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金智科技(002090):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金智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2023年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贺安鹰、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顾红敏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涉及的未来经营计划、经营目标等前瞻性陈述,并不代表公司的盈利预测,也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能否实现存在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五)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详细披露了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敬请投资者关注。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截止 2023年 3月 31日公司总股本 404,264,936股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 3,687,865股后的可参与分配的总股数 400,577,07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含税),送红股 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6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5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61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7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8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2年年度报告文件原件; 五、文件备查地点: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军大道100号公司证券投资部。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智慧能源业务所处行业情况 1、注重能源安全,非石化能源加速发展 2021年 3月,《“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提出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2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2.0亿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1.6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截至 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25.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12.7亿千瓦,同比增长 13.8%,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 49.6%,同比提高 2.6个百分点,电力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 2023年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预计 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 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亿千瓦。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 公司智慧能源业务以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为起点,公司电厂快切、保护及 ECMS系统多个产品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一方面积极抓住新增火电机组的投资机遇以及现有火电机组的改造机遇,加大智慧电厂智能运维及国产化研发力度,力争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业务机会,针对新能源风电、光伏市场,继续开发相应产品,优化解决方案,加大非化石能源领域的市场占比。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 我国已经确立了力争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在“双碳”目标下,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电力行业的时代使命。2021年9月、10月,国务院连续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2021年 9月,在 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宣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 3500亿美元(约合 2.23万亿元人民币)推进电网转型升级。2021年 11月,南方电网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 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以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快速推进数字化及数字新基建发展、推动能源互联互通等作为年度工作重点,指引行业发展方向。 公司的智慧能源业务涵盖电力能源领域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各大发电集团的重要供应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契机,以电力自动化技术及信息技术为核心,顺应 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依托新型电力系统保护、变电站智能运维、工厂预制式变电站等技术,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提供自主可控的继电保护、智能监控、智能运维等全系列产品。针对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后的高渗透率有源配电网,实现了 5G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配电自动化现场测试、配网仿真等技术突破,保持在新型配电系统的态势感知、运行控制、运维服务等方向的领先地位。 3、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低碳园区建设市场兴起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明确了能耗双控制度的总体安排、工作原则和任务举措,绘制了能耗双控制度发展“路线图”。在能耗双控、煤价飙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限电潮”波及全国多个省份。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2023年 2月 28日,由国家电投和国经中心联合编写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在京发布。报告指出,各国将能源安全作为优先事项,欧洲多国重启煤电以缓解能源危机,化石能源消费出现回摆。但总体看,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不会改变。从国内看,我国统筹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压力不断加大,但“双碳”工作仍然在稳步推进。 在“限电潮”、“涨价潮”、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能源安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企业如何以低成本实现用能效益最优化成为企业需要长期面对的严峻挑战,建设多能互补一体化的低碳园区需求日益旺盛。在此背景下,依托公司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领域二十多年的技术底蕴和积累,公司的低碳业务主要为面向工业园区提供低碳园区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设备运行和运维服务。公司已成功实施了数个低碳园区示范项目,如南京创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智慧能源循环利用 EPC项目、开普园区风光储充智能微电网项目、溧阳紫宸 14MW分布式光伏项目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智慧城市业务所处行业情况 1、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5.9%,显著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6.2%,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提供了纲领性指导,同时对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进程找准主攻方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二是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三是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四是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五是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从《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指引和各地落实数字经济政策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转型的方向、重点和路径已经明确,其中大中型企业起到引领带头作用,通过产业链协同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城市运行数字化转型领域,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感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以“全息采集、融合分析、应用底座”为产品理念,深入聚焦在公安、交通行业,助力感知类业务应用的不断智能化、精细化和场景化。同时以感知大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促进多维大数据的融合应用,助力公安行业新一代警务实战。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公司以自主研发的业务协同可视化平台为核心,深入聚焦在能源行业,通过多维数据关联建模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激活业务系统数据潜能,并通过超高分技术展现业务链孪生数据,已在能源行业多个央企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中成功应用,得到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网江苏电力公司等多家能源央企的一致好评,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2、新基建蕴含新机遇 “十四五”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群建设加速推进。在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的背景下,新基建建设投资方兴未艾。从数据中心、5G基站到特高压、人工智能,从“东数西算”到北斗导航定位,梳理各地项目清单,新基建频频成为发展关键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编制《新基建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总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新基建七大领域的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 10万亿元,增长潜力巨大。新基建促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在推进智慧政务、远程医疗、数字教育、产业结构升级、交通网络一体化智能化、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建筑与交通等应用场景。 公司具有二十多年从事大型信息网络、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和运维经验,是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拥有行业多项顶级资质及一批具有高等级认证的技术专家,具备承接企业及政府大型“新基建”项目的综合实力,“新基建”将为公司智慧城市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长期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研究,坚持自主研发构建核心优势,是行业内知名企业。 智慧能源业务:公司依托电力自动化行业二十多年的技术底蕴和积累,顺应全球能源革命浪潮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传统电力自动化技术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移动互联等信息及先进通信技术深度结合,业务涵盖了智能发电、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电、新能源及低碳等多个领域。 在智能发电领域,公司已从事电厂及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20多年,在电厂及工业企业领域拥有完整的、国内领先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及解决方案,继续为火电厂、新能源电厂以及石化、钢铁、煤炭等工业企业用户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智能输变电领域,依托公司多年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运行经验,在输变电领域建立了从超高压、高压到中低压完整的自主可控的继电保护、智能监控、智能运维等全系列产品,继续保持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重要供应商的地位,公司保护自动化产品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智能配用电领域,公司以提高配电自动化实用化为目标,拥有终端、测试、系统仿真三大产品线,围绕电力物联网和配电自动化,实现了 5G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配电自动化现场测试、配网仿真等技术突破,提供从终端到测试验证到仿真培训和动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自主开发的iPACS-5612系列智能配电终端、FTT系列测试设备、终端到货全检系统、一二次成套融合测试系统、仿真培训系统、真型实验系统、动模系统等产品已在多个省市电网成功应用,在新型配电系统态势感知、运行控制、运维服务等方向保持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及低碳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风电、光伏等专业领域的工程咨询、勘察、设计、集成、运维等业务,并积极开展低碳园区业务,在“双碳”背景下,依托公司的智慧能效管控平台及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技术,面向园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设备运行和运维服务。 智慧城市业务:公司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为技术牵引,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发展指引,紧紧抓住国家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分别在城市运行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两大领域,围绕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提供解决方案。 在城市运行数字化领域,公司聚焦公安、交通、园区等细分行业领域,紧扣城市运行业务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以自研的感知数据平台为技术抓手,提供从咨询规划、方案设计、总集成服务、应用服务、系统运维服务等整体业务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是华东地区知名城市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企业数字化领域,公司以能源企业为重点发展方向,紧扣大型能源企业管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以自主研发的业务协同可视化平台为核心技术抓手,为国网公司、南网公司等电网企业提供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服务、基础设施可视化运维值守、以及电力调度数字化综合应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国电投等发电集团提供生产运行指挥中心(IOC)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积极跟随国家“双碳”战略,围绕大型能源企业,积极探索创新以“数据赋能”为特征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清晰的发展战略为主营业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降杠杆、控风险、聚焦主营业务的发展战略,先后处置了多项非主营业务资产,收回了较为充裕的现金流,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效控制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为主营业务进入稳步上行的发展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优秀的人才队伍及积极的人才激励机制 作为业内发展多年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高校招聘、专家推荐等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各业务领域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及团队,为公司业绩稳健持续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需求及战略规划,公司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为人才及团队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既稳定了人才发展自身所需的预期,又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管理效率。公司先后推出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业务)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有效推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公司推出了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规模为16,240.80万元,并已于2023年2月24日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受让公司回购专户中的2,010万股股份,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4.9720%。 3、研发及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研发,用“面向市场需求,鼓励技术创新”的理念推动整个研发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架构,拥有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团队和专职研发队伍 300余人,构建了层次分明的研发人才梯队,为公司技术的不断提升、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公司建有智慧能源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两大研发中心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并与上海交大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共同设立了联合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目前共拥有专利 130余项、软件著作权 350余项,并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4、营销服务优势 营销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公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二十多年来,公司遵循“信守承诺、承担责任,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致力于与客户建立持续和双赢的伙伴关系”核心价值观与管理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本地化服务队伍,提供专家级的销售、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同时积极与本地的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共同和客户构筑多赢的合作关系。 公司拥有 300余名专业服务人员,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公司采用了各事业部分工负责的模式,以保障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目前,公司智慧能源业务的客户已遍及全国除台、港、澳以外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产品配套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智慧城市业务的客户囊括了全国 500多家电力企业、200多家高等院校、众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组成的大型客户群体。 5、品牌形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立足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增强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客户服务的内在底蕴,不断拓展业务方向、市场营销、对外合作,公司发展稳健,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公司形象和品牌声誉。在智慧能源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家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公司的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系统及装置均处于业界知名地位,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成功运用业绩。在智慧城市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拥有行业中顶级的相关专业资质,承接了上海世博会智慧园区建设、南京青奥国家层面安保总指挥部通信指挥系统、国家首个公祭日 12.13安保指挥系统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在业内具有重大的示范性意义及标杆作用。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公司持续推进降杠杆、控风险、聚焦主营业务的发展战略,总体经营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8亿元,较上年减少6.89%;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2.01万元,较上年减少79.29%,主要原因为公司于2021 年转让木垒县乾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股权、紫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产生较大金额非经常性损益,2022年度无相应大额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12.81万元,较上年增长61.06%,主要原因为2022年度财务费用进一步下降,以及主营业务利润逐步恢复。 (一)智慧能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能源业务深化组织变革,强化考核和激励,有效提升了业务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在智能发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以品牌、技术等综合优势,抓住火电厂新建机组项目的同时,积极做好老厂改造项目,中标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及其他发电企业所属多套电气自动化系统及保护装置,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新能源市场,公司自主研发的计算机集控系统、一次调频系统、智能巡检系统在新能源电站得到广泛应用,中标中电建、华润、华能、大唐、中能建、国电投、三峡新能源、京能多个光伏、风电场项目;在石化行业市场,公司快切装置、变电站综保装置、微机保护装置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管道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智能输变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输变电二次设备集中招标采购的主流供应商之一,中标国家电网公司 2022年批次集采招标项目,中标南方电网公司 2022年主网保护、厂站自动化及安防设备框架招标项目。此外,公司积极推广输变电相关产品在各省区电力公司的应用,在江苏、陕西、安徽、贵州、江西、内蒙等区域保持较好的市场份额。公司紧跟输变电技术发展趋势,研制的自主可控全国产化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变电站全景监视系统试点工作开展顺利,输电线路及电缆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在江苏、江西得到广泛应用,为该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智能配用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先后中标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福建、河南、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贵州、云南等地区配网终端设备协议库存招标采购项目,保持较高市场份额,其中在国网 2022年度配网终端招标采购中中标 20个包,居于前列;中标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河南、福建、山东、甘肃、宁夏等地区测试装置及系统,在省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保持市场份额领先;中标贵州、浙江、湖北、福建等地配电培训仿真系统,仿真业务稳步增长。此外,公司在智能配电站房综合监控平台业务方向取得了突破,成功中标江苏智能配电站房项目。 在新能源及低碳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业务机会,主要面向工业园区提供低碳园区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设备运行和运维服务,业务较上年取得较大增长,中标了唐山、常州金坛、南通等地多个分布式光伏设计项目,中标江苏溧阳紫宸 14MW分布式光伏项目及万达商管集团、吾悦广场等多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中标了华润电力、国家能源等多个模块化变电站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围绕国产化自主可控及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开展研发和试点工作,成果明显。公司 110kV及 35kV所有关键型号产品顺利通过国网、南网组织的自主可控保护装置专项测试。2022年 9月,公司 2022年度新产品(技术)鉴定会成功召开,公司AEGC-6000P功率控制系统、FTT6000-H组态式配电网动模试验系统、基于电力国产化多模芯片的配电终端装置共 3项新产品顺利通过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公司与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网科技公司三单位共同完成的“新型层次化继电保护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试制”项目通过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的鉴定,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认定该项目新型层次化保护样机可以挂网试运行。 (二)智慧城市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城市业务因受整体经济环境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收入规模仍未回归正常水平,毛利率水平有所恢复。 在城市运行数字化领域,其中在公安、交通行业方面,中标南京公交信息化集中控制中心二期项目、南京城建隧桥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管理平台系统、南京江北新区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平台建设三期项目、扬州市公安局智能泛在感知网云平台建设一期项目、苏州市公安局全息感知融合分析系统项目、南京市建邺区渣土及工程车辆精细化管控平台项目、南京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南京市江宁区数字警务 2022年度专项维保项目、南京市溧水区 2022年智能交通及公共安全视频维保项目、南京市高淳分局智慧交管系统维护项目、南京市六合区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改造二期项目等行业典型项目;在智慧园区方面,中标南京市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 B区电子信息设备采购项目、南京金融城二期电子设备采购项目、南京南站自营资产区域智慧安全管理系统改造二期项目、上海宜山路交通枢纽综合开发项目、上海国际航空服务中心项目、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市级机关集中办公点信息系统运维服务项目等。 在企业数字化领域,中标国家电投集团报告厅及会见厅升级改造项目、国网江苏电力基于企业中台的配网抢修数字化智慧管控应用开发实施项目、国网安徽电力数据仓库一体机项目、陕西电力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江苏省烟草公司 2022年网络和信息安全运维服务项目、国网江苏信通公司人工智能组件RPA服务能力提升开发与实施服务项目等。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 2021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工程百强企业、2021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佳企业、2021年度江苏省安装行业安装百强企业、2021年度江苏省安装行业科技创新企业、2022年度江苏省自动化行业企业创新奖等多项殊荣,公司自主研发的“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协同监管平台解决方案”被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分会评为“2021年度智能建筑解决方案二类方案”。同时,公司获得 CMMI5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5级证书、五星级售后服务资质证书并被商业中心评为 “中石化易派客信用 AA”级企业,对公司未来业务的开展将具有积极影响。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单位:元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单位:元
无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公司2022年度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21家,较上年增减变动如下: ①报告期内,公司收购南京弘安企业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00%合伙份额,于报告期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②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南京东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金智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报告期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③报告期内,根据经营发展需要,公司注销了南京东大金智电气销售有限公司,该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费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