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容百科技(688005):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容百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05 公司简称:容百科技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所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上游原材料为镍盐、钴盐、锂盐,由于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较高,原材料成本占三元正极材料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尽管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原材料采购管理体系、战略供应商合作关系,但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突发性事件仍有可能对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产生较大波动,从而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除上述风险外,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其他各种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白厚善、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田千里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崔严方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181,965,693.74元。经董事会决议,公司2022年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如下:上市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2元(含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450,883,265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36,166,746.03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占公司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比例为10.06%。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3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62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7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0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00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01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01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全球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带动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公司订单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公司新建产能逐步释放,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叠加售价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93.62%。 2. 报告期内,公司产能逐步释放,盈利能力提升,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2.92%,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较上年均有大幅增长。 3. 报告期内,公司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应收应付规模扩大,为满足日常经营需求,公司按需备货,同时加快湖北、贵州、韩国三大正极制造基地以及浙江临山高镍前驱体项目扩建,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 74.54%。 4. 公司的销售回款方式以银行承兑汇票回款为主,公司根据现金需求及资金成本状况,对应 收票据贴现进行管理。报告期内,为配合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以现金结算的采购增加,导致公司 的经营现金流产生阶段性波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 2.41 亿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二、因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原因的信息暂缓、豁免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 据GGII等机构统计,2022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约98万吨,同比增长55%,其中全球高镍正极材料出货约32.8万吨,同比增长64%,三元正极材料市场依旧延续高镍化趋势,产品迭代升级不断加速。 受益于下游电池企业需求旺盛,欧美主流车企高能量密度车型的加快推出的趋势,以及公司持续通过工艺进步、供应链优化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2022年业绩实现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23亿元,同比增长193.6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3.53亿元,同比增长48.54%。 (一)三元市占率蝉联全球第一,产品和客户结构不断优化 2022年,公司高镍8系及以上三元正极产品合计销量近9万吨,同比增长70.13%,其中,高镍低钴、超高镍等前沿材料已实现千吨级出货。据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公司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国内市占率为33%,连续三年行业第一,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市占率第一,领先优势不断扩大。报告期内,公司已建成25万吨/年的正极产能,拥有湖北鄂州、湖北仙桃、贵州遵义和韩国忠州四大正极材料基地。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宽客户群体,与国内新能源车企及欧美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前沿产品。 (二)并购整合布局磷酸锰铁锂,产品技术、市场开发及产销规模均处于业内领先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收购斯科兰德及其旗下子公司,正式布局磷酸锰铁锂(LMFP)领域。公司现有产能6200吨/年,是唯一实现磷酸锰铁锂大规模量产的企业,产品在销市场覆盖3C数码、动力电池等领域,并在国内外多家知名电池客户的产品开发中处于领先位置。 (三)首创推出战略级新品——钠电正极材料,综合开发能力与量产进度处于行业领先 作为新型电池材料,钠电正极材料的产品竞争力相较传统材料有显著提升,未来有望在中低端动力电池市场及储能市场、3C及小动力市场等大规模应用。公司全面布局了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及聚阴离子三个技术方向,并已与几十余家下游客户完成送样验证,现有钠电正极材料产能约1.5万吨/年。报告期内,公司钠电正极材料累计销售几十吨级,综合开发能力与量产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四)全球化战略布局快速推进,韩国产能和客户开发进展显著 公司韩国忠州基地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的第一个高镍正极产能项目,韩国产能稀缺性明显。 一方面,中国产品出口至美国加征25%的关税,出口至欧洲加征6%左右的关税;而韩国产品出口至欧美市场享受零关税政策。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2022年8月发布的《通胀削减法案》,计划投入约370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包括韩国、澳大利亚等二十余个国家所生产的产品可以获取一定比例的补贴。相比于国内前驱体材料生产基地,韩国忠州基地生产的前驱体符合法案关于合格关键矿物的规定,可获得满足法案合格关键矿物3750美元/辆税收抵免;相比于国内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韩国忠州基地生产的正极材料未落入法案规定的禁止性限制条件,有望获得法案电池组件3750美元/辆的税收抵免,因此,韩国忠州基地的产能布局具有战略意义。 报告期内,韩国忠州基地已建成2万吨/年高镍正极材料产能,产线已完成日韩欧美主流客户的审核验证,具备放量基础。目前新能源车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渗透率明显低于国内,公司国际化战略快速推进,产品主要应用于海外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五)布局前沿技术,研发优势领先 公司高镍及超高镍多产品序列研发技术行业领先。前沿产品富锂锰基样品已通过客户认证,尖晶石镍锰完成中试测评,相关产品容量、循环、倍率等性能优异;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质量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得到国内外固态电池客户认可。 钠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已攻克残碱及pH值过高、产气严重、循环较差等问题,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多款钠电正极材料量产定型,各项技术指标经不同客户测评均处于行业前列。 磷酸锰铁锂材料得到国内外多家主流客户的认证,并率先在全球范围内首家实现千吨级量产出货。同时,新一代高锰铁比产品及锰铁锂与三元掺混产品均取得技术突破,实现小规模量产,部分客户进入批稳测试阶段。 (六)专利申请量创新高,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 公司不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挖掘科研创新人才,在深化高镍优势的同时,开拓新材料、新技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了广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2022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数235件,同比增长240%,创历史新高;总授权专利数达到136件,“智本”持续升级。公司围绕产品布局了大量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可为公司所有产品开拓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七)全面践行“新一体化”战略 “新一体化”战略是在传统一体化竞争的基础上,升级的体系化竞争战略,是商业模式的升维。报告期内,公司“新一体化”战略全面展开,最大程度整合资源打造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链。 “新一体化”战略最重要的作用是强化供应链管理,通过沿产业链投资和与上下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式,保障上游原材料的稳定采购与成本优势,实现对下游客户的大量集中供应。 2022年,公司通过容百电池三角基金投资力勤资源,并与力勤资源签订《长单采购协议》,形成长期采购和资本的双重合作。与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等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在电池和材料领域的技术、产品、供应链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高镍电池在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 2022年,公司通过与湖北省、仙桃市和武汉市汉阳区等多级政府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和协议,旨在打造容百科技在湖北省的体系化布局,包括产能基地、华中总部、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及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维度的深度合作。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的制造,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核心产品为NCM811系列、NCA系列、Ni90及以上超高镍系列三元正极及前驱体材料。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NCM811系列产品量产并应用于国际主流终端车企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公司NCM811系列产品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在华东、华中、西南及韩国设立多处先进生产基地,并围绕正极材料回收再利用布局循环产业链。 未来,正极材料将会向高能量密度高和安全性兼低成本两大方向发展。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材料由于性价比高,将会广泛应用于中低端动力市场和储能市场。公司在进一步强化高镍材料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加速布局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材料,继续保持市占率领先。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研发、制造与销售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实现盈利。 1. 研发模式 公司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体系并持续优化。公司形成“集团层-事业部层-工厂层”三级研发组织,建立了事业部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研发、研究院以前瞻性新型产业和高端产品研发相结合的模式,通过集成产品开发(IPD)形式,组建跨部门产品开发团队。公司中央研究院整合了中日韩研发资源,融合前沿研究、技术创新、评价检测、资源回收、工程开发等资源和能力,建立“横向+纵向”全方位研发体系,支撑从原始创新到量产转化以及工艺改进的研发能力建设。 在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公司培养了大批研发技术人员,形成系统化新入研发人员的培养模式,进行研发体系培训及知识分享持续为技术人员赋能,为业务扩张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公司在提供材料样品的同时,会根据客户电池产品开发情况,给出建议使用条件,协助客户完成电池体系的定型,共同促进产品应用市场的开拓。 2. 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采购策略和供应商管理两大环节。在采购策略方面,对于镍、钴、锰、锂等主要原材料,公司与赣峰锂业、雅保、格林美、天齐锂业、华友钴业、力勤资源等国内外知名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具有相对稳定、适当竞争、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了原辅料供应的持续稳定、质量优良及价格合理。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公司通过推进招标流程规范化、供应商评价体系化等方式,严把采购关,保证原材料或设备的可靠性以及成本的竞争力。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制定了完善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以客户订单及中长期需求为核心和导向,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处理客户订单的流程。在与客户签订订单后,公司根据客户要求的产品技术指标、数量和交货期等订单内容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品质控制、出货等全过程的生产组织管理,确保按时交付及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在降低库存水平,从而合理控制成本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公司也根据市场预测、生产能力和库存情况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提高交付速度,维持均衡生产。为满足部分新型材料的生产,工程部门会根据新产品的特殊需求,优化产线布局和设备结构;在品质控制方面,生产部门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和相关工艺设立关键控制点,并制定控制项目及目标值。 4.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下游客户多为国内外大型、知名的锂电池厂商等终端客户,国内外市场均有销售。由于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复杂,主要面向的动力锂电池研发周期较长,制造过程要求高精密度控制,要求正极材料供应商能够提供不同材料体系和控制体系下的配套技术方案与专业及时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以保证锂离子电池产品的优良品质。 为解决客户分布广、发展速度快和规模差异较大的问题,公司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区域管理和大项目管理并行的方式,建立湖北、贵州、浙江、韩国四大生产基地,并设立宁德、深圳及韩国办事处,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资源,实现产品技术、产品质量和物流运输的迅速应对,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此外,对于战略客户,根据其对产品技术参数的具体要求,实现定制生产,以保障其对产品稳定供应和高性能要求。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公司所处行业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属于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发展的关键材料行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驱动锂电池产业迅速扩容,作为锂电池关键材料之一的正极材料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当前及未来下游、终端市场需求旺盛。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中磷酸铁锂电池和高镍三元电池热度愈升,磷酸锰铁锂及钠电正极材料初显锋芒。磷酸铁锂凭借成本低廉、安全性强等特点以及储能市场增长带动,其装车量同比大幅增长;受锂、镍价格制约,高镍渗透率提升速度暂缓,但高密度能量使其作为未来主流技术之一的地位依旧稳固;磷酸锰铁锂综合性能优异,有望替代中低镍三元材料与部分铁锂;钠电正极材料已初步应用于储能和低速动力领域,凭借低成本、高安全性和低温性能优异等特点有望在部分领域替代磷酸铁锂和铅酸电池。 长期来看,动力电池发展需兼顾成本与能量密度目标,磷酸锰铁锂和高镍三元为代表的两条技术路径最为明确。磷酸锰铁锂对比磷酸铁锂具有更高密度能量,且保留了磷酸铁锂电芯的安全性及低成本特性。高镍化路线可显著降低材料成本并保证高比容量,得益于更具竞争力的单瓦时成本以及持续涌现的锂电池结构创新技术,作为国内外主机厂高端车型、长续航车型的主流选择,高镍电池市场应用领域长期扩大的趋势毋庸置疑。 现阶段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存在着较高的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开发技术壁垒、生产技术壁垒及品质认证壁垒三方面。较高的研发技术门槛不仅需要掺杂包覆等技术改性,还需要在氧气气氛下煅烧,对产线设计能力、个性化产品开拓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对生产环境的湿度控制、设备的耐腐蚀和自动化水平要求更为苛刻。 此外,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对动力电池各项核心性能及安全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产品稳定性及安全性角度考虑,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对于NCM811、NCA等产品的认证测试程序更为复杂,不但需要进行长期产品性能测试,还需要对生产厂商的综合供货能力、自动化生产管理水平、规模量产下的低成本及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详细评估,整体认证周期时间会达到2年以上。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新一体化战略转型升级为全市场覆盖的综合正极材料供应商,坚定走好高镍路线的同时,积极布局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材料,应用领域涵盖高中低端动力、小动力、储能以及数码市场,成为转型进度最快的正极材料公司。 据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国内三元材料累计产量为60.23万吨,同比增长51.3%,国内高镍材料(8系及以上)累计产量为26.94万吨,同比增长76.9%,渗透率达到44.7%。同时鑫椤资持全球市占率第一,领先优势不断扩大。报告期内,公司建成高镍产能25万吨,产能全球领先,实现中国正极行业首个海外高镍正极产能项目——韩国基地的建成并投产,推进中国正极产业环节的产能全球化进程。公司高镍产品主要客户已涵盖宁德时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SK on、亿纬锂能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作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高镍正极的主供应商,公司高镍产品实现导入国际主流客户供应系,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2022年,公司通过收购斯科兰德实现磷酸锰铁锂赛道的快速切入,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实现锰铁锂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公司现有产品在国内外多家主流客户的开发认证处于领先位置。高锂价背景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供了战略机遇期,公司通过自研全面布局了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及聚阴离子三个技术方向,并已与几十余家下游客户完成送样验证,综合开发能力与量产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商业化最快的层状氧化物技术路线上拥有绝对领先优势。 2023年,公司中韩产能布局逐步落地,欧美地区战略规划研究逐步开展,公司将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和新产品开发应用,坚定实施新一体化战略,紧跟行业趋势,巩固公司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供应商地位。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性能要求持续提升,正极材料作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核心之一,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倍率、内阻等多方面性能,是锂/钠电池中成本较高的部分。以下为报告期内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4680无极耳大圆柱电池 4680电池,即直径为46毫米、高度为80毫米的全新圆柱电池,适配中高端乘用车,电池采用无极耳、大电芯和干电池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势。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显示,4680型电池单颗电芯容量提升5倍,功率提升6倍,在整车层面实现了16%的续航里程的提升和14%的成本下降,大尺寸工艺改良实现提效降本。该技术路线的核心难点主要体现在焊接工艺、干电极技术和良率。2022年,特斯拉4680电池通过工艺改进,已将产品良率从最开始的20%提升至92%,4680电芯周产能已达86.8万颗,突破良率瓶颈,市场预计2023年将成为其量产元年。 4680大圆柱电池高安全性适配高密度体系,其封装结构具有较高热安全性和机械性能,大大降低了高镍三元应用的风险,目前4680电池主要采用NCM811正极,后续若采用超高镍Ni90替代NCM811还可实现降本提效。随着4680电池实现量产和产线扩张,高镍三元材料将率先获益,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实现NCM811系列产品量产并应用于国际主流终端车企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4680电池的量产应用将为公司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 2.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成本相较于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可降低30%-40%,且其低温性能优异,在-20℃低温测试中容量保持率在可达88%以上,远高于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未来有希望大规模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电动两轮车、电动船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但成本敏感性较强的领域。2022年,高价锂背景下,叠加储能关键场景爆发,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的钠离子电池伺机蓬勃发展,需求拉力+技术推力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从0到1的关键点。 当前主流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类似物、聚阴离子化合物等。层状氧化物制备方法简单、量产转化容易、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高,是国内企业主要布局方向,有望最先实现产业化。普鲁士类化合物具备成本低廉、比质量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聚阴离子型化合物主要优点为原材料价格低廉、结构稳定、循环性能好。目前钠电正极材料呈现多路线并存的局面。 目前,公司在钠电正极材料领域全面布局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及聚阴离子三个技术方向,并已完成多家下游客户送样验证,综合开发能力与量产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3. 磷酸锰铁锂电池 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的升级版,是在磷酸铁锂的基础上掺杂一定比例的锰而形成的新型磷酸盐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能量密度是磷酸锰铁锂相较磷酸铁锂的核心优势,能量密度高出15%左右,具有更高电压平台的同时,保留了磷酸铁锂电芯的安全性及低成本特性。随着碳包覆、纳米化、补锂技术等改性技术的进步,过去制约磷酸锰铁锂发展的导电性能得到改善,产业化进程加速。据市场估计,2023年国内磷酸锰铁锂将会稳定量产,并规模化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公司通过收购斯科兰德实现锰铁锂大规模量产,积极配合下游客户认证,开发进度位居前列。 4.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富锂锰基材料以廉价的锰为主要过渡金属元素,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250mAh/g及以上,与LFP、NCM和NCA等相比具有更高的质量能量密度,是目前已商业化正极材料实际容量的1.5倍左右,能够提升动力电池续航能力,其镍含量仅为三元材料的3成左右,且无需钴元素,成本较低。 当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整体处于研发阶段,还需要提高倍率性能、抑制循环及存储过程的电压衰减等技术问题,若解决技术瓶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将成为极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广泛应用在汽车、储能、小动力、数码等各领域。 5. 固态电池 固态锂电池与传统锂电池最大的不同在于电解质。传统锂电池采用隔膜+电解液中间含有液态物质,而固态电池则使用固体电解质。相比传统锂电池,固态锂电池的安全性更好,能量密度更高。 目前已经在使用或接近商用的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种。其中氧化物电解质空气稳定性最好,广泛应用于固液混合体系的固态电池,同时成本较低。主要缺陷是界面接触问题尚未完美解决。氧化物电解质比较适合动力电池,如今国内企业大部分选择了氧化物体系的技术路线,其制造工艺和改性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另外,硫化物体系电解质凭借与液态电解液相媲美的离子电导率,在全固态体系中表现出较高的倍率性能,日韩、欧美各大电芯、车企都在积极布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业务。基于硫化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较窄,电解质与正负极界面的稳定性差,真正实现产业化需要做进一步改善。 基于电解质本征缺陷,公司已制备出高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开发出适配于固态电池的三元正极材料,提升了三元正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兼容性,得到了国内外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深耕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依靠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并购能力,成功掌握了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国内外拥有346项注册专利(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274项),对核心技术进行保护。公司积极围绕锂/钠电池材料前沿进行技术布局。主要核心技术覆盖锂/钠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资源回收以及固态电池相关材料,包括超高镍(Nimol%≥90)正极材料生产技术、NCMA四元正极材料生产技术、钠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生产技术、正极材料气氛烧结技术、高电压单晶材料生产技术、前驱体共沉淀技术、NiCoMn金属回收技术等。公司具有锰铁普鲁士白钠离子电池材料吨级生产经验和各种不同类型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技术,正在持续改善高电压镍锰循环性能,同时加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研究。公司致力于核心技术的培育发展、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镍低成本正极材料及超高镍正极材料在产线大规模稳定制备上取得突破,小批量供应包括动力电池、半固态电池、3C等领域的国内外客户。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央研究院及相关事业部内进行了集成产品开发理念的全面推广,研究院与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协同得到极大的优化,组织架构更合理化,并规划了华中区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区域研发中心,同时与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湖北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及华中区域总部项目合作协议》。为提高电芯及材料检测分析能力,公司开展电池化学研究业务,在正极、前驱体等检测及电化学机理研究方面加大投入;针对新能源产业链条(同行、客户、行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快速发展,成立市场分析业务部门,收集分析行业信息,并作为研发技术提升的方向依据,有力地支持了公司材料开发及量产导入速度,显著提高了公司研发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申请专利357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36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221项;公司新增授权专利208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2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196项,具体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注:2022年,公司新增3件实用新型专利失效。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本公司研发投入为人民币 48,655.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2,705.16万元,增幅 35.34%。同时,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加 102人,增幅 20.52%。此外,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及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进行新产品开发及工艺升级研究。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