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东亚药业(605177):东亚药业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东亚药业:东亚药业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池正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王小敏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戴雪华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9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2,944,000.00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本次分配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本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风险。本报告分析了公司面临的一般风险,敬请投资者予以关注。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49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66 第六节 重要事项........................................................................................................................... 7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92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9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9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97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基本情况简介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六、 其他相关资料
七、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65.62%,主要系公司β-内酰胺类抗菌药收入增长所致:①随着下游需求复苏,头孢克洛中间体受印度产品低价格冲击较 2021年有所缓解;②公司头孢唑肟钠中间体新车间投产后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2、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 52.46%,主要系营业收入增加所致。 3、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加 96.55%,主要系营业收入增加所致。 4、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幅度较大,主要系本期购买原材料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5、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别增加 53.33%、53.33%、97.62%,主要系净利润增加所致。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管理层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经营计划,通过不断开拓市场布局、加强成本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务实高效推进各项经营发展工作,顺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公司全年业绩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7,955.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5.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442.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2.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9,374.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6.55%。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公司总资产为 247,135.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为 183,978.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65%。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①公司头孢唑肟钠中间体新车间于 2021年 9月投入使用,2022年全年头孢唑肟钠中间体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②随着下游客户药品终端销售的逐步复苏,部分产品的销量和售价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③上年同期基数较低。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需求复苏,行业趋势逐步向好,公司基本面良好,业绩恢复增长,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公司发展迎来拐点。但是,公司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1、青霉素 G钾盐和溴素等主要原材料、蒸汽等能源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位;2、随着 IPO募投项目逐步建成投产,公司产能不断攀升,生产管理能力和产品收率提升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公司将继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全力推进工厂精细化管理、提升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严抓制度流程,加强过程审计监督,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提升内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促进公司不断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发展成为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的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证监会公告 2012[31]号),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 (一)化学制药行业概况 根据申万行业分类,化学制药行业是一级行业医药生物下的二级行业(其它几个二级行业分别是:中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从产业链来看,化学制药行业处于整个医药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为化工行业,下游是医药流通行业。化学制药行业又可以细分为两个三级行业: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呈上下游关系。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全球对药品的需求强劲,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医药市场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医药、医疗、医保等行业相关政策均有重大调整,药品集中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行业政策及影响 (1)“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医药制造企业一大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 30年、药品市场营销井喷 20年,直到目前全面医改进入深水区,中国医药行业的生态体系正在快速重构,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我国医药行业转型,其影响是颠覆性和深远的。“三医联改”、“降价控费”、“以价换量”、“腾笼换鸟”、“市场准入”、“鼓励创新”、“产业升级”和“重严监管”,成了近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医改政策的关键词。这些政策的出台,客观上要求制药制造企业以创新谋发展,通过科技手段努力控制制造成本,为广大患者提供价廉物美的临床药品。 由此,“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制药企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具备原料药领域相对优势的医药制造企业,通过其原料药与制剂的协同作用,将有望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2)符合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中国制造 2025》提出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中指出:加快临床急需、新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药开发,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提高仿制药质量水平,重点结合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提高口服固体制剂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重点开发应用原料药晶型控制、酶法合成、手性合成、微反应连续合成、碳纤维吸附、分子蒸馏等新技术,发酵菌渣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原料药清洁生产水平;巩固化学原料药国际竞争地位,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出口比重,增加符合先进水平 GMP要求的品种数量。立足原料药产业优势,实施制剂国际化战略,全面提高我国制剂出口规模、比重和产品附加值,重点拓展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医药市场。本项目的建设将加强公司药品制剂的研发与生产能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相关政策。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主要涵盖抗细菌类药物(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多个用药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的类别、名称、用途具体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设立采购部,由采购部负责采购公司所需各类物资,包括原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配件及辅助材料、分析仪器、实验室耗材和试剂等。采购部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计划以及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结合相关质量指标,制定采购计划,既要做到保证生产、销售,又要尽量避免库存积压。 公司采购部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内控标准,通过考察评选确定原辅料供应商并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主要原料原则上应选择两家或两家以上经过公司审计并经质量部批准的合格供应商采购。 采购员对下月主要原料价格进行询价,并获取经质量部批准合格的两家或以上供应商的报价,采购员综合比较质量、价格、信誉等指标,择优确定供货单位。 公司采购的原辅材料进入公司后由仓库管理人员保管、点收,并由质量部对原辅料进行取样、检验、检测合格后,按照原辅料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分库(或分区),按批存放。 2、生产模式 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通常由若干道工序构成,生产过程中依次产出中间体和原料药,其中部分中间体既可用于下道工序继续生产,也可直接对外销售。 对于原料药产品,一般情况下,公司结合订单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组织安排生产。对于既可用于下道工序继续生产、又可直接对外销售的中间体,公司在排产时,结合该产品的下道工序领用需求量和销售需求量,确定合理的生产数量。 此外,对于小批量的客户采购公司产品用于研究开发或进行药政审批阶段的产品,由于通常客户对该产品的单次采购量较小、每次采购时间间隔较长,出于对生产经济性的考虑,公司结合该产品的市场前景、成品质量要求、药政法规的要求、市场开拓的重要性,确定排产数量。 公司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客户指定的产品规格和公司制定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生产。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设备标准操作规程和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各项质量标准。生产完成后,质量部组织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进入成品库。公司不断通过提升生产工艺水平、细化相关制度,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对于国内市场,目标客户较为明确,因此采用直接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对于国际市场,由于市场范围广阔,采用直接销售和通过经销商销售(包括国外经销商)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销售模式主要为直接销售。公司通过网络、贸易商、展销会、拜访客户等方式收集公司产品的潜在销售对象信息,并与其取得联系,实现直接销售;同时,公司也会与下游客户的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参与产品的前期开发,待下游产品批量化生产后,实现向下游客户的销售。 部分产品的国内销售以经销销售作为补充,通过医药贸易公司进行。公司根据与客户签订的《购货合同》等合同文件约定,向客户销售相关产品,公司在约定期限内在指定地点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 (2)国际市场 公司产品出口销售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①直销出口 公司与外国客户直接取得联系,产品符合客户标准及出口国主管部门相关要求后,即可直接出口。直接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降低销售成本,同时与客户的直接交流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公司及时了解最新市场动态。 ②经销出口 根据最终进口国的具体情况,出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经商环境等方面的考虑,公司选择通过国内、外经销商出口的方式实现产品出口销售。经销商熟悉出口地市场情况,掌握诸多客户资源,语言沟通便利,了解客户的情况和需求。公司与经销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其专业知识和市场能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 4、经销模式具体情况 (1)公司经销模式概述 经销商模式在原料药行业内较为常见,尤其是部分原料药品种的主要市场在境外,境外客户由于不熟悉出口国政策、供应商格局,习惯通过熟悉出口国政策和供应商格局的专业机构进行采购,还有部分境外客户出于保护商业机密的考虑,不愿在海关数据上体现核心物料的终端供应商信息,往往更倾向于通过经销商进行间接采购。 公司经销商主要服务于境外市场。公司部分产品如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的境外市场分散、单一客户采购规模小,客户获取和沟通成本均较高,并且部分非规范市场诸如俄罗斯、南美地区等,客户回款风险较高,通过经销商进行交易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业务风险,使公司能够在销售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境外订单。这类贸易商性质的经销商一般是在获取下游终端需求后,向公司进行询单和价格谈判,双方达成意向后签署买断式销售合同或订单,公司在产品发出经客户确认或报关出口后确认销售收入。 (2)经销商选择标准、日常管理模式 公司经销模式主要应用于境外市场,选择经销商的标准与总体的客户选择标准基本一致,即综合考虑经销商客户的公司规模、资信状况、所处地区、订单潜力等因素,结合第三方机构如中信保对境外经销商的调查报告,选择规模较大、资金状况良好、订单潜力较大的经销商开展合作。 在对经销商的日常管理模式上,公司制定了《销售管理制度》,对新经销客户档案建立、客户复审、销售定价、销售合同与订单审批、销售合同台账及档案管理、销售出库与收入确认、应收账款管理、售后管理等进行统一管理。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已在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领域深耕多年,已积累了丰富的原料药研发、生产经验,并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优势。 1、生产制造优势 本公司专注于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制造。经过多年化学合成药生产经验积累和技术工艺研发创新,已发展成为装备完整、工艺精湛、产业化能力较强以及质量控制规范等为特征的现代化化学原料药生产制造企业。 首先,公司通过持续的设备更新改造,使生产过程更加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公司拥有涵盖缩合、水解、还原、氨化、氯化、拆分、分离、提取、干燥等反应步骤以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相关的先进生产及辅助设备,为化学原料药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符合规范的设施条件,同时公司拥有自动化气相及液相色谱仪等检测设备,可保证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生产制造团队,生产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生产环节必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不断细化生产工艺、操作流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及不断创新,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公司构建了完善的原料药研发流程和产业化系统,拥有小试、公斤级试验、中试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全套设备,同时建立了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生产人员的全程沟通、反馈的机制,为及时、高效实现研发产业化目标提供了保证。 第四,公司严格遵照中国药品 GMP规范以及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药品规范和理念,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贯彻执行,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文件涵盖了生产、物料、设备设施、检验、包装标签、质量保证等各个环节。这些生产制造优势使公司产品得以通过多个国家和地区药政部门的注册审批及认证,显示出公司参与全球医药产业链分工与竞争的卓越能力与水平。 第五,公司非常重视生产过程中的 EHS建设,对全体员工开展 EHS意识培训,要求生产部门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生产作业,建立完善的 EHS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安全、健康。 第六,公司不断进行现有产品工艺路线的创新和改进,大胆尝试创新和突破专利的路线,不断引入生物酶法催化等行业领先的工艺技术,使得生产过程更环保、更节能、更安全;公司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与采购标准,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从而控制生产成本,使公司产品销售价格更具有竞争力。 2、研究开发优势 本公司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东亚药业和子公司东邦药业先后组建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拥有较完善的研发和技术转化能力,目前东亚药业和子公司东邦药业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三十余项发明专利,是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公司多次承担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重大国际科技专项、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等。公司“β-内酰胺类药物创新团队”于 2014年入选台州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多次获得浙江省和台州市科技进步奖等。 研发人员方面,公司拥有一支由具有本科、硕士等学历组成的研究团队,专业门类齐全,覆盖药品研究开发和市场跟踪分析、先进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新工艺研发、放大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国内外注册认证等各个方面。研发人员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推进研发项目顺利开展,及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技术储备。 研发设备方面,研发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研究开发和分析检测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粒度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同时,公司拥有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具备完成小试、优化及放大生产的开发能力。 3、丰富的产品线种类优势 公司秉持“品质责任、呵护生命;至诚守信、致力发展;健康使命,科技护航;承诺社会,感恩回馈”的宗旨,密切关注国家和民生的需求,在药品研发方面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步伐。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司开发了以抗细菌类为主的一系列品种,为我国抗细菌药物行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抗生素滥用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公司积极进行了产品结构优化。公司凭借坚实的研发能力,优选了头孢克洛、拉氧头孢钠、头孢美唑钠、头孢唑肟钠、左氧氟沙星等药效优良、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细菌药物品种,并且成功开发出国内领先、环境友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确保所精选的品种占据高端市场的一定份额。 目前,公司主导产品已涵盖抗细菌类药物(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多个用药领域,主导产品的多样化结构加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4、管理团队优势 本公司拥有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综合互补的高素质、专家型管理团队,覆盖研究开发、质量控制、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其中既有行业专家,也有工程师、经济师。 公司管理团队坚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就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和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包括药品 GMP规范管理架构、质量负责人制度等。 5、区位优势 公司位于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台州市,该基地是国家级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使得公司能够享有更多产业集群的效应,区域内公用工程、交通运输、环保治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精细化工原辅料、制药设备等配套产业齐全。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7,955.67万元,同比增长 65.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442.39万元,同比增长 5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83,978.93万元,同比增长 4.65%,详见本节“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销量增加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购买原材料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购买理财产品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新增借款以及信用证贴现所致。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 收入和成本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79,556,669.18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1,174,280,754.88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 99.55%,较上年同期增长 67.26%;营业成本 910,403,174.01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 910,158,721.59元,占全部营业成本的 99.97%,较上年同期增长 79.80%。 (1).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的说明 A、β-内酰胺类抗菌药 报告期内,β-内酰胺类抗菌药营业收入增长 99.06%,其中头孢克洛原料药及中间体增长76.47%,主要系下游客户需求复苏,头孢克洛中间体受印度产品低价格冲击较 2021年有所缓解所致;头孢唑肟钠中间体营业收入增长 721.82%,主要系头孢唑肟钠中间体新车间投产后产销量恢复性增长所致;头孢美唑钠中间体增长 177.26%,主要系下游客户需求及药品终端销售逐步复苏,头孢美唑钠中间体销售有所恢复所致。β-内酰胺类抗菌药营业成本增长 108.22%,主要系产品销量增加以及原材料涨价影响所致。 B、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 报告期内,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分别增长 32.22%、34.77%,主要系马来酸曲美布汀原料药和中间体销量增加所致。 C、喹诺酮类抗菌药 报告期内,喹诺酮类抗菌药营业收入增长 32.04%,主要系左氧氟沙星原料药量价增加所致。 D、皮肤用抗真菌药 报告期内,皮肤用抗真菌药营业收入增长 39.40%,主要系噻康唑原料药销量增加所致。 (2). 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适用 □不适用
产销量情况说明 (1)头孢克洛原料药、头孢克洛中间体销售量比上年增加分别为 34.27%和 89.32%,主要系下游客户需求复苏,头孢克洛中间体受印度产品低价格冲击较 2021年有所缓解所致。 (2)拉氧头孢钠中间体、氧头孢烯母核生产量及销售量比上年分别增加 64.26%和 55.78%,主要系拉氧头孢钠中间体销售量增加所致。 (3)头孢美唑钠中间体生产量及销售量比上年分别增加 280.28%和 329.97%,主要系下游客户药品终端销售逐步复苏,头孢美唑钠中间体销售有所恢复所致。 (4)头孢唑肟钠中间体生产量及销售量比上年分别增加 251.89%和 265.39%,主要系新车间投产后产销量恢复性增长所致。 (5)氧氟沙星原料药生产量比上年减少 42.95%,主要系该产品库存充足生产量减少。 (6)酮康唑原料药生产量比上年增加 49.37%,主要系为保证合理库存增加生产量。 (3). 重大采购合同、重大销售合同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 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