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恒华科技(300365):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恒华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2023(016)号 2023年3月 2022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罗新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孟令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孟令军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2022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33.99万元,业绩亏损主要原因:1、受宏观环境影响,公司承接的部分项目线下执行受阻,交付进度及验收延迟,同时人力成本、研发投入增加,导致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出现阶段性下降;2、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战略转型升级进展较慢,业务的效能在报告期内未得到有效释放;3、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共计 19,129.85万元,对公司当期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详见“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核心竞争力(“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及主要财务指标(详见“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与行业趋势保持一致。 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前景广阔,不存在产能过剩、持续衰退或者技术替代等情形,不存在持续经营的重大风险。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计划、业绩预测等方面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技术创新风险、营业收入季节性波动风险、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等,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 “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8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6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6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6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74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80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81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82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上披露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 公司是 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服务商,根据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本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基于公司的产品功能及用途,公司所处细分行业为工业软件之 BIM软件行业。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支持 BIM技术的推广应用。2022年 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强调“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健全数据交互和安全标准,强化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3月,《“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建筑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以支撑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为目标,研究 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支撑体系,研发自主可控的 BIM图形平台、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推进 BIM全过程应用,逐步推广基于 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数字化资产管理和智慧化运维服务”;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推动数字建筑、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加快城乡建设数字化转型”。 当前,我国 BIM软件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国内使用的平台类软件主要为国外软件,国内厂商主要以项目管理和单点应用类型的产品为主,BIM底层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基于国外平台进行二次开发会导致国内 BIM软件的发展受限于国外 BIM软件的开发水平和开放程度,全球复杂的政治形势对数据安全也会带来隐患。BIM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已成为行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二)下游行业情况 公司作为“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主要产品及服务面向电力、交通、水利等行业。 1、电力行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从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明了方向。 电力是碳减排的主战场,也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2022年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持续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对现有电力系统进行绿色低碳发展适应性评估,在电网架构、电源结构、源网荷储协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控制等方面提升技术和优化系统”;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个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要求“统筹推进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等多个行动计划,坚持多种新能源协同发展”;10月,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完善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消纳利用”的工作目标;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供应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给现有电力系统带来战略性、全局性变革。 能源革命必然伴随着能源数字化进程加速。早在 2012年初,国家电网便启动了 BIM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要求“从 2018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新建 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应用三维设计;到 2020年底前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 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具备数字移交条件”,并明确“采用三维设计的工程,在工程投资估算和招投标最高投标限价阶段,按 10%调整计算设计费”。与此同时,南方电网“数字南网”建设也在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继续加大对智能电网领域和新能源信息化系统领域的投入,预计全国电网总投资额近 3万亿元。目前,BIM技术在电网主网工程建设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BIM技术也将在配网工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综合能源领域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2、交通行业 在“交通强国”战略下,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促进智慧交通发展。2022年 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规划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构建泛在互联、柔性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运输部印发《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以十四五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重点,推进施工标准化和工业化建造,鼓励施工材料、工艺和技术创新,推广钢结构桥梁和 BIM技术应用”;《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强调“推动建设智慧公路,加快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转型发展”;2022年 3月,交通运输部和科学技术部发布《“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加快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开展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交通领域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涉及相关专业众多、应用场景多样,通过运用 BIM技术,可以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资源信息共享和项目全生命期的可预测和可控制,有效促进交通行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交通行业工业化发展。随着“数字交通”、“交通强国”等战略的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3、水利行业 水利方面,2021年 11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水利工程 BIM应用和智能化建设,同时加大投入来积极推动 BIM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用,结合国家水网建设推进已建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和在建水利工程智能化建设;2022年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加强水安全感知能力建设,畅通水利信息网,强化水利网络安全保障,推进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加快水利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水利体系”;2月,水利部发布《2022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中强调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要求“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智慧化水平”;5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加强河湖智慧化监管,要求“加快数字孪生流域(河流)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推进疑似问题智能识别、预警预判,对侵占河湖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提高河湖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6月,水利部发布《2022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要点指出“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定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取用水管理相关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搭建水资源管控‘一张图’,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目前,BIM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已从概念普及过渡到项目试点阶段,水利行业 BIM应用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上述影响因素给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公司的发展空间带来直接增量,为公司“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的战略推进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公司经营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产品 在国家自主可控、行业数字化、BIM等技术大力推进的市场机遇下,公司结合产业趋势及自身优 势,大力推进组织改革和战略升级,确立了“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战略 定位。在整体战略目标引领下,公司集中各业务体系优势力量,聚焦行业细分领域,按照业务属性及专 业化经营策略,构建了互为支撑的五大业务体系,以BIM平台及软件研发为核心,以设计咨询业务为技 术支撑和工程示范,以行业数字孪生应用为载体,同时积极拓展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应用、数字 教育等相关业务,为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赋能。 公司业务布局图 1、BIM平台及软件 BIM平台及软件为公司核心业务体系之一,定位为 BIM平台及工具层软件研发、销售,涵盖自主可控的底层 BIM平台、GIS平台、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快速开发平台等,以及 BIM设计系列软件、BIM造价软件、BIM基建平台、BIM运维平台等软件产品。 (1)核心技术平台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与技术迭代,公司形成了“三维建模引擎(DH3D)”、“三维数字地球平台(DHGlobe)”;适用于网页端和移动端的“轻量化 BIM引擎(BIMEngine)”、“轻量化 GIS引擎(GISEngine)”、“物联网平台”;具备低代码快速开发功能的“应用快速开发平台(FWeb)”、“移动应用快速开发平台(FMobile)”;集 BIM、GIS、快速开发、物联网应用于一体的 BIMWise数字化工程全生命周期产品平台,高度兼容国家电网 BIM标准的 GIM引擎平台(GIMEngine)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平台(AI-Engine)等核心技术平台,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的“三维设计核心算法”等核心技术,是国内少数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 BIM应用构建的企业。 (2)BIM设计系列软件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 BIM底层技术平台,研发了围绕电网工程设计领域的三维线路设计软件、三维变电设计软件、三维电缆设计软件、三维配网设计软件、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三维评审平台等系列软件产品,以及面向新能源设计的三维光伏设计软件、三维风电场设计软件等产品。公司电网设计产品覆盖电网工程三维设计的全专业、全过程,深度契合电网设计企业需求,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可全面支撑电网设计企业开展三维设计工作,已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3)BIM造价软件 公司 BIM造价软件以电力行业建设工程造价业务为核心,以国家最新的规范和标准为依据,依托公司在三维设计和工程造价领域的技术积累,将电力工程三维设计与工程造价深度融合,研发了输电设计造价一体化软件、概预算造价软件、造价分析软件、造价评审软件等多款产品。公司 BIM造价软件面向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打通设计、造价业务与数据流程,实现设计、算量、造价一体化,能够为电力建设工程科学的投资决策、动态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支撑。 (4)BIM基建平台 公司将 BIM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提升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为重点,面向政府主管部门、业主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等用户,构建基建现场智慧管控平台和智慧水库数字化管控平台等 BIM基建产品。BIM基建平台将工程信息管理与三维可视化相结合,在工程 BIM模型中集成、整合工程设计施工阶段各专业数据和现场“人、机、料、法、环”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在三维场景中展现设计模型、建设过程、预警问题,实现工程施工建设过程的数字化呈现。 (5)BIM智慧运维平台 BIM智慧运维平台是专注于实现工程运维可视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基础产品平台。平台将 BIM、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技术与基础设施模型相融合,实现互联网、物联网、工控网集成的端边云集成,实现生产、设备、人、环境的数字孪生应用。平台具备模块化、配置化、服务化等特点,围绕实景展现、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运维管理、能耗管理、安防管理、智慧决策等运维业务内容,可快速搭建智慧楼宇、智慧机场、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等多种业务场景,实现工业 4.0理念在工程运维领域的成功落地。 2、基于 BIM的智能设计咨询 基于 BIM的智能设计咨询业务,利用公司研发的 BIM平台及相关软件开展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规划、设计、咨询、运维等业务,为公司BIM平台及软件切入相关市场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工程应用示范。 在电力行业,公司现已构建了齐备的资质认证体系,资质认证范围覆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等多个领域,可面向送变电工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充换电站(桩)、智能微网等业务领域,提供规划咨询、工程勘测、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综合能源业务方面,公司面向园区、工业企业、公用建筑等客户群体,以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建设为基本原则,综合冷、热、电、气等负荷需求,为用户提供涵盖能源供应、能源运营以及能源信息化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储能方面,公司基于对电力行业的深度理解与新能源发电特点的分析,可提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储、风光火储、调峰储能、调频储能、黑启动储能、备用储能等规划设计服务。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面向交通及水利行业的设计咨询业务市场,在交通行业,提供包括公路道路工程勘察设计、路面养护改善工程设计等专业技术服务;在水利行业,以规划咨询、水工设计、水保生态业务为主,逐步向水利综合规划等方向拓展。 3、基于 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 基于 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业务以“平台驱动业务拓展”为战略目标,基于自主 BIM平台进行行业资产可视化管理及数字化应用服务,服务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数字化转型。 (1)能源资产数字化应用 能源资产数字化应用基于多样的传感手段建立感知网络,实现对电网运营、用户用能、公共设施安全运维等场景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面向各类能源供应商、能源服务商、工业园区、用能用户提供能源生产、能源运输、能源交易、能源消费、能源管理等多元化能源服务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含云售电平台、配售电一体化平台、安全监控管理平台、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智能运维调度管理平台、园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等。 (2)交通资产数字化应用 交通资产数字化应用以国家“大交通”为契机,以GIS数字地球为载体,BIM模型为依托,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的系统化运营模式,面向国内外交通领域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管养单位提供智能交通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智慧基建工程管理平台、资产可视化管理平台、集群桥梁健康监测管理平台、道路综合养护管理平台等,业务范围横向贯通投资、设计、造价、施工、管养等各环节,纵向穿透集团、企业、项目部与工程现场,专业覆盖公路、桥梁、隧道、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园区、城市综合管理等诸多领域,为客户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 (3)水利水务资产数字化应用 水利水务资产数字化应用以国家“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为发展契机,依托大、云、物、移、智、链、BIM+GIS、三维仿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和手段,面向水利厅、水务局、水投集团和调水公司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水利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水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河目智云、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征地移民信息化管理系统、水电站机电集控系统等,覆盖水环境、水资源、水旱灾害、水工调水、水电站集控、智慧水务及河长制等多个业务领域。 4、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 大数据应用业务依托自主 BIM平台、IoT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平台,开展基于电力大数据征信、能源数据分析、用电行为分析等电力垂直细分领域大数据应用,以及面向智慧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数据应用及运营等业务,构建智慧社区到智慧城市的 BIM应用体系,逐步推进互联网转型,培育公司新的价值增长点。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包括面向电力垂直细分领域的煤改电大数据智能平台、电力大数据征信系统、电力大数据分析平台、电力物联网智能平台等产品,以及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智慧社区平台。 5、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业务主要围绕电力、交通、水利等行业开展 BIM专业培训、认证、竞赛、评优以及海外培训交流,为公司 BIM相关的产品及服务国内外销售进行前期推广,获得客户的预认可。数字教育业务将以公司多年积累的行业用户资源为抓手,打通垂直行业培训市场,在细分市场中建立业务生态闭环,强化公司在电力、交通、水利行业产品和专业技术的品牌影响力,挖掘市场需求,促进与其他业务体系的协同发展。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二十多年,依托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自研 BIM核心技术平台,为新型电力系统全产业链提供智慧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业务包括 BIM平台软件、基于 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基于 BIM平台的智能化设计咨询等,通过提供相应软件产品、软件服务、技术服务等获得收入和利润。 BIM平台软件为公司成熟核心业务。公司依托自主可控的国产化 BIM核心技术平台,面向电力行业提供“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过程 BIM系列软件与服务,以及算量造价等软件服务。 基于 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为公司重点突破的成长业务。公司基于 BIM平台研发的基建工地三维数字孪生与基于人工智能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基建领域;基于 BIM的智能运维监测服务等已从电力行业成功拓展到水利、港口、公路、钢铁等多个行业。 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为公司重点培养的新兴业务。基于能源物联网与电力大数据分析为电网、政府、园区及企业等客户提供用能监测、节能服务、碳中和等咨询与增值服务。 基于 BIM的智能化设计咨询是公司成熟且具竞争力业务。基于自主可控 BIM平台、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雄厚的数据积累,结合公司互联网设计实践,形成独特的互联网设计院协同作业模式。在实现标准化设计的同时全面提升设计效率,同时向业主和施工方交付二维、三维结合的成果形式,在技术上保障数字化移交切实可行。采用装配式建造、基于 BIM的仿真、AI智能感知等先进现场技术,引领现场施工作业手段变革,打造安全有保障、质量可监管、环境健康、人机协同的智能建造现场。 (三)市场地位 BIM软件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平台型软件以国外厂商为主,国内企业多集中于项目管理及单点应用,软件底层多基于开源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公司坚持“独立研发、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工作和在电力行业的积累,拥有了自主BIM核心技术以及完整的业务体系,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进行平台技术的迭代更新,保持三维建模引擎(DH3D)、三维数字地球平台(DHGlobe)、人工智能平台(AI-Engine)、GIM引擎平台(GIMEngine)、物联网平台、应用快速开发平台(Fweb)、BIMWise等技术平台的技术领先优势,并不断完善更新“三维设计核心算法”库,是国内少数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 BIM应用构建的企业。 同时,公司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为电力能源行业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信息化服务的企业。公司凭借自主可控 BIM核心技术,以基于 BIM的三维设计为切入点,将 BIM技术应用在电网资产建设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电网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电网工程基于 BIM技术的数字化交付、基于 BIM技术的工程建设过程管控以及资产运行维护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了 BIM在电网工程建设全周期的贯通,真正实现 BIM核心价值,为公司打造“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构筑了较高的商业壁垒。 当前,公司 BIM相关产品及服务在电力行业已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核心产品 BIM设计系列软件包括输电线路设计、变电设计、电缆设计、配网设计以及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三维评审平台等诸多产品,是国内少数可以提供覆盖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各专业软件产品的企业,相关产品在全国各地的电力设计企业中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并在多个大型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与验证。其中,三维线路设计软件市场占有率超过 50%,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公司具备输变电设计、新能源设计、互联网地图及地理信息工程测绘等众多甲、乙级齐备资质,在技术上互联网设计平台涵盖 BIM、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协同设计多种先进技术,同时参与大量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承担了多项重点工程的设计与建造。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年研发积累实现 BIM底层平台自主可控,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以自主 BIM平台研发战略发展目标为引领,坚持专精特新研发路线打造核心技术平台,持续进行创新成果转化,为各产品线赋能。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以及电力行业应用经验,现已积累了涵盖BIM软件领域、电网工程数字化领域、物联网领域等多方面的核心技术,研发出三维建模引擎(DH3D)、三维数字地球平台(DHGlobe)、人工智能平台(AI-Engine)、GIM引擎平台(GIMEngine)、物联网平台、应用快速开发平台(Fweb)、BIMWise、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核心技术平台。公司是国内少数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 BIM应用构建的企业,核心技术平台具有自主可控、贴合行业需求、可以进行深度定制和二次开发等特点。基于自主可控 BIM技术,公司构建了完善的BIM产品体系,包括 BIM设计系列软件、BIM基建平台、BIM智慧运维等产品,真正实现了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周期的应用价值,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2、深耕电力行业,打造以国家双碳目标为驱动的能源行业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二十年,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为智能电网设计、基建、运维、营销等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供应商,并逐步将业务范围从电网侧向电源侧及配售电侧进行延伸,同时紧抓“碳达峰”和“碳中和”国家战略驱动下出现的“电网架构、电源结构、源网荷储协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控制等方面技术提升和系统优化”市场机遇。公司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过程为客户提供 BIM系列软件,为数据流、业务流、能源流提供技术支撑。在发电侧,公司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提供规划咨询、三维设计、资产数字化运维、信息化产品等全过程技术服务业务。在电网侧,公司具备电网设计、基建、运维、营销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参与了国家电网 GIM(电网的 BIM数据模型标准)标准制定,使公司在电网设计环节拥有相对领先的竞争优势。在售电侧,公司提供售电平台、资产数字化运维等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3、互为支撑的五大业务体系,塑造了公司一体化服务竞争优势 公司在“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战略引领下,形成了自身完整且独特的基于 BIM的研发体系和业务体系。公司面向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以 BIM平台及软件研发为核心,以设计咨询业务为技术支撑,以行业数字孪生应用为载体,以能源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为驱动,以教育培训和认证为保障,构建了互为支撑的五大业务体系。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既能提供软件及信息化产品又能提供专业设计咨询服务的企业,以“专业技术优化软件产品,软件产品提升业务能力”的业务架构,也为公司 BIM平台及软件切入目标市场、深入相关应用场景提供了必要条件。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取得了工程设计消防设施专项乙级、工程咨询(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乙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方案编制单位水平评价 3星等资质认证。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二级资质、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MMI 5认证、ITSS 3认证;工程设计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专业甲级、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风力发电)专业、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消防设施工程设计专项乙级;工程咨询电力(含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甲级、工程咨询(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乙级;测绘(互联网地图服务、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甲级;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专业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单位水平评价甲级等多项资质和认证,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客户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构造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4、成熟高效的研发创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本公司自成立以来将研发和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公司先后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不断完善研发管理体系和研发人员激励制度,为公司持续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研发创新工作开展,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共 9,136.60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15.04%,充分保证 BIM核心技术研发,加快自主可控 BIM平台、三维电网设计软件等产品迭代升级。2022年度,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新增授权专利 18件,其中发明专利 10件;新增专利申请 24件,其中发明专利 17件;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9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 106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83件;在审核专利 79件,其中在审核发明专利 77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82件。 5、以专业的产品及服务为依托,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公司凭借深度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优质可靠的技术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相关研发成果曾荣获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形成了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空地一体化智能电网巡检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智能建造理论方法、关键技术研发及在冬奥等工程中的创新应用”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控股子公司道亨软件自主研发的“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智能评审系统”、控股子公司恒华龙信自主研发的“电力仪器仪表管理及数据分析系统”等产品荣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广西上思县那板水库安全监管数字平台”项目列入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公司基于BIM的智能设计、研发等方面卓越表现获评“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2022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2022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等企业荣誉。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编制的《架空输电线路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 第 1部分:数据采集与处理》《架空输电线路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 第 3部分:基建验收》等 3项电力行业标准在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电力行业的品牌优势。 6、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支撑公司业务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家软件企业,优秀的人才已作为公司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关系着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具有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智能电网信息化管理经验,从中总结、深刻领会了电力能源等相关行业市场需求,并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公司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一支既对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的深刻认知,又通晓 BIM/CIM等相关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充分保证研发产品满足客户需求、顺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度,面对严峻的宏观环境,公司在“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战略目标引领下,积极拓展以自主可控 BIM底层平台为核心的大场景工业软件应用市场,聚焦 BIM平台及软件、设计咨询、行业数字孪生应用核心主业,有序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0,735.23万元,同比下降 30.36%;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1,933.99万元,同比下降478.6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2,646.47万元,同比下降 560.6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33.51万元,同比增长 106.17%。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稳定,新能源及储能、数据中心相关业务领域订单量有所突破,但受宏观环境影响,公司承接的部分项目线下执行受阻,交付进度及验收延迟,同时公司未采取裁员降薪措施,人力成本、研发投入增加,导致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出现阶段性下降;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战略转型升级进展较慢,业务的效能在报告期内未得到有效释放;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共计 19,129.85万元,对公司当期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将积极把握市场机遇,随着公司 BIM核心技术研发积累和多领域市场布局的逐步深入,加之国家双碳、自主可控工业软件、行业数字化及信创等政策驱动,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的效能将得到释放。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如下: (1)BIM平台及软件: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持续开展核心底层平台技术攻关,创新开拓自主研发底层平台的新应用场景。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对三维数字地球平台(DHGlobe)、应用快速开发平台(FWeb)等多个核心底层平台的进行迭代升级,攻关研发 GIM引擎平台(GIMEngine)和人工智能平台(AI-Engine),实现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等AI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智慧设计系列产品方面,重点聚焦软件产品的本质需求,持续优化完善功能模块,提升客户使用体验;新增螺旋锚基础设计系统、三维索道运输设计系统、输电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架空线路三维造价可视化系统等新产品,进一步完善BIM设计产品体系,巩固BIM设计系列软件在电网设计工程领域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积极把握新能源发展机遇,加大对三维光伏电站设计软件、三维风电场设计软件等新能源三维设计软件、虚拟电厂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结合新能源设计咨询优势,加快抢占市场份额。 在智慧基建方面,攻关研发基建数字化平台、LBSEngine位置服务平台、线路牵张放线智能监测软件等新产品,并成功应用于青海750千伏线路工程、吉林500千伏电网工程项目。在智慧运维方面,立足工业4.0理念,不断加大BIM运维产品研发力度,产品开发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具备了在智慧楼宇、智慧机场、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等多种业务场景的行业普适性和快速应用性。 (2)基于 BIM的智能设计咨询:报告期内,BIM设计咨询业务实现存量市场稳定增长,增量市场优质扩展,关键经营指标较去年同期显著提高。其中,主网业务拓展成绩显著,连续中标山东、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区域各省电力公司项目。综合能源业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承接光伏相关项目 30余项,客户涵盖中国华电、中国华能、广东粤电等多个龙头企业。储能业务拓展势头良好,已在广东、宁夏、安徽等全国多地承接风电、光伏配套储能项目、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等大量储能项目开工建设的最大容量储能项目之一。水利业务快速发展,参与四川以及西藏地区多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与国网浙江衢州、丽水和德州等新客户成功签约。此外,在“东数西算”机遇下,公司积极开拓数据中心市场,已承接涿州中珑云、中翰云大数据中心相关项目,为其提供电力配套解决方案以及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为实现输出电力、算力的新型融合基础设施服务。 (3)基于 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公司聚焦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行业信息化应用领域,深度挖掘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积极推进行业资产数字化产品的规划、研发及实施。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与国家电网、国家能源、中国中铁、中国化学、中国交建、四川水电、山西地电等重点客户的深度合作,为公司产品在机场、码头、矿山等不同场景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案例,承接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智慧管理云平台项目,该工程属于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继广西那板水库数字化之后,公司在水利领域的又一典型应用。 (4)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粤能投大数据平台深化应用研发工作,涵盖电商、客户设备代维、用户能源管理、储能、充电桩、售电、电动汽车等众多核心业务,为客户提供了高频度、高并发环境下的及时服务,基于平台的海量数据积累产生了多种途径的价值变现;完成5G虚拟仪器智能监测软硬件一体化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从终端设备到云端管理平台的云-网-边-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完成“碳中和”监测指挥平台的升级和开发,发布了地市级、园区级、企业级3个碳中和平台版本产品;完成充电站图像识别云边协同技术研发平台,基于图像识别完成充电车、桩、车位、充电状态、环境检测、多方协同6类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研发,搭建微信小程序实现全流程应用。 (5)数字教育方面:报告期内,数字化教育主要开展无人机应用、BIM技术、测绘地理信息、电网数字化运营、新能源智能运检、道路桥梁数字化、工程机械施工等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国内国外已经培训学员超过 1200人次,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世界银行(World Bank)出资的卢旺达技能发展基金(Rwanda Skills Development Fund)、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经济教育学院等院校和组织建立良好合作,为北京市失业人员开展了多次再就业培训,培训电力能源行业急需的数字化运检技术人员,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青少年就业,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和科技手段,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贡献力量。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要求 单位:元
1、报告期公司重视社会责任并保障未来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未采取裁员降薪措施,相应人力、外委等项目交付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致使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减少。 2、受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 较上年大幅增加,四季度计提信用减值金额约为 18,300万元,致使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减少。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单位:元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 主营业务成本构成 单位:元
?是 □否 本期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 11户,详见本附注九、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本期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体较上期相比增加 2户,合并范围变更主体的具体信息详见附注八、合并范围的变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