申报指南>的公告国家医疗 保障局2020-08-17药品目录调整分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及目录内西药和 中成药,符合条件的药品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经审 核通过后纳入拟新增范围,符合条件的药品目录内的 药品,可以纳入 2020年药品目录调整范围。2020年 药品目录调整分为准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谈判 和竞价、公布结果 5个阶段
5《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 改革的意见》中共中 央、国务 院2020-02-25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 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 体系,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促 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到 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 成熟定型,到 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 体。 意见指出:做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与 审评,通过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和药品招标采购机制, 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和使用,促进仿制药替代;健全 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
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本)》发改委2019-10-30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和生产,天然药物 开发和生产,满足我国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 通用名药物首次开发和生产,药物新剂型、新辅料、 儿童药、短缺药的开发和生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膜 分离、超临界萃取、新型结晶、手性合成、酶促合成 连续反应、系统控制等技术开发与应用,基本药物质 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及降低成本,原料药生产节能 降耗减排技术、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 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 意见》中国中 央、国务 院2019-10-20意见指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 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 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 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 体制机制等促进中医药行业良好发展的措施
8《关于公布<2019年国家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 案>的公告》国家医疗 保障局2019-04-17药品目录调整涉及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方面 具体包括药品调入和药品调出两项内容。其中,调入 的西药和中成药应当是 2018年 12月 31日(含)以前 经国家药监局注册上市的药品。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 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 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等。根据药品治疗领域、药 理作用、功能主治等进行分类,组织专家按类别评审
9《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2018)》国家统计 局2018-11-07根据该产业分类,生物医药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序号政策名称发布部门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 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 用政策的意见》(国办发 〔2018〕20号)国务院2018-03-21提出促进仿制药研发,提升仿制药质量疗效,提高药 品供应保障能力。以需求为导向,鼓励仿制临床必需 疗效确切、供应短缺的药品,鼓励仿制重大传染病防 治和罕见病治疗所需药品、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 需药品等。提出加强仿制药技术攻关,将鼓励仿制的 药品目录内的重点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关键共性技术 研究列入国家相关科技计划;按照鼓励新药创制和鼓 励仿制药研发并重的原则完善知识产权体制。实施专 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更多的药品核心知识产权、原 始知识产权、高价值知识产权。加快药品研发、注册 上市销售的国际化步伐,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11《“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 新专项规划》科学技术 部、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2017-06-14提出加快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 振兴发展,并提出“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 50项药典标准和 100项行业标准,实现 20~30个中 成药品种的药物注册以及 5~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 的药品注册;加强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等战略目 标,为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 技创新专项规划》科技部、 国家卫生 计生委等 六部门2017-05-16继续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研制完成 30 个左右创新性强、防治重大疾病、市场前景好、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针对重大疾病防治或突发疫情 等用药需求,研制完成 20-30个临床急需和具有市场 潜力的重大品种,并切实解决产业化技术瓶颈问题, 依托重大品种研制,突破制约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 大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新药创制的科技制高点
1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 〔2016〕67号)国务院2016-12-19进一步提出推动化学药物创新和高端制剂开发,加速 特色创新中药研发,实现重大疾病防治药物原始创新 推动临床紧缺的重大疾病、多发疾病、罕见病、儿童 疾病等药物的新药研发、产业化和质量升级
14《“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 要》中共中 央、国务 院2016-10-25提出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 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专利药、中药新 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推动 治疗重大疾病的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大力发 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 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
15《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 划》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2016-08-11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全面振兴 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 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年(2016-2020年)规划纲 要》全国人大2016-03-16提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 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规划提出应加强 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慢性病综合 防控战略,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 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精神疾病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 仿制药质量和 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务院2016-03-05明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对象范围:化学药品新注册 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 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确定参比制剂遴选原则;并明确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原 则上应采用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方法进行一致性评 价
序号政策名称发布部门发布时间主要内容
18《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 发〔2016〕11号)国务院2016-03-04主要目标包括到 2020年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90%以上重大专利到期药物 实现仿制上市,临床短缺用药供应紧张状况有效缓解 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位列主要任 务
19《中国制造 2025》国务院2015-05-19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提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 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 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针对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 械领域,要求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 物技术药物新产品
(三)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