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和而泰(002402):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和而泰:2022年年度报告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二〇二三年三月 2022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刘建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罗珊珊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竟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的计划,经营目标、业绩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广大的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详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的发展展望”之“ 2、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部分。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931,940,685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73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10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10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17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2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25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2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会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载有法定代表人签名的 2022 年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五、以上文件均齐备、完整,并备于本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以供查阅。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概况 智能控制器是大小家电、工具、汽车、智慧家居、AI设备、工业设备装置、智能建筑等各领域终端产品的核心控制部件,是独立完成某一类特定功能的计算机单元,在各类终端电子整机产品中扮演“心脏”与“大脑”的角色。智能控制器是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有机集合,也是集微电子技术、电子电路技术、现代传感与通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一体的核心控制,是可以让被控制对象具有期望的性能或状态的控制部件。当前智能控制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生活家电、电动工具、AI设备、储能设备以及工业设备等领域,下游应用空间广阔。 随着万物互联的发展,智能控制器产业不断升级,行业面临智能化、场景化发展机遇。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带来更多控制器部署需求;以及终端功能的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因此,量价齐升双重推动智能控制器行业规模的持续成长。根据 Frost&Sullivan的预测,到 2024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 2万亿美元,国内智能控制器市场将达到 3.8万亿元,市场的边界将持续扩大。在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和专业化分工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国内专业电子制造企业展现了其产业集群优势,其中专业的智能控制器制造企业在全球影响力也在不断深化。基于头部企业在客户黏性、技术创新和供应链韧性上竞争力显著,已形成体系上的壁垒,行业将向头部企业进一步集中,逐步实现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 智能控制器行业在智能化升级、市场增量、产业转移、头部集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处于产业周期的成长期。公司作为智能控制器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将在行业发展的带动下,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 2、行业地位 公司专注于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二十余年,凭借过硬的技术研发能力、优秀的综合运营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在全球智能控制器行业格局中拥有明显竞争优势,是国内高端智能控制器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实施“三高”(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经营定位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为伊莱克斯、惠而浦、TTI、ARCELIK、BSH、博格华纳、海信、海尔、苏泊尔等全球著名终端品牌厂商在智能控制器领域的全球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多年来,公司持续开展全球化产能布局和横纵向的产业布局,不断开拓市场,提升各业务领域市占率,开发新业务方向,构筑新的业务增长点,保证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综合运营管理、持续优化组织管理水平、提升生产工艺和智能制造水平,叠加全球化产能布局及横纵向的产业布局,高筑竞争壁垒,为公司长期稳健增长提供了双重保障。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营业务 公司是智能控制器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涉及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电子、智能化产品、储能等领域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化产品厂商服务平台业务;以及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 T/R芯片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1)智能控制器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以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电子、储能、智能化产品 5大产业集群为核心,研发、设计、生产相关产业的智能控制器,形成了“3+3”的产业格局,即国内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海外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智能化产品智能控制器、储能业务。涉及的产品品类众多,包括大小家电、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类、车身域控制系统、家用电动工具类、园林工具类、医疗与健康类、美容美妆类、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等。 由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公司对传统智能控制器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融合智能控制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智能化控制技术;通过智能控制器采集数据上传,结合移动互联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手段,满足各终端厂商产品智能化升级需求;同时,为终端厂商开发相应设备远程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实现智能化设备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相应产品在线服务,开发定制化厂商服务平台。 (2)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公司子公司铖昌科技主营业务为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 T/R芯片(以下简称“相控阵 T/R芯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要向市场提供基于 GaN、GaAs和硅基工艺的系列化产品以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相控阵 T/R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铖昌科技经过十几年技术积累与升级,产品涵盖整个固态微波产品链,包括 GaAs/GaN功率放大器芯片、GaAs低噪声放大器芯片、GaAs收发前端芯片、收发多功能放大器芯片、幅相多功能芯片、模米波模拟相控阵芯片,频率可覆盖 L波段至 W波段。由于射频电路受限于摩尔定律的程度较小,强调的是高输出功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公司产品的工艺制程属于成熟制程范围,能够提供各典型频段的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系统芯片解决方案。目前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星载、地面、机载、车载相控阵雷达及卫星互联网领等域,并逐步拓展至 5G毫米波通信等领域。 铖昌科技提前布局低轨卫星领域,卫星互联网是通过在低轨道部署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具备传输延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等优点,且可通过增加卫星数量提高系统容量,由于卫星轨道及频谱资源有限,建立自主可控的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具有重大的战略及经济意义。铖昌科技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领先推出星载和地面用卫星互联网相控阵 T/R芯片全套解决方案,从元器件层面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快速、高质量、低成本发展。 5G毫米波通信方面,目前我国的 5G网络部署主要采用的是 Sub-6GHz,即频率在 6GHz以下的电磁波,而要发挥 5G最大的性能,毫米波是重要的技术之一。由于毫米波频段的基站具有体积小,布设简单,可以深度覆盖困难区域和人口热点区域等特点,能有效解决信号盲点。铖昌科技已经和主流通信设备生产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成芯片多轮迭代开发,持续促进产业链延伸,支撑 5G毫米波相控阵 T/R芯片国产化。 2、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采购 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主要采取以需求为驱动的采购模式,即以客户的订单需求及预测需求为基础,根据库存情况制订原材料需求计划及采购计划。同时针对不同品类的原材料,根据不同特点进行区分,例如:通用物料、专用物料、长交付周期物料、短交付周期物料等,结合客户要求的交付时间,制定如安全库存、策略库存、 VMI(寄售)、JIT(即时生产) 等交付策略,以提高订单响应速度,合理管控库存水平,实现快速生产与交付。 公司设立了独立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建立了全球化、集成与协同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拥有健全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严格的供应商审评体系,并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研发 公司的研发体系由中央研究院、事业部项目研发以及后端工艺研发组成。中央研究院侧重于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如控制算法优化、技术实现路径创新等具有市场领先优势的核心技术,逆向推动客户终端产品的升级与创新,为客户提供集硬件、软件、系统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事业部项目研发是基于客户具体项目,侧重于应用开发,根据客户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设计解决方案,通过严谨的测试验证,最终形成定制化产品。后端工艺研发主要侧重于产品的工艺设计及优化,从而提升生产制造效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3)生产 公司设有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管理与执行部门,产品的所有主要生产制造环节均独立组织完成。 生产制造部门会根据订单相应内容来决定所需的物料、工时、生产工序和研发投入,实行“以销定产、柔性制造”的定制化生产模式,围绕客户需求,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实现规模化定制加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公司采用智能制造云技术建设智能工厂,并应用 PLM、SAP、WMS、MES、OA等系统实行管理上的互联互通,公司建立了 ISO9001、ISO13485、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ISO50001、ANSI/ESD20.20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全球知名认证机构(TüV、BSI、SGS、万泰等)的审核及认证;公司设立的实验室获得了国家实验室 CNAS 认可,产品可以满足世界各主要市场的生产工艺标准要求,满足行业内包括相关领域全球著名终端厂商在内的客户的工艺、质量标准要求。 (4)销售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方式销售产品,客户为下游终端设备制造商。公司依托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积极贯彻“大客户战略”,产品销售对象主要为全球著名终端厂商,产品销售风险较小。 公司利用 CRM系统(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等流程的软件系统)进行订单、物料及客户关系等管理,旨在通过提高客户对产品的附加值、满意度等,从而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以实现营业收入持续稳健的增长,并寻找扩展业务所需要的市场和渠道。 3、业绩驱动因素 (1)战略聚焦,多行并举,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公司战略始终聚焦智能控制领域,依托细分市场繁荣发展,形成以家电智能控制器、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为业务基础,以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储能业务、智能化产品智能控制器为发展动力的产业结客户做深做透,提高客户份额,横向开拓家电领域新市场和新客户,进一步提升市占率;②快速发展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业务,采取“贴近客户服务,加速挖掘新客户”的业务模式,实现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目前,公司已进入国内外多个头部客户的供应体系;同时,产品品类实现横向拓展,进一步提升电动工具及其他工业设备智能控制器的市场占有率;③持续发力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业务,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与全球大型 tier1厂合作,快速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与国内外汽车厂商合作,掌握前沿技术,设计生产汽车电子核心智能控制器,提升各类车型的智能化程度,迅速提升市场空间和收入占比;④积极开展智能化控制器研发和销售,随着传统家庭用品智能化升级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控制器发展空间巨大,公司以前瞻的视角,提前布局相关行业的研发,助力公司持续快速发展;⑤横向拓展储能业务领域,抓住储能市场发展方向及机遇,积极布局储能业务核心业务板块,不断加大储能相关技术研发投入,从而快速进入储能相关业务市场,成为储能市场重要参与力量。 (2)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竞争壁垒加速构建 公司中央研究院的技术平台基于对市场的判断、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以及终端客户的需求,研发并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包括电机驱动技术、精确温度控制技术、电源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界面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且其中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为客户提供了最前沿的研发成果,帮助客户提前布局市场新领域。公司一直以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始终将“把握先导技术,占有核心技术,转化实用技术”作为技术方针,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迭代,以优秀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能力与行业影响力得到了行业内所有大客户的认可。 报告期,公司持续推进研发体系创新,加强对外技术合作交流,与产业上下游和其他相关领域合作伙伴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以共同研发、承接政府或高校科研项目等方式,成功推动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化,并拓宽了研发设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变频控制、变色天幕控制、电池管理技术(BMS)、储能变流器(PCS)等多项技术得到客户的认可,提升了客户端产品附加值,也为公司争取到更多新项目及新订单,为实现公司产品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后续,公司将持续加大在汽车电子、储能等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车身域控制、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等产品的技术壁垒,为公司重点布局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持续提升公司的研发实力。 (3)敏锐敏捷,服务至上,客户影响力持续深化 公司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奋斗者为本,敏锐敏捷,认同认真”为价值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组织、运营、战略层级深入构建客户服务响应机制,与客户群形成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针对客户的需求动态及策略,形成了最为迅速、价值创造能力最为强大的服务能力,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多次获得客户颁发的“优秀供应商”的荣誉。面对极具挑战性的储能项目,公司项目团队提前完成研发成果,获得客户高度认可,摘下“战略合作供应商”的称号,在业内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企业形象。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夯实组织能力、加强梯队建设、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水平,以全球化的管理模式与客户进行无缝对接。 (4)供应拉通,智能制造,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化运营策略,打造快速响应的差异化能力,实现运营效率快速提升。供应链方面,公司利用全球化供应链平台优势,通过采购资源拉通、供应商体系建立、价格资源拉通、上下游产业信息拉通等方式,在上游市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保证了公司原材料的供给,为公司生产交付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元器件替代力度,促进原材料国产化替代,实现供应商与公司双向互利,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降低了采购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越南、青岛、罗马尼亚等生产基地新增自动化产线逐步投产,总体产能迅速扩大,实现贴近客户服务、灵活交付的同时,也为公司持续获取订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自动化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公司综合制造成本逐步降低,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公司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需求旺盛,技术驱动,相控阵T/R芯片成长快速 下游行业的旺盛需求促进了相控阵雷达产业快速发展,各领域的应用渗透率逐渐提高。由于具有较高的技术经验壁垒、研发周期长及资质门槛等因素,目前国内具有相控阵 T/R芯片研发和量产的单位主要为科研院所以及少数具备三、四级配套能力的民营企业。铖昌科技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优异的产品性能以及高品质的服务,在市场中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产品相控阵 T/R芯片作为相控阵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下游市场空间在不断增大。卫星互联网方面,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在全球通信和互联网接入、5G、物联网应用等多方面极具潜力,且频谱及地球低轨资源有限,近年来中国也在加速关于卫星互联网的产业布局。报告期内铖昌科技已与科研院所及优势企业开展合作,卫星互联网用 T/R芯片进入量产阶段持续交付中。随着卫星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其增量市场迎来全新机遇。 为了推动业务发展,铖昌科技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致力于相控阵 T/R芯片开发和技术创新,合理配置研发资源,聚焦复杂应用场景下相控阵 T/R芯片先进架构方案设计及产品研发,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提前进行技术布局。经过多年技术与行业积累,突破了相控阵 T/R芯片在性能、体积、成本等能够提供各典型频段的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系统芯片解决方案,产品通过严格质量认证,质量等级可达宇航级。铖昌科技依靠先进技术的积累和创新开发,为客户提供最符合其需求的产品,与配套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面对市场形势、行业模式、全球局势的变化,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以规范化、全球化运营管理为发展依托,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竞争形态,专注务实,以“领航数智时代,创造美好生活”为企业使命,践行“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奋斗者为本,敏锐敏捷,认同认真”的企业价值观,致力于价值创造,成为智控领域的专业公司,数据时代的基石企业,支撑生态服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重视研发技术的投入,始终掌握着两大主营业务的前沿核心技术,并基于出色的产业基础能力、超前的发展战略布局、一流的硬核设计团队、有效的规模性资源投入,保障了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性。 1、智能控制器解决方案 (1)出色的产业基础能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基础能力是引领未来竞争的战略至高点,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趋势中保持领先的核心。公司在智能控制器领域深耕多年,拥有出色的产业基础能力,致力于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拥有一支行业内领先水平的研发队伍和专业设计能力的技术团队,始终以技术引领为核心发展战略,并发挥充足的研发资源优势,将研究人才和设计人才、技术人才和工艺人才有机结合,使公司的研发团队在做好技术创新研究的同时,能够从产品规划、设计、中试到制造各环节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技术创新及设计服务,极大的缩短了客户的上游服务链,降低了客户的综合成本。 公司具备对各种控制机理的深刻理解能力、自主实现能力和行业领先能力,覆盖智能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各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如:智能控制算法、变频技术、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及算法、视觉识别技术及算法、电源技术等。构建了平台化、模块化、标准化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极大提升了产品开发效率。 智能控制器属于专门开发的定制产品,针对不同的功能、性能要求,设计方案千差万别,产品的属性特征对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研发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依托行业内多年来积累的智能控制器技术研发经验,为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和低成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供应链管理:公司建立了全球化、集成与协同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打造了“两个最合适”的供应关系,构建了动态 AVL管理体系以及供应商运营管理体系,并利用全球化供应平台优势,拉通了全球各生产基地的供应渠道,并充分利用相关资源优化原材料成本,提升交付能力,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 综合运营能力:公司的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在信息系统方面,公司拥有 ERP、PLM、OA、CRM四大系统;在工厂基础管理方面,实现 JIT(即时生产)生产管理模式;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打造电子制程自动化与大数据运营管控平台系统,建立智能制造自动化系统及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更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制造的自动化程度,综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公司推行 ESD管控体系以及 MES系统,将产、供、销、人、财、物等高效的协调组织,以有限的人工支出、合理的设备配置以及精益制造与精细化管理保证了制造环节的综合成本优势。 丰富的产品线和大客户:公司产品覆盖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智能化产品、储能几大产业领域,不同产业领域都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每条产品线都积累形成了完备的、经过量产验证的产品平台,可以快速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最有保障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管控能力、强大的设计研发能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与伊莱克斯、惠而浦、BSH、TTI、苏泊尔、海信等多家国内外著名终端产品厂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稳定的合作过程中,公司通过不断给产品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保证了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充分满足国内外优质大客户对产品的高标准、严要求,并由此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为公司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客户资源基础。 (2)超前的发展战略布局 全球化产业布局:公司率先进行全球化产能布局,在深圳、杭州、青岛、合肥、越南、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地进行产能的布局,并在全球进行研发和运营中心布局,实现快速响应,贴近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化价值,同时极大改善了公司供应链韧性,更有效应对市场化的系统性风险。 数据生态运营布局:得益于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的产业集群以及公司所覆盖的业务板块,公司产品涉及众多产业门类,拥有丰富的产品品类及产品线,因此,大数据输入端口种类广泛,数据单元全面而丰富。基于公司与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客户建立了深度而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具备整合行业整机制造资源和市场销售资源的能力,以新一代智能控制器及智能硬件作为数据传输媒介,为终端厂商开发相应设备远程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服务于终端厂商,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成为数据时代的基石企业做好充分准备。 汽车电子先发优势:公司作为国内智能控制器龙头企业之一,凭借优秀的市场把控能力、优质的客户服务能力、及时的响应能力以及全球化产业布局和全球化供应链拉通的优势,快速把握汽车电子产业转移的机遇,快速布局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业务,目前与国内外知名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和汽车整车厂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在车身域控制、车身控制、天幕控制、电源管理控制和座舱域控制等领域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并配套提供智能控制器生产,业务布局重点方向已由点向面逐步开花。受益于公司全球化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公司迅速进行汽车电子产能搭建,快速形成订单交付,也为后续获得更多优质订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汽车电子领域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储能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储能产品在技术上一直领引行业发展,第三代总成方案(包含“2148A驱动器 +ACDC 转换器+ 继电器接触器+电控箱+ 低温 40 度车规线束”)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客户产品中。在产品品类拓展上,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目前正在积极研发第四代多合一全高压直流的总成方案,将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功能服务;同时,不断增加产品的功率段范围,满足不同客户以及同一客户内部多种产品线需求。在细分市场开拓上,公司积极拓展分布式光伏储能的出口市场,积极挖掘发展新的客户,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丰富了公司所面向的行业和产品线种类。在产品品质测试上,公司秉承质量第一的原则,建设了国内外多个高标准老化房,对批量产品的品质失效风险进行把控,以接近车规的标准给客户提供良好的品质。未来,公司也会继续加大储能业务板块的研发投入,挖掘更多产品品类,丰富储能业务板块产品线,快速提升储能业务收入规模。 (3)有效的资源性规模投入 公司通过有效的资源性规模投入,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智能制造、供应管理等)、研发能力建设、资本投入、组织能力提升上形成了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贯穿财务共享、工厂管理、智能制造和智能仓储,将价值流转的前中后台高效的协调组织;研发能力上,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创新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研发理念,重视研发资源投入,将持续加大在汽车电子、智能化产品和储能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和技术核心竞争力;同时,面向大数据及物联网时代,在产品数据规划、无线通讯模组技术方向投入极大研发资源进行战略布局,为大数据的终端采集、云端 AI 计算及场景与生态服务提供强大技术支持与储备,打造公司未来核心竞争力;资本投入方面,公司通过洞察客户与用户需求,进行全球化资本性投资,贴近客户服务;进行全球化产能布局,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并提供有效的业务支持;组织能力方面,公司深化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加强管理基础能力的提升和完善,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2、相控阵T/R芯片业务 (1)核心技术优势 铖昌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相控阵 T/R 芯片的自主可控并打破高端射频芯片长期以来大规模应用面临的成本高企困局,研发出多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形成多项经过重大型号装备验证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高性能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技术、相控阵芯片高成品率分析及优化技术、高性能低噪放芯片技术、基于 MESFET 器件的限幅器电路设计技术、模拟波束赋形芯片技术、宽频带幅度相位电路设计技术等。截至报告期末,铖昌科技拥有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21 项(其中,国防专利 3项),另有软件著作权 1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46项,知识产权自主可控。 (2)团队及人才优势 坚持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铖昌科技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铖昌科技所处行业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微波领域,核心人才须具有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电磁场技术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对雷达以及航天通信等领域的多维度发展趋势、客户需求、产品工艺方案、工程应用环境等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拥有研发人员 75人,占铖昌科技人员总数比例为 42.61%。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 8人,硕士学历 2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约占技术团队总人数的 40%。团队主要由来自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毕业生成员组成。 铖昌科技持续加大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人才的力度,培养了一批行业尖端人才,致力于打造高效创新的研发团队,同时也引进销售人才,扩充公司的行业合作资源。从企业文化、薪酬福利、人才激励等方面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建立员工持股平台,覆盖人员广,让员工在与公司共同发展中分享收益,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优势 铖昌科技拥有相控阵 T/R 芯片设计和应用专家,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客户的项目研发需求,并将这种需求转化成产品要求,建立了将客户需求快速有效地转化成产品的新产品开发机制,目前已形成上百种产品,这些产品成为铖昌科技保持与客户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基础,同时客户对产品后期支持与维护有很高的要求,铖昌科技始终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在内部决策、产品设计研发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断优化,形成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快速反馈和快速解决的优势,在客户中树立良好口碑,进一步强化了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不断积累项目经验和质量管理经验的同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了用户的一致认可。 (4)客户及业务资源优势 铖昌科技通过较强的产品技术、丰富的产品种类、优良的产品质量以及优质的销售服务已进入星载、地面、机载等相控阵雷达应用领域及低轨卫星通信领域。主要客户为科研院所及下属单位,其对企业有较高的技术和资质要求,对产品的技术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须经历严格的遴选及许可流程,产品一旦定型,即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更换供应商的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因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贯性。铖昌科技已为下游行业内多家龙头客户供货,并依托龙头客户产生的市场效应不断向行业内其他企业拓展。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从保密和技术安全角度出发,从事相控阵 T/R 芯片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需要取得相关的准入资质。这些资质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配套实力,且认证周期长。铖昌科技定位清晰,进入相控阵 T/R 芯片研发设计行业较早,并参与多项重大型号装备项目,综合能力较强。 另外铖昌科技已获得研发和生产经营所需的完整资质,对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形成竞争优势。 (5)产品及产品质量优势 铖昌科技主要产品分为功率放大器芯片、低噪声放大器芯片、收发前端芯片、幅相控制芯片和无源类芯片五类,具体产品包括 GaAs/GaN功率放大器芯片、GaAs低噪声放大器芯片、GaAs收发前端芯片、收发多功能放大器芯片、幅相多功能芯片、模拟波束赋形芯片、数控移相器芯片、数控衰减器芯片、功分器芯片、限幅器芯片等。铖昌科技功率放大器芯片主要采用 GaAs、GaN工艺,具有宽禁带、高电子迁移率、高压高功率密度的优势,其研制多种频段的功率放大器芯片、低噪声放大器芯片、收发多功能芯片,具备高性能、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对于幅相控制类芯片,铖昌科技研制的产品采用GaAs 和硅基两种工艺,分别具备不同的技术特点,可适应于客户的各类应用场景,其中 GaAs 工艺芯片产品在功率容量、功率附加效率、噪声系数等指标上具备优势,硅基工艺芯片产品则在集成度、低功耗和量产成本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通过高精度测试及模型修正、可靠性提升及试验验证等技术手段,铖昌科技所研制的芯片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高可靠性、低成本及高易用性等特点,产品通过严格质量认证,质量等级可达宇航级。 截至目前,公司已拥几百款产品,这些产品成为公司保持与客户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 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下行,上游元器件紧缺及涨价的持续性影响,汇率持续波动,对公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公司以积极态度应对逆势环境,加大各项投资,包括持续推动全球化的产业布局、加大新产业板块的研发投入、核心关键人才的引入和培养等,从而加强公司抗风险能力与经营韧性,为未来新业务的快速成长及老业务的份额提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22 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4,490.64万元,环比提升 0.4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虽然环比下滑,但毛利率环比提升 5.22%,说明公司经营情况逐季改善,也充分体现公司在整体市场环境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保持着较好的内驱力和市场把控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96,547.32 万元,同比下降 0.34%,其中控制器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68,768.48 万元,同比下降 1.51%,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导致终端消费阶段性波动,客户需求节奏变化,从而公司交付放缓;随着市场环境的放开,国内政策调整,行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存量市场技术升级,加上经济环境的恢复刺激终端消费者的需求等种种积极因素,公司各板块营业收入将恢复持续增长态势。 原材料方面,核心原材料供需情况逐步平稳,紧缺性缓解,部分原材料价格开始出现回落的趋势,公司毛利率水平将得到持续改善。公司也将继续深化基础业务板块,同时在作为公司发展动力的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智能业务及储能业务上积极布局,推动公司可持续稳健发展。 (1)板块发展各具特色,持续开拓增量领域 家电业务板块:公司家电智能控制器业务板块分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通过分拆市场,从而细化产品分类,掌握国内外市场的动态变化,针对性拓展市场。该业务板块 2022 年度实现销售收入367,316.58 万元,同比下降 6.97%,主要受经济下行的阶段性影响和上游原材料供应的影响。家电业务板块作为公司控制器业务的基础,公司通过纵横拉通,纵向将现有客户做深做透,提高客户份额;横向开拓家电领域新市场和新客户,进一步提升市占率。报告期内,公司开拓了多个新客户及新项目,尤其是国内家电市场,与国内多个家电终端整机厂商形成业务合作,并获取新项目,整体进展顺利。未来,公司将通过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进一步扩大客户影响力,增强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客户数量体量的增加,为家电业务板块提供业务支撑。 电动工具业务板块:报告期内,电动工具业务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75,226.86 万元,同比下降21.05%,毛利率水平环比提升 1.16%。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且终端客户端消耗前期库存,导致公司整体逐步恢复增长趋势。目前,公司电动工具业务已进入 TTI、博世、HILTI、泉峰和大叶等海内外多个头部客户的供应体系,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除了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公司也积极拓展电动工具的产品品类,从现有电动工具电机控制拓展至大型园林工具的电控系统,加速嵌入式工具产品的拓展研发等。 随着电动工具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存量市场技术升级,无绳化持续深化,电动工具业务整体市场体量持续放大,公司也会积极关注市场情况,抓住机遇,不断突破新客户,获取新项目。 汽车电子业务板块:随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持续渗透,越来越多控制技术得到应用,汽车电子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占比也持续增长,带动汽车电子控制器行业快速发展。公司凭借在智能控制器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综合运营优势、供应链整合优势以及战略规划优势等综合竞争优势,横向延伸布局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领域。 汽车电子业务板块作为公司的发展新动力,近几年业务发展迅速,不断获取新项目,客户订单不断增加,收入规模也不断提高。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30,215.71 万元,同比增长 83.86%。截至报告期末,汽车电子在手项目订单不断增加,未来随着项目的不断投产落地,汽车电子业务将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公司自 2019年成立汽车电子子公司以来,不断扩充汽车电子研发团队、销售团队、运营管理团队等,全力支持汽车电子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快速、精准确定市场目标,聚焦增量市场,在车身控制、车身域控制领域快速建立核心竞争力,并投入更多的自主研发项目,如运用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离手检测(HOD)、座椅的舒适系统、提高消费者驾驶体验的变色天幕控制以及无钥匙进入系统(UWB)等产品的开发。目前,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博格华纳、尼得科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了多个平台级项目;同时,与汽车整车厂比亚迪、蔚来、小鹏以及一汽红旗、合众、广汽等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业务布局已由点向面逐步开花。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迎来电子电气架构革新,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向集中化发展,域控制器(DCU)扮演了重要角色。公司从车身域控制等技术为切入点,在车身域控制、门域控制、中央域控制方面取得技术突破,部分产品已经批量生产,部分产品已基本完成研发并开始送样。 由于公司在汽车电子的先发优势和产品技术优势, 项目及订单持续突破,为满足汽车电子客户量产项目和新项目的订单生产需求,公司快速加大在深圳、杭州、青岛、越南、和罗马尼亚等生产基地的汽车电子产线投资,加大汽车电子控制器产能扩建;同时,为保证在全球多个生产基地的高水平运作和快速的客户响应,公司还在全球项目管理、制造技术管理、品质保证和供应链统筹等多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在成本优势、响应速度和质量水平上展现了行业一流的竞争力,赢得客户好评,也为持续、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智能控制领域业务提供稳固的基石。 随着汽车电子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公司也会再接再厉,趁着整体业务发展的势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为整车厂提供集成的全套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攻克更多国内外头部客户,进入其供应链体系,获取更加优质的项目,提升汽车电子整体效益水平,真正成为公司智能控制器产业的新动力。 智能化产品业务板块:随着智能化社会加速到来,传统家庭用品智能化升级加快,公司以前瞻的视角,积极开展智能化产品智能控制器及智能硬件的研发和销售,2022 年市场开拓顺利,新产品加速涌现。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化产品业务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73,394.60万元,同比增长 27.40%。随着智能控制器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下游需求仍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公司在不断拓展相关业务的同时,也对市场进行梳理,为了快速抓住市场,公司对智能化产品业务板块进行了组织调整,将其按照业务大类划分不同子模块,匹配专业的人员针对性的进行市场开拓,快速提升整个业务板块的业务拓展进程。 储能业务板块: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于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和能源多元化愈发重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共识。在全球“双碳”战略的推动下,各国新能源鼓励政策频出,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日益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显著提升了能源储蓄需求。受益于在智能控制器领域多年积累的成熟研发能力、产品落地经验以及客户资源渠道,公司进一步横向拓展控制器行业领域,积极布局储能业务,在大型储能设备控制、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及户储平台等领域重点布局,业务处于快速成长期。 公司储能业务板块主要聚焦大型户外储能设备变频控制、BMS、PCS 和户储平台领域。作为公司新的产业领域,储能业务板块 2022年度实现销售收入 6,064.47万元,实现了新业务领域的成长与突破。 储能业务板块虽然是公司新的业务领域,但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公司也依托多年在变频技术、逆变技术、电源管理技术等领域的研发积累,以定制化解决方案优势快速打开市场,获取客户青睐,顺利推动储能业务的发展。 电池管理系统(BMS)方面,公司得益于在汽车电子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先发优势,协同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业务的研发储备,目前已完成了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业务布局,相关项目已开始量产。由于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已由监测、通讯、保护、显示、存储等基本功能向电池系统安全诊断和长寿命运维、系统经济性指标诊断等高级功能发展,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汇聚能力,实现电池系统实时数据的采集、分析、状态诊断和评估,动态优化电池管理系统运行策略及算法模型,达到最佳安全和经济性的运维模式,实现智慧运维,提升储能智能控制器方向的研发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取得更多客户的认可,快速扩大市场边界和业务领域。 储能变流器(PCS)方面,公司借助在智能控制器行业的技术背景和经验,在变流器的强弱电控制、变频率控制、电机控制、负载等技术领域上寻找技术创新点,以更精密、更可靠的技术方式解决行业痛点,同时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储能方向的研发创新能力,沉淀核心技术。同时,公司在传统控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软件算法,增加智能控制及数据分析功能,通过 PCS 控制器接收控制指令,实现蓄电池组和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转换,同时满足负载的供电安全性。 随着能源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多,世界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空间也会更加凸显,公司在布局储能业务核心部件的同时,公司也积极布局大型户外储能设备控制业务以及户储业务。目前公司跟国内外大客户保持了密切合作,取得多个新客户及新项目,研发和客户推广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开始批量交付。未来,公司会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布局,加大储能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进行客户和研发项目的拓展,提升储能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 (2)坚持研发投入,技术赋能产品,创新驱动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引领为核心发展战略不动摇,充分发挥研发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7,185.21万元,同比提升 20.22%;研发和技术服务人员 1190人,同比提升 13.33%。研发方向上,公司从优势产品线设计领域和重点应用基础技术领域两条主线出发,强化原有核心产品线领域的技术基石,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特别在原有家电控制器领域继续扩大技术优势。与此同时,公司与省创中心、清华大学、华为海思、华南理工大学等机构,以及高校和企业通力合作,致力于行业重点技术的突破建设,取得了大量的应用基础技术突破成果,为公司后续研发技术的长远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对内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对外加大自主可控产品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截至 2022年12月 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 2112件,其中发明专利 689件、实用新型专利 1258件、外观设计专利 80件、美国发明专利 15件、欧洲发明专利 2件、PCT 68件;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申请软件著作权共计 68件、商标申请共计 124件。自主可控业务占比快速提升,为未来的持续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动力。 (3)集成供应链综合优势快速体现,提升整体运营能力 随着行业数字化升级,电子行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结合自身特点,与时俱进,打造了集成与协同的供应链体系,将上下游订单拉通、明确职责分工、满足交货需求、公司存货管理等方面进行整合升级,同时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梳理风险点、达成风险共识、落实风险管控,将杂乱的事情梳理归一化,将简单的事情标准化、流程化,从而形成了“短交期、高柔性、低成本”的集成供应链运营模式。 近年来,电子原材料供应紧张,部分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公司经营成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公司充分发挥集成供应链综合优势,灵活调整供应机制,与紧缺物料供应原厂对话,通过锁定库存、提前备货等方式,保证供应稳定;同时,公司通过客户协同、产销协同、生产协同和供应商协同等共同运作的管理机制,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帮助公司实现经营目标的达成,提升整体运营竞争力。 (4)全球化产业布局加快,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发展需求,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公司进一步推动全球化战略布局,在深圳、杭州、青岛、合肥、意大利、越南、罗马尼亚等地进行了产能布局。全球化产能布局的规划,有利于分散市场综合风险,有利于提升全球化客户服务实力,有利于全球化供应链体系进一步拉通;随着规划中生产基地的扩建投产,公司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扩大,为公司持续获取订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单位:元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行业和产品分类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