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渝农商行(601077):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渝农商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本行于2023年3月30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本行2022年年度报告及摘要。会议应出席董事11名,实际出席11名,其中1名董事委托其他董事代为表决。本行部分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 三、 本行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2022年度财务报告已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2年度财务报告已经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师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本行董事长兼行长谢文辉、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行长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高嵩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本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度普通股股息每10股2.714元人民币(含税),该股息分配方案将提请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本次分配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六、 本报告中可能包含对本行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相关陈述是本行基于现状和预测而作出,与日后事件或本行日后财务、业务或其他表现有关。本行对于可能涉及的未来计划不构成本行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七、 本行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八、 本行不存在需要提示投资者特别关注的重大风险,本行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本行采取的措施等具体内容详见本报告第三章中风险管理部分。 目录 重要提示 1 释义 3 董事长致辞 4 第一章 公司简介 7 第二章 财务摘要 18 第三章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1 一、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21 二、财务回顾 22 三、主营业务讨论与分析 49 四、经营中关注的重点问题 57 五、风险管理 59 六、资本管理 69 七、展望 73 第四章 公司治理报告 74 第五章 环境与社会责任 103 第六章 重要事项 106 第七章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110 第八章 董事会报告书 117 第九章 监事会报告书 126 第十章 审计报告 129 第十一章 财务报表及附注 138 第十二章 财务报表补充资料 290 第十三章 组织架构图 292 第十四章 分支机构及附属公司 293 备查文件目录 1. 载有本行董事长兼行长、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行长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2.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3.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4. 在香港联交所披露的年度报告。 释义 重庆农商行、本行、全行、本银行 指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集团 指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属子公司 央行、人行 指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保监会、银保监会 指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指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重庆银保监局 指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中国证监会 指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香港联交所、联交所 指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香港上市规则 指 经不时修订的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上交所 指 上海证券交易所 农商行 指 “农村商业银行”的简称 三农 指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简称 村镇银行 指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于农村地区注册成立的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 渝农商理财、理财子公司 指 渝农商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渝农商金融租赁、金租公司 指 渝农商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主城 指 重庆市9个中心城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 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县域 指 重庆市除9个中心城区以外的地区,还包括本行控股的12家 村镇银行和本行设立在外省的曲靖分行 元 指 人民币元 报告期 指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期间 董事长致辞 各位股东: 2022年是波折与希望交织、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重庆极端高温干旱、突发山火肆虐等带来了一定挑战,但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日渐活力多元的市场环境、不断深入聚焦的金融改革、更多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伴随经济的发展、客户的成长,我们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2022年,本集团资产规模突破1.35万亿元,存款余额8,249亿元、贷款余额6,32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净利润105亿元,不良率1.22%,拨备覆盖率357.7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10%。位列英国《银行家》杂志“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113位,较上年上升6位。 多年以来,“三化”战略为我们确定了目标市场和改革抓手,“三行”战略为我们转换了竞争策略和发展动能,“一体四驱”为我们明确了走好新万亿之路的经营布局和长远规划。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企业跨越“第一曲线”,找到支撑新阶段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然后穿越生命周期、不断创新突破。一次次战略的演变和推进,也正是围绕这一思考,不断地研究市场、分析决策,全面、及时、准确找到自身特色所在、差异所在、竞争力所在,才能推动业务布局不断精进、管理模式不断优化、科技动力不断提升、人才资源不断强化,更好走稳走实新万亿之路。 关于战略定力,我们坚信“生于虑,成于务”。我们不论在任何一个战略阶段,都有一脉相承的主线,那就是把客户需求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对自身发展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我们多年来坚定执行战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愈战愈强、愈发自信的经验总结。2022年,我们持续打造BBC生态圈,将银行变成平台,构建客户增值权益体系,与客户、商户(农户)共同打造金融、生活一体化生态圈,合作伙伴不断增多,有效商户数增幅44%、交易金额增幅 246%,模式优势逐渐呈现。我们围绕客户日趋多元的金融需求,加强条线联动、业务协同,提供更加综合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客户基础持续巩固,全行客户数达2,800万、占全市人口的近90%。我们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在巩固线下触达优势的同时,不断提升线上产品竞争力,手机银行客户数突破1,352万户,自研10余款线上产品,线上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 对于市场定位,我们深知“不行不至,不为不成”。一直以来,“三农”和小微市场虽然体量庞大,但要真正做好需要人力、科技和时间的大量投入。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我们既把支农支小作为应尽之责,又建立起了先天优势,从农信社时期开始,在这条困难但光明的道路上一走就是71年,不仅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更是打造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的“护城河”。对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有大量做深做透、做精做细的空间,这也将是未来我们不至不休、不成不止的动力。2022年,我们不断创新支农支小服务模式,通过丰富专营机构体系,围绕江津花椒、涪陵榨菜等地方农业,打造特色服务机构60余家、普惠金融基地1,067个。上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在超过30个区县开展信用乡镇创建,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线上化办理,全年发放额居重庆市首位。不断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设立17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和73个金融服务港湾。上线企业版“税快贷”“云签约”,优化“自助支用”“自助续贷”等 服务功能,线上支用、续贷替代率分别超 90%、95%。截至2022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9亿元,增速17.54%。 董事长致辞 履行社会责任,我们谨记“落实思树,饮流怀源”。“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我们深知自身的发展深度依托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进步。正是新时代赋予了新机遇,肩负新使命更应展现新作为,身为金融服务者,我们争做缘木思本的金融建设者、争当饮水思源的普惠践行者,围绕着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不断在助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2022年,我们坚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成渝地区重点项目及四川相关企业授信超过1,040亿元。持续发挥“赤道银行”绿色金融示范效应,率先落地本市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等绿色金融产品,绿色贷款余额超487亿元、连续三年增速超过30%,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型小微贷款户数和余额市场份额保持重庆市第一,服务全市30%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贷款余额位居重庆市第一。围绕“新重庆”建设,加大新市民住房、消费等金融服务力度,从金融服务出发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转型变革,我们坚持“苟日新,日日新”。改革、创新、转型是永不过时的课题,我们主动拥抱未来、布局金融科技。特别是历经5年金融创新工作的积淀,我们亲身体会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率提升、经营变革,也深知唯有继续释放金融科技和数据要素价值,推动业务模式、管理流程、组织架构“三个变革”,全面实施数字化对我们的基因改造,实现每个人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上的改变,才能真正重构全行发展潜力。2022年,我们加快融合科技与业务,通过数字化授信、线上支用、贷后智能管理等有效提升业务效率,全行日均智能决策85万笔、同比增长1.2倍,上线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场景34个、处理效率平均提升12倍。推出AI融合的仿真数字员工“小渝”,应用RPA自动化流程40余个, 传统劳动密集型业务不断由数字劳动力替代。技术对业务的支撑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网银4.0、手机银行7.0及助农乡村版成功发布,电子交易替代率达97%。科技系统建设加快优化升级,业务中台、管理中台、智能中台系列项目逐步实施,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围绕价值创造,我们笃信“万物并育,长路并行”。企业与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是价值共生、未来共创的一个整体,我们把“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奉献社会”写入企业文化、植入管理基因。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借助贴近客户的网点、人员优势,不断提升线上线下服务体验,创新推出方言银行、视频银行、空中银行,实现90%以上柜面交易的线上化选择,人脸智能识别技术运用覆盖100%的网点。 坚持“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导向,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价值投资者,与广大股东共享发展红利,近两年分红率保持在30%以上,位居上市银行前列。我们拟向股东大会提交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建议普通股现金股息每10股派发2.714元(含税)、合计人民币30.82亿元。相信“成就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力争打造更加优质的人才发展平台,本科以上员工占比76%,金融科技人才占比提升至3.5%。胸怀“根植地方、服务大众”的信念,与全市人民共同进退,倾力支持实体经济渡过难关,通过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支持困难市场主体,全行员工通过参加志愿者行动、24小时现场值守、支援政务热线等方式,与家乡一起共克时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也将迎来改制建行十五周年,15年来通过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历经资产万亿、两地上市、“走出去”发展等重要时刻,在不同时期确定了“三化”“三行”“一体四驱”发展战略和体系,逐步探索出了符合重庆农商行特色的前进道路。未来,我们将保持战略定力,在“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和“一体四驱”发展体系引领下,筑牢农商行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提升发展核心动能。 董事长致辞 坚定站位,支持重大战略落地。深入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政策机遇,积极布局大基建类项目,切实服务好民生、绿色发展、新能源等重点客户,加强内部联动营销、外部同业合作,拓宽业务范围,提升综合收益。 坚守初心,强化“大零售”主体。紧密对接居民消费和市场主体需求,加快“BBC”生态圈建设。深挖客户“一体化”价值,提升客户贡献;发挥渠道“网格化”优势,提高营销效率;推进资源“市场化”配置,激发员工潜能。通过提高客户黏性,深挖客户潜力,持续提升“大零售”业务贡献。 守正创新,拥抱“数字化变革”。抓住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契机,主动拥抱变革。加快业务、数据和管理“三个中台”建设,全力推动产品数字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线上化,营销、风控、定价智能化。通过科技赋能,增强精准化获客和营销能力,提升客户体验。 坚持底线,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把握经济周期和市场变化的敏锐度,既要抓住经济向好的机遇,也要高度关注面临的风险压力。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预防和处置化解,持续优化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全力稳定资产质量。 春山可望,未来可期。随着全国经济复苏步入正轨,我们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将继续攻坚克难、奋发前行,努力为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为助力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谢文辉 董事长 2023年3月30日 公司简介 一、 基本情况 法定中文名称及简称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法定英文名称及简称 Chongqi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简称“Chongqi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法定代表人 谢文辉 授权代表 谢文辉 张培宗 董事会秘书 张培宗 证券事务代表 谢小舟 投资者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重庆市江北区金沙门路36号 联系电话:(86)23-61110637 传真:(86)23-61110844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公司秘书 梁志杰 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邮政编码 重庆市江北区金沙门路36号,400023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本行于2008年6月27日成立时注册地址为: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东路10号,于2017年4月1日变更为现注册地址 香港主要营业地址 香港铜锣湾勿地臣街1号时代广场二座31楼 公司网址 www.cqrcb.com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名称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刊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的网址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刊年度报告的香港交易所网址 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www.hkexnews.hk)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本行董事会办公室 A股股票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股票简称:渝农商行 股票代码:601077 公司简介 H股股票上市交易所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股票简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股票代码:3618 A股证券登记处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南路188号 H股证券登记处 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17楼1712-1716 号铺 首次注册登记日期、登记机构 2008年6月27日中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00000676129728J 金融许可证机构编码 本行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持有 B0335H250000001号金融许可证 审计师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毕马威大楼8层 签字注册会计师:石海云、薛晨俊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地址:香港中环遮打道十号太子大厦八楼 签字会计师:陈少东 中国内地法律顾问 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 重庆市渝中区华盛路7号企业天地7号楼10-12层 中国香港法律顾问 高伟绅律师行 香港中环康乐广场1号怡和大厦27楼 公司简介 二、 业务概要 本行于2008年成立,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要业务 包括零售金融业务、普惠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其中,零售金融业务主要包括 个人贷款以及存款业务、银行卡业务及中间业务等。普惠金融业务主要为小微企业、农户以及农民 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公司金融业务主要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金融机 构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对公贷款业务、贸易融资贷款、票据业务、担保业务等。 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包括资金营运、投资银行和资产托管业务。同时,本行现有1家非银全资子公司、 1家非银控股子公司,分别从事理财业务、金融租赁业务。 三、 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 (一) 本行发展战略 本行以“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区域性银行”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零售立行、科技兴行、 人才强行”战略,着力构建“一体四驱”发展体系,把握宏观大势、顺应行业趋势、结合自身优 势,以“大零售”业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金融科技、人才 队伍作为全行发展相互贯通、目标统一的“四大驱动力”,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与“大零 售”协同联动、互融互促,科技赋能全行数字化转型,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战略和业务落地, 共同推动本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 贡献金融力量。公司简介 1. “大零售”主体 立足“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领先的“大零售”业务生态,树立特色突出、深入人心的“渝快生活”零售品牌形象,力争打造“中西部最佳客户体验零售银行”,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 “三转”新零售思维 从“产品营销”向“客户管家”转变。聚焦客户管理,由单纯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产品营销”向全信息、全渠道、全业务、全产品的“客户管家”转变,借助系统工具,确保小微、个人、信用卡等不同条线客户都“有人管”,不同客户分类别、分层级能“有效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从“B2C”向“BBC”转变。由传统的“银行-客户”(bank to customer)向“银行-商户-客户” (bank-business-customer)转变。打造BBC生态圈,将银行变成平台,构建客户增值权益体系,与客户、商户(农户)共同打造金融、生活一体化生态圈。 从“传统厅堂服务”向“OMO融合”转变。立足网点场景化、产品数字化,以网点智能机具、员工工作APP等为重要载体,提升线下网点智能化水平,构建生态圈线下服务触点,实现网点从交易型网点向服务营销型网点转型。打通线上线下渠道信息交互通道,推动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客、服务协同融合。 - “五心”新零售策略 用心服务县域,树立乡村振兴示范。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政策机遇,发挥1,450家县域网点渠道优势,依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平台、乡村服务管理平台,丰富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充分挖掘农村地区个人和农业产业金融需求潜力。 尽心服务用户,构建BBC金融生态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医学养”场景,打造金融、生活一体化生态圈。以“商户码+系统”服务商户产品与商户深度捆绑,以农业产业链服务与农户深度合作,切入生态圈建设,打造场景式营销。 专心服务高净客户,做强财富管理。打造专业化财富管理中心,打造专业化客户经理团队,打造专业化财私产品体系,打造专业化客户权益体系。 公司简介 贴心服务全客户,重构客户经营体系。以客户为中心重构客户管理体系,实现全量客户有机构管、有人管、有效管,注重客户体验,提升客户黏性。以“七化七贡献”客户全生命周期识别客户、精准画像,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营销,真正实现批量化获客、场景化活客、特色化优客。 潜心科技赋能,数字化产品、流程和管理。丰富手机银行APP和微银行功能,优化“存贷汇缴查”基础金融服务,加速产品线上化,打造“渝快”系列线上产品。建立智慧网点大脑,打造客户经理数字化工作流程、客户数字化业务体验。赋能管理,构建自动化、智能化授信与风险管理。 2. “四大驱动力” (1) 公司金融业务 稳规模、优结构、促转型,以推动资产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优化为重点,加快场景转型、渠道转型、结算转型的步伐,提升贷、债、投、租、汇联动能力。 - 提升业务协同力,加强与“大零售”业务联动,打造账户、企业网银、卡、现金管理平台的全渠道服务。 - 提升数字化管理,构建对公业务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客户洞察,将综合服务植入客户商业生态。 - 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发展绿色金融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社会民生深度融合。 - 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金融市场业务 稳收益、强交易、拓市场,努力成为资金业务领域的投资专家、资产的运营管家、资本的运作行家。 - 业务协同化、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营销体系建设,丰富同业产品和服务,提升同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 以提升投研能力、交易能力为重点,稳步向交易化、轻型化、专业化发展,提升交易贡献度。 - 科学研判市场形势,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加强投行业务内外联动,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 提升资产配置和产品管理能力,以产品专业化、服务创新化服务客群,打公司简介 (3) 金融科技 以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快大数据、AI、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运用,让金融科技价值充分释放,增强科技赋能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坚持自主研发,形成具有农商特色和地方特点的“专利池”和“标准库”。 - 推动“四个提升” 提升金融科技赋能水平。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客户为中心,贯通各类业务的管理平台,支撑业务协同发展,赋能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管理,推动全行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 提升智慧金融服务水平。持续迭代“智慧银行”,植入平台基因,探索开放银行,通过整合“平台+场景”“场景+金融”,打造现代金融服务生态圈。 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水平。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线下瓶颈,加快新一代网点转型,再造客户网点旅程,塑造“空中柜台”。精准化服务客户、平台化应用场景、一体化联动营销,拓展线上产品优势,将线上用户发展为综合型客户。 提升数据挖掘价值水平。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专业处理、深度挖掘,把全行数据存量变为业务流量,推出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专属服务,实现数据价值“增值”目标。 (4) 人才队伍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整体开发、以用为本”的原则,统筹“智能”与“技能”、“塔尖”与“塔基”、“近悦”与“远来”的关系,着力推进“营销铁军”建设,开发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执行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人才队伍,为推进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 实施“五个计划” 管理人才引领计划。严格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准用好一批善经营、懂管理、适应战略需要的中层领导人员、基层管理人员队伍。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形成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管理体系。 专业人才开发计划。坚持“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原则,引进、开发经营管理中急需的高层次关键岗位核心人才,努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次匹配、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公司简介 实用人才支持计划。打造雇主品牌,开展“实习生”计划,开展分区域、分层次、分工种员工招聘。加大双选、考调、上派、下挂力度,拓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健全管培生跟踪培养、储备生轮岗培养、上派下挂交流培养机制,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总行+条线+分支机构”立体培训体系。 人才服务保障计划。优化组织架构,健全薪酬体系,推进人才资源数字化建设,打造更加优质的人才发展平台,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氛围。 (二) 本行投资价值及核心竞争力 坚守本业、导向明确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责主业,顺应双循环新格局发展趋势,深入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确立“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方向、“一体四驱”发展体系,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增长,致力于将本行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区域性银行”。 求实进取、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本行成立至今始终保持“标杆行文化”的基因,扎根重庆、面向全国,敢为人先,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西部首家“A+H”股银行,成为全国领先的农商行。传承“忠诚担当、坚韧进取、勤勉敬业、朴实本分”的优良品质,营造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氛围。 科学高效、持续完备的管理体系。本行作为地方法人机构,管理层级少、决策链条短,在适应市场变化创新求变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持续坚持精细化管理,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立起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体系及能力,并以先进企业为标杆持续推进重要管理领域管理提升,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赋能。坚持科技驱动,专设金融科技中心,实现业务、数据、科技、渠道全闭合,全面打造数字农商行。坚持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打造“三高”式云服务,推动数据治理“三部曲”,搭建智能化运营“三模块”,共同支撑智能风控、精准营销、高效运营、线上线下融合、精细管理、优质体验、合作生态为一体的七大数字化业务能力。 优势显著、蕴藏潜力的零售金融。借助遍布城乡的网点、团队优势、领先的客群三大传统优势,加上新技术、新渠道、新系统三大现代优势,以客户为中心,实施零售金融“五心”策略,打造一个生态平台、一个金融生活圈、一个核心品牌,深度挖掘客群潜能,推动零售金融持续释放潜力,成为全行业务发展主体。 公司简介 绿色发展、深耕细作的公司金融。聚焦“双碳”目标,成为中西部首家“赤道银行”,构建“1+3+22+N”的绿色金融体系架构,发展绿色信贷、绿色金融产品,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标杆银行建设。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具有战略发展优势和机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科技创新驱动公司客户管理标准化,金融服务数字化、综合化、场景化,打造“专家式”“管家式”服务。 一体化、协同化的金融市场业务。以“金融市场综合运营商”目标为定位,通过集团“一盘棋”协同作战,以“结算清算+托管”为支撑、“投资+财富管理”为切入点,推动同业、条线、总分三级联动,持续深挖同业客户合作潜力点,形成“投资+资金+托管+投行”全链条客群服务体系。 (三) 本行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实施“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借助网点渠道、服务团队、客户基础的核心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新技术、新渠道、新系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培育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打造具有农商行特色的“一体四驱”发展体系。 1. 坚持战略定力,“大零售”业务转型持续推进 全力推进“大零售”业务,以客户画像为基础,构建精准营销服务体系,打造生态圈丰富营销场景,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水平,巩固传统优势,全行零售转型持续推进。2022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零售贷款占比分别为42.09%、40.34%、44.69%。 构建精准营销服务体系。在本行大量零售客户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思维和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客户数据的深层次挖掘、标签化管理和价值再提升。积极运用金融科技识别客户,开发客户标签201个,建成“主体、行为、贡献”多维度客户标签体系,为实现“为客户创产品、为产品找客户”打下良好基础。2022年,VIP客户数净增26.79万户,增幅11.05%;VIP客户金融资产余额净增803.23亿元,增幅15.45%;活跃客户达到1,709.88万户,同比增加0.6万户,实现目标客群和客户贡献“双增”。 持续深入生态圈建设。推出“渝快生活”系列活动,打造“渝快生活·7遇记”品牌,新增信用卡发卡20.64万张、客户17.23万户。围绕“家、车、美”消费场景创设产品,大力发展分期业务,用信余额净增33.09亿元、增幅36.31%。持续完善“BBC”生态圈功能建设,提升商户综合贡献,有效商户数达到57.96万户、增幅44.36%,商户交易金额突破1,644亿元、同比增加1,168亿元,商户AUM余额585.57亿元、增长220.14亿元;商户LUM余额392.10亿元、增长144.93亿元。 公司简介 普惠金融优势增强。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夯实长效服务机制,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个人经营性贷款除现场调查环节外,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2022年,本行小微业务通过线上办贷金额突破1,000亿元,线上支用替代率在90%以上,线上续贷替代率超1 过95%。截至2022年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17.6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36万户,贷款余额1,130.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8.6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余额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重庆市第一。 倾力支持乡村振兴。上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构建重庆市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参与重庆地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创设“渝快乡村贷”“乡村振兴快担贷”“新市民捷房贷”等特色助农产品,满足农村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涉农贷款余额2,156.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8.51亿元。 2. 科技赋能经营,全行数字化转型走向“深水区” 赋能特色化数字经营。充分发挥感知认知引擎的智能化服务支撑能力,推广应用“方言银行”“空中柜面”等特色化服务,不断拓展全行经营管理场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与重庆公积金中心的方言银行能力输出合作,完成公积金APP智能客服、大堂客服机器人等场景的对接,并参与智博会展出。“空中柜面”累计上线各类交易超过30支,月最高交易量近5万笔,单个视频柜员日处理业务可达120笔,集中运营效率显著提高;推出AI融合的2D仿真数字员工“小渝”,应用RPA自动化流程40余个,传统劳动密集型业务不断由数字劳动力替代。上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构建重庆市农村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定制智能工作手机,满足现场走访调查的业务需要。上线网点智能服务平台,打通排队机、柜面、PAD、小程序等线上线下渠道,提供从预约、取号、办理到评价的全客户旅程服务,助力网点数字化转型。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等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赋能数字化产品体系。通过自主创新持续推出和完善票快贴、渝快贷、房快贷、税快贷、捷房贷等特色自研产品,全面覆盖信用、抵押、质押、贴现、分期等常规业务种类。截至2022年末,本行线上贷款余额1,232.73亿元,较上年末净增229.7亿元,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整体风险保持平稳。在捷房贷方面,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新推出线上二手房按揭贷款业务,同时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探索二手房“带押过户”登记、放款的服务新模式,产品余额较上年末新增70.55亿元。在渝快乡村贷方面,新增花椒种植、榨菜种植、烟草种植客群,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5.13亿元,赋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逐步显现。 公司简介 赋能线上业务渠道。上线“手机银行APP7.0”,打造“云体验、云网点、云店、云识别、云分享”能力。全新优化APP视觉和交互设计,丰富视觉呈现,提升客户体验。打造特色化“云网点”,客户只需轻触屏幕,即可轻松体验“一站式”线上网点服务。推出个性化客户经理“云店”,运用数字化转型能力,为客户经理打造“线上工作室”,实现差异化精准营销。引入“云识别”风控工具,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客户实名身份认证,提升手机银行安全性及便利性。升级“云分享”裂变营销功能,实现银行与员工、客户协同联动,赋能零售业务发展。 赋能营销运营体系。建设内部流量渠道、互联网流量渠道和三方合作引流渠道,打造贷款顾问服务模式,提高数字化产品线上获客能力。搭建数字化运营分析平台,基本实现获客、激活、转化、留存的全流程跟踪分析和运营支撑。建设二维码管理中台,打破产品营销壁垒,赋能营销效果评估。上线客户体验管理监测平台,实现客户旅程及触点全场景监测,逐步形成客户体验的“监测-分析-举措-验证”的管理闭环,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3. 加快人才培育,人力资源效能逐步释放 积极探索新形势全行人力资源招聘、培训、配置、激励、约束新机制新举措,员工结构持续优化,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人才机制逐步完善,逐步提高人才资源对全行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 推进管理人才引领计划。坚持依事择人,优化分支行班子结构,不断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对接“双百行动”“对标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领导人员任职制和契约化管理,不断有效激发人才效能和企业活力。 推进专业人才开发计划。对接、唱响“重庆英才”品牌,引进、开发经营管理中急需的高层次的关键岗位核心人才,持续引进金融科技、金融市场、信贷风控等专业人才,金融科技人才占比提升至3.54%。 推进实用人才成长计划。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规范营销中心设置,推进客户经理“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机制建设,助力“营销铁军”建设,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推进专业人才重点培养、管培生跟踪培养、储备生轮岗培养、上派下挂交流培养机制。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总行+条线+分支机构”立体培训体系,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049个项目、参训36.75万余人次。 推进人才服务保障计划。完善组织架构,健全薪酬体系,依法缴纳五险一金,完善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机制,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加强员工关怀慰问,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持续提高员工幸福感,努力实现用平台聚才、用政策引才、用服务留才。 公司简介 四、 荣誉及奖项 本行荣登英国《银行家》杂志“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113位,较上年上升6位。 本行荣登英国《银行家》杂志、英国品牌价值研究机构Brand Finance 2022年度“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第136位,中资银行22位。 本行荣登美国《福布斯》杂志2022“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第815位。 本行荣登2022中国企业500强第389位,是中西部唯一上榜银行机构;荣登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135位。 本行荣登2022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第22位,居全国农商行和中西部银行首位。 本行荣登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第390位。 本行荣登2022重庆企业100强第10位、2022重庆服务业企业100强第5位。 本行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企业”最新名单,是重庆八家入选企业之一。 本行制定的“网上银行服务质量规范”“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管理规范”“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三项企业标准获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组织评选的2021年全国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 本行荣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2022年“年度市场影响力奖”“市场创新奖”及子奖项等九项大奖,获奖数量排名中西部金融机构第一,是重庆市唯一获奖的法人金融机构。 本行荣获证券时报2022中国银行业天玑奖评选“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银行天玑奖”。 本行荣获Wind 2021年度债券承销快速进步奖、最佳信用类债券承销商卓越农商行奖。 本行入选2022年度中国内地上市银行Wind ESG评级榜单,获评A级,排名第8位、居全国农商行和中西部银行首位。 本行“江渝信用卡 ·川渝无界卡”荣获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2022年“卓越信用卡”评选活动“人气之星”。 本行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1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上市公司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 本行荣获重庆银保监局2021年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本行获评重庆市国资委创建管理提升标杆活动“标杆企业”。 本行获评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乡村振兴局等评选的“乡村振兴示范企业”。 本行荣获重庆市银行业协会重庆市银行业2021年度社会责任先进单位绿色金融奖、特殊贡献奖、 财务摘要 (本年度报告所载财务数据及指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说明外,为本集团数据,以人民币列示)(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 2021年 本年比上年 2020年 经营业绩 变动率(%) 利息净收入 25,404.2 26,234.8 (3.17) 24,248.9 非利息净收入 3,586.5 4,607.0 (22.15) 3,937.3 其中: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913.2 2,724.2 (29.77) 2,902.9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 1,673.3 1,882.8 (11.13) 1,034.4 营业收入 28,990.7 30,841.8 (6.00) 28,186.2 业务及管理费 (9,231.8) (8,487.9) 8.76 (7,635.8) 信用减值损失 (7,840.5) (10,852.1) (27.75) (10,208.6) 营业利润 11,609.4 11,192.8 3.72 10,067.1 利润总额 11,560.0 11,200.6 3.21 10,062.8 净利润 10,477.8 9,718.4 7.81 8,564.8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10,275.6 9,559.7 7.49 8,401.2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 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10,063.9 9,264.9 8.62 8,242.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净额 70,901.2 41,228.8 71.97 42,370.3 每股计(人民币元) 变动额 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每 (1) 股净资产 9.45 8.85 0.60 8.21 (2) 基本每股收益 0.89 0.84 0.05 0.74 (2) 稀释每股收益 0.89 0.84 0.05 0.7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 (2)(3) 每股收益 0.87 0.82 0.05 0.73 盈利能力指标(%) 变动(百分点) (4)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0.80 0.81 (0.01) 0.79 (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9.76 9.87 (0.11) 9.2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 (2)(3) 均净资产收益率 9.55 9.56 (0.01) 9.11 (5) 净利差 1.84 2.01 (0.17) 2.08 (6) 净利息收益率 1.97 2.17 (0.20) 2.25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 收入比率 6.60 8.83 (2.23) 10.30 (7) 成本收入比 31.84 27.52 4.32 27.09 财务摘要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本年末比上年末 2020年12月31日 规模指标 变动率(%) 资产总额 1,351,861.1 1,265,851.1 6.79 1,135,926.5 其中: 客户贷款和垫款 账面余额 632,677.1 582,166.5 8.68 507,885.9 客户贷款和垫款减 值准备 (27,591.7) (24,831.5) 11.12 (20,922.5) 负债总额 1,236,844.9 1,159,807.1 6.64 1,041,294.4 其中:客户存款 824,946.8 759,360.2 8.64 724,999.8 股本 11,357.0 11,357.0 – 11,357.0 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 113,283.4 104,512.7 8.39 93,228.6 少数股东权益 1,732.8 1,531.3 13.16 1,403.5 权益总额 115,016.2 106,044.0 8.46 94,632.1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107,950.9 101,073.5 6.80 93,726.7 其他一级资本净额 6,114.9 4,099.1 49.18 87.5 一级资本净额 114,065.8 105,172.6 8.46 93,814.2 二级资本净额 14,642.5 14,493.1 1.03 18,122.0 总资本净额 128,708.3 119,665.7 7.56 111,936.2 风险加权资产 824,181.2 810,234.5 1.72 783,924.2 资产质量指标(%) 变动(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 1.22 1.25 (0.03) 1.31 拨备覆盖率 357.74 340.25 17.49 314.95 拨贷比 4.36 4.27 0.09 4.12 资本充足率指标(%) 变动(百分点) (8)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13.10 12.47 0.63 11.96 (8) 一级资本充足率 13.84 12.98 0.86 11.97 (8) 资本充足率 15.62 14.77 0.85 14.28 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 8.51 8.38 0.13 8.33 其他指标(%) 变动(百分点) 贷存比 76.69 76.67 0.02 70.05 财务摘要 分季度财务数据 (除另有注明外, 2022年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营业收入 7,586.7 7,742.8 7,227.0 6,434.2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3,619.2 2,759.8 2,862.9 1,033.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本行股东 的净利润 3,572.8 2,737.3 2,816.0 937.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3,627.0 10,864.5 16,003.3 (9,593.6) 注: (1) 按照期末扣除其他权益工具后的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股东权益除以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计算。 (2)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 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3) 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和相关金额参见“财务报表补充资料”。 (4)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指期间内的净利润(包括可分配至非控制性权益的利润)占期初及期末的总资产平均余额的百分 比。 (5) 按照生息资产总额的平均收益率与计息负债总额的平均成本率的差额计算。 (6) 按照利息净收入除以平均生息资产计算。 (7) 按照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营业收入计算。 (8) 按照中国银保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2022年,本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和监管各项要求,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和“支农支小”定位,持续深化“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加快构建以“大零售”为主体,公司金融、金融市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为驱动力的“一体四驱”发展体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保持了稳健发展良好态势,经营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经营发展实现“三个向好”。业务发展持续向好,资产总额13,518.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0.10亿元,存款余额8,249.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5.87亿元,贷款余额6,326.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5.11亿元,资产、贷款、存款规模继续居重庆第一。服务实体质效持续向好,强化全天候应急值守,保障金融服务稳定性、连续性。加大实体支持力度,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427.34亿元,小微、民营、制造业等贷款市场份额居重庆市第一,在助力“稳大盘”中实现自身发展。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贷款率1.2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57.74%、较上年末增长17.49个百分点。 战略转型取得“三个进展”。零售转型取得成效,巩固完善金融生态,零售业务VIP客户数量较上年末增长26.79万户,活跃率较上年末提升0.28个百分点。零售业务营收占比42.09%,同比提升1.58个百分点,大零售的主体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线上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持续提升。手机银行7.0、新一代支付系统等完成整体迭代,实现全国性政务数据源的“零突破”。队伍结构转型优化深入实施,强化一线人力资源保障,客户经理占比持续保持在25%以上。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金融科技人才占比提升至3.54%。 改革调整实现“三个提升”。经营活力持续提升,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机制,全面完成“双百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专项行动,获评国资系统“标杆企业”等荣誉称号。集团协同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强化内部经营分析、子公司市场化考评机制等建设,金租公司租赁资产余额保持稳健增长,理财子公司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村镇银行管理提升、风险可控、全部盈利。市场形象不断提升,全球银行排名提升6位至113位。荣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九个奖项,在中西部金融机构中获奖最多。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二、 财务回顾 (一) 利润表分析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 2021年 变动额 变动率(%) 利息净收入 25,404.2 26,234.8 (830.6) (3.17) 非利息净收入 3,586.5 4,607.0 (1,020.5) (22.15) 其中: 手续费及佣金 净收入 1,913.2 2,724.2 (811.0) (29.77) 其他非利息净 收入 1,673.3 1,882.8 (209.5) (11.13) 营业收入 28,990.7 30,841.8 (1,851.1) (6.00) 税金及附加 (274.2) (286.8) 12.6 (4.39) 业务及管理费 (9,231.8) (8,487.9) (743.9) 8.76 信用减值损失 (7,840.5) (10,852.1) 3,011.6 (27.75)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0.3) (1.2) 0.9 (75.00) 其他业务成本 (34.5) (21.0) (13.5) 64.29 营业利润 11,609.4 11,192.8 416.6 3.72 营业外收支净额 (49.4) 7.8 (57.2) (733.33) 利润总额 11,560.0 11,200.6 359.4 3.21 所得税费用 (1,082.2) (1,482.2) 400.0 (26.99) 净利润 10,477.8 9,718.4 759.4 7.8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 净利润 10,063.9 9,264.9 799.0 8.62 2022年,本集团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本期实现营业收入289.91亿元,同比减少18.51亿元,降幅6.00%;净利润104.78亿元,同比增加7.59亿元,增幅7.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00.64亿元,同比增加7.99亿元,增幅8.62%。 1. 利息净收入 下表列出于所示年度本集团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及利息净收入的情况:(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 2021年 变动额 变动率(%) 利息收入 51,257.8 51,749.1 (491.3) (0.95) 利息支出 (25,853.6) (25,514.3) (339.3) 1.33 利息净收入 25,404.2 26,234.8 (830.6) (3.17)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2年,实现利息净收入254.04亿元,同比减少8.31亿元,降幅3.17%。其中,贷款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比例为57.54%,同比提升1.71个百分点。 (1) 净利差及净利息收益率 下表列出所示年度,本集团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的平均余额、相关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及平均收益率(就资产而言)或平均成本率(就负债而言)的情况,以下分析剔除了租赁负债对利息支出和平均余额的影响。 2022年 2021年 (除另有注明外, 平均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支出 成本率(%)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支出 成本率(%) 资产 客户贷款和垫款 612,476.7 29,496.2 4.82 555,385.1 28,893.4 5.20金融投资 484,951.7 17,578.9 3.62 436,875.5 16,886.6 3.87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53,840.2 824.4 1.53 58,274.2 895.8 1.54 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 款项 139,489.7 3,358.3 2.41 159,992.9 5,073.3 3.17 生息资产总额 1,290,758.3 51,257.8 3.97 1,210,527.7 51,749.1 4.27 负债 客户存款 802,585.9 15,814.7 1.97 745,999.9 14,756.0 1.98 向中央银行借款 86,346.7 2,172.4 2.52 67,454.1 1,808.8 2.68 应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 款项 147,742.9 3,217.8 2.18 109,017.8 2,864.8 2.63 已发行债务证券 175,711.3 4,643.9 2.64 204,664.7 6,079.0 2.97计息负债总额 1,212,386.8 25,848.8 2.13 1,127,136.5 25,508.6 2.26 利息净收入 25,409.0 26,240.5 (1) 净利差 1.84% 2.01% (1) 净利息收益率 1.97% 2.17% 注: (1) 净利差指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与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之间的差额,净利息收益率是利息净收入与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2年,本集团净利差1.84%,同比下降17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1.97%,同比下降20个基点。一方面,受整体市场环境影响,LPR连续下调;另一方面,本集团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减费让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同时,本集团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存款成本管控,有效降低负债融资成本。 下表列出本集团由于规模和利率变动导致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变动的情况。规模变化以平均余额变动衡量,而利率变动则以平均利率变动衡量: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规模因素 利率因素 利息收支变动额 资产 客户贷款和垫款 2,751.8 (2,149.0) 602.8 金融投资 1,740.4 (1,048.1) 692.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67.8) (3.6) (71.4) 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 构款项 (494.1) (1,220.9) (1,715.0) 利息收入变化 3,930.3 (4,421.6) (491.3) 负债 客户存款 1,114.7 (56.0) 1,058.7 向中央银行借款 476.1 (112.5) 363.6 应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 构款项 844.2 (491.2) 353.0 已发行债务证券 (764.4) (670.7) (1,435.1) 利息支出变化 1,670.6 (1,330.4) 340.2 利息净收入变化 2,259.7 (3,091.2) (831.5) 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8.32亿元,主要是由于各项资产负债平均余额变动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22.60亿元,受平均收益率和成本率变动影响利息净收入减少30.91亿元。 (2) 利息收入 2022年,本集团利息收入512.58亿元,同比减少4.91亿元,降幅为0.95%。详细分析如下: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① 客户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 本集团客户贷款和垫款各组成部分的平均余额、利息收入及平均收益率情况列示如下: 2022年 2021年 (除另有注明外, 平均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 公司贷款 290,740.5 13,605.7 4.68 286,610.4 14,116.9 4.93 一般短期贷款 68,145.4 2,738.9 4.02 77,622.1 3,306.0 4.26 中长期贷款 222,595.1 10,866.8 4.88 208,988.3 10,810.9 5.17 零售贷款 274,960.2 15,069.0 5.48 251,467.5 14,331.2 5.70 一般短期贷款 126,833.6 7,298.5 5.75 109,677.0 6,616.8 6.03 中长期贷款 148,126.6 7,770.5 5.25 141,790.5 7,714.4 5.44 票据贴现 46,776.0 821.5 1.76 17,307.2 445.3 2.57 客户贷款和垫款合计 612,476.7 29,496.2 4.82 555,385.1 28,893.4 5.20 客户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294.96亿元,同比增加6.03亿元,增幅2.09%,主要得益于客户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的较快增长。其中,零售贷款利息收入占客户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的比例为51.09%,同比增加1.49个百分点。 ②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 本集团金融投资各组成部分的平均余额、利息收入及平均收益率情况列示如下: 2022年 2021年 (除另有注明外, 平均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405,947.2 15,393.9 3.79 413,457.9 16,150.4 3.91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 资产 79,004.5 2,185.0 2.77 23,417.6 736.2 3.14 金融投资合计 484,951.7 17,578.9 3.62 436,875.5 16,886.6 3.87 2022年,金融投资利息收入175.79亿元,同比增加6.92亿元,增幅 4.10%,主要是本集团增强投研分析,在满足资金安全前提下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合理进行多层次资产组合。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③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8.24亿元,同比减少0.71亿元,降幅7.97%,主要受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本集团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余额同比下降44.34亿元,降幅7.61%。 ④ 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 本集团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各组成部分的平均余额、利息收入及平均收益率情况列示如下: 2022年 2021年 (除另有注明外, 平均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 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 存 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 款项 99,203.1 2,732.2 2.75 126,681.7 4,409.2 3.48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40,286.6 626.1 1.55 33,311.2 664.1 1.99 应 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 项合计 139,489.7 3,358.3 2.41 159,992.9 5,073.3 3.17 2022年,本集团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33.58亿元,同比减少17.15亿元,降幅33.80%,主要是本集团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同业资产配置占比,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规模下降。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 利息支出 2022年,本集团利息支出258.54亿元,同比增加3.39亿元,增幅1.33%,主要是本集团计息负债规模增长带动所致。详细分析如下: ①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 本集团客户存款各组成部分的平均余额、利息支出及平均成本率情况列示如下: 2022年 2021年 (除另有注明外, 平均成本率 平均成本率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 活期存款 104,952.0 686.9 0.65 108,847.5 700.0 0.64 定期存款 51,179.3 1,514.8 2.96 51,651.1 1,491.0 2.89 公司存款小计 156,131.3 2,201.7 1.41 160,498.6 2,191.0 1.37 活期存款 130,337.1 373.5 0.29 122,545.5 394.8 0.32 定期存款 516,117.5 13,239.5 2.57 462,955.8 12,170.2 2.63 个人存款小计 646,454.6 13,613.0 2.11 585,501.3 12,565.0 2.15客户存款合计 802,585.9 15,814.7 1.97 745,999.9 14,756.0 1.98 2022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58.15亿元,同比增加10.59亿元,增幅 7.17%;客户存款付息率1.97%,同比下降1个基点。本集团持续巩固核心负债,积极发挥网点、人员及产品优势;同时,优化存款结构,加强存款定价管理,限额管控成本相对较高的存款产品。 ②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 2022年,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21.72亿元,同比增加3.64亿元,增幅20.10%,主要是积极运用央行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央银行借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加188.93亿元,增幅28.0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③ 应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支出 本集团应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各组成部分的平均余额、利息支出及平均成本率情况列示如下: 2022年 2021年 (除另有注明外, 平均成本率 平均成本率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86,160.4 2,135.9 2.48 67,656.4 2,025.6 2.99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61,582.5 1,081.9 1.76 41,361.4 839.2 2.03应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合计 147,742.9 3,217.8 2.18 109,017.8 2,864.8 2.63 2022年,本集团应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支出32.18亿元,同比增加3.53亿元,增幅12.32%,主要是本集团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适时增加同业负债融资规模。 ④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 本集团已发行债务证券各组成部分的平均余额、利息支出及平均成本率情况列示如下: 2022年 2021年 (除另有注明外, 平均成本率 平均成本率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 应付债券 23,168.2 793.1 3.42 28,348.6 1,029.7 3.63 同业存单 152,543.1 3,850.8 2.52 176,316.1 5,049.3 2.86 已发行债务证券合计 175,711.3 4,643.9 2.64 204,664.7 6,079.0 2.97 2022年,本集团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46.44亿元,同比减少14.35亿元,降幅23.61%,本集团积极优化负债结构管理,减少已发行债券融资规模。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 非利息净收入 2022年,本集团非利息净收入35.87亿元,同比减少10.21亿元,降幅22.15%,其占营业收入比为12.37%,同比减少2.57个百分点。 (1)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下表列出于所示年度本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情况: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 2021年 变动额变动率(%)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小计 2,326.7 2,902.0 (575.3) (19.82) 资金理财手续费 462.0 1,638.5 (1,176.5) (71.80) 代理及受托业务佣金 700.3 454.3 246.0 54.15 银行卡手续费 423.9 194.3 229.6 118.17 结算和清算手续费 134.0 132.2 1.8 1.36 其他 606.5 482.7 123.8 25.65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413.5) (177.8) (235.7) 132.5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 1,913.2 2,724.2 (811.0) (29.77) 2022年,本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13亿元,同比下降8.11亿元,降幅29.7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6.60%。 资金理财手续费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11.77亿元,主要是整体市场资产收益率下降所致。 代理及受托业务佣金7.00亿元,同比增加2.46亿元,主要是本集团稳步推进代销保险等代理业务发展。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4.24亿元,同比增加2.30亿元,主要得益于本集团商户业务增长。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07亿元,同比增加1.24亿元,主要是本集团紧跟市场,持续推动债券借贷等业务发展。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4.14亿元,同比增加2.36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加快BBC生态圈建设,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 下表列出于所示年度本集团其他非利息净收入的情况: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 2021年 变动额变动率(%) 投资收益 1,821.7 1,155.6 666.1 57.64 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 (652.6) 230.4 (883.0) (383.25) 汇兑净收益 96.1 9.7 86.4 890.72 资产处置收益 31.9 55.1 (23.2) (42.11) (1) 其他收益 306.5 – 306.5 100.00 (1) 其他业务收入 69.7 432.0 (362.3) (83.87)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合计 1,673.3 1,882.8 (209.5) (11.13) 注: (1) 根据行业惯例,本期与经营相关的政府补助列报项目从“其他业务收入”调整至“其他收益”。 2022年,本集团实现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6.73亿元,同比下降2.10亿元,降幅11.13%。 投资收益同比增加6.66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加强市场研判,合理选取交易策略,增厚资产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同比减少8.83亿元,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减少。 汇兑净收益同比增加0.86亿元,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导致外汇相关业务的汇兑损益增加。 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减少0.23亿元,主要是本期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减少。 3. 税金及附加 税金及附加主要与贷款(利息收入)、证券转让及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产生的收益有关。 2022年,税金及附加2.74亿元,同比减少0.13亿元,降幅4.39%,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应税收入减少导致增值税附加等税金有所减少。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4. 业务及管理费 下表列出于所示年度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的情况: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 2021年 变动额 变动率(%) 员工成本 5,640.2 5,499.1 141.1 2.57 工资、奖金和津贴 3,792.4 3,621.7 170.7 4.71 员 工福利、社会保险 费和住房公积金 1,380.4 1,339.1 41.3 3.08 其他 467.4 538.3 (70.9) (13.17) 折旧及摊销 785.7 829.8 (44.1) (5.31) 其他一般及行政开支 2,805.9 2,159.0 646.9 29.96 业务及管理费 9,231.8 8,487.9 743.9 8.76 成本收入比(%) 31.84 27.52 4.32 不适用 2022年,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92.32亿元,同比增加7.44亿元,增幅8.76%。成本收入比31.84%,同比上升4.32个百分点。 (1) 员工成本 2022年,员工成本56.40亿元,同比增加1.41亿元,增幅2.57%,主要是人工成本有所上升。 (2) 折旧及摊销 2022年,折旧与摊销7.86亿元,同比下降0.44亿元,基本保持稳定。 (3) 其他一般及行政开支 2022年,其他一般及行政开支28.06亿元,同比增加6.47亿元,增幅29.96%。主要是本集团持续巩固完善“大零售”业务生态,与业务发展相关的业务宣传费等有所增加。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5. 减值损失 下表列出于所示年度本集团减值损失的情况: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 2021年 变动额 变动率(%) 客 户贷款和垫款信用减 值损失 7,719.1 11,051.0 (3,331.9) (30.15) 金融投资信用减值损失 60.4 (218.4) 278.8 (127.66) 其他信用减值损失 61.0 19.5 41.5 212.82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0.3 1.2 (0.9) (75.00) 减值损失合计 7,840.8 10,853.3 (3,012.5) (27.76) 2022年,本集团减值损失78.41亿元,同比减少30.13亿元,降幅27.76%。其中,客户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同比减少33.32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在以前年度已对大额风险贷款前瞻性计提减值准备。本年度贷款资产质量下迁压力有所缓解,减值损失显著下降。 金融投资减值损失同比增加2.79亿元,其他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0.42亿元,主要是本集团考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基于审慎原则前瞻性计提减值准备。 6. 其他业务成本 2022年,本集团其他业务成本0.35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开展经营租赁业务的经营租赁成本增加。 7. 营业外收支净额 2022年,本集团营业外收支净额为支出0.49亿元,主要是本集团乡村振兴公益性捐赠支出。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8. 所得税费用 下表列出于所示年度本集团税前利润、所得税费用的情况: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 2021年 变动额 变动率(%) 税前利润 11,560.0 11,200.6 359.4 3.21 按 适用法定税率计算的 税项 2,773.8 2,707.3 66.5 2.46 加(减) / 下列项目的纳税 影响: 不可抵扣费用 114.0 85.3 28.7 33.65 减免税收入 (1,806.6) (1,304.9) (501.7) 38.45 其他 1.0 (5.5) 6.5 (118.18) 所得税费用 1,082.2 1,482.2 (400.0) (26.99) 2022年,所得税费用10.82亿元,同比减少4.00亿元。所得税实际税率为9.36%,低于25%的法定税率,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在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业务投资结构,持有部分法定免税的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券,降低了实际所得税税率。 (二) 资产负债表分析 1. 资产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资产总额的构成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变动额 变动率(%) 客户贷款和垫款净值 605,085.4 44.76 557,335.0 44.03 47,750.4 8.57客户贷款和垫款账面余额 632,677.1 46.80 582,166.5 45.99 50,510.6 8.68(1) 客户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 (27,591.7) (2.04) (24,831.5) (1.96) (2,760.2) 11.12金融投资 572,982.8 42.38 521,599.0 41.20 51,383.8 9.85 债权投资 401,141.7 29.67 424,417.9 33.53 (23,276.2) (5.48) 其他债权投资 105,372.8 7.79 48,035.8 3.79 57,337.0 119.36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632.6 0.05 797.7 0.06 (165.1) (20.70) 交易性金融资产 65,835.7 4.87 48,347.6 3.82 17,488.1 36.17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52,894.0 3.91 61,349.6 4.85 (8,455.6) (13.78)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 94,666.7 7.00 108,089.9 8.54 (13,423.2) (12.42)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8,457.2 0.63 980.3 0.08 7,476.9 762.72 长期股权投资 454.7 0.03 451.4 0.04 3.3 0.73 (2) 其他资产 17,320.3 1.29 16,045.9 1.26 1,274.4 7.94 资产总额 1,351,861.1 100.00 1,265,851.1 100.00 86,010.0 6.79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注: (1) 仅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客户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 (2) 其他资产包括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使用权资产、其他应收款等。 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13,518.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0.10亿元,增幅6.79%。 客户贷款和垫款账面余额6,326.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05.11亿元,增幅8.68%。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46.80%,较上年末提升了0.81个百分点。本集团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地方经济“主力军”作用,积极对接重大战略,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深入践行普惠金融。积极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加大“惠民生”领域和先进制造信贷投放。增强金融科技对业务的支撑,丰富数字产品体系,稳步提升消费贷款规模,巩固完善金融生态。 金融投资5,729.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13.84亿元,增幅9.85%。2022年,本集团加大了对债券等标准化产品投资力度,同时,不断丰富可投资产品品种,持续优化配置策略。其中,其他债权投资1,053.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3.37亿元,增幅119.36%;交易性金融资产658.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4.88亿元,增幅36.17%。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总额528.9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4.56亿元,降幅13.78%,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下降。 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946.6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4.23亿元,降幅12.42%,主要是本集团优化资产结构,增加信贷投放规模,提升信贷资产占比,减少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规模。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84.5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77亿元,增幅762.72%。主要是本集团综合考虑资产负债及流动性管理需要,多渠道利用富余资金。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 客户贷款和垫款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客户贷款和垫款的构成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公司贷款和垫款 298,687.4 47.21 280,285.2 48.15 短期贷款 48,907.4 7.73 56,140.6 9.64 中长期贷款 249,780.0 39.48 224,144.6 38.51 零售贷款和垫款 282,769.4 44.69 275,554.8 47.33 (1) 个人按揭贷款 96,965.2 15.33 100,979.8 17.35 (2) 个人经营及再就业贷款 101,879.8 16.10 89,795.5 15.42 (3) 其他贷款 83,924.4 13.26 84,779.5 14.56 票据贴现 51,220.3 8.10 26,326.5 4.52 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 632,677.1 100.00 582,166.5 100.00 注: (1) 个人按揭贷款主要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商用物业按揭贷款等。 (2) 个人经营及再就业贷款主要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流动资金贷款及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等。 (3) 其他贷款主要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房屋抵押贷款、农户联保及信用贷款等。 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客户贷款和垫款账面余额6,326.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05.11亿元,增幅8.68%。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2,986.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4.02亿元,增幅6.57%。其中,短期贷款减少72.3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6.35亿元。本集团创新特色产品,丰富专营机构,围绕地方特色农业多点发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打造绿色产品体系,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倾斜信贷资源,支持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零售贷款和垫款总额2,827.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2.15亿元,增幅2.62%。本集团持续贯彻落实“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导向,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消费金融零售贷款业务。 其中,个人按揭贷款总额969.6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0.15亿元,降幅3.98%,主要是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居民自住购房合理融资需求。 个人经营及再就业贷款总额1,018.8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0.84亿元,增幅13.46%。本集团加快线上数字化转型,推进服务系统构建,多渠道支持个人经营贷款业务发展。 其他贷款总额839.2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55亿元,降幅1.01%。本集团依托金融科技创新,突出“渝快贷”等产品创新,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稳步推进消费金融发展。 票据贴现512.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8.94亿元,增幅94.56%,主要是本集团根据实体经济运行情况,满足企业贴现融资需求。 下表列出所示日期本集团按行业类别划分的贷款构成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贷款金额 占比(%) 贷款金额 占比(%) ) 公司贷款和垫款 298,687.4 47.21 280,285.2 48.1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416.8 11.45 63,956.0 10.99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 、 理业 71,061.4 11.23 66,616.5 11.44 制造业 61,679.4 9.75 56,766.4 9.7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503.7 4.03 22,092.3 3.79 电力 热力 燃气及水生 、 、 产和供应业 22,174.8 3.50 23,169.5 3.98 批发和零售业 15,095.2 2.39 16,590.0 2.85 建筑业 8,368.1 1.32 7,165.6 1.23 卫生和社会工作 6,834.2 1.08 6,819.3 1.17 房地产业 4,403.7 0.70 4,687.0 0.81 农 林 牧 渔业 2,287.5 0.36 2,039.1 0.35 、 、 、 其他 8,862.6 1.40 10,383.5 1.79 零售贷款和垫款 282,769.4 44.69 275,554.8 47.33 票据贴现 51,220.3 8.10 26,326.5 4.52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2年,本集团继续加大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项目、智能制造以及民生领域等方面的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公司贷款中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724.17亿元、710.61亿元、616.79亿元,分别占本集团贷款和垫款总额的11.45%、11.23%、9.75%。 (2) 金融投资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金融投资构成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债券投资 468,689.6 81.81 419,772.3 80.49 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工具 10,967.6 1.91 16,193.8 3.10 同业存单 49,185.2 8.58 28,461.4 5.46 债权融资计划 13,301.7 2.32 24,746.8 4.74 基金 30,206.1 5.27 31,627.0 6.06 权益工具 632.6 0.11 797.7 0.15 金融投资总额 572,982.8 100.00 521,599.0 100.00 截至2022年末,金融投资总额5,729.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13.84亿元,增幅9.85%,本集团持续加强投研分析,积极优化投资结构。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按发行主体划分的债券投资构成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政府债券 188,526.5 40.22 178,927.5 42.62 公共机构及准政府债券 138,868.3 29.63 97,837.9 23.31 金融机构债券 90,835.8 19.38 81,904.5 19.51 公司债券 50,459.0 10.77 61,102.4 14.56 债券投资总额 468,689.6 100.00 419,772.3 100.00 本集团优化金融投资结构,2022年末政府债券较上年末增加95.99亿元,公共机构及准政府债券较上年末增加410.30亿元。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 应收利息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规定,基于实际利率法计提的金融工具的利息包含在相应的金融工具账面余额中,主表中不再单独列示“应收利息”项目。 (4) 抵债资产 在收回已减值贷款和垫款时,本集团可通过法律程序收回抵押品所有权或由借款人自愿交付所有权,作为对贷款和垫款及应收利息损失的补偿。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的抵债资产为0.39亿元,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0.04亿元。具体情况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其他资产”。 2. 负债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负债总额的构成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变动额 变动率(%) 客户存款 824,946.8 66.70 759,360.2 65.47 65,586.6 8.64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 拆入资金 93,529.2 7.56 63,396.7 5.47 30,132.5 47.53 已发行债务证券 171,069.2 13.83 225,254.4 19.42 (54,185.2) (24.06)向中央银行借款 86,393.4 6.98 80,539.8 6.94 5,853.6 7.27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项 42,465.6 3.43 19,088.5 1.65 23,377.1 122.47(1) 其他负债 18,440.7 1.50 12,167.5 1.05 6,273.2 51.56 负债总额 1,236,844.9 100.00 1,159,807.1 100.00 77,037.8 6.64 注: (1) 其他负债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租赁负债、其他应付款等。 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负债总额12,368.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70.38亿元,增幅6.64%。客户存款是本集团最核心的负债来源,较上年末增加655.87亿元,增幅8.64%。同业存拆入资金较上年末增加301.33亿元,增幅47.53%;已发行债务证券较上年末减少541.85亿元,降幅24.06%;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项较上年末增加233.77亿元,增幅122.47%,主要是本集团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负债结构。向央行借款较上年末增加58.54亿元,增幅7.27%,主要是积极运用央行货币工具,增加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央行专项资金。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 客户存款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客户存款的构成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公司存款小计 141,081.9 17.10 150,211.6 19.78 活期存款 104,856.8 12.71 104,825.5 13.80 定期存款 36,225.1 4.39 45,386.1 5.98 个人存款小计 677,351.3 82.11 604,016.1 79.55 活期存款 145,893.6 17.69 126,626.7 16.68 定期存款 531,457.7 64.42 477,389.4 62.87 保证金存款 6,504.6 0.79 5,115.2 0.67 其他存款 9.0 – 17.3 – 客户存款总额 824,946.8 100.00 759,360.2 100.00 2022年,本集团依托渠道和零售优势,客户存款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末,客户存款总额8,249.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55.87亿元,增幅8.64%。 从客户结构上看,公司存款1,410.8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1.30亿元,降幅6.08%,在客户存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下降2.68个百分点;个人存款6,773.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3.35亿元,增幅12.14%,在客户存款总额中的占比较上年末进一步提升2.56个百分点。 从期限结构上看,活期存款2,507.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2.98亿元,增幅8.34%,在客户存款总额中的占比为30.40%;定期存款5,676.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9.07亿元,增幅8.59%,在客户存款总额中的占比为68.81%。 (2) 已发行债务证券 本行未发行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需予以披露的公司债券。详情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应付债券”。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 股东权益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股东权益的构成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变动额 变动率(%) 股本 11,357.0 9.87 11,357.0 10.71 – – 其他权益工具 5,997.6 5.21 3,998.3 3.77 1,999.3 50.00 资本公积 20,338.5 17.68 20,338.5 19.18 – – 其他综合收益 (922.0) (0.80) (445.4) (0.42) (476.6) 107.00 盈余公积 13,841.8 12.03 12,930.7 12.19 911.1 7.05 一般风险准备 17,848.9 15.52 15,881.4 14.98 1,967.5 12.39 未分配利润 44,821.6 38.98 40,452.2 38.15 4,369.4 10.80 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 113,283.4 98.49 104,512.7 98.56 8,770.7 8.39少数股东权益 1,732.8 1.51 1,531.3 1.44 201.5 13.16 股东权益总额 115,016.2 100.00 106,044.0 100.00 8,972.2 8.46 截至2022年末,权益总额1,150.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72亿元,主要是未分配利润增加所致。其中:其他权益工具较上年末增加19.99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增加发行永续债;其他综合收益较上年末减少4.77亿元,主要是本集团投资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致;一般风险准备较上年末增加19.68亿元,主要是按照上年末风险资产余额的1.5%计提相关准备金。 4. 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 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主要有未使用的信用卡额度、承兑汇票、开出保函和开出信用证,余额分别为251.18亿元、94.90亿元、29.91亿元及3.39亿元;已批准而尚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本性支出承诺均为已批准但未签订或未履行的合同,金额为5.86亿元;未纳入租赁负债计量的经营租赁承诺不重大。 (三) 现金流量表分析 下表列出于所示年度本集团现金流量的情况: (除另有注明外,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2022年 2021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0,901.2 41,228.8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5,314.9) (72,045.4)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9,932.4) 47,371.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709.01亿元。其中,现金流入1,744.14亿元,同比增加182.86亿元,主要是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同比增加;现金流出1,035.12亿元,同比减少113.87亿元,主要是客户贷款和垫款净增加额同比减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153.15亿元。其中,现金流入3,068.76亿元,同比增加832.50亿元,主要是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增加;现金流出3,221.91亿元,同比增加265.19亿元,主要是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599.32亿元。其中,现金流入2,283.68亿元,同比减少652.33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发行债务证券收到的现金减少;现金流出2,883.01亿元,同比增加420.70亿元,主要是偿还债务证券支付的现金增加。 (四) 贷款质量分析 1. 贷款五级分类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贷款按五级分类的分布情况。在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下,不良贷款包括划分为次级、可疑及损失的贷款: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正常 616,790.2 97.49 563,693.0 96.83 关注 8,170.4 1.29 11,173.3 1.92 次级 4,404.8 0.70 4,002.0 0.69 可疑 2,964.6 0.47 3,079.6 0.53 损失 347.1 0.05 218.6 0.03 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 632,677.1 100.00 582,166.5 100.00 不良贷款余额 7,716.5 7,300.2 不良贷款率(%) 1.22 1.25 2022年,本集团积极应对外部形势,严格把握实质风险,实施动态分类管理,及时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全面夯实资产质量。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77.1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6亿元;不良贷款率1.2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其中:主城不良贷款余额占本集团的60.25%,县域不良贷款余额占本集团的39.7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 贷款集中度 (1) 行业集中度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按行业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不良 不良 不良 不良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贷款金额 占比(%) 贷款金额 贷款率(%) 贷款金额 占比(%) 贷款金额 贷款率(%) 公司贷款和垫款 298,687.4 47.21 4,399.6 1.47 280,285.2 48.15 5,468.9 1.95 制造业 61,679.4 9.75 734.9 1.19 56,766.4 9.75 807.0 1.4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2,174.8 3.50 578.0 2.61 23,169.5 3.98 254.3 1.10 房地产业 4,403.7 0.70 320.6 7.28 4,687.0 0.81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416.8 11.45 201.9 0.28 63,956.0 10.99 1,754.6 2.7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1,061.4 11.23 459.4 0.65 66,616.5 11.44 207.1 0.31 建筑业 8,368.1 1.32 44.9 0.54 7,165.6 1.23 28.2 0.39 批发和零售业 15,095.2 2.39 822.5 5.45 16,590.0 2.85 1,635.1 9.86 其他 43,488.0 6.87 1,237.4 2.85 41,334.2 7.10 782.6 1.89 零售贷款和垫款 282,769.4 44.69 3,315.9 1.17 275,554.8 47.33 1,830.3 0.66 票据贴现 51,220.3 8.10 1.0 0.00 26,326.5 4.52 1.0 0.00 总计 632,677.1 100.00 7,716.5 1.22 582,166.5 100.00 7,300.2 1.25 2022年,本集团充分研判监管政策,严格执行信贷投向指引,严把信贷准入,加强对重点领域及重点行业客户的监测。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零售贷款不良余额及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复苏放缓等因素影响,个别个体工商户等客户发生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本集团严格把握实质风险动态实施分类管理。同时,本集团公司类贷款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其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但受行业整体风险等因素影响,个别公司客户风险有所暴露,如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较差等因素影响,个别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资产质量下迁,房地产行业不良余额及不良率有所上升。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 借款人集中度 2022年末,本集团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3.21%,对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22.37%。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前十大单一借款人的贷款均非不良贷款。 M 集中度指标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主要监管指标(%) 监管标准 12月31日 12月31日 12月31日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 占资本净额比例 ≤10 3.21 2.73 3.74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 占资本净额比例 ≤15 6.73 5.84 5.72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 占资本净额比例 – 22.37 24.00 23.76 N 前十大单一借款人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占贷款和垫款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所属行业 金额 总额百分比(%) 4,137.2 0.65 客户A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258.3 0.52 客户B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123.7 0.49 客户C 制造业 2,982.7 0.47 客户D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891.5 0.46 客户E 制造业 2,804.9 0.44 客户F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567.9 0.41 客户G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396.5 0.38 客户H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344.6 0.37 客户I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291.1 0.36 客户J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不良 不良 不良 不良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贷款金额 贷款金额 贷款率(%) 贷款金额 贷款金额 贷款率(%) 公司贷款和垫款 298,687.4 4,399.6 1.47 280,285.2 5,468.9 1.95 短期贷款 48,907.4 1,471.9 3.01 56,140.6 2,050.2 3.65 中长期贷款 249,780.0 2,927.7 1.17 224,144.6 3,418.7 1.53 零售贷款和垫款 282,769.4 3,315.9 1.17 275,554.8 1,830.3 0.66 个人按揭贷款 96,965.2 750.5 0.77 100,979.8 469.0 0.46 个人经营及再就业贷款 101,879.8 1,513.0 1.49 89,795.5 653.8 0.73 其他贷款 83,924.4 1,052.4 1.25 84,779.5 707.5 0.83 票据贴现业务 51,220.3 1.0 0.00 26,326.5 1.0 0.00 总计 632,677.1 7,716.5 1.22 582,166.5 7,300.2 1.25 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公司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48个百分点至1.47%,零售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上升0.51个百分点至1.17%。 4. 已重组客户贷款和垫款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已重组客户贷款和垫款情况: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占贷款和垫款 占贷款和垫款 (除另有注明外, 总额百分比 总额百分比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 金额 (%) 已重组客户贷款和垫款 213.2 0.03 1,132.3 0.19 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已重组贷款总额为2.1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19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0.03%,较上年末降低0.16个百分点。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5. 逾期客户贷款和垫款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已逾期客户贷款和垫款按账龄分析情况: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占贷款和垫款 占贷款和垫款 (除另有注明外, 总额百分比 总额百分比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 金额 (%) 逾期3个月以内 2,779.1 0.44 2,616.9 0.45 逾期3个月至1年 3,360.9 0.53 2,632.5 0.45 逾期1年以上3年以内 1,655.0 0.26 1,456.3 0.25 逾期3年以上 620.1 0.10 186.0 0.03 已逾期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 8,415.1 1.33 6,891.7 1.18 截至2022年末,本集团逾期贷款总额84.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23亿元;逾期贷款占比1.33%,较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6. 贷款减值准备的变动情况 下表列出于所示期间本集团贷款减值准备的变动情况: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合计 2021年12月31日余额 12,704.0 4,212.8 7,914.7 24,831.5 转移: 转移至阶段一 997.6 (951.0) (46.6) - 转移至阶段二 (635.7) 672.3 (36.6) - 转移至阶段三 (105.5)(1,598.3)1,703.8 - 本年计提 1,215.2 3,910.9 2,586.9 7,713.0 本年转销及其他 - - (7,064.8) (7,064.8) 本年收回原核销贷款 - - 2,112.0 2,112.0 2022年12月31日余额 14,175.6 6,246.7 7,169.4 27,591.7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7. 按担保方式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按担保方式划分的客户贷款和垫款分布情况: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信用贷款 110,725.3 17.50 98,461.8 16.91 保证贷款 171,484.8 27.10 177,919.3 30.56 抵押贷款 252,180.8 39.86 239,851.7 41.20 质押贷款 98,286.2 15.54 65,933.7 11.33 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 632,677.1 100.00 582,166.5 100.00 8. 贷款迁徙率 项目(%)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2020年12月31日 正常类迁徙率 1.54 1.93 3.20 关注类迁徙率 38.49 60.98 49.53 次级类迁徙率 29.81 65.23 10.89 可疑类迁徙率 2.77 1.78 2.04 贷款迁徙率按银保监会1104报表口径计算,为本集团数据。 (五) 负债质量分析 负债质量管理是以确保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目的,按照与经营战略、风险偏好和总体业务结构相适应的原则,在负债来源、结构、成本等方面所开展的管理活动。 本行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由决策体系、监督体系和执行体系构成,同时对职责分工、管理策略和流程、管理要素及指标等进行明确,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较为完善。 本行坚持稳健审慎的负债质量管理策略,持续推进负债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量价均衡发展,牢固树立“成本控制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坚持以低成本存款增长为主,处理好稳存增存和量价平衡的关系,持续巩固付息成本管控效果。二是做好主动负债安排,结合资产业务发展和流动性管理需要,合理安排同业负债、金融债等主动负债发行计划,保持负债渠道多元、来源多样。同时加强市场利率走势研判,把握发行窗口,有效控制付息成本。三是注重资债协调发展,强化资产负债整体平衡协调发展理念,合理摆布资产负债业务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做好“量、价、险”的平衡。 2022年本集团负债业务稳步增长,负债质量指标总体表现良好。其中,本集团净稳定资金比例122.89%,流动性覆盖率296.92%,均优于监管要求。本集团计息负债成本率2.13%,同比下降13个基点,存款付息率1.97%,同比下降1个基点,负债成本管控效果较好。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六) 分部信息 1. 地区分布摘要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以百分比列示) 县域 主城 县域 主城 存款 71.80 28.20 70.62 29.38 贷款 50.15 49.85 52.00 48.00 资产 51.63 48.37 50.69 49.31 存贷比 53.57 135.55 56.44 125.28 2022年,本集团县域存款占比为71.80%,较上年末上升1.18个百分点;县域贷款占比为50.15%,较上年末下降1.85个百分点;县域资产占比为51.63%,较上年末上升0.94个百分点;县域存贷比为53.57%,较上年末下降2.87个百分点。本集团立足重庆,深耕农村经济,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始终坚持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2. 业务分部摘要 2022年 2021年 (除另有注明外,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公司银行业务 9,324.7 32.16 10,208.2 33.10 零售银行业务 12,202.8 42.09 12,494.1 40.51 资金营运业务 7,440.4 25.67 8,124.8 26.34 未分配 22.8 0.08 14.7 0.05 营业收入总额 28,990.7 100.00 30,841.8 100.00 2022年,本集团公司银行业务营业收入93.25亿元,占比32.16%,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零售银行业务营业收入122.03亿元,占比42.09%,同比上升1.58个百分点;资金营运业务营业收入74.40亿元,占比25.67%,同比下降0.67个百分点。近年来,本行秉承“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个人及小微的信贷支持,零售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