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邦智能(003028):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时间:2023年03月07日 12:02:42 中财网

原标题:振邦智能: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股票简称:振邦智能 股票代码:003028 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enbyte Technology Inc.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根玉路与南明路交汇处 华宏信通工业园 4栋 1-6楼)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申报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声 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本募集说明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按照诚信原则履行承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均不表明其对本公司所发行证券的价值或者投资人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公司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重大事项提示

公司特别提示投资者对下列重大事项给予充分关注,并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中有关风险因素的相关章节。


一、行业与政策风险
(一)宏观经济风险
受贸易摩擦、俄乌战争、疫情反复、欧洲能源危机及通货膨胀加剧等因素影响,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面临诸多挑战,整个宏观环境不景气,下游消费类产品需求疲软,若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不利于公司的波动,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二)国际市场拓展风险
公司境外销售占比较高,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及 2022年 1-9月,境外销售比例分别为 35.15%、48.74%、45.84%、42.22%。由于国际业务受海外疫情、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贸易保护政策、业务所在国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拓展过程中可能因当地政策法规变动、疫情加重、国际政治局势变化、贸易政策变化等原因受阻,公司的海外业务和海外投资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给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集成电路(IC)、PCB、电阻、电感、电容、电池及其他元器件等。目前,部分核心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若公司不能有效地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或不能通过技术工艺创新抵消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或未来因外部宏观环境变动、芯片、电池等核心原材料短缺,致使公司无法及时采购到所需的核心原材料,且公司未能及时通过调整客户和产品结构来有效应对;抑或者公司的下游客户亦因原材料短缺进而影响对智能控制器产品的需求下降,将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新业务市场规模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结合未来储能及逆变器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预期,公司切入储能及逆变器赛道,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扩产项目”扩充储能及逆变器产品产能。虽然近年来储能及逆变器业务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但如在未来实际经营中,面临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储能及逆变器业务的市场规模存在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二、业务经营风险
(一)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各期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64.96%、67.80%、63.43%和 56.56%,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未来若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或客户采购规模发生大幅下降,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二)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随着业务规模快速拓展、产品及客户结构调整,同时受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市场竞争及国际形势等外部宏观环境的加剧影响。未来,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三)募投项目实施及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高端智能控制器生产基地项目(二期)”、“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扩产项目”、“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扩产项目”属于公司拓展中的新业务。募投项目经济效益相关的分析数据均为预测性信息,其中新业务开拓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且项目建设尚需较长时间,仍存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波动、产业政策发生较大调整、客户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新业务市场推广不及预期以及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建设进度滞后或有关部门审批手续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上述项目延期或者无法实施,或导致上述项目不能产生预期收益。

三、财务风险
(一)汇率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各期主营业务出口销售收入分别为 24,452.40万元、48,439.23万元、60,181.80万元和 34,009.50万元,保持快速增长;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在一定规模的外币应收款项及资金,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公司各期汇兑损益金额分别为220.06万元、1,278.38万元、619.47万元和-5,219.78万元。未来若人民币对美元、港币汇率持续波动,致使公司产生大额汇兑损益,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公司净资产规模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募集资金的投入到产生效益需要一定的建设和达产周期,难以及时对公司盈利产生显著贡献。因此,本次股票发行完成后,公司预计发行当年净利润增长幅度将小于净资产增长幅度,净资产收益率较以前年度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四、其他风险
(一)可能导致本次发行失败或募集资金不足的风险
由于本次发行只能向不超过 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定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且发行结果将受到证券市场整体情况、公司股票价格走势、投资者对本次发行方案的认可程度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司本次发行也存在发行募集资金不足甚至发行失败的风险。

目 录

声 明 ......................................................................................................................................... 1
重大事项提示 ........................................................................................................................... 2
一、行业与政策风险......................................................................................................... 2
二、业务经营风险............................................................................................................. 3
三、财务风险..................................................................................................................... 4
四、其他风险..................................................................................................................... 4
目 录 ......................................................................................................................................... 5
释 义 ......................................................................................................................................... 7
一、普通术语..................................................................................................................... 7
二、专业术语..................................................................................................................... 8
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 .............................................................................................................. 9
一、公司基本情况............................................................................................................. 9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10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12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32
五、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40
六、截至最近一期末,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的基本情况........................... 42 第二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44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44
二、发行对象及与公司的关系....................................................................................... 47
三、发行证券的价格或定价方式、发行数量、限售期............................................... 48 四、募集资金金额及投向............................................................................................... 49
五、本次发行满足《注册办法》第三十条相关规定的情况....................................... 50 六、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51
七、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51
八、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52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53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 53
二、公司的实施能力及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 69
三、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情况................................................................................... 70
四、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71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78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78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78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78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 78
第五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80
一、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稳定性及未来发展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80 二、可能导致本次发行失败或募集资金不足的因素................................................... 81 三、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82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83
一、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83
二、本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84
三、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声明................................................................................... 85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88
五、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89
六、本公司董事会声明................................................................................................... 90

释 义

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一、普通术语

公司/本公司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汇通珠海国汇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的主要股东
中天智科珠海中天智科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的股东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期/最近三年及一期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
WIK德国WIK集团,及其全球分支机构
多美达瑞典多美达集团(Dometic Group AB),及其全球分支机构
TTI创科实业有限公司(0669.HK),及其下属子公司
扬子安徽扬子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 公司
Shark NinjaShark Ninja Operating LLC,国际知名的创新型清洁及厨房小家 电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光荣光荣电业有限公司( KWONNIE ELECTRICAL PRODUCTS LTD.),及其下属子公司
奥仕达瑞士奥仕达集团(EUGSTER / FRISMAG AG),及其全球分支机构
慈溪悦达慈溪市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股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 后,向境内投资者发行、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以人民币标 明股票面值、以人民币认购和进行交易的普通股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本 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本次发行经公司2022年11月15日召开的2022年第二次股东大会批准,公司 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行为
本募集说明书《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募集说明书》
人民币元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注册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

二、专业术语

UL认证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认证。在美国保险商实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简称UL)进行的一种安全认证,UL认证是美 国以及北美地区公认的一种安全认证标志
IATF16949:2016全称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是国际汽车行业的 技术规范
Sedex认证全称为Supplier Ethical Data Exchange,即供货商商业道德信息交 流
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即 ISO 9000 质量标准中的核心质量管理体 系标准之一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即 ISO 14000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 理体系标准之一
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的缩写,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 行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 统
SRMSRM(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供应商关系管理系 统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的缩写,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即印制电路板,也称印刷电路板、 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电 气连接的载体
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 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 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 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 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 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的缩写,即表面贴装技术
DIPDual Inline-pin Package的缩写,也叫双列直插式封装,代指采用 插接形式封装的器件
智能电控产品/智能控制部件在仪器、设备、装置、系统中为实现电子控制,而设计的计算 机控制单元,它一般是以微控制单元(MCU)芯片或数字信号 处理器(DSP)芯片为核心,依据不同功能要求辅以外围模拟、 功率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 件及数字电子线路,并置入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经电子加 工工艺制造而形成的核心控制部件
储能产品/系统以电化学电池为储能载体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和释放的系统, 一般包含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能量管理系统 (EMS)及相关辅助设施等
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
本募集说明书合计数可能存在尾数差异,该差异为四舍五入所致。

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Genbyte Technology Inc.
注册地址: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根玉路与南明路交汇处华宏信通工业园 4栋 1-6楼
成立时间:1999年 7月 15日
总股本:11,148.81万股(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71521706XE
法定代表人:陈志杰
股票上市地: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票简称:振邦智能
股票代码:003028
办公地址: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根玉路与南明路交汇处华宏信通工业园 4栋 1-6楼
邮政编码:518132
电话号码:0755-8626 7201
传真号码:0755-8626 7201
公司网址:https://www.genbytech.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是:电子产品、各类电子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电机及其智能控制器、变频器、LED照明、开关电源、高压电源、电子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动力电池产品、各类家电、电力设备、软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与销售(不含限制项目);电子产品的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 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兴办 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以上项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 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储能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 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新能源汽 车电附件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许可经营项目是:电子产品、各类电子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 电机及其智能控制器、变频器、LED照明、开关电源、高压电源、电子自动化设备的 生产。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一)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持有本公司的股权结 构如下图所示: 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序号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总数 (股)持股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 件股份数 (股)质押或冻结 的情况 (股)
1陈志杰境内自然人30,240,00027.1230,240,000-
2陈玮钰境内自然人29,484,00026.4529,484,000-
序号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总数 (股)持股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 件股份数 (股)质押或冻结 的情况 (股)
3唐娟境内自然人15,876,00014.2415,876,000-
4国汇通境内一般法人6,050,0005.436,050,000-
5中天智科境内一般法人550,0000.49550,000-
6嘉实基金-国新投资 有限公司-嘉实基金- 国新 2号单一资产管 理计划基金、理财产 品等427,0170.38--
7杜冬境内自然人375,0000.34--
8上海偏锋投资有限公 司-偏锋源岳一号私 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理财产 品等359,0000.32--
9上海偏锋投资有限公 司-偏锋 2期证券投 资基金基金、理财产 品等289,8000.26--
10赖莉境内自然人251,0000.23--
合计83,901,81775.2682,200,000-  
(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公司股份总数为 11,148.81万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陈志杰先生、陈玮钰女士和唐娟女士。

陈志杰先生直接持有 30,24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7.12%,同时通过国汇通(持有公司 6,0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5.43%)间接持有公司 2,42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17%;陈玮钰女士直接持有 29,484,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6.45%,同时通过国汇通间接持有公司 2,359,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12%,通过中天智科(持有公司 5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49%)间接持有公司 14,49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1%;唐娟女士直接持有 15,876,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4.24%,同时通过国汇通间接持有公司 1,270,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14%,通过中天智科间接持有公司125,50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11%。陈志杰先生与唐娟女士为夫妻关系,陈玮钰女士系陈志杰先生与唐娟女士的女儿,三人合计持有公司 73.36%的股份。

陈志杰,男,1961年 5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身份证号为320102196105XXXXXX,住址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陈玮钰,女,1990年 8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身份证号为唐娟,女,1966年 4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身份证号为430302196604XXXXXX,住址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法规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 制造业”中的“C3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合公司具体业务,公司属于智能电控产品细分行业。智能电控产品的核心功能是提高终端设备的工作效率、能效比及智能化,其性能及稳定性直接关系终端产品的功能、品质以及用户体验,是整机设备中核心的电子部件。

公司所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及其下属行政机构。工信部会同国家其他部门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战略,指导整个行业的协同有序发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工信部对该行业产品进行质量跟踪和监督抽查。行业内企业面向市场独立自主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市场竞争。

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表所示:

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发布部门与本行业相关主要内容
《“十四五”可再生 能源发展规划》2022年 6月国家发改 委、能源局 等九部门推动其他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明确新型储能独 立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 用户侧多场景应用,有序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 协同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 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 施方案》2022年 5月国家发改 委、能源局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推动新型 储能快速发展。
《“十四五”新型储 能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 3月国家能源局开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 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资源,合理配置各类储 能。
《“十四五”工业绿 色发展规划》2021年 12月工业和信息 化部到 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 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 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 全面提升,为 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 基础。 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促进甲醇汽车等替 代燃料汽车推广。利用“以旧换新”等方式,继 续推广高效照明、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水洗 衣机等绿色智能家电产品。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2021年 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 储能规模化应用;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
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发布部门与本行业相关主要内容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意见》  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 储能发展的指导意 见》2021年 7月国家发改委 和能源局到 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 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万千瓦以上;到 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2021年 3月国务院重点研制分散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工业控制设备,突破 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高性能减速 器等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 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 导意见》2021年 6月工信部、财 政部等六部 门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 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 器设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 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
《中国家用电器工业 “十四五”发展指导 意见》2021年 4月中国家用电 器协会在家电前沿科技领域实现布局,显著提升家电关 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能力和水平, 原始创新产品显著增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 链,基本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突 破,并通过跨行业合作,在相关基础零部件及元 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等方面补短板、强弱 项, 实现家电产业链自主可控。 显著提高家电产品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 自学习等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人机交互控 制技术水平,优化用户体验;构建可多设备接 入、多场景联动、跨品牌、跨产业、跨平台的智 能家电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 展行动计划(2021- 2023年)》2021年 1月工业和信息 化部以新技术带动工业短板提升突破。加强 5G、智 能传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对工业装备、工业控 制系统、工业软件的带动提升,打造智能网联装 备,提升工业控制系统实时优化能力,加强工业 软件模拟仿真与数据分析能力。
《关于完善废旧家电 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 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 案》2020年 5月发改委、工 信部、财政 部等 7部委促进家电加快更新升级。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创新 迭代,优化产品功能款式,开展个性化定制业 务,提高家电供给水平。引导消费者加快家电消 费升级,使用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有 条件的地方可对消费者购置节能型家电产品给予 适当补贴。引导消费者按照安全年限使用和更新 家电,及时淘汰能耗高、安全性差的家电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 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 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 通知》2020年 5月工信部进一步扩展移动物联网技术的适用场景,拓展基 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关于促进消费扩容 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 内市场的实施意见》2020年 3月发改委等 22 部委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能等技术推动各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完 善机动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回收网 络。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奖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消 费更新换代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以旧换新,合理 引导消费预期。
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发布部门与本行业相关主要内容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 战略》2020年 2月发改委等 11 部委鼓励整车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鼓 励零部件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集成供 应商;鼓励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企业发展成为自 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领军企业,鼓励信息通信等 企业发展成为智能汽车数据服务商和无线通信网 络运营商;鼓励交通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发展成为 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方案供应商。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 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 融合发展的实施意 见》2019年 11月国家发改 委、工信 部、中央网 信办、教育 部等 15部 门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有机融合,瞄准转型升级 关键环节和突出短板,推动研发设计服务与制造 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
《促进制造业产品和 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 意见》2019年 9月工信部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持集成电路、 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 中心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创 新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加快发展 5G和物联 网相关产业,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打 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 体系建设指南(2018 年版)》2018年 8月工信部、国 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制定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基础共性标 准,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 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 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 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人工智能 应用、边缘计算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无线 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 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 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 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
(二)行业基本情况
1、智能控制器行业
(1)智能控制器行业概况
智能控制器是以微控制器(MCU)芯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为核心,嵌入定制设计的软件程序,经过电子工艺加工后,实现终端产品的特定功能控制的核心器件。智能控制器集成了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诸多技术门类,依托控制、通信、显示、传感等模块,实现对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智能控制器早在 20世纪 40年代在工业生产中得以应用,后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控制理论的逐渐发展,智能控制器趋于小型化、实用化、性能稳定化均得 到提升,目前已广泛用于工业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领 域。未来,由于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消 费者对智能产品的要求逐渐提升,智能控制行业技术将不断升级,推动终端产品的升 级迭代。 (2)智能控制器行业前景分析 智能控制器作为电子产品实现智能化必不可少的组件之一,其市场规模与下游产 品的市场需求紧密相关。得益于工业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等行业的 蓬勃发展,智能控制器的市场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除此之外,由于社会逐渐向智能 化、网联化发展,终端产品的功能日渐丰富,需要更多的智能控制器以实现功能的控 制,智能控制器的技术含量、功能丰富度亦在不断提升,智能控制器行业迎来量价齐 升趋势。 在全球市场方面,根据 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全球智能控制器的市场规模从 2015年的 12,275亿美元,上升至 2020年的 16,09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5.57%,预 计 2024年将进一步上升至 19,599亿美元。 2015-2024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在中国市场方面,我国凭借着产业集群优势、一定的制造成本优势以及国内电子制造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吸引了包括智能控制器在内的电子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根据 Frost & Sullivan的数据,中国智能控制器的市场规模从 2015年的 11,695亿元,预计上升至 2024年的 38,061亿元,增速高于全球水平。 2015-2024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伴随着上游芯片技术逐步升级、功能呈复杂化趋势,智能控制器的研发成本进一步上升,基于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很多下游终端设备商开始选择将智能控制器的研发和生产外包。在家用电器领域,国际大型家电巨头伊莱克斯、惠而浦、西门子已经全面将控制器研发与生产外包。在电动工具领域,TTI也已全面外包智能控制器,且中国智能控制供应商占据主要份额。与此同时,由于智能控制器的技术含量逐渐提升,产品日趋智能化、物联化以及模组化,小型低端控制器厂商难以满足技术发展趋势,而大型厂商可依托自身优秀的研发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精准的行业趋势把控,及时响应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此外,大型厂商凭借较大的经营规模,具有更强的供应链韧性,更易获上游供应支持,实现产品供应及质量的稳定性。未来,得益于专业化分工的逐渐深化,国内智能控制龙头厂商凭借着一定的人口红利、产业集群优势、强势的研发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3)智能控制器行业下游情况分析
由于公司生产的产品为家用电器电控产品、电动工具电控产品、汽车电子电控产品,以下主要对上述细分市场展开分析。

① 家用电器行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全球家电市场规模稳步上升,未来伴随着消费者对家电智能化、定制化以及环保需求的提升,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全球家电市场规模将保持上升趋势。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2016-2020年间,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规模从 3,674亿美元 增长至 4,68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6.24%,预计至 2028年将进一步上升至 8,122亿 美元。智能控制器作为家用电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将伴随着家用电器市场规 模的逐渐攀升而提高。 2016-2028年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
② 电动工具行业前景分析
根据 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20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为 376亿美元,预计将以 5.74%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5年的 497亿美元。智能控制器作为电动工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将受益于电动工具的需求上升而提高。

2016-2025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③ 汽车电子行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呈现波动态势。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10年开 始,全球汽车销量稳步上升,2017年汽车销量达到短期高峰,为 9,566.06万辆,此后 虽呈下滑态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汽车销售跌至 7,877.43 万辆。但伴随着疫情逐渐常态化,汽车销量已开始回升,2021年增长至 8,268.48万 辆,长期来看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0-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 数据来源: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 由于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节能、绿色环保的产品逐渐受到消 费者的欢迎,驱动汽车厂商向市场推出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为应对上述能源与环 境问题,全球多个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销售,推动全球新 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逐年上升。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数据,2013-2020年间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17.9万辆上升至 324.0万辆,2021年快速上升至 675.0万辆, 同比增长 108.33%,预计至 2025年将进一步上升至 2,100万辆。 2013-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数据来源: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伴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安全性、舒适度的需求愈来愈高,越来越多的控制技术得以应用,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品的发展方向,这为汽车电子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增长机会。根据亿欧智库的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为 7,850万辆。

综上,汽车的需求上升叠加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发展,推动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及其他新兴信息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电子市场将长期保持增长态势。智能控制器作为汽车电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用于各项功能的控制与实现,其市场需求将伴随汽车电子需求的上升而同步提高。
2、储能及逆变器行业
(1)储能行业概况及发展前景
当前,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作出碳中和承诺的背景 下,储能系统作为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保障电网安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用电成本的方案而持续受到关注。因此,储能作为全球能 源转型的重要环节,其市场需求将伴随能源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而扩大。由于公司本 次扩产产品包括电化学储能系统、逆变器及储能部件,主要应用领域为便携式储能、 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以下主要对上述市场需求展开分析。 ①便携式储能行业前景分析 便携储能采用内置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提供稳定的交直流电输出,是一种安 全、可靠、便携、稳定、环保的小型储能系统。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数据, 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从 2016年的 0.6亿元,大幅上升至 2020年的 42.6亿 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90.28%,预计至 2026年将进一步上升至 882.3亿元,市场前 景广阔。 2016-202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② 户用储能行业前景分析
户用储能可称为家庭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时,户用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组能够自行充电,以备在用电高峰或断电时使用。根据 Wood Mackenzie, IEA, SolarpowerEU, USDOE的数据,全球户用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从 2021年的 9.5GWh上升至2025年的 93.4GWh,复合增长率达 77.07%。

2019-2025年全球户用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 数据来源:Wood Mackenzie, IEA, SolarpowerEU, USDOE ③工商业储能行业前景分析 在工商业领域,储能系统主要用途是峰谷套利,即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 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用户可以降低用电成本,同时保证用电稳定 性。根据 Wood Mackenzie, IEA, SolarpowerEU, USDOE的数据,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 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从 2021年的 15.8GWh上升至 2025年的 94.0GWh,复合增长率达 56.18%。 2019-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 数据来源:Wood Mackenzie, IEA, SolarpowerEU, USDOE
(2)逆变器行业概况及发展前景
域,以下主要针对光伏逆变器展开分析。光伏逆变器是能将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直流电 转化为可并入电网或供负载使用的交流电的设备,属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在 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组件输出的电力均需通过光伏逆变器的处理才能实现对外输 出。除此之外,光伏逆变器可通过 MPPT,即最大功率点跟踪,将电能以最小的变换 损耗、最佳的电能质量进行输出。因此,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脑”, 其稳定性将直接决定光伏发电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全球碳中和进程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全球光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 2022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2021年度,全球光伏装机量累计达到 843.1GW,较 2020年增长 18.70%。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设备,其市场出 货量将伴随光伏发电装机量的上升而同步增长,均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根据 Wood Mackenzie发布的数据,2016-2021年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从 81.3GW上升到 225.4GW,复合增长率达到 22.62%,预计到 2025年将达到 300.0GW。 2016-2025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
数据来源:Wood Mackenzie
(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季节性
智能电控产品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涵盖家用及商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自动化、医疗电子、智能家居等多个下游市场。随着智能电控行业的整体规模不断增长,产业整体受单一下游市场周期性、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较小,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与季节性;行业内企业因自身业务规模、产品结构、市场布局不同,受周期性与季节性因素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2、区域性
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智能电控产品生产基地,结合电子产业集群的分布情况,智能电控产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其中又以珠三角地区居多,占据了我国智能电控产品一半以上的产量规模,其中深圳地区更是聚集了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贝仕达克等一批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陆续出台相关产业支持政策
智能电控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各部门曾出台多项政策指引推动行业发展,例如 2020年 5月,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扩展移动物联网技术的适用场景,拓展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2021年 6月,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强调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此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门为落实节能减排、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联合出台了《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亦间接促进了智能电控行业的技术与市场发展。2021年 12月,工信部推出《“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继续推广高效照明、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水洗衣机等绿色智能家电产品。

(2)全球智能电控产品产业向我国转移,电子产业集群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我国拥有广阔的终端产品市场、完善的电子产业配套体系以及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力资源,近年来国际智能电控产品制造商陆续在国内投资设厂或开展业务合作。受益于全球智能电控产业向我国转移,本土智能电控产品厂商迅速壮大,在技术研发实力、制造水平、管理体系上逐步接轨跨国企业,促使我国从全球最大的智能电控产品为完善,有利于国内智能电控产品制造企业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3)储能行业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推进储能的规模化应用,为智能电控行业在下游储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2年 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资源,合理配置各类储能。2022年 5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2022年 6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其他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多场景应用,有序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4)物联网、AI等技术推动智能电控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近年来智能控制技术不断成熟,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自动化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持续加强。随着各类终端产品本身市场容量的不断增长,尤其是物联网、AI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智能电控产品制造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整个行业迎来快速成长。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中各类信息,并与互联网结合,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互联,实现高端化的自动识别、远程管理和智能控制。

人工智能是前瞻性技术之一,领域涵盖图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音频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据科学等。前述技术的发展促使智能终端设备不断升级换代,在智能家居、智慧工厂等领域应用不断深化,一方面推动智能电控产品的技术性能、节能环保向更高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随着上述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不断普及,智能电控产品的应用市场持续拓展。

2、不利因素
智能电控产品本身不属于终端产品,而是作为核心零件应用于智能家居、商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下游领域产品,故其行业自身发展受下游各类终端市场景气程度的影响较大。若下游细分产业发展放缓或受阻,将会对上游智能电控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2)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国内专业人才相对紧缺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整体物价水平有所上扬,劳动力成本也持续增长,对行业内的公司经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此外,行业技术密集型的特点,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以及市场开拓能力强的营销人才。近年来国内智能电控行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增长,但人才供给存在瓶颈,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行业主要进入壁垒
1、技术实力壁垒
公司主要产品的研发及制造涉及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通讯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同时需要运用复杂的算法及实施软件,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和长期的行业技术经验积累。由于智能电控行业的专业领域技术人才稀缺,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成熟、稳定的产品研发技术。此外,下游应用领域的终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智能电控产品制造商必须持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研发及设计能力、中试能力、可靠性制造能力、精密检测与质量管控能力,在产品规格、品质、效率、能耗等方面形成差异竞争优势。在智能电控及储能逆变产品领域,对产品在可靠性、大功率控制负载、控制逻辑和测试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对新进入企业也会形成更高的技术实力壁垒。

2、客户壁垒
公司所在行业具有产品定制化以及强调与客户技术对接、配套研发等经营特点,因此智能电控产品、储能及逆变企业进入下游大型终端设备厂商的供应链体系通常面临较高门槛,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品质保障、快速响应能力以及较大的产能规模、丰富的专业经验,同时还需通过客户在服务质量、生产环境、职业健康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严格审核,达到对方严格的合格供应商评定标准。通常情况下,大型终端设备制造企业不会轻易更换通过严格资质认证的部件供应商,而是会与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于智能电控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较高的客户拓展壁垒。

3、人才壁垒
智能电控及储能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掌握高精尖算法和技术的专业人才。行业主流智能电控企业的客户通常为下游全球知名整机厂商,智能电控产品在技术性能、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电磁兼容等方面需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对研发、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否拥有掌握行业尖端技术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人才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业务发展高度。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AI等新科技带来的新兴市场快速发展,智能电控企业更加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营销人才,而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召集或培养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

4、资金实力与规模壁垒
智能电控及储能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从厂房建设或租赁,生产、实验、检测设备购置,到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投入,再到原材料采购及库存储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这也决定了新进入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从而构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此外,智能电控及储能产品是终端产品的核心部件,下游大型终端设备企业对部件品质要求严格,对供应商在技术实力、制造能力以及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要求高,一般倾向于与规模实力较强的厂商合作。因此,尚未形成规模的新进入企业难以得到优质客户认可、获取更多业务机会,面临较高的规模壁垒。

(六)公司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 智能控制器行业的上游主要为集成电路、半导体、 PCB等原材料。上述行业的技术能力、市场化水平对电子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目前,上游原材料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生产厂商较多,技术与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市场化水平较高,为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智能控制器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主要包含工业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等。一方面,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电器行不断进行智能化转型,汽车电子和工业设备等行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均使下游应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进而促进了对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下游智能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等行业竞争渐趋激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下游厂商对电子智能控制器行业的规模化供应能力和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智能控制器企业也逐渐参与终端产品的控制器设计,主要厂商形成了模块化设计供货能力。

(七)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规模巨大,下游细分领域众多,产业发展成熟度不均衡,市场竞争状况也存在很大差异,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尚没有行业性的垄断企业。

部分优质企业通常采取集中化战略,在一个或几个特定下游细分市场取得领先地位,进而通过降低成本、产品差异化获取利润空间;但就行业整体而言,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及影响力仍较小。

近年来,受益于行业下游终端应用市场的不断丰富,智能控制器产业整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专业化厂商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推动了行业内企业技术研发和配套生产能力的增强,进而促进了智能控制器产业链不断完善,为产业整体升级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日益聚焦于技术研发实力、高端制造水平、市场引领能力等方面,因此只有在前述各方面均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提升业务附加值、降低经营成本、保证盈利水平,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八)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深圳市南山区领军企业,在智能电控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高端制造、品质保障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凭借前述优势,公司与 WIK(Nestle一级供应商)、TTI、Shark Ninja、多美达、奥仕达、美菱、扬子、奥马等多个国内外知名终端设备品牌商、制造商建立了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

(九)公司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国内智能电控行业内已上市企业中,与公司部分业务相似的主要有拓邦股份、和而泰、和晶科技、朗科智能、麦格米特、盈趣科技、贝仕达克、瑞德智能,前述公司面向的细分市场、具体客户有所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1、拓邦股份(002139.SZ)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1996年,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

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业务领域涉及家用电器、照明设备以及智能电源等。根据拓邦股份披露的 2021年报及 2022年三季报,其 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 776,703.48万元、净利润为 57,211.26万元;2022年 1-9月营业收入为 653,543.63万元、净利润为 45,930.53万元。

2、和而泰(002402.SZ)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2000年,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主要从事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型家电以及小型家电、电动工具相关控制器的生产及销售。根据和而泰披露的 2021年报及 2022年三季报,其 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 598,584.70万元、净利润为 62,089.44万元;2022年 1-9月营业收入为442,056.68万元、净利润为 36,588.45万元。

3、和晶科技(300279.SZ)
无锡和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1998年,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大型白色家电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根据和晶科技披露的 2021年报及 2022年三季报,其 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 206,036.75万元、净利润为 6,136.01万元;2022年 1-9月营业收入为142,518.29万元、净利润为-8,227.05万元。

4、朗科智能(300543.SZ)
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2001年,201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电子智能控制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根据朗科智能披露的 2021年报及 2022年三季报,其 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 233,069.99万元、净利润为 10,685.82万元;2022年 1-9月营业收入为135,431.46万元、净利润为 5,635.11万元。

5、麦格米特(002851.SZ)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2003年,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主要从事智能家电电控产品、工业电源、工业自动化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设备领域。根据麦格米特披露的 2021年报及 2022年三季报,其 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 415,573.77万元、净利润为 41,291.28万元;2022年 1-9月营业收入为 398,568.26万元、净利润为 30,709.04万元。

6、盈趣科技(002925.SZ)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2011年,201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器、创新消费电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中智能控制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子娱乐设备领域。根据盈趣科技披露的 2021年报及2022年三季报,其 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 706,097.06万元、净利润为 112,559.87万元;2022年 1-9月营业收入为 336,929.77万元、净利润为 54,589.47万元。

7、贝仕达克(300822.SZ)
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2010年,202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器及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控制器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领域。根据贝仕达克披露的 2021年报及 2022年三季报,其 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 108,097.72万元、净利润为 12,514.71万元;2022年 1-9月营业收入为79,566.41万元、净利润为 6,074.19万元。

8、瑞德智能(301135.SZ)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1997年,2022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智能控制器主要应用于厨房电器、生活电器、环境电器等各类小家电。根据瑞德智能披露的 2021年报及 2022年三季报,其 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 132,406.11万元、净利润为 8,027.46万元;2022年 1-9月营业收入为 75,032.13万元、净利润为 3,220.73万元。

(十)公司的竞争优势
1、持续创新的技术研发,部分核心技术具备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研发技术创新和高端智造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持续优化机制、集聚人才、聚焦共性核心创新技术,构建平台技术,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创新技术体系;在矢量变频控制系统、制冷系统控制、数字高压电源、智能物联、智能识别、智能制造等大领域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如 2021年公司的基于模型预测的无电解电容变频器、一种采用 AI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微波炉、基于 VSLAM算法的视觉导航扫地机器人三项技术被审定为第二十届深圳企业创新纪录,其中前两项为行业首创;同时,公司构建平台化、专业化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形成了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变频控制技术平台、制冷系统控制技术平台、数字高压电源技术平台、智能物联技术平台、通用视觉检测平台和先进电池管理系统(ABMS)技术平台。相较一般智能电控企业零散化、碎片化的技术研发,依托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可以对已有技术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拓展,实现基础技术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快速将创新技术延伸到新的细分市场领域,实现技术横向纵向延伸,形成创新系统生态链、促进研发成果转化率,提高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节省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产品市场化进程,为公司持续研发创新、保持技术先进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2、高端智造优势和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
由于智能电控产品及储能逆变产品属于定制化产品、型号较多、应用场景多变,功能要求不一,同时,公司是为国内外高端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及服务,对制造工艺在精密度、可靠性上要求较高。因此,公司长期以来重视产品及服务质量,以“创新设计、精心制造、快速交付、优质服务” 为宗旨,采用国际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检测设备,持续优化改进生产工艺,积极应用新技术等,提升公司的智造能力。如公司产品在研发立项阶段便按照“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制造” 的理念开展研究开发。同时,在生产制造方面,公司大力引进各类国际高端品牌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如 SMT全部采用进口的全自动贴片机、AI机等等以提高产品的精密度和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在自动化测试、工装治具等方面,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云测的概论,即依托 IOT,数据库,虚拟仪器等技术,借助网络载体对项目采用 PC+应用软件的传统开发模式,并持续功能迭代升级,实现测试过程及数据通过系统进行处理和管理、降低成本,优化数据管理,提升效率。在品质方面,公司以“实现零缺陷”为生产品质管理目标,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一套覆盖产品研发、产品中试、供应商管理、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出厂检验及售后服务等业务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导入国际先进的制造体系标准,保证了生产产品的高质量、一致性和可追溯性。通过高可靠性、自动化制造体系的构建,实现产品质量的自动监控,显著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

3、深耕智能控制领域,聚焦头部大客户,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功能、价格、品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同时随着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相应控制技术不断丰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公司深耕智能控制领域二十多年,在技术创新、高端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和品质质量管控等方面具备核心竞争优势,能通过技术创新为客户赋能、实现价值共享。

现公司主要合作客户为国内外行业知名头部、品牌企业,均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同时,公司聚焦头部大客户,通过深化和客户的合作关系,以持续创新抢占先机,用优质服务赢得市场,为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技术创新的经营理念,并依托原有稳定的客户基础,积极拓展全球新兴产品应用领域,争取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

4、敏捷交付、响应快速,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以快速响应、超越客户需求为目标,在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协调沟通管理、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缩短产品研发及交付周期、提升客户响应速度和业务管理水平。如在研发方面,依托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定向研发出功能性与可靠性上均达到高标准的智能电控产品,实现技术赋能、快速响应,为客户创造价值。在产品制造方面,公司依托信息化、自动化的智能制造体系,在保证高质量、精益化、柔性化生产的同时,实现了产品检测的自动化、高精度,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良品率,敏捷交付、快速响应客户及市场需求。

公司凭借上述产品设计周期、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极速创新、质量可靠的优势且为客户提供集硬件、软件、系统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促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情况
1、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高端智能控制器、变频驱动器、数字电源、逆变器及储能部件等智能电控产品,下游应用包括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储能及光伏等领域。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 WIK(Nestle一级供应商)、TTI、Shark Ninja、多美达、奥仕达、国轩高科、南方电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公司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核心驱动力,依托自身技术研发及高端智能制造实力,深耕智能控制器行业,持续提升变频家电、汽车电子等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结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抓住逆变器和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积极拓展产品及技术领域、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为更多行业客户提供智能硬件、软件及系统控制的研发、制造及服务整套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按产品类别统计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2年 1-9月 2021年度 2020年度 2019年度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大型家电及 商用电器电 控产品7,120.718.84%13,464.5510.22%10,369.9510.43%20,830.1029.91%
小型家电电 控产品36,901.7345.81%63,785.1948.42%50,464.8350.76%31,109.0144.66%
汽车电子电 控产品10,497.5613.03%11,018.898.37%7,733.977.78%5,000.607.18%
电动工具电 控产品20,910.1925.96%40,342.1930.63%30,598.4430.78%12,072.1317.33%
其他5,123.536.36%3,112.442.36%251.490.25%640.300.92%
合计80,553.72100.00%131,723.25100.00%99,418.67100.00%69,652.13100.00%

2、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介绍
公司主要产品类别及用途介绍如下:

产品类别产品用途
大型家用及商用电器电控产品主要用于变频冰箱、变频冷柜、变频空调等大型家用、商用电器
产品类别产品用途
小型家电电控产品主要用于咖啡机、煲茶机、空气炸锅、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 等小型家电
汽车电子电控产品主要用于车载冰箱、车载空调、车载逆变器等汽车电子产品
电动工具电控产品主要用于电钻、除尘机、割草机、发电机、搅拌机、多功能工具 等电动工具产品
储能及逆变器产品包括储能产品、逆变产品等
其他包括智能生产检测设备、AGV自动配送车等
公司产品及下游终端产品如下:

产品领域产品名称公司产品图示下游终端产品图示
大型家用及商用电 器电控产品应用于冰箱、冷柜 、空调、新风机、压缩 机、热泵的变频控制器  
 数字 高压电源  
小型家电电控产品咖啡机、厨师机、饮水 机、煲茶机、烤面包 机、压力锅、空气炸 锅、烤箱控制器  
产品领域产品名称公司产品图示下游终端产品图示
 洗地机、吸尘器、蒸汽 拖把控制器  
 除湿机 控制器  
 医疗冰箱 控制器  
 IOT多功能 控制器  
 电子烟 控制器  
 卷发棒、直发器、吹风 机控制器  
 食物处理器、微波炉、 商用果汁机控制器  
产品领域产品名称公司产品图示下游终端产品图示
 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 人控制器  
汽车电子电控产品车载冰箱、燃气冰箱、 车载冷热杯、车载酒柜 变频器、控制器  
 车载空气净化器、变频 空调、车载空调遥控控 制器  
 车载 逆变器  
产品领域产品名称公司产品图示下游终端产品图示
电动工具电控产品发电机、除尘机、电 钻、剪枝机、链锯、割 草机、电批、电动棘轮 扳手控制器  
储能及逆变器产品光伏逆变器、 户用储 能  
 智能电源通信柜  
 双向逆变板  
 MPPT板  
 DC主控板  
 BMS板  
产品领域产品名称公司产品图示下游终端产品图示
其他生产智能检测设备、 AGV自动配送车 、ATE开发工具、云测 开发工具  
 自动测控控制器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在多年经营发展中,结合自身对原材料严格的品质需求以及成本控制理念,建立起了一套成熟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和采购业务流程,以保证公司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执行的及时性,以及自身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1)供应商管理体系
公司原材料的采购对象通常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取,该类供应商系公司通过相关流程严格遴选确定,具体流程为:根据业务需求,结合各类物料的供应商资源配置情况,采购部提前做好新供应商导入计划,由采购部负责初步筛选基本资质满足要求且价格具备竞争力、匹配度高的候选供应商,安排其提供相关物料样品,待样品测试合格后再由公司采购部、品质部、研发部或工程部相关负责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前述候选供应商从产品品质、生产能力、按期交付能力、报价、结算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审;供应商考评合格后,将进行小批量生产试用,在最终试产合格通过审核后,取得预备供应商资格,待批量验证性能一致,市场无质量不良反馈,且与公司签订相关框架协议后,则进入合格供应商体系。

对于长期合作的合格供应商,公司通常会与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及质量协议、环保协议、供货保障承诺等一系列文件,以保证采购产品、服务的品质及效率。此外,公司采购部、品质部通常按季度对全部合格供应商进行动态考核评价,从质量、加业务合作,对于持续评分较低的供应商,公司会督促整改或终止合作。

(2)采购业务流程
公司的物料采购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计划性集中采购,即定期(月度或季度)根据历史生产采购记录,并结合现有订单、未来订单需求及物料库存等因素,滚动测算未来一段时期的采购需求,由物控部制定产品备料计划并下发至采购部安排集中采购,采购内容主要是常规生产原料及备件;另一种是专项临时采购,即当客户订单的数量、内容超出常规备料范围或出现突发情况时,按照特定需求进行的专项采购。此外,对于日常生产耗用量较大的辅助材料,通常采取定量采购方式,即库存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将进行补充采购。

公司物料采购通常以订单形式进行,采购部根据采购计划或专项需求向特定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约定采购产品类别、规格要求、数量及价格,同时与对方尽快确认产品交期。对于采购价格方面,公司通常在供应商筛选阶段会结合物料规格、品质、服务等多方面因素选取合理报价的供应商,以优化原料成本控制;建立业务合作后,双方会根据市场情况及采购量确定不同物料的一个年度执行价格,在这一期间内的所有订单均按此价格执行;年度届满或期间因市场行情发生重大变动需调整价格的,供应商需重新提交报价单供发行人审核,双方协商确定后方可修改采购执行价格。公司采购部通常会对各笔采购订单进行实时跟踪,如公司订单出现变化,包括订单提前、延后或取消,采购部门负责及时与供应商联络并同步协商解决方案;如供应商订单执行异常,采购部负责将情况及时告知物控部及市场部,同时准备备选方案以便应急处理;供应商如期将产品送至公司后,公司品质部将进行 IQC来料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库。

公司生产所需的 IC芯片类等电子元器件物料一般由国际厂商生产,该类产品的销售多采用代理商或经销商模式;公司通常会选择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提供服务或自主采购。

2、生产模式
公司基于自动化、信息化的智能制造体系,遵循“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客户的采购通常以订单的形式进行,公司通常结合客户订单、需求预测以及自身产能、原材料储备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照客户要求的产品类别、型号规格、数量以及交期组织生产。公司建立了智能化、信息化的制造体系,拥有配套齐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管理系统;同时公司设有独立完整的生产管理与执行部门,统筹物料采购、生产排期、设备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监控等工作。公司产品的主要生产工序分 SMT和 DIP两个阶段,采用行业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成熟的工艺路线完成多品种、高难度、大批量的定制化电控产品生产。全生产过程采取 ERP系统推式物流方式进行订单管理与工序平衡,采用柔性生产模式进行多品种共线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销售模式
公司通常会与主要客户签订长期订货/合作框架协议,约定产品类型、质量标准、供货要求、结算模式等,但不涉及具体采购数量及价格;具体采购通常以订单形式进行,即客户通过自身供应商管理系统平台或传真、邮件的方式向公司下达订单,公司根据订单要求的产品规格、数量、交期要求组织生产,并按约定方式进行交付、结算。

公司一般按年度向主要客户提供产品报价单,不同型号、规格的智能电控产品单独定价,经客户确认后按前述价格执行每笔订单;在此期间内,如因上下游市场发生重大变动等因素致使公司需调整销售价格时,会重新向客户提交报价单进行协商;此外,对于当期按客户需求研发的新产品,经双方协商确定销售价格。

公司客户为下游终端设备制造商,故产品销售均采取直销方式,不存在经销情形。根据产品交付途径的不同,公司销售分为境内销售和出口销售: (1)境内销售
公司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完成生产后,将货物送达指定地点交付;鉴于订单批次较多,公司通常与客户采取分批送货、定期对账的结算模式。即公司按订单约定的交期分次送货,并在与客户约定的对账日,将上一对账日至本对账日期间客户验收合格或验收合格并实际领用的货物与其进行核对,核对内容包括型号、数量及金额等,双方核对无误后进行结算。

(2)出口销售
公司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产品由公司作为供货商直接报关出口给客户。公司通常4、研发模式
公司制定了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方向、市场需求为主导,打造先进、高端智能控制产品为目标的研发创新战略。在上述战略指导下,公司长期以来紧密跟随智能电控行业的发展趋势,注重前沿性技术突破,研发前瞻性产品,利用自身的优势技术拓展业务领域;同时主动把握市场及客户需求变化,根据客户反馈信息、潜在的市场需求及消费动态,不断对产品技术进行升级改进。

此外,公司积极参加行业技术研讨会、行业展会,与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机构、相关产业领先企业保持联系,寻找合作机会,时刻紧跟行业未来趋势。通过以上途径,公司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方法研究与产品研究、技术研究与市场研究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

五、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一)公司总体战略目标
公司将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核心驱动力,依托自身技术研发及高端智能制造实力,深耕智能控制器行业,继续提升变频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等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将结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抓住逆变器和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积极拓展产品及技术领域、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自动化、信息化的投入、扩大公司规模、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品质可靠、性能更优、节能环保、智能物联的智能化产品。(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